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这是错误的,李元昊军事能力长在战略与对政局时机的把握,这一点当世无人能及之,无论唃厮啰,或是狄青、种世衡,可以说他是一个缩小版的诸葛武候,但有一个缺点,不长于战术,战略行,就象诸葛亮一样,还未出茅庐呢,便三分天下,牛得一塌糊涂,但具体到各场战役的战术变化上,在三国中却不算最顶尖的,也不及周瑜,甚至不及被他再三打压的魏延与赵云。李元昊便是如此,战略眼光天下无敌,在战术变化上,却不及狄青,不及种世衡,不及唃厮啰。

郑朗军事天赋肯定不及李元昊,可他有金手指。若重新推翻再来一次定川砦之战,郑朗保持虚心的态度,战略上利用金手指做补充,战术上放手给狄青与种世衡谋划,再加上宋朝庞大的后盾力量,李元昊还会失败。

这是李元昊在河曲之战胜利后信心膨胀说的一句话。

然而有一次嵬名浪遇进谨时,李元昊评价一句,论军事天赋,能及我者,唯浪遇也。

李元昊在没移皆山心中地位还是很崇高的,一个军事天赋能超过宋朝的小宰相,与李元昊相齐并论的大将率三千骑兵前来,自己还有什么好下场?

一时间没移皆山差一点准备将女儿从车中拖出来,共同骑上马,带着儿子家中,不顾族人,准备向萧关方向逃路。

正在这时候,前面又有族人找到他,说道:“大族长,好事,好事,宋朝率兵过来了。”

此时没移皆山正站在一个土山顶上,看得有些远,往南方看去,看到一拨烟尘卷袭而来,心定了,喝道:“组织兵马,准备应战。宋朝援兵来啦。”

但让他差一点气得吐血的是,听到宋朝援兵到来,一些族人不顾自己安危,又调过头,去收拾那些牛羊行李,这里马上就要成战场了,还有心思收拾这些做什么?

匆匆忙忙地让族中青年子弟组织一支一千五百多人的军队,准备拖一拖。

嵬名浪遇率先杀到。

这一路他赶得也苦逼,多是根本不适合行军的山路,他帐下全部是骑兵,在这些崎岖的山道上速度反不及步兵。好在没移族赶得慢,这才追上。看了看对面,看到没移皆山居然组织了一支军队,准备应战。他笑了起来,勒住马,没有立即交战,看着山上,喝道:“没移皆山,下马投降吧。”

没移皆山不答话,而是看着西南方向的烟尘,对两个儿子说道:“准备应战,将时间拖下来。”

嵬名浪遇看到没移父子交头低语,冷笑一声。

没移皆山看到西南方向的烟尘,他也看到了。问话是假的,顿一顿,是做一个观察。

看到没移皆山让族人上马准备应战,他心中更是冷笑。

若早在他兵马未至之前,没移皆山选择一个有利的地形,布置小小的防御工事,下马张弓,拖延一段时间,宋军必会赶来,现在马上作战……找死!也在对手下几将吩咐:“目标,没移父女!”

没有时间尽灭没移族,只能尽量杀死没移父女。

宁令哥、小皇帝、没藏兄妹以及没移氏与死去的哥哥恩怨不管,真相肯定不是没藏兄妹所说的那样,也不是宁令哥派人扬言的那样,真相是什么,他也不管,但西夏必须平稳过渡,否则在宋朝与契丹平缝下,必被灭亡。所以他在第一时间里,向谅祚表示效忠。

别的人能投奔宋朝,没移父女象征意义太浓重,万万不能让他们逃到宋朝。

“是。”

“浪理,你率五百士兵先行冲锋。”

“是。”他手下大将浪理率领五百兵卒向前冲去。

没移皆山扭头看了看西南方向的烟尘越来越近,又看到嵬名浪遇仅派五百人向自己冲锋,心中大喜。

他的部族临近兜岭,离宋夏交界处不远,故这些年族中勇士多参加征伐吐蕃、回鹘与宋朝的战争,自己军事天赋不及浪遇,手下族人战斗力并不比浪遇带来的士兵差。对长子说道:“你率一千人应战。”

不管公不公平,先将时间拖下来。

两军人马碰撞到一起。

没移族战士并没有占下风,毕竟一千对五百。但战争不是没移皆山想像的那样,鏖战一会,最初的爆发力失去,嵬名浪遇手一挥,左右各自五百人杀了过去。

没移皆山无奈,让手下全部出去应战。

又鏖战一会,双方各有死伤,嵬名浪遇大手一拨,余下的一千五百兵马全部放了出去,左中右三路冲向了战场。仅只冲了一合,没移皆山手下士兵全部溃败。

看到不妙,没移皆山只好向前逃命。

族长逃跑了,没移族士兵逃得更快,溃不成军之中,大批的没移族子弟遭到杀害。

追兵越来越近,眼看就要追上,一个长相丑陋凶恶的中年大汉带着十几骑先行赶来,喊道:“谁是没移皆山?”

来者没移皆山一个不认识,盔甲是宋朝的款式,于是问:“我就是。”

“你女儿呢?”没有其他意味,这一行最重要的人不是没移皆山,而是没移氏。

没移皆山指了指前面逃跑的百姓,说道:“她在前面。”

“跟在洒家身后。”大汉说完,不再说话,掩护着没移皆山且战且退。看似丑陋,但这个大汉骁勇悍战,兵器所达之处,几乎无一人是其一合之敌。没移皆山隐隐猜到他是谁了。

形势还是很危险,无论张岊再凶悍,先赶来的宋军太少,只有十几人,一会儿就有数名战士倒了下去。不过经这几个宋兵的血性与悍勇,一部分没移族的士兵停下慌乱,不能这样胡乱的逃,再逃前面就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妻儿老小,陆续的参战。依然没有稳下来,虽时有兵士过来参战,然人马越来越少。就在张岊与没移皆山眼看不支时,宋朝大股军队终于陆续赶来。

嵬名浪遇勒令战士退回,对张岊他很忌惮的,况且这是在宋朝控制的土地,一旦形成鏖战,对己很不利,喝问道:“张将军,为什么收留我们的国母?”

换其他人可以反问,你们西夏只有一个国母,是没藏氏,还是没移氏?张岊是一个粗人,嘴上功夫不佳,粗暴地说:“那你们西夏为什么收留张元等人?”

“张元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

“张元真是一个普通百姓?不但张元,还有我朝大胜,为了两国百姓,重新议和,增加岁赐,为什么你们西夏人继续侵耕、骚扰边境百姓,还有大量私盐?对面的那人听好了,要战便战,少得罗嗦。”

嵬名浪遇沉默一会,看到宋朝军队整齐有素,似乎远方还有烟尘扬起,拨马说道:“撤。”

张岊也不追赶,刚才交战的一幕,他看到部分,这是一个悍将,而自己见没移族久不至,派了斥候打探,才探得后面有追兵,没移族行军速度缓慢,必被追上,故只带了萧关内五百骑兵以及五百步兵赶来,军队数量不及对方,指挥能力对方又不可小视,若是败,连萧关都会失守,所以眼睁睁地看着嵬名浪遇撤走。

没移族的百姓才缓过神,许多百姓家中的孩子在刚才一战中牺牲了,一个个返回头收敛亲人的尸体,许多百姓号淘大哭。张岊看着一地牛羊,以及大量破烂的行李,与一些小车子,不满地问道:“没移皆山,你们是在旅行,还是在逃跑?”

没移皆山脸涨红了,不能回答。

张岊没有再斥责,护送他们一路进入萧关,又派人将他们送到秦州,在秦渭交界处,有一片河谷,很早就挪了出来,专门安顿没移族的族民。离萧关很远,好几百里路,顺着葫芦川到镇戎寨,还有从镇戎寨往南翻越陇山,再到渭州,从渭州转向那片河谷。不过,过了萧关,没移族平安无事了。张岊派专人护送,将情况逐一写了奏折,向朝廷禀报,又介绍了嵬名浪遇这个人,不可小视,可能军事指挥能力还在当年的野利兄弟之上。

奏折到了京师。

郑朗并不仅关注这件事,不担任首相则罢,一担任首相,才知道这个国家一天要处理这么多事。

继续以安抚灾民为主,又陆续发下大批药材,大灾之后往往多有大疫,一旦瘟疫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种种措施不可谓不细,但代价是沉重的,朝廷花费了大量钱帛。

然后议铁钱事。

先是郑朗所议,请罢河东铁钱,朝廷准议,罢治铁钱官炉,然市面上有许多铁钱在流通。若是朝廷回收,损耗巨大,只好坐视其继续流通。但当初之所以罢铁钱,非是铁钱不是钱,这是一个货币,只要没有弊端,纸钱也能做为货币。关健一是铸铁钱利大,私铸钱者多,二是契丹铸就大量铁钱,涌入宋朝,与宋朝铜钱兑换。

不收回来,这种情况仍然在发展扩大,因此转到并州做知州的郑戬上书献了一策,河东现有铁钱且以二当铜钱一,先行一年,再以三当一,再行一年,以五当一。

泽州知州李昭遘又上书说,河东产石炭(煤),民多以烧石灰为业,家有橐冶之具,盗铸者莫可制止,而契丹亦能铸铁钱,以易并边铜钱而去,所害尤大。

于是翰林学士张方平、宋祁、御史中丞杨察与三司使叶清臣先后上书言铁钱不可再流行,对于已经在流行的铁钱,请陕西与河东以小铁钱三当铜钱一,陕西与河东官炉皆罢。又罢商州所铸黄铜钱,也就是一种含铜量极少的劣质铜钱,当初为了铁钱流通,起初铸了一批大钱铁,成本与铜钱相差,准充其与铜钱一样流通。

朝廷准旨。

看起来是好的,小铁钱以三当一,成本还略略超过铜钱成本,至少契丹是没有办法用铸铁钱易边赚取其中差价了。

实际这是朝廷失误,百姓买单的最好例证。

就象击鼓传花一样,朝廷为陕西战役所迫,铸了一批铁钱解了少许的燃眉之急,契丹赚了不少钱,一些私铸者也赚了不少钱。可这些钱在百姓手中,诏书一下,财产立即缩水三分之一。

诏书出,百姓怨之。

郑朗无可奈何,钱铁与大铜钱是张奎与范雍弄出来的产物,庆历年间战争开始,国用不足,范雍上书请铸大铜钱,以一当十。划算啊,但这是货币,怎可如此儿戏?张奎又借后蜀之例,请铸铁钱,一个个对货币不懂,以为这样做是谋利,铸造工艺又不精,钱钱粗滥,这才为私人铸钱币与契丹盗铸钱币提供了机会。

但宋朝庞大的商品经济,以及铜钱多方流失,包括流向诸国,以及还钱为器,铜钱一直不足,史上后来又铸铁钱,又有交子,以及楮币。想要整顿这种混乱的货币关系,只有一条,银行!

而且银行必须有充足的金银铜币兑现交子,否则以现在百姓的经济观念,又得非出大事不可。那么需要多少铜币?不是宋朝一年一亿多贯税务那么简单的,朝廷税务有可能仅占国家收入的百分之五,甚至不足,另外各大户豪门一年收益有可能要战去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其余的散落在各处三四五等户手中。

也就是最少需要铜币,或者等价的金银,达到二十五亿贯以上,才能满足宋朝的供给。现有的铜币与金银全部流通起来,有可能还会差口十亿贯以上的货币或者准货币。现在因为平安监,一年铸币九百多万贯,再加上金银,有可能一年会有一千五百万贯新的货币产生,可至少有三四百万贯又回流到其他诸国。

一百年时间,才能满足!

但若是国泰民安,经济总量继续在放大之中,一百年后仍然不能满足。一旦满足,国家意味着也在走向衰落。

郑朗感到自己想法哪里错了。

不知道错在哪里,但铁钱必须要制止的,这些年国家铸了几百万贯铁币,若是加上私铸的以及契丹铸造的,会达到一千多万贯。用国库将它收回来,已经不可能。

只能让百姓分摊这个损失。

这种变态的经济,让郑朗时常想起来,哭笑不得。

接到张岊奏折,赵祯关注,问道:“郑卿,你可知道嵬名浪遇这个人?”

郑朗只答了一句:“陛下,臣若生在吕雉朝时,会是何等下场?”

死!

吕雉能容得下一个才能如此妖异的大臣么?

赵祯一笑,没有再问。嵬名浪遇未必会死,不过连李元昊都感到忌惮,他又是现在西夏的王叔,没藏兄妹能不忌惮?再有本领,继续不会得重用。

又问道:“郑卿,朕听闻契丹在大河上大造楼船,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比较关心的,在海外,宋朝就是一个巨无霸,平安监盈利在慢慢扩大,虽契股朝廷占的份额越来越少,然各矿规模在扩大,又因为用木易货,与倭国、高丽交易量增加,以及倭国陆续用了郑朗图纸找到若干金银矿藏,等于有了钱,多易宋货,实际收入仍在缓慢增加中。但若是契丹有了船舶技术,后果不是很妙。最简单的就是倭国之矿,在河北宋朝都不敢与契丹开战,在海外有什么胆量与契丹交战?

第六百一十九章 耳光与枣子(上)

吃一堑,长一智。契丹在河曲大败,得到教训,改了一个办法,在黄河上大修战船粮艘,绵延数百里,侦候不绝,颇有些曹操当年百万雄狮下江南的味道。

这条消息引起赵祯很大的困惑,契丹那来的造船技术?

郑朗倒是知道的,他记得稍许契丹历史,又在契丹呆了很久,契丹大约的情况,郑朗能了解一二,答道:“陛下,可记得当初定安国如何与我朝联系的?”

当时宋朝也搞不懂,甚至以为定安国乃是当初的渤海国,是渤海国的种,但规模远不及渤海国。直到郑朗返回,宋人才能这个定安国彻底弄清楚。

赵祯说道:“他们自渤海来登州,谨见太宗皇帝。”

“乘何而来?”

“船……”

“是船,但不是定安国百姓兴修的船舶,而是长白山临近鸭绿江各部兴修的船只。当时不但定安国,就是长白山各部对契丹多有不满,于是资助定安国来中国。定安国失败,我朝又败于高梁河,见复国无望,长白山各部才陆续投奔契丹,然至今还有一些部族对契丹不是很诚服。原先渤海国临近海滨与鸭绿江之地,从唐朝得到一些技术,会兴修海船,利用海船或渔或商。但自契丹占领渤海,控制鸭绿江入海口后,渤海诸族渐渐处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中,船舶技术多有遗失。蒲卢毛朵部投降契丹后,其部大王蒲辇以造舟人来献契丹,这些造舟人还保留着祖先一些技术,没有丢失。然海船技术多有遗失,剩下的多是江河船只,胜于契丹造船技术。此次契丹于大河之上,广造楼船,便是此部造舟人带领的。对我朝海外诸矿不足为害,纵然能造海舟,不过近海航行,想要航行到远方,契丹包括长白山各部,已经没有这种技术了。”

赵祯额首。

虽然郑朗契丹一行,让他很担心,收获也是巨大的。

许多契丹宝贵的第一手情报,随着郑朗回归,也带了回来。又问道:“此次两军交战,孰胜孰败?”

不大好回答。

史上西夏是惨胜,然此次契丹有宁令哥这张王牌,也成为一个不可确定的因素。

沉思片刻道:“不好说,但臣认为契丹败的机率很大。”

“为何?”

“主将也。”

“主将?”

“一是主帅,仍是契丹皇帝。汉高祖曾问韩信,我能将多少将士?韩信曰十万。汉高祖复问卿能将多少?韩信曰多多益善。汉高祖不悦,韩信乃说,陛下非是能将兵,而是以用人也,用臣之将兵作战,张良谋策,萧何谋粮,故臣为陛下所用也,此乃陛下之天生之才能,非是后天努力能达到的,所以陛下乃是陛下也。或如陛下,陛下是好皇帝,调控群臣,故臣等皆乐为陛下所用,万死莫辞也。但若让陛下前去行军作战,可否?”

赵祯莞尔一乐。

“唐太宗,两次伐高丽皆无功而返,李绩等人于唐高宗时,伐高丽胜,陛下需要前者,还是需要后者?契丹皇帝想彰显武功,其实又不懂军旅,他前去为帅,非为利也,而掣肘了臣下作战谋划。或如当年先帝,御驾亲临澶州城下,仅是激励将士,先帝可否控制帅印?由是逼退契丹。”

郑朗是替宋真宗遮丑。

宋真宗让高琼与寇准两人弄到前线,两个小腿都打冷摆子了,还敢亲自指挥?

但这种怯弱,反成了好事。

若让宋真宗来指挥,那可糟糕了。

赵祯用手掌击着桌子,大乐,不管怎么说是他的老子,适当的赞誉,让他感到十分高兴。

郑朗又说道:“其次是萧惠,此人臣十分熟悉,不算是那种奸臣,可才能平庸,特别是军事才能很弱,次之是萧惠之兄萧孝友,也不算一个很恶劣的大臣,但同样不懂军旅。十几年前契丹西羌反叛,萧惠为招讨使,以威压西羌,诸羌叛不能灭,反而更烈。辽帝又换萧孝友前往,萧孝友不敢征讨,只好收买,用厚货买其安,每次诸西羌入贡,往往数倍赐物返之,羌人虽得以安,可久而久之,浸成姑息,诸夷桀骜不驯。情形类似我朝对南方诸蛮,甚至有过之而不及,议者多讥之。可见其军事能力。”

赵祯小白脸一红,其他几位宰相默不作声。

这就是很好的例证。

郑朗也再三说过,恩威并用。

不过做到这一点同样很难,恩到何种地步,威到何种地步?

郑朗又说道:“此三人为主帅,纵然契丹军队强大,又能有什么样的下场?再观其前锋军,前锋主将乃是耶律仁先,此人乃是因在我朝出兵西夏时,与刘六符前来我朝勒索成功,得功进封,并没有多少作战经验,军事能力同样让人怀疑。倒是另一个先,耶律义先乃是一名勇将,然让契丹宠臣萧革打压,不得重用。至于契丹皇太弟之军事能力,还不及其兄,前锋军又危矣。耶律敌鲁古倒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勇将,然率其偏锋,其部又是从阻卜征召过来的军队,虽有能力,但在这次即将来到的战役中,起的影响并不大。故臣以为契丹败多胜少。”

赵祯微微松了一口气。

辽夏战争对宋朝肯定有利,两国多是征兵制,作战成本低,不及宋朝五分之一,但这样大规模的两国战争,人员伤亡抚恤,物资消耗还是有的,例如宋朝与西夏数年战争,西夏民不聊生就是最好的佐证。

最好的结果便是两国僵持不下,打上三年五年的,那么契丹不会危害宋朝,西夏也不会危害宋朝。再次之,西夏胜,三国中西夏最小,国力最弱,无论胜负,都吃不消,对宋朝影响不大。最坏的结果便是契丹胜,若是契丹大胜,有可能就将西夏吞并下来。

听到契丹败的机率比西夏高,赵祯怎能不高兴?

不过宋朝自己也有一大堆事务。

时光渐渐向八月滑行,因为灾民安置妥善,除了老病有灾民死亡外,没有疫情,没有不满,相反,因为这次朝廷救灾快得让人无法想像,几个主持赈灾的官员又十分清廉,此次居然第一次出动大规模的军队参加救灾,这是在史上还从未有过的事,灾民对朝廷感恩戴德,就包括一些王则发展起来的弥勒教徒,心中都产生了后悔情绪。

虽灾害不断,让赵祯伤透了心,心中也略略松了一口气。

继续观注着辽夏战局的发展。

还有一件事,让他略感到有些头痛,问道:“郑卿,那个皇后怎么办?”

“陛下,我朝只能承认没藏氏一个太后、皇后,不能承认没移氏是皇后,国无二主,天无二日,皇后乃是国家主母,怎能有二人呢?她来到我朝,就是平民百姓,而不是皇后。我朝需要的是她与其父的号召力,不是皇后这个称号。”

赵祯懂的,再次莞尔一笑。

于是不诏没移氏,而是直接诏其父等他将族人安置妥当后,来京师为官。

没移一家人还没有从渭州动身,西夏使者到来,杨守素、吕尼如定聿舍、李守贵,后者乃是没藏氏的姘头,没藏氏让他来出使,是给其立功机会,好加官进爵。

三使来的速度很快,前来责问宋朝为什么收留西夏皇后,难道想撕毁盟约?

责问是色厉内荏,还有其他的事,准备重新商议,两国不得收留对方百姓。不能让宋朝这样做下去,否则有可能与契丹交战后导致的贫困,会使一半百姓有逃向宋朝的心思。

郑朗看到国书后大笑,想的全是好事,在他心中这个猥琐的西夏与后来的倭国差不多,钓鱼岛继续打脸,又想与中国发展经济,敢情以为中国人全部是傻子。

但若郑朗不在朝堂,说不定还真让西夏人得逞了。

主动请命,与西夏使者谈判。

三使很快来到京城,郑朗与之谈判,没有说虚的,开门见山问道:“我朝收留没移族人,你们西夏人是不是很不开心?”

说完,还用眼睛扫了一眼李文贵,三十多岁,一个大白脸,长得很俊俏,使他想到史上另一个人,武三思。

面对郑朗强势,三个使者有些害怕,倒是杨守素出使宋朝多次,从容答道:“我国先主与贵国和好,贵国不当收留我国百姓,况且其中有我国的皇后。为了两国和好如初,还望贵国将没移一族以及皇后交还给我国,签订协议,自此以后,两国皆不得收留对方叛民。”

“嗯,我国与你们西夏之战,孰胜孰败?”

杨守素不能回答。

“作为战胜方,我朝每年赐你们西夏岁赐达到二十万之数,加上青盐之榷,实际价值有可能达到五十万贯之巨,诚意足不足?”

“郑相公,然我国自和议后,再也没有侵犯贵国。”

“无妨,侵犯就是,我朝有一些大臣苟和,但我不喜,只要你们西夏敢与契丹、我朝两面开战,我不介意抛弃相位,再去陕西。”

赤裸裸的恐吓!

杨守素又不能作声。

“虽你们西夏没有入侵我朝,我朝表达诚意,州官于屈野河西禁民不得耕,以为闲田。有少许百姓耕之,你们西夏各族辄夺百姓牛,甚至越过屈野河,抢劫百姓财产,同时曰,汝州官不敢耕,汝何为至此?不知道你们西夏有什么资格嚣张如此?”

这是前几任府麟路官员无能软弱导致的,其实这些疆域全是宋朝领地,还是那种毫无争议的领地,结果在这些官员软弱态度下,西夏不但掳掠,还公开侵耕,不但原丰州地界一大半被侵耕,都侵耕到府州与麟州地界,差一点逼近传说中穆桂英娘家的神木寨。

原来府麟路至少有五分之一领土被西夏人不知不觉的蚕食。

杨守素无奈地说道:“我可以将贵国的要求代为奏禀,然后桥、蕉蒿堡、十二盘等领土皆是我国旧界,望贵国归还。”

府麟路是侵耕最严重的地方,还有延鄜路与环庆路。延鄜路西夏占领的是原闲田地界,类似萧关到平夏城这一段疆域,难以划分,郑朗占住了就是宋朝的,西夏人占住了就是西夏的。在哪里,西夏得到好处,不提。同样,在泾原路萧关以南,宋朝得到的好处更多,防守森严,西夏人也没有奢求讨要回来。

丰州是宋朝的,西夏侵占得狠,但怕宋朝不满,于是元昊偷梁换柱,提出用贵庞、吴移、已布等九寨交换丰州,将府麟路疆界推到没宁浪。其实这九寨已经在宋夏交战后为宋朝占领,因为换了名字,宋朝君臣不知,郑戬上书说到另一件事,没宁浪在丰州南边,深入到府州腹部,一旦交给西夏人,府麟路必然不保,再加上郑朗一直反对划分疆域线,此议作罢。

迫于宋朝的强势,契丹入侵,杨守素只好退而求其次,要求后桥等地。

这是范仲淹的功劳,花了几千万贯堆出的移动长城,侵占环庆路后桥等地,面积不及丰州,但也不小,并且部分延伸到横山西南尾部,对西夏夏州地区形成威胁。

杨守素说完后,看着郑朗,要讲理,大家一起讲理。你们要求我们退还丰州,但你们宋朝也得将这一块土地交出来。实际这一块土地同样被西夏严重侵耕,并且多筑旧堡,所剩不到一半了。

“行啊,原先李继迁叛乱之前,麟州之境,西至俄技、盘堆乃宁西峰,距屈野河百余里,西南至双烽桥、杏子平、弥勒、长乾盐院,距屈野河七十余里,皆是宋朝旧境,就包括贵国于东侧的重寨浊轮寨、军马寨等皆是我朝旧地,请你们西夏归还我朝。”

这一拨拉子,多大面积了?

而是得到这一大片土地,宋朝就可以在府麟路形成厚势,丰州都不会成为一块飞地,怎能归还?

郑朗继续说道:“杨守素,你们也可以不答应,无妨,我朝开始禁榷,禁私盐!”

杨守素冷汗都下来了,马上西夏就要与契丹开战,一旦禁榷,禁私盐,没有这笔收入,西夏只能坐等灭亡。

第六百二十章 耳光与枣子(下)

参与谈判还有大宋与庞籍、王尧臣,毕竟人家是皇后,拐带了别国皇后,宋朝好象还是第一次这么做,赵祯很担心,又派出三名重臣同时参与。

不过现在看起来不需要了。

面对郑朗强势,大宋直皱眉头,他是老实人,郑朗这种强势法,与他性格不符。庞籍一脸深沉,始终一言不发。王尧臣脸上却绽放起笑容,就差一点扑过去,将郑朗抱住,老大,就得这么干!

好歹咱们宋朝还是当世一大强国,为什么对外就那么软弱?

一下子掐中西夏命脉,然郑朗开始做退步了,张驰得有道,还指望西夏好安心与契丹拼命呢。继续说道:“休说侵耕,还有私盐,你们西夏一年走私过来的私盐有多少?当真我朝不知道?”

“那是民间交易,如契丹禁马通往贵国,然马可禁否?”

不但契丹禁马,西夏也在禁马,没有禁住,然有效果的,除了战争时,这几年宋朝得到两国的马匹数量越来越少。好在郑朗再三请求下,宋朝于缘边数路开设马监,正确的地点饲马地点,又多用蕃子养马,颇类唐朝于陇右、河套、西域养马制度,效果显著,战马数量不缺少了,只是规模小,牧监面积也小,更不能满足农业耕地牲畜的需求量。

似乎也是一说。

郑朗冷哼一声:“行啊,那么我可以下令,让陕西各缘边州府在所有私盐通道上设立关卡,严密盘查如何?”

杨守素又要掉汗,但这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忽然会悟,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问:“贵国是支持……”

“支持什么!我不懂。”郑朗喝道。

懂的,西夏与契丹交战,至少牌面胜面不大,况且有一个宁令哥让契丹人利用。宋朝也不好公开支持,但可以秘密支持,你们西夏大量走私私盐吧,等于宋朝支持西夏许多钱帛,让西夏支持这场战争。

宋朝未安好心,意图让两国两败俱伤,但知道又如何?至少比亡国强。

杨守素差一点想离去,立即将这条消息送回国内。

可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郑朗又说道:“以前,山遇惟亮投奔我朝,我朝为了两国和好,将他们一家交给你们西夏。诚意可足否?然你们先主如何对待我朝的?此次没移父女来投,不可能再送返回去,这是给你们西夏一个教训。没移父女来投,是他们自愿来投,不是我朝蛊惑,我朝不会主动蛊惑你们西夏各部来投奔我朝,这是我朝给你们唯一的答复。但若是你们西夏敌意不诡,继续侵耕,骚扰边陲,或者入侵,那么没移族就是一个榜样,我朝会大肆吸纳你们西夏各族来投。进与退,在你们西夏一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