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朗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王直又低声说道:“学士,他们要吃肉啊。”

“吃肉?”

“也吃米面,但主要还是食肉。”

“你意思说供养他们不易?”

“是。”

“无妨,呆得久了,他们生活习惯就会改善,多朝廷供养不起,少对朝廷来说,不算什么。”郑朗道。马上就要将他们带到西北去,这些人将是敢死队,休说吃肉,顿顿吃肉也无妨。

又走回来,对三个女真首领说道:“你们带队操练一下。”

“喏。”三个女真人下去,命令这些女真战士站好阵型,开始操练。

郑朗看着他们,又将他们与西军比较,论阵型远不及西军,但那种悍气,纵然是西军也不及之。

当然,一旦他们驯服汉化,失去野性,战斗力也就那么回事了,是人,不是神。如果郭遵还活着,过来单挑,虽是生女真人,以郭遵的能力,照样能挑上十个八个。

先让他们以海上巡查军队的名义,呆在这个小岛上,让杭州送来供给。

返回杭州,这要向朝廷禀报的。

自己说不能让军队成为私军,更不能让这支军队成为自己的私军,要交给朝廷,至少名义上要归朝廷统管。

刚到杭州,孙全彬带着圣旨也来到杭州。

一封迁任书,迁郑朗为枢密副使。也就是包拯做过最高的官职,东府副相。

都是老熟人了,四儿高兴地跳起来。

相公唉!

自家官人终于担任宰相,虽然是东府的副相。

崔娴脸色却是一暗,说:“孙内侍,陛下答应官人在杭州为任三年,三年还没有到……”

丈夫担任东府副相的政绩绰绰有余,可是年龄太轻,皇上愿意,也会在诸位大佬坚持下,推翻这个授命。这时候让丈夫担任宰相,定下来没有好事。

四儿急得要拽崔娴的衣服。

以前官人拒绝了多次朝廷授命,可这一回是宰相。

“四儿,你懂什么?官人才多大?副相公是官人所能承受的?”

“无妨,无妨,郑学士仅去年一年为朝廷增加近两千万缗钱的收入,担任副相足够了。”孙全彬笑咪咪地说。

他也在见证一场奇迹,二十四岁的东府副相,用前程似锦也不能形容。

但崔娴还在冲郑朗使眼色。

是有功劳,孙全彬说增加了两千万缗钱收入,也没有夸张。

主要是两个蔗糖作坊与平安监二十一分契股卖的收入,以及矿上的金银铜铁,从南海带回来的玉石、珊瑚、玳瑁、香料,甚至今年正月又将触角伸到大洋州。

增加的税务,不仅是杭州一处,大造海船给泉州带来的收益,货物大肆出口,给各州带来的收益与税务。

又分了七万多顷耕地给了五等以下农民。对于郑朗执着的均分耕地,许多大臣皆是无语。

今年没有作坊契股出售,可陆续有十二个大矿在开采,收入也不会少。

这个庞大的财富,增加了朝廷的实力,至少去年一年,虽然西北用兵,朝廷财政没有匮乏,但短时间内还不能将国力转换为战斗力。

还是要做调整,不然增加的财富,未必满足增加的禁军军费。

就象一个比喻,宋朝会挣脱钱,但更会花钱,赚再多的钱,也能花下去。各种冗费成为一个无底的黑洞,但有肯定比没有强。

可不能忽视年龄的作用。

郑朗摇了摇头,问:“谁来接替杭州事务?”

孙全彬大喜,这等于是接旨了。

郑朗无奈。

朝廷让自己担任枢密副使,是因为好水川大败。

这件事,郑朗始终一言不发。

韩琦不是范雍,也不是范仲淹。范仲淹心胸宽大,韩琦器量狭小,狄青出度他的酒会,席间一个叫白牡丹的妓女轻佻的说道:“也敬斑儿一杯。”

脸上有黠字的小孩子,你也过来喝一杯吧。

是何等的奇耻大辱。

狄青在席间无法发作,要给韩琦面子,第二天将白牡丹从妓院里拖出来,打了一顿板子。谁知道韩琦用了莫须有的罪名将狄青手下大将焦用抓来斩首。

狄青说,焦用有军功,是好男儿。

韩琦冷笑一声,说,东华门外状元名唱出者,才是好男儿,你们武将算什么好男儿。

就在狄青面前,将狄青心腹爱将杀死。

这就是韩琦的大度。

所以郑朗对韩琦颇为忌惮。

他也想做一些实事,不能学习王安石,四面树敌,不可以结党,但没有必要得罪这些未来的星星们。

如自己说得好,没有好水川之败,韩琦会认为自己轻看他,大惊小怪,插手干涉他的事务与权利。

好水川之败发生,韩琦会认为别人耻笑他不及自己,更加恼羞成怒。

不但自己,范仲淹就是种下了一根祸根,最后两人分道扬镳,甚至连范仲淹都不知道真正的原因。

郑朗自己也有顾忌,泄露“天机”太多,一次两次,别人会认为聪明,次数多不是聪明,是妖怪。若自己是皇上无所谓,是圣人,谁个敢说,但自己毕竟是大臣。

聪明人不可怕,妖怪就会可怕。让这些人认为自己是妖怪,即便赵祯袒护,也会被大臣们拍死。就象孙悟空一样,天兵天将,道家佛家的神仙们,一起来对付他,最终压在五指山下。

所以郑朗默默地做着准备,包括谋财,包括这次让王昭明将女真人送到杭州。

时机也不对,一次败是失误,二次败还能勉强打一打,三次失败赵祯就会与赵匡义一样,失去信心。那么宋朝消除积弱的最佳时机也就没有了。

因此明知道自己这个年龄就接受枢密副使的职位,会招人嫉妒,郑朗还是接受了。郑朗也不相信自己会真的去东府做宰相,多半会挂枢密副使的名义,使宰相变成使相,前去西北。不然自己岁数太小,前去西北,有许多将士与大臣不服管制。

孙全彬哪里知道这中间的弯弯绕绕,郑朗接受就好办,说道:“朝廷要派张观相公前来杭州。”

“不行。”郑朗立即回绝。

杭州如今的财富地位极其重要,所以朝廷让堂堂的宰相判杭州府。

然而张观能力有限,郑朗不放心,又说道:“真不行,让陈执中前来杭州。”

两个宰相皆是去年因为三川口之战被罢相的,不但他们,张士逊等诸相多被罢免,其中论能力,张观、王鬷夏守赟皆是比较差的,这一批罢相的数人当中,执政能力只有陈执中最是佼佼者。

杭州发展方兴未艾,远没有达到巅峰,自己打下一个基石,没有真正成形,继任者很关健。若让张观前来,前景会很不妙。

“郑相公。”

“别,我没有接任,你继续称呼我为学士吧。”

“郑学士,那个……”

“你是说严荣。”

“是。”

“公私分明,这也要避嫌,那么我以后怎么与吕夷简、范仲淹共事?”想了想说道:“还是我来写奏折吧。”

让孙全彬回去不可能,太远,一来一去会耽搁很长时间,有可能张观已经前来杭州,那可糟糕透了。

这份奏折得用快马送到京城去。

顺便说一说这群蕃兵,以及棉衣。

元昊多次在冬天或者春天之初向宋朝发起进攻,正是欺负宋朝人单衣薄,棉花渐渐普及,产量不是很高,种植面积也仅限在江东部分地区,价格更不便宜,但可以采购一批,或者让棉农以纳税形式,向朝廷交纳一批棉花,做一些袄子,能起来御寒作用。

奏折飞快送走,郑府上下开始放起鞭炮。

东府宰相地位低,仅是枢密副使,职位更低,不过总是宰相,是么?

第三百四十三章 目标定川砦(上)

崔娴却在家中愁肠百结,抱怨地说:“难道国家当真只有你一个人?”

杭州好啊,富裕安定繁荣,真不行,换一个州府也可以,离开杭州,可以去苏州,去洛阳,去开封,为什么要去西北,又冷又苦,这不是关健,兵战凶危,去西北会有严重危险的。

“娴儿,陛下如此对我信任,我怎么能拒绝?真不行,西北任后,我告假回家休息一段时间,著书立说。”

“陛下准么?就算你去西北,为什么要答应做枢密副使?”

郑朗没有答话,他脑海里想着三个字,定川砦。

三川口与好水川虽败犹荣,然而定川砦才是最伤最痛,之所以如此,正是葛怀敏这个官二代桀骜不驯,王沿材质平庸导致。

自己不带一个枢密副便的使相之职,未必能管得了葛怀敏这个愣头青。

正是这惨烈的一战,将赵祉最后一点信心全部催毁。

后来与西夏人议和,真说起来,也有一些好处,然而赵祯真的很高兴这样?

为什么他临崩前,要求俭葬,其他的什么都不用陪葬,只是带着一个玉马进入陵墓,这是何等的让人惨痛!

所以郑朗打算去泾原路,而且从去年时,他就在脑海里反复推测这段历史。

不过他一去,历史就不大好说。

若历史改变不大,自己代替最弱的王沿,西北四个指挥就会变成庞籍、范仲淹与自己,还有韩琦。

这四人会让元昊恶心至死。

“官人,你真要去西北,妾也答应你,枢密副使就不要吧。君子无罪,怀璧之罪。”崔娴又说道,无论崔娴有多聪明能干,也不能想到郑朗的心思,一个二十四岁的东府副宰相,岂不是凭空增加许多对手?

“娴儿,你不用急,我们将孙全彬喊来,问一问西北发生了什么事。”

“好。”

诏书只有一道升迁令,其他的没有说。

将孙全彬喊来,坐下,将事情经过原原本本说出来,有许多郑朗从朝廷的邸报上也看到了,有的邸报还没有到达,有的连孙全彬也不知道内幕,甚至赵祯都不知道真相。

郑朗记得前世上学时,历史书记载赵祯朝,与西夏人的战争,无非是三川口、好水川与定川砦之战。那时郑朗还小,读了这段历史后,心中始终想,宋朝真弱啊。

后来才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除这三战外,宋朝这几年与西夏发生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仅狄青一人,前后大小二十五战,破金汤城,略宥州,屠岁香、毛罗、尚罗、庆七等族,也付出了极重的代价,中流矢者就达到七次,多次受伤。

狄青是一道缩影,还有更多的战役,前后陆续发生。

先是西夏人进攻塞安寨与安远寨。

郑朗一直想将这两寨暂时丢弃,王信没有舍得,郑朗怕麻烦,最终将两寨留下。

后来以赵振代郑朗,最终出了事。

虽然郑朗加固了两寨,但三川口大捷,使西夏来犯的敌人更多,五月敌犯,赵振不敢救,塞安寨失守,监押王继元战死,高延德被俘。

这是邸报上的话。

但郑朗知道更多,赵振对错不大好说,因为延州兵力太少,若分去兵力多,一旦失利,自延州到保安军以及前面自己建设的九寨,会缺少士兵防守,一旦失败,九寨与两城会很危险。

分兵少,不是前去援救,而是给元昊上菜去的。

定川砦一战就可以看到,元昊多次采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

虽塞安寨失守,但延州城保住。

对错不大好说,赵振倒霉了,庞籍弹其懦弱,先后贬官,王继元等牺牲将领家属又上告赵振软弱,致其家人死,于是一贬再贬。

以范仲淹都转运使兼知延州,没有办法,能者多劳,范仲淹担任转运使的同时,还要守好延州。

边事起,张士逊无任何良策,拜太傅,封邓国公,让其致仕。老人家,你退休吧。

再起吕夷简。

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只有吕夷简与王曾才能在这危难之时,担任重职。

但赵祯想到了另一个大麻烦人,范仲淹,他这几年当中,几乎以倒吕夷简为自己最大的任务,不但他多次与吕夷简争斗,还带着一大群小弟与吕夷简斗。

范仲淹此时在西北,他的小弟韩琦、尹洙等人全部在西北,如果斗起来……赵祯冷汗涔涔,写了一封信给范仲淹,信上说此次朕起用你,正是吕夷简的推荐,他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原来郑朗也相信,不过现在不大相信,很有可能没有这件事,赵祯只是为了范仲淹不去找吕夷简的麻烦,善意的编造了一个谎言。

范仲淹回了一封信,臣向来只论国事,与吕夷简个人无关。

赵祯很狐疑,范仲淹怎么了,难道这几年下放后,暴烈的性格改变,变得阴柔起来,有什么阴险的后着?

范仲淹不但给赵祯一封信,也给吕夷简写了一封信,为官者,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以前得罪,全为公事,宰相雅量,以国家重奖仲淹,深为感谢,望与宰相内外互助,替国家渡过难关。

赵祉不相信范仲淹的改变,吕夷简拿到信后,也想了大半天,不大相信。最终吕夷简终于听出范仲淹的话外之音,俺们争归争,别拿国家当作报仇工具,前方打仗,后方供给得给我跟上,否则咱们没完!

吕夷简也怕,此后数年间,吕夷简没有为难范仲淹。

而且这几年开战,国用无度,正是吕夷简的能力,使国家平安渡过。不过战事结束后,君子党们又调转枪头,精力好啊,不折磨元昊,开始折磨吕夷简。

这中间的恩怨,谁能说得清楚。

但暂时的,大家将恩怨放在一边,全心注视西北。

范仲淹去了延州,朝廷的援军到了,分配了一万八千名守军。也比史上好,史上范仲淹到延州后那才是一片荒凉,金明寨破,塞安寨破,延州与保安军全部被打穿。

但此时两城前面还放着一辆超级大的巴士。

可只能说两城没有危险,形势还是不大好。兵力也很少,包括郑朗编收的一万蕃兵,兵力也不过四万人。集中起来十分可观,但分防各处,兵力又显得严重不足。

于是范仲淹定位为守,继续将巴士向前推移。然后又做了一件事,以前宋军不问能力大小,只按官职高低,先后顺序领兵作战。而范仲淹则放权给各将领,让武将自由决策参战。

郑朗也说过,将从中御,俺们不从中御,你们看着打,看着经营各寨。好处立即显了出来,首先是种师衡,放权了,我就撒手干了,经商开荒。先是开荒,先后开了两千顷荒地,粮食在西北价格惊人,两千顷荒地,就算一顷一百石的产量,也能有两十万石粮食收成,至少能养活四万战士!

又开始训练军队,将银子挂在箭靶上,谁射中就是谁的,先是在军中推广,后来在全城男女百姓中推广,那怕是罪犯,只要箭术好,立即释放出来。青涧仅数月时间,从士兵到百姓,箭术立上一层楼。但钱从什么地方来?招募商人,让商人给他本金,运来京城的奢侈品,与当地的羌族交换土特产,赚取其中的差价。不但如此,为了拉拢羌人各族,连女人也送,看中了我的小妾,好,给你。这是郑朗不同意的,即便是小妾,也是自己女人,随便送人算什么?为了不失信,大雪深及膝盖,也前去羌族探望。

这些举措,迅速征服诸羌人的人心。

种师衡其实并没有打过什么仗,然而仅开荒与团结诸族两项,功就不可没。后来的反间计更是神奇。

几个月下来,延州本来是最薄弱的环节,变成一块铁板。

元昊一看延州不好啃了,于是调转枪头。正好延州的邻居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知泾原路韩琦对范仲淹与种师衡的做法十分不屑,你们在做什么?苟且偷安,宋朝的脸面全让你们丢尽了!特别是范仲淹,你这样做,还是俺一心推荐的范大哥吗?

其实也不能说范仲淹保守,放权给诸位将士,开荒,经商,几乎让延州军权、民权、财权独立,真说起来,有那么一丝藩镇割据大权独揽的味道。但范仲淹骨子里还是一个保守的人。

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增加延州的实力,拱卫延州安全,并没有认真思考过怎么对付西夏。

于是与韩琦矛盾激化。

现在无人发觉,韩琦要战,元昊要战,战事从延州转移到环庆与泾原。

韩琦比范仲淹走得更远,他不但想要战斗,还要将战斗蔓延到敌境,到西夏境内决战。

他在谋划攻打西夏,西夏却先向他下手,率先攻打泾原路的三川寨。杨保吉战死,三川寨失守。但这次宋军反应很快,第二天泾原路都监刘继宗、李纬、王秉等人皆率兵前来营救,不过敌众我寡,皆战不利。王珪又率三千铁骑前来营救,自瓦亭寨到师子堡,被西夏人重重围困,杀到傍晚时分,杀出重围。

来到镇戎军城下,请求镇戎城增兵,让我先将这些拦路的杀退,再去营救三川寨,镇戎军却拒绝没有同意。王珪退求其次,对城上士兵说道:“那么给我一些吃的吧。”

从早上杀到傍晚,杀了一天还没有吃饭呢。

吃饱喝足,敌人也追了上来。

王珪请增兵不得,也没有进城,而是对手下说道:“兵法云,以寡击众,必在日暮,现在天晚了,我们突然杀回去,一定会让他们措手不及。”

西夏人也没有慌乱,本来就是前来交战的,西夏军中有一将出来喊话,谁敢与我敌。

要单挑。

王珪冲了过去,被敌将长枪刺中右臂,但王珪左手用铁鞭一鞭打下去,碎其脑颅。又有一将出,王珪用臂膀挟其长枪,再用铁鞭击杀之。然后挥军击敌,这时就能看到宋军与西夏军队的区别。刘平能用一千来士兵在五龙川与西夏十万人马相持三天,但西夏人一败,立即一败涂地。宋军一路追杀下去,黑暗中王珪被射中三箭,战马也被射死,只好停下。

一旦停了下来,王珪手中剩下的人马不多了,力战一天一夜,无奈留守镇戎军,三天后郭志高率军前来三川寨。但三天时间已经足够西夏人做很多的事,陷三川寨、师子堡、刘番堡、乾沟寨、乾河寨、赵福寨六堡寨,宋军战没者五千人。郭志高军至,乃退。

其实这又是一次西夏人围点打援战术,围三川寨,打宋军的援军,只是此次宋军反应迅速,战斗勇敢,西夏人之志才没有得逞,最后无奈掳掠一番,仓促撤回。

还是欺负宋军的速度。

然而这次西夏遇到一个强戏的对手,韩琦立即予以反击,白豹城!

白豹城位于庆州东北方二百里之外,是西夏人的军镇要地,一直宋朝西北边疆上的眼中钉肉中刺,也出了韩琦的防区。

但对于强势的韩琦,只要想打它,管是谁的防区!

白豹城也是宋朝的失误,向西是党项人的叶市,向东便是宋军的金汤城与保安军。但宋朝不重视,让西夏人依山建了一座军事要塞,成了镶在延鄜路与环庆路之间一个重要铁钉。

但是白豹城地势险恶,又有后方西夏人随时能援助,不易攻打。

九月十八,距离白豹城三十里路的柔远寨来了一群客人,因为离白豹城太近,任福用了巡边的名义,于柔远寨召集各部蕃首。十九晚,各部首领到齐,大开宴席,正吃喝高兴时,任福忽然宣布攻打白豹城。

宋军与蕃军联手顺柔远谷北上,翻过打扮梁,郭克郎,沿白豹川东上,四更时分,攻克后桥寨的武英率先来到白豹城下。此时西夏守军睡得正香时候,宋军突然到来,措手不及,仅防御了两个时辰,坚固的白豹城被宋军攻克。

又是后桥寨的翻版,将所有武器物资洗掠一空,一把火烧得一干二净。宋军押着缴获的辎重返回。

西夏派军队追赶,任福于半路设伏兵,再次击毙近五百名西夏将士,西夏军队仓惶败退。

这是去年发生的重大战斗。

但更大的战役,好水川却是发生在今年春天。

第三百四十四章 目标定川砦(下)

几战下来,包括十月初,环庆钤辖高继隆出兵攻克西夏的经纳、旺穆等砦,让韩琦看到一个问题,虽然宋军久不经战事,然而战斗力似乎比西夏军队强大。

这一年发生数次激战,真算起来,宋军还是赚了。于是上书要求主动进攻西夏,不然仅靠防守,边境太长,敌人每次率领十万人过来,只攻击其中一点。比如这次三川寨,又过来十万人,虽然朝廷为镇戎军守将杜安懦弱气愤,斩于镇戎寨中,可面对几十倍己的敌军,可有几个将领敢鼓起勇气出城应战?

不如主动进攻,以优势兵力,寻找战机,将西夏人歼灭。

夏竦议兵将尚未习练,当持重自保,有好时机乘便掩杀,不可以用大军轻易出征。并手划攻守二策。然而被韩琦吵得无奈,他知道仓促出战不理智,可是韩琦始终坚持出战,一次说,两次说,不能再让他说下去,否则朝廷会认为自己懦弱。最后说道,这样吧,你与尹洙二人直接进京城,有话对皇上说。

要打你自己说去,出了问题与我无关。

韩琦到了京城,经过艰苦的口舌之战,终于说服赵祯两府宰相,但是五路军队让赵祯严重缩水,变成鄜延与泾原两路。

事情还没有终止。

圣旨要求韩琦与范仲淹出征,范仲淹上书道,正月起兵,军马粮草,动逾万计,入险阻之地,塞外雨雪大雪,暴露僵仆,使贼乘之,所伤必众。请等春暖出师,贼马瘦人饥,其势易制,又可忧其耕种,纵无大获,亦不会有它。

正月不能打,要打等三月春荒之时打。

又说可以招降茶山横山一带蕃汉人户,等于是去西贼一臂。广筑城寨,牵制元昊东路军马,使不得并力西御环庆泾原之师,亦与俱出三路无异。

不能打,慢慢来。

赵祯于是下诏允鄜延一路试招降蕃户。

范仲淹坚持不出兵,只剩下泾原一路人马,怎么打?韩琦派他的朋友尹洙前去延州,劝说范仲淹。范仲淹坚持己见,尹洙气愤之下,说了一句:“韩琦说过,且兵须胜负于度外,范公今天区区过慎,看来真不如韩琦。”

范仲淹说道:“大军一发,万命皆悬,士卒之命,国运之交,都可以度之于外,我不知道这种说法高在哪里?”

不欢而散。

尹洙冒着一把风雪,返回泾原。韩琦仰天长叹,最后将眼光放在庞籍身上,他们手中有权,庞籍身为转运使,手中有军需与钱粮。请求庞籍全力配合。

庞籍说,钱粮我给你,但西北四路皆要钱粮,我没有办法只给你一个人。

韩琦在泾原呆愣了半天,夏竦是小人,可庞籍与范仲淹却是君子,这都怎么啦?

并且最让他失望的是元昊使人于泾原求和,被韩琦拒绝,俺脑子没有坏,不会再相信你们。又派降将塞门寨降将高延德前去延州与范仲淹盟约。看一看其他的宋将,刘平等人虽俘,宁死不屈。或者力穷战死,但高延德却立即投降了。范仲淹也不怪,盛情款待,又作劝降书,劝说元昊重新投降宋朝。

得知这一消息,韩琦大怒,你们全部贪生怕死,俺一个人去打!

夏竦急了,进奏说,韩尹赴阙,与两府大臣议边策,由泾原、鄜延两路进讨,降下出师月日。今范仲淹所议未同,臣寻令尹洙往延州与仲淹再议,而固执前奏,未肯出师。近闻贼聚兵一路以敌王师,若两路协力,分擘要害,尚虑诸将晚进,士卒骄怯,未能大挫其锋。若止令泾原一路进兵,鄜延却以牵制为名,盘旋境上,委泾原之师以尝聚寇,正堕贼计。又,贼遣蕃官骨披等,相约二十八日设誓归顺朝廷。若非惧见进讨,即欲暂款汉兵,大为奔突之计。乞早差近上臣僚监督鄜延一路进兵,同入贼界,免致落贼奸便。

韩琦非打不可,范仲淹按兵不动,非得出大事不可。

很难说三人当中谁对谁错。

有人屡次嘲笑夏竦一件事,他在陕西发布命令,谁能提元昊头来,赏钱五百万贯。元昊听闻后说,谁能提夏竦人头,赏钱两贯,狠狠的嘲讽了夏竦。但这件事也不能说做错了,元昊没有衰微,真要是数次大败,或者契丹人没有遇到那场风,他失去对西夏的部分控制,这个五百万贯会起作用。

其他的时候,夏竦做得很冷静。

但此时的陕西,他能说服谁?韩琦?范仲淹?庞籍?

韩琦也不能说完全做错了,激进,轻敌,冒进,都有之,可象范仲淹那样磨,最终的走向,便是宋朝向西夏献岁币约和。韩琦不想之,不想,只能开战。

范仲淹也不能说做错了,正月打肯定对宋军没有利,甚至与元昊约和,就是逼迫韩琦与自己思想一致。但范仲淹低估了韩琦的决心,又过于求稳。

非是求稳,范仲淹的心态,依然还是宋朝的主流心态,消极防御,议和苟安。

范韩终于分道扬镳。

眼下继续没有人看出韩琦对范仲淹的痛恨。

范仲淹也中了元昊之计,用约和拖住范仲淹,将主力部队集中在泾原路,否则两面受敌,元昊心中没有底。

正在范仲淹信心满满的等元昊回话时,元昊集结大军,亲自率兵出天都山,直扑渭州城。韩琦亲临镇戎军,这是第一线,元昊想要攻打渭州,必须攻克镇戎寨。

又召见任福,将镇戎军所有精锐士兵交给了他,再招募一万八千名义勇,恐战力不足,将泾原路诸勇将王珪、武英、朱观、善长破案子的桑怿、耿傅一起交给任福。

但不是迎敌,迎敌的任务是韩琦本人,他在镇戎寨准备与西夏军队进行血战。任福此行的任务去羊牧隆城,一路每隔四十里,都有一个宋朝的寨砦,有据点可倚,立于不败之地。有供给可给,不愁后勤。到了羊牧隆城中,等到元昊攻城不克,筋疲力尽之时,最后发起一击,大败敌寇。

本来计划看上去很完美的,然而任福到了怀远寨,却听到前方张家堡宋军常鼎、刘肃与西夏人打上了。任福热血沸腾,率军冲了过去。这一冲成为此战的关健点。

韩琦此行给任福的命令是隐藏,游走于外线,关健时在敌人背后插上一刀。韩琦的手令也是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那怕有功劳,不听我的命令,也要按法当斩。

这一群精锐的宋军冲过去,一顿砍杀,就象砍瓜切菜一般,砍死几百个敌人,西夏军队大败。任福跟后追赶,三天三夜也没有顾得上吃东西。也不是任福短视,此行既然四十里路就有一寨提供他们供给,想吃东西还是容易的,之所以不食,是追敌没有顾得上吃。而且此行追敌的方向正是羊牧隆城,又能追敌,又能按照韩琦的方策进入羊牧隆城,何乐而不为?

追到好川水,此时王珪已经进入牧羊隆城,友军朱观与武英驻扎在龙落川,与好水川只隔了一个山头。斥候回来禀报,说敌人已经跑不动,就在前方休息。任福下令全军休息,又派人联络朱观明天会合,一起追敌,吃掉这支西夏军队,再去牧羊隆城休息。朱观同意,第二天两军同时拔营而起,沿着一条平行线向前追去,而前锋桑怿已经过了笼竿城,离牧羊隆城仅是五里。

这时宋军在路上看到一个盒子,好奇的打开,盒子里突然飞出几百只信鸽。随着十万西夏军队从地平线上涌了过来。又是血战,任福手下看到战局不利,对任福说道,你快逃吧,现在还来得及。任福说我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全军覆没。

王珪闻讯前来营救,属下见敌人势大,不敢前,王珪杀数人,不能振奋士气,只能独自冲入敌军,手毙数百敌寇,死于乱箭。

朱观与武英于姚家川同样被袭,但他们运气比较好,西夏军队正在全力对付任福,正好渭州都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