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食色大唐-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这里只是仙人两界的一个缓冲区域,也可以说是一个异次元空间吧,而山洞中送给我的玉简只是某位仙人建立的一个连接人界和这里的通道。只是因为后来的修真者升仙之时都有仙人接引,所以不再经过这里,导致数千年来这里被弃置不用,因此即使在仙界,能够想起这里的仙人也不多了。更何况他们在充满仙灵之气的仙界修行甚好,根本不需要来这种地方,而人界又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所以现在这里除了秉玉石灵气而生的玉简儿外,就再也没有其他人了。
不过,这里除了风景好之外,易经楼中还有数量众多的藏书典籍。大都是前辈仙人们弃置不用,没有带去仙界的本门密藏和自己的一些修炼心得,我看到以后如获至宝,也不管有没有用处,一股脑地装进我的储物手镯里。另外我还惊喜地发现,这里还有为数不多的法器。有一绿一蓝两只小剑,长不过寸许,但威力惊人,看来是炼制好的飞剑。一支形状古怪的绿色梭子形器物很是惹眼,经过研究后发现是可以用来穿行于地底下的法器,我为了方便就给它起名叫盾构,用它来挖隧道实在是得心应手,配合我独一无二的金丹体质和补充迅速的真气来源,简直是如虎添翼,我看我自己挖一条海底隧道也不会用太多时间。
到最后我嫌麻烦,看见什么都往储物手镯里装,简直象个拣破烂的。 直到我发现已经没什么东西可拣的时候,我才看见玉简儿看我的神情就好象在热带发现了企鹅一样,我才不好意思地有把一些看来没有什么大用的东西倒出来。
“主人!”玉简儿对我建议说,“这里的天地灵气虽然没有仙界多,但是比起人界来还是天上地下的差别,主人何不修炼一番呢?” 我想想也是啊!入宝山岂能空手而归,虽然我已经拿了不少东西,但是不要钱的东西不拿多些是会遭天谴的!
于是我进入到易经楼中,按照一本《易经》原本上的注释来修炼金丹,看看有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虽然我对里面很多的句子意思并不是很明了,不过我觉得念起来很上口,所以我一边盘膝运动真气,一边默念经文。不知不觉我就进入了迷迷糊糊的境界,难道这就是我的入定方式吗?每次都这样也有点儿太失败了吧?
我感觉到周身一片空明,浑身充满了暖洋洋的喜悦感,有点象佛家说的大圆通大喜悦。我忽然惊恐地发现我丹田里的金丹不见了!到那里了?我愣住了。
“天啊!又来了!”天地间的灵气又一次向我蜂拥而至,只不过这次的灵气如同流水一样稠密,我能应付过来吗?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好一股脑接收了再说。好在熟门熟路,不至于没有思想准备而走火入魔,又是一遍痛入心髓的感觉。
脑中轰然作响,丹田里又有了东西了。 我凝神内视是发现,好象还是两个东西。只不过看起来和以前不一样了啊!明显可以看出来具有了一定的形态,二只人形金丹。
什么和什么啊? 不过小人长得虽然样子难看,但威力是增加了不少,现在使用起来方便的很,不需要太费力就可以念力移物,符咒的力量也增强了许多。我现在似乎可以驭剑飞行了,不过没有我适合使用的飞剑,于是我就把盾构取出来,既然它能在地下钻,那么在天上飞应该更容易吧?
果不其然,当我掐着剑诀驭使盾构在空中飞行时,天空中似乎多了一道黄色的虹,数百里距离瞬息而至,这实在是最大的收获了,有了这样法宝,起码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就算打不过人家,我可以跑吗?等瞅机会再回来给他一家伙,就不信谁能防住我!只听说有千日作贼的,哪听说有千日防贼的?
至于攻击性武器吗?都说鬼神怕银子做的武器,我就在里面找啊找,终于找到了一把银质的拐杖,不知道是不是铁拐李用过的。看了半天,觉得没有什么玄虚在里面,我就把它重新炼制了一回,做成了一个银锥,除了母体外,还可以发出九十九个小锥来攻击敌人,为了演示一下实战效果,我拿一座小土山做为实验品,结果穿透力极好,其它方面就乏善可陈。我想,对付一般的散仙应该够用了吧?
第七十三章 少林小弟(上)
现在万事具备,只欠回家,虽然我有些舍不得。 怎么回家呢?我只好去问我的美女仆人,护楼简使玉简儿。
“简儿啊!我要离开这里应该怎么做啊?”
“很简单的啊!你只要从这个窗户往下一跳,就可以回到人界去了。”玉简儿一脸轻松地说道。 我扒在窗口往下看,啊!黑黝黝地看不见底,不知道会不会摔死啊!
“还有一件事想问你。不知道该不该讲啊!”我有些顾虑地说道。
“主人请说吧,你有什么事情想要妾身来做呢?”玉简儿热情地说道。
我一脸悲壮地说道,“简儿啊!我这一去,生死难料。我有一件心愿,你能帮我完成吗?”
“主人请说,妾身一定替你做到的!”玉简儿也很伤感地答应道。
“我想和你○○хх!”我终于厚着脸皮说出来了。
“去死吧!”玉简儿愤怒地一脚把我从窗口踹了出来。
“啊。。。。。”我在呼呼作响的风声中快速下坠。
“真是个野蛮美女,和紫霞一个模子出来的!”我自言自语道,接着两眼一黑就失去了知觉。
我睁开双眼,发现自己又回到了房间中,不知不觉有些困了,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
再次醒来的时候,床边站了一个胖子,正冲着我做钦佩状,一边还流着口水,不是虚竹是谁。
我吓了一跳,连忙爬起来,还没等说话,一条热毛巾就递到我手中。
“老大”,听着虚竹对我的称呼又吓了一跳,正待跳下床,就被虚竹双手虚按了回去。
“您已睡了整整三十天了!”虚竹一脸崇拜的看着俺:“没想到您老还会伏龙睡虎功,这套功法已失传百年了!”
我终于明白这厮在说什么了,原来,我在竹简一日,人间竟然过了三十天,我的爷爷……
“那个……师傅……”
“别……别……”虚竹把头摇得象个拨郎鼓似的:“再也别叫俺师傅了,您是我师傅,少林开院以来,还没人能挺上三十天不吃不喝还象没事儿似的……也就您老……您老就把优龙睡虎功传给俺吧……”
“好是好,不过……”我故意拖长声音。
“从今儿起,您就是这后厨厢院的老大,我就是您小弟,您老好好养着,有什么吩咐一声就得……”
“那……只好勉为其难了!”我叹了一口气,就这么收了一个少林小弟。而且还是虚字辈的。
随后的日子里,整个伙房三十余众对俺是毕恭必敬,俺掩然成了白吃白喝的老大。当然,我对众和尚也十分客气,还时不时的露上二手,让沉醉于武学的众人如醉如痴,废话,来少林干嘛,还不是冲着武学,要不是资质愚笨,如何会到伙房来修行。
摘了几套领悟出来的少林精妙武学教于众人,众人白天做饭,晚上练功,忙得不易乐乎。至于什么优龙睡虎功,是没有的,俺都没听说过。但架不住虚竹的死缠烂打,只好传了一套修真法门给他,虚竹是练家子,虚字辈果不其然,在听完俺的口决后,大惊失色,心道:老大竞把这失传已久的修真法门传于我了,这……这让我该如何报答!
随后的日子里,虚竹总是不得入道法门,怎么也入不了道,也就谈不上修真,我如奈,只好运用自己功力替他打通入道法门,这才得以入道,虚竹自然是感激万分,做起小弟也越发本份。
俺本人在少林伙房吃好喝好外,就是练气练功,如此又过了半年。
这半年,俺敢说,在俺的言传身教下,整个伙房众和尚的武学都更上了一层楼,不是俺夸口,俺亲自调教出来的众人除虚竹外,都达到了半年前虚竹功力的一半,至于虚竹,半年内就练到修真第二层,真不是盖的,这速度,除了俺就算他快了!
……
“老大!”两眼通红的虚竹站在我的面前。 我略为惊讶地看着他,问道,“怎么了?虚竹?你怎么是红眼睛,你生病了吗?我陪你
去看大夫吧!”
“老大!你对我真是太好了。”虚竹哽咽着抹了一把鼻涕,接着动情地说道,“自从你教我修真以后,就一直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照顾我,给我生活下来的勇气,还要冒着艰难险阻替我打通修真法门。在我心里,你就是灯塔,穿透我生命海洋中的重重迷雾,照亮我生命中黎明前的黑暗;在我心里,你就是舵手,无论情况多么凶险,事态多么复杂,你总能及时出现在我的身边,破除迷雾,拨乱反正,为我指引着生命中前进的方向。”
我十分受用地把虚竹搂在怀里,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安慰,并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我们虚字辈虽然在寺中排第二,只要不犯戒就不会受到逞戒!”虚竹把情绪调整了一下,继续说道,“我的眼睛没有事的,只是流了太多的泪。我以前虽然十分感激老大对我的关怀,但是,从小生活在寺中的我无法理解老大广阔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但是,现在不同了!”虚竹的神情忽然振奋起来,露出坚定的目光。 “现在,我有了它!”虚竹手中紧紧握着我昨天写给他的《老三篇》说道。
“哦!你的心得体会已经写好了吗?”我想起了昨天晚上交给他的学习任务。
“是的,老大。”虚竹回答道,“不过,在您批阅我的体会之前,我想先向您做一下我近期以来的思想汇报。”
“好啊!虚竹,我听着呢?”我非常期待地洗耳恭听。
“我觉得我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竹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来念到,“一、强化学习意识。二、增强全局观念。三、加强团结,搞好协作。四、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五、增强工作责任感。六、牢记宗旨,搞好服务。七、严以律己,树好形象。” 然后虚竹唠唠叨叨念了十来分钟,搞得我头都大了。
第七十四章 少林小弟(下)
不过起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虚竹的后现代中文水平越来越溜了,连“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样的句子都能琅琅上口了。
最后虚竹递交了他呕心沥血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挑灯夜战的成果,题为《我们应该为谁活着?活着又应该为谁服务?》的心得体会手写稿。
我十分满意,兴致勃勃地审阅了这篇在少林寺堪称后世经典的著名文章。
全文如下:
《我们应该为谁活着?活着又应该为谁服务?》
孙小宝老大的忠心小弟——少林虚字辈弟子虚竹有感而悟
“我们少林和尚应当怎样对待人生。
人总是要死的,人只有一生,人生来病去是自然现象,是不可抗拒的。
但是,如何活法,怎样活才有意义,子延老大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多做有益于老大的事,为老大谋利益。这才是活出了质量,才叫活着。
如果一生忙忙碌碌只为自己,生活在自己的和尚小圈子里,心中无老大,缺乏爱心,做一些缺乏道德、有损公德的事情,那是白活!我认为这样倒是生不如死!
一个虚字辈和尚活着首先是为老大而活,为老大谋利益,为帮助老大而感到幸福,为帮助老大而感到快乐,即使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英名将万古留芳,世代永存,他的死就重于泰山。而一小撮不怀好意的人,辜负了老大的期望,辜负了老大的教育和培养,不为老大人办事,为老大深恶痛绝(指得是麻脸和大黄牙),最后成了少林寺的败类死在老大的唾骂声中,就是罪有应得,他们的死就比鸿毛还轻。
我们应当知道怎么做一个和尚,做什么样的和尚,请我们努力争做一个有益于老大的和尚吧!
因为我们是为老大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老大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我们做的工作是为老大而做,难免有差错,关键是如何对待差错,老大给你批评,能否接受?这就是考验一个和尚的机会,能否冷静思考,自我检查和剖析自己,要看一个和尚的能力和素质。如果认真听取他人意见,主动思过,并且有则改之,无则加免,就一定会得到老大的理解和支持,是一个明智的和尚。如果认为自己总是对的,总是把问题划在他人身上,甚至怕承担责任,有意推卸责任,那你将就会错误不断。因为你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辨别不清是非,没有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如果你再不注意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是不会胜任工作的。也不会有所作为。
由此看出,我们做和尚,首先要做光明磊落的和尚,要善于接纳他人的意见,要养成听取他人意见的习惯。要培养自己具有坦荡的胸怀、大度的气质、豁达的心态、爽朗的性格,容天下之人、听逆耳之语、做利人之事。
本和尚将努力学习,加强个人修养,团结同事,听从老大的工作安排,使自己成为一个思想高尚、乐于奉献的优秀和尚,不愧于老大的培养,成为老大的优秀小弟。”
我看完以后拍案叫绝!
“小竹啊!你的进步很快,这使我非常欣慰。要知道,你的事情一点一滴都是放在我的心里的,你的进步已经大大地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是打从心眼里为你感到高兴啊。”
“老大,我还有一个愿望!”没想到虚竹现在也这么成熟了,不知道对我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啊。
“说吧!我们兄弟之间不必过于拘礼。”我非常体贴地说道。 “我希望在得道大成以后,在大唐发展修真组织,为创造修真者的明天,提高修真者的整体素质而奋斗终生!”虚竹信誓旦旦地说道,眼中是一片狂热。
“……”我无语中。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虚竹啊。”我喃喃道。
……
为了进一步鼓励虚竹的修真热情,带动整个少林厨房弟子的修真热潮,我特意从竹简中摘了一套精妙修真法门,外加二颗仙丹给了虚竹,并帮助他打通任督二脉,运功化解仙丹功效,进一步提高了虚竹其修真热情,坚定了他誓死效忠本少爷的决心,并且自身功力再上一个新台阶,步入了冲虚期。
同时,三十位少林伙夫在俺的息心教导下,都入了道并小有成就,武学进步飞快。经全体伙夫连夜商议上,在虚竹小弟的接引下,全部成了俺的小弟,我欣然接受。同时每人赏了一颗仙丹,与虚竹二人助其进入真正的修道行列。
同时,将虚竹《我们应该为谁活着?活着又应该为谁服务?》一文传阅所有伙夫,要求大家以此为鉴,牢固树立‘老大就是一切,一切为老大着想’的理念,不断加强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在以后的三个月里,众伙夫在伙房掀起了一场端正思想,明确态度,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运动,这场运动,被虚竹后来精辟的慨括为“子延整风运动”。
来少林寺十个月了,度过了炎炎夏季、凉爽的秋季和寒冷了冬天,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伙房众和尚被俺净化了三个月的心,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忠心不二、一心为主、誓死效忠本老大的春天。
于是,开宗立派,成立地球首个修真门派已迫在眉结。
为了给本门派起个气势恢宏、过目不忘、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人见人爱的名字,可难为俺了。整整三天,众僧在伙房内吵吵闹闹,搞得我头大不己。最后,眼看大好团结氛围即将消失,俺果断的打断了众僧的话,终于给本门起了一个字的名字:“风!”
第七十五章 成立门派
“风?……”众人一脸痴呆,不明所已。
“来无影,去无踪,象风一样,挥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虚竹顿悟,众人顿悟,对我的钦佩如潮水一般涌来。浪大,衣服湿了。
……
风门,门主孙小宝;副门主虚竹。下设门主助理六人,起到联络传信保护门主日常起居的作用。
门下设十大分舵,各舵首席执行官分别为无字辈的:无风、无浪、无悔、无言、无启、无空、无嗔、无慎、无静、无动。分舵副手二十人,分别为无字辈的余下众人。
呜呼,风门终于成立了。尽管刚开始除了本人全是和尚,而且只有三十七人,还没有下属,颇有些光杆司令的味道,但,偶要把后世的传销理念带到大唐这个时代,让风门传销红遍大唐的每寸土地,要让大唐百姓明白,捐出你们所有的钱财加入风门,就是给自己的下半辈子上了保险,跟着本门主共同创业,一起打造起大唐修真者的天上人间。
……
成立风门后的第二天,除了无风一舵属少林外,余下九舵三十四人与我挥泪而别,为光大风门,雄霸天下,下山分赴各州传销去也……
无风一舵送走众僧,又从僧院中找了三十四人加入伙房,至于方丈那里,虚竹只是说了众僧顿悟佛法,下山传经,方丈老儿也就没有多问,还夸虚竹带出了一帮好徒弟。
虚竹洋洋得意向我报告,我夸奖了一番,嘱咐他先搞定后来的三十四个笨和尚,于是虚竹又用三个月给他们洗脑,贯输了大量他的服务理论,终于在俺来少林满一年的时候,让三十四人加入了无风一舵。
一年期限以到,我终于要走了。
离别总是让人伤感,看着哭成一团的伙房众僧,我唯有一一安慰后,来到虚竹跟前。
“老大……”虚竹哽咽。
我也有些眼红,我拉着他的手道:“我要暂时回长安,风门一切大小事物你多担代些。”
“是,老大!”虚竹答应。
“还有……《我们应该为谁活着?活着又应该为谁服务?》要经常读啊!……要做到早请示、晚汇报,我都在长安听着啦!”
“是……”虚竹答应。
“那,我走了!”我与众人告别后,跨上买来的大车,挥鞭扬尘而去……
“老大走好……”众人在身后哭着迟迟不肯离去。
……
多好的同志们啊,我感叹道。
大车下了嵩山山道,入了官道,朝着长安方向前进。
出了武阳县界,我松了一口气,这一年少林寺不是人呆的地儿,他妈的,我归心似箭,一想到长安六个老婆还在等俺,俺就精虫上脑,鼻血长流……什么,下面不成,早在竹简中修练时就好了,要不怎么会向玉简儿提出那等要求!
来到武阳县隔壁的辉成道,找了一家大客栈投宿,小二引导进了客房,刚要关门,一股香风扑面而来。
“子延哥哥……”背后突然一声轻叫。
我猛然被吓了一跳,回头看时——
“哇——”我的口腔分泌物形成的速度瞬时提升了一倍以上,同时某个部位的大小急剧膨胀了整整十倍! 什么叫沉鱼落雁?啊? 什么叫闭月羞花?啊? 什么叫红颜祸水?啊? 什么叫倾国倾城?啊?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夏桀败于妹喜!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商纣亡于妲己!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周幽求笑褒姒!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明皇专宠太真!
“妖孽啊!妖孽啊!”除了这三个字,除了流口水,我已经不会说别的话了。
“啊——”胳膊上一阵剧痛,我发出杀猪般的惨叫,顿时清醒过来。
不对啊!怎么可能? 我好歹也是一代风流人物,虽然不是流连花从,游戏人生,可是没吃过猪肉总也见过猪跑啊!怎么可能如此不济?有古怪!
“刚才是谁掐我?”我看见胳膊上红紫的一块肉,怒火中烧。 愤怒的目光如同雷达一样来回扫射,哪怕跳梁小丑不现出原形? 立刻,我的目光缩定了眼前的美女,我终于认出她是谁了……程国公的孙女程小倩。
“你怎么来了?”
“我怎么不能来,老远看赶车的把式这么眼熟,原来真是你!”小倩把嘴噘得老高。
奇怪了?的确是美女,小倩一年不见,该长的长,该大的大,真是同一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啊!怎么回事啊?变得这样漂亮了。
“妖术!一定是妖术!”我指着张小倩一口咬定。
“不是什么妖术,只是惑心术罢了!”小倩看着我直乐:“我师傅教的!你走后,我也上了峨眉山,一年学业已满,这不,回长安看我爷爷!”
“你刚才对我干什么啦?”我假装气势汹汹地问小姑娘。
小倩很无辜地看着我,水汪汪的大眼睛眨啊眨。 我把目光凶狠地锁定她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直视她。我最恨别人对我使惑,特别是本来就漂亮的女孩子。
“哇……”小姑娘突然放声大哭起来,而且还扯住我的衣服不放。 我们所处的位置正好是靠在侧门,进进出出的必由之路。
来往的客人看到一个清醇可爱的小姑娘抓住某个男人的衣角不放,而且哭得非常凄惨,都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这么大人欺负小姑娘,真是……”路人甲
“世风日下啊——居然在大庭广众前拉拉扯扯……”路人乙
“真是色狼!连这么小的孩子都不放过……”路人丙 ……
这地方没法呆了,我抱头鼠窜…… 吃饭的时候小倩才告诉我,她一年前才发现她是具有某些奇异功能。尤其擅长精神力量攻击,在不知不觉间控制人的举动。 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我说怎么那么邪门啊!连忙离她远了点儿,看得小倩不高兴的皱起了小眉毛。我暗想,否则被她控制了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惊人之举呢!看来以后离她远点为好。 吃吃喝喝,美女小倩又提出了不少问题,无非是这一年真是在修仙吗?修得怎样啦?过得好不好?少林寺好不好玩诸如此类等等。
席间,我又一次充分领略了程小倩小妖女的颠倒众生的本领,时不时把我迷得神魂颠倒如痴如醉。唉!妖女误国啊! 我感慨之下不由赋诗一首,有诗为证: 小倩风骚,乱世天娇,谁能抵挡,一代人妖!
……
无奈,同小倩一同上路,一路走走停停,玩玩走走,终于在一个月后,回到了阔别以久的长安。
(第七卷终)
第七十六章 皇位更迭
各位大大:在今晨二更的前提下,下班前再更上四章,使今天更新达到六章(71…76章)!!
各位给点鼓励先!我要推荐!
…………………………………………
大唐太宗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久旱的长安城迎来了一场雷雨,京师人心欢喜。可是紫禁城中,却是一片惶恐,愁云满布。
嫔妃,太监,宫女,还有坐镇在太监值班房中的内阁大臣们都是忧心冲冲,强自镇静的脸上隐藏着深深的不安。 这都是因为大唐皇朝的当今天子李世民病情严重。
三月前从马上坠落后就一直躺在床上。三天前内廷的消息是“上不豫剧增”,皇上的病加重了。
今天,又闻“上疾大渐”,这即是病危通知书了。 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张广其、刘飞容端坐值班房中,脸色微黄,疲惫中带着悲伤,平日清明的眼睛中因为浸着泪水而略显浑浊。
李世民还是王爷时,二人就是王府的侍讲;李世民登基后,张广期就进了内阁,数年后当上了内阁首辅,而刘飞容如今已是右相。当政这几年,李世民对二人信任有加,而他二人也不负所望,大干了几场,征服突厥和大败蒙古就是在这一时期归顺大唐的。李世民与他们二人,可以算得上是历史上的模范君臣了吧,当年刘备诸葛亮想必也不过如此吧。
想到此,张广其心中悠的一痛!知遇之恩,难以为报!圣上若有不测,应该怎么办呢?毕竟东宫太子李治还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十四岁的孩子怎能治理这诺大的天下! 张广其皱起了眉头。
内阁次辅兼右相刘飞容心中伤苦,但表面上仍正面无表情地闭目养神,这位刘大人才华横溢,精忠为国,计谋深远,与张广其可以说是一时瑜亮,这几年同心协力,成就了不少大事。 可惜,同周瑜诸葛亮一样,现在张广其和刘飞容也渐渐不能相容,嫌隙日生。前不久,两人的党属还相互攻击。 而另外一位内阁大臣高天赐年事已逾七十,几天的忙录令他疲惫不堪,现正伏案小息。
房中死水般寂静。 外面是轰鸣的雷声,瓢泼的大雨。 一道闪电霹雳而下,闪电的光芒照亮了整个紫禁城,值班房的宣纸窗户上清晰的显出外面宫殿树木的轮廓。
“不好。”张广其心道。急忙叫外面的太监去打探消息。 刘飞容也是神色一变,立起身来。 高天赐醒了,揉揉迷糊的眼睛,问发生什么事情了。
“轰隆隆”的雷声接连而至,仿佛是要震醒大唐所有还在睡梦中的人。
“走水了,走水了……”声音从内廷方向隐约传来。 三位内阁大臣神色一变,相互看了一眼,焦急不已。
这雷雨天宫殿因为闪电着火是常有的事情,雨天火势蔓延不开,用不着担心。但是现在皇上在病中,莫要惊了圣驾,加重病情。 虽然三人心中都明白圣上是病入膏肓,回天乏术了。可是大唐承平日久,积弊丛生,这几年稍有好转。如果陛下就此去了,国家的重担落在年幼的太子身上,未来就充满了变数,三人对此都担心不已;皇上才登基十六年,正是大当为之年,上天保佑,说不定就有转机呢。三人都如此想。
好一会儿,去打探消息的小太监才回来。张广其忙问道:“是哪里失火了?”
“东宫。” 三大臣闻言失色!
“太子殿下呢?”刘飞容厉声问道。
小太监见刘飞容声色俱厉,心中害怕,道:“殿下,殿下……。。”
“没有的东西。”张广其骂道。
高天赐忙道:“你慢慢说,太子殿下怎么样了?” 小太监喘了好一会儿才道:“雷火击中了太子殿下身后的柱子,太子殿下安然无恙。现在已经和贵妃娘娘到正清殿去了。”
三大臣松了一口气,相顾一笑,张广其道:“天佑大唐。”
太子殿下颇为聪明,早在太宗八年七月,太子就“出阁就学”。李世民为他选择了高天赐、张广其、刘飞容等12位大臣做讲读,俱是一时名臣。 太子虽小,但聪明知礼。一日,在宫内御道上恰遇高天赐等阁臣匆匆出来,他先就彬彬有礼地问候:“先生良苦从政!”众阁臣连忙谢道:“愿殿下勤学。”太子天真地说:“是哩,刚读完《三字经》。”稍顿,又叮嘱道,“先生们先歇歇吧。”一幅纯然可爱的样子。
又一日,太宗兴起,在宫中纵马奔驰,太子见了,连忙劝阻:“父皇,您是天下之主,一个人这么跑,就不怕摔了?”李世民勒住马缰,久久抚摸其头,大为感动。
太子对嫡母长孙皇后亦非常亲近,皇后考问他功课,都能对答如流。因为有了这个小家伙,两宫之间竟毫无芥蒂,宛若一体。 现在皇上病重,国之储君遇险而无恙自然是万千之喜。 只是他们不知道随着那道闪电,病重中的李世民受到惊吓,已不省人事……
这时,正清殿执事太监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