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富贵-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贫困学子每月资助一缗半钱,让他们安心读书。那天宋九未上早朝,吕端上了起居朝,前面奏折呈上,后面就同意了。用意未说,但大家都懂,这样一来,是让学子感朝廷的恩,而非是宋九的恩。毕竟里面一半学子将会为朝廷所用。且钱帛用得也不多,一月只有一百零五缗钱,哪里都用掉。
有了这个钱,诸学子生活得到保障,能够安心学习。
匆匆忙忙地安顿好学生,第二天就是腊月初一大朝会日。
宋九来到待漏院,有些官员也不停地问他:“宋九,又开学哪。”
宋九点头。
赵普道:“宋九,国子监也要开学了,你有经验,要不要过去看一看。”
刘温叟说道:“国子监速度太慢了。”
“赵相公,那个就不需要了,我那个学舍培养的是小吏,规矩怠慢一点问题不大,况且我自己官都没有做好,又怎能培养别人做官。两者性质截然不同,我过去看了也等于没看。若想请人指导,太乙书院的一些大儒倒是可以请他们过来。刘中丞,也不能抱怨朝廷,相对而言,因为多数官吏心态不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有的官吏抱着另外一种想法,做好人眼红,做不好又会遭到弹劾,于是宁肯不作为,两种心态占着上风,因此朝廷做事多比私人做事效率低。但话说回来,朝廷是国家,国家机器一旦开动,资源最多,那么速度又会变得更快。这要看,太学不急,因此拖了很长时间。”
“这是教育,怎能不急呢。”
宋九哂然一笑,凭借太学以后招收的那些二世祖们,还谈什么教育。而且当真儒学学好,就能做一个好官?想做好官的还是在未来河洲的书院。但这没必要争执了。
“宋九,老夫听你在三司未怎么做事啊。”
“刘中丞,我初到三司,什么也不熟,如何做事,也许以后会理事,但不熟就不能理,万一造成失误,一笔失误,可是千万人家的幸福。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我心中自有一杆称。然而刘中丞在位没有谋其政啊。以前我常以为刘中丞是魏征,看来差远矣。”宋九讥讽道。
“老夫递了折子,陛下留中不用。”刘温叟惭愧地说。
“一奏不行,何不来二奏,这件事都不奏,要御史台有何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刘中丞,你为天下言臣之首,难道不达吗?我自认为我很自私了,更非是一个君子,兼家中亲人劝说,朋友劝说,还看不下去,刘中丞是御史中丞,怎能看得下去。若是我,辞职吧。”
大家伙儿面面相觑,怎么又说起这个。
“宋九,你不要逼刘中丞。”赵匡义在边上说道。
“二大王,正是因为尊重他,我忍不住才说出这番话。若想清廉自洁,不用来做官,可以做隐士,陈抟在华山做得很好。”
“放肆。”
赵匡义喝道,实际他这一喝,只有两人懂,赵匡义是暗中警告宋九就不当管这件事。宋九无奈地耷拉下脑袋。早朝开始,宋九缄默不语。刘温叟让宋九一逼,苦逼了,再次弹劾王继勋,说赵匡胤处执不公。赵匡胤不答,反而宣布散朝。
吃过“早饭”,宋九继续在看档案。
赵匡胤忽然到来。
大家行礼,赵匡胤让臣吏平身,然后来到宋九面前,问:“宋九,来三司可习惯?”
“陛下,略略有些不习惯,三司自成体系,有没有微臣无所谓。”
“若抱着这种想法,你就是失职!”
“臣明白,但微臣也要熟悉了,才能理政务。”
“你为何相逼刘温叟?”
“微臣是实话实说。”
“人非圣贤……”
“陛下就是圣贤,不当有错。”
“你非要翻案!”
“陛下处执略有不当,微臣不敢说,例如王全斌,轻重微臣想不明白,但国舅这件公案,陛下犯了大错,许多人劝微臣忍耐不能说,但微臣忍不下去。”
“若此,你犯了多少错误?”
“我非圣贤,肯定犯错,不过微臣也有一些底限,虽小错犯之,但这些大错必不会犯之。陛下就是关爱,将国舅配流登州,亦无不可。王家就国舅一子,皇后圣明,替皇后也要留下王家一线香火。这样判决本来很好,既向天下百姓交待,又能使国舅得到警告。为何速召回京城,微臣以为陛下不是爱,而是害之。犯下如此重罪,居然不严惩。以后又不敢重用,不重用国舅心里还会不平衡。陛下又不重惩,国舅十之八九以后会变本加厉,到时陛下又如何处执?”
赵匡胤默然。
“陛下,微臣听到数次齐民,微臣十分赞成这两字,说均贫富那是不可能的,但理论上给所有百姓一个公平的机会,百姓就不会怨恨,大宋才能长久,但微臣看到的许多事却非是齐民。例如科举,微臣分心物格,这一生无望进士了,学舍里朱三郎他也多次不得中。我劝他一句,一年就那么几个进士,你看一看进士有几人来历简单的。这就是不公平,武则天敢糊名科举,陛下为何不能糊名科举?若是陛下真有心去齐民,那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若不能做到齐民,却喊着齐民的口号。百姓能愚弄一时,不能愚弄一世,到时期望越大,失望更大。百姓一起痛恨朝廷,示问陛下如何自保国家?难道索性学隋炀帝?”
宋九既然说了,索性一起说出。
听到最后,连楚昭辅也吓傻了眼。
第二百章 草帖子
“朕终于明白了你为什么敢冒犯王全斌。”赵匡胤喃喃道。
“微臣认为陛下是圣君,才有这个胆量,那怕陛下是武则天那样的皇帝,微臣都会明哲保身,什么都不说。有一些胆量,是陛下给予的,而非是微臣天生的胆量。”
“那个科举糊名制,你写一道札子呈上。”
“喏。”
“还有那个游乐场,朕听说有一种鞋子与滑板。”
“是有这么回事,鞋子是微臣临时想出来的主意,滑板倒非是微臣想出来的,先生他去过北方,辽东深处一些半渔半牧民族冬天时就用这种滑板代步前行,或者狩错,它应当更落后。”
“它们能否用在军事上?”
宋九想了想摇头道:“不行,它十分粗糙,想要用在军事上,有几个条件,第一个技术跟不上去,那必须是一种更先进的滑板,才能越野,飞越障碍,从大坡度上的山丘前进。而且兵士本身载甲,带着武器,体格又魁梧,大军前进,一进就是几百里路。万一中途坏掉,难道让这些兵士呆在雪野上留候?带了预备滑板也不行。陛下询问,多半是为了北方契丹北汉?”
“是啊。”
“提到了北方,微臣倒有一些想法,先说滑板,用兵北方也不过幽云,即便是在冬天,雪未必有那么厚,有许多地面岩石露在外面,并不能利于滑板前进。除非陛下有能力远征契丹深处。但我朝还没有一统中原,那个时间太早了。所以这两条存在,让滑板不能放在军事上。看看契丹就知道了,他们同样很少在深冬用兵,难道他们也不知道这个物事?不便也。不过说到契丹,微臣倒想说一件事。微臣斗胆说一件事,陛下之意先南后北,一旦统一天下,实力雄厚,足以与契丹对抗。可微臣却担心另一件事,此时契丹君王乃是有名的睡王,主昏臣庸,我朝将士正是战斗力最高的时候。若以微臣想法来,不如先攻打幽云十六州,后汉放弃不管,他们只是一个小国,勉强自保耳。依据幽云十六州之险,再徐而收复中原。”
实际这就是柴荣的策略,但柴荣当时也是被迫的,南唐有李璟,他可不是李煜,后蜀当时虽是孟昶,但没有变得昏庸,两个都是难啃的骨头,于是柴荣反复思考后,调转枪头对付契丹。虽然幽云十六州未收下来,但至少三关瀛州拿到手中,不然后面宋朝局面更糟糕。
“不妥,若是与契丹鏖战,那将是漫长的战争,这与曹操情况不同。朕的策略还是唐朝政策,先南后北。不然一旦与契丹形成僵持,最好的结果顶多是曹魏,不好的结果,谁都无法预料。”文人小说下载
宋九挠了挠头。
这个主意非是他想出来的,而是从前世看来的,但相信那些人在军事上的天赋肯定不及赵匡胤。既然赵匡胤是这个先南后北的策略,自己不便多说。至少北宋统一了中原,有一个稳定的国家,而非是象以前那样四分五裂。
“就这样吧。”
“陛下……”
“朕意已决。”
“陛下,虽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知错能改,善莫大矣。陛下,十恶不赦中何为不道?”
古代有十条大罪,犯下这些罪必斩不饶,不可赦免。谋反,谋大逆,指有意毁坏宗庙山陵宫殿,恶逆,殴打谋杀父母祖父母,大不敬,偷盗皇帝祭祀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不孝,虐待父母,守孝时结婚作乐,在宋朝后者也不会处死,例如八贤王的儿子,不睦,谋杀亲属中长辈或女子殴打丈夫,但在宋朝女子殴打丈夫不算十恶,只能说是严重家丑,管教无方,会被贬官,例如后来的夏竦。不义,官吏间相互杀害,士卒杀长官,学生杀老师,女子在丈夫死后立即改嫁。内乱,兄妹或类似亲属间通奸强奸,但在宋朝只限兄妹,其他的不算,例如欧阳修与王安石都有与晚辈通奸嫌疑,也没有追究。还有就是不道,非死罪谋杀一家三人,或者肢解人。李处耘那不算,是战俘,王全斌那也不算,因为战俘在这时代也不能算是真正无罪人。然而王继勋肢解奴婢,却是真正的不道大罪!而且不道排在十恶不赦的前四五,十分严重的罪恶。
“朕会派人严加盯梢王继勋,此事莫要再提了。”赵匡胤郁闷地走出去,本来想教训这小子一顿,不承想给这小子反过来教训了一顿。而且宋九搬出十恶不赦,赵匡胤想辨都没办法辨。郁闷之下,派人将王继勋喊来,在他姐姐画像面前跪上一个时辰,你们都是一个爹妈生的,为何两人品性相差了那么多!
楚昭辅戚戚道:“行啊,宋九,你才是真正的君子。”
老楚服气了。
“楚司使,你看我这样子象是君子吗?君子不沾边,倒是与弄臣沾了一点儿边,连好人我都不敢自当,还君子呢,楚司使,你别吓我。”
楚昭辅想了想,在世人眼中君子总是方正的形象,例如吕馀庆,例如刘温叟,宋九是沾不到边,但这样一想,老楚也悲催了,那如此,刘温叟算不算君子?那什么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君子呢?
但他还是低声说道:“陛下不计较你,你以后就不要再提此事。”
“那又有何妨,大不了我不做这个判官,难道陛下不让我教学舍?现在它还没有变成朝廷的,就是变成朝廷的,它能离开我吗?还有河洲,朝廷不需要我的税务,难道不需要我的技术?”然而宋九也确实不想再提,不提行,但可以做,回到家中,将郭大喊来,问:“戚少春与黄清两人秉性如何?我能不能相信?”
“可以相信,俩人侠胆热心。”
“郭大,我想他们替我做一件事。”
“九郎,什么事。”
“王继勋脔割奴婢的事你听说没有?”
“听说了。”
“你让他们盯着王继勋,专门盯他,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这个胆量。”
“九郎,陛下都不想处执,你让他们盯王继勋有何用?”
“这个你不用管,只要盯好,有什么特殊的事向我禀报,他们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胆量。”
“仅是盯人有何不敢的,不过九郎……”
“我知道,事有轻重,就象我虽说了几句,但未写奏折一样。”宋九说道,这个人还活着,还在京城,恐怕以后会吃人肉,一旦吃人肉的真相揭开,看看赵匡胤如何袒护。
几天后潘氏兄妹一起到来。
见了面,潘惟德苦笑:“妹夫,你真胆大。”
潘怜儿拼命地掐潘惟德。
宋九怔住了,问:“什么妹夫?”
“母亲后天就回到京城,派行让家仆骑马回来,让我通知你,明天会派媒人到我家拿草帖子过来。”
这就是正式议婚了,但还有许多事,这时男权时代,必须女方先行将草帖子送到男方,草帖子内容会写明曾祖、祖、父三代姓名,家职,家产,以及本人姓名,出生年月,递到男方供男方问卜祷签,问卜就是测算两人八字合不合,若是克夫命这门婚事仍不会成,然后再祷告抽签问吉,若抽出来是大凶之签,又不行。一切都是好的,那怕是凑合的,男方才将草帖子送到女方,供女方问卜祷签,看看是不是克妇命。其实这多是走一个过场。
下面才是重要的,下细帖子,将家中情况讲得更详细,包括财产,家产多少,田土多少,牲畜多少,一起要写出来。再写明定聘之礼多少,聘礼多少,财礼多少。越是大户人家越讲究。
女方若没有异议,同样回细帖子,写明家中情况,以及嫁妆情况。不能男方花一百贯钱娶一个媳妇,女方只陪十贯钱嫁妆,那男方也不会乐意的。
就象潘美这次要面子,大肆要嫁妆,宋家答应了,若是到时候只陪几千贯钱嫁妆过来,宋九不说话,玉苹也会说闲话。这一条很重要,有许多亲事就毁在这个聘礼与嫁妆上。
商议好了,男女碰面,这一条对于宋九与潘怜儿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实际就是细帖子也没有问题,潘美当真贪婪嫁妆?现在就这一个宝贝女儿,能贪也不能贪。因此潘惟德索性称呼妹夫。
“妹夫,别掐我,真痛啊,九郎,国舅那边你真不能过问。”
“九郎是好人,可不象你。”
“小妹,你不要维护他,我这是为你们好。九郎,你可知道,昨天国舅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你弹劾了他,要带人找你算账。被兵士拉住。”
“那他就来吧。”宋九淡淡说道。王继勋不来便罢,一来正好给自己找到借口,再用不道之罪将他的契股踢掉,省得到时候看得难受。
潘惟德看着妹妹,潘怜儿也道:“九郎,大哥说得不是没有道理,你如今家业非同小可,这么多学子靠你,还有这么多衙内也靠你,两河百姓省熬出来的钱帛,也投于河洲产业里面,你可不能出事。”
“还是小妹会说话。”
“我清楚。”
潘家兄妹离开,玉苹说道:“终于成了。”
“玉苹,最亏待的是你。”
“有九郎这句话,奴家还有何亏待的?再说连国舅虐杀奴婢你都看不下去,奴家以后随你,你还能亏待奴家。你说世事古难全,人不能贪心的。就象九郎你做了高官,心中却戚戚,因为富贵太全了。”
“这都是自我安慰的话,不如这样,我们先测一下生辰八字,祷一签看看。”说着跑到图书室找来算命卜卦卜八字的书,里面很多书,大多数是一些富人捐助过来的,良莠不齐,包括许多算命书。找出它们用它们对照,两人测八字祷签,怎么办呢,算是给玉苹一个小小补偿,让她抢先一步。先测八字,两人八字很合,非是大吉,也是一个吉。再祷签,祈祷过后将签抽出来,玉苹往上面一看,脸色一变,居然是一个坎签。
不用说是下下签,宋九道:“别急。”
心里想,自己岂不是多事吗,然后将签书打开,上面一行字,雨雪满途甚泥淙,交易出行道不通,疾病难治婚姻慢,谋望求财事难成。也就是抽出此签问出行,是不通,不能出行。问疾病是难治,治不好。问求财,也求不来。问谋事,也做不成事。是一等一的恶签。但问婚姻似乎不是那么恶,就是婚姻稍慢一点,能成,中间困难重重。
然后宋九放下了签筒,说道:“真不能相信啊。”
玉苹也不由笑了起来,若说他们婚姻在一起不幸福还有可能,说婚姻慢绝对不相信。实际这是玉苹坚持,也是考虑到潘家的感受,不然宋九随时能将玉苹纳入门下。况且赵匡胤都口旨了如夫人三字。
宋九道:“还好,不管能不能相信,不是太恶,要么你也让李妈妈下草帖子。”
“有没有这规矩?”玉苹狐疑地问。正规婚嫁规矩很多的,纳妾规矩就少了,在宋朝还存在着一种租赁制度的纳妾,给一点钱,实际就是卖到男方,男方也可以摆酒宴,但不象正规婚姻那么隆重,那是找抽的。几桌私宴,还能办婚礼,女子必须穿粉红色婚妆,若是穿大红色婚妆,又要找抽。五年后,合同期满,女子可以回到娘家。甚至做过妾的女儿再嫁人往往更受欢迎。毕竟对贞操没有那么重视,但做了妾的女人,不但懂礼,还会操持家务与管理财产。宋朝人更现实,这样的女子讨回来,马上小两口生活就上了正轨,连调教过程都省去了,何乐而不为?但赵匡胤说了一个如夫人,玉苹这一生也就没有合同期这一说法。
其他的纳妾有什么礼,还真没有相关的规订,宋九说道:“管他呢,你就让李妈妈下一个草帖子,咱们一起办。”
“你胡闹。”玉苹,但抿着嘴跑出去找李妈妈,李妈妈也笑骂胡闹,同样快乐地下草帖子。为了让玉苹小小满足一下,他们胡来,但不是请媒婆三媒六证,不会有人弹劾他们。这不是主要的,主要是第二天。
第二天天一亮,潘家媒婆子过来了。
这也是田氏的想法,万一八字不合,都不用她出面,这门亲事就告吹。若是合,她自己来京城再商议。然后还要请一个中间媒婆,那还早。媒婆子递上潘怜儿的草帖子,宋九请来卜卦先生。怕他乌鸦嘴乱说,宋九给了他一块大银子,然后将自己八字递上。收了银子,心中有数。一切好好好,大吉大吉……
天知道大吉在哪里,一连串的吉听得宋九头晕,但潘家媒婆子见惯了,没有当真。媒婆回去,轮到宋家的媒婆出场,也要向潘家下草帖子。这边吉还不行,那边吉才算数……
第二百零一章 插钗
草帖子很快有结果,据潘惟德说潘怜儿怕出意外,也从她私房钱里拿出一锭金子给了卜卦先生。总之,这门亲事还没有操办,就养肥了许多人。难怪一些大户人家议亲,无数媒婆以及各色人等往里面钻。好处多啊。
得到好处,结果自然不用说,吉吉吉,宋九心中很有些后悔,那天媒婆走了,自己应当将卜卦先生的卦筒拿过来,倒下看一看,估计里面六十二根签(乾坤二卦不能出现的),恐怕都是上上签,一些不好的签根本就没有。
到第二步,相亲,又叫相媳妇,在这一步女方很被动的,她不能嫌弃男方,只有男方嫌疑女方的份,男家处于主动地位,有决定权。若中意了,将早准备好的金钗插于女子冠髻之上,你就是我的人了。若不同意,则送彩锻二匹压惊。一般相亲地点在园苑、航船、酒楼、茶室。现在最高档的相亲地方就是在顺店。
但那不可能去的,宋九占据了近半契股,去了不成体统。
因此约在任店。
这个过程就是走一个过场,宋九能不愿意吗?
但过场要走的,男方媒婆,女方媒婆,男女双方本人与家长,要一一到场,宋九没有家长,只好让大姐代劳。一大堆人,在任店订了一个雅间,走进去。
宋九还是第一次看到田氏,一个中年美丽熟妇。
先行礼,田氏很不悦,这个不悦也不能全怪她,宋九确实占了大半责任,先是调戏,后是跑到自家门口唱歌讲故事,闹得满城风雨,然后南下,努力是不错,可随后等他提亲,一等也没有,二等也没有,宁肯当着群臣的面求皇上,也不派媒婆提亲,田氏因此多少有些着恼。若不是女儿同意,那怕宋九有前途,田氏都不会答应。有前途的人不要太多,以潘家的地位,找一个好女婿岂不是太容易,就是张家那个孩子还差了吗?
冷哼一声说道:“免礼。”
没有让宋九立即插钗,而是说道:“宋九。”
“在。”宋九立即恭敬地说道。
田氏是正经人,也不笑,道:“插钗之前,老身提一个要求。”
“请说。”
“切莫与王继勋作对。”
“请教,为何许多人都这么劝我?”宋九纳闷地说,若是大臣还好,连赵匡义都暗暗劝宋九,这让宋九感到古怪。
田氏一挥手,三方媒婆全部下去,钱好拿,拿得不少,但在这过程中她们都是弱者,两家那一家都得罪不起。田氏说道:“宋九,我家夫君感世宗的恩,许多将领也感世宗的恩,独陛下不用感恩。你明白吗?”
一般人恐怕真不明白,认为柴荣提拨了赵匡胤。但宋九点了点头,不是柴荣提拨赵匡胤,赵匡胤那是玩命玩出来的,说不定时光倒回,若柴荣让赵匡胤选择,他能猜测出自己以后做皇帝,都不会同意以五千破十万,以两千破两万,而且这两战的对手并不弱,皇甫晖与李景达也是成名的勇将。实际柴荣这两道命令,多是让赵匡胤做炮灰,起牵制作用的。一次不够,又来一次!
“陛下做点检使时,王饶将王皇后下嫁给陛下,王饶你知道吗?若是无这次婚姻,陛下也许得不到更多的人承认。正是这种关系,高家拿了一万缗钱,二大王与三大王拿了两万多缗钱,王继勋又拿了一万匹绢,这是表示皇家对河洲的支持。否则你河洲闹的种种,为何无几人弹劾?”田氏再次隐晦地说。
宋九终于会意了,喃喃道:“原来如此……”
王饶在后周可是了一个了不得的大人物,巢国公,侍中,太尉,彰德军节度使,其人脾气也好,颇得人心。王家一男一女,王继勋那时岁数不大,王皇后是长女,娶了王皇后,赵匡胤等于继承了王饶大部分的影响力,也得到王饶故旧门下的大力支持。而这个支持又在皇袍加身中扮演了一支重要的力量。
更不要说王皇后本人温婉到了极点,恩情,夫妻间的亲情爱情,赵匡胤亏欠王家很多很多。难怪刘温叟都不敢大肆弹劾。
但宋九不置与否,可能有那么一点亲情恩情吧,然而说恩情,柴荣也许是没有什么恩情,可张琼呢?
若王继勋改邪归正就算了,若王继勋变本加厉,自己不妨在暗中做一个推手。
田氏没有多说,若宋九这样说都不明白,皇上也不可能重用载培。又说道:“你插钗吧。”
根本就未问宋九相未相中,也有可能,那么田氏会用盘子往宋九头上砸。
宋九迟疑了一下。
婚期聘礼嫁妆的什么,都在细帖子里说好了,包括成亲时间,是在明年腊月二十二,可能潘美能回京叙职,可能不会回来,但必须那时候才能成亲。这个宋九不急,实际潘怜儿到了明年也很小,才十八岁。能订下来,那怕到后年大后年也行。
然而田氏似乎忘记说了一件事,这漫长的一年时间内,没有嘱咐他与潘怜儿不要私会。
内幕潘惟德死活不说的,田氏一回到家,要看帖子上宋九的八字,卜卦先生早得到潘怜儿很多好处,如宋九所猜,就是田氏将所有六十二卦抽出来,也不会抽出一根凶卦。
但田氏开始训子训女,还训着小妾。
你们太不象话,潘惟德训得没办法,只好瞎扯八拉,说宋九家那个玉苹如何如何的美丽温婉,善解人意,偶尔让小妹见见面也好,不然两人虽未住一室,却同住一屋檐下。宋九也二十一岁了,过了年二十二岁,若是天长日久,把持不住,小妹还未过门,玉苹替宋九生下了一个孩子,咱家是悔亲还是怎么办?
扯得几个弟弟与潘怜儿,他妻子加上二娘一个个瞠目结舌,但也不大好说,田氏缄默良久,才说了一句:“也要注意影响,宋家无家长,无人教导,我们家不同。”
居然真让潘惟德挡了过去。
在家里田氏都未说,在宋九面前更不会说。
宋九拿起早准备好的金钗插在潘怜儿头上,潘怜儿娇羞地低下头,脸上又羞又喜,当真人比花还要娇艳,一时间宋九看得痴了。
田氏在边上又好气又好笑,干咳一声,宋九这才将手从潘怜儿头上拿开。但论急,潘怜儿更急,她才想马上就嫁到宋家呢。
大姐喃喃地冒出一句莫明其妙的话:“居然还成了。”
田氏也不怪罪,宋家只是小户人家,攀上了自家这个高门,这个妇人肯定喜极而失常。实际她也弄不大明白,若让她选择,她还是选择张家的孩子,方正,严肃,象一个君子。这孩子如此顽劣又胆大,为什么皇上喜欢,丈夫喜欢,几个儿子又喜欢跟他后面厮混?
钗也插了,再后悔也没有用。
田氏说道:“既插花钗,你们宋家要派人下定礼。”
三步走,定礼,聘礼,财礼,后面可以不急,但钗插好,吉日就要下定礼。女方回定礼,这门亲事才算真正订下来。
这个还用田氏吩咐,大姐点头道:“夫人,我家那边准备好了,就是寒酸了一点,请夫人到时莫怪。”
田氏咽住,这是丈夫种种考虑后,才做的决定,若不懂内情,说不定以为是刁难。还好,听大儿子说,这孩子基本猜中,但这样还算寒酸,得什么样的婚姻才算奢侈?
啼笑皆非,开始喝茶吃饭,主要就是聊一聊,顺便让男女之间有一个间接的交流认识。现在后者作用也省去,男情女愿,还用得着交流?若不是自己在场,这两孩子肯定高兴地疯搂在一起。
田氏问了问,宋九很老实地回答。
甚至还说了宋九那封信,宋九也答了:“丈母,我在湖南见过潘将军手下的兵卒,也在巴蜀见过王将军手下的兵卒,王将军手下兵卒勇悍不亚于潘将军手下兵卒。还与高怀德将军交谈过,他拉弓给我看,轻松地就拉开三石强弓,另外与韩将军因为河洲工程之故,更多有交谈。方知朝廷精兵勇将数不可胜数。但敌国就那么几国,南汉、南唐、北汉,契丹是灭不掉了,顶多将幽云十六州收回来。李将军与王将军是没有做好,做好了,那是灭国之功。不提陛下封赏如何,这个功德甚至能惠及潘家子子孙孙。因此我写了那封信。”
“南方苦啊。”
“丈母……”
“订礼未下,不能这么称呼。”
潘家是大户人家,民间是称呼丈人丈母,宋九不知道大户之间是怎么称呼的,因为他看过《尔雅》,按照上面的称喟,妻之父为外舅,也就是称呼岳父为外舅,岳母为外姑。于是问潘家兄弟,潘家兄弟哪里知道什么尔雅,听后茫然,说道:“还是丈人丈母。”
宋九也茫然,直到有一天他翻看柳宗元文章,看到其中一篇《祭杨詹事丈人独孤氏丈母文》,柳宗元岳父岳母来头还不小,一个是唐朝名门杨家,一个是关陇望门独孤家。这个不会去考证,但证明唐朝就有了这样的称喟。
田氏说不喊,宋九就不喊,道:“虽苦,时间不会太长,潘将军也爱民,他苦一点,湖南百姓却会幸福,至少若干年后,史官都会用湖南与巴蜀百姓的情绪做对比,来记叙潘将军之功。”
当然,田氏不想夫妻分离也是实情。
吃过饭后,相互告别。
大姐在路上高兴地跳起来,道:“九弟,真成了。”
宋九也恍若梦中。
大姐又说道:“这真是古怪来哉,当初求刘家那门亲,刘家没有同意,求潘将军家的亲,居然还能成功。”
第二百零二章 牛(上)
择日不如撞日,开始下定礼,珠翠首饰,金器,销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