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官路商途-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差两个人,徐省长派车去接林业大学的两名教授,一个是你们认识的周福瑞教授,还有一个也是那份调查报告的主要攥写人,李延津教授,人齐了就走……”
  张恪心里想:徐学平这次没打算给省林业厅的人留情面啊!
  想必林业厅的人都知道这次下去要看什么,他们都一付惴惴不安地样子。这盖子总归有人帮他们揭开来。
  林业大学的周福瑞、李延津很快就赶到了,张恪到外面先拦住他们,免得周福瑞在林业厅的人面前说出问题是他揭发地。就怕林业厅的那伙人今天挨了训日后给他小鞋穿。
  从空中往下看,问题显得尤其的严重,给砍伐一空的丘陵连成一片,给人满目疮痍的痛惜,只有公路两侧补种上树苗,不过掩国人之目。
  徐学平在直升机上就忍不住发了脾气,手里拿着林业厅今年送交省政府的报告,脸气得通红,手指颤了颤,猛的砸到刘华东的脚下:“你们林业厅是吃什么干饭的?这上面的数据是怎么来地?”
  刘华东面色惨白。眼下的情形根本不容他解释什么,他或许可以推说这是前任留下的积弊,总归有他的责任。中午直升机飞到洪致林场的上空,刘华东才敢小心翼翼地问徐学平:“徐省长要不要到林场看一看?”
  “不看,”徐学平没有好脸色的说。“难道下去听他们胡扯?”
  连续在空中飞了五个小时,下午两点钟返回省政府。小江中上游沿岸九个县,其中七个属于东海省。天然林资源破坏情况尤其的严重。
  回到省政府,徐学平直接对陆文夫说道:“航拍地带子让人马上做好,帮我联系一下陶晋书记……”径直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
  林业厅的那群人都吓慌了手脚,徐学平多严厉的责骂他们,他们都能承担下来,事情往省委书记那里捅,极可能就是商量人事上的调整,要卸他们的权,哪容他们不慌手脚?
  刘华山拿眼睛示意陆文夫出去说话,陆文夫假装没看见。徐学平铁心要将他的帽子摘掉,帮他斡旋,只是自找没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才当上这鬼劳子厅长一年多,情况难道是我手里搞糟糕的?”刘华东忍不住抱怨起来。希望能引起陆文夫、李义江两人的同情。
  “你到林业厅一年多时间,你有没有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有没有想着去解决问题?你当上这鬼劳子厅长一年多时间,到底做了那些鬼劳子事情?”徐学平推开门,盛气凌人的盯着刘华山。
  刘华山一哆嗦,面色惨白,林业厅其他地官员噤若寒蝉。
  徐学平朝张恪点点头,又对李义江说:“你把林业大学两位教授请到我办公室来。”
  张恪跟徐学平先到他办公室,听到他忍不住的唉声叹气,桌上只放着林业大学几名教师私下里联合写出来的调查报告,林业厅地报告在直升飞机上就给他丢刘华山脚下了。
  李义江领着周福瑞、李延津进来,徐学平神色凝重的说:“情况可能比想象中严重,你们在调查报告后提到,十年一遇地洪水可能会导致五十年一遇的破坏力,这个到底有多大的依据?”
  周福瑞上午给车接到省政府,看到张恪才知道他们昨天给张恪拿走的报告直接转到省长徐学平手里了,他说道:“因为小江上游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应该说以前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现在提高到十年一遇的概率上,至于会产生多大的破坏力,还要看中下游的小利堤防建设情况。由于缺乏必要的研究,这个还只是一些理论上的推断……”
  “现在看来,小江的水利堤防也是让人担心的一块,”听到这里张恪倒松了一口气,只要徐学平能意识这个问题就好办,还有两年的时间,做些弥补的工作还是够的。只听徐学平继续对周福瑞他们说,“林业大学可不可抽一些人手出来,把这份报告补充完整?经费方面,由省政府直接划拨,有什么需要的,也直接找省政府开口。”
  张恪没有在省政府里多留,他离开省政府,徐学平正让陆文夫召集省政府林业工作紧急会议,不晓得徐学平今天能不能抽出空中,他都不能离开省城,他要跟徐学平谈速丰林的事情。
  张恪驱车赶到海裕公司,径直到晚晴的办公室,晚晴昨天面试昨天就上岗工作的助理张庭在秘书间的位置上,正拿电脑检索资料,里间没看到晚晴的人影,倒是看到办公桌上放着一盒蛋挞,陡然想起来中饭到现在还没有吃,拿起来就吃。
  “啊,”谢晚晴走进来,看着张恪狼吞虎咽的吃蛋挞,走过去要抢下来,“我刚买来带给芷彤吃的……”
  张恪赶忙又拿起一个塞嘴里,含混的说:“我中午都没有吃饭,你就可怜可怜我吧……”
  晚晴扑哧一笑,盒里八个蛋挞就剩下一个,她出洗水间看见张恪进她办公室,没想到转眼的工夫就让他干掉七个蛋挞,走出去帮他倒了杯水:“你也不怕噎着?”
  “不怕,不怕,就怕你是买来毒耗子的,想想你也不可能这么恶趣,就先吃上了。”张接过晚晴帮他倒了温水,还真有些噎,忙喝下两大口水顺了顺食道,才好受一些。
  “今天看到的情况怎么样?”晚晴拉过椅子,坐到张恪的对面。
  “比想象中更严重,那群混帐,在公路与沿江能看到的荒山上还补种了一些树苗,中间看不到地方大都连片的荒着,上游的天然林,十存其三都成问题。”
  “这么严重,省里会采取什么措施?”
  “正在召开紧急工作会议,有什么措施还不清楚……”
  张庭一天倒是检索了一些有关林纸一体化的资料,张恪在晚晴办公室里看了一会儿资料,就与晚晴到西式糕点房买了蛋挞回新梅苑。
  徐学平一直到夜里十一点才回家,一回家就将张恪叫到书房里。
  下午省里召开紧急工作会议,刘华山当即停职,由省委的一名副秘书长暂代厅长,负责省林业系统的整顿,那名副秘书长早年在林业系统工作过相当长的时间里后调进省委。虽然下决定立即停止天然林的砍伐,但是全省森工企业有近一万名林业工人也将立即面临停业下岗的问题,这是相当头疼的问题。
  全省森工企业有近一万名工人面临转业下岗,这到张恪这里却不成什么问题,营造速丰林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林业工人,他不会把这一万工人直接接手,负担太重了,他也吃不消,但可以与各国有林场合作营造速丰林,让国有林场消化这批林业工人。
  张恪将他的打算说给徐学平听:“锦湖打算提前上林纸一体化,马上就上,今年就可以投资两个亿在小江沿岸九个县营造混生型的速丰林,明年追加到六个亿,加上四十万吨的制浆项目,整个项目投资可能在六十亿左右……”
  “啊……”徐学平定睛看着张恪,看着这个实际年龄还只是少年人的眼睛,锦湖上六十亿的项目无疑是蛇吞大象,“芷彤她妈妈睡了没有?”
  第五篇 布局 第三百一十九章 先解决正泰集团
  徐学平问及谢晚晴,在于海裕是锦湖最大的股东。
  张恪说道:“在正式启动这项投资之前,我会尽力收购正泰集团手里的股份,也会拿爱达电子的股份跟海裕公司置换……”
  徐学平见张恪都有考虑到,仍担心的问:“会不会难度太大……”
  徐学平还没有意识到形势迫切到两年之后就会出大问题,九个县两年投入六个亿营林,规模大又分散,难度自然极大,从而带来极高的投资风险,听张恪解释说,后期投资规模更加庞大的制浆项目将是一个诱饵,诱使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营林工作,积极的支持与配合营林工作。
  这是一个摆在台面上的阳谋,小江中上游九个县分属三市两省,一个四五十亿的制浆项目,任何一个地方的政府都会眼红的。
  “哦……”徐学平轻轻的应了一声,听了张恪的解释,觉得这么做倒是可行的,海裕从锦湖退出来,他在省里也可以公开的支持这个项目。
  张恪下午、晚上看了一些资料,这个计划在他脑海里也更加的清晰,在书房里与徐学平聊了很久,等吃过晚晴起来给他们煮的汤圆之后才去睡觉。
  在计划启动之前,首先要解决正泰集团的问题。
  3月8日下午,谢剑南望着落地窗外的晚霞,心情有些烦燥。他刚跟陈静通过电话,陈静电话透露她不想到海泰工作的意愿,即使她父亲陈家善投资海泰。她也不想到海泰来工作。
  谢剑南也不希望两个人在一起工作,以后都没法拿工作应酬当借口出去玩,只是陈静前后地态度有些转变,当时陈家善决定入股海泰,可是拿他女儿陈静到海泰任职为条件的;这给谢剑南心里留下了一丝阴影,却想不透哪里出了变故。
  谢剑南正看着窗外金红光的夕阳出神,桌上镀金地复古电话机突然响了起来,吓了他一跳,会直接打电话到他办公室的也只有几个人,其他人都通过他的秘书转接的。他还以为陈静又打电话来,拿起来却是他二叔谢汉靖的声音。
  “单梅将新光造纸厂新厂的并购方案传了回来,你过来看一看……”
  听二叔的声音有些低沉,只是简短通知了一下,就挂了电话。
  谢剑南握着镀金的话筒。这个复古式的电话筒跟黄金骨头似的。不晓得发生什么事情,新光造纸厂地并购方案要自己参与?当初谢剑南主张利用家族基金的并购条件从谢晚晴手里收购锦湖30%的股份,但是事情过了之后。他的精力就集中在海泰的家电连锁事业上,而且锦湖地运营一向相当出色,在运营方针上也没有丝毫的问题。谢家只看到谢晚晴的努力,从这一点上,谢晚晴经营地才能表露无疑,想到当初维护谢瞻、谢晚山,而将谢晚晴挤出家族的核心圈,未尝不是大的损失。
  谢剑南不晓得发生什么事情,按铃唤来秘书,简单的吩咐了几句。下了楼,步行穿过一条街,就到正泰集团总部所在的泰裕大厦。
  泰裕大厦有剩余的办公楼层。谢剑南却将海泰的办公地址选在隔一条街的大楼里,不愿意给家族企业的阴影一直笼罩着。虽然在海泰,也是正泰集团占据着67%的股份。
  谢剑南站在正泰集团总裁兼董事长室前,他轻轻地吐了一口气。
  “你怎么站在门口?”
  谢剑南回头看见谢汉靖的秘书站在他的身后,手里捧着一堆文件。
  “等着帮你捧文件……”谢剑南伸手装着无意地从她胸前插过来,抓起上面一叠文件的同时,手背插过她地胸部,瞥着她微红的俏脸,装作无知的推门走进谢汉靖的办公室,他老子谢汉明也在里面,另外还有负责集团投资业务的副总裁。
  “并购案有什么问题?”
  谢汉靖让他的秘书将文件放下后出去,将桌角的一份文件递给谢剑南:“你先看了这个再说,新光造纸厂新厂的并购方案。”
  谢剑南翻开看到文件最前面的并购摘要,给上面的数据吓了一跳,问谢汉靖:“二叔,数据没有错?”
  “刚刚打电话确认过……”谢汉靖倒也不否认他一开始对上面的数据怀疑过。
  “新光造纸厂新厂的净资产绝对不会超过一千五百万,这份方案竟然给出三千三百万的并购价?”谢剑南真怀疑自己看错过,往后翻出新厂的净资厂评估,确实只有一千四百万出头,“这份方案是城南区提出来的?”
  “不,是最终的方案,经过越秀、海裕确认过的方案。”谢汉靖说道。
  “也就是我们只有选择接受或不接受的权利?”谢剑南迟疑的问,见大家脸色都不好看,这显然是正泰集团做大以来很几年都没遇到的情形了。
  国有企业产权改制渐渐拉开序幕,国家要求产权转让价格不得低于企业的净资产,私人投资者往往会千方百计的在资产评估阶段压低国有企业的净资产值,然后以净资产值收购,谢剑南完全相信锦湖有能力以最低的价格从城南区手里收购新光造纸厂新厂的全部资产,即使将收购价压到一千万以下都不会让人觉得奇怪。
  三千三百万的收购价,让他们狠狠的吃了一惊,完全出乎意料的一个收购价。
  谢汉靖阴随的看着老三与谢剑南的脸色,说道:“晚晴的态度让人琢磨不透,倒让我们进退失据了,你们看这事情怎么处理?放弃?”
  谢剑南手指捏得发白,他知道爱达电子与锦湖的关联程度非常的深,爱达电子可以说是他们的一头超级现金奶牛,正泰集团以前的资金优势已经荡然无存,难道就这么放弃?谢剑南心里却有些不甘。给二叔盯着,他抿着嘴、嘴唇咬得发白却不说话。
  谢汉明问道:“所谓放弃是指不参与这次注资并购,还是完全的从锦湖撤出来?”
  谢汉靖说道:“你们说呢?很明显,锦湖与爱达电子背后的实际控制人都是徐学平儿子当年创立的海裕公司与那个神秘兮兮的越秀公司,锦湖拿出更多的代价从市政府、区政府手里收购造纸厂,爱达电子却可以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这是变相的利益转移,谢晚晴已经不把自己当成谢家人了,我们要跟他们纠缠下去,这件事上,最终吃亏的也只有我们……”他将“这件事”三个字咬得很重,显然也不甘心这次吃亏。
  “锦湖去年下半年的赢利有多少?”谢剑南不甘心的问了一句。
  “并购方案的附件上有去年的财务数据,年前锦湖增加近三千万的污水处理设备投资,所以账面上没有一分钱的赢利……”
  去年以三千万的代价拿下锦湖30%股权,这时候主动提出撤股,最好的结果就是拿回这三千万。
  当初的三千万就让他们白白用了大半年的时候?
  要认真评估起来,锦湖的净资产还没有一个亿,他们去年是给出相当高的溢价的,就是想利用资金的优势与造纸厂资产并购的条件,逐步取得锦湖的控股权,没想到他们并没有资金上的优势,而造纸厂资产并购反而成为限制他们的绳索。
  谢剑南知道他二叔主意已定,国内的机会这么多,死缠烂打绝不是二叔的风格,将他跟他老子叫过来,是因为去年他们最坚持要从谢晚晴手里收购锦湖的股份,这无疑是次警告。
  谢剑南心里不甘,却不得不保持沉默,上午他接到葛荫均从香港打回来的电话,葛家旗下的上市公司嘉信实业将于明天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一项增发收购方案,增发对象的公司竟然是越秀(香港)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就是许思。
  谢剑南让葛荫均将公开的资料传给他,增发后,越秀香港将拥有嘉信25%的股权,而越秀香港会将近三千万港币的资金与东南亚地区的影碟机品牌使用权及相关影碟机制造技术置入嘉信实业。想起年前在香港遇到张恪、许思的事情,见张恪、许思与葛家长辈并无接触,还以为他们纯粹是以孙静檬朋友的身份出席,哪里想到背后还有这样的交易?
  经商要善势,心里虽然再不甘,谢剑南也不会失了理智,说道:“即使要全部撤出来,也有很多需要谈判的地方,我来去海州负责这件事吧!”
  第五篇 布局 第三百二十章 府天大厦的出路
  第二天,3月9日,谢剑南前往海州谈判从锦湖撤股一事。他的心情并不好,这大概是他从学生时代就经商以来首次让外人逼入进退失据的境地,正泰集团这次也颜面大失。
  一切都在于爱达电子锋芒太盛,去年夏天之前还默默无闻的爱达电子一跃而成为国内电子类最知名的企业之一,央视标王,占据新兴的品牌影碟机市40%的份额,有这样的骄绩,正泰集团也不得不避锋芒。
  “不得不暂避锋芒啊……”出了高速路口,谢剑南单手扶着方向盘,左手搁在车窗上,咀嚼着父亲谢汉明分析的话,“省里有徐学平罩着,海州市让他们经营得如铁桶一个,直接搅进去,是有些失策,赵锦荣的锦城集团原来是老书记万向前、副市长万勇一系,或许跟他们有些龌龊,另外,锦城的那栋大楼应该快完工了……”
  谢剑南决定先去找赵锦荣,侧头瞥了一眼坐在副驾驶席上的秘书闭着眼睛似乎睡着了,高挑的睫毛微微颤抖着,虽然容貌比陈静的绝美稍逊一些,但是胜在娇柔乖巧,周身肌肤胜雪,胸大腰细,伸手在她的大腿内侧轻轻掐了一把,将她惊醒:“婉秀,你帮我联系一下锦城集团的赵总,我先去拜访他,大中午的,大概也就他们会好好宴请咱俩……”心里想着:陈静不进海泰也好,两个女人在手边,通常是一个都吃不着。
  赵司明听他老子说谢剑南少年就很得志,年纪轻轻就赚下亿贯家财,完全凭借的是自己的本事,他也能从他老子那里继续亿贯家财。他对谢剑南羡慕谈不上十分,而是十分羡慕谢剑南身边那位温婉柔美的女秘书。在他所认识地女孩子里,好像也只有唐婧与陈妃蓉比这位谢剑南的女秘书漂亮。可惜。想到张恪那狼毒一样的眼神,还真让人不寒而栗。
  赵司明别地没有,揣摩女人的神态倒有一手,坐到席上不一会儿,就看出谢剑南跟他的秘书有一腿,暗感可惜,可惜他老子不许他也物色一个小秘。
  谢剑南到海州第一个找他,赵锦荣心里欣喜,倒不是表面的虚荣,而是凑巧有事。
  当初与叶家的盛鑫环球电器集团草签合作协议以及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压力。锦城地产才加快府天大厦的建设进度,眼见府天大厦即将落成,却被告之盛鑫发展家电连锁经营的战略重点不在省内,之前草签的协议成了一叠废纸,他必须给府天大厦另找买家。谢家在省内发展家电连锁门店的海泰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就成为最佳地目标。
  当然,就算在与叶家废弃合作之前,赵锦荣也曾与谢汉靖谈起此类合作的事情。只是没有深入的谈下去,府天大厦再过两三个月即将落成,赵锦荣希望与谢家尽快敲定这件事,是租是卖,都让他好抽出资金做其他的项目。
  谯楼东侧、因宋代石碑被毁而给市政府封停开发的那块地,问题依旧没有解决,也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解决,锦城往那块地里前后投入三千万,三千万就给死死地套在里面,这事也让赵锦荣没脾气。文物局的几个人都因这事身陷牢狱。
  吃过中饭,谢剑南与秘书婉秀在宾馆房间里稍作休息,就与赵锦荣父子到府天大厦现场去。府天大厦的大理石外饰面已经做好,确实是海州市当前最气派地高层建筑。前街大道拓宽之后,府天大厦的位置也变得相当优越,只是周围的建筑都还没有建起来,看上去有突兀。
  车子停到府天大厦后面的停车场,谢剑南看到东边的古街有几栋宅子在装修改造,巷子口有一栋建筑整个的给包在保护帐里,似乎动作还不小,他问赵锦荣:“东边不拆?”
  “市里没有说不拆,不过一时半会也拆不了……”赵锦荣不知道太详细的东西,但是也能看到些端倪,“市里的意思,西片的拆迁,产生大量的拆迁户还没有安置好,等西片地拆迁户安置完,再考虑拆东片,感觉上好像拆不下去了……”
  赵司明说道:“怎么可能不拆,破破落落的,有什么好看的,再说市里早就定下地规划,不能说改就改啊……”
  “破破落落,我看倒不会,”谢剑南见识当然比赵司明要高,“有人想借府天大厦的东风呢。”
  赵锦荣点点头,有人想借府天大厦地东风,不过他们对旁边的旧宅子进行改造修缮,未尝对府天大厦没有好处,他说道:“市里早就定下的规划,正因为无法说改就改,所以市里也没有马上就要改,这可能是拖字诀而已……”
  谢剑南见赵锦荣倒看得明白,问他:“赵总知道那几栋老宅子是谁拿下来的,他们可能比赵总知道更多的内幕消息……”
  “查过,没查出背后的人,之前丹井巷有两栋宅子是锦湖买下来的,还是在府天大厦动工之前,那时候闹得沸沸扬扬,都说沙田要拆迁了,后来沙田西片果然拆迁搞开发,正泰集团是锦湖的大股东,谢总不清楚?”
  丹井巷的两栋宅子早在正泰插手锦湖之前就转了出去,谢剑南当然不清楚,他这时倒留了心,说道:“海州要说谁能比赵总更早知道些消息,我看也只有锦湖的那些人……”不过投资修缮古宅,显然不及拆掉直接开发商业地产来钱快,这点却是他不能理解的,就像给新光厂新厂开出那么高的并购价一样,藏在越秀背后的那些人的心思,谢剑南始终琢磨不透,这也是他心里虽然不甘心却同意先从锦湖撤出来的原因。
  赵锦荣点点头,他也这么想,不过锦湖一直没有参与海州市的商业地产开发,邵至刚虽然在锦湖挂着董事一职,但是在沙田西片拿地的世纪地产却是邵至刚的私人公司,与锦湖没有任何关系。
  对府天大厦的种种条件,谢剑南心里早就有数,过来走了一圈,也基本上能拿定主意,出来时,他回头对赵锦荣说:“地上三层八千平米的地方,海泰可以租下来,大楼建得差不多了,也可以往细里谈了……”
  赵锦荣有些失望,他是希望海泰直接买下来,锦城集团的资金周转有些吃紧。
  谢剑南将赵锦荣脸上的难色看在眼里,问道:“怎么了,赵总有什么难处?”
  赵锦荣笑了笑,说道:“我与你二叔认识快十年了,有些事也不瞒你,虽然这里的升值潜力很大,但是锦城还没有到手里攒物业的时候,现在银行对放贷款控制又是极紧……”
  赵锦荣这么说,是承认锦城的资金吃紧了,但是海泰做家电连锁,对资金的占用量相当大,门店能租则租,不会轻易购置物业的,万一选址失当,连退出都会变得极其困难。谢剑南笑了笑,说道:“赵总有没有听说过产权式商铺……”
  “谢总在外面留学归来,见识比我多,愿闻其详……”
  要想与锦湖、越秀制衡,锦城集团倒是不错的伙伴,谢剑南也乐意帮他们解决财务上的窘境,九六年初产权式商铺在国内还极为罕见,他解释道:“府天大厦地上三层是整体式商铺,要想整体出售的难度很大,就算锦城要卖给我们海泰,我也不会给你们好价钱,”赵锦荣听到这里就笑了起来,锦城急于脱手,给压价是必然的,他听谢剑南继续说下去,“国外对这种整体商铺有种新的销售模式,即商铺整体委托给经营商进行统一经营,比如说这三层商铺出租给我们海泰开家电连锁店,但是三层商铺的产权进行分割成几百份独立的产权分别出售,投资者不直接经营,只是以一部分产权来获得定期的租金与产权增值,也是所谓的包租出售……我看你们要方便出售的话,可以跟投资者约定一个比较诱人的租金回报率,比如说10%,或者12%……对于一些比较保守的投资人,既然看到商业地产的增值,又可以拿到比银行利息高得多的租金,只要宣传到位,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赵锦荣眼界不及谢剑南开阔,但是很有见识,听谢剑南这么说,眼睛一亮,确实是好主意,笑着说:“售价抬高一些,可以在购买时先返回两年的租金……”
  谢剑南笑了笑,赵锦荣倒是知道做生意坑人的三昧。
  第五篇 布局 第三百二十一章 谢剑南的逆袭
  谢剑南、赵锦荣他们坐上车准备离开,看见一辆银灰色的VOLVO S40跑车从府天大厦东侧的夹道里拐进来,这款车算不是十分昂贵,但是刚刚推出不久,国内应该没有几辆,谢剑南手放在方向盘上,看着Vs40到他的旁边,不晓得这辆Vs40不是年前子嘉与陈静在高速公路上遇到的那辆车,想想那个哑巴还真是可怜,竟遇到子嘉这样的小魔头,当他看到张恪从缓缓下沉的车窗里与招手示意,他禁不住心里一沉。
  “谢家老六怎么有空在这里闲逛?”张恪瞥眼看着旁边的皇冠,那是赵锦荣的车,心想:谢家要跟锦城合作?抬头看了看三十层的府天大厦,这在海州也算是金鸡独立,“这楼不错,谢家老六要来海州开店?欢迎你啊,开了店,记得给爱达影碟机一个好一点的柜台……”
  要是可以,谢剑南恨不能让海泰旗下所有的门店将爱达影碟机撤柜,不过他也不是没有理智的人,经商归经商,私人恩怨归私人恩怨,甚至不会干涉门店经理对爱达影碟机做门店宣传,这也是让他很无奈的事,谁让海泰此时还不成气候?
  “你这次依旧是越秀公司的代表?”
  “哦,你说这个,”张恪歪着脑袋,“正泰集团做好决定没有,这种小事总不要一本正经召开股东会议讨论吧,真要召开的话,我说不定会代表越秀列席……”
  “我们放弃……”
  “放弃增资并购?”张恪故作糊涂的看着谢剑南,“那正泰集团同意由越秀一家增资调整股权?”
  “仅越秀一家增资?”谢剑南脸色阴沉,越秀一下子增资三千三百万。股权调整之后,越秀一家将获得控股权,看来彻底退出也是无奈之举。
  张恪笑了笑。正泰惯用资金优势压人,他们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大概很不好受,笑着说:“我在这里代表越秀向正泰集团提出要约收购,三千万现金收购正泰集团手里的锦湖30%的股权……”
  谢剑南脸色有些难看,没有说话,看来他们地意图只是想要正泰退出锦湖,而且他们不会多加一分钱,三千万进去,三千万出来,一分钱的利润都没有。白白浪费了半年的时间,这笔钱拿去多开两家门店,半年至少有一千万地赢利。
  正泰可以不退出锦湖吗?
  赵锦荣坐在车里,看见谢剑南停下来与张恪在谈话,谢剑南与张恪两人的车窗正对着。他听不见他们聊什么。他们认识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两人仅仅是隔着车窗谈话,看起来也十分的冷淡啊。
  赵锦荣也只见过张恪几面。给他印象最深刻的那次,就是在这里,他人是给傅俊锁住喉咙,张恪嚣张的将马海龙带走。虽然那件事留下没有什么遗患,却是赵锦荣在海州发迹以来第一次给人当场驳面子。
  张恪虽然还是个少年,但是他背后有张知行、有唐学谦,还有省长徐学平,这真是让人心灰丧气的事情。
  赵锦荣让司机将车往前开出稍许,故作大方的说:“怎么,谢总跟海州鼎鼎有名的恪少认识?”
  张恪听赵锦荣这么说。心想自己大概过不了多久就成海州一霸了,真是让人泄气,敷衍道:“自然认识。而且相当熟悉呢。”抬头又看了看府天大厦,说道。“这楼建成了,锦城应该赚老鼻子钱吧?经过前面看到底层的大厅,很气派啊!可惜整个大厅连在一起,可不大好卖。”
  “还亏谢总赠言,那里打算分割产权出售……”
  现在还没有到大规模投资物业地时候,很少有人或公司一下子购买几千平米的整层商铺,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