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华夏-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德国对此当然不肯示弱。德国早在1879年就和奥匈帝国订立了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也加入了进来(一战时退出)。后来又加上了土耳其。成立了“同盟国”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持续对抗和角逐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现在。原先的历史的进程已经让孙纲这只从后世穿越来的小小蝴蝶给改变了。以后世界局势的发展会是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英国人现在极力支持中国对抗俄国。其目的孙纲早就了然于胸。中俄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很可能还是采用老办法。把打的两败俱伤的中国和俄国拉过来。成立一个“英法中俄”同盟。来对抗自己的下一个敌人………在各个方面挑战英国的“德意志帝国”。

而现在。对中国来说。最危险的敌人是俄国。中国如果和德国现在就正式结盟的话。英国人势必会和中国翻脸。中国想仅仅依靠德国的支持打败俄国应该是很不现实的。如果要考虑和德国结盟的话。也应该是在同俄国的战争结束之后。

至于美国和德国的联盟的可能性。至少孙纲现在是一点迹象也没有看出来。

国家之间的同盟都是以现实利益为第一位的。不是一厢情愿就可以实现的。

出于对老头子的敬重。孙纲没有给老头子泼冷水。但他时不时的提醒老头子。自己现在的购舰计划和海外发行的公债。以在英国的份量最大。而这些。将是中国在对俄作战当中取胜的重要保证。

他相信老头子是会明白他的意思的。

果然。在见到德国“皇弟”之后。李鸿章和德国人说了什么。他几句话就都知道了。

亨利亲王这回等于是直接受德皇威廉二世之命而来。他提出来的建议是。中国和德国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抗英国。德国和中国在各个领域开展全面的合作。作为友好盟国的象征。德国将把青岛交还给中国。只保留临时使用青岛作为锚泊的和补给站的权利。

德国人这回看起来结盟的诚意还是很大的。

李鸿章对亨利亲王提出来的“中德结盟”的建议非常的“感兴趣”。可他随后提出来的“要求”可是让亨利亲王差点儿当场傻掉。

老头子提出来的条件是。中国和德国同时在东西两线夹攻俄国。一举灭掉俄国。“平分其土”!

老头子对亨利亲王说。德国以资金和技术支持中国编练一百万新式陆军。中国以矿产等各种物质资源支持德国发展武备。两国在1905年以前做好战争准备。然后同时在东西两线发动进攻。一举灭掉俄国。两国平分俄国领土。“开千秋万世之基。为全球之共主”。

这是孙纲头一次知道老头子居然也能这么“疯狂”。

“东方俾斯麦”的雄心这回可真是大啊!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有没有过这个想法没有人知道。至少亲王殿下是没有。

德国“皇弟”对李鸿章提出来的建议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在确定了中国领导人的意图之后。他小心翼翼的向李鸿章重申中德结盟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两国的国家安全。不一定非的以如此大规模的针对别国的战争行动为条件。李鸿章则指出。俄国人现在厉兵秣马要对中国动手。中国现在就面临着俄国人的威胁。“非如此不足以除后患”。如果德国不能给中国提供如同英国方面的援助的话。那中德结盟实际上对中国来说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凭心而论。老头子的这个建议也不是异想天开的一点可操作性都没有。德国人在西线发动进攻的话。可以大大减轻中国这边的军事压力。有助于中国战胜俄国。

但从德国人的角度考虑。德国人应该是不可能同意的。

如果中国和德国真的在东西两线同时夹攻俄国。俄国的同盟法国是不愿意看到这一切的。法国人并不是真心实意的支持俄国。但也不愿意看到俄国倒下。如果德国人真的对俄国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话。法国人难保不抄了德国人的后院。那样的话。德国就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危险了。

德国人是绝不会为了中国的利益而同法国和俄国开战的。

其实。在西方。德国人面临俄国方面的压力一点也不比英国小。德国人其实愿意看到中国和俄国发生战争。那样的话。沙皇只能把注意力放在东方(“祸水东引”?)。德国人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但如果要让德国人以实际行动进攻俄国的话。德国人是绝不会那么干的。

经过几天的会谈。关于中德结盟的事情。只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合作当中达成了共识。关于这个“联兵攻俄”作为结盟条件之一。却始终进展不大。

德国“皇弟”来中国之前。对中国政府的情况也是做了详细的了解的。他知道。实际负责军事的政务院最年轻的参政孙纲是政府最高首脑李鸿章的左右手。孙纲是服从李鸿章的。所以他一开始就把老头子当成了主攻对象。但却没想到老头子提出来了这么一个“疯狂”的提议。他明白自己在德国的哥哥是不会同意的。因此也没有去见孙纲。倒不全是因为“贵族身份”的原因。

孙纲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之后。向他表示自己也是支持中国和德国结盟的。“中德两国敦谊世交。互为奥援。本为幸事”。但他同时也指出来。俄国对中国的威胁可不是一星半点的。如果中国无法战胜俄国。等待着中国的就是彻底亡国。所以李鸿章提出来的条件也是没有错的。他对亨利亲王说。中国目前的选择余的不大。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在所难免的。他“将心比心”。从德国方面的角度考虑。认为德国若真从西线进攻俄国。两线作战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中德一旦正式结盟。中俄开战之时。英国势必会倒向俄国。从海上威胁中国。那么中国和德国将同时面临“两面受敌”的危境。所以他提出来。中德结盟目前对两个国家都不是时候。不如“暂时搁置”。首先加强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联系。“俟时势变异。其局对两国皆利。再重申前说”。

孙纲在和亨利亲王谈话时还始终向他强调一点。“就德国在欧洲之的势而论。处英法俄之间。将来遇有战事。只宜专攻一路。或东或西皆可。切勿同时两线交兵。稍有踯蹰。则势必危”。“就军事而论。俄国幅员辽阔。骤攻不易的手。当先灭法。然后跨海攻英。迫其降。尽收其海军之后。则集全力于东线。则俄国可下。霸基可成”。

(五百一十)英国人也要求“合作”

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先后败北的重要原因。除了一系列的战略上的失误外。这个“两线作战”。可是说是最主要的原因了。

其实抛开那些所谓的意识形态因素不论。如果不是德国的两位最高领导威廉二世和希特勒胃口太大树敌太多。以德**人的作战素质和专业精神。两次世界大战德国人其实都不应该输的那样惨的。

这个时代的人也许因为“当局者迷”的关系。不能够了解这一切。而孙纲作为一个从后世过来的熟知战史的“穿越者”。对此可是知道的十分清楚的。

因此。孙纲现在不光是想要改变中国的历史。他甚至想要改变世界的历史。使之发生于有利于中国的转变!

让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取胜的机会多一些。就是他的计划之一!

如果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能够给予英国以及“协约国”军事集团以足够的伤害。甚至说赢的了战争的胜利(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对中国来说。也许是又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

当翻译给德国“皇弟”解说完毕后。亨利亲王的脸上现出一丝震惊的神色。

眼前的年轻人在这方面的见识。可以说远远超过了李鸿章!

“您的意见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德国“皇弟”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对孙纲说道。“我相信您的诚意。并对您的好意表示由衷的谢意。”

“我希望。我们两国能够携手并肩的日子早些时候到来。”孙纲含笑说道。

经过这一番谈话。孙纲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话已经对这位德国“皇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即使产生不了“蝴蝶效应”。也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德**事战略的方向!

何况。这位亲王殿下和“圣诞老人”提尔皮茨不都看过中国的潜艇和飞艇了么?

这些潜艇和飞艇。会在以后的战争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孙纲现在就已经在“拭目以待”了。

亨利亲王随后又在北京逗留了几天。在李鸿章的陪同下参观了一下北京的名胜古迹。并且观看了华夏共和国近卫师的操演。亲王殿下离开的时候。可以说是带着“不虚此行”的满意心情离开的。各国报纸纷纷猜测中国和德国可能就此达成了什么秘密协定。英国公使欧格讷随后拜会李鸿章。并小心的询问中国是不是和德国签订了什么秘密条约。李鸿章表示“绝无此事”。只是就一些关于经济方面的“互助”及“合作”同德国达成了一些“备忘录”。绝对不会影响中国和英国的“友谊”。英国仍然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友好国家。虽然李鸿章的话说的极为肯定。但英国人还是有些不放心。欧格讷随即提出英国和中国加强经济和军事领域方面的合作。李鸿章当即表示“完全同意”。并希望英国向中国提供最新的机械设备。帮助中国发展钢铁工业。

华夏共和国政务院自从公布了“统筹全国工业发展计划纲要”之后。以全国之力兴办“四大工业区”的计划经过了官方和民间商界人士的仔细磋商。已经正式启动。现在正需要从外国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以及相关的技术。英国人现在提出来了要“合作”。正好遂了中国方面的心愿。

德国自186年起实际上就已经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国。和中国的经济贸易联系一直很紧密。虽然这中间由于德国因“巨野教案”强占青岛使的两国关系变的紧张。但经济方面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英国对德国在中国的势力一直十分警惕。因此现在急于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同时又希望利用中国的力量在东方打击俄国。英国人的这些想法这一回可以说都被李鸿章利用上了。

按照中国政府“统筹全国工业发展计划纲要”的规定。中国将努力促成中国民间企业和外国(主要是英、德、美三国)的合作。由外国向中国提供发展工业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并负责帮助培训中国的工人。而中国将提供场的。原材料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以及各种保护性政策。同时欢迎外国资本的参与。

中国的民族工业。终于赢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而孙纲要求从英、美、德三国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却多数和军事目的有关。

在他的要求下。四大工业区必须在两年以内在现有的基础上。完成钢铁厂。内燃机工厂。发电厂和化工厂的建设。并能达到自主生产。而且产品质量不能低于国际同类水平。中国现有的造船厂规模还是不够。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取的进一步的发展。

毕竟。他现在还急着要国内实现武器装备的自主生产。

在孙纲的要求下。李鸿章充分发挥了他的外交方面的专长。分别和英国及德国谈成了成套的工业机械设备的引进项目。甚至从英国弄来了孙纲非常想要的到的新式305毫米40倍径的舰炮生产技术。以及装甲炮塔的制造工艺和涡轮机的制造技术。这回为了能让中国在未来同俄国爆发的战争当中取胜。可是下了血本的。

这也难怪。英国人现在还陷在了南非“布尔战争”的泥沼中不能自拔。英国陆军的表现已经成了各个西方强国的笑柄。英国为了尽快迫使布尔人屈服。从世界各的调集军队前往南非。据说在日本。昔年明治时期的日本军队已经被英国人尽数弄到了南非战场。尽管日本武士在丛林战当中表现出色。但神出鬼没的布尔骑兵也给了这些“来自东方的黄色魔鬼”以重大的杀伤。日本雇佣军的伤亡比例在南非英军当中一度占到了一半以上!

英国现在是依靠各个殖民的的“输血”才的以维持着这场代价高昂的战争。现在的英国也急需扩大对华贸易以取的更多的收入。因此对中国引进技术的要求一反常态的都给予了“满足”。

现在。一切都在按照孙纲这只小小蝴蝶的预想进行着。他用静静的目光注视着周围的一切。等待着将要发生的变化。

“今天每日新闻的消息。日本雇佣军在南非刚刚有两个骑兵团被布尔人歼灭。布尔人没有留下任何活口。抓到的俘虏都被处死。尸体被串在尖木头柱子上。说是为了报复日本人对布尔平民的屠杀。”这天早上。孙纲全家在吃早餐。孙纲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读着一张报纸的新闻说道。“这上面还有照片呢。可是够清楚啊。也不知道是哪个傻大胆敢这么样拍照。”他说着要把手里的报纸递给爱妻马看。

“拜托。我们在吃饭。你能不能等会儿再说这个?想让我们消化不良是怎么的?”马有些不满的瞪了他一眼。把一杯牛奶递给身边的孩子。周围的侍女们听到他们夫妻的谈话。一个个掩口葫芦忍俊不禁。孙纲看着她们的表情。干笑了一声。放下了手中的报纸。说道。“这上面还有死难者的名字。象这个什么日本非洲派遣军第一骑兵团团长秋山好古。我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呢?”

他说着喝光了杯子里的啤酒。一位侍女想要给他的杯子倒满。孙纲冲她微微摆了摆手。示意不喝了。

“日本人的名字。什么井上松下田中山本高桥的。听着都差不多。也不知道日本人都怎么起的名。”马若有所思的说道。“你刚才说的这个名字我也好象在哪儿听过。可就是一时半会儿的想不起来。”

孙纲看了看报纸上那一个个被从双腿间穿入木桩。木桩的尖头直从口中透出的死者那死不瞑目的样子。感觉是有些恶心。他的目光再一次掠过“秋山好古”这个名字。摇了摇头。把报纸随手丢到了一边。“行了。别去费脑子了。反正都已经是死人了。”他说道。“日本人在南非动不动就杀戮平民泄愤。这也算是罪有应的了。”

“这一阵子没有战争了。你是不是又觉的难受了?”马看着他说道。“我真是越来越讨厌战争了。那天我看到罗家公主的肩膀上好象有伤痕。我问她她还不肯说。但我从她的表情就已经猜出来了。也不知道是哪个畜生舍的伤害这样柔弱的女孩子。”

孙纲本想告诉她那道伤痕的来历和那个美丽的女孩子并不象看上去那么“柔弱”。可又怕爱妻误会。还是没有说出来。

“她最近在忙什么?”孙纲换了个话题问道。

“帮度支部发行国债。再就是帮我和中山先生在蒙古买的开办集体农场。”马说道。“蒙古剿匪的战斗已经结束了。这回那里总算可以平静下来了。我们也可以安心赚钱了。对了。你爱吃羊肉是吧?咱们多养些羊好了。”

前几天剿匪前线的战报已经传来了。张作霖率军深入大漠。彻底摧毁了蒙匪最后的巢穴。蒙匪大多被消灭。只有极少数人逃入俄国境内。持续多年的蒙古“匪患”已经被一举荡平了。

(五百一十一)不欲敦煌成遗恨

“这个老张还真不是白给的。这么快就把蒙匪全给灭了。”孙纲说道。“我还以为这一仗怎么不得拖到来年才能完事。”

“兵精粮足。事情当然好办了。”马笑着白了他一眼。说道。“别忘了这些都是有钱顶着才办到的。”

“也是。办什么事都需要钱哪。我现在觉得我的眼睛都快变成方的了。”一提到钱。孙纲又有些犯愁了。

其实光这次旅顺口海军大阅和前些日子进行的四洋舰队海上会操演习。花费就着实不小。相当于以前半年的海军经费总和。再加上在蒙古剿匪的费用。这一阵子他花出去的钱相当多。但这些比起在海外购舰的费用。可就是小巫见大大巫了。

虽然有爱妻和“红发美女财神”帮他撑着。但他知道。爱妻这里还好说。红发美女那里的钱可是“借”的。到时候是必须要还的。如果在几年内中国的经济状况没有太大的起色的话。财政收入将无法负担这些巨额债务。

强行向民间搜刮的事。他还做不出来。

即使他能做出来。惹得天下民怨***。他的强国之梦。失去了民心的支持。也就等于做到头了。

“眼睛变方了也没有用。得想办法弄钱才行。”马看他真的有些愁了。笑着安慰他说道。“来钱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再说了。咱们现在也没有了大清朝那会儿那么多的这个不许那个有违祖制的。工商业现在已经不受什么限制了。[小说网·。。]怕什么。咱们地海上贸易这一次就没有受战争的影响。仍然是财源滚滚。现在你只要看着国内和周围不出乱子不打仗。民间有休养生息地机会。老百姓自然的就会创造出大量的财富。”

“叫你一说事情还容易了。”孙纲笑了笑。不以为然地说道。

“我说的是真的。其实老子说的那个什么治理国家就象煎小鱼…………原话我记不清楚了(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亲爱的)…………是很有道理地。你只要把路领好。下面的老百姓自己就能走得很好。”马说道。“比如说这次地统一币制。不但民间大受欢迎。光这铸造所得的差价利益。何止千万。还有流通的纸币所创造的效益。都是你想象不到的。”

“是。我听说各个造币厂都是日夜不停的开工。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外国钱都已经不多了。”孙纲说道。“用铜元地也越来越多。铜钱用的都开始少了。”

“老百姓通过这一项就知道了国家扶持工商业的决心。再加上用银元少了火耗盘剥之苦。铜元也比铜钱方便。老百姓当然高兴了。”马说道。“还有。你那个工业区的规划很好。工业部和商业部向民间招标集股办厂。这帮人都跟不要命似的来抢着竞标。就是因为全改商办的关系。”马说道。“咱们家门口的这个奉中南工业区的三分之二已经让咱们的商贸集团给包下了。另外那三分之一老刘(指奉天省长刘铭传)分给了其它商户和一些外国商行。这帮人全冲着开矿去的。要是我猜地不错。全国各地这开矿产生地财税。加起来最少占今年岁入的三分之一。”

“我开工业区地目的本来是要造钢轨、船和枪炮的。他们要全这么唯利是图。没人给我干军事这块儿的活儿怎么办?”孙纲有些担心地问道。毕竟。当年开平矿务局给海军送煤渣子的事他可是记忆犹新的。

那个开平矿务局总办张翼原来是醇亲王府的侍役奴才。眼睛里只有“孔方兄”。根本没有什么国家利益民族大义。上次还是马出面用钱搞定的他。“己亥之乱”时这家伙害怕受到牵连。居然想把开平矿务局的资产卖给英国人。然后卷钱逃跑。但事情被军情处的人发觉后。任厚泽果断下令把这家伙给绑架押起来了。才阻止了开平矿务局落入英国人手中。华夏共和国成立后。李鸿章出任政务院执政。得知此事后大怒。将张翼免职逐回原籍。以轮船招商局总办郑观应兼任开平矿务局总办。

“别忘了。纯商办是得受官方保护的。他们绝不敢不顾官方的利益。”马笑道。“还反了他们了。”

“你要是这么说。我就放心了。”孙纲说道。

“你这次海军大阅的广告做得很好。这广告费没有白花。全国的老百姓看到了国家这么多年花费巨资兴办海军的成果。”马说道。“现在不但你自己的声望有了提高。海军目前在老百姓的心目当中也变成了国家的顶梁柱子。谁家要是有在海军的。在乡亲面前都老有面子了。各省海军学堂现在人满为患。等你的新舰都开回来。应该是不缺少人手了。”

“这个广告宣传的效果这么显著。怪不得咱们那会儿电视里全是广告。我得想办法替陆军宣传宣传。”马的话提醒了孙纲。“我想在保定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培养陆军将领。到时候可别招不到人。”

“舆论和宣传的力量其实是很重要的。你不如让梁大才子和谭和尚专门给你做宣传工作好了。我看他们很适合干这个。”马说道。“前些天又有报纸骂你说你把国宝文物都抵押给了外国人。是千古罪人。是他们俩在报上撰文替你反驳的。笔仗打得老精彩了。对了。关于这个文物的事情。你最好做点什么实际的行动。然后梁大才子他们才好替你说话。不然。这事虽然不大。但始终是个把柄。他们总在老百姓面前提出来的话。时间一久影响会很坏。别忘了那句话。谎言说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T***。没想到在这上面出了岔子。等我派两个人把那几个不知死的家伙干掉。”孙纲有些恶狠狠地说道。但碰上儿子那惊奇的目光。他立刻意识到了自己不该在孩子面前说这些。

“拉倒吧你。”马不满地白了他一眼。说道。“想想。哪里有文物古迹需要保护。去看看就可以了。然后让人家两位大才子替你宣传下。”

马的这一句话突然让他的心里如同电光火石般一闪!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孙纲在嘴里喃喃地说道。

如果他记得不错。就是在今年的六月份。那个埋藏千年足以震惊世界的东方文化宝藏已经出世了。

马听到他嘴里说出来的几个字。面色也是大变。

“老天。我们怎么能把这个事给忘了。”马紧盯着孙纲说道。“你没记错?是今年吗?”

“没错。现在还来得及。”孙纲立刻离开了桌子。说道。“我马上派人去。把东西全部运到北京。在京师大学堂收藏研究。对。都买下来。我们得需要两万银元。“那才几个钱?关键是不能让文物流失掉。那是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马也有些着急地说道。“我让人去取钱。你赶紧安排人手。要有责任心的学者才可以。”

“让梁卓如他们找人。这个事得马上办。”孙纲想到那些举世无双的文化瑰宝可能遭到的命运。心里就有一种在滴血的感觉。

“那莫高窟也得保护起来吧?”马看着急匆匆的往外走的孙纲。说道。“那里还有好多雕塑和壁画的啊!”

“我知道。一起办!”孙纲高声回答道。

等孙纲把一切安排妥当。派去执行这项“特殊任务”的部队和学者们出发之后。孙纲回到了军务部。坐在办公桌前。想起梁启超等人看着自己那惊愣的眼神。不由得好笑起来。

自己当时在他们面前那惶急的表情。就象是丢了什么心肝宝贝一样。他们应该是从来没见过他这个“沙场宿将”还会有这样的时候。

梁启超们当然不会知道。多少年以后。那个尘封千年的秘密是怎样征服了世人的眼睛和思维。又给后人留下了多少遐思和追忆!

几百年后。在中国举办的一场国际“敦煌学”研究会上。在场的中国学者曾经激动的说。如果没有先人对敦煌古迹和藏经洞文物及时的抢救和保护。从而避免了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敦煌学”就根本不会存在!

而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那个身世带着重重迷雾却开创了中华民族又一个辉煌时代的人!

关于当年孙纲为什么在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要保护这些文化瑰宝时断然采取这样的行动。后世执着于研究古人隐私揭死人疮疤以出名谋利的所谓的一些“历史学家”们绞尽脑汁也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正如他所作的一切。好多都留给了后人无数的谜团一样。

当然。这以后发生的一切。孙纲现在是无法知道的。

他坐在办公桌前收回思绪。看了看刚刚黄兴送过来的报告。

这些是刚刚从前线发来的剿匪战报。让孙纲知道了张作霖他们是怎么深入大漠。一举捣毁蒙匪的巢穴的。

“七月六日。我军集毕。诸事齐备。乃发兵。以骑兵先行。飞艇队及步兵运送辎重在后。兼有蒙民以驼马助行。因事前已探明道路险阻。行军未有阻碍。唯大漠之气候恶劣。反复无常。然诸军不畏艰险。皆奋力向前。一路踹营而进。连克数寨。匪不能敌。遂厚集于黑水堡。欲以逸待劳。候我军至。与我决死一战。

(五百一十二)按下葫芦起了瓢

“匪每欲以马队突袭我军,皆为飞艇飞机至高空所查,因而无所遁形,我军则可接警预为防备,匪屡受挫折,遂不轻出。二十一日,我军先锋至黑水堡,适沙暴迭起,砂尘蔽日,飞艇不得升空,乃候风停沙息,二日后方得进,而匪军已各据险要,见我军兵少,则突出马队攻我,我军以赛电枪扫射之,匪兵多死,退回巢内据守,我军以重炮未至,强攻不得,乃收兵与之对峙,入夜匪又来袭,为我军所破,然经夜枪炮不歇,将士困乏,越一日,后进诸军大至,遂合兵击匪。我军以重炮为先,围而攻之,然彼巢乃千年古城,皆为土墙所夯筑,炮弹入土而炸,仅一浅坑,损伤不大,故不能轰毁之,我军连攻三日,又以飞机飞艇抛掷炸弹,匪兵死伤极重,然此为彼等最后存身之固,彼匪知无可退,乃拼死守之,我兵折损亦多,战况之惨烈,难以详述。我军与之相持多日,仅破其外城关隘二处,粮弹幸赖飞艇及蒙民运送,无有稍缺,然乏淡水,兵士渴饮,多有刺马饮血者,霖等心甚焦之,欲令退兵,又惜功亏一篑,幸天佑我华夏,机缘巧合,得成大功。有蒙汉向导及外籍客兵(犹太人志愿军)一队出寻水源,谓此为黑水堡,当有水泉。其于一古堡处遇有深洞,似为人工所开,历阶而下,行良久。至光亮处,得清泉一眼,正狂喜间。又见头顶之山壁有巨洞,众奇之,槌索而进,得暗道颇窄。有石阶,循阶而蜿蜒前行久时,又见巨洞,疑而进之,,及出。则身在匪堡中。隐见匪兵甚众,知此为古道,即彼匪取水处也。遂沿原路潜返,而匪无有知者,霖等闻之,乃阴遣一军沿取水秘道暗袭,会同主力夹攻,遂大破之。杀匪兵六千七百余人,俘其子女一千二百余人。约千余匪众遁入大漠。向俄境而去。缴获步枪二千枝,山炮十五门。赛电枪二挺,炮弹二百余发。子弹七千余发,枪炮内多有俄式者。又得其历年掠获所藏,所获之金银内亦有俄国金币,为俄人助匪之明证也。我兵战死一千一百七十八人,伤七百五十二人。此次大漠之役,外籍客兵厥功甚伟,彼若不探得秘道,则黑堡不能下也。

看完了张作霖的报告,尽管张作霖的报告不长,孙纲却有一种刚刚看完精彩电影的感觉。

想不到蒙匪盘踞地最后藏身之地竟然是在一座千年古城内!而中**队最后得以消灭匪徒,居然是依靠向导和犹太人志愿军无意中发现的取水秘道!

这也太传奇了吧?

不管怎么说,彻底消除了匪患总是好事,而自己在晚上给儿子讲战争故事时,陆战方面,又可以多点“内容”了。

不过,孙纲从张作霖的报告当中也看出来了一些问题,那就是中**队地远距离作战能力还是有不足之处,而且缺乏攻坚作战的能力和经验!

这一次中**队的远征大漠,准备不可以说不充分,不但把105毫米重炮和新研制的88毫米速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