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拢耸陆夜裨蛟勖敲煌辍

文彦博闻讯后,此事自他为枢密使就开始发生的,因此上疏说李谅祚称臣奉贡,今天忽袭其地无名,请归之。还给西夏吧,让他们自己去处理。不然大战就会到来。

郑朗以身作则,将各部司权利划分清楚,自己身为东府首相,只管东府的事,西府的事几乎根本未进入。大多数奏折,他还是今天第一次看到。看到文彦博的奏折说道:“文公算是三朝老臣,内斗起来也凶狠,为何沾到边事,懦弱如此,难道我朝就当被西夏一次次侵犯,不能还手吗?”

“朕以为是,军事乃是文公所短也。”赵顼道。

不但短,文彦博晚期越来越昏暗。堕落的速度胜过了李隆基!

看完,将这篇奏折扔给赵挘绦驴慈ァ

御史滕甫与知谏院杨绘皆上书诅治薛向与种谔,以安西夏。

郑朗抬头看了滕甫与杨绘一眼。

不是治种谔,打狗还要看主人面子,种谔乃是自己曾经的手下爱将,并且两家有亲戚关系。郑家仅有郑朗,不是大门大户,或者子女诸多,韩亿那样有八个儿子,好几个女儿,联亲无所谓。仅有的两个女儿,嫡亲长女嫁到种家。

明白的,但郑朗并没有发作。

西北出事,赵顼准备诏韩琦知永兴军,并询问边事。韩琦先上谢表,说横山一带蕃部,自延州东路青涧城开始,西到环庆,其间有无数大酋豪,未必皆叛敌附我。想要图谋,必须朝廷逐路帅臣通谋协心营置,等其皆有归顺之心,再将各种兵将、夫力、钱帛、粮草、版筑之具百事毕备,方才能得计。又说陕西连年旱灾,沿途弓箭手蕃部穀食既已不收,荞麦又为早霜所害,正值疲困之时。种谔乃是一个城寨小臣,居然敢狂易邀功,擅兴不受节制之举,遂令逐路应接彼界亡殁之人,奈何?

这是第一奏,郑朗摇头:“若此,一辈子我朝只能挨打了,休说现在休指望横山所有部族归心,即便灭掉西夏,没有五十年的大治,也不可能使所有部族归心。韩公以陕西困作词,有没有想过为何陕西困,天下困?”

未必是韩琦对付郑朗的,看不起武将,乃是韩琦的本性。

又说秦凤三路帅臣皆是权官,转运使例亦新差,势力不加,是将劳扰关中亿万生灵,以至天下受敝,只就种谔小子一时狂易之失。兼谅祚既闻彼边蕃族叛己,大怒边臣招纳,以为曲在朝廷,复乘我素无预备,必大集平夏诸兵收讨,更于我之诸路,更互訩突,则是西边用兵,战姡从幸咽保即笪⒂侵<婷杀菹纶统迹虻较嘀萑皆录渚鸵朴佬耍嫉惫壹蹦阎剩窀掖潜埽恐卤耍⒈匾员呤略鸪迹涤猩霞诒福ι醵啵糁灰钥丈矶材苌偌霉遥∮菹掠肓礁蟪际焱际げ呒肮愠銮σ约弥獬晒掖蠡迹豢墒帐啊

让我知永兴军可以,但种谔搞的好事,西夏必兴大军前来报复。让我只身前往,我无能为力。若让我保卫陕西,得给我钱,给我策,给我粮,给我兵。

下面还有更多的札子,有反对的,有支持。

观微知著,若是换在两个多月前,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么多反对种谔声音是不可想像的。

原因有两条,第一条就是郑朗几个学生几乎陆续上位,进入权利核心,富弼与曾公亮又是樊楼宴主角。

若没下面的骚乱,又没事,可以学习富弼、文彦博与韩琦,花花轿子大家抬,文彦博失之六塔河,韩琦不是失之于濮仪争,而是失之于他的权利心太重与过于强势。象富弼就是人见人夸,人见人爱。

自己使许多人利益受到损害,这么多学生与支持者主掌权利核心,不免就会给他们添加上一条罪名,擅己专权!与庆历君子党、陈执中贾昌朝一样的罪名,排除异己,欲所欲为!

其次就是商税的改革。

简化商税没有错,实际就有错了。

所有过税消失,商品流通快,审核容易。监察监又有问责制,何谓问责制,也就是别人举报偷税漏税,监察司不去过问,就是失职之错。当时提议时皆没有想到,事实正因为如此,关注的人多了起来。不象原来,陆陆续续的商务过所交税,天知道那一环节税未交。现在不同,一个出税,一个往税,别人容易盯。再想象以前那样偷税漏税是不可能的。

这一环节上,有一个重要的阶层,士大夫!

宋朝给不给官员经商,给,只要做得不过份,按照规订交纳税务,可以给其家属经商权。

事实制订后有没有效果?根本就没有。

各地务场为了敛财,皆设置专拦,拦头,甚至为了防止女子身上夹带贵重货物,还专门设置了女拦头进行搜身。仁宗朝时搜刮是庆历战争时候,搜刮到了巅峰,一年仅真正的商税就刮出来两千多万缗钱。

但宋朝商税这么搜刮,仅只有两千几百万缗?

实际真正的豪门大户与士大夫,根本就没有征到过税。越往后若不整治越坏。

“今沿江场务所至萧条,较之往年所收,不及四五。推其原由,皆士大夫之贪黩者。巨舰西下,舳舻相衔,稇载客货,安然如山,问之则无非士大夫之舟也。或自地所揽载,至夔门易舟,某月某日某人出蜀。商旅探伺,争为奔趋,为士大夫者,从而索取要求重价,一舟所获几数千缗,经由场务,曲为覆护免税。”

士大夫做生意做到巨舰相连的地步,沿途无一人敢征其税。过份者,入蜀官员一来,舟船竞相出巨价邀请登舟,为什么,挂用士大夫的旗号免税,往往一船请士大夫上去坐一坐,必须付几千缗钱的代价。就这样,竞争还无比的激烈,唯恐被他船将此士大夫请走。

真正商税较好时,还是在真宗与仁宗时间,仁宗因西北战事,一度搜刮过中小商人,随后轻徭薄敛,将商税主动下降到八百多万缗钱。后来商税增加,乃是经济发展的缘故,轻徭薄敛依然是主题。

自张贵妃死后,赵祯渐渐倦政,商税执行情况一天不如一天。赵曙时,弊端越来越大。商税未增加多少,但下面的搜刮却越来越厉害。士大夫的产业未搜刮到,但中小商人悲催了。

甚至少数地方货物经过一次商务就征一次税,能征上几十次税,小吏名为回税。

名目之多,让人难以想像。

对此,郑朗不气愤的,一个西瓜车子出了小事故,拖一下,要交三万多块钱,一车西瓜能盈利多少?不交可以,扣着押着,八万块钱西瓜就扣烂掉了。

比起这些黑心的公务员,宋朝的这些小吏们也不算什么。

前世悲催的写手,没有话语权,这一时乃是一国之宰,郑朗因此着手改革了商税。

简化版的商税带来许多好处,甚至长久执行下去,可能会为国家增加至少一千万缗以上的税收。

但简化版商税推出后,中小商人积压了许多怨气,自然而然就盯上了这些大商大贾与有背景的商户。

起初执行,没有人能想到,执行后,一个个才发觉不妙。

恨的是谁?

郑朗是给他们带来好处,但对于一些产业巨大的士大夫家庭,例如富家,得给多少契股,才能让他们弥补损失?郑朗不恨他们,但他们必然恨郑朗。应当还好,郑朗做了无数谦让,拉拢了另外许多商人。否则眼下的境况更凄凉。

将这些奏折下传,说道:“陛下,请准富相公带臣去枢密院。”

看这些看不出来所以然,得看特务营送上来的情报。

赵顼准。

富弼带着郑朗去了枢密院。

卫阳等五人直接中断了消息,这也是郑朗的授意,让他们进行自我保护。

只是在去年周渊带来他们写的五封感谢信。

其他的都是虚的,作坊给出一万契股,那才是真正的真金白银,并且作坊规模膨胀很快,说一年能收益几千万那是不可能,但如郑朗所说的,一年收益一百万或者两百万,未必不是不可能。

仅此收益他们每户就可以得到一万多缗,即便朝堂中的大佬,一年年薪加上补贴,能达到一万多缗的官员也不多。再怎么摊,也轮不到他们享受到这种年薪。

但特务营其他斥候依然还源源不断将消息送到枢密院。

郑朗打开这些情报一一翻看,带了几封情报与富弼返回都堂。

递了其中的一份,递给赵顼。

上面只写了一件事,李谅祚在萧关城下受伤,随后退兵,伤势颇重,至今没有治好,反而越来越重。因此闻听绥州失守后,李谅祚没有亲自率军,只派手下大将带着四万军队来到绥州。

闻听大败,李谅祚气急攻心,病情更重。

至于重到什么地步,情报上未说,只说皇宫内外封锁,不知内情。

赵顼看后将它递给曾公亮,让他往下传阅,问:“郑卿,代表什么?”

“谅祚危矣。即便他身体健康,没有一两年辰光是休想了。一两年后,我朝已不会是眼下困窘的局面。”

大三元冯京说道:“郑公,昔日狄青出兵西北,得六州,还六州,还请三思。无他,因河工之困也,今天亏空不亚于河工之困,六州不得,为何仅取一绥州?”

冯京此疑问没有恶意,虽属于保守派范畴,因其祖籍乃是广西宜州人,一直对广南西路怀着深厚感情。郑朗开发南方,使得两广改天换地,对郑朗,冯京一直十分敬仰的。

“当世,此时,彼时。一是民心,如韩公所说的想要横山所有部酋归心,那几乎是妖言惑众,怎么可能?彼时虽乱,对我朝归心的部族却是很少。甚至许多部族还盼望着西夏王室振作。再有河工之困,且得了六州,李谅祚必鱼死网破。乃是彼时。数年用了一些钱粮招抚,因此才有令凌内附,之前也有多部族要求内附,不会所有横山部族对我朝归心,但这些内附的部族没有问题,包括嵬名山部。西夏王室一统西夏,然穷兵黜武,民不聊生,百姓对王室失望。得一绥州与得六州性质又不同。关健此时谅祚身体健康,生命垂危。因此彼时得六州必须还六州,此时得绥州未必要还绥州。”

“万一呢?”

“就是万一,西夏也未必及我军对手。此次嵬名兄弟归,若不接受,必遭谅祚杀害,就象当初山遇一家一样,以后横山各部族再也不可能归心我朝了。但我都有一个方法,先修绥州城,以便防御,再探谅祚动态做决定。”

大家已经将这条情报看完了,韩绛说道:“郑公,此乃妙策也。”

李谅祚一死,西夏又成了孤儿寡母的,还能怎么样?

郑朗一笑,不能小瞧了这个凶残的梁氏。但不说,又道:“名不得,暗得实得,先不要冠以州军名,但派一能吏……这样,让范纯祐去绥州,范氏父子久在西北,安抚百姓,颇有威名,包括西夏各蕃部对范氏父子皆十分相信。再带一些钱帛粮食过去,不冠名,可要使其各部各民进一步归心。若李谅祚有危,广筑寨堡。诸位,看一看地图。”

郑朗指着地图,以前郑朗一直说丰州孤悬于海外,非是大海之外,而是指丰州的地形,包括府麟二州。以前麟府若有警,延州兵马必须东流黄河,北入岚石二州,方可援应,于其这样,不如从并州发兵救援。一旦得到绥州,将绥州经营,于大理川与无定河建设一些寨堡,府麟二州就可以与延州联成一线。

杨绘说道:“虽如此,种谔终未得诏书而行事,破坏了祖宗制度。”

“治平三年来,破坏了多少祖宗制度?”郑朗反问,但不想追究杨绘为何一再为难种谔,又道:“汉景帝问周亚夫取胜何道,周亚夫道将在外军命有所不授,由是七王反叛遂平。若种谔等到朝廷争议平息,会等到何年何月?又如何建此奇功。不过既治制度,须立制度,制度才成为制度。即便种谔有功,也不能坏矣。诸位,你们看如何裁决吧。”

种谔有功了,不提奖,但有过了,必罚,是杀了剐了,你们自己儿摸良心去。

又道:“臣再提议,张方平因父丧回家丁忧,可着文彦博回京担任参知政事。”

“不可。”赵顼道。这次改革正是关健的时候,不上不下。文彦博不回京罢了,一回京必然掣肘改革,有可能前功尽弃。

“妥协吧,陛下,祖宗善待士大夫,指望士大夫知恩图报,忠君爱民,但有的人对君王未必有多忠,对百姓未必有多爱,相反的,他们以为这个天下非是君王的天下,也非是百姓的天下,而是士大夫的天下。臣累了,这两月来真的累了,想请陛下告假两天,好好地睡上一觉。”

第八百二十七章 五更

真累了,郑朗心态不可谓不好,也比史上的王安石条件更好。

赵顼不用说,大力支持,连宫中的高滔滔甚至对自己放出口风,若是隐田不好动,直接拿亳州高家开刀,到时候让高家“意思意思”,替豪门做一个表率,减轻朝廷压力。

郑朗未当真,今天能拿高家开刀,明天就会拿更多的顶尖豪门动手,那是乱上添乱。

再说宗室,赵念奴小礼物送个不停,不当真,那不是小礼物,每次出手皆是以千缗,万缗计算的。郑朗又借赵念奴的嘴,向宗室放出风声,宗室马上就有大麻烦了,宗室子弟越来越多,不解决财政会更困难,一解决宗室何去何从?这不是不讲良心的问题,光武皇帝刘秀是一介布衣,先主刘备则是一个卖草鞋的。不用多,再过二三十年,必然有一批宗室必被淘汰出尊贵的行列。赵念奴放出风声,说郑朗正在想解决之道。

宗室对郑朗此次改革未必支持,也未有多少人反对。

回到朝堂,曾公亮与富弼因为出身问题,对自己此次改革不是太赞成,但默默地配合了。韩绛则是竭力支持,吕公弼态度暧昧不清,也未怎么反对。张方平回家了,否则张方平算是一个得力助手。赵捴С值枚啵炊缘纳佟U愿胖辛ⅲ嬲炊缘慕鲇猩劭阂桓鋈耍故腔坝锶ㄗ钚〉氖嗝芨笔埂

三司则是最得力的助手,吕惠卿未到达一定高度,暂时不存在“野望”,与王安石二人成为自己理财的左膀右臂。

言臣里,仅有杨绘等少数人与欧阳修走得近,其他言臣要么中立,要么支持。压力并不算大。

至于监察监则是范纯仁,就算不支持,也会对自己顺从的。

两制情况也不恶劣,司马光、吕公著乃是自己学生,钱公铺乃是自己的粉丝,王珪等人未必太支持,可胆子小,不碍事,冯京等反对的少,支持得多。

但就是累。

不由地又看着王安石,自己拥有多少有利条件?种种金手指让利,换取一部分的苟和。以前赫赫的政绩,以及儒学上的造诣,在天下百姓心中地位,就连许多官员都是自己信徒。

王安石当时有什么,不知道他是如何支持下来的。

又道:“陛下,臣真的累了,全身心皆累,请允臣休假两天吧。”

赵顼想要站起来。

他这个情形,仅是中书少数几人知道。

下面几千京官红了眼,搅得乌烟瘴气,但上面不能乱。因此中书事务繁多,郑朗这才抱着被子,睡在中书。无奈,一些绝密的文件,总不能拿回家批阅。

赵顼一听急了,亲自来到中书劝慰,让郑朗不能太忙碌,别人能倒下来,郑朗在这时候千万不能倒下去,否则这个皇帝没办法做。郑朗答了一句话:“陛下,事务太多,其轻则下面怠慢,此次空惹骚动,反不得功。其重,争议声更大。主要太乱,未上轨道。一旦到了明年三月,一切就会变好。”

到了三月不能结束,但三月能将两京路与两河路,淮南路结束。

若不是郑朗,后果无法想像。这是多年吏治积累的经验,并且撰写儒学时,多讲中庸之道,中之道。也就是分寸的拿捏。

不是曾公亮不积极,是他很多时间想帮忙都帮不上去。

侥幸郑朗身体素质好,就象一个铁人一样,坐镇在中书。现在喊累了,喊了几次,皇上能不着急吗?

富弼小心地劝道:“行知,真不行,缓一缓吧。”

搞出来那么多事,能不累吗?何必急在一时,可以慢慢来的。

“彦国,非是我想缓,船已在人门之中。所有纤夫团结起来用力拉一拉,船就过了人门,缓一缓,彦国,自己想去。”

人门就是三门峡的人门河,鬼门与神门不得过,只能从人门河走,若大的黄河压缩成三条小河,水势到此变得湍急。唐朝京城在长安,为了解决,一是用小船继续拉纤强过人门,二是于人门下游将货物卸下来,拉到人门上游重新装载上船。到了宋朝,因为都城不在长安,运输量不大。直到西北战争爆发,驻军增加,三门又再度成了宋朝老大难。

后来将三门的陆道修葺,两端建造许多仓库,刻意设置了一个三门发波使管辖三门漕运。这是指从淮南与江南过来的大船。但还有一些黄河上的小船用纤夫拉纤强过人门。

用费肯定比从陆地辗转后少得多,可其中存在着许多凶险。纤夫从下游处将船往上游拉,走的是两岸悬空栈道,水势急的时候,为了使船拉过去,腰有时候因为吃力都伏于地面。一旦此时纤夫的力量不够,或者出现了一些意外,或者某一些揽绳崩断,那么一场特大的悲剧就上演了。人力带不动船的后退力量,船开始后退。纤夫这时若一口气顶不上,船会飞快的后退,生生将纤夫拉出栈道。这些栈道悬空几十米,下面就是坚硬的石头,跌下去必死无疑。或者跌到波涛汹涌的黄河里,那更惨,尸骨无存!栈道上纤夫下雨点的往下掉,船飞快地后退,水手无法操作,那么根据水流,正好对着那个砥柱中流撞去。船毁人亡!只要翻船,无论水性再好,在三门那个湍急的河道里,必被暗漩吸下去活活溺死。

宋朝人文化,明确了纤夫数量与船舶载重的比例,事故率比唐朝少,每年还有一些悲剧发生。这个无奈了,比如三峡,比如四川许多湍急的河道,或者比如平安监船舶行驶大海上。

谁能保证不出事呢?

与三门无关,郑朗乃是一个比喻。很麻烦,但努力一把上去了,也就上去,若这时候松懈,不但改制不成功,有可能大家一起身败名裂,国家还没有好起来。

郑朗回家休息。

刚一到家,就倒在床上,只对崔娴说了一句粗口:“累得象一条狗在喘粗气。”

然后就睡着了。

赵顼与高滔滔担心。

此次改组中,郑朗做了一件十分苟且的事,未碰曹高向三个家族利益,但实行新的商税制度,三家利益必然受影响,因此借授课时与高滔滔做了交谈。拿两监契股安抚,也就是给出更多的契股给三个外戚家族,但让他们也得配合一点。即便受点损失,也不得吵闹,那边替你们补上了。作为宋朝顶尖豪门,你们也得率先做一个表率。

若是史书不认真分析,将郑朗这次安排记载下来,以后必有人唾骂郑朗乃是一个实质的封建头子,明为救普通老百姓,实质站在权贵的立场。但郑朗想这样?

若想改革,这三家那一家都不要动,谁动谁死!

还能说什么?

得知后,三家主动拿出一些田地,分给百姓,又“如实”上报一些隐田。意思意思,俺们也算是善户了,因此占有股契是合乎情理的。

没有人有本事对比,否则用郑朗这些退让的策略,与王安石的怮倔对比,几乎将所有外戚都得罪了,那一方成功率会更高一点?这也是郑朗常对几个学生说的话,能追求理论上的完美,但不能刻意追求真正的完美。一个是理论,一个是真正,定位不同,手段不同,效果也注定不同。

因此全国骚动,高滔滔与曹太后仍没有对郑朗产生任何憎恨的感情,反而交口称赞,此乃是国家忠臣栋梁。这幕后的故事……是没法说的。闻听郑朗累倒了,高滔滔、曹太后与向皇后,还有赵顼皆派中使来郑家慰问。

郑朗睡着了。

崔娴看着几个中使,央求道:“各位中使,官人难得睡得这么香,能否让他多睡一会?”

几个中使面面相觑,最后点头,回宫禀报。

曹太后叹息道:“顼儿,此乃仁宗之功也,替你留下一个忠臣。”

老太太好心换来回报,赵顼对她十分尊敬。但老太太心中总有些怒气,乃是对赵曙的怒气,因此经常对赵顼说赵祯如何如何的。

赵顼只是唏嘘,说道:“大母,娘娘,孩儿想去郑府看一看郑卿。”

郑朗教育终于看到成果,至少赵顼现在明白,就是做皇帝的,也不能欲所欲为。想做昏君,无所谓了,胡来就是。想做好皇上,就得象仁宗一样,做一个苦逼的皇帝。

高滔滔道:“行。”

下面的争议声,高滔滔也不是不知道,而且知道得更多,甚至郑朗很早就预测到这场争执,断言最少持续三年时间。但实际到来之时,换那一个人都有压力的。儿子去看一看,也是代表着一种支持。

赵顼来到郑家时,还有三个客人。

赵念奴听到外面的风传,来到郑家,对郑朗说道:“要么,将作坊里的分红交给国家吧。”

要那么多钱干嘛?

她是这样想的,但不是,几十年后,她与三个小妹妹的孩子枝开叶散,后代越来越多,这笔钱就会很宝贵了。

郑朗一边洗脸一边说:“不用,你那点钱放在国家身上,用在哪里?”

“要么让中书用来赈济?”

“更不妥。”郑朗斩钉截铁地说。在慈善会手中,还能将这些钱帛用在贫困百姓身上,若是让国家来主持,不但会增加冗官冗吏,即便在宋朝,也必然会有官员用这些钱包养郭美美。具体原因郑朗不说,又道:“奴奴,慈善会做得很好,其实已经替我解决了很多压力。”

至少慈善会是郑朗发起的,作坊也是郑朗一手筹办的,仅是今年,还没有到元旦,慈善款项就达到七百多万缗,几乎使全国一半地区的大量贫困户受益。无论是捐款人或者受款人,这批人无疑对郑朗会十分支持。一方面扭转不了大势,多方多面,就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然自己压力会更大。

郑朗将毛巾挂在架子上,赵念奴过来替郑朗梳头,即便到现在,两人能呆在一起的辰光并不多,每当赵念奴来,一家人自动回避,甚至崔娴带着江杏儿在外室聊天,替他们打掩护。

只能如此,想再进一步,那是不可能的。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司马光与王安石一道前来拜访,赵念奴回避了。两人为郑朗提议文彦博发生了争执,司马光认为是好的,王安石认为是自找麻烦。

郑朗问王安石道:“为什么说是自找麻烦?”

“改制后,困难重重,若将文彦博召回,必然会对郑公掣肘,困难更大。”

郑朗又看着司马光,司马光道:“我认为非也,许多人已经暗暗隐晦指郑公排除异己,用人唯亲。故郑公先将欧阳永叔召回京城,现在争议多,再度将文公召回,连文公也用了,便不能说郑公用人乃是唯亲。虽有麻烦,若背上用人唯亲的罪责,对改制会更不利。郑公,我还想到另一点,虽文公与韩公一度默契,但文公非是韩公,韩公与欧阳永叔同掌东府,一旦二人同时返回朝堂,对郑公改制必会产生极大的妨碍。且韩公……韩公性格强横,非是文公,文公心机深,可为人并不强横,进入东府有掣肘,但不会产生明面的严重争执。又,因六塔河之案,欧阳永叔与文公有一些矛盾,两人不会紧密的联手。故我认为郑公召回文公乃是对的。”

两人有各自的策重点,因此意见不一。

来到宋朝后,郑朗很慎重。以前写书时认为主角穿越,可以欲所欲为,大开王八之气。实际非也,不到宋朝不知道,来了后才知道有多难。自己用功度不能称为天下第一,也是天下罕见的,还有一个若大的硬盘在脑海里配合自己大开金手指。但实际呢?

不到宋朝,不知道这些牛人有多猛,例如张方平,将书翻一翻,就能立即复述一大半,这种超强的记忆力,就是放在后世,又有几个人能办到?不但张方平一个人,有很多顶尖士大夫都有这种记忆力,例大苏,例王安石与司马光,例如欧阳修,不要说各自的智慧。就凭这一点,若没硬盘过来,就难以纵横朝堂。

最简单的,若是没有这种记忆力,谈话时刻意旁征博引,如何应对?难不成跑到崇文馆书海里狂翻一通,花几天时间找出一句话来历,再来对答,然后再去找?

再说各自的想法。

实际大多数大臣没有那么坏,只是他们的坚持己见,办成了坏事情。无论是司马光,或是王安石、范纯仁与吕公著、严荣,皆成了自己最得力的助手。故外界有一些议论声,可其中苦处谁人能知。比如司马光与王安石,至今仍有一大半意见不合。仅是为了协调他们二人的思想,自己死了多少脑细胞。不然这两大猛人,很快就窝里斗了。

一看到他们,郑朗心中就幸庆,幸好带着硬盘来穿,否则什么都不要想。乖乖地将家眷往江南搬吧。

让他们喝茶,同时说道:“介甫说得没错,君实说得也没错。文彦博回到朝堂,必对我改制产生妨碍。但是无奈之,之前我未来中书时,就想过三次退让,换取民间反对的风头。第一次乃是作监,第三次还是作监,第二次就是文彦博。会产生妨碍,但因用了文彦博,大家就不能对我用人产生质疑。人都用不起来了,如何改制?若改制不成功,后面的怎么进行?韩琦说我五年得偿欠负,那是不可能的。我说十年,若仅是欠负,十年足矣。但不仅是欠负,还有其他。”

用钱的地方很多,那场大旱得花多少钱,才能使郑侠不会出现?

未来还有河湟之争,还打算平灭西夏。现在不是平灭西夏的时候,但秉常长大后与梁氏发生冲突,那次机会再不把握的话,以后就没有平灭西夏的机会。这个时间不会太久,仅十几年矣。当然,郑朗也不可能等太久,若过了二十几年,自己七十几岁,还有精力主持国政?

欠负,旱灾,平灭西夏河湟,想要国家不产生压力,最少准备七亿缗钱的盈余。如果想收复幽云十六州,与契丹进行旷日持久的大型战役,还不知得花多少钱帛。

能不急吗?

这个没有必要说的。

只是含糊地道:“未来会发生很多事,调节之道是不能解决了,因此我采用此下策。但也不能称为下策,任何大型改革,想不流血与产生动荡是不可能成功的。史书多讥商鞅变法,遭到五马分尸的下场。君实,介甫,可你们认真的想一下,若没有商鞅变法,秦国会不会强大起来?当然,我也不想落得商鞅那样的下场,祖宗法制不杀士大夫,更不可能出现士大夫流血事件来震慑百姓。因此,逼迫两千余名京官,让他们下去,使他们在下面将整个腐朽的基层催毁。破了,就能立了。这个时间不能太长,我也等不及,明年年底要看到成效,后年年底要必须使国家走向正确的轨道。”

“后年?”

“必须后年,今年财政亏空是谓必然。到了明年,必须着手裁兵,裁兵必然产生大量安置费用,明年财政仍有压力。所以说是后年。后年成功了,财政象重现嘉祐皇祐时光,纵然文彦博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