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富贵-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豢谙∶字嗳司筒换岫鏊溃僬庖豢诰突嵋惶跎ィ闷鹄吹氖焙虿钍崆秃貌黄鹄矗嗾馐崆患易由罹湍鼙浜谩U庑┣氯ズ螅嵫疃嗌偃耍坑辛饲怯只崧蚨嗌俣鳎帜苎疃嗌偃耍恳恢毖废氯ィ敲聪掠伟傩斩蓟峁虾萌兆樱兆雍昧耍只崂吹胶又蕖N页K盗夹匝罚饩褪橇夹匝贰S衿凰涤腥艘蚍课荩宜挡患薄N危瞬欢嘁病V挥腥硕嗔耍孔硬拍苈舻簟:又拚饪椋幽夏潜撸卸嗌倏盏兀空庑┓课菰趺床拍苈舫黾矍磕蔷捅匦胍冉饧盖Ф胺课莞呛谩H么蠹铱吹胶又薏换崦宦洌质侨绱说姆被拍芙课萋舫龈呒矍踔良竿蜱徘欢啊!
“几万缗钱一栋啊。”
“符大郎,你不相信?不用多,后年我就卖给你看。”
不要不相信,屡次的不相信,皆被一一推翻。那还说什么,宋九又道:“百姓来定居,河洲才是真正脱变之始。”
已经在脱变,随着迁户到来,宋九安排用工时,将作坊的一些人往河洲抽调,将迁户往作坊抽调。就是为了未来,否则两河百姓以后上工时必须要走很远的路。还会有,但皆是离东水门很近的乡亲。
实际随着河洲繁华,一部分人房屋位置好,又是新房屋,于是打开墙壁,开一个小店铺,不来上工。对此宋九也欢迎之。能好更好,找人手还会困难吗?
但这就是一个问题,城内是城内,城外是城外。想要河洲永远热闹下去,必须有一个庞大的民居点。可大家显然不知道宋九所说的脱变含义。反正为了以后几万缗钱一栋房屋,建就建吧。
宋九又说道:“也许还有其他安排,唯独的,我的契股又会稀释了。”
大家哑然一笑。
然后散去,宋九又骑马面见赵匡胤,未必会见到,得看赵匡胤心情如何。不过宋九见不是很困难,他觐见得少,一见基本是带好东西来的。但这次不同,刘鋹如此,使宋九想到了一个现实,这是在封建时代!
第二百五十六章 金贵
赵匡胤让他坐下,首先就问:“宋九,朕听说你家出了十万女儿,又出了三万仆役?”
宋九有些汗,道:“陛下,天大地大,人命第二大,故曰人命关天,不能以价格衡量。”
“这且不说,”赵匡胤不想多谈,这小子心太软,那怕上了一回战场,性子还没有变得果断,什么样的仆役人命价值三万缗!他问道:“今天你来有何事?”
“陛下,微臣向陛下请求,让微臣选十五处河谷荒地,试验定牧定养。”
赵匡胤早知道了,钱不足,拖到今天的,大约马上要分红了,不是少钱,手中经济宽裕,终于动手。想了想问:“为何只有十五处?”
“微臣也知道数量太少了,但微臣所做的是示范,故不能选择水草丰美,交通发达之处,更不能占用良田。因此每一处要打通道路,然后整修,再设置一些水利耕作器具,每一处为了起到效果,便于管事,最少定牧几百匹上千匹大牲畜,几千只甚至上万只家禽。这几乎是民间最大能力饲养数字。若说瘟病,这么多最容易生出各种瘟情,若有问题,它出问题也最多。那么只要成功了,基本就能推广。否则看不到问题,试养不起作用。那样每一处会用费高昂。”
“这也是啊。”赵匡胤终于会意,这是与那个水泥一样,生生用钱砸,砸出各种经验。
“再有四五年时间,基本这一处就能放开,朝廷将它们一一拍给各州大户人家经营,微臣那时手头会更宽裕,可以经营三十处。四五年后再经营四十几处。这样几乎能遍布全国。它不仅是定牧定养,涉及到的很多,包括各种牧草的种植,以及果树与经济木材,还有各种瓜果蔬菜,各种粮食,甚至可以养鱼,水上养殖。而各地情况不一样,只要这六十处经营后,将经验摸索出来,再编著,它就是我朝最好的一部农书。其次就是改善了百姓生活,特别是牛。这是定牧的,只要核对好数量后,就可以宰杀,用之冲击牛肉价格。而且养的禽畜多了,牛肉价格也会进一步下跌。朝廷再用一些手段使牛价略上浮一点,对所有牛马驴骡免征税务,几十年后,全国的耕牛再也不会紧张。陛下若听微臣建议,从阻卜进口肉类,甚至用一些手段,大肆进口海鱼,那么牛的问题会进一步放缓。虽慢一点,也不慢了。只要它们成功了,就会有人陆续佼仿。最主要的这是让民间自己学习,不由官府出面,而不会忧民。不忧民,文景之治主要也,非是什么无为而治。”
“朕准了,只要周围不与百姓交织,真正荒山野谷者,任卿挑选!”
“谢陛下。”
“勿谢,你非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国家。”赵匡胤道。实际就是宋九用钱砸,然后朝廷为受益,连拍卖的钱都归了朝廷。有何要谢的。顿了一顿又说道:“宋九,你以为南汉如何?”
“夜郎,并且是黑暗残暴的夜郎国!”
“朕能否伐南汉乎?”
“陛下,此事应问赵相公,李相公,如何问微臣?”
“朕心中戚戚啊,两次伐国,争议良多,省怕再出现差池。此次南伐,朕想让你随军督促,你是潘美的外子,潘美是你的外父。由你劝,潘美不会抵触。”
“啊,让微臣去啊?”
“怕苦吗?”
“非是怕苦,潘将军在湖南做得很好,微臣去不起作用,况且微臣那么多事务。”
“潘美终是武人,若无李超,彬州城何在?”
宋九傻眼,原来赵匡胤知道这件事啊。他只好硬着头皮说道:“那朝廷什么时候南伐南汉?”
似乎这次南伐速度快,权当自己又去了一趟太原城,反正每隔一段时间自己不下去,赵匡胤难受,不如爽快一点。
“你认为什么时候?”
“若伐明年吧,今年经济略有些紧……”宋九说道。以前他不知道,赵匡胤有建隆,乾德与开宝三个年号,为何只说是建隆盛世。到了三司后才慢慢察觉。
建隆时国家也有战争,规模还十分地大。两次平叛不亚于太原之战。可是国家注意休生养息,轻徭薄敛,由是迅速恢复。这几年国家财政收入增涨起来很快,也要增加的,可各项开支也渐渐糜烂,例如柴荣时不会有牛租一事,牛一起交给百姓了,这个钱朝廷不能要。乾德后渐渐拾了起来。例如商税不规范,非是富户不交税,交,但只要是权贵,在赵普带领下,从不交税。
这一切,与赵匡胤关系不大,实际赵匡胤下了许多善待百姓,宽松税务的诏书。然而到了下面不同,在中书哪里就卡住了。道理很简单,建隆时宰相是范质,王溥与魏仁浦,他们执行的还是柴荣治国方策。随后赵普为相,增改条例,渐渐变得面目皆非。
也许想得是黑暗,可这时候能看到日后宋朝一些三冗的兆头。
就象今年,太原一战,国家财政马上变得吃紧。
赵匡胤不知道宋九想的是什么,更不知道宋九对他的评价略在柴荣之下,额首道:“今年是不行,朕也不想伐之,已派使通知李煜,让李煜代朕劝说南汉主,只要他投降我朝,朕不会调大军亲临。”
“陛下,唐主能说服他吗?”
“大军出之,也需正名,方为正义之师也。”
打南汉还要正名?宋九不谈了,赵匡胤又说道:“若伐,不可虐待南汉主,朕要他活着来京城。”
到京城还不是早晚得弄死,于是壮着胆子问:“陛下,臣能否在他那物事上踢上几脚?”
“那物事儿……要轻点踢,不能踢坏,它很金贵,价不止六万缗。”
宋九忍不住低下头笑了起来。
“陪朕吃顿晚饭吧。”
陪赵匡胤吃晚饭未必是开心的事,只能说意义重要,代表着皇上喜爱你。宋九道:“谢陛下。”
带到后殿,在路上赵匡胤忽然问道:“丁德裕如何?”
“算是良将吧……”宋九不确定地说,他虽下了湖南,多在下面跑,与几个高级官员将领打的交道很少,在益州也是利用交情,骗了王全斌打了一赌,虽认识,却不知深浅。赵匡胤点点头,未多说。
宋九答得随意,若是他知道幕后,就不敢轻易回答了。
王全斌曹彬等人率军回去,巴蜀还要留下兵卒看守,防止意外发生。丁德裕与王班张屿三人领兵西川。丁德裕从慕容延钊李处耘有平湖南之功,又有平郴州之功,西川也有功,特别是凑合诸路大军之功。因此持功骄纵,于是与几位副将产生不和。看到几人吵吵闹闹,兵马都监张延通就以替丁德裕、张屿化解。
可他本身就是一个急脾气,看不惯丁德裕一些行为,以前面质其短,丁德裕十分不快,如何化解得开,相反认为他与张屿朋党。赵匡胤兵临太原城下,也吃了一些苦头,天又热,他甚至冒着矢石站在城下指挥。使者就说此事,皇上好啊。实际若是宋九来看,赵匡胤那不是吃苦,而是十分开心,又出来了,又能打仗了。只有他一人会这样想,于是张延通说了一句,主上勤劳如此,我们在这里日享安乐,如何过意得去?
实际也没有大不了的事,比起王全斌种种,他们这连鹅毛都算不上。
中使就将李延通的话带给赵匡胤,赵匡胤也没有想到西川几人闹得不可开交,几人进京叙职,张屿先进京,赏赐丰厚,又召问,张屿便添油加醋地说了一番。随后张延通与丁德裕进京,复召张延通问,张延通这时彻底与丁德裕闹翻了,自然不说好话。于是赵匡胤恶丁德裕。
丁德裕感到奇怪,我就是物质上享受了一下,在西川也算是称职,怎么皇上对我冷淡了,派人打听,听出真相,上奏替自己辨解,又说张延通王班三人结党。
这就可怕了,特别是他们手中有兵权,有治理权,又远在西川,赵匡胤大怒,派御史收张屿、张延通与王班三人下狱审讯。
所以赵匡胤才有此问。
宋九茫茫然地说丁德裕是良将,宋九很少阿谀人的,大约不会错了。可张延通三人不服,要御前自辨,赵匡胤引问,张延通不服啊,他就这脾气,否则在西川都没有事了。越说越急。
赵匡胤大怒,当场派人将他拖下去斩之!
冤杀!
屿、班并内臣王仁吉并仗脊,屿配流沙门岛,班许州,仁吉西窑务。
不久丁德裕又奏西川转运使李铉曾经醉酒,说赵匡胤的坏话。赵匡胤又召御史审问,李铉便说丁德裕在蜀屡次以事请求,自己拒之,所以怀恨在心诬蔑他。而且这些都有状书在手,也就是丁德裕写的那些小请条,御史带着小请条上报,赵匡胤止责铉酒失,为左赞善大夫。丁德裕贬为知潞州。但也不为张延通四人翻案,甚至都不将张屿召回,继续留在沙门岛。
所以宋九小心一点是对的,赵匡胤能勉强说善待功臣,但还远不及李世民与刘秀,只能说比朱元璋、武则天或者刘邦要好一点。当然,也比清朝要好一点。
若不识相,屠刀照样随时落下。
赵匡胤也没有心思关心此事,他的眼睛放在五人身上:凤翔节度使王彦超,安州节度使武行德,护国节度使郭从义,定国节度使白重赞,保大节度使杨廷璋!
第二百五十七章 抚桑
各人经历不同,心路也不同。
赵匡胤以武将发家,因此对兵权格外看重。又看到文人的懦弱,对文臣反而很放心。只要不贪污者,一般不会重惩。
但这时候国家还不能真正执掌天下兵马,因为有一个所在地,藩镇!它们的主人叫节度使。宋朝节度使非是唐朝节度使,他们手中有兵权,可这个兵权是厢军,而非是禁军,禁军一直养在京城呢。但有一个要命的地方,这时候厢兵还非是象后来的厢兵那么堕落,有的厢兵在这些名将调教下,同样能打,不亚于禁兵。各自人数不多,大镇三五千人,小镇只有近千人。
原来赵匡胤也没有当作一回事,只有几千人,谁敢叛乱?可这次北上太原时,必须要征集各路军队,按照规矩,赵匡胤调遣这些地方部队,必须要经节度使同意。赵匡胤不乐意了,决定再次将兵权往中央收回。而且多年兵财政分权,已削弱了节度使们的实力,到了时机成熟之时。
第二次杯酒释兵权开始。
赵匡胤用叙职名义将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与杨延璋召回京城,于后苑设宴款待。都是武将出身,连脱衣舞都出来了,况且是酒宴,什么样的话都说出口。
正在谈论往日友情之时,赵匡胤说道:“众卿皆是国家旧臣,长期掌管重镇,为国家忙碌,非朕优待老臣之礼也。”
武行德说道:“不辛苦,这是臣等应当做的。”
赵匡胤立即不笑了,一张黑脸更黑。
其他几人有持无恐,干嘛呢,我们手中本来权利很小了,又没有犯错,凭什么将我们兵权收回去?只有一个人,王彦超,这些年他一直担心赵匡胤翻他的后账,就是这个节度使也做得战战兢兢。而且他想了很多,例如张延通,说斩就斩了,这是杀鸡给猴看哪。还有一条,他两个儿子在河洲入了契股,每年能分不少钱帛。几个老家伙争来争去,还不是为子孙争吗,自己何苦争之。因此说道:“陛下,老臣本来没有功劳,长期受到荣耀恩宠,老臣心中有愧,现在衰老了,臣恳求告老还乡,请陛下恩准。”
几个老家伙依然不同意,当年皇上投靠你的时候,你用了几贯钱象打发要饭花子将皇上打发出去,现在自然怕得要死,可俺没有得罪皇上,不用怕。武行德先站出来说:“皇上,我们曾经攻城陷阵,拼命捱到今天也不容易,不能说退就退啊。”
其他三人纷纷附和。
其实四人也老了,武行德六十二岁,郭从义六十一岁,白重赞六十一岁,杨延璋五十八岁,这时代早到了退休的年龄。之所以不退,也不是想霸占节度使的位子,而是他们儿子没有荫封,荫封了官不大,还不及宋九。
老武说开,于是纷纷直接说出来,皇上不对啊,若是按照唐朝旧例,节度使后代都是通常世袭的官职,就算不荫补节度使,也能荫补防御使或者团练使这样的次官吧。
团练使若是实授官,那也不小,是杨六郎在河北的官职。
开价总要高一点,这才能还价钱。
赵匡胤慢悠悠地说了一句:“众卿说的丰功伟业,皆是前代的事,不值得拿到这里说。”
这是宋朝的皇宫后苑,非是后周,后汉甚至后唐的皇宫!
你们立的那个功与宋朝无关!
五人捏着鼻子不能作声,难不成他们敢替柴荣翻案?
将这五个代表拿下,又开始下面的动作,自此很少授节度使官职,继续找机会将其他节度使官职收回。
派通判到各节度使身边监督,分割他们的权利。
派出转运使到节镇,专门掌管节镇财赋,定期将财赋运到京城。
笼罩在中国大地上二百多年节度使阴云终于渐渐化开。以至后面的节度使渐渐成为一个虚职。
五人还有官,以行德为太子太傅,从义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彦超为右金吾卫上将军,重贇为左千牛卫上将军,廷璋为右千牛卫上将军。也就是挂着一个官职好拿退休工资。
听到这道圣旨,五人老家伙面面相觑。还是不甘心哪,就这样退了,王彦超忽然大笑起来,说道:“我们找老石一道去剧院看戏。”
“走。”
几个老家伙骑马来到剧院,偏偏票又卖完了,门口有票,是高价票,杨延璋气得将一个勾票人抓起来:“大母的,连我们的钱你也敢赚啊。”
勾票人生生让他提了起来,吓得不敢作声。几个老家伙持着票要进去,勾票人报告巡逻的河洲仆役,仆役指着其中一人说道:“你不知道那人是谁吗?他就是石守信将军,能与他在一起搂肩膀的那一个是差的。俺管不了,要报你报开封府吧。”
报开封府也不行,几个失意的老家伙正在火头上,赵匡义敢惹吗?
实际赵匡胤此举很难说有多少积极意义,削得太狠,精兵一起放在京城,可领将又不敢象张琼那样练兵,只求学党进发浑装痴,或者象杨林装哑巴,再加上京城是一个繁华所在,能练出什么军队?
柴荣老本啃完了,宋军衰退便开始。
然后各种强军办法,甚至养了这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军队,战斗力还不及宋初这十几万禁兵。
宋九乾德二年写的那个策子,说的有些过头,但放在这时,正是时候。不过在这时,宋九可能连命也保不住。
而且赵匡胤也不大厚道,说拿就拿掉了,一样也没有给,几个老家伙讨价还价,多少给一点,那怕给他们子孙略略封授那么一点虚职,也许他们心态还会平和一点。或者给一些赏赐,也没有。
这一年滑落之大,让人难以想像。
并且差一点出了更大的失误……
赵匡胤觉得很安心,赵普与赵匡义之斗是家里面的斗争,无关痛痒,因此眼光又对准另一人,符彦卿。
王祜到了大名府,非是昼锦还乡,而是往火坑里跳。但他心中也不大确定,万一符彦卿真的谋反呢。人刚到大名府,换作武行德又要跳了,我镇大名府,朝廷又派来一个知府做什么?
符彦卿没有跳,他运气好,有一个更狡黠的女婿。提前就接到消息,很是客气地将王祜接到帅府。两人攀谈。当场王祜就坐不下去了,无他故,符彦卿一共三个女儿,三个儿子,长子已去世,次子符昭愿在京城任一个闲职,遥领恩州刺史,能当在京城享福的,也能当成人质。老小符昭寿整天花天酒地。要么两个女儿在世,一个是柴宗训的母亲,原先在京城,后来迁于洛阳,接着又迁于房州。房州是什么所在,专门处置流放的皇子皇孙场所,包括唐中宗李显,十之八九不得好死。还有一个女儿就是赵匡义的妻子。
看到符昭寿,以为符彦卿岁数不大,实际不是,符昭寿是符彦卿的老来得子,如今符彦卿七十一岁高龄。这样的人还会谋反?这让司马懿司马昭何以情堪哪。
但也不好说,王祜继续盘查。
他的一举一动许多人都在看着,无论是赵匡义,或者符家上下,一颗心都提了起来。王祜继续查,未查到任何反状,倒是听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就是一些藩镇受民租时,有的官吏不好,想办法贪污,可租是固定的,不敢加租,于是用大斗,或者斛面,也就是一斗来量,不是平量,而是往上堆,什么时候不能堆了,什么时候才算一斗。往往一斗税,能征去一斗半。好在此时宋朝税务仍不是太重,加上地广人稀,只要勤快一点,不遇到特大灾害,都会有一个好收成,因此民不大怨。这个多出来的,就为官吏所得。多数地方都有,或重或轻罢了。但大名府的最重。赵匡胤听闻后,派常参官来主斛,由是斛量始平。然后诏以两者差距的粟粮,计算出来数量,赏赐给符彦卿。别整老百姓了,想要,朕给你。用心寒碜恶心符彦卿。
这时赵匡胤浑然忘记当初为了求亲,急得向张永德借钱的事。
然而符彦卿真的差这一点钱吗?甚至符氏兄弟在河洲每年的分红,那就会买几万石大米!
若是符彦卿才四十岁,可能刻意污损名气,暗中图谋不诡,到了晚年,随时就入土了,何必之。
想到这里,王祜觉得有些心酸,若是当初皇上皇袍加身之时,张符二人举旗反对,赵匡胤这个江山是坐不住的。正是因为他们的支持,国家平稳交替,可临老为了报平安,使出这些不入流的手段。
不查了,赵匡胤派驿使来询问,王祜直言禀报,符彦卿并无谋叛之举,他以自己全家百余口性命做担保。又上书赵匡胤吸取晋汉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以使国家安静。
直接说出来,非是贬符彦卿,说什么谋反,这是想杀符彦卿的征兆。不能杀。
若无意外,赵匡胤看后只是笑笑,关健这背后还站着一人。暂时没有对王祜报复,既然王祜用全家一百多条人命做担保,就不便用谋反处执符彦卿了。
后来宋九听到此事,也吓出一身冷汗,若真的王祜贪婪什么宰相,也许赵匡胤只想用这个借口拿下符彦卿,可中间有人捣来捣去,符彦卿必死无疑,那怕就是下了大牢,以他这个年龄还会有活路吗?符彦卿死了,逼得赵匡胤再也无法重用赵匡义,自己同样会很惨很惨。
然而就是这样,还没有放过符彦卿,大名府你不能呆了,名声太臭,正好凤翔节度使空缺出来,你去凤翔吧。将符彦卿往凤翔调,那也不能调,天知道凤翔那边有多少火坑等着老符跳。
老符后面有高人,调就调吧,在路上因年老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躺在肩舆里往凤翔赶。若无赵匡义,死了也要往凤翔拉,有了赵匡义那就不同。赵普弄到现在,赵匡义一直默不吭声。
这时终于进宫,对赵匡胤说道:“皇啊,外父病重,不能赴镇,望皇兄特赐就医洛阳。”
赵匡胤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在洛阳放假一百天,给他看病。这人老了,大病小病总有一点,呆在洛阳不走,可急坏了暗中的另一人。不用他出面,有御史弹劾,理由很简单,既然放病假,就不得拿薪酬,可老符受俸如故,人老了贪婪到这份上,请下留台鞫问。本来战战兢兢的,再抓倒御史台来审问,再加上不知是真病还是假病,十之八九还是死!
赵匡义只好再次求情。
于是赵匡胤以符彦卿为姻旧,特释之。将节度使拿掉了,留在洛阳养病养老。赵匡义长松了一口气。贬就贬吧,不怕贬,就怕人弄死了,只要符彦卿一死,皇兄对自己必然猜疑。没有皇兄的信任,自己又是皇太弟,又曾掌过一段似是非是的国政,那会有什么下场?
春天即将到来,可是赵匡义眼中看着窗外,眼中闪烁着一道道阴寒的杀机,还有对皇权的渴望,对命运的掌控……直到这时,赵匡义才完成了全部的脱变!
蛊母终于被赵匡胤与赵普联手养成了,只有一人能隐约地知道,那还是在事后才渐渐猜测出来。轮到王祜。这小子很不识相,你还好意思呆在大名府?迅速将他调到襄州担任知府。襄州也许重要,但那是军事地位,与大小无关,怎么重要也不及大名府,后来宋朝的北京城重要。
临行前,王祜从京城经过,他手抚摸着院中的三棵槐树,这三株槐树都是他亲手种植下去的。又想到了那个宰相的许喏,徐徐说道:“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第二百五十八章 插花
宋九拍了拍椅子说道:“倒底物格拼不过经义。”
衙内一起哄笑,宋九说是指今年科闱,礼部省试,一下择取了司马浦六十三名进士。这个录取率就高了,几乎达到六比一,还不算,又取了十五举未中者四十三人,赐出身。也就是以后拼命考,只要考满了十五场,那怕不中,也会录取。这非是后来的科举,三四年一考,现在一年一考,熬起来很快的,只要熬十五年,就可以谋得一个出身。
诏书放出,天下无数人放弃手中各种事务,纷纷抱着经义苦读。
书院出来学子,要么被各个商家请去,包括河洲也在请,要么被朝廷录用为吏,也有一些人从吏进入官员,可非是人人能变成官员,而进士不同了,只要中了,就是官员。
不但外面的人,连书院内部许多学子也埋头苦读经义。就包括书院门口的塑像,他的先生爱因斯坦一个,孔夫子与他的七十二个学生七十三个。
对此宋九无奈之。
这就看学子们争不争气了,两者都在为朝廷所用,看谁的能力大。当学子整体素质远远超过所谓的进士们,相信无论赵大或赵二,不得不慎重考虑。不管如何争斗,这两人都非是不顾国家的昏君。
“大家坐下,我们说正事。”宋九道。
还有的衙内好奇地看着书院内一切,这是他们第一次进入,经义打败了物格,可是这个书院却是很神圣的,依然有许多人家带着孩子来报名。只是不对外人开放,以前只能趴在外面看。
正事要紧,一起坐下。
特大的教室,十几个老将军讲武学的地方。暂时文还拼不过武,选修武学的人很多。
宋九努了努嘴巴,李柱与秦娃子到隔壁教室搬来两瓶插花。宋九说道:“大家看一看。”
因为重内治,也重享受,宋朝衣食住行渐渐发达,不但有很多美食,也爱花,更爱插花。许多人家都摆着一个花瓶子,买来几束鲜花插上。但大家一起奇怪,为何摆上插花,难道插花还能赚钱。
宋九又说道:“大家仔细地观看它们有何不同?”
一起盯着它们看,符昭寿答道:“似乎是有些不同,东边的瓶子充满了诗意画情,十分幽雅,西边的瓶子也好看,可是它给人感觉十分肃杀。”
这就是插花的艺术,同样的花,不同的插法,给人的感觉马上截然不同。
大家仔细盯着它们看,东边瓶子看得十分养眼,显然是宋九请高手来插的,不过高手就坐在他边上,玉苹!再看着西边,越看越觉得一种寒气,似是黄巢那首菊花诗,似是无数剑影在闪动。
宋九说道:“它是倭国的插花,倭国地理位置四面环海,生活艰苦,因此上面的人有一种危机感,对大陆的渴望,生性野蛮,容易抱团。据我先生说的话,那就是这个国家一旦发展起来,早迟必为中国危害。好了,我们说正事。”
宋九拿出一张海图,说道:“你们也知道,我派了船去高丽与倭国交易,赚了一些钱,比你们想像的还要多。但同样你们也知道,再多的钱在我手中只是转一圈就没有了。”
大家一起乐了起来。
“至于潘家,你们同样知道,他们捐了七万缗钱给书院,又让南汉勒索了一回,赚得多,实际到手的少。之所以我私自先行动,是因为我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但我要南下,可能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回来,有的研究就不得不停下。因此对你们放开。”
“南下?那足球队怎么办?”郭守璘奇怪地问。
“我要随军,可能会征南汉,这是国家大事,足球队比这件事还重要吗?”
“征南汉哪?”
“不一定,若是南汉臣属我朝,向我朝请罪,大军就不会南伐。”宋九含糊地答道。赵匡胤让李煜代信给刘鋹,不但让刘鋹臣服,还让刘鋹献出五岭的一州。刘鋹能答应吗?具体的他不大清楚,只是知道赵匡胤通知他提前做好准备。得给他时间,他那摊子事太多了。
“这是一张航海图,有海图还不行,必须要有熟练的水手,还要有牢固的船只,诸位若有兴趣,可以派一些水手,随第二次船东下高丽与倭国,让他们随船去学习观摩,同时在登州打造海船。不过我声明在先,这两个国家皆不是太富裕。倭国有金银铜,铜产量很低,甚至在使用中国历朝铜币做货币。真正出产,一是木材,不过考虑到成本,除非你们经营高档木材,普通木材往回带不划算。其次是倭国刀与扇子。”宋九做了一个手势,李柱又将两个样品拿出来,倭国刀是很锋利,不过扇子远不及现在扇作坊的扇子。
“倭国刀我奉劝你们也不要经营,水泥技术渐渐成熟,我离开了,否则明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