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湖奇侠传-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道:“奉师傅的命,专诚在此地迎候你老人家。”老者在驴背上拱手答礼,两眼不转睛的向他浑身打量,面上很现出惊疑的样子。他将老者引到山上,开谛长老已立在山门外,合掌向老者笑道,“居士别来无恙了,六年之约,不差时刻,真信人也!”老者跳下驴背,拱手答道:“岂敢失约。”
原来这老者姓方,名维岳,是四川石泉县的第一个富绅。少时读书,未成年就中了举人。因性好黄老之学,不喜仕进,家业百多万,为一县的首富,也用不着做官谋利,就在家乡盖造了极精雅富丽的庭园,招纳各处方士,专一研究长生修养之法。只是从来,方土都是挟术以骗人钱财的,哪里有甚么长生修养的法术。方维岳从方士的指导,修炼了若干年,不但没得着一些儿进益,反因服食的丹药不得法,服成一种不能人道的毛病。四五十岁了,还没有儿子。当少壮的时候,因一心想成道,将一切身外之物都看得不值一顾,妻室儿女也己置之度外了。后来因游峨嵋山,遇着开谛长老,才知道以前若干年,完全是盲修瞎炼,去道还不知几千万里。归家后,便谢绝一般方士,摔破丹炉药鼎,不信那些邪教了。但是,这种成道的心思一退,世俗想儿子承宗接嗣的心思,又不由得发生了。因正宗夫人已有了四十多岁,不能望生育了,买了两个身体强壮的姨太太,日夕望他生儿子。无奈少壮时所服啬精的丹药太多,本人已绝了生育之望。
开谛长老知道方维岳想得儿子的心事,收养这私生子的时候,就打算给方维岳做儿子。只因那时这私生子初从山野中收来,一则还不通人言,二则野性不易驯服,有开谛长老那般道行,才能将他收服。若在平常人,便用铁链也收锁他不住,因此开谛长老不肯当时送给方维岳去,凑巧那年方维岳重游峨嵋,到了伏虎寺。开谛长老遂乘便向他说道:“居士不须着急没有儿子,现正有一个根基最好,资性最高,无父无母的孩子,由老僧收养在此,于今他的年龄才得六岁,须经老僧教养六年,他有十二岁了,便可送给居土做儿子。”方维岳问:“是哪里来的这们好的孩子?
父母是不是都巳死了?”开谛长老不肯说出来由,只说道:“居土但牢记在心:六年后的今日再到这里来,包管居士带一个称心如意的儿子回家去。倘不是与居土有父子因缘的,老僧也不这们多事了。”
方维岳自遇着开谛长老之后,心中极钦敬长老的德行,知道长老所主张的,决无差错。没有儿子的人,在想望儿子情切的时候,忽听说有这们一个儿子,当在六年之后的今日见面,怎得不把日期牢牢的记住呢?所以这日如期到伏虎寺来了。在山下见这私生子前来迎接,并恭恭敬敬的说那几句话,心里便已猜着是这孩子了,所以目不转睛的向这孩子浑身打量。此时这孩子年龄虽只十二岁,然已具绝大神通。得乎中者形乎外,那种雍容温雅的气宇,巳能使人看了油然生敬爱之心。方维岳想不到有这般气概的人物,所以脸上不免现出惊疑的样子。
开谛长老亲自在山门外将方维岳接进寺内,未曾让坐,即招手教这孩子过来,说道:“你可知道我教你打扫山路,专诚迎候的这位老居士,是你的甚么人么?”孩子听了,翻起两眼望着方维岳,不知如何答复才好的神气。长老哈哈大笑道:“老僧出家人,可没有父母亲族。你不是出家人,岂可不认识父母?快过来叩头,这位便是你的父亲。”孩子以为师傅说的必无虚假,诚坦诚恐的叩了好几个头,爬起来很亲切的叫了一声父亲,叫得方维岳笑起来了。开谛长老也笑道:
“这孩子不但不曾见过自己的父亲,并不瞥见人叫唤过父亲,连一声,‘爹’都不知道叫唤。”
孩子忙改口唤了一声爹。开谛长老问道:“你父亲也见过了,爹也叫过了,但是你爹的姓名、籍贯,还没有知道。老憎因你在这里六年,没有说身世给你听的机缘,直到如今,才是机缘到了。
你父亲姓方名维岳,是石泉县的首富。少年科第,二十多岁就中了举人,原可以青云直上,作一个金马玉堂的人物。只因性喜黄老清净无为之学,又误于江湖方士,至今不愿仕进。你命里合该出母胎即遭魔难,应受猢狲抚育,并非猴能生人,此刻你的能为已足够将来应用而有馀了,此地不是你长久安身之所,从此就跟着你父亲回石泉县去罢。老僧给你一个名字,叫做方绍德。你的后福无量,好自为之,不可迷了来路。”
方绍德听罢,不禁双膝向长老跪下,泪如泉涌的哭起来,说道:“师傅的吩咐,弟子本不敢违,只是弟子若无师博,将永远不得齿于人类。于今承师傅收养,并赐教训,正要永侍师傅法座,徐图报称于万一。今忽教弟子远离,虽说父母是应该侍奉的,但是弟子受师傅的恩多,报师傅的恩少。父亲年非老耄,尽有侍奉的时候,望师傅格外开恩,许弟子侍奉到师傅西归之日,再回家尽人子之道。”开谛长老拈着胡须微笑点头道:“好可是好,但何苦又自寻这一番烦恼啊!”说时,随掉头对方维岳说道:“既是如此着念,居土且在这里多留两日。”方维岳见开谛长老的举动,料知方绍德对于他自己的身世,全不明了,所以开谛长老能这般说法,心里异常高兴。及见方绍德不肯同回家,开谛长老并不解劝,神气之间,好像已许可方绍德的要求,心里又不觉有些着急起来了。暗想:开谛长老的年纪虽己很高了,然精神充足,步履康强,且是一个有大神通的高僧。就现在的情形看,休说三年五载不会死,便是再过十年八年,也还能过得去。真个再过十年八载,方绍德的年龄越发大了,世故也越发深了,即算是亲生骨血,不从小带在跟前抚养,长大成人了,尚难得亲切,何况井非亲骨血,没有天性的关系,等到二十多岁才见父母,能望他将来孝养吗?并且他既不肯就此同我回石泉县去,我便在此多留几日,也没有用处。只是方维岳心里虽如此着想,然开谛长老是这们吩咐,也只得在伏虎寺暂时住下。想不到方绍德对他,倒很亲热,能恪尽人子之札。
好容易过了两日。第三日,开谛长老忽然召集寺中憎侣,一一话别。说:“就在今日正午,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方维岳看长老的精神态度,一些儿没有改变,心想:此时已离正午不远了,哪里有这样急症病死呢?正在这们疑惑,只见长老一一话别完了,有话叮嘱的也叮嘱完了。
满寺的僧侣,平日都是极敬信长老的,到这时候,面上也不知不觉的露出狐疑的神气。长老盘膝合掌,闭目诵佛,声音朗澈,与平时一样。念诵到那时候,满寺的僧侣,都忽然听得空中有音乐之声。大家正相顾错愕,再听长老的念佛声音停止了,仍是那们坐着不动,脸上也没改变颜色。
众僧侣还侍立着等候,以为长老尚有法音传出。只方绍德因年轻性急,凑近长老面前细看了一看,说道:“师傅不是已经圆寂了么?”一句话提醒了众僧侣,大家争着细看抚摸时,可不是已死去好一会了。方绍德伏在地下痛苦。众僧侣才披法衣做佛事,忙着了结开谛长老的遗髌。方维岳至此,方知道长老教他多留两日的用意,
开谛长老既已圆寂,方绍德侍奉终天的志愿已达,自不能再在伏虎寺停留。开谛长老的葬事一了,便跟随方维岳回石泉县。方家的人,见无根无据的,突然来了一个这们大的小主人,自免不了群相疑讶!不过方维岳夫妇承认方绍德是儿子,方绍德也承认他夫妇是父母。旁人疑讶,只是一时的现象。方绍德因是在山野中由猢狲抚养大的,天赋的武功已非小可,便不再练习武艺,高来高去的能为,谁也赶他不上,何况加以开谛长老六年的训练,还愁不登峰造极吗?方绍德到方家当大少爷,袭丰履厚,原用不着这们高深的能耐,但他从婴孩时代,就在山野中与群猴生活,过惯了清苦日月。六岁后虽经开谛长老收养,然伏虎寺的起居饮食,也很清苦,像方家那种锦衣玉食,连见也没有见过。初到方家,反觉得衣冠礼节,束缚得很不自由,情愿穿着破旧衣服,终日在外面游行。偶然见有不平的事,多挺身出头干预。后来人世的情形愈熟,所见不平的事愈多,经他出头救助的人,也日见其多了。
古语说的好: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有多高的树,就有多高的影,以方绍德这种能为,终日出头行侠做义,他的声名,自不期然而然的大了,交游也自然宽了。在方家做不到十年儿子,方维岳夫妇都死了。方维岳死的时候,他不待说是做孝子,寝苫枕块,尽人子之道。方家族人,觊觎方家丰富的产业,合谋想趁方维岳初死,排挤方绍德出外,说方绍德不是方家的骨血。方绍德听了,宣言道:“你们眼看的,不过是这点遗产,你们便不转这点遗产的念头,我也早巳打算只待父母去世,即行分散给一干穷苦的亲族戚友,我自己一文不要。于今你们想排挤我,正中我的心愿。不过你们几个强梁的,想将遗产明明分,是做不到的。”族人都知道方绍德有绝大的本顿,不能不存些畏惧之心。一般处境穷苦的亲族戚友,听了方绍德这般言语,当然称颂不止。方绍德将方维岳的丧事办妥,便实行俵分遗产。戚族原有家业的,及平日为人刁狡强梁的,一文也分不着。俵分妥当了,将馀剩的钱,替方维岳夫妇建了一所家祠,留了几亩香火田,委托族中正直的人,经管春秋祭祀,一切应办的事都办理完结了,单身脱离了四川。就凭着一副侠义的心肝,一身过人的本领,闯荡江湖,结交天下奇才异能之士。
注:俵,
一日,行到河南。心想:嵩山居五岳之中,必有了不得的人物在山上隐居修炼,我何不去那山里游历一番,也说不定能会见一两个雄奇魁杰的人物,使我增进些学问。主意已定,即向嵩山进发,胸无俗累的人,到处流连山水,也不觉得道途遥远。他从小野宿山行惯了,入夜并不投宿旅店,走到甚么地方,天黑了,人疲了,就在甚么地方,捡一处略可避免风雨的所在,放下身躯安睡。腹中饥了,也不必投饭店吃饭,山中木实,在平常人不能入口的,他都可以取来充饥,遇着毒蛇猛兽多的所在,他睡着了恐怕受其侵害,就在树枝上,也可以打盹一宵。有时那地方没有大树,他能于顷刻之间,搬土运石,砌成一处毒蛇猛兽不能侵入的堡垒。所以他游山玩水,比古来喜游历的人都来得方便。一不用带盘缠。二不用带行李。这日,他巳到了嵩山,在山里盘桓了几昼夜,并不见一个雄奇魁杰的人物。山岩石洞之中,都已游历了一转,也不见有隐居修炼之士,打算再游一日,将一座嵩岳游遍了,即下山往别处游览。
这夜他睡在一个岩石之下,一觉醒来,天光才发亮。迷蒙晓色,尚看不清山中景物。方绍德刚待起来,忽有一块斗大的圆石,从半空中跌落下来,恰好落在方绍德的头顶旁边,着在一块极大的顽石上,只碰的火星四激,石屑横飞,突如其来,倒把方绍德吓了一跳。心想:这是甚么人,这般恶作剧?随即抬头向空中一看,只见一只绝大无比的黑鹰,正张开两片门扇也似的翅膀,在空中盘绕,偏着头向方绍德望着,好像留神窥察方绍德如何行动的一般。方绍德怒道:“你这东西,也敢来戏弄我吗?我本待取你的性命,姑念你长到这们大,不是容易,下来罢,惩处是不能免的。”说毕,伸手向空中一招。方绍德这一招,足有千斤的吸引力,那鹰身不由自主的,在空中打了个翻身,从斜刺里翻下山去了。方绍德更大吃了一惊,不觉跳起身来说道:“这东西的本领不小,居然能逃出我的掌心,倒要追下去看看。”不知方绍德追去看了甚么情形?
第六十八回 睹神鹰峰巅生钦慕 逢老叟山下受嘲讽
话说方绍德跳起身来往山下追去,才追了十来步,忽见从半山岩里,比箭还急的,飞出两只一般儿大的黑鹰来,四片翅膀搏空的声音,隐隐如走雷霆,树林的枝叶,顿时激荡得与波涛汹涌一般。半山岩里的砂石,被刮得在空中冰雹也似的纷纷打下。四只圆溜溜金黄色的眼睛,向四山瞬了几瞬,仿佛寻觅獐兔的样子,眼光一射到方绍德身上,即发出一种极尖锐的叫声,好像表示得意的神气。方绍德看了,不由得心下诧异道:这样大的鹰,我平生不但没有见过,并不曾听得人说过。我在这嵩山也游览过几日了,又何尝见过有这们大的鹰呢?如果嵩山本来出产大鹰,见过的人必不少,我来这里也应该听得人说。并且这鹰的翮骨,强健异常,估计他两翅膀的力量,就没有一千斤,至少也有八百斤。这种神鹰,实不容易遇着,我若用飞剑伤了他,未免可惜,何不将他收服下来,好生调养得驯熟了,岂不是我一对好帮手?方绍德心里这般计算,只见那两鹰一面一递—声的叫着,一面在头顶上翻飞回绕,显出欲下不敢,欲去不舍的摸样。方绍德仰空笑道:“怕甚么?也知道不敢下来吗?你们这一对孽障,在深山大泽之中,修炼得有今日,也非容易。我和你们并无仇怨,不值得将你们伤害,你们若是能领会我的言语,明白我的好意,我不嫌你们是异类,愿意收你们做徒弟。”
话才说到这里,忽听得远远的一声长啸,其声幽扬清脆,山谷生风。方绍德一听这啸声,心里便猜度必是高人隐士所发。正待向四处张望,在头顶上回绕的两鹰,已各将双翅—展,流星般快的飞进山坳中一片树林里面去了。方绍德喜道:“原来这两只鹰是有主儿的。这人能驯伏这般两只神鹰,不待说本领母高强到绝顶的了,我不可失之交臂。”此时一轮红日,刚涌出地面,方绍德远望两鹰飞进去的那片树林,受初出的阳光照着,云笼雾罩,与初揭盖的一甑热饭相似,无论如何的眼力,在外面也着不出里面是怎样的情形。只是那一片树木,并不十分浓密,若不是被云雾笼罩,在树林中发声长啸的人,是何模样,及两鹰飞进去后,是何情景,以方绍德的眼力,必能一目了然。再看别处的树林上面,都清清朗朗,一点儿云雾没有,方绍德心想;这人昨夜必是在那片树林中歇宿,恐怕有山妖野魅前来侵扰,所以喷起一团雾来,隐藏他的身体。不过这人既经驯伏了这般两只神鹰,正是山行野宿的好伴侣。飞禽中眼力最厉害的就是鹰,和走兽中的狗一样,人眼所不能看见的鬼物,鹰狗都能看见,何用再喷起这一团雾干甚么?
方绍德心里如此思想,脚不停步的朝翠山坳走去。眼看那山坳,实不甚远,至多也不过一里来山路。但是朝着那方向不停步的走了好一会,看那山坳仍在跟前,树林上面的云雾,也还没有稍退,更腾腾的如冒热气。初出地面的日轮,在人的眼光看去,升腾的速度,似觉比在中天的时候,来得快些。方绍德听得啸声的时分,红日刚涌出地乎线,此时已离地平线有数尺高下,日光的色彩,也由深红色渐变深黄色了。心中猛然一动,即停步暗忖道:这事太蹊跷了,我脚下虽不算快,然以我的能耐,像这们不停步的走去,日行千里,却非难事。这一眼望得见的山坳,至多不到两里路,何以走了这一回,望去还是那们远近的光景呢?然则我方才不停步所走的路,走到那里去了呢?
旋作念旋回头向来路上一看,山岳的形势大都仿佛相似,没有特殊的标识,也看不出动身的所在是何处,行走时曾经过了些甚么地点。随即又向四周的形势打量了一会,也看不出毕竟曾走了多远。这们一来,倒把一个具绝大神通的方绍德弄糊涂了,只得就地坐下来,定了定神智,仍旧立起身,向那树林望去。浓云密雾,早巳没有了,也是清清朗朗的树林,全不是未坐下以前所见的景象。树林不密,可以一望无馀,不但不见有甚么高人隐士在内,连亲眼看见飞进去的那两只大鹰,也不知去向了。方绍德不相信眼前景物,会变幻得这般快,大踏步走入树林之中,四处张望了一会,确是除树林青草之外,一无所有。细看这山坳树林的形势,与在远处望见的,又确是一点儿不错。
正在心中疑惑,忽低头见阳光射在青草上,有一个黑影闪了过去,连忙抬头看天空,只见那两只大鹰,一前一后的飞到嵩山顶上去了。方绍德独自作念道:我在这嵩山游览了五六日,虽负着中岳盛名,实在毫无可取。原打算今日再盘桓一日,明日便往别处去的,不料遇见了这两只东西,倒使我不舍得就这们走开了。这两只鹰,若不是经高人调教出来的,决没有这般本领。我自从离开四川,足迹遍及南七省,没遇见一个有惊人道法的人,田是这两只背脊朝天的扁毛畜类,能耐实在不小。若能会见调教这鹰的人,我必能得些进益。方绍德出了那树林,又向那两鹰飞上的山峰走去,到山峰上举目四望,仍不见一些儿踪影。暗想:这才奇了,分明看见他一前一后的飞上了这山峰,这山峰上并无处可以隐藏,何以跟踪追上去,就不看见了呢了独自在山顶徘徊了一会,不见有甚么动静,只得心灰意懒的打算下山。
但是,还还不曾举步,就猛觉得头顶上发生一种可怪的声音,十分细微,若非方绍德那般有能耐有机警的人,断难察觉。方绍德既听得那种声息,即抬头仰看天空,只见那两点黑星,在云中徐徐移动,仔细定睛半响,才看出就是那两只大躇,渐飞渐下,约莫离山顶还有数十丈高下。
方绍德忽然转念道:这两只东西的情形太可恶,简直是有意作弄我,我也不管他有没有主儿?主儿是何等人物?既敢有意作弄我,我不能不给点儿利害他瞧瞧,且把他捉到手里来,他果有主儿,就不愁他主儿不出头和我见面。说得好时,我立刻可以把两鹰还他,如出言不逊,我使硬夺人家两只鹰,也算不了强聚霸道,主意打定,即使出生平本领来,双手向两鹰一招,口呼一声“下!’即见半空中一翻一覆的掉下两只黑东西来。方绍雄张开两掌,两只黑东西直向掌心落下,方绍德心里好生欢喜,逞口而出的笑道:“看你还能逃的了么?”这话才说了,觉得两掌所捉住的不是飞禽。捞过来看时,哪里是两只鹰呢,原来左手握住的,是一只金钱花的豹子,右手握住一只梅花点的小鹿,都是刚死了不久的,肢体还温软。方绍德不禁忿怒起来,将死豹、死鹿往山下一掼,两手仍向空一指,从食指尖上发出两道剑光来。只是剑光在空中缭绕,并不见两鹰所在,无可击刺。方绍德满腔忿怒,无处发泄,两手忽东忽西的乱指了几下,那两道剑光,便如游龙绕空,横扫过来,竖扫过去,将山顶上所有树木,都栏腰斩断了,才将剑光收敛,也懒得寻觅两鹰的去向,忿然移步下山。
正没精打采的走着,只见迎面走上来一个须发如银的老叟,笑容满面的点了点头,问道:
“请问老兄是从山顶下来么?”方绍德口中应“是。”两眼打量这老叟仙风道貌,神威逼人,不是寻常老年人的模样,心里逆料必是一个有些来历的老头,正待请问姓名,这老叟已接着问道:
“老兄既是从山顶上来,请问看见我的两个小徒么?”方绍德听了,暗自好笑道,“这老头只怕是老糊涂了,我和你初次在这里会面,彼此连姓名都还没有请教,我知道你两个小徒是谁呢?”
只是方绍德心里虽这们暗笑,口里却不好意思这们直说。只摇摇头说道:“不曾看见两位令徒。”
老叟脸上露出疑讶的神气,说道:“这事却有些古怪,我两个小徒今早回来对我说:有一个大本领的人,愿意收他们做徒弟。他们听了欢喜,就要辞别我,跟那个有大本领的人去,并将我家里养的一只金钱豹、一只梅花鹿拿去做拜师的贽敬。我不答应他们,追了出来,谁知他们已跑的无影无踪了。只好亲自上这山里来寻找,我倒要看看是怎样一个有大本领的人?为甚么要枪夺我的徒弟去做徒弟?”方绍德一听这话,知道是有意挖苦自己的,忍不住说道:“老丈不要当面瞧不起人,我并不知道那两只背脊朝天的扁毛畜类是老丈的高足。因见他们还生得好,果曾说过愿收做徒弟的话,谁也没有抢夺的意思。不过那两只扁毛畜类既是老丈的高足,老丈就得好生管教管教,以后不得平白无故的拿石头打人。我以为是山野之中没人管束的东西,所以犯不着拿人和畜牲较量。若早知是老丈的高足,我也不放他过去了。”老头笑嘻嘻的对方绍德拱手道:“好极了,好极了!我两个小徒生性顽皮,我多了几岁年纪,简直没精力能管教他们。我在家不知道小徒要跟谁做徒弟,不大放心,于今既知道是老哥了,我还有甚么不放心?从此就交给老哥去管教罢。”说毕,用手捏住下嘴唇,吹哨也似的叫了一声,音高而悦,不像是从人口中发出来的。
临风扬抑,十里以内的人,必能闻得着这叫声。
老头的叫声才歇,只看那两只大鹰已从左右很茂密的树林中飞出。老头将两手向腰里一叉,两鹰便集在两边肩膀上,老头仍是开玩笑的神气说道:“请问老哥,打算怎样不放他们过去?我这两个小徒,仗着八十年前在峨嵋山伏虎寺听过经,与开谛和尚是同门弟子,就心雄胆大,不把一般后辈看在眼里。老哥高兴管教他们很好,但是得留意些,须不错了班辈才好。”方绍德听这话,不由得吃了一惊,暗想:我才离开四川不久,认识的人物有限,天下尽多比我行辈高,神通大的,亏得我不曾冒昧。这两鹰既与我师傅同班辈,这老头的班辈,不待说比我师傅更高了。我若冒昧和他们动手脚,无论胜负如何,天下人总得骂我目无尊长,我何必跟他们在这里纠缠些甚么呢?不如一走完事,免得在此地受他们的奚落。方绍德五遁都精,当下主意打定,也不说甚么,身体一晃,就借土遁走了。后来结交的人一多,才知道那老头子是绰号“金罗汉”的吕宜良,那两鹰在八十年前听经伏虎寺的话,一点儿不虚假。江湖上老前辈曾听人传达两鹰事迹的很多,方绍德虽知道了吕宜良和两鹰的历史与能耐,然对于吕宜良那种当面瞧不起他的神情,及两鹰戏弄他的举动,当时一点儿不曾报复得,心中很不能甘。不过,一则自顾力量不见得能胜过吕宜良与两鹰。二则,自己的班辈太小,对前辈无礼,胜得过倒也罢了,万一不能讨胜,当时受辱受窘,还在其次,事后更得遭人唾骂。因此心中尽管不甘,不能对吕宜良有甚么举动。
这次从嵩山借土遁走后,又在各省游览了几年。有本领的人,所至之处,自容易显出声名,并且方绍德有些本领,是寻常剑侠之士所没有的。因为开谛和尚的神通,是佛家的神通,与道家修炼的不同。方绍德仗着这们一身本领,行为又甚正当,江湖上自然称道他的人很多。他见剑侠之士,在夜间行动,多是青黑两色的服装,觉得不甚光明正大,还存了些怕人看见的意思,他就改用全身着白,使人在远远的一望便知。他原想依附一个有地位有大志的人,使出平生本领来,做一番名垂久远的大事业。听得孙开华在厦门招贤纳士,海内有能为负时望的人去投奔的不少。
他心想:厦门的地势很好,孙开华是一个身经百战的骁将,于今在那里有这种举动,必是蓄有大志,因此也特地去厦门看看情形。他到厦门的时候,正遇着孙开华甄选卫队长,所以他出头夺得锦标。后来细看看孙开华的举动,并用言语试探,才知道是一个平庸的人物,不但没有大志,而且并不识人。其所以招纳许多有能耐的人来做卫队,不过壮壮他自己的声威,搭高他自己的架子,丝毫没有识拔英雄的真意。逆料依附他决无出息,所以毅然决然的走了。
方绍德从厦门走出来,一路游览到新宁县附近的苗峒。因贪恋着苗峒中山水清幽,风俗纯朴,与他山野之性极为相事,在那丛山之中,流连了许多时日。那时,苗峒里的风俗习惯,素来不许汉人到里面窥探游览的。若汉人无端跑进苗峒,被苗子打死了,绝不算一回事。不仅有冤无处伸诉,往往连尸都无法取出来。方绍德知道这种习惯,虽仗着一身本领,不怕苗子与他为难,然方绍德心思在苗峒里长久居住,若不能与本峒苗子融洽,时时得提防苗子暗害,何能安居呢?不知方绍德最初怎样住进苗峒中去的?
第六十九回 伏猢狲神术惊苗峒 逢妖魅口腹累真传
话说那时蓝辛石因生成异人的禀赋,文武全才,是苗峒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一峒苗子,无有不钦敬蓝辛石的,蓝辛石替苗族谋利益,也无不尽力。在前几回书中说过的,苗峒里有伤人的毒蛇猛兽,蓝辛石仗着天生的大力,与从山涧中得的那把大刀,驱除了不少。惟有深山岩穴里的猴子,蓝辛石没力量能驱除,因为那些猴子,比一切野兽都精明机警,又能合群,多则十数只,数十只不等,至少也有三四只,高大的比成人差不多。猎户装设的毒弩、陷坑,别的野兽中之机智的,不过自己不上当,不到装设的那一方走动。有时偶然忘记了,或装置得巧妙,表面上看不出的,就是机警的野兽,也免不了丧生,猴子则不然,无论猎户装置得如何巧妙,没有看不出来的。
即算偶然也有上当的时候,然因能合群的缘故,一只二只上了当,其馀的连忙上前救护,必将毒弩、捆网破坏得一干二净。并能侦查得出装置这类器具的猎户,施种种报复的手段。
猴子的知识,有时比人还高。猴于是不会泅水的,遇了水深又阔的山涧,跳也跳不过浮也浮不过的时候,居然能从他们本身上想方法过去。那种方法,确是好看又好笑。他们遇了那种所在,知道山涧那边多有可吃的东西,非过去不可,就邀集附近所有的猴子,立在一块。由其中最大的,爬上涧边一棵大树,两脚和尾巴用力勾住树枝,两手倒悬下来,抓住第二只猴子的双脚。第二只猴子的尾巴,紧紧缠住弟一只猴子的腰,两手也向下悬着,第三只照第二只的样,是这般一只一只的联络起来,看山涧有若干宽,便联络若干长,联络好了,即由多馀下来的猴子,推的推,挽的挽,将这一串猴绳,和打秋千相似的摆动起来,越摆越高,摆到与对面涧边的树枝相接了,联络在尾上的那只猴子,就一把将树枝捞住,死也不放,两头牵起成了一道桥梁。多馀下来的猴子,就由这条桥梁上爬去,等剩都过去完了,第一只将抓住在树枝的脚和尾巴一松,又如前打秋千一般的摆到了对岸。这种猴子过河的事,在苗峒时常能见着,一点儿不希罕。
蓝辛石因那些猴子害得苗族耕种不安,发愿要把所有猴子驱除干净,知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