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会儿韩庆雄被潘家兄弟揍得鼻青脸肿找到宋九,他也不气,这是自找的,反正与宋九一样,受父亲遗传,皮黑肉粗,揍几下无所谓。但好奇啊,围着宋九又说道:“九郎,潘家大郎真将小妹卖给你?”

宋九拿这货没办法,这些衙内多是武将后代,精力旺盛,呆在京城无聊之极,有一点乐子,都会引起他们好奇。说道:“韩二郎,我已请好了两个媒婆子,正准备选一黄道吉日上潘家提亲,若是田夫人答应,不要说借几千缗钱,借十万缗钱,我也会心甘情愿。”

“你那来的十万缗钱?”

“现在没有,以后没有?”

韩庆雄无言,宋九承诺的是五百多万缗钱,再加上商税与城郭税,是多少,让人无法想像。实际王全斌这次在巴蜀捞的不少,也远不止十万缗钱。多少,宋九不知道了。想到了巴蜀又问道:“韩二郎,巴蜀那边如何?”

“朝廷大军破掉灌口寨金堂县后,王可僚合数州叛兵攻打普州,被康延泽将军击败,因此全师雄部下得到喘息机会,手下大将罗七君与唐陶肩据铜山之险,拢集余部继续谋乱。现在王将军兵分两路,一路则丁德裕将军与西川马兵都监张延通以及康将军对付铜山叛部与王可僚余部,他与曹将军刘将军率领主力军队进军雅州。具体的我也不大清楚,还是听王大郎兄弟俩说的。”

宋九会意了,实际还是在争功劳。

丁德裕与潘美已在湖南立下战功,自己那个政策多少分化了叛军的心,即便有人继续反抗,不会太多。平罗七君与王可僚功劳不大,但他们人虽少,力虽弱,却是山区作战,想完全平灭还是十分困难。于是王全斌将他们交给丁德裕与康延泽,一个是不想让他得大功,一个更是他憎恨的人。

然后平吕翰,后面还有羌人与蕃人支持,不得不带上曹彬与刘光义部,不然他兵力可能不足。

争不争功,宋九不想了,但想到一件事,看样子叛变会很快镇压。只有不打仗了,巴蜀百姓才能稍稍安生。

宋九说道:“韩二郎,莫要小视了巴蜀平定,巴蜀古来天府之国。一旦平定,就会向朝廷提供大量赋税,这些赋税只有少量贵重货物从栈道陆地运到京城,多数还是自三峡沿江而下,然后自汴水赴京。这对我们也有好处。”

韩庆雄不以为然,凭借河洲的分红,分一千年,王家二郎他们也分不到他们父亲在巴蜀捞到的钱。那是人家敢捞,韩庆雄眼红都无奈,说道:“我那天在城外看到你所说的那个寒瓜。”

“哦,我们去看看。”宋九大喜。

他知道朝廷引进了占城稻与西瓜,就不知道种在哪儿,并且这对北方也有好处。

拼农作物北方是拼不过南方的,以后宋朝圩田据说亩产达到五六石,北方行吗,两季,将吃奶的力气使出来,亩产也不会超过三石。但西瓜不同,特别是京城附近盐碱地多,种粮食不现实,种西瓜却是最好的土质。

两人骑着马一路奔向城南,骑了二十多里地,才看到一片沙田,上面种着许多西瓜,才载培没多久,仅是一个个幼苗。

宋九看后皱眉头,冲不远处田间的一个百姓喊道:“这是谁种的瓜?”

“郭四家的。”

“麻烦乡亲,能带我找到他吗?”

那个农夫看了一眼两人,虽然韩庆雄脸上还有些青肿,不过穿戴不凡,不敢得罪,带着二人在一片桑林间找到郭四,宋九说道:“我是开国伯宋九。”

“见过伯爵。”

“不用多礼,你可听说过京城东水门外的反季蔬菜。”

“小的听说了。”

“那就是我种的,我来教你种寒瓜。”

到了这里,是真正的农村,百姓朴实,宋九一是官员,二是伯爵,三是那个贵菜的主人,郭四十分相信。这样种肯定不行的,宋九教他开畦,挖出畦沟,不然疏不了水。

然后将瓜苗移载出来,放入小苗田内,小苗田内必须用充足的农家肥壮苗。再于大田里开挖,沟里施肥,瓜苗长大后移载于此沟上。同时要学会打茬,人工授花粉,编织小帽子罩在瓜纽上。当然还要捉虫,等等。

郭四听后说了一句:“宋伯爵,小的一没有钱二没有空啊。”

敢情赵匡胤派人取来种籽后,听从了宋九建议,发给一些盐碱地上的百姓,让他们种,自生自灭。于是老百姓就种,往沙地上一撒,不施肥不浇水,真的任它自生自灭……

宋九说:“这样吧,我明天派人送十贯钱给你,你请人来帮忙,若自家农家肥不足,用钱买一些。”

说完与韩庆雄骑马回去。

这样种法产量肯定很低,想推广起来也会更慢。不过指导了一家,看到效果,以后会纷纷有人模仿,推广起来就会快一点,至少夏天有了一样解署的水果。

然而这样还是不行,要么今年冬天索性来一个大棚西瓜?

……

不管潘惟德兄弟这个钱是如何来的,有了这个钱注入,其他衙内纷纷掏出腰包。

曲院官员很上路子,只征了一千贯买扑钱。实际买扑在宋朝酒榷中占的比例还不是很大,只有百分之十几,主要还是官榷。但这种价格比大白菜价更践,逼得宋九到了曲院,主动签订一项约定,以二十万斤为比例,每二十万斤买一千贯钱扑,若是二百万斤就会买一万贯钱扑。二百万斤非是不可能的,宋朝每年产酒量十分惊人。似乎仅是榷酒,曾经在王安石变法中就占据了一千多万缗钱收入,若包括官吏贪污,实际数字会是两千多万贯。一斤优劣平均榷到五文钱,一户人家一年用酒也达到了三百斤。

别的人家不说,仅是去年宋九一户就吃掉一千多斤酒,一个个当啤酒喝,当饮料喝,用量能不多吗?实际若是打出名声,几年后产量说不定还远远超过了两百万斤。

这个必须现在说清楚,不然到时候不加扑,别人认为不公平,一追加钱,各衙内又不会愿意,反而不美。

他的用意曲院官员没有弄懂,看到宋九主动承诺加扑钱,一个个哭笑不得。

但宋九没有多说,现在多少斤,对于衙内们来说,也是一个很模糊的数字,而且它还会是一种贵酒,不在乎这一斤五文扑钱。办完了这件事,宋九又让人将诸衙内喊来,有的人还没有得到消息,与去年一样,宋九暂时替他们垫付。不是太多钱,不久后就会还的。宋九只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核心地方,也就是蒸馏的地方必须保留,不能让衙内们乱动,就在宋九让出的二十亩地上。第二件事就是再三叮嘱,买地可以,协商,那贵一点,也就是几十亩的地,不得仗势欺人,再过几个月三样事物全部开张了,这当口上不能闹出什么风波。

然后交给了诸衙内,包括他们挖酒匠,建作坊,如何规范。

作坊想建好,最少还有三两个月,码头却竣工了,赵匡胤亲自率领群臣来观礼。

与虹桥不同,那仅是为了新年快乐,赵匡胤才带着大臣们来看一看,看后就走了。码头却是很重要的。宋九说巴蜀会有赋税自汴水运到京城,何止。随着湖南渐安,包括湖南、江汉,这些赋税也要从这条生命线运到京城。

淮南也渐渐安定,宋九在潭州说了围田,也提到江东圩,这个江东面积很大,包括鄂州以东,鄱阳湖部分地区,以及往东的沿东地区,一直到南唐的润州,也包括南唐对面的江北地区。

汛期与吴越不同,吴越离海近,汛期主要在秋天,台风多引起的山洪爆发,于是形成水灾。江东地区离海略有些远,可是河流诸多,因此多是在梅雨过后就开始有汛期。

而圩埂又是生生将各个沼泽与湖荡子圈起来,使湖泊变成良田,汛期一来,那是真正的河下田。不仅需要大量人力,到汛期时还要派人手抗汛保圩,以现在淮南路的情况修江东圩,显然也不现实。

然而淮南毕竟水系发达,气候温暖,收成远远高过北方。一旦安定,赋税比例就会立即增加。

再有吴越与南唐的贡赋。

宋九前年说汴水还不及五丈河,可今年不同了,秋后江汉湖南无变,汴水会远远凌驾于五丈河之上。不提南方作物高产,就是幅射的面积与人口也远远不能比拟。

这由不得赵匡胤不慎重。

赵匡胤率领大臣到来,锣鼓喧天,张灯结彩,大放鞭炮,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吕端与韩重赟也会做面子工程,将城中的船只强行撵出来。还会有船进城卸货,不过禁管会越来越严,直到城中无船为止。

暂时还没有相关的禁令。

不过吕端派衙役撵,船主那敢违背?然后好奇地站在船头上,看着君臣。

还有一系列的仪式,包括傩礼,远比虹桥竣工时隆重多了。实际赵匡胤心中也有打算,他也在看,就象虹桥一样,若是平安无事,执行一段时间后,会陆续用虹桥代替汴水上的平桥。码头也是如此,若是卸货速度快,节约人力,于蔡水、金水河、五太河上也设置类似的码头,甚至在一些重要州城,同样可以设置各个小型码头,减少全国百姓的力役。

河洲只是一个试点。

但这个想法他未说,一系列仪式结束,开始卸货。原来河中卸货赵匡胤是看到了,显然这次进步更大,卸货速度也更快。随着一辆辆车子将货物通过水泥路运向城中各地。

暂时夏税未上来,仓库虽然建造了,还没有派上用场。不过这是为了未来准备的,不会有人弹劾浪费。

看了一会,赵匡胤向韩重赟问道:“韩卿,宋九呢?”

“他前天来带着学子挨个检查一遍,随后将事务一起交给老臣,似乎与学子说什么要快点将教材编出来。”

赵匡胤知道教材是什么,他又看了看东边,东边就是游乐场,只要不出人命,赵匡胤也不会管的,这是当初说好的,但有许多奇奇怪的器械,有的还十分高大,不知道用来做什么的,他想了想说道:“我们去学舍。”

教材让他十分不放心!

第一百六十五章 提亲(下)

刘温叟连忙说道:“陛下不可,上次你只是便装去苦井巷,已让百姓产生慌乱,若是现在去,群臣皆在,还有御驾,侍卫,必会给苦井巷百姓带来无穷的困扰。”

以现在的阵势根本就不能去。

刘温叟说得的实情,赵匡胤对一名侍卫说道:“你去苦井巷将宋九喊来,顺便让他将那几本教材书带来。”

“喏。”侍卫下去,都是乘马的,速度很快,宋九带来,此时赵匡胤不是在码头上,而是站在未来的客栈,看着这一幢古怪的建筑造型。

宋九见驾。

赵匡胤问道:“你在编写教材?”

“是,陛下。”

“为何今天不来观礼?”

“有韩将军在,臣这段时间事务多,码头,正店,游乐场,客栈,煤作坊,这中间需要种种技术研发。包括琉璃与蒸馏酒从试验室变成大型量产的研发。学子挪下的课要补上,教材,朝廷研发新车轮子,微臣偶尔还要去钢监。分心太多,微臣脑子有些转不过来,码头虽好了,事情还不少,只能先将一些能解决的迅速解决,例如教材。这样事务少了,微臣才能承受得起,所以未来观礼。”宋九说的是实话,不过主要还是为了尽快提亲,那个黄道吉日的啥,只是为拖找借口。

“去巴蜀拖累了你。”

“陛下,不敢,微臣侥幸去巴蜀做了一些实事,也值,就是这一拖,这两三个月内都不会消停。学子毕业时间也要往后拖延了。”

“你能这样想很好,教材呢?”

宋九从马背上拿来一大叠教材,因为是毛笔字,很厚,一共六本,每本都有一千多页,不过印刷后字迹要变得小一点,会压缩到三四百页。主要是学子编著的,宋九整理修改,再由朱三等五个先生做了文字润色。差不多要结束了。

赵匡胤打开看,图文并茂,他看的是启蒙版物格学,宋九为了让更多人读懂,虽让朱三燕张五人润色文字,但还是再三说了,别要什么四六体,最好半文半白,这样大家才能看得懂。

这次非是宋九那些大纲式的讲义,讲得十分详细,还有标点符号与图样说明,连赵匡胤也看懂了大部分。但这正是他担心的地方,隐晦地说道:“宋九,它刊印成书,易流传到国外。”

“陛下,无妨,它仅是启蒙版与一年级的教材,包括二年级的教材,皆是很浅显的学问。到三年级微臣会注意了,看情况向陛下汇报。但想真正学到物格学问,能达到微臣这种水平,最少是五年以上的时间。”

“你学了几年?”

“陛下,微臣学的时间也不长,一两年,不过微臣一直在进步。”

这样讲一个都没话说。

“虽然一些学子随着微臣学习并参与了试验,但重要的试验仍然是二十一个亲传弟子,微臣与他们签了契约,二大王做的公证,这些弟子不会外放,而是为了将来书院培养成先生用的。就是他们也许能制造一二器材,但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原理弄不清楚。甚至微臣出的那三道数学题,最少也在学三年后,才能学到它们,才能破解它们。”

提到那三道数学题,大家一起会心一笑,出在哪儿了,赏钱也摆在哪儿了,但就是哪儿了,至今没有一个人答对一道题目。

“这门学问只有你懂,分寸你拿捏好,重要的要知道保密。”

“微臣知道。”宋九道。实际宋九对它还真有些犯难,若真保密,说不定就象神臂弓一样,后世知道它装有一个机括,正是这个机括让它比欧洲的长弓还要厉害,可究竟如何,只有天知道了。现在宋九想破了脑袋,同样想不明白。物格学一样,如果真的保密,只普及普通知识还是没有用的,那么改朝换代之后,真正的数理化精髓也会象神臂弓一样成为一个谜团。

但普及,不怕契丹,它还是以游牧为主,若是真学习物格学,与儒学,这个国家能比拼过宋朝?也不怕南唐南汉,两个国家皇帝比赛着玩乐,还能想到物格学?

他怕的是真正的外国。

象欧洲可没有儒学,更不会将儒学视为正统,一旦得到它,没有儒学掣肘,将它视为正宗学问,普及起来会很快,那会不会提前崛起?可惜自己记得没那么清楚,不知道欧洲那边发展的历史。

还有一个国家,倭奴国。

如果全部放开,就象大白菜一样,演变成唐朝那种局面,将先进文化拼命地往那边传。受中国文明影响,这个猥琐的岛国由奴隶社会迅速转变成封建社会。正是中国文明典定了它的底蕴,若没有,与南洋那些国家又有何区别?可惜他不是皇帝,不然会想办法将这个国家文明打压回去。若这些学问传过去,同样也不好。

实际一旦传播开来,那就是一个比拼重视,比拼发展的时候。现在没有事,再往后去事儿就大了,甚至这时宋九想到五个人,欧阳修,文彦博,司马光与二程,可惜他活不到那一天,不然在这四人未成长起来之前,将他们找到,一个个干掉!特别是司马光,将他干掉了,宋朝万事大吉。

赵匡胤翻看一会,将它交还给宋九,宋九说道:“陛下,这也是一门学问,快编写好了,微臣斗胆请陛下写篇跋文。”

“行,明天朕就将它送给你。”

第二天宋九接到御赐跋文,一篇华丽无比的四六体,实际只要一句话就讲清楚了,大宋福泽延绵,好运气,天降异人,将学问传给我朝学子宋九,这意味着宋朝乃天命所在。

然而它整整一千多言!

宋九看了哑然失笑,这是标准的宋朝四六体文章,但肯定不是出自赵匡胤之手,就不知道那一个大臣代笔了。开始请工匠雕版,它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六册书,雕版印刷后会达到两千一百页,近一百二十万字符,是《说文》的十倍多字根。三稿,最多的一个学子代笔从写到修改,写了近十万字。包括五个先生,为了润色,每人也写了六七万字。

燕博士看着它感慨万千,不容易啊。

宋九一笑,多吗?后世有一个叫起点的地方,一年不码三百万字都不叫写手。一个人半年不到的劳动量就干完了四十六个人一年的劳动量。

两千一百页,就意味着要雕刻两千一百块木板,还必须是正字反雕,正符正图反雕。

为了图速度,宋九也不怕花钱,让衙内们请来三百多个工匠,几乎将京城各大书坊里大半雕工请来,仍嫌不够,又请求朝廷支援,从周边各州县到京城,调来四百多名工匠支援。还好,天气不冷不热,就着现在还空荡荡的仓库安置,在里面雕刻。这一抢,前后仅是雕版成本就达到两千多贯。钱用得多,也使速度跟上。若是七十名工匠雕刻,一人要雕刻三十块木板,天知道什么时候能刻完。

工匠们在雕刻,宋九开始将试验室部分挪窝,勉强能量产化,还不及后世的玻璃,不过能达到大食过来最好的玻璃标准。但这是成熟的技术,非是大食那边偶尔烧出来的上佳琉璃,并且它更加能大型化与工艺化,成本也更低,再稍做改进,确实能做到如宋九所说,反过来向大食倾销。

这是一个烧钱的祖宗,烧得十几个工匠都寒心了,还没有结束,继续要烧,包括硫酸与硼酸,现在能勉强量产化,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侥幸硼酸粉在烧琉璃里占的比重不高。因此将工匠搬到今年春天就盖好的房屋里面,暂时不会搬到河洲来。不过这些工匠宋九看得不低,他们不是士农工商,而是专家。

尽管是临时盖的房屋,宋九临离开时,再三吩咐,必须要漂亮舒适。一人一套,还是三上三下,但是真正的三大间上三大间下。搬走的是工匠,是与琉璃相关的试验。一边量产化,一边继续小型化试验改进。但那两个酸的试验还保留在河洲上,究竟烧到最后,会烧多少钱下去,没人敢想像。然而这可以暂时往后挪了。

事太多,不过宋九终于能回到正常教习。

燕博士看着他在教学生,摇了摇头说:“不容易啊。”

十几天后主持雕版的管事捧来六册书,说道:“九郎,它们印好了,你看看样本?”

宋九仔细地翻阅着,诸先生与学生也围过来观看。管事问道:“九郎,可以请书坊人过来。”

这是图快,以前印书要么是朝廷主持,多是国子监、秘书监、司天监、崇文馆刻印各种官方用的书籍,各州县条件好的也会刻印一些书籍,朝廷调来四百多工匠就是出自这些机构。

要么就是各大书坊,前店卖书,后坊刻书,各个衙内帮忙用各种方法拉来的三百多工匠就是出自这些书坊。皆是为商业性质服务的。

宋九这六套书,一是教学用的,大部分还是通过各大书坊流通到民间传播,不然只能免费派发了。那样宋九有再多财产也不够乱发的。宋九点点头,说道:“先开工,刊印一千套,各分五百套,派发河中河北。”

“喏,那个给书坊多少钱一套?”

“六百文钱吧。”

“六百文钱,那可不行,这点钱还不够墨纸与工匠成本,九郎,不是小的多嘴,你知道你的讲义在外面一本抄本多少钱吗?八百文钱,其内容还没有其中一本书知识含量多。”

“我知道,但这是善事,是教育,是替国家培养人才,别的钱能赚,这个钱不能赚。”

“救死扶伤的钱不能赚,教育的钱不能赚,九郎,这一点让老夫十分欣赏。”张博士说道。

“你这个老夫子懂什么,六百文钱售价意味着卖得越多,九郎亏得越多,九郎蔬菜是赚了一些钱,可用钱也厉害,况且那些钱不是大水飘来的,是智慧赚来的钱!”

“朱管事,不要争了,就这样吧,六百文钱,也对各个书坊说一声,允许他们赚一点,但我不希望每套售价超过一缗钱。怎么卖与我无关,然而订购时必须签好协议,若超过一缗钱者,必须赔偿我十倍书款。”

管事十分不情愿地离开。

他让衙内请来,替宋九打理,何为打理,就是赚钱来的,结果这门买卖让他做得十分地不甘心。

确实在这个买卖上宋九做得很亏,最后不包括那些免费赠送的,也抛除雕版成本,大肆印刷后一套成本依然达到了近七百文钱。没办法,纸贵,墨贵,又是大字,格外占纸张!

不然宋九还想卖得便宜一点。他这种思想开了先河,实际再往后去宋朝还有一种刻本,叫家刻,刻好了免费赠送亲友或私塾学子,因为财力有限,印数少,但是做善事的,校勘精细,刻印均佳,质量往往超过了官刻。不过现在国家还没有好起来,特有钱的人不多,未见家刻。宋九半家刻算是第一遭了。

几十家书坊的管事一个个到了,看着书,又听着这个价格,觉得不可思议。一本易经仅两万余字,售价还达到一百五十文,况且这么厚的六册书。

人家非得这么卖,有什么办法?卖得便宜好啊,销量才会大,省怕宋九反悔,一下子就签了七千多套。听到这个数字,朱管事又急得要跳。然而便宜确实有便宜的好处,一个月不到,七千套书就销售一空。

书坊的各个管事喜出望外地离开,朱管事嘴中不停地念叼也接着离开,玉苹说道:“九郎,可以派媒婆上门提亲,你与潘家娘子约好一月期限,现在快四十天了。”

“忙得昏天黑地,我都不知道日子。”

“家中钱又不多了。”玉苹说道,宋九要用钱,玉苹不阻拦,但这个钱用得她同样心惊肉跳。高价蔬菜卖得全京城的人红眼,然而短短数月下来,为十几个琉璃工匠盖的房子,琉璃作坊,给潘惟德的契股钱,试验用的钱,以及这套书雕版用的钱,赚来的钱眨眼就下去一大半。试验还继续会烧钱,天热时要盖新教室,以及其他想不起来的用费,若是亲事讲成,那是潘家,聘礼也不能少。去年赚了很多钱,但马上钱就不够用。

宋九说道:“真不行,琉璃正式烧出来后,往正店上装吧,用它做广告,然后卖琉璃。”

“这倒是一个主意,”玉苹一颗心才松下,说道:“明天就是一个好日子,让媒婆去潘家吧。”

“行。”

第二天两个媒婆过来,这是开始,也必须要好的开始,一部分是自身的实力,一部分也要媒婆会说,特别田氏似乎略有些不情愿,两个媒婆嘴巴功夫变得尤为重要。玉苹给了两个媒婆一人一个三十多两重的金锭子,让媒婆替宋九上潘家提亲。

媒婆拿着钱,高兴地提亲去,宋九与玉苹坐在家中等消息。日头转眼间就过了晌午,天气也渐热了,外面传来早蝉的鸣唱……

第一百六十六章 想不通

下午,两个媒婆回来,李婆说道:“九郎,田夫人意同了,但她说家中就这一个女儿,必须慎重,要写一封信去潭州问潘美将军。”

“辛苦两个婆婆了。”宋九很客气地说道。

将两个媒婆送走,她们的话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越是象她们这样高级的媒婆,越会说话。但真要是田夫人意同,两人是骑着毛驴去的,比走路快,不会到现在才回来,大约她们在潘家还不知磨破了多少嘴皮子。然而田夫人也肯定没有十分的拒绝。

实际两个媒婆未去潘家前,就打听好了,这门亲事比较轰动,前后来历容易打听,与玉苹无关,至少看上去玉苹十分贤慧,主动替宋九张罗,宋九也没有娶她,甚至还没有纳,她们眼光毒辣,隐隐看出玉苹似乎是处子之身。

那个故事流传得广,影响却不会很大,于是她们比较两家的家世,论门第,宋家差得太远,但要看前程。她们用宋九打交道的衙内做比较,不说官,就说爵,除极个别老子太凶悍了,才得候爵,真正伯爵也没有几个,大多数人只是子爵男爵甚至连一个爵都没有。官职不算太高,八品太常博士,但有一个七品宣德郎与四转骁骑尉。这些综合到一起,在宋九契股一百多个衙内当中,他最少能排进前三十位,甚至二十位。

加上潘家几郎与宋九关系不错,这门亲事有望能成,因此才收下玉苹的重金。

到了她们这地步,非是替西门庆与潘金莲搓合的王婆,她们也要脸面的。成了后小两口过得开不开心与她们无关,但接了活,必须要成。一次不成,二次不成,以后谁还出重金找她们做媒?

也就是品牌媒婆,要讲究“质量与信誉”。

两个媒婆在路上嘀咕着,玉苹在屋子里说道:“九郎,潘家是豪门,不会一次求亲就能求成功的,没拒绝就是好兆头。”

“当初我向张家提亲,张家也没有拒绝。”

“那不同,奴家不怕田夫人问潘将军,潘将军对你印象不错,你也算帮助过他,况且陛下还说了,写信给潘将军,说你是他的人。奴家就怕田夫人这是婉转相拒,媒婆子收了钱,就是听出来了,她们的一惯习性,报喜不报忧……”

“改天再问问潘家两郎吧。”

玉苹莞颜一笑,这门亲事未必象宋九求张家那么悲观,首先潘家内部就有“内奸”。

朱三几人围过来问。

好奇啊。

宋九这两年多来是一部草根长成史,开始向土豪脱变,能勉强算是土豪,但不能算权贵。若是将潘家小娘子娶回来,土豪地位差不多稳定了,能不能变成权贵,要看以后宋九的发展。

宋九挥了挥手说:“潘家还没有同意,说要考虑考虑。”

朱三举起拳头,说道:“要努力啊。”

宋九一笑,骑马去了琉璃作坊,这一回是真正的作坊。酒作坊在建设了,琉璃作坊也在建设,但没有酒作坊规模庞大,占地面积只有二十几亩,但余下的土地除了工人宿舍外,还有很多用场,只是现在宋九未说。

与十几个琉璃工匠商议了一会,宋九写出一个招工告示。一共招收四十名工人,暂时不能投产,但必须随着工匠们一道试验,练一个月手。一个月后琉璃作坊投产了,他们也就成熟练工人了。以后再看情况,是否扩大工人数量,但最少有五十多名熟手,有他们在,就不会出漏子。特别是那两种酸的操作与生产,要求更严格。

月薪三贯,节假日休息,另外每月四天假期,若家中有事,可以相互换假。每天工作时间四个时辰,特殊需要,加班一个时辰加五十文钱,节假日加班一个时辰一百文钱。要求必须视力好,同时对作坊内部生产技术严格保密。

前面告示贴出来,后面无数人挤了过去,一起要求进作坊。主要物价还是低,再过二十年,这个条件仅是普通的条件,若再过五十年,那这个待遇只能算是下等条件。然而现在这个条件很吸引人。

这是得罪人的活,宋九直接交给了十几个琉璃工匠甄别,它仅是一个开始。

后面用工会很多,酒作坊会用许多工人,河洲上用的工人会更多。不然码头拆了,两河百姓怎么办?

大戏就要上演了,大家还不知不觉……

但宋九压力仍不小,正店与客栈内部装饰有各个管事,皆是衙内挖来的,能让他们挖来的人,一个个不差。可是还有一些东西要研究,不过宋九稍稍轻松一点,还抽出空,去了两回城外那个沙地三四回,指导郭四种寒瓜,赵匡胤将种子求来,占城稻交给湖南与江淮百姓种,寒瓜种在开封附近的郊区,宋九说沙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