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食色大唐-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屹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第三十章  名人的无奈(中)

这首《减字木兰花》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 请看这首《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 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

想到这儿,胸中既有对李清照的钦佩,又有要用她的诗词充数的无奈,于是将其中三首“点绛唇”和二首“浣溪沙”抄与纸上,起身去找后厅准备动身的颖、梅、盈三女。

“李阿姨!您在天之灵就原谅小宝吧!小宝也是无奈啊!……”我对着天空默默念道。

人类在进化,社会在发展,文明在变化,唯一不变的还是人心。 俺心里知道自己和这个时代有着不小的代沟,虽然有孙小宝的记忆帮助自己融入这个社会,但一千多年的差距,可不是这么容易被跨越的。 众观俺的成就,使俺现在反而更有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的信心了,人,不管进步到什么时代,还是有正义,有邪恶,有自私自利的,也有大公无私的,有圣人,也有变态。人的欲望在支配着人,只要看清楚了人心,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勾心斗角阴谋诡计都是一个套路。

春梅坚持留了下来,只让颖和盈去了诗会,说是不放心俺一人在家里。

不放心是假,有事求我是真!

“说吧!什么事需要为夫帮忙!”我座在书房内向座在对面的梅道。 “你真的愿意帮我?”梅有点不敢相信,她再也不想过这样过的日子了,她想出名,希望成为向夫君一样的人,她想了多少年,甚至幼稚到做过骑着白马的王子来拯救自己的梦,而现在拯救她的人,就座在眼前,而这个人已成了她的夫君,她就有一种做梦的感觉。 “我和你说过,德者,天下敬之。我是个有德之人。”我笑道。

“其实很简单,你只要多读书,读好书,闲时练练茶道、织艺,必能精其一,不必再在我的光环下生活,你也会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我看出了她的心思,梅也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但也没办法,基础差啊!都是以前当丫环当的。 “多谢夫君。”梅在我面前一揖,她太激动了,自己也能向夫君一样成为长安人人都晓的才女吗? “好了,好了。你别这样,好像我欺负了你一样,又是笑又是跪的,我又不是欺男霸女的恶霸。”

“夫君,让我服侍你休息吧。”梅不知道如何感激自己夫君,只好非常恶俗地想以身相许,只想让俺高兴。 我皱了皱眉头道:“我帮你,只是因为你是我的老婆,夫妻之间无需客气,而帮你是你需要我的帮助,而不是为了你的身体。”尽管他明白梅的心理,但还是有点生气。这时候的女人就是这个样子,一旦喜欢一个男人,动不动就是献身陪睡。

君子施恩不图报,挟恩图报本就是被人唾弃的,这是俺一千多年的江湖道德。 “多谢夫君。”梅不知道再说什么了,她低着头,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可能是最近跟梅的性生活少了点儿,她才有此想法。 “你帮我找几本书看吧,要历史类的。我想看看书清净清净。”我说道。 居然很难在孙小宝的记忆中找到这些相关的东西,显然孙小宝对历史并不敢兴趣,脑子里装的都是吃喝玩乐,典型的无知厌学少年。 “好,我这就去。”

…… 不一小会,梅就从书架上拿来了一本《史记》,“对不起夫君,书房里就只有这一本。” 我也有些不好意思,至少,现在这个是我的书房,历史类的书籍仅此一本,我都为孙小宝脸红。

……

第三十一章  名人的无奈(下)

各位兄弟姐妹:原计划今天更4章;现在更7章;因为本人周六周日下周一三天开会;故把这三天一并补上。多谢支持!!

……………………………………………………………………………………………………

拿到手里,先感叹了一番当代印刷术的低劣,然后就赶紧查找目录。如果不是结合了孙小宝的记忆,估计我根本就看不懂这些古代的句子,好在原来就有一手好书法,认得几个繁体字,加上二年来又认了不少,看起书来倒也不显吃力,难啊,这可是我二年来翻的第一本书。

看着我认真地翻着书本,梅不敢打扰,悄悄地来到厨房,取了上好的茶叶,泡了一壶,放在了我身前。 “茶香味浓,入口香甜,而后有苦味,苦而不涩,味长悠久。好茶,只是泡的太差,有空学学茶道吧,懂茶的女子,最有风味。”我翻着书,尝了一口茶,头也不抬地道。 “是吗?那我去学。” “茶道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只是现代还未形成一种形式,若你能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洗茶、泡茶、饮茶之法,不失为千古美谈!”我提醒梅,你可以在这个上面下功夫。

梅下去思索去了。

我仍在书房。

心情依然郁郁,有点烦乱。本想按照自己的内功心法来平静心情,又想起自己已经换了一具身体,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原来前世的刘留就差得道飞仙了,无名戒中储藏无数的仙丹和宝物,随便一样便可令这世道为之疯狂,可……我看着自己光溜溜的手指,心想:无名戒啊无名戒,我真他妈的想你啊!

听前世师傅说明初奇人张三丰的一位至交好友,在张三丰创造出千古传奇武学太极剑太极拳太极心法后,这位前辈深感佩服之际,取太极精髓,融合自己的武学修为,创造出了这一套内功心法,这心法好象叫:静心。专为无功法在身的人量身定座,我心想,既然脑海中还有这种心法口诀,不若试试如何?

静心心法更是静心剑法的基础,这种心法简单易学,但却难于精通,和太极心法一样,讲究一个悟字。初学者进步很快,但是在练了几年后,如果没有顿悟出蕴含在心法中的武学道理,从此便会止步不前。即使以孙小宝前世的武学天赋,也难走出心法的初级阶段,更别谈迈向武学的高峰了。 可不学又怎的在这个既将燃起峰火的时代生存呢?又怎能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

而现在我虽然要从头开始,但正因为静心心法这种“悟”的特点,我只需要循序渐进便可,不必担心有瓶颈,毕竟他已经“悟”过了,而且浸淫多年。据我估计,如果能把身体尽快改造恢复,只需要三至五年,自己在内功上的造诣就可不亚于当年的全盛时期。前提是入门,只要能入门就可恢复功力,但如果这体质入不了门,那只好当一文人或商人了!

静心手和静心剑法以静心心法为基础,自然是随着内力的增长而增加威力,这个我倒不担心,这两套武功有益强身健体,多练对配合内功心法改造身体也是必须的。 在来到这个时空后,尽忙于应酬,练功的时间基本没有,想想现在又要恢复早起练功,睡前打坐的日子,我有点无奈。 ……

于是乎,每天傍晚和清晨,我开始了持之以恒的静心心法修炼。谢绝了一切应酬,除白天正常授课外,晚上必要的性生活外。余下的时间都在修炼中度过。

……

盘膝而坐,默念静心心法,这内力不是一个小时几个小时就能产生的,感觉到丹田里空荡荡的,我也不以为意,只是安心练功。 ……

一日,二日,五日,十日,三十日,终于在第三十日,我终于捕捉到了一丝脉动,一丝灵气缓缓的注入了我的丹田。我靠,成功了。我大喜。越加发奋用功起来。

第二个三十日,我的丹田内还是游荡着最初发现的那一丝灵气,再无灵气加入。这不能不让我心灰意冷,难道?我此生再无力用武?

伤心、难过,狠狠的在三女身上发泻,直至体力不知。

……

我从程秦张三位师弟那得到了消息,大唐终于要用兵了,但是奇怪的是不知是向何处用兵,只是称是大唐首次大规模的实兵演练。听三人的意思,这次既不是突厥,亦不是高丽、吐蕃、南诏。至于向哪里用兵,三人不知。结束一天的课程后,我回到书房静心推算,赁着记忆将一幅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及周边国家地图绘了出来,这足足用了俺一个通宵。

在鸡吟之时,我突然心头一震。

难道会是?……

我心想:“难道要对蒙古用兵?”

这下有热闹瞧了。

现在大唐时期的蒙古还未形成气候,只是由数十个部落联盟组成,依附于突厥之下,占据关外大草原,时不时的到大唐边境骚挠一下,抢些牛马财物孝敬突厥。该死的,活该你倒霉。

不过,我又开始担心,大唐的骑兵虽然勇猛,但地形不熟,粮草运输途中无险可守,容易被掠夺。再加上北方寒冷,此时已是夏末,若等粮草军马准备停当,已入秋,此时再加入征程所耗时间,离冬天只有三个月不到,这…(小说下载网…。。)…?我疑惑不解?李世民在玩什么花样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消息证实了我的推测,此次大规模演兵是针对蒙古,若单单演兵,何必准备半年粮草车辎,兵器司日夜打照弓箭,我的方便面加工厂收到了大批订单,被服厂也日夜赶制将士冬衣……

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仅仅说明是一次单纯的演兵吗?

第三十二章  金殿定军

我心里的念想很快被事实证实了。

……

早朝。诸臣在御座下已争辩快一个时辰了,大唐皇帝李世民看着下面分为主战主和两派臣工的争执,心里就有气。这帮老东西,太平了几年就想着荣华富贵、颐养天年,当年的勇猛和好战都到哪儿去了……太平也是错啊!李世民感慨……

“朕闻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唐建国虽才四十载,所积弊病并远非此;而我大唐番属北方数十部落年年混战,民不聊生,又风雨飘摇之际,此好比病入膏肓之人,难道就一定要以药石轻微疏导之,而不可以加以猛药吗?”李世民一边说,一边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朕此之前,有过许多思考,如何才能解决我大唐弊病。御史大夫你说,难道不理不睬北方占我阴县关?”李世民心想,这帮老东西嘴上说出兵,心里怕出兵,花的是朕的钱银,不就是担心自己两儿子上战场吗?妈的不想上老子让你第一个上,心里想,嘴上却没有说。只是笑呵呵的冲张传承指了指,意思是你讲讲看! 御史大夫张传承道:“陛下所言甚是,臣也同意用兵,只是这天气日渐寒冷,北方早已是大雪纷飞,此时出兵,不利作战!”

“难道就坐视阴县关被占,其余弱小部落求救于不顾?”李世民笑问。

“顾!当然要顾!”主簿臣相洪天赐列班道:“不但要收复阴县关,还要灭了吐尔八这混蛋,竞然在入冬占领贝尔盟草场,这不是封了其他部落的退路吗?况且,臣闻这吐尔八一向迭傲得很,只知道孝敬突厥,却丝毫不把大唐放在眼里!”

“主簿大人所言极是!”旁边一位将军列班出来道:“在下愿为陛下马前卒,率精兵三万,不日即可收复阴县关,直逼贝尔盟大草原,歼灭吐尔八一部!”

李世民一看,原来是右冲军大将军许得海,心下大赞,还是武奖爽快啊!

正要准奏,旁边左相跳出来道:“战可以,但统将要甚重,况且听闻吐尔八虽有二万余众,但背后有突厥的八仟精品为佐,我方若仅派三万人去,路途遥远,且入冬在即,虽不致言败,但获胜亦难,请陛下三思!”

李世民一想也是啊,他们三万人,咱怎么也得去六万,再加上三万粮草辅军,这才象个样嘛!

“许得海,陈广和听令!”

“末装在!”

“命你二人各带所部三万人即日出兵!”

“尊旨!”

“张传承!”

“臣在!”

“朕命你为粮草监军,统左都护粮大军三万随军出发!”

“臣尊旨!”张传承在皇帝下了决心,也只是同意。

“三路大军即日出发!”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在高呼万岁中退朝。

……

我从程飞亮处得知大军三日后出发,于是写了三个锦囊给他,叮嘱其:若连日攻刻阴县关未下时,拆第一个锦囊!攻克阴县若遇吐尔八联合突厥骑兵回援时,拆第二个锦囊,与敌决战不利而粮草尽毁时,拆第三个锦囊。程飞亮听得双眼圆睁,急问道:“难道此行凶多吉少?”我点点头道:“那也未必,你按我三个锦囊所授机议在适当的时候报送给许将军、陈将军,二位将军多年征战,必解其意!”

程飞亮将信将疑的收好锦囊置于怀中,有些对我不舍:“此去蒙古,不知何日得还,子延兄还要多多保重!”

“你也保重!”

我直送其出门时,又细细叮嘱其了一些行军布阵之法,包括先前教授的游击战术,程飞亮不住点头。末了,还告诉他是否有工匠随军前往,程飞亮道:“那是自然,否则攻城云梯如何建造?”

我又道:“为兄再送你三十车火药配料及金属瓦当,你自会有用着之时!”

程飞亮挥手而去,我在门口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弄堂口方才回身。

……

皇宫内。

左相洪天赐,左武神威大将军程咬金正与皇帝李世民商议伐北之事。

程咬金奏道:“陛下,臣昨夜整理兵械时发现,由于前七年前与突厥那场大战,北方大量工匠逃回关内。但其大部分逃亡于野,臣定将他们收罗进来,望陛下取其长处,挑选能人巧匠随军出征打造攻城器械,必能完成陛下所愿!” “优秀的工匠自然是一个不能少。但搜罗他们,要靠当地郡县之力,此时你和丞相商议着办吧。不过,苍县子男孙小宝进献的马镫的打造才是重中之重!”李世民走下御案,站在二人中间问:“我大唐目前还有多少可用的战马?有多少可用的战船?” “陛下,我大唐尚有十五万九千的铁骑可用,除此次带走三万外,其中九万在长城,两万在岭南,九千在南诏,一万在禁城。”太尉程咬金统领全国兵马,自然对这些耳熟能详。 今晨先锋军程飞亮已带领一万骑兵出发,因为全是骑兵,故行军迅速,明日既可到达黄河,再用二日度河,建立前哨基地,已迎后续大军过河。“老天保佑,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突厥增兵阴县关啊!”李世民心里想道:“若是此然,九万大军怕是难以回来!”但此时兵符以下,断然没有再收回的道理了! “太尉,我大唐铁骑自成立以来,多以其为斥候,但骑兵的速度和冲击力绝非步兵可以比拟,而没有马镫双腿御马则无法保证骑兵的强大的冲击力,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陛下是想让轻骑兵冲锋陷阵?”太尉有些疑惑的看着陛下道:“自从赵将李牧以骑兵大破匈奴之后,后续各国骑兵都以马刀为主,上阵劈砍敌军,所向披靡。不过子延发明的马镫确实好用,昨夜臣回家后就立刻用绳索编织了马镫,结果脚踏马镫时,老臣尚可与两个年轻骑兵战成平手,确实是好物件!”

要是几个老东西知道我给程飞亮的那几车火药和简易抛石车的制造图纸后,又会怎样想呢?早在半年前试验成功投石五百步的强力攻城车后,我一直兴奋半年,这回终于用得上了。这个年代虽然造不出什么大炮来,大抛石车总有吧?把火药灌装到青铜罐里,再点燃引信,用抛石车抛出去,绝对是恐怖的利器啊。 不过,唐军先前的苦头肯定是有的吃的,否则才不会有我这等好物件的用武之地!

就在一干大臣与皇帝商议对策之时,我躺在床上,一边搂一个,还有一个座在我怀里喂我吃水果,那个美,一边还YY的想突厥女子美不美呢?

……

第三十三章  新式武器

就在太尉程咬金与李世民商议之后,回了趟兵部下令大造特造马镫,并命人造好一批快马往前线送一批。然后直奔孙小宝住处。

“子延啊!”程咬金一口气将茶水喝完,欠了欠身子,望着座在下首的我说:“你前些时候上的那个马镫真是个好物件,此物造成,有利于我大唐铁骑冲锋,此乃军功一件,皇帝昨天还夸你呢!”

“伯伯言重了,这都是平时跟德云、子修钻研兵法时偶得之物,算不上什么功劳?”我谦虚道。

程咬金心头一震,心想:此子竞然把这等功能都不放在心上,还算上了飞亮一个功劳,此子心胸开阔,定是做大事之人。想到飞亮也有立功的时候,脸上乐开了花道:“子延大才,但想我大唐军队此次进攻阴县关,听飞亮说你还给了他新式武器?”

我道:“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新式武器,就是一些柳钉木栓之物,也就是在攻城不利的时候起些铺助作用而已?”

程咬金不明所以,我于是叫人拿来图纸,一笔一划的介绍起超级无敌投石车……

“什么?”程咬金大惊:“投五百步?三十斤重?子延,你不是在说笑吧?”

“晚辈怎敢跟伯伯说笑!”我又细解了其中绞力的知识,以及投放的金属瓦罐及火药铁沙,并拿出样品给程咬金观看,乐得程咬金是抓耳捞腮是乐不可支。

“贤侄,我说贤侄……”程咬金一把将我搂在怀里,差点没把我闷过气去,好不容易挣脱了他的魔爪,程咬金对我这种激烈反应不以为意,接着道:“你府中可有样品,让伯伯一观?”

“好吧!”我无可奈何,心想可千万别在我府中试验啊……

在后院内,程咬金目瞪口呆的望着这个高三丈,阔一丈的宏然大物发呆了半响才缓过劲来。

“快试一下子延!”程咬金大急。

我连忙阻止这个疯子。道:“伯伯且慢!我的府再大也试不开这玩意儿,不如我令工匠将其拆了,运到郊外再试可否?”

“可,可,太可了!”程咬金都语无伦次了,他太想看到火药投石机的威力了。

我只好叫来手下三十七名工匠,开始拆运……

程咬金趁着我在命人拆运的时候,早叫人飞报李世民,说是孙子延造出了超级攻城利器,正要前往郊外试验。李世民闻言大悦,立即亲自前往观看……

郊外。

嶜旗飞扬,三千御林军护卫着李世民和一干王公大臣站在不远的山坡上观看。我则和程老爷的监督下指挥工匠安装好投石车,校对并试射了几块石头后,命人跟据射程在五百五十步(约现在的420米)左右笔直放上一百名呈方形排列的假人。然后冲程咬金点点头,程咬金三步并做二步冲到皇帝跟前,奏明可以开始了,李世民准奏。程咬金又飞奔过来,在我肩膀上一拍道:“子延,看你的了!”

我点点头,命人将我特意配制的三个三十斤罐子端了上来,内中除将铁沙火药按比例装配后,还加入硫磺和一些发烟材料。命人置于投石机后的活动弹力木栓上,命人点火,并割断绞力绳。

但见点然引线的瓦罐“嗡”的一声被弹了出去,在半空中,罐口的硫磺和火药已被引燃,在半空中形成一个大火球,划过一条烟迹,正好落在那一堆假人中,一团火光夹杂着巨烈的爆炸将一群假人炸得四分五裂。

……

御林军发出阵阵欢呼,万岁之声不决于耳。

随后又试射了二次,这次针对事先搭起了一段土墙,但见火光四射,十二米高的土墙崩塌……

众人对此器有如此之威都赞叹不己,皇帝更是龙颜大悦道:“我大唐有如此攻城利器,何愁阴关不破!”

程咬金更是上前对着皇帝咬起耳朵,称此次出征前就是准备好了一应器具,只等到了阴关山下便根据图纸打造投石车,随军出发还有配了三十车火药,专为此次攻城而备。听得皇帝不住点头,拿眼光在我身上瞄了好(奇*书*网…整*理*提*供)一会儿,瞄得俺眼发酸头发涨四肢发冷五谷不分……

当即皇帝就赏了五百金,还命我督造投石车零配件,并速速运往前线,他认为,我那提前准备的十部投石车配件远远不够。

我领命。

皇帝又道:“你要配合太尉加快马镫制作,具体尺寸如何,你让工匠们配合军士去试,朕要在三个月内将大唐所有骑兵都配上马镫!其二,朕要你们大肆制造抛石器,可雇用百姓来制造部件,由兵械所统一组装。百姓那里国家要给报酬,大战之际,就不要太在乎金玉布帛了,朕要一个月后见到至少三百台抛石器!其三,朕要你们将火药装入密封的铜罐的方法和制造工艺仅限于兵部,制好的成品要封装封运,也由军部负责,朕也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尺寸大小就要抛石器可用的。分大小两种,一种三十斤,另外就是更轻,但能抛的更远的!” 我操你程咬金大爷,五百金就把俺逼上了绝路啊……

俺深知比起用兵的韬略,运筹帷幄,自己绝非当朝皇帝的对手。使士兵效死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绝非程咬金的对手。黑厚学用人才也绝非当朝大臣们的对手,如果纯用冷兵器决战,自己的发明肯定败多胜少,唯有将热兵器提前拿到历史上来,才是胜利的唯一保证。

不过也不错,起码冶炼技术、火药制作、流水线生产这些至关重要的东西都已经被发明和使用,抛石车,冲击骑兵也已早已经进入了作战序列。自己所创新的,不过是把没有组合起来使用的东西放在一起罢了!而历史的进步,就在于组合和创新! 当代唐朝大富,农业连连大熟,商业发展迅猛,民间百姓绝大多数已解决温饱问题,更有不少家财万贯的主。再加上国家七年未曾用兵,国库存钱已达四千五百万贯(约4500万两银子),此时造个把新式武器绝不在话下。

没法子,干吧!

第三十四章  攻克阴关

阴关,又称阴县关。自古以来,为中华第一险关。其在先秦时期的地位,与汉朝时期的玉门关,明朝时期山海关的地位相同。除了阴关前这条狭窄的通道外,两侧都是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而过了阴关,关内则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无险可守。其险要之处,从战国末期东方六国屡次以百万雄师叩关攻秦,均无功而返就可见一斑。 现在的阴关外已混战成一片,大唐帝国可以稳守的土地,只有关内。外面的“三十六个部落之师”及突厥一部想通过此关,进而进军中原,彻底灭亡大唐王朝;而以许得海、陈广和为首的大唐军队已兵临关下,以期一举扭转战局的颓势,进而剿灭叛逆,恢复大唐帝国的版图统一。 而此刻在阴关城墙上遥望阴关外大唐延绵十数里军账的吐尔八的族弟苦里仰,心里也百般不是滋味:本来军中参赞宏图里老儒生就跟他说,可以用钱买下阴关。当时听他说也在理,拿出八百斤黄金,五十戽珍珠去贿赂阴关守将。对方就好像看到“肥羊”的婊子,连讨价还价都没有,就直接答应里应外合,献了阴关。本想着凭此关作为与突劂首领路尔吉科作为讨价还价争取更大利益的筹码,没想到唐军这么块就来了,而且一来就是九万大军,自己守关的一万步兵再加三千骑兵不知守不守得住。吐尔八啊吐尔八,你爷爷的大关后草原大块朵牙颐搂着美女喝酒吃肉,我却独自率兵阻挡唐军,不行,绝不能这样。想到这儿,他对旁边的副将道:“速去关外请求增援,就说……就说唐军十七万已兵临城下……速去……”副将领命而去。

……

次日,唐军酒足饭饱之后,开始攻城。

结果督尉陈泉连续攻城,两天来没日没夜的打了二十次啊,结果除了在阴关下堆起了丈把高的尸体外,毫无收获。而苦里仰部军则依仗高城险关,轻松防守。大家都知道,唐军最善马战,但最恐怖敌人的箭阵。这么居高临下,关前又是一片空地,之前苦里仰手下清理的连根草都没留下,这么多人攻城,就是在给关上的夷兵送靶子,训练新兵专用! 虽然陈泉率领的军队苦战数日。久经沙场的他比谁都更明白:老兵是菜鸟变成的这一真理。

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阵阵军鼓声传来,原本嘈杂的阵列渐渐的变的安静。而新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