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标准-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个人坚强生活下去的往往就是这些看似好笑的理由,对此云飞身有体会。
“哈哈。”下面的员工大笑起来,有些深有此意的职工脸色也有些发红。
“他们都是一些很棒的小伙子不是吗?”站在一边的一位国家领导说道,“让我想起当初意气风发的我们。唉,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中国的将来就看他们的了。”
“是呀,我们老了,无复当年之勇了。看到中国走到世界前列,我们也深感欣慰。为了一个强国梦,我们坚持到了今天,想想自己走过的路程还真是怀念呀。动不动就想起以前,看来真的老了。”身边的一位附和道。
“中研一号”离开了港口,鸣笛向亲人告别。他们带着祖国的期望,亲人的祝福,未来将在海面上航行几周的时间。每个中国的船员都站在潜艇的甲板上,看着周围的渔船向自己表示的祝福。我们带着祖国与人民的希望,我们一定要完成任务回来,每个人心中都有坚定的信念,微笑着走向未知的深海。
“你在想什么?”“中研一号”离开港口以后将有几个小时的航行时间,所以云飞带着楚楚到海边散步。看着沙滩上,潮来潮往,云飞陷入了沉思。楚楚见他半天不说话就出声问道。
“嘘,”云飞轻轻的阻止楚楚,“你听,海的声音。”楚楚难得看到云飞这么感性的一面,两人就坐在海边,静静的听着海浪“哗哗”的声音。远处的海鸥轻轻的飞舞,点点的船帆把蔚蓝的海洋点缀的充满诗情画意。两人心里多么希望可以这样待到天长地久。
一只小螃蟹从沙子里钻了出来,爬上了楚楚的脚面。看着小螃蟹被鞋带绊了一下,惹得它恼怒的用它的蟹螯不住的与鞋带进行搏斗,楚楚“咯咯”的笑了起来。云飞也看到了这只可爱的小螃蟹,微笑着用手碰了碰它,小螃蟹这才看到身边的庞然大物,急忙离开了。
楚楚蘸了些海水,撒向云飞。初春的海水还是很冷的,云飞不禁打了个哆嗦,看着楚楚脸上的笑意,一下从地上跳起来,追了上去。海边撒满两人的笑声。杂乱的脚印在海水过后,消失的无影无踪,好像这里本来就没有出现过。
两人跑了一会儿,感到累了,慢慢的停了下来。看着楚楚娇艳的脸颊带着因为急促呼吸引起的潮红,云飞有些呆了。走进楚楚,两人对面,脸近了,楚楚闭上眼睛,就在这时,云飞的手机响了。两人先是一惊,然后相视大笑了起来。
“喂,你好!我是李云飞。”云飞拿起手机问道。
“李总,是我。现在‘中研一号’将进行第一次深海下潜实验,希望你能尽快赶回指挥室。”负责此次研究计划的中科院院士说出了目前的事情。
“好的,我这就赶回去。”云飞说完就挂了电话。看看站在身边的楚楚,看看两人留下的脚印,拉起楚楚,说道:“我们走。”
第五十二章 深海
中国东海水下三百米处。
“中研一号”正在准备第一次的潜深实验,潜深为八百米,这是普通潜艇的极限。况且中国的沿海水域水深不高,全都在千米以内,所以只能算是一次较小的实验。同时也是打算详细了解一下中国近海的海底矿产,这年头早下手早得到,一定要先人一招。大多的国家和地区都认为中国的近海海域,特别是东海和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极其丰富,这也是周边国家天天与我们为了领海争吵的原因,所以一定要先下手为强,到时还怕他们强制拆除不成,敢这么对待当今中国的恐怕没有。
“报告指挥部,这里是‘中研一号’,正在准备第一次测试。目前航速75节,正面压力检测通过。”“中研一号”的艇长开始汇报情况。
“7……75节?!”听到这个汇报的全都吃惊的睁大了眼睛,怎么可能?目前最好的水下的潜艇最高也就是40节,它竟然可以达到75节的惊人速度。天哪,那简直是水下的怪物。
“中研一号,这里是指挥部,保持目前的巡航速度,不要提速,以免为初次下潜带来危险。”云飞指示艇长注意速度,要把每个实验精确的验证出来,不要出任何差错。虽然这是一次重要的深海考察,可是“中研一号”的主要作用不仅仅是为了此次考察,最主要的就是验证随艇搭载的各种设备的实际功能。毕竟有些数据不是单靠计算机就可以实现的,实践才能出真知不是。
“巡航速度?!”有人要疯了,那最高速度会有多快?这次考察虽然是几家单位合作,可是潜艇的制造却完全是由龙腾一手包办的,内部的设备除了各单位自己携带的,其它的包括龙腾职员携带的,他们完全没见过,自然也不知道这些设备的用处。
初次的潜深实验没有任何问题,安全完成。也是,凭借龙腾的科技这么简单的实验如果也无法安全完成,龙腾就该解散了。但是,在场的记录员还是详细记下了每个数据,这是以后用来借鉴的,总不能每次都派艘潜艇下水吧。所以要把每个数据详细记录下来,以后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了。
“航海业发达?”看着拍摄到的海底沉船,云飞自嘲,“航海业发达的另一个结果就是海底的沉船也越多。”中国两千年来大多数时间科技领先世界,每年前来的各国商船不在少数,所以中国的近海海底可以说是万国船舶的博览会,只是这些当初带着各种目的的船只现在都成了海底动物栖息的场所,无复当年的风光。“不过,打捞沉船也是个不错的生财之道。许多沉船都装载了不少的宝物。嗯,看看回头是不是在这个领域插一脚。”
世界都在通过卫星转播收看第一次人类的深海考察,通过信号他们看到了密布各国沉船的中国近海,他们才想起这个国家两千年来一直是他们朝圣的地方,曾几何时,他们竟然以为这里可以是他们任意肆虐的地方,想到百年来在中国做下的罪恶,尚有些胆战心惊。他们把一条沉睡的巨龙当作了任人宰割的绵羊,现在巨龙醒了,它将遨游世界,无人敢挡其锋。
“好了,大家可以休息一下了。他们还要经过一天多的时间才可以到达台湾东部的菲律宾海盆,在那里他们将进行第二次的潜深实验。在这期间你们可以轻松一下了。”云飞看着大家完成手里的工作,就把下面的日程安排告诉了大家。
“没想到我这个老家伙还有看到大洋真实面目的一天。”中国海洋研究所的一位老专家感慨的说道,“没想到我们的技术可以发展的这么迅速,好,好啊。将来也有脸见那帮地下的老战友了。”人上了年纪,总爱说些有的没的,略带伤感的话题。
“是呀,别看我们今天的科技是如何先进,可是我们大多还只是存在表面,我们对世界了解多少?没有多少,我们连我们自身,自己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都没有闹清楚。地心是什么东西,有人说是实心,有人说是岩浆,至今没有定论。海底也是,我们只知道那里有多深,可是那里有什么,却一直靠猜测,靠一些片面的模糊的图片,人类从未真正了解海洋。”另一位专家附和道。
“不过想到我们中国又将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深感欣慰呀。海洋?海洋的真实面貌将有我们中国人揭示出来。”这位完全没把那些随行的各国专家看在眼里,在他们看来那些国外的先进仪器是无法完成勘测的,毕竟大家都是干这行几十年了,哪些东西可以使用,心里完全有数。
云飞看着这些热烈讨论的老专家们,知道中国人正在找回自己的信心,抛掉那种可笑的媚外心里,这将是中国今后发展的巨大动力。站在高处远望,小草正在探出身躯,树木正在吐出新芽,市场正是人声鼎沸的时候,中国正在开始它的再一次征途。
菲律宾海盆是“中研一号”的第一个真正考验,水深基本在五千米以上,最深点为六千九百二十七米(以前探测的深度,不包括菲律宾海沟),再往东就是闻名世界的马里亚纳海沟了。可是“中研一号”将不会在马里亚纳海沟停留,因为那里是太平洋与亚欧两大板块的交界地,一个差池就会引来灾难,还是小心点好。
“中研一号”正停留在一千米的水下,等待来自指挥部的命令,第一次真正考验的到来。
“各部门各就各位,这是我们第一次的考验,我希望大家不要慌乱,一有情况立即向我汇报。”“中研一号”的艇长第一次发布动员令。虽然对龙腾的科技拥有充分的自信,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一个不好他们将长埋在这异国的海域。
“先生们,你们将经受第一次,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的考验,祖国因你们而骄傲。记住那里是六千米的水下,世界上没有任何记录记载过那里的情况,那里可以说是一片未知的领域,你们在对自己有信心的同时要牢记事不可为立刻上浮,我不要求什么舍身为国之类的,记住你们的家人还在等待你们的凯旋。”没有激情的鼓舞,没有动人的话语,云飞的每一句话都是关心,听得周围的工程师一愣一愣的,怎么不像是动员,反而更像是劝他们随时准备逃跑一样。其实艇员们不需要鼓舞,他们登上这艘潜艇就是为了实现伟大的目标,所以对他们来说鼓舞都是没有必要的,关心一下,让他们把紧张的心情放松才是当务之急。那里是未知的世界,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英雄也是凡人,也会有恐惧,只是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而把恐惧压制而已,不信你去问一下,英雄也会后怕。
“听到李总的话了吗?没事,不要害怕,一有异动我们立刻上浮,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艇长知道面对未知的恐惧,所以一定要在行动前打消大家的顾虑。
“对呀。我们怕甚么。国家又没有要求我们必须怎样怎样,看到危险后退就是了。”大家都把心中的恐惧放下来,甚至开始通过屏幕观看奇异的海底。
“开始下潜。”看到艇员恢复正常,艇长下达了下潜的命令。“中研一号”艇身一颤,开始缓缓下潜。
一千一,一千二……一千五……两千五,直到达到三千米的深度,周围没有一点光线,黑乎乎的有些吓人。这时“中研一号”停了下来,开始进行接下来的实验。
“目前潜艇停在三千米的水下,水压承受没有问题。”数据上报指挥部。三千米的水下除了恐怖的黑暗还有就是惊人的水压,这样,前者“中研一号”里的所有员工挺住了,后者“中研一号”撑住了。
“好,可以的话进行下一步计划。”云飞交代。至于那些隐秘的实验将有龙腾的职员自行负责,数据传报龙腾开发部,不会让世人得到。
“中研一号”停顿了许久,继续下潜,为了避免危险,艇外的所有光源完全打开,可以看到周围灰蒙蒙的。所有艇员打起十二万分精神,睁大眼睛看着周围的情况,深怕一个失误导致悲剧。“中研一号”不是垂直下潜,而是一边前行一边下潜,直到菲律宾海盆的最深处,好在这里没有什么海底山脉,否则在这样的情况下还真让人担心。为此,艇长把速度保持在十节左右。
现在的水压“中研一号”还可以支持,没有打开另外的防护系统,当然不是为了节约能源之类的,而是想探测一下“中研一号”可以支持的水压有多大,这个数据将对下一步的计划至关重要。
“哇!”一个观测员突然大叫起来,吓得艇长立刻命令戒备,还把潜艇停了下来。
“小王,怎么了。”其中的一位观测员看到小王吃惊的样子,关心的问道。
“你,你们快看。”小王吓得有些语无伦次。
“怎么了?看你那样。”旁边的一位忍不住嘲笑道,紧张许久总要发泄一下。“这……,”可是看到眼前的东西,这位也惊呆了,手里的笔掉在地上才惊醒了他,“快去通知那些随行的科学家。”
“指挥部,这里是‘中研一号’,我们现在在四千米的水下,我们发现一些奇怪的生物。这就把信号传递过去。”艇长看到眼前惊人的一幕,立刻把它进行传输。
世界也同时看到这震惊的一幕,四千米的水下,无数体积庞大,形状怪异的生物正在四处游走,唯一可以认出的就是我们常见的章鱼,可是那庞大的身躯,就连鲸鱼都要甘拜下风。还有一些像是鳗鱼的,体积是这艘人类最大潜艇的几倍。有的科学家认为深海的生物因为水压的缘故体积非常庞大,但是也因此无法来到水面上活动。当初这只是猜测,现在却真实的摆在世人面前。
可能是因为长期生长在黯淡无光的深海,它们对光线的感觉已经退化了,任凭“中研一号”在它们周围行进拍摄,都没有任何的反应,冷冰冰的潜艇外壳并没有引起它们多大的兴趣,继续懒洋洋的做着自己不规则的运动。
“中研一号”继续下潜,他们没有时间待在那里观看这些奇异生物的生活,他们还有自己的任务,揭示出真相就可以了。虽然地面上的新闻正在为此闹得不可开交,人类的好奇心是巨大的。
水下四千两百米的时候,“中研一号”的艇身终于传来了抗议的呻吟,水压检测装置也传出警报,当然这些只有极少数机密人员知道。随着命令下达,他们打开了一个秘密装置,虽然向外看去,没有多大的变化,可是从艇外观测的话就会看到,海水在距离艇身十厘米的地方被隔了开来,再也无法到达潜艇身边。看到结果,知道此事的人员都松了口气,实验成功了,下面就是看看它可以承受多大的力量了。
当“中研一号”到达水下四千五百米的时候,观测人员竟然看到隐约的亮光,大家开始以为是幻觉,可是随着继续下潜,这抹光亮逐渐明显起来。大家面面相觑,海底不是没有光线吗?那是什么,某种鱼类吗?快去看看。大家已经忘掉了恐惧,一心只想揭开眼前的谜底。
水下五千米,大家见识了海洋的奇妙,自然的伟大。这里竟然是一个光亮带,无数的点点亮光如同星空的银河,当然密度上比较高。它们是什么?为什么会发光呢?
“是不是常说的‘海雪’(浮游生物的遗体飘落海底,被称为海雪)?”其中一位说道。“不是吧,它们发光,并且一直在飘浮,没有落下呀。”另一位反驳。
“猜那么多干吗?抓点过来不就都知道了吗。”这位是行动派。
“这是什么?”这是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世人都想问的问题。他们先是看向自己身边的 类,脸上带着疑问,好像自己的同类会给予自己答复,可是谁都不知这是什么东西。就连一向见多识广(智脑带的)的云飞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中研一号,你们尽量靠上去,取得样本,进行研究。”云飞下命令道。“中研一号明白。”大家都有这个好奇心,没人考虑危险,当然看来这些小东西不具备危险性。
“它们是有智慧的生命体。”“中研一号”接近的时候,这些亮点竟然远远的闪开了,大家立刻明白这是一种有感应的生命体。
“释放捕捉槽。”艇长命令道。看着艇侧释放的捕捉槽缓缓接近那些生命体,大家心情万分紧张。可能是因为这个用特殊材料制造的捕捉槽是透明的缘故,这些生命体没有躲闪,结果被捉了许多。大家看到这里,知道一项震惊世界的发现就要诞生了。
“生命体,介于植物与动物之间,具有低等智慧。”这是初次的报告。随行的各国海洋专家都是满怀激动的参与了这次伟大的实验,实验结果第一时间被发布出来。
“它们不需要呼吸,反而制造氧气。”一位科学家突然激动的拿着自己的结论跑了进来。
“不需要呼吸?!怎么可能,没有任何生物可以不需要氧气。”一位科学家叫起来。
唉,科学也是另外一种变相的迷信。云飞看着这位的表现,摇头长叹。竟然还有这么落后的想法,大千世界你怎么就那么确定。
“它们以海水中的元素为生,身体制造氧气。”看着眼前的报告,云飞虽然不知道这些生物的起源,可是他知道这次发现为自己将来的计划有了很大的帮助。
第五十三章 发 现
太平洋,世界第一大洋,东西1。99万公里,南北1。59万公里,面积一万七千八百六十八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三千五百九十七米,一半以上超过五千米。其中东、南、北、中四个海盆分布在夏威夷、新西兰一线。现在“中研一号”正在向夏威夷南部的中太平洋海盆前进,继续它的考察历程。
研究深海生物没有比海盆更加理想的场所了。海沟虽然深度相对较高,可是那里是两大板块的交界处,火山、地震频繁,怎么会有太多的生物群呢?(有人拿这些东西跟我叫真,大哥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小学地理还说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心,地心是由岩浆组成的,可是世界哪个国家敢说这是绝对正确地,谁见到过真正的地心是什么样子?要不现在也不会流传关于地心的实心说与空心说了。真为我们的教育感到忧心,从来不问为什么?现在可是知识更新最快的年代,我们竟然还抱着这些八百年前的问题不放,能不落后吗?)
至于那种新的生命体,已经由补给船运回中国,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中研一号”将在其它的深海海域进行寻找,看看是不是可以再次发现这些奇异的生命。如果有,那么世界的生命起源将有待重新考虑了,人类本来就是在摸索中前进,对这事倒没有太大抵触。可是那些教科书恐怕就要重新编订了。
北京,龙腾地下基地。
云飞激动的从归来人员手里接过这个装有奇异生命的稳压槽。当初为了怕这种生命不适应突变的压力环境,特意把它装在稳压槽里,然后再慢慢测验这些生命体对压力改变的反应。在场的科研人员也是十分激动,也许自己就要见到生命的真实面貌,真正的起源,当然这些目前只是猜测。
各国媒体对这些原始生命十分好奇,想方设法想要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目前各种猜测已经叫嚣纸上,人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想这些生命的来历、生活。从看到那美丽的海底世界,人们对于那漂浮在深海的银河感到万分震撼。那个深度的海域一直是漆黑的,没有任何光源,这个长久的论点被眼前活生生的实例推翻了。说实话,几十年来一直相信的东西突然一夜之间发现原来这是假的,还真是难以接受。
某些与中国不睦的散布谣言,说这只是中国自编自演的一幕闹剧,想要骗取世界的目光,希望大家清醒过来,以往的海洋测深,从来没有在回收的仪器上看到这种生命,肯定是中国造谣。中国方面懒得理这些不知所谓的家伙,跟你们解释都是时间的浪费。其他国家对此事也是毫不理睬。“造谣”,潜艇上的各国海洋专家是假的?自己想跟中国过不去,别拉上我们。
“研究结果怎样?”云飞问海洋研究院派来的专家。云飞在这些生命问题的研究上不太擅长,只好假手他人。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这种生命不是地球生物史上最古老的物种,它出现的年代要比最早的海洋藻类晚上许多,只是详细年代无法考究。同时它与地球上已知的物种完全相反,竟然不需要氧气即可生活,虽然我们认定这是一种动物,可是它的植物特征也非常明显。我们现在也是相当混乱,无法作出正确的解释。”看来这种生物还真是出了一个难题,“甚至连它是不是地球的生物我们都无法确定。”
“此话怎讲?”云飞看着眼前的报告,示意专家继续。
“几千年来,人类积攒的生物学知识可以看出,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完全离不开氧气的需要,这是地球生物的一个明显特征,虽然它们对氧气的需要不同,可是没有哪个物种可以离开空气而生存。我们猜测它是不是某个外星智慧生命带来地球的。”专家觉得自己想在编写科幻小说,可是研究结果确实让人无法理解。
“外星人?”云飞看着窗外。点点繁星对他眨着眼睛,也许这些真是外星生命也说不定。因为智脑的原因,对于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云飞从不质疑,认为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在某个地方与它们相遇。长久以来人们一直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演化而来的,可是最近科学家却发现这个演化过程存在一个无法实现的环节。我们会不会是外星人类的后裔呢?云飞看着星空突然有了这么一个怪异的念头。
“关于这种生命对于压力的测试如何?”云飞想起自己还有另外一个主要的目的。
“我也正想向你说这事呢?我们研究发现这种生命对于外在条件的变化适应能力非常强,对于压力的变化很快就能适应,这也是我们认为它们来自外星球的另一个原因。地球的生命根本不可能这么快适应环境的剧烈变化。”
“这么说,它可以在其它恶劣环境下继续生长了?”云飞听到这里两眼放光。
“是的,我们发现它适应环境以后,便会开始繁殖,它们也不需要空气,再恶劣的环境都可以生存。”虽然不知道云飞为什么这么关心此事,专家只好把知道的全都说了出来。
“这么说来……”云飞低头想了一下,再抬头满脸喜悦,急忙跑了出去。
“只不过发现一种新生物,至于高兴成这样吗?”这位完全不知道云飞的真实想法,自己猜测,摇摇头离开了。
“王经理,航天三号计划进行的怎样了?我想我们找到可以解决困扰的办法了。如果可行的话,申请国家批准,开始执行。”王怀清看着激动的云飞,不知他干吗突然这么兴奋。
“难道,”王怀清看看云飞,“你是说,那种新发现的生命可以在外太空生存,如果那样真是太好了,可以解决我们的大问题了。”
“在真空中生存恐怕不可能,可是它对外在条件的适应能力极高,我们可以在极其恶劣的生活环境下让其生长,改变环境,为我们的太空航行创造条件。”
“这倒也是,我们目前一切条件都已具备,唯一难以解决的就是人类对氧气的需要,这将是未来太空远距离航行的致命伤,现在我们发现这种奇异的生物,真是天随人愿呀。太空,我们来了。”王怀清说完不忘用力挥动手臂,好像这样他就可以实现太空理想。
“中研一号现在怎么样了?”王怀清没有离开基地,毕竟这里需要一个人领导,处理日常事务。对于“中研一号”,他还是通过云飞才知道了一些。
“他们已经通过了马里亚纳海盆,现在进入中太平洋海盆,旅程中他们发现了深海洋流,并且再次在五千米左右的深海发现了这种生物,看来它们很久以前就生活在那里了。只是目前还不能确定它们的真实来历。”云飞把最新的情况对王怀清说了一遍。
“对呀,它是怎么来得呢?难道真是外星生物。”王怀清也有些怀疑这些生命体不是地球土生土长的。
“不知道,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而已。不过它对我们来说总是一种福音不是?”云飞看看王怀清,两人明白我们走进宇宙空间的日子不远了。
“那些新式仪器的测试怎么样了?没有什么问题吧?”
“那些经过测试的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我已经把结果整理出来,准备上报国家。其它的目前还在测试,性能还不确定。唉,我们没有办法实现一些测试条件,只好在这里将就一下了,将来在进行进一步的测验好了。在地面上有好些条件无法具备,但愿结果不要差距太大。”
“李总,李总在吗?”一位职员风风火火的冲进办公室,“噢,李总,中研一号发来消息,他们又有新的发现,请您过去一下。”
“他们竟然这时汇报,看来问题不小,我这就过去。”云飞与王怀清对望一眼,希望不要是坏消息。要知道现在已经是深夜了,虽然潜艇在水下看不到月亮。
“李总,我们在测试新式雷达的时候,发现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反射,我们靠近以后,发现是一个海底山丘。是继续靠近采取样本以备研究,还是立刻后退。”“中研一号”的艇长请示。
“你们现在的深度?”“水下六千米。”“有无异常。”“目前一切正常,没有任何不良反应。”“能量呢?”“刚刚补给,没有问题。”“海底山丘的面积?”“不是很大,与我们的潜艇差不多。”“有能量反应?”“是的。”
“嗯……”云飞想了一下,“拉开距离,进行炮击,看看是什么,会不会是哪国的沉船?”“应该不是,沉船不会有这种反应的,这种反应我们从没碰到过。炮击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艇长有些担心,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你理解错了。说是炮击,其实只是借个术语,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云飞知道艇长误会了,说是“炮击”,主要没有一个合适的形容词,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激光束。艇长是国家派来的,对一些龙腾的科技不是特别了解。
随着激光闪烁,海底的山丘逐渐现露出真实面目,那是一种常见的银灰色,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它应该在海底有些年头了,要不外部的海底淤泥不会凝结的这么坚固。
“这是……”看着逐渐现露出来的一角,大家都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先进的飞行器,而且绝对不是人类科技可以制造的。“这好像是飞行器,我们要怎么处理呢?”
“这事有几个人知道?”云飞问艇长。
“就是几个进行新式雷达测试研究的加上我们这些指挥室人员。”艇长知道这件事的分量,把知道此事的所有艇员说了一遍。为了保密,一些特别研究是在晚上,等各国海洋专家休息以后才进行的。“早知会有这么大的发现就不当什么好人了,一些事情还要偷偷摸摸的。”
云飞知道艇长的意思,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的中国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强烈的关注,如果不公开一些计划减低大家的敌对意识,中国就会被孤立的。虽然我们不怕什么,猜测、不信任会使得一些国家变得歇斯底里的,万一他们作出什么事情来可就糟了。中国近来科技的巨大进步是许多国家的担忧,虽然中国方面一再表示不会以此欺凌他国,可是国家利益才是世界各国交往的唯一条件,你猜这些国家会为了几句话就放开心节吗?不会,中国是谦谦君子,礼仪之邦,你们不相信,那好我们开放一些秘密,降低大家的敌意情绪。这样总行了吧。虽然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可是一听可以参与中国的深海考察,各国为了人员名单问题几乎吵翻天,谁都不想放掉这个近距离接触龙腾科技的机会,同时也是和中国加深友谊的绝佳机会,还好“中研一号”够大,要不中国政府还真要头疼了。
可是他们想的有些简单,我们让你们上来,可不会把所有的技术都演示一遍给你们观看,就连潜艇的深海防护系统,他们也没办法看到。现在的发现更是不能告诉他们,所以在确定这些专家都已进入梦乡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