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食色大唐-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可最终还是没有说出什么,只好缄默不语。 他的这个表情,程飞亮当然没有漏掉,道:“子修,你有什么想法就说嘛,别有什么顾虑。” “德云兄,我原来是有个想法,但是现在我又觉得根本没有把握,所以就不想说了。” “没关系,有什么想法可尽管说出来,错了也没有什么嘛。” 秦伟还是摆了摆手,到底没有说。 程飞亮虽然很想听听秦伟的想法,但他不说自己也不能硬逼人家,只得做罢。 “要我说嘛,突劂人来攻打城池,没别的办法,只能是硬拼!老大,你放心,咱们大唐军还没有怕过谁呐,打这些突厥人,咱们一个人能对付他们二个!”尤万里大大咧咧地道。 “老尤,别动不动就硬拼,咱们再能打,还是要死人的。”我提醒道。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尤万里尴尬地嘟囔地道。 “是啊,打仗没有不死人的,可是现在咱们就偏偏死不起人。”秦伟一语点破我方兵力不足的道理。 “那……那我就没有办法了。”刘良和路天成泄气地道。 其实,要是二管家能尽快把硫磺弄回来,制造出改良火药,再把简易的手榴弹制造出来,这才是少死人的最佳办法。当我想到和二管家约定的时间快到时,心中也是一番高兴。但这高兴可没表露出来,这可是我的拿手家伙,不到关键时候不准备动用。这玩意儿要是出来,整个大唐军方不喜翻天才怪。 可是二管家能否在突厥人再次开战之前弄到硫磺,造手榴弹的时间够不够用,这也是最关键的。 我想了好一会儿,才对着程飞亮道:“我看只有用弩箭御敌了。” “弩箭好是好,就是上弦太慢,还没有射出第二支箭,人家骑兵就冲上来了。”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我也问过秦伟,但是得到的答案却是弩箭上弦慢的问题,自来如此,谁也没有办法。 当然我是不会有这种想法的,回营后给诸将画了好几张图纸,告诉他们我已在改良努箭,也不知道现在做得怎么样了。 但是还有顾虑,因为没有上好的钢,现在有钢了,也教给几名带来工匠热处理的方法了,弹簧和弹簧钢片应该能造出来吧?只要能造出这两件东西,自己画在图纸上的东西也应该能造出来吧? 一晚,在城中府邸。 诸将正围着沙盘看地形,我正在讲解若突厥来攻的的几套守城预案时,“砰!”大门被猛然撞开,刘良从外面闯进来。
“老大,快去看看吧,你手下的工匠把你说的那种可以连续发射的弩箭造出来了……”
“是吗?太好了!快坐下说说!”我闻听此言,立刻兴奋异常。
“嗨,别坐了,咱们快去靶场吧,大家都在那等着你呢。”程飞亮比我还急。
晚上,点起上千支火把,在操场东侧,有一片三百多米长,二百多米宽的空地上,临时建成了一个弩箭发射场地。
附近的唐军士兵看到了新东西,都好奇地围了上来。 大家见最高长官程飞亮及第二长官孙子延来了,自然地让开了一条道。
第四十章 军事革新(1)
刘良拿起一支和唐军中的弩箭一般大小的新式弩箭,对着前面足有二百步远的靶板上扣动扳机。
“嗖嗖嗖——”一次五支弩箭,由弩弓箭匣里射出,砰砰砰地射中靶板。然后摇动弩箭上的一个手柄,很轻易地拉开弓弦,这次拉弦可是和以往大不一样,根本不用别人帮着用脚蹬手拉的笨方法,只用自己一个人摇动手柄,间隔不到五秒钟,又是五支弩箭射出。
六次发射完毕,箭匣里的三十支弩箭全部射光,刘良用手一扳弩箭后的一个机关,便将弩弓里发射完了的空弩箭筒拿出来,又从堆在身旁的十几个弩箭筒里拿出一个弩箭筒换上,这中间最多只用了两秒钟的时间,这在大唐的军士中,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快上弦、上弩箭的机关,都不禁惊讶万分,既而是兴奋的欢呼声。
别小看这几秒钟,在和游牧民族的战争中,面对敌人的骑兵冲锋,这几秒的时间里,就足以让对手永远地止步于自己的面前。
这几秒钟的时间,也永远是游牧民族骑兵的梦魇。 所以唐军将士们的兴奋欢呼就可以理解了。
我也被大家的情绪所感染,忽然,他又想到了伏远弩,同时也想起了比伏远弩威力更大的床弩。在原来那个时空的宋朝,床弩虽然威力极大,但是移动却很不方便,而且转动也很困难。
既然齿轮和弹簧也都造出来了,床弩是不是也可以用更大弹力的弹簧来制造呢,同时要是再做一个可以转动的底座,不就可以随意转动了吗?而且,还可以缩小床弩的体积,更便于移动。
想到这里,我马上把刘良和秦伟拉回自己的住处,在纸上画起来。而且边画边为刘、秦二人讲解着。 随行的还有我手下的几名工匠,心思灵巧的一名工匠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他深知如果真能造出这样大威力的弩箭,那可真是突厥的噩梦了。同时,他心里也暗暗惊叹:“爵爷的智慧的确高啊,无论多难做的东西,一到他的手里就变得非常容易,还能跟着想出好多更厉害的武器。”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一架威力极大、移动方便,转动灵活的床弩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经过试射,床弩的射程竟然达到了一千大步。
程飞亮等人惊得目瞪口呆,同时也感叹我的心思灵巧,均心悦诚服的恭称我为老大,而称程飞亮为二哥。
我心郁闷,论字排辈,应称德云为老二啊,为什么叫二哥呢?
对我的崇拜那可真是可以提前用后世用臭了的赞美之词,什么:“我对你的崇拜有如长江之水,奔流千里,滔滔不绝”什么。
我此时的心情比程飞亮还要激动,因为我很清楚,这架床弩的射程已经远远地超过了目前大唐所有重弩的射程,可是说是划时代的,若将手榴弹造出来后置于弩前,不亚于一门60小迫击炮啊!床弩而且还能移动、转动得如此灵活。这要是用在守城上,肯定会让突厥人噩梦不断。 刘锒看了看这架床弩,又看了看秦伟和老尤,见他们三个人都瞪着通红的双眼,显然是熬了一夜。 我感激地冲我府上带来的几名工匠道:“孙师傅、张师傅,你们两位辛苦了。”
两个人忙回礼,谦逊的道:“谢谢老爷的关心,我们不辛苦。”
随后,我把军中从大唐召集来的五百多工匠集中起来开始了新式武器的制造。由于我和程飞亮对这些工匠非常重视,对他们的吃穿用度总是给最好的,而且总是尽可能地让他们多休息。
这些过去整日里拼命干活的工匠们,干待了这么长时间,什么事也没有,把他们闲得都快发疯了。人就是这么奇怪,长年劳作惯了,一旦让他们闲下来没事可做的时候,又受不了了,过去,“休息”这两个字是工匠们最奢望的,可是现在却是他们最痛苦、最不愿意要的。
当我把新造出来的各种弩箭样品发下来,让他们依样制造时,他们的工作热情可想而知的高。其结果就是每一种弩弓、弩箭都很快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
在我的提议下,程飞亮召开一次全军大会,特意选出十副质量最好的弩弓和弩箭,把其制造者们请上台,当着全军将士们的面,大大地表扬一番,把他们命名为“大唐巧匠”,还给每个人颁发十两纹银的物质奖励。
“……这样的大会,以后每月召开一次,每次都选出十名最优秀的“大唐巧匠”,予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我们就是要让全军所有的将士们知道,你们手中的武器,能如此锋利、坚韧,是我们大唐军工匠营的全体工匠师傅们,用他们辛勤的汗水甚至是心血铸造出来的,他们虽然没有亲自上战场杀敌,但是他们已经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参与了每一场战斗……” 我颇有煽情的话,让这些过去从不被重视的人们感动莫名,无不对俺生出了知遇之恩,受过奖励的工匠都自觉地把火一样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期再度获此殊荣。没有获得嘉奖的工匠无不暗暗憋着一口气,想在下一次的颁奖中榜上有名。 过去,这些工匠作制造武器时,都有监工监督,现在根本用不着,所需要的只是监督质量的人来把把关就行了。
虽然程飞亮严格地限制了他们的工作时间,每天最多工作五个时辰,但是这些工匠们总是有意的多干上一段时间。
初时还只是多干了一个、半个时辰,到后来竟然多到一个到两个时辰,这是我所不能接受的,要知道,人工作过度会影响身体健康和也影响工作效率。
在我的提议上,程飞亮只得派人强行限制他们的工作时间。 此时,程飞亮可开明了,面对源源不断造出来的武器,可不想让这些宝贝累坏了。可是即便如此,还是有好些个工匠偷偷地“加班加点”工作。
第四十一章 军事革新(2)
各位兄弟:今日更了四章,支持下先!
“喂,你说,现在的工匠营是怎么了?这些工匠全都卯足了劲的比着干活?又不多给钱,干嘛这么玩命地干哪?” “是啊,过去这些工匠干活总是要用人监督着,还要用人监督着,现在可倒好,连监督都不用了,做出的东西又多,又快,质量还这么好,真是奇了怪了?” “是啊,咱们老大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让这些工匠如此玩儿命?难道就是那些什么颁奖大会?至于吗?搞不懂!” 工匠们的现在的行为让很多将领都不理解,但是大家却对俺这新颖别致的鼓励方法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心里却偷笑:你们这些古人怎么会知道精神上的奖励有的时候要比强制、监督更有作用? “老大,您看我们的骑兵训练得怎么样?” 骑兵镇将老尤正向我介绍着骑兵的训练情况。 “嗯,不错,不错!” 我虽然对骑兵并不内行,但他也知道骑兵在和敌人厮杀时,往往就是凭着士兵们的勇猛,一鼓作气。 唐军的骑兵们虽然战力非凡,能够占据上风,但终究还是会有伤亡的,尽管还高不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是杀敌一千自损二百,也是我所不能接受的。 怎样才能减少唐军的损失呢? 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孙师傅,张师傅,你们来看看,这样的弩箭你们能打造出来吗?” 我把画了好几天的手弩和臂弩的图纸送到了我府上孙张二名工匠手中。这些图纸是我那天看到骑兵演练时所受到启发,让我想起后世在特种部队里接触过的手弩。 几天后,便把这些想法变成了图纸。 接下来,自然又是要“劳驾”起孙张这两个能工巧匠了。 这两个人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没用多长时间,就按着我给的图纸上画出的图样,制造出了六连发射的转轮式手弩。这就不用每射出一箭都要再上一次弦。只要发射一箭后,弩弓就可以自动转动一下,把下一个早已上好弦的箭孔对准了控制发射的扳机上。而且能连续发射六次。 当大家一听说这种手弩是给骑兵配备的,立刻让这些久经沙场的内行们,对老大的崇拜再次蹬上一个新高度。 我设计出手弩,就是为了要让自己的骑兵在厮杀时少损失,或是不损失,这就要求骑兵们在和敌人接近时,尽量要以手弩在敌人接近射程但还没有靠近时将其射死。同时,这种手弩的箭匣还是能方便更换的。为此,还为每个骑兵配备了四个箭匣。 总之,就是要唐军的骑兵尽量避免与敌人面对面的厮杀。 这怎么能不令将士们对本大人体恤下属的苦心感激莫名? 武器的问题基本已经改进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守城的问题,虽然拥有了较为先进的武器,但是现在最令他头疼的问题还是人手太少。 后来我一想,既然唐军军饷是按编制发的,那么增加人手而不用上头发饷的话?人手不就解决了吗?这么简单的问题,放在别处是大问题,但对于此时身家近五百万的俺来说,临时增加万把人,支付一年的军饷简直是毛毛雨。
而我们在得到多驻守一年的通知后,我就要考虑这多出一年时间会遇到的问题,不能排除突厥进犯的可能性啊!还是小命要紧,多一个人就多一份把握。
二话不说,叫过一个心腹,开始到大唐控制的草原上招聘时限一年的临时预备军人。月饷三两银子。要知道,此时一般的大唐的六口之家一年的开销也不过五两银子。就知道我开出的条件是多么的优厚了。一万人的步兵编制,年耗银60万两,也就多卖半年香水钱!
想到这一层,便把这个想法对众人说了。 “你们怎么看?” “我?嘿嘿……这我可说不好,不过人多总比人少强吧?老大说好就行啊。” ……
于是,临时一年期预备役开始征招,不足一个月就把人招齐了。大家都是冲着这新城和唐军来的,报名涌跃。甚至来城中百姓都开始埋怨这样的好事儿怎么不想着一起巩城的人,倒便宜起外乡人来了!弄得我里外不是人,没办法,又加了二千编制,城中九千百姓倒是全部青壮男人都参了军,预发三个月军饷,皆大欢喜。
同时,我还派出人马到附近各处转了转,还真别说,倒是找到了好几个小部落。 这些部落小的只有四、五十户,二百多人,多的也只有三百多户,不到两千人口,这些部落中的能战之人,总共加起来也不过三千多人。他们的战力无法跟唐军相比,但也聊胜于无了。听说我给银给住处,平时受够了突厥欺负,听说唐军保护弱上部落,只要心向大唐,不与大唐为敌,均在大唐保护之列。于是乎,一传十,十传百,几个小部落又联系了草原上其他小部落,其他小部落又联系了其其它它左左右右的小部落,一个月不到,投诚的部落人口达到了令人惊讶的七万人。其中报名参军的达到一万伍仟人。
既然是要他们帮着守城,首先就要考虑到让这些小部落的战士对自己忠诚,那么所采用的策略无非就是恩威并用。而且,还不能发给他们唐军最新式的弩箭,对于这些小部落的人,我也绝不是毫无防备,没办法,虽然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却是不可无的。 严令手下,一定要将生产制造弩箭的事对外严格保密。还要对生产场所严加看管,一经发现可疑之人,立刻拿下,细加审问,决不能让不怀好意之人得逞。 同时他提醒那些工匠们也要提高警惕。对于举报有功者大加奖励。 我倒很体谅他们,他知道,要想让人家跟着你干,你就要拿出实力,让人家看看你是不是值得依附,这是勉强不来的。在广场中摆出了十万两现银,看得各部落代表既眼红又羡慕,当他们得知这都是给他们的家人,并且家人可以安排到唐帝国最丰厚的草原去生活并在唐军保护下不会再受突厥人欺负时,广场沸腾了,无数的部落勇士都向唐军效忠,愿意加入军队,而条件只是允许他们的家人成为大唐的子民,在大唐的保护之下。
……
一个月后,办好了众多手续,五万伍仟部落家属开往唐人控制的草场。留下了一万伍仟部落骑兵听我调遣。…… 我也把这种未雨稠缪的做法上报给朝延,朝延的批复不到一个月就到了我这儿,对我这种恩威并重的方式方法给予了肯定。
……
第四十二章 军事革新(3)
如今,驻守碎叶城的军队总数达到了41000人,城堡都快挤不下了!
就这样,从我军入驻到兵马齐备已费时半年。就看我的判断准不准了,突厥不来则罢,卖个人情给草原人,若是来了,至少手中有兵,心中不慌您说是不?
只是,要面对数量众多的突劂,这么点人虽说可以一战,但若对方超过十万,还是起不了多大作用,所以,我还是直皱眉头,看来,要是突厥人来了,只有靠自己这点力量来和他们对抗了。 现在,我最希望的是自己不要上战场,突劂人能再晚来一点,那样的话,唐军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训练,新兵也能达到一定战力。还有就是二管家能早日弄到硫磺,制造出新式配方火药,造出手榴弹,那样的话,歼灭来犯的突厥人就更有把握一些。 此时的碎叶城,从表面上看来,风平浪静,像是没有什么事,其实谁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用不了一年,这里就会变成厮杀的战场,就会尸山血海,血腥冲天。 ……
李世民不愧是玩阴谋的老手,给我的密诏中充分肯定了我这种以夷制夷的方针正确性,除给了我口头表扬外,还将上次阴关大捷中从突厥手中抢到的全部白银八十万两归我做军用,同时暗示,可以制造些小混乱,让更多的部落团结到大唐的旗下为大唐效力,突厥不来打你,你难道不会创造条件让他们来打你吗?
我靠,你个老小子,还是你狠,你阴险啊!我无语。
……
军事会议上,我把世民同志这种理念和思想转了个口,变成我的想法和布署,对众将讲了以后,下面一片寂静,众人都被俺这种傻大胆的想法震住了。
我喝了口水,顿了顿,看看大家的表情,又接着道:“我们要想在这里长期立足,就要和这里的百姓搞好关系,才能得到他们的拥护,我说过,我们是鱼,老百姓是水,他们成为我们的帮手,我们干什么事都会顺利,要是成为我们的敌人,我们很可能会遭受意想不到的损失。所以,只有严明的纪律,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获得他们的好感,才能为我们实心实意地办事。前一段时间,虽然也定过一些规矩,但不具体,这次定的更详细一些。至于给养嘛……”我想到李世民的锼主意,哧哧笑了:“没有给养就抢嘛,抢,那是必须的,只是我们不能在附近抢,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要抢,我们就要去敌人那里抢。以后,我们还要成立抢劫队,噢,不对不对,我们要成立一个给养搜集队,专门到突厥人那里去搜集给养、财物,什么?你说女人?可以呀!那也是给养啊……”“不过,先前的给养搜集要扮成突厥人的模样,先抢几家不听话的小部落,然后我们再以大唐军的名义去抢突厥狗日的……”
“嘻嘻……”“嘿嘿……”“哈哈哈……”众人听得大笑。 “静一静,下面我再说一下训练的事。我先说说特种兵的训练。我说的特种兵可不是谁都能当上的,那是要经过严格的挑选,才能进入特种兵部队。所谓特种兵,那是要具备斥候的侦察潜伏能力、刺客的身手、陌刀手的凶悍、骑兵的迅捷,可以说,特种兵就是我们军中的军魂,我们这原班八仟人马经过训练,其中最优秀的人,才能有资格参加。你们要跟士兵们说,特种兵的待遇就是原来的镇将待遇。” “原来特种兵的要求这么高?这也太难了吧!这么高的标准,谁能达到啊!” “他奶奶的!标准要是低的话,不都是镇将了吗?” “要是我们这8000人都是特种兵的话,那会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突厥人一见到我们肯定会吓得尿裤子。” “老大!快训吧!” 就这样,原本以为大家都非常反对的事,让我花言巧语连蒙带唬地给搞定了。 轰轰烈烈的大练兵开始了! 根据现代军队的练兵方法,俺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训练计划。 每天早饭后,先进行一个时辰的队列训练。然后进行三十里负重急行军。 每人腿上负着十斤沙袋,身穿明光铠甲,背负四十斤的沙袋,扛着陌刀,挎着横刀,总重八十斤以上。 下午,由程飞亮向大家传授我教授他在后世军队中所学到的格斗技术,进行格斗训练。 由于马术和弩箭射击是唐军将士的强项,就免了。 晚饭后再进行一次三十里负重急行军。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特种兵不是那么好当的。 虽然唐军的素质不错,但是这样的强体力训练,他们刚一接触时还是有些吃不消。只是在我和程飞亮及诸将以身作则和恶狼一样的拳脚伺候下,不得不坚持下去。除了少数等几个猛汉外,基本上都被累得哭爹喊娘,可是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现在想退也来不及了,还得继续被老大蹂躏荼毒下去。 好在这一段时间并不长,毕竟唐军的个人素质都很高,没过多久就适应了。俺的体质也得到了提高,身高窜上去了二公分,体重增加了七公斤。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经过这段艰苦训练,大家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上都有明显提高,虽然我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是特别满意,但我知道,在这么短时间里,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不错了。 我挑出两千个佼佼者,作为特种部队人选,他在这群人中发现了一个出类拔萃者,叫卢火,就由他来当头领。 我对这些人的训练更为苛刻。 训练科目有穿越障碍,练习弹跳能力,练习游泳,攀爬陡峭的岩壁,学习如何刺杀,以及潜入敌人内部,或是营帐,暗杀敌人的首脑人物。 我还教授了他们一些后世的特种部队中常用的使用毒药投毒、刺探敌人情报等技能,还进行野外生存训练。 这些训练科目训练下来,足足有一个多月才算走入正轨。 我还让他们经常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以促进学习效果。 没有进入特种部队的,开始演练军阵。 我把后世听过的秦军大阵、马其顿方阵和唐阵糅合在一起,以唐阵为主,演变成使今后令突厥人闻风丧胆的军阵——唐军大阵。 经此一个月正式训练后,全军战斗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四十三章 建置齐备
来到碎叶城的第七个月,唐军及草原各部落众兵整编完毕。成立碎叶城第一军团,下辖4个师,每个师1万人;每个师下辖4个团,每团2500人;每个团下辖4个营,每营600人;每个营下辖4个大队,每个大队150人;每个大队下辖4个小队,每小队30…40人;每小队设伍长,5人一伍。我是参照后世军制结合大唐实际改革了碎叶城的驻军。俺自封为军团长,程飞亮副军团长。
秦伟任第一师师长,路天成任副师长;刘良任第二师师长,尤万里任副师长;许成都任第三师师长、陈泉任副师长;草原各部落中最有战斗力的古里卡部落首领古德安任第四师师长,其兄弟纳里卡任副师长。 其中特种兵团长驻第一师,路长成副师长兼任特种兵团团长一职,且第一师为唯一的一个全机动骑兵师。余各师各辖一团骑兵、一团弩箭兵、一团长枪兵、一团盾牌刀斧手。
四个师共四万人,余一千人除军部指挥传令通讯外,还留有军警备营一个。
另由由工匠及管理辎重人员组成二个军需营,营长为我府上的二个工匠首领张广和孙成,共计1200人。
至此,左都骑营8000将士经军事改革后,终于成建置完成了碎叶城第一军团所组建和训练。全军团共计将士42200人。
同时,大唐增援来的右都卫营、左都卫营各8000人则序列不变,主要负守城之职。
碎叶城军力达到了大唐历史的最高峰,达58200人。
……
李世民以下定决心守住关外这片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了!
除碎叶城外,阴关驻军6万,东固关驻军4万,整个关外驻军达到了大唐关外驻军的创历史记录,达到15。8万人,其中包括草原各部落将士近三万人。
……
“报告!”
“进来!”
“军团长,第四师三团一营营长达利克向您报告。”
“达利克吗?快进来,好啊,达里克,你现在汉语说得不错了嘛。有什么事吗?”
“军团长,是这样的……”达利克神态有些忸怩地吱吱唔唔起来。
看着达利克象个孩子似的,我笑道:“草原上的勇士怎么象个女人似的扭捏起来?有什么事说吧。”
“是……这样的,我是想说说军需营上的事……”
“军需营怎么了?你尽管说,没事。”
“是这样的,虽然大家并不在意军队给不给工钱,但我朋友的家里实在是太困难了,他是想让我来问问,能不能先发给一些工钱,应应急,好让家里人能有口饭吃……”
“什么工钱?我们现在不是每个月都给工人发工钱吗?怎么会有人领不到工钱?怎么回事?”
“呃……是这样的,我朋友说,自从他进军需营后已经两个多月没领到工钱了。他们现在只靠着在工地上打工混一口饭吃,可是他们的家人却没有这个待遇,只能是挨饿了。” 达里克的话,让我想起在当代社会农村村长赊帐、打白条的事情。 看来打白条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在古代也有啊?既然后世国家领导人那么高的政治高手都非常重视这件事,看来我也要学学他们,把这个问题处理好。 可是——军中的银两真紧缺到这么严重的地步?接管此城后,皇帝又给了80万两,我自己出了80万两。难道是谁做了手脚?应该查一查,究竟谁有这么大胆子?
“卫兵!”
“到!”
“把军需官孙成给我叫来!”
“是!” 我脸色铁青地在屋里走来走去。 达里克不知道军团长到底是怎么了,还以为是自己刚才说的话惹军团长生气了,小声地嗫嚅地道:“军团长,是不是我……”
“哦,达里克,你别多想,这和你没有关系,你坐你坐。”
“报告!军需营营长孙成奉命前来报到!”
“孙成,我听说军中有那么多人赊帐,签了一大堆白条子,另外,民工们干活不给工钱,你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可先说下,要是你在这里面有什么手脚不干净的地方,你也知道我们大唐第一军团中的军纪是怎么规定的,到时候可别怪我手下无情!”
“什么?我手脚不干净?”我府上的老人孙成的额角立刻青筋暴起,眼眦脸涨,右手忽地握住刀把。
我冷笑道:“怎么?你还想和我动手?”
“和你动手?我大唐的勇士只杀敌人,不杀自己人!今天你这样侮辱我,为了我大唐勇士的名誉,我现在就死在你面前,等日后事情查清楚了,如果我是清白的,你必须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在我的坟前向我赔罪!”说罢,猛然拔出佩刀抹向自己的脖子。
“不要!”我一把抱住孙成握刀的胳膊喊道:“你不能这样!死后再还你清白有什么用?”
孙成转向我怒道:“军团长,你见过掌管军需辎重的人去拣烂菜叶剩骨头吃吗?自古至今,你听说过吗?”
我惊愕地看着这两个人,一头雾水。“孙成,什么拣烂菜叶剩骨头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孙成看了看我,我见他的情绪已经趋于稳定,便把刀夺下。
孙成没有坚持,只是高傲地看着我。 “军团长,自从我们到了碎叶城,每个月士兵的军饷就得十七万伍仟两银子,原来的库银只够发六个月的,再加上采购各种物资的费用,每个月将近二十万两银子的开销,而全城每个月上缴的税款只有三千多两,这么点钱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我们到碎叶城已经七个多月了,前五个月还能勉强维持各项支出,后二个月根本就没有银两发放军饷和支付各项费用,只能欠饷和赊帐。这种状况,即便我们想手脚不干净,也没有机会!”
我非常吃惊,暗叹自己真不是当领导的料,怪不得后世只能当个骗子,唉!转眼看了看孙成,从他那倔强的目光中透出了一丝无奈。
孙成接着道:“为了执行你的命令,保证参加一线训练的部队吃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