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大独裁者-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伊东佑亨还有一点忧虑,此次偷袭虽然战果甚大,但是却没有彻底歼灭俄国舰队,而且己方还损失了一艘巡洋舰,算不上是完美。

不过,他马上也沉浸在胜利的狂欢之中去了。

海参崴城内,听到港口剧烈爆炸声的几名鹰眼不由暗叹一声,虽然已经给俄国人报过信了,但是显然对方一点都不信,没有做任何的预防措施,可以预见,俄国人的遭遇必定凄惨无比。

鹰眼之所以叹气,倒不是同情俄国人,只是双方少了一个两败俱伤的机会,让他觉得十分惋惜罢了。

还是向魏帅赶紧传递消息吧,其中一名鹰眼迅速动身,趁着城中大乱,迅速前往俄滨海州和吉林的边界,那里,有鹰眼的秘密基地,能够通过无线电快速把消息传给旅顺。

倭人主力舰队在偷袭俄海参崴远东舰队的同时,同时派遣一支运输舰队运送陆军在朝鲜仁川登陆。

两国在朝鲜的兵力并不是很多,俄国人大约有三千人左右,而倭人本身也有三千多人,此次又运送了两个步兵大队和一个炮兵中队的约三千来人,从而使得自己在兵力在朝鲜远远超过俄国人,并在当天进行了偷袭。

倭人偷袭海参崴并且取得巨大的胜利,当此电报传到京师的时候,军机处的各位大臣再也坐不住了,纷纷跑到俄驻华使馆询问喀西尼真实情况。

喀西尼还是一脸茫然,一开始还以为中国人向他开玩笑,不过,当他接到一封电报之后,脸色不由变得煞白。

莫斯科,各国观礼使节尚未回去,尼古拉二世开办宴席招待他们,俄皇坐在宝座上面,意气风发,成为全场的焦点中心。

正在此时,俄国海军大臣特而督夫海军中将和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却脸色苍白的走近俄皇的身边。

“陛下,出大事了。”特而督夫以俄皇一个人能够听到的声音,几乎是以发颤声音禀报,声音中带着震惊和害怕。

震惊的是日本人的偷袭,害怕的是俄皇怪罪于他。

俄皇不以为意端着酒杯出声问道:“出了什么大事?”

“陛下!”特而督夫咬了咬嘴唇,心一横,快速的说道:“日本舰队偷袭帝国远东舰队,帝国舰队损失严重,日本已经正式对我们宣战了。”

“什么!”俄皇手中的酒杯一下子掉在地上,一脸不信的站了起来。

俄皇忽如其来的动作让各国使节不明所以,刚才喧闹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寂静,众人都是好奇的看着两人。

“你说日本人向我们宣战了?”俄皇现在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大声问道。

“是的,陛下,他们昨晚偷袭帝国舰队,今早正式向帝国宣战。”外交大臣一脸愤怒的继续说道:“这些该死的野蛮人,竟然敢偷袭我们。”

“走,马上召开军事会议。”俄皇脸完全阴沉了下来,日本人趁着他加冕大典展开偷袭,这是对他最大的侮辱,难怪那个山县有朋竟然会在早早告辞了。

尼古拉二世连场面话都来不及说,扔下一帮使节,着急的朝克里姆林宫而去。

不过,他走后,整个宴会大厅却沸腾开来了。

这些外交使节刚才都听到俄皇的那番话了,顿时,各国使节表情都不同,有幸灾乐祸,有事不关己,有看好戏的样子。

“日本人竟然对俄国宣战了,这些小矮人是不是疯了?”意大利使节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

“是啊,难道日本人以为他们赢了中国,就已经能够与我们欧洲列国一较长短!”

一些欧洲小国使节纷纷觉得不可思议。

言谈之中,连整个亚洲都不放在眼里了。

只有德国,英国,美国、法国等比较关注远东国家的使节若有所思,英国人并不觉得很意外,他们与日本走得最近,自然知道其国内对俄人十分愤恨,只是想不到日本现在就开了第一枪。

德国人则开始考虑其如何做对自己有利来,最终得出结论,要支持俄国人在远东开战,这样,俄国人在欧洲的兵力将会锐减,对德国的压力也不会有你们的了。

第二百九十八章 光复军入朝

日本偷袭俄海参崴,并且向沙俄宣战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就像是海上掀起的巨浪,十二级的大地震。

顷刻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与此相比,前段日子的德人侵入中国胶州湾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英国暗中对日本支持,美国同样是对日本进行经济援助。

俄国人一开始还很狂妄,声称一名俄国士兵能够对付五名日本士兵,日本将遭到他们血腥的报复。

但是随着日军把俄远东舰队锁在海参崴港口内不能出击,并且迅速歼灭了俄国在朝鲜的驻军之后,俄国人终于有点清醒了,开始把日本人当成对手对待。

清醒过来之后的俄国人,这才发现,自己在远东的实力,真的很弱小。

俄皇尼古拉二世当即自任俄军总司令,以国防部长兼陆军大臣库洛为参谋长,准备在阿穆尔军区,西伯利亚军区实行总动员,征调13万官兵,对滨海州进行支援。

俄国的阿穆尔沿岸总督辖区,管理阿穆尔州、外贝加尔州、滨海州和萨哈林岛,由总督和军区指挥官管辖,军区司令是格罗杰科夫中将了。

俄皇任命其为远东陆军司令,组建远东作战军,即刻制定对日作战计划。

海参崴是俄海滨州的首府,如果丢掉海参崴,对俄国人的打击将是巨大的,不仅有损于俄国在远东的政治军事威望,而且也有损于其在近东,中亚和欧洲的政治军事威望。

无疑,到时受到俄国侵略的欧洲各国将会蠢蠢欲动,因此,格罗杰科夫一担任远东司令,便将海滨州的大部兵力调集于海参崴,双城子一线,防止倭人登陆,火速从伯力等地调遣兵力进行支援。

俄国人看出了这一点,倭人同样是看出了这一点,只要海参崴还在俄国人手中,就会牵制其国的大部兵力,且俄国人能够危险到其国的本土。

因此,双方围绕着海参崴,即将爆发一场大会战。

俄国想要从阿穆尔军区抽调兵力,绕不过中国,因为这些军队驻扎在中俄边境,本身是用来威慑中国的,俄皇现如今十分庆幸与中国签订了共同抗倭的密约,否则为了防止中国,这些兵力很难调得开。

中国朝野反应甚是钝慢,一下子有些懵然失声,不知如何适从,总署王大臣都是心情复杂,有些后悔签订了中俄密约,按照密约,中国应该出兵帮助俄国,这对于现在国内形势混乱的中国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幸好俄国人此时刚遭到进攻,觉得自己还是有能力对付日本人,因此,尚未要求清廷出兵,但是已经要求清廷借路行军了。

若借路给俄人行军,那就是向世人宣告中国占在俄国人一边,若不借,则是撕毁刚签订的中俄密约,并且要承受俄国人的怒火,军机处各位大臣没有考虑多久,随即便同意借路给俄人行军。

清廷是没有胆量撕毁协议的,再说,倭人虽然占着偷袭取得了一场战斗的胜利,但是各大臣还是认为倭人不能和俄人比较的。

相比于朝廷的反应缓慢,魏季尘却开始行动了。

花园口,辽东军驻地。

原本应该驻扎着定辽军,但是现在驻扎着的不是穿着德军新式军服的定辽军,而是一群衣服杂七杂八的农民武装。

别看这群人是农民武装,这群人的训练强度与定辽军也不逞多让,而且士气十分高涨。

他们就是魏季尘支援的光复朝鲜军,简称光复军。

光复军共有士卒四千人,是今年三月份招募的朝鲜人,低级军官都由朝鲜人担当,高级军官则是由定辽军将领担任,训练计划也是定辽军一手制定。

虽然只训练个三个月,但是,现在是他们该出马的时候了,他们只不过是入朝鲜搅浑水的棋子而已。

“日本复侵朝鲜,一举击败在朝俄军,其国内呼吁合并的声音高涨,时间不等人,所以,我觉得应该即刻就让光复军入朝,领导朝鲜人民,对倭人展开游击之战争!”营盘门口,魏季尘双手负在背后,低声对旁边的闵妃正色说道。

在魏季尘的身后,是王士珍、段祺瑞等参谋部一干参谋。

女人的仇恨是非常可怕的,那些被当成她本人的宫女遭遇让她不寒而栗,日本浪人非但把她们**致死,死后还奸尸,并且为了毁灭证据,焚尸骨灰抛入河中。

要是当时是她本人在,必定也是同样的遭遇,因此,闵妃可以说是对日本人已经恨到骨子里、血液里了。

仇恨能够让她付出自己的所有的一切,闵妃听到魏季尘如此说,美艳的脸上变得狰狞无比,咬牙切齿说道:“一切都凭将军吩咐,只有将侵入朝鲜的倭人挫骨扬灰,方能泄我闵兹映心头之恨。”

“放心吧,有的是机会,如今倭人全心全力对付俄国人,正是我们的大好时机,此次你重返朝鲜,想必以你的号召力,朝鲜国内必定有无数人追随,不过,要记住,你们无需与倭人硬碰,光复军也是才训练几个月的新兵而已,与倭人硬碰硬并非是好事,你们要做到是,占着熟悉地形,不断袭击倭人的补给线,聚沙成滩,积河成海,让倭人疲于奔命。”魏季尘扬起头来,双眼看着远方,声音变重道:“而本将,随后便会领着大军入朝,盖时,将是决战之时。”

魏季尘生怕这个疯狂的女人做出疯狂的事来,幸好,这支光复军的上级军官是定辽军将士,这支军队也就是在名义上属于闵妃而已。

光复军的统领是王英楷,四千多士兵被他集合在练操场上,早已经恭候多时,等着魏季尘等人的到来。

“魏帅,军士已经集合完毕。”王英楷上前行了一个军礼,大声禀报。

魏季尘点点头,夸奖道:“不错,短短的时间内,一群农民就被你训练成了一支似模似样的军队。”

王英楷此人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严于律己,爱护士兵,因此让他来训练朝鲜人正好,毕竟一些其他将领大多看不起朝鲜人,这样对军心就会有很大的影响。

在魏季尘看来,朝鲜还是一个不错的小弟,做为中国几百年以来的属国,对小弟的身份也很认同,不过,适当的尊重还是需要的,像倭人那样,在朝鲜搞得天怒人怨,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底下众朝鲜士兵看到闵妃现身,都是激动无比,闵妃的威望原本是没有那么大的,但是由于她在日本占领朝鲜之后,对日本人不亢不卑的表现,为她迅速赢得了民心。

王英楷是这支军队的实际指挥着,而闵妃则是这支军队的精神领袖。

“绍宸啊,此次入朝,先期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按照参谋部制定的计划作战即可。”魏季尘对王英楷嘱咐道。

参谋部制定的计划,也就是魏季尘提出来的,所谓的游击作战,以及鼓动所有的朝鲜人一起反抗。

“魏帅请放心,属下已经明白了自己的职责。”王英楷一脸轻松的回道。

魏季尘点点头,不再说话,而是和闵妃两人走到前面的高台之上。

底下的众军士渐渐安定了下来,他们都已经被告知要入朝作战,重返家园,心中是既兴奋又担忧。

担忧的自然是就凭自己这些人能够抵挡得住倭人的大军吗?

魏季尘将底下士兵的纠结的神情尽收眼底,缓缓开口说道:“倭人在中朝两国为非作歹,如今,是该起来反抗的时候了,中朝两国,在历史上,无数次联手击败过倭人的侵略,可惜,在最近的这次,却失败了。”

魏季尘说一句,旁边的人翻译一句。

等到翻译说完之后,魏季尘继续说道:“但是,这不能怪我们不够英勇,只能怪我们的武器太过落后,但是,现在一切都将改变了,因为我们也有了先进的武器,我们将用自己手中的武器告诉倭寇,不要图谋朝鲜,不要图谋中国,因为,这要付出血的代价,付出亡国的代价。”

甲午战争失败,原因错综复杂,魏季尘自然不会对这些士兵解释一大通了,魏季尘首先要做的便是树立起他们的信心来。

“有句话叫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的你们就是星星之火,而全中国,全朝鲜,就是原野,点燃反抗倭人的火星,就从我们开始,就从英勇的你们开始,你们当中,有多少人的亲朋好友,死在了倭人的手中,如果你们还有一丝血性的话,就是时候拿起手中的枪,开始复仇了,只要我们中朝连心,倭人便无计可施,便要灰溜溜的从大陆上缩回岛国上面去。”魏季尘慷慨激昂的发出怒吼声。

“杀倭寇,杀倭寇!”光复军被魏季尘一番话激起了心中的仇恨以及血性,具是大声呐喊响应。

魏季尘将头微微一转,看向闵妃,笑着说道:“想必这些士兵最想听到的应该是你的声音吧。”

闵妃螓首一点,心领神会的上前一步,厉声开始呐喊起来。

魏季尘见她时而振臂,时而怒吼,饱满的胸脯起伏不定,便知她等这一刻很久了。

两人动员完毕,王英楷一声令下,光复军开始快速出动,他们,要在明晚到达鸭绿江一线,然后化为十几支小队,分别潜入朝鲜境内。

“将军,你将永远是我闵兹映的恩人,以及朝鲜的朋友。”临走之前,闵妃上前一步,轻轻抱了抱魏季尘,留下一缕香气。

第二百九十九章 诱惑光绪参战

京师,大清国的政治中心紫禁城,紫禁城内最大的建筑太和殿上。

此时正值早朝之时,

光绪坐于殿内的金漆雕龙“宝座”上面,神情有些焦灼。

国际风云突变,日俄战事骤起,德国强占胶州之事尚未解决,想要一展抱负,维新革新,却有多方牵掣,都让他举得精神有些疲惫。

大清国的文武官员分别列于下方两侧,执事太监拉起嗓子高升唱喝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早朝的时间太早,朝堂之上一些人朝臣有的还是一脸睡意,偷偷打着哈欠,有些人则正正经经站着,不过到底心中如何想就不得而知了。

底下众臣都是眼观鼻,耳观心,目不斜视,气不大出。

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忽然出列,起奏道:“臣徐致靖有事上奏!外侮方深,国是未定,开新守旧,两无依据,请陛下乾断特申,以一众心而维持时局,特此上《守旧开新请明示从违折》。”

此言一出,犹如在平静的小池塘中扔下了一颗小石子,徐致靖与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走得很近,听他话中的意思,分明是请求光绪维新变法。

刑部尚书崇礼、兵部尚书荣禄、刚毅等人都是猛然睁开眼睛。

光绪闻言心中一喜,连忙示意太监将徐致靖的奏折呈递上来,拿到手打开一看,只见折子里面大致先说如今列强压迫过甚,瓜分之祸恐在眼前,当变法以图强。

认为“苟欲变法,必广求湛深实学、博通时务之人而用之,而后旧习可得而革,新模可得而成。”

又请“废八股,改试策论,裁汰冗官,酌置散卿,宜练重兵,以备边患。”

主张破除资格提拔维新人士,并向光绪推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张元济等人。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名声虽然大,但是官太小,根本不够资格亲自给光绪上书,大多让人代递。

光绪也早有提拔他们之意,一直在等一个机会,这就是机会。

光绪看完之后,将折子递给太监,使众大臣传阅。

不久,朝堂上窃窃私语起来。

光绪见时间差不多了,看着朝臣开口问道:“众卿家认为如何?”

刑部尚书崇礼一待光绪讲完,便朝御史杨崇伊为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杨崇伊见状出列说道:“臣以为维新变法之事不可操之过急,应当缓缓图之,否则易引起朝政混乱,徐学士所言废八股,实在太过骇人了,我大清几百年来都是八股取士,一旦改为策论,必定使得士林震动。”

另外几个翰林院掌院学士也纷纷出列出声道:“臣等服议,还望皇上明察。”

光绪将眼光转向自己的老师,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翁同稣,翁同稣微微一皱眉,便出列开口道:“皇上,时局艰危,只有行非常之法,尚能挽救危局,臣认为应当尽快变法。”

无论是从国家利益考虑,还是从自身利益考虑,翁同龢都不得不站在变法的一边。

光绪虽然性格优柔寡断,但是在变法之事上面已经迫不及待,当即便要开金口。

恭亲王奕䜣赶忙轻轻咳嗽一声,上前一步说道:“陛下,变法之事当缓,如今日俄开战,恐波及我国,此时朝局经不起震荡。”

恭亲王话虽然说得不清不楚,但是知道中俄密约的光绪自然是脸色变了变,恭亲王说得不错,变法是一件大事,一旦推行新政,肯定会引起国家一些动荡。

“此事容后再议!”年轻的光绪一甩龙袍,起身而走。

太监连忙喝道:“退朝!”

此事弄得有些虎头蛇尾,众大臣都是议论纷纷,纷纷准备离去。

恭亲王却叫住翁同龢、荣禄等军机大臣,言前去勤政殿求见光绪有大事相商。

一边走,荣禄一边探问恭亲王对变法之事的想法,恭亲王鬼子六可以说不属于任何一派,有着超然的地位。

对慈禧和光绪都有莫大的影响,只是近来多病,对朝中之事多有懈怠,荣禄不知他今日为何会出声阻止。

“皇上雄才伟略,有意变法图强,不知王爷有何看法?”荣禄小心翼翼的问道。

走在一边的翁同龢也竖长了耳朵。

恭亲王不置可否的叹了一口气,轻声说道:“何为维新变法,难道我办了这么多年的洋务不是维新变法?康有为一介空谈书生,言词多有乖张,且多次挑拨两宫之间的关系,搞不清楚上下关系,他有何能有何威望主持变法图强,皇上轻信这等小人必将耽误大清国事,使得天下大乱。”

看来恭亲王对这些空谈书生很是看不起啊。

荣禄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如果变法之事由王爷你来主持大局,肯定能行。”

恭亲王揉了揉肩膀,无奈的说道:“人老了,只是如今还有一件大事,也不知成与不成。”

荣禄心中暗自思忖恭亲王所说的大事。

荣禄,政治上的冷血杀手,是一匹来自北方的孤狼,有野史称荣禄与慈禧从小青梅竹马,是传说中的表兄妹,荣禄一生都爱慕慈禧,因此甘愿做慈禧手中的一把屠刀,真与不真也只有当事人知道了,不过荣禄一生为慈禧做牛做马倒是不用有半点怀疑。

他现如今贵为兵部尚书,身负督练北洋新军之职,而且正值身强力壮之际,离军机首辅大臣只有一步之遥,手中却没有任何拿的出来的政绩,太平天国是曾国藩、李鸿章打的,外交实业是李鸿章搞的,危机感可想而知。

因此他也希望变法,做出一点业绩来捞取政治资本,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较为熟悉的军事方面,所以他才有“练兵为第一大政,练洋操尤为练兵第一要著”这么一说。并且他主张的变法应该是徐徐渐进,不应该操之过急,以图慢慢有所作为。

可惜晚清的变法维新事业就如同后世的网络论坛,各说各有理,一人有一套,向上呈递奏折又跟灌水似的,要想帖子不沉沦下去,就得像康有为一样,要时常自己回帖往上顶。

如果要想追求高的点击率,则又需要多做惊人之语,多谈理想、主义,少研究一些实际问题,帖子的内容要显得既刺激又通俗,能让光绪为之热血沸腾,发了帖子之后还得四处打广告,著书立传宣传自己的思想。

而像荣禄这样不温不火发帖又不会打广告的注定是得不到世人的关注,只会被淹没在水军之中。

所以他将一腔心思都放在了新军之下,只要新军练得好,他荣禄也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

同时,他又不得不仔细揣摩上意,这里的上意指的可是慈禧,而不是光绪,荣禄几起几落,早就看清楚朝局,不像康有为等人,自以为捧上了光绪,就能够自上而下的进行一场变革。

荣禄心中可明白这呢,朝廷,还是太后说了算,因此,他把钱不要命的花在李莲英的身上,能够随时得知慈禧的意思。

但是慈禧对于维新近来似乎有些不清不楚,态度十分暧昧,荣禄一时间猜不透她的心意。

荣禄不知道,慈禧也陷入了矛盾之中,要说慈禧心甘情愿的让列强凌辱,这也有点太过了,慈禧一方面不愿意变法维新时把自己和满族的权力给弄没了,一方面也想做一些改变,因此,她的态度就有些暧昧不清了。

不多时,光绪便宣几位军机大臣入勤政殿觐见。

光绪刚才也觉察到恭亲王似乎有话尚未说完,因此,马上便宣了恭亲王等人。

行过君臣之礼后,不待光绪询问,恭亲王便从怀中摸出一份折子来,一脸郑重的说道:“陛下,这是昨天深夜,魏季尘从辽东传给军机处的急奏,因里面所谋之事甚是胆大,一旦泄密出去,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因此奴才悄悄的收了起来,不使走漏半点风声。”

“辽东。”光绪精神一振,魏季尘在辽东的表现可谓是有目共睹,短短时日内,便已经稳定了辽东局势,并且使得倭人和俄人的势力渗透不进。

荣禄等人也是好奇恭亲王偷偷收起来的奏折内容,里面到底有什么惊人之语呢,竟然让见过大风浪的恭亲王都是慎重有加。

光绪连忙起身,从恭亲王手中接过来。

只见奏折上面,开篇题目就是:联俄参战,实则图谋收复台湾之设想。

短短一句话,就已经把这份奏折的意思给总结出来了,光绪不由自主的握紧了一下拳头。

收复台湾!

对于以康熙自勉,努力朝着明君方向努力的光绪来说,割让台湾之事,就是他心中的一根刺,时时刻刻让他痛彻心扉。

光绪激动了,不由自主的看了下去。

魏季尘先是婉约的说了一番,如今国库空虚,财政紧张,与甲午赔款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能够抛掉这个包袱,将这些赔款花在军务之上,足够发起一场战争了。

此时,甲午赔款只支付了一半,还有4000万两银子要支付,如果按魏季尘这种算法,还真的有些道理。

光绪眼前一亮,继续看下去。

魏季尘又分析了一翻俄日双方的实力,言俄人在远东的实力不如倭人,但是其国总体实力比起倭人强多了,因此,便会造成前期俄人站在下风,但是后期俄人会逐渐转败为胜,因此,我们可以在前期便投入俄人一方,等到战争结束之后,自然能够获得利益。

魏季尘当然不会说自己知道中俄密约之事了,不过光他对日俄双方的形势进行分析,就足以让光绪怦然心动。

第三百章 康有为得罪荣禄

说了有没有能力发起战争,有没有可能获胜,魏季尘自然要说到战争胜利之后,所能够取得的巨大收获了。

魏季尘在奏折里面声称,倭人举全国之力与俄人一战,必使得其无力多顾台湾,而台湾百姓为我中华之民,民心向着我中国,对倭人反抗不断,日思夜想,期盼兴王师。

天时,日俄交战,地利,倭人尚未完全熟悉台湾,听闻倭人入台之近卫师团,死于疾病者,数千人,人和,更是站在我中国。

如此,何愁此战不胜?何愁不能收复台湾?

一旦赢得对日作战之胜利,对当前之困局,只有益处无坏处,德人之所以侵我胶州湾,乃以为我中国之兵不敢战,不能战,西洋诸国都是蠢蠢欲动。

而我联俄抗倭,不但能够让俄人给德人以压力,且让各国看到,我中国并非无一战之力,实是为了两国之友好,不愿战尔。

德国通过战争获得统一,其国迅速崛起,日本通过西南战争,完全消化明治维新之成果,而我国同样能够通过战争,走出困境,走向自强。

德人势大,不轻易与其交战,而倭人为一岛国,臣与其交战十数次,亦不过如此尔,如果我中国参战,则其国两线交战,何能抵挡?

盖时,胜利必将属于我们,台湾必将复归,而陛下携胜利之势,享誉海内外,何愁不能领着我中国崛起?

臣愿意率四万辽东军,为陛下四方征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所怨言。

微臣魏季尘叩首。

光绪一口气读完,只觉得自己热血沸腾,情不自禁拍案而起。

“好,魏季尘此奏折深得朕心意!”光绪兴奋得有些手舞足蹈,来回走动了几步,看着一边站着的翁同龢、荣禄等人,连忙把奏折交给他们阅览。

“朕该如何是办,朕该如何是办?”光绪连连重复着询问恭亲王等人。

翁同龢、荣禄等人匆匆看完之后,心中震撼可想而知了。

“陛下,此事,实在是。”荣禄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是好,他心中是感慨万千,这个魏季尘,还真是想人之所以不敢想啊。

而且条条说在在理,也难怪恭亲王会亲自来交给皇上了。

翁同龢捋着胡须,在心中思忖道:“要是真能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皇上必定是威望大增,倒是行起新政来,阻力必定会小上不少。”

“皇上,臣认为此事可行,此乃百年难遇之机会,倭人四处树敌,此时正是我痛打落水狗之时,何况根据中俄密约,我们有义务出兵与俄人一道共击倭人。”翁同龢抖着胡子笑着说道。

翁同龢对光绪也算是尽心尽力了,荣禄何尝不知翁同龢的打算,不过,他转念一想,自己现在是兵部尚书,要是这仗赢了,能少得了自己的功劳吗?

于是,他也不出言反对了,反而在心中思考起来,如何说服劝服慈禧同意开战了。

光绪最看重的还是恭亲王的意见,他一双眼睛不由自主的瞥向尚未表态的恭亲王。

“若全国上下齐心,可一战。”恭亲王缓缓说道。

就像是魏季尘说的一样,中日两国并非只有在甲午时候交过手,而且以前都是死死的压制着日本,只是日本凭着明治维新的成功,练成了十多万的新式军队,这才使得数百年来的中日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这样看来,恭亲王也是支持作战了,有三位军机大臣表示赞成,至于奕劻,当然是无条件的站在了俄人的一边。

如此一来,光绪的胆子也上来了,热血上涌,一发不可收拾,当即拍案说道:“好,即刻知会俄国公使,表示我们愿意履行中俄密约参战,同时,向各省发电报,先向他们透露一点风声,让各省做好出战的准备。”

“陛下,老佛爷,”荣禄看着兴奋莫名的光绪,不得不提醒他,没有慈禧的点头同意,光绪说了也是白搭。

兴奋中的光绪一听他这话,便像是被人浇了一盆冷水,一下子冷静了下来。

“老佛爷,就让奴才去说服吧。”恭亲王在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皇上虽然是有雄心壮志,但是为人太过软弱了啊,和当年的自己,是何曾相似呢,也不知是我大清之福呢,还是…

几位军机大臣当即兵分三路,恭亲王前去说服慈禧,荣禄前去电报局,翁同龢和奕劻前去东交民巷俄国使馆见喀西尼。

倭人现在霸占着威海卫和台湾,原倭人海军军令部长桦山纪资为倭人第一任‘伪台湾总督’,这家伙实行高压统治,先后请派了两个师团到台湾作战。

威海卫,倭人是要等着中国付清赔款,才会退给中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