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官路商途-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年多来,张恪也会时不时在唐学谦耳畔吹风施加影响,他跨进这座楼,话就很少,对他来说,他的心思始终在“拆”与“留”之间游离,作为市长,特别市委班子的其他成员都倾向于“拆”,他自然也只能公开的支持“拆”。
  听了薛国华与海大建筑学院两名教授的汇报,他心里也清楚这一片区域保留下来,是给后人的珍贵遗产,仅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也是优质的旅游资源,他仔细看了这座残破的楼,又从薛国华手里接过复原效果图,两者的差距太大,都不晓得恢复旧观要投多少钱进去,这只是一座楼,整个沙田东片区域有成百上千座旧宅,那得要多少资金投进去才行?
  唐学谦低声对身后陪同的人说道:“市财政,两三年间不可能轻松下来……”
  张恪不会在外人面前随便发表意见,心里想:能有两年的时间应该是足够了,就算那时候市财政仍然不宽松,但是亚洲金融风暴来袭。商业地产的开发也会暂缓下来。
  唐学谦自始至终都没有发表明确的意见,薛国华与海大建筑学院地教授未免有些灰心丧气,许鸿伯能沉得住气,沙田东片建筑的拆与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唐学谦怎么可能轻易在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表态?
  唐学谦离开之后,张恪安排车送薛国华与海大的两名教授离开,不一会儿就接到爸爸的电话。说是让他晚上在西城饭店请吃饭。
  张恪拉着许鸿伯就走,许鸿伯笑着说:“没有提我的名字吧?”
  “让我请客吃饭,还管我带不带人过去?”张恪撇嘴一笑,扭头对傅俊说,“晚上你就先回去吧……”有些场合,傅俊也不便在场的。
  张恪开车载着许鸿伯往西城饭店而去,路上对许鸿伯说:“改变既定地政策,要冒一定的政治风险。万一在市里提出这个问题遇到巨大的阻力而半途夭折,会有一些不良的影响……”
  许鸿伯嘿然一笑,唐学谦与周富明在市里的关系很微妙,周富明虽然是书记。但在省里的关系不够硬朗,他前段时间在沙田旧城改造问题上,很强势的支持万勇采取一些比较激烈的做法,引起一些社会矛盾,省里肯定对这些事有所关注。万勇地调离,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单纯是他儿子猥亵教师案的原因,万勇调离之后,很多人就开始翻他的旧账。很多涉及沙田旧城改造。所幸唐学谦通过宏远实业及时启运安置房项目,缓和了前期积累下来地干群矛盾,这才让前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能悄无声息的过掉,但是也让唐学谦逐渐在市里取得主动,周富明不再直接对市政府里的事情指手画脚。
  这时候,唐学谦走出什么昏招。很容易会让周富明将主动权争过去,这就是张恪所说的不良影响。
  许鸿伯见张恪小小年纪却对官场里的勾当摸得十分清楚,笑了起来:“能看得到的阻力就是那么的顽固,与市里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地产商们眼睛都盯着沙田东片地地,市财政又不允许现在就对沙田东片建筑群进行大规模的保护性修缮,市里改变拆迁安置政策以来,沙田东片住宅紧张的住户这时候又开始盼望拆迁来改善居住条件……”许鸿伯顿了顿,说道,“唐学谦这时候断然提出改变之前的规划方案,一定会失败的。而且会败得很惨……”
  赶到西城饭店,那边果然就剩下爸爸跟唐学谦两人,张恪对唐学谦说:“唐伯伯,要不要请宋书记过来一下?”
  唐学谦点点头,转头对张知行说:“你打电话问宋培明有没有空?”
  沙田原本属于城南区,是实施旧城改造,就会并入前门商贸区的范围,那就要并给西城区的地盘了。
  因此,宋培明是市里少有反对沙田旧城全部拆迁改造成商业区的人,只是他在市常委会议上说不上话,就算说得上话,大家也都认为是他自己的私心作祟:连沙田这么一块破烂地方都不舍得让给西城区。
  虽然跟杜小山不是外人,但是能争的还是会去争。
  唐学谦同意让宋培明参与进来,心里自然也是想将沙田东片的建筑群保留下来,关键是采取怎么方式最为合适。
  唐学谦相邀,多重要的事也得摞下,宋培明他人一会儿就赶到饭店,他跟许鸿伯关系很好,当初还是许鸿伯向他指明张恪在唐学谦、徐学平关系网里的地位。
  都没有外人,唐学谦简明扼要的跟宋培明介绍了一下情况,说道:“政策性的东西不能反复无常,就算这时候提出来修改沙田旧城改造的方案,通过可能也很小。前段时间地拆迁,积累了一些问题,眼下只能拿拆迁安置当借口拖上一两年,这一两年,能在多大的程度上的改变形势?”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栈道唐伯伯来修,陈仓我们来渡,只要拖上两年的时间,问题差不多也就解决了……”张恪说道。
  “你说说看……”唐学谦看着张恪。让他说下去。
  “市里既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搁置不议,由区里来做些小动作……首先加大对沙田建筑群的研究力度,挖掘沙田建筑群的历史价值,争取在一两年内形成学术上的影响;小批量的确定一些具有保护价值的庭宅,不要太引人注意,也不需要上升到文物的程度,引进私人资金进行产权投资,对这些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沙田东片的旧城改造暂时搁置,但是为了配合前街拓宽之后的城市形象,城南区就有借口对沿街的建筑片进行局部的修缮……”
  宋培明微微摇头说:“别人都认定那片建筑没几年就会全部拆掉,区里还投钱进去,别人会骂我败家子的……”
  唐学谦笑着说:“这个败家子,你还当不当?”
  宋培明嘿然一笑,说道:“唐市长让我当,我就当。”
  宋培明在城南区逐渐建立起旁人不及的威信,可以说,他要在城南区当败家子,反对的声音会少得多。局部修缮沿前街的建筑片,至少在外面看来是配合疏港河疏浚工程、前街拓宽工程暂时性的改善城市形象的需要,虽然有形象工程、浪费钱的嫌疑,但毕竟是动用区财政的资金,市里不会多说什么的。
  张恪说道:“关键还在于开发前街北侧建筑片的商业价值,区里要放宽一些政策,方便转为营业性用房……”
  许鸿伯说道:“城南区财政宽裕的话,不如由区财政将前街北侧的建筑片都吃下来,现在市民都会顾虑那里近期会拆迁,就算投资店铺,力度也很有限,会严重影响商业价值的开发,由区财政负责投入修缮之后再进行招商,难度就降低许多……”
  宋培明说:“这样一来,别人就要彻底将我当成败家子了……”
  张恪说道:“这个倒不会,就算大家都认为沙田东片要拆掉重建,也不会有太强烈的反对声音。区财政收到那片建筑,从商业角度来,貌似是最具有价值的,何况那片建筑的性质目前还是民用住宅,我就不信城南区以民用住宅的成本将这片建筑收到手,会规规矩矩的不改成营业性用房,就算卖给地产商,也是狠嫌的。宋叔叔就拿这个借口去说服去人,这样一来,再投钱进行修缮,别人都以为城南区无耻的想借旧城改造拆迁狠敲地产商一笔,而不会认为宋叔是败家子了。”
  宋培明笑着说:“嗯,那是夸我。”
  张恪又说道,“风向是慢慢转变的,等这些事做完之后,那些地产商会发现沙田东片的地已经不是他们能啃得了的了,无论是拆迁的成本还有社会舆论都不允许他们在那里投资商业地产了。”
  第四篇 锦绣前程 第二百七十三章 历史遗迹被毁
  所谓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由唐学谦在市里以拆迁矛盾突出为借口,拖住向沙田东片的拆迁步伐;由宋培明在城南区以改善城市形象为借口,对前街北侧的沿街建筑进行局部修缮,开发其商业价值;由古建所与海大建筑学院加大对沙田建筑群的研究力度,挖掘历史价值,争取在学术上形成一定的影响;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引入私人资金进行古宅产权投资,进行示范性的修复。
  两年之间只要做成这些事情,谁还想再拆沙田东片的建筑,除了考虑拆迁成本之外,还要考虑社会舆论到底是朝哪边吹的。
  当然,要做成这些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宋培明看着张恪说道:“这么安排好是好,可惜区财政也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宽裕,锦湖近期考不考虑收购新光厂?”
  新光厂的盘子虽然看起来很大,但相当一部分是银行贷款,差不多三千万就能将新光厂吃下来,而且不会让区政府吃亏,也就是说海裕与越秀要拿出两千万的现金来。
  张恪摇了摇头,说道:“现在没有那么多的闲钱,区里也不需要一下子将钱都投进去,给锦湖一个季度的缓冲,明年春末,考虑收购新光厂。”
  锦湖与正泰集团的协议,要求一年内完40%的收购,两年内完成80%的收购,最近的期限是在明年中秋前后,那时就不用发愁了。
  许鸿伯说道:“沙田东片的建筑群能不能保留下来,有一个部门非常关键,许多工作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事半而功倍……”
  张恪知道许鸿伯是说文物局,唐学谦也很快猜到:“你是说文物局?”
  宋培明笑着说:“文物局的那班龟儿子,不带头将那里夷为平地就算好地,还能指望他们?真要指望文物局,就得将那班龟儿子全部换掉……”
  “全部换得的难度有些大……”这件事是张恪牵头,张知行就很少说话,这时候才发表意见。
  张恪说道:“文物局下属的拆迁公司是有问题的,首先是违规拆迁。其次财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有可能通过转投资的形式,将拆迁所得的巨额利润转移到外地的私人合股公司里……”
  唐学谦说道:“照惯例,财政局年前都要挑一两家市直局进行突击审计,今年就重点查文物局,如果真存在问题,可以拿掉一两个副职……”唐学谦手指轻轻的敲着脑袋,考虑让谁去顶替合适。一时想不到合适地人选,不过想到另外一个思路,说道,“培明的市长助理也不能只挂羊头不卖狗肉。文物局这一块,看上去油水很寡,我跟方宏清商量一下,看他能不能让你替他分担一下……”
  突击审计文物局真查出什么问题,方宏清推卸责任还不及,哪里会将烫手的山芋搂在怀里?
  并没有等财政局对文物局审计出问题来,文物局下属拆迁公司在对楼附近的民居进行拆迁时,就暴露出严重的问题。
  12月24日,西方节日的商业化炒作,年轻人对平安夜还没有特别强烈的节日概念,张恪早晨接到许鸿伯地电话知道这件事情的。
  文物局下属拆迁公司22日在对楼附近的民居进行拆除。几栋平房共用的夹墙里平行镶嵌着四块高大地石碑,而这附近约四五栋平房直接建在一座大型的青石基座上,这些平房的山墙里镶着十几座刻有浮雕的青石柱础,以薛国华看过现场之后的见解。这处极可能是一座重要历史建筑的遗址。
  由于那地方的平房都建于解放前,解放后给房管局收为国有,分给现在住户居住,而石碑砌入两栋平房之间的夹墙里,要不拆迁,没有人知道这里竟是一处历史遗址。
  发现石碑的当天下午,拆迁公司还想继续进行拆除作业,给附近居民制止,要求上报文物局进行审查,下午地拆迁工作就停止下来。
  文物局23日派人到现场进行勘察。石碑保存十分完好,但是碑面贴着一堵砖墙,无法看到碑前面上的刻字,但是碑座上有着精美的植物浮雕。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很简单的勘察之后,竟给出无文物保护价值的意见。当时薛国华、许鸿伯等人都闻讯赶到现场,对照历史资料,这里很可能是海州盐监署地遗址,一经确实,那四座石碑就是市区范围内惟一留存下来的宋代遗迹,怎么可能没有文物保护价值?当场对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提出质疑,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文物鉴定。
  当天深夜,附近居民给推土机辗过的声音惊醒,等他们赶到现场,四座石碑已经给推到两座,断成数截,砖墙倒塌,石碑露出正面的刻字,恰恰是宋代盐监署的遗碑。拆迁人员没有理会居民制止拆迁的要求,打算继续将另两座石碑推倒,给附近居民拿砖块围攻才不得已退了场去。
  附近居民担心拆迁公司的人去而复返,组织一些人留在现场护碑,清晨时,大约有二十人骑着十辆摩托车赶过来拿棍棒、砍刀驱赶守碑的居民,导致数人受伤,他们随后又想将石碑推倒,只是石碑太高太大了,他们没有得逞,幸好居民及时报警,他们才不甘心地离开。
  张恪在电话里尽量用平静的语气问许鸿伯:“那块是谁家拿的地?”
  “锦城……”
  张恪在肚子里恨恨的骂了一声,他知道一旦四座石碑给确定为珍贵历史遗迹,附近相应的区域就会给划为保护区域,他们需要在文化单位拿出鉴定意见之前,将这四座石碑推倒,才不影响他们的商业开发。
  张恪跟爸爸通电话才知道爸爸已经代表市政府下去调查这件事,张恪让傅俊直接去楼那里跟他汇合,他开车过去,看到两座石碑矗立在残砖断瓦之间,碑座、碑身、碑额都完好无损,但是另两座石碑只存在一尺高的断座露出来,碑身断裂成好几块,散在附近地上。
  张恪看见许鸿站在断碑那边,他爸爸站在空旷处,身后围着一些人,其中有两个穿着警服,其他人应该是文物局的那班官老爷,张恪恨恨的骂了一声,朝许鸿伯走过去。
  “那个穿藏青色风衣、腆着大肚子的是文物局的局长苏醒龙……”
  “这次没他的好日子过,想给赵锦荣当走狗,就得有给人打断狗腿的觉悟……”张恪冷冷的说,“有没有证据能证实推断石碑的那伙人是他们拆迁公司的?”
  “附近居民能指认……”
  “能指认就好,市局又不是吃干饭的。”
  张恪没有留在现场,先跟许鸿伯坐进车里。
  张知行早就看见张恪,将事情交待下去,也钻进车子里,说道:“苏醒龙矢口否认石碑是文物局下属拆迁公司干的,我给金国海打过电话,请市局务必抓住两拨人,等抓到人,就有苏醒龙好看的……”
  张恪问他爸爸:“锦城拿这块地,还有在拆迁安置上一共花了多少钱?”
  “已经花掉三千万左右,还欠市里一部分土地款……”
  按照规定,这块地由市里收回,需补偿地产公司相当的款项。
  张恪撇着嘴,说道:“这种事,抓到人,对当事人顶多只是刑事拘留,替赵锦荣扛罪的人太多了,抓不住赵锦荣的痛脚,惟一能给他些教训的,就是拿正常的工作程序拖死他的这三千万……”
  所谓的正常工作程序,就是对发生的石碑进行历史价值鉴定与评估,确定这一区域没有进行挖掘的必要,确定哪些是保护区域,哪些区域可以继续进行商业开发,商业开发又如何与文物保护结合起来规划。
  这些工作,十天八天能做得,三五个月也能做得,拖上三五年,也不是没有可能,
  张知行点点头,对付这种人,有些手段是必要的,他将事件的初步调查跟唐学谦通过手机汇报了一下。
  留在这里干生气也没有用,张恪还答应带唐婧去看他在象山南麓拿下来的那块用来种植玫瑰的园子,大好的心情都这件事给破坏掉了。能重新回到九四年,张恪是多么的希望能尽自己的努力让海州最终发展一座美丽如画的城市,可惜贪婪而嗜好掠夺的人太多了。
  第四篇 锦绣前程 第二百七十四章 玫瑰园圈地
  根据附近居民提供的线索,市公安局24日中午之前就将毁牌伤人的两拨人拘捕归案。大概他们也没有意识到市里会格外重视此案,有几人竟然直接回家睡觉去,给市局抓住,很快就供认出同一个直接指使人:文物局下属拆迁公司的经理苏建东。
  苏建东是文物局局长苏醒龙的远方亲戚,原是苏醒龙的司机,去年,文物局成立拆迁公司,苏醒龙将才初中毕业的苏建东弄到拆迁公司当副经理,三个月时间没到,又把苏建东扶上经理的位置。
  在毁碑伤人的两拨人先后给拘捕之后,苏建东投案自首,想将事情揽他一人身上。他大概以为,无论是文物保护法,还是治安管理条例,都无法给他太大的处罚,顶多给开除公职,再拘留几天。
  24日下午,唐学谦要求市监察局与市财政局审计处封存拆迁公司的所有账目,进行联合审查,要求苏醒龙到市政府对文物局23日派员到现场鉴定石碑无文物保护价值一事说明情况。
  到这时,苏醒龙、苏建东才慌了阵脚。
  文物局下属拆迁公司的经济问题很简单,拆迁公司成立后,先后向在省城注册的苏建高新有限公司投资五百万元,而苏建公司自注册起,一直未有实质性的经营行业,但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发生高达四百万的营业性亏损,包括苏醒龙之妻在内,苏建高新有限公司的股东,都是文物局党组成员家属,他们一年内支领的工资高达三百六十七万余元。
  唐学谦也没想到会查出这么大的问题。
  此案已经脱离市监察局地管辖范围。唐学谦与周富明先通了一下气。
  周富明也吓了一跳。他现在与赵锦荣至少表面上恢复了和气,毁碑伤人的事情发生之后,赵锦荣拜托他让这件事情马虎过去,没有必要究根追底,但是没有想到文物局这么不经查,国家的钱有这么容易就装进自己的口袋吗?
  按照规矩,要么不查,要么马马虎虎的应付一下。但是查到这一步,就没有姑息的可能。
  周富明也恨苏醒龙太肆无忌惮了,简值就是吃了豹子胆子,这比直接贪污能好多少?还将文物局整个党组都拖了进去。
  周富明不清楚唐学谦为什么会直接干涉文物局的案子,不过文物局下属拆迁公司23日夜间的行为过于明目张胆了,真以为还能那样无法无天?周富明心里清楚,事情背后都是赵锦荣在唆使,虽然这次直接牵涉不到他。但是他一直这么肆无忌惮地做下去,总有一天会栽进去,不能让他将自己也拖进去,跟他保持距离是必要的。
  案情清晰明了,周富明通知陆溢光、金国海,四个人简单碰了一下头,就决定由市纪委与检察院联合立案侦察,而苏醒龙此时还在市政府强作镇定的说明情况,但他看到纪委与检察院联合办案的人员穿着制服走进会议跟张知行打了一声招呼,就直接走向他,他就瘫软在座位上,万勇已经离开海州。赵锦荣这次没能保住他。
  元旦,一中也难得放假三天。
  天空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张恪与唐婧坐在车里,丝毫不受影响。
  “晚晴姐一点都不关心,芷彤要跟着过来,她偏偏拉着芷彤回省城去……”唐抱怨的说。
  “周姨也想芷彤呢。难得放三天假,她们不回省城,难道陪我们在这里浪费时间?”张恪一手把着方向盘,笑着回应唐婧。来之前,他接到爸爸的电话,知道市里处理文物案的初步意见。市里不想办成轰动全国地大案,虽然都是文物局党组成员的家属,但是在注册公司时,有三个人如数缴纳了注册金,市委打算允许他们退还红利。不再立案。这样的案子还有法外容情地余地,多少让人有些苦笑不已,但是苏醒龙就没那么便宜,毕竟要他承担下主要责任,余下来几十年的好时光多半要在狱中渡过了。
  虽然直接牵涉不到赵锦荣,但是赵锦荣也不轻松,不仅仅发掘起石碑的那块地要冰结起来,锦城地产的相关人员也要接受调查,注定会将锦城地产所有的项目进度都拖延下来,这可是张恪乐于看到的。
  答应要帮唐婧种一万株玫瑰送给她,玟瑰喜光,要想种出好的玫瑰,一天的日照不能低于六小时。种植园选择在象山南麓,有一条沙石路通过去,只是年久失修,沙石都让雨水冲刷掉,一下雨,就泥泞不堪。
  前面停着两部车,路很窄,他们的车就过不去。张恪下车帮唐撑开伞,唐避开水洼地,前面还只是一片空地,离江堤就百十米地距离。雨天里的小江江水有些浑浊,但是空气异常的清新,唐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问张恪:“这些地方都是?”
  “嗯,象山与小江的这块夹角地都是,有两百亩左右……”
  “这么大?”唐婧诧异的看着张恪,“那可不至种两万株玫瑰啊……”
  种植两万株玫瑰占不了多少地,张恪想在小江水畔建一座玫瑰园。
  张恪想不通规划局究竟是怎么搞工业规划地,竟然把象山与小江之间的土地规划为工业区,而且是重污染的化工与重工企业建设用地。当然了,张恪与宋培明沟通过了,城南区会抵制将益隆镇并入开发区,而且爱达牵头在益隆镇东南搞电子工业园区,化工区不能向东扩张,不用担心会有大的污染源出现这片土地上。
  这么好的地方,张恪怎么忍心不抢着插一脚?也就圈了两百多亩搞种植园,差不多是象山南麓方位最好的一块地,夹山面水,景色最是宜人,最适合打造私人园林。过了几年,等房产地热起来,看宋培明会不会急着直跳脚。
  虽然宋培明过几年不会窝在城南区,但他毕竟还要在海州市里发展,看着这么一块好地,怎会让他不心疼?
  虽然种植园可以请工人,但是有些事情毕竟要亲自动手做才有意思,张恪还专门买了一些关于玫瑰种植方面的书籍,很是认真的看了起来,多少显得有些不务正业。
  沙石路有些难走,唐婧倒是方便,半个人挂张恪身上,俩人往江堤走过去,还没有到江堤,那边上来两个穿雨衣的人。
  “你们怎么才过来?”周游站在江堤上大声的喊。
  “让你们过来帮忙分苗地吗,你们怎么跑到江边去了?”张恪拉着唐爬上江堤。
  蒋薇刚从江边上江堤,说道:“我们都认为你不会这么压迫手下的员工,多半是借劳动的名义请我们过来赏江景,我们很自觉,直接到江堤这里来等你们。看,我们都把傅俊家两丫头带过来了。”
  张恪呵呵一笑,看着苏津东手脚并用的爬上来。
  “这真是一块好地方,让人看了,都忍不住想全占下来。”苏津东喘着气说。
  “你们啊,要好好锻炼身体,就拿劳动当锻炼身体吧,以后苗圃的事情,都分给你们来做。”张恪笑着说,转脸看着江堤内侧,烟雨濛濛,问苏津东:“你说说看,爱达几年时间能将这片土地都占下来?”
  第四篇 锦绣前程 第二百七十五章 植物园奇想
  苏津东、丁槐、周游他们元旦这天难得的清闲,这段时间,张恪要将他们骨头渣子里都出油来,偏偏他自己有空没空在翻一本有关玫瑰种植知识的书,这倒也算了,他还真在象山南边买了一块地,煞有介事的请了两名花农,今天虽然说是给大家一天的假期,却把他们都邀到连围墙、苗圃都没有的种植园里帮忙分苗。
  入春前种植的玫瑰要选用粗茎的大苗,才能确保存活,赶着元旦这天下起淅沥小雨,天气又不是很冷,大家都当到江边来郊游,车子停在泥泞的沙石路上,人到江堤上来玩。
  蒋薇是海州人,苏津东、丁槐、周游、鲁庆生等人属于给骗到海州的那一类,人到海州后,还没有闲暇工夫爬一爬象山、静下心来看一看小江流水。
  烟雨濛濛,江天一色,才知道自己平日生活工作的地方竟是如此的迷人。
  苏津东对张恪说:“在这里种些花草,人生写意不如此,恪少打算这里都种玫瑰?”
  “玫瑰是要种的,也不一定都种玫瑰,”张恪笑着说,“你们喜欢什么,给你们每人划一片地出来,要是大家的意见够丰富,搞成植物园也无所谓……”
  “我喜欢竹子……”丁槐插了一句话,“种竹子也无所谓?”
  “也可以,不过你要来花时间伺弄,我才请了两名工人,再怎么剥削人家,都照顾不过来的。”
  苏津东说道:“老丁在他老家后院也种了一片竹子,我就觉得竹林里鸟特别多……”
  丁槐笑着说:“那我可以将父母也接过来,让他们帮我整竹子。”
  苏津东说道:“老人家习惯忙碌……”帮着介绍丁槐老家的情况。
  丁槐的老家是安徽农村。他父母都有风湿病,不能再种田,丁槐在万燕工作地时候,就将他父母接到合肥市里,家里那几亩地都种了竹子,隔三岔五才回去一趟。丁槐与妻儿到海州来,他父母死活不肯跟着过来,宁可回老家呆着。老人在农村住了一辈子。进城市已经很不习惯了,再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就更加活受罪。
  张恪对丁槐说:“那也行,就划块地给你整竹园子……”
  象山座落在小江东畔,象山北坡平缓,南崖却像给天工巨斧劈开一样,陡然陡立,从山顶到山脚,形成一个近乎直角的大石崖。
  象山森林公园也仅是指从象山之巅与北坡相连的那片几千亩的林地。站在山巅望江,气势壮美,却很少有人到山南的平地里去。
  要是山南不是一座大石崖,而是跟北坡一样的缓坡地形。象山山南的山脚大概会浸到江水里。山南与小江之间留下一块锐角形地地块,一直到爱达电子的老厂,小江往南折了一下,地形才陡然开阔。爱达电子老厂往北,一直到象山脚下,也就一两个村子的大小,这片土地用来做什么都不大合适。建工厂太暴殄天物了;开发房产倒是适合,只是这么好的地方落入私人之手,未免有些自私。最适合不过是建一座大型的植物园。
  张恪此时还无法腾出手将这片土地都拿下来,心里却有这样的奢望,暂时只能圈上两百亩的地方,搞个种植园,聊以慰藉。
  聊起这个话题,大家都有兴致。因为大家即使住在城市里,也都愿意在自己阳台、露台转角等地方摆一些盒栽装点房间,似乎要跟自然拉近些距离。张恪答应分出些地方来,大家都争着揽下来,两百亩地还不够他们分的。
  当然,要真正动手之前,还要把前面地这条路给修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了很多意见,张恪一一记下来。毕竟这些人里,除了惜容、惜羽两丫头,就他最空闲。
  蒋薇问张恪:“赵锦荣在北关给自己搞了一座园子,你怎么不学他,也建个私人园林,怎么舍得将这地方拿出来给大家用?”
  “这地方天成地就,即使不投入什么,风景也是极佳,只是少有人能发现罢了。一个人独占下来,会给人说太贪婪。而且我拿这块地,几乎没花什么代价,要搞私人园林,还不是要给别人指着脊梁骂?”张恪笑着说,“要有什么地方穷土恶水壤,我占块地慢慢改造,别人自然不会骂什么。”
  “原来你也是有这个想法,我倒是很期待恪少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