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刃⊥婢摺R恍┕殴值脑煨停仁怯腥私补适拢惨恍┒∷担俜抡照庑┒∷到ㄔ煲桓龈鲇卫殖 R灿写笕送娴模杓屏撕芨叽蟮乃ィ锴Ю矗俗谇锴嫌昧ν葡氯ィ遣皇堑辞锴В松踔聊茉诳罩蟹父龇约捌渌种趾猛娴亩鳌

这已吸引人了,还不是围观的主要原因。

最刺激的游戏不是那种超级秋千,而是上天!

画得不清不楚,人坐在一种古怪的东西,东西在云彩里飘,下面景物很小,人在上面尖叫。东西上有绳子,上面是什么,未画。还有,人从空中往下跳,很清楚地画出来,离地面很高,跳的人更是尖叫。

就是这两幅小图将所有人一起吸引,造成了“交通堵塞”。

赵匡义看了茫然。

也打了多次交道,更亲眼看到物格的神奇,但这个人怎么上天的,又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

赵匡义留下几个衙役维护秩序,看可以,不能看得御街都堵上了。他纳闷万分地回开封府。然而看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个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宋九在相国寺前面宣布面包,看到了面包,有人想到了宋九,于是更多人说宋九在胡闹。

不但如此,第二天赵匡胤接到了许多言臣的弹劾。

他们不知道内情,迁坟动静不小,朝廷说得不清不楚,要在河洲上造码头与学校,码头画出来了,虹桥画出来了,以为朝廷要兴建那个游乐场与正店。

技术未想到,只想到了一旦修建得花多少钱帛,皇上,你不能学杨广,那将会亡国的。

赵匡胤接到这些弹劾奏折后,不知道说什么好,于是亲自出宫,跑到这八幅画面前观看。才是八幅画,后面还有,至少得有一个书院!他也看得头晕,不知道宋九怎么弄出来的。一是钱,二是各种技术,特别是那个人上天,又从天下往下跳……先进皇城安抚大臣,说朝廷可能会挪用国库钱帛,修桥、码头、书院,但其他的与朝廷无关,那将是一个尝试,不会从三司与内藏库里拨一分钱出来。可能它是一个设想,可能它会实现,就是实现了,也是一个民众玩乐的地方,而非是供自己享乐的。

自己吃一个面包,还是二弟偷来的,况且这些奢侈的玩乐,这个长者皇帝不好当啊。

说得含含糊糊,言臣很不服,问究竟,赵匡胤动怒,喝道:“朕是君,君无戏言,说不挪用三司与内藏库的钱,说非是朕享乐用的,为何你们不相信?难道民间建房子,朕不让建吗?”

这是宋朝进步的地方,包括高度,在唐朝高度很重视,若是民间建筑物高度超过了皇宫建筑物高度,那就是违制,轻者拆掉,重者都能罢官砍头。但在宋朝不管,有本事你自己儿造出,以至后来的矾楼高度超过了皇宫大庆殿明堂二十多米。

言臣还是不服,赵匡胤也郁闷,便让赵匡义问宋九去,人是怎么上天的,如果做不到,不但收回那个赌约,还要以妖言惑众处置!

第六十二章 关健

赵匡义来到宋家,好多人。

最少来了七十多个衙内,还有二十几个小娘子,昨天七幅图画几乎将整个京城都轰动了,那个不好奇?还有仆人丫环,包括玉苹,宋九的大姐,一百多号人分散在宋家前院或者后院。中间就有潘怜儿,玉苹在后院,潘怜儿在前院,正在用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宋家与教室里的学子。

宋九正在授课,未出来。

于是这些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赵匡义来了,宋九不能怠慢的,宣布下课,拜见赵匡义。赵匡义开门见山问道:“宋九,本官问你,人为何能上天?”

这话问得赵匡义憋闷得难受,实际就根本不当问的,人怎么能上天呢?

宋九道:“别急。”

与这些衙内一一打招呼,来到潘怜儿面前说道:“见过潘小娘子。”

一群小娘子哄笑。

潘怜儿涨红了脸,指着宋九道:“你这个坏人,就会骗人。”

“潘小娘子,我不是坏人,不相信你问问河中百姓。更不会骗人,当初我对二大王殿下说我能让我朝铁矿增产,你问一问二大王,我有没有实现?”

“说正事!”赵匡义喝道,心中在想,潘美三个儿子不行啊,怎么将潘怜儿带过来?这不是将鱼往猫嘴里面送?

“二大王,还有你们,跟我进来,”宋九将他们带到一间教室,挤得满满的,又喊来一个学生,低语几句,学生跑到后面房间里拿来几样东西。宋九先将一个盒子放在桌子上,往里面倒水,又拿出一块石头,说道:“我将石头放进去会有什么结果?”

一群衙内一起要竖中指,这个结果还用问吗?

“大家知道必沉,那我就不试验了。”宋九将水倒掉,拿出一个瓷瓶,又往里面倒一种白色液体,有人认识,它就是水银,这东西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可是作用很不好,要么用来害人,要么道士和尚们用它来炼小丸子给人吃。到明朝很多皇帝被它干掉,据传李世民也是吃了西天和尚小丸子被干掉的。实际它有很广泛的用途,若宋九对雷贡产生兴趣,就必须要有水银,眼下的也需要,那就是温度计。同时还能做各种催化剂,明年课讲得深了,在课堂上做试验,也离不开它。

准备了一点,不是太多,正好将这个盒子放了一大半。

宋九再将石头放进去,一起咦了一声,石头居然在上面飘浮着。宋九说道:“各位轮流观看,但不要动它,它是水银,有毒,我去拿一样东西过来。”

又拿来一个铁勺,放进去依然是飘浮着的,随着又丢了几个铜币进去,还是飘浮着的。将石头、铜币、铁勺捞上来,吩咐一个学生将它们洗干净,再将水银重新倒入瓶内,说:“为什么它们在水中就会沉下,在水银里却不会沉?”

那个能回答出来?

“原因很简单,各种流动物质都有浮力,并且浮力不同,越重的浮力越大,越轻的浮力越小。因此石头、铜币会沉于水底,却飘在水银上。这也是船载重于水上的原因。不仅水、水银这些液体,气体同样有浮力,但它很轻,看不出来。若设计得当,便可载物于空中。例如孔明灯。但设计更高明一点,载的重量就不是一盏灯,而是更重的事物,也包括人。因此人能上天。”

“真的假的?”符昭寿问。

“不会假,等我将铁钢问题理清了,我就会做这样的试验,到时候让你们上天空去看一看。”

“我要去。”潘惟正挤在人群中大声喊道。

“可以,到了冬天,效果会更好。”宋九摸了摸潘惟正的小脑袋,那是未来的三舅子。其实时间一长,如潘惟固所说,玉苹绕指缠柔,宋九也习惯玉苹时常来看望,加上他十分忙碌,渐渐将潘怜儿有些遗忘。但潘怜儿一来,宋九又被再次勾去三分魂魄。

“人真的能上天?”赵匡义喃喃道。

“二大王,不但人能上天,还能象鸟儿飞翔,不过那个技术太复杂,微臣估计做不到。只能做到载人上天看一看。”

“为什么能从天上往下跳?”

“能上天就能往下跳。”

“你从你家屋顶上跳跳看。”

“二大王,”宋九咽住,这能跳吗?过了一会儿说:“那不同,这个往下跳需要一些设计,而且需要高度,越高越安全,越低危险,最少离地面七八十丈距离才能跳下来,否则就有危险。”

“瞎说。”

“你看。”宋九用粉笔写出动量定理公式,只写了一半未写,这个公式与微积分写出来,这时候将地球人全部集中,也不会有一个人能看懂的。

“真能上天,真能往下跳?”

“二大王,御街是什么所在?微臣岂敢戏言?”

“戏言,宋九,你可知道多少言臣在弹劾皇兄?”

“二大王,请你转告陛下,让他在宫中乐吧,你想一想,臣用它来提供百姓娱乐,放在朝廷上呢?攻打城池关卡时,不了解敌人情况,往往伤亡惨重。但在两军阵前,升起一个物事,升到几十丈高空,敌人城中情况是不是一目了然?这个河洲开发出来,将会牵及到无数技术,涉及到军用民用方方面面,微臣得利的仅会是一点蝇头小利,朝廷才是真正最大的受益者。”

“停,停,我问你,余下的画呢?”赵匡义道。才出现八幅画,已经惊天动地,还有呢,一共是二十幅画!

“二大王,好玩的只有这个游乐场,余下的商用或民用,贴出来二大王就知道了。”

“你用这个上天赚钱?”

“它造出来会花钱,还要专人侍候,最少四五人服务,以防万一。多少要收一点成本。”

“成本几何?”

“现在哪里知道。”宋九打了一个哈哈。

赵匡义明白了,自古以来上天就是一个梦想,况且还能从天上那么高的地方往下飞,一个面包敢卖一贯钱,这个收费将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对这个赵匡义不大管,只要不偷不抢,那怕“飞”一次收一千贯钱,那是宋九与客人的事,与朝廷无关系,他关心的是另一样东西:“宋九,还有其他技术?”

“有,一旦研究出来,只要是朝廷必须的,臣会主动交给朝廷。对了,二大王,你来了,微臣正好说两件事。第一件事,派人去徐州、寿州、濠州去找一找看有没有石炭,哪里应当有,只是埋得比较深。以后冶铁炼钢会用到大量石炭,在北方没有水运,运到京城成本会很高。”

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火药的使用,才能深度开采。

后世淮南淮北徐州都有大型煤矿,但现在不行。开始使用煤炭,用得十分落后,包括宋九去年冬天时还继续用木炭取暖,而非是用煤炉子。这是落后的取暖方式,一是木炭贵,二是木炭更容易中毒。当然,找到煤也不行,必须找到无烟煤才能真正取代木炭。这个意义非同小可,仅是现在百姓一年烤火烧的木炭,就不知毁掉多少树林。

而且技术落后,能找到的石炭多是那些近乎露天的煤矿。

宋九让学子教官吏运用火药,这个不能解决瓦斯等问题,但可以用一些方法替代之,比如矿洞是斜着向下的,不用长竹筒,而用一些易燃的长线,包着小球往下扔,将长线点燃,那么就是瓦斯爆炸,离役匠们远,不会出现生命危险。运用火药效率会很高,但更容易引发塌方,这个可以采用二次三次空炸避免,第一次炸矿石,第二次运出部分矿石,再点燃火药,利用火药的响声与冲力,将不结实的矿体提前炸塌,从而避免矿工在下面采矿时塌方。

不能忽视老百姓的智慧,一旦将原理与各种原因传播,到时候会有更多聪明的人想出各种办法提高效率,加强安全性。

但在推广之前,宋朝现在的石炭多在河北、山东、河东与陕西少量地方出现,虽易采,因为多在山区,不易运出来。想要实现大规模的先进冶铁炼钢,必须得从徐州两淮找哪里的大煤矿,再借助汴水的便利运往各地。

又说道:“二大王,再与陈留县汴水岸边找一盐碱地,建造一处冶炼焦炭、高炉以及炼钢的场所。”

“焦炭?”

“将石炭进一步焦化,提高其燃烧时的温度。”

“会用多少钱帛?”

“会用一些钱帛,但开始仅是一取一样,不会有很多钱。一旦技术全部成熟了,朝廷方可推广它。那时候朝廷每年就会得到许多优质钢铁。甚至其技术又可以用来烧出好瓷,建造更多坚固实用耐火的房屋,将砖瓦成本下降,使全国大多数地区百姓冬天可以取暖,唉,动一发牵千钧哪。”

“如果你真能替朝廷办到此事,本官可以做主,朝廷来担负修桥、仓库码头与书院的本金。”

“那太好了。”宋九激动地说。

其中桥用费最少,可桥最重要,只有桥造起来,后面才能一一实现。

而用钱最多的非是民居,从后世过来的,房产是如何套白狼的还不明白,那算是白活了。因此用钱最多的不是正店,民居,而是码头,占地面积太大了,朝廷来承担,将会给宋九减压一半。

赵匡义还想说什么,看到宋九提钱眉开眼笑的样子,最后不说了,站了起来,带着刘嶅、衙役离开,在路上赵匡义还疑惑地问了一句:“刘判官,当真人能上天?”

刘嶅答道:“府尹,比起人是否能上天,属下以为宋九从哪儿弄来本金才是最关健……”

第六十三章 爱因斯坦

赵匡义一走,如同山上老虎不在,猴子们一起称大王。宋九说了人能上天,还是围着宋九七嘴八舌地问。

潘怜儿突然问了一句:“坏人,那个猴子呢?”

与这群衙内也解释不清楚,也要吊吊胃口,越难得到的越会珍惜,而且连人都能弄上天,还有什么办不到的,这将是河洲的最大噱头。因此得往后拖一拖,宋九便又继续讲西游记的故事。这一回是从唐僧讲起。

这个故事也在传,一听宋九重新开讲,一起静下来听。

玉苹有些苦瑟,自己很努力的,但顶不上这个潘家小娘子一句话。不过还好,现在宋九对自己不是太排斥,甚至默视了自己当着潘家小娘子的面挨着他坐下。

讲到孙悟空收猪八戒时,潘怜儿说道:“你就是那个猪八戒。”

宋九满脸黑汗,咱形象不管好坏,不能与猪八戒相比吧。虽然看到潘怜儿还是心动,不过略有些气妥了,伸了伸懒腰道:“不能再讲,学子要上课了。各位回去吧,等这段时间将钢铁的事忙好后,我将那个上天的物事做出来,到时候我请大家的客,让你们吃面包。”

将一群人打发走。

张博士与朱三上课。

大姐将宋九喊到后面院中说话:“小九,我问你,你什么时候跟挑筋教人学过学问?”

“你也听说哪?”

“我听说了,可前几年你整天闭门读书,我未看到你外出过。”

“大姐,难道我外出还会对你说吗?只是那时候我虽感兴趣,认为它是小道,学了,未重视。那个老先生离开京城时,也没有多少盘缠,如今想起来,十分惭愧,一是亏待了先生,二是也没有学好东西,若当时认真学,也许我现在物格学会更高深,省得天天琢磨。”

对这个大姐不懂,比较好忽悠。大姐又道:“说来这次你虽落榜,刘家又拒亲,但倒是一件好事,原来你性格文静,我一直很担心,现在变得活泼,又做了朝廷的官,我终于放心。马上到了重阳,我们一次去祭拜父母。玉苹,你母亲坟在何处?”

“在南岗。”

就是陈州门往东南去的那片矮岗区,有一些古建筑与园林,寺塔,柴荣迁坟将许多坟迁了过去,因此清明重阳冬至无数人前去南岗,渐渐发掘出一些景点,繁台春色、百岗冬雪、吹台秋雨、梁园霁雪等。但大姐问话可是有深意的。

“母亲就是葬在哪里。”

“那巧了,我们重阳一道去吧。”反正大姐不喜欢潘家小娘子,这一回亲眼看到了,十分漂亮,象画中走下来的一样,弟弟青春年少爱恋美色,但人家是什么门第?而且这个小娘子也未必喜欢弟弟。还是玉苹好啊。

于是死活将玉苹往宋九身边拉。

宋九缄默。

爱慕潘怜儿,他却不知道从哪儿下手,难不成天天跑到潘府唱歌?估计前面一吼,后面潘美的夫人田氏就会派护卫将自己赶走。只能等,等自己那封信到潘美手中,看潘美是什么反应。好的说不定能考虑自己,那自己再努力一下,就可以明正言顺派人上门提亲。不好不坏的就是潘美观望,也不提自己,也不提张家,潘怜儿的亲事拖下去,那么自己也能努力,再给赵匡义一些好处,让他帮自己的忙,但赵匡义未必会同意,这个结果不可预料。坏的话潘美根本就不听,那么自己一点戏也没有了。

也不能说大姐考虑得不对,自己起点太低,追这样的高门大户家的女儿太难。

玉苹娇羞地垂下头,这段时间她不招待客人了,渐渐洗尽铅华,恢复了一些少女本质,难免会害羞。又偷偷地瞅了一眼宋九,不知道他心中有什么想法?

大姐善解人意,没有再说,而是说其他:“我问你,朝廷只建造桥、码头与书院,那个正店与游乐场怎么办?”

“大姐,你放心吧,那有时间的,是十年时间,不需要一蹴而就。比如隔壁家有鸡,我家没鸡,想养鸡怎么办?先将他家的鸡借来养几天,生下几个蛋。将蛋孵化,明年就可以变成几只鸡,那么会生下来几百只蛋,后年我家就有了几百只鸡。”

“这怎么好相比?”

“大姐,陛下与二大王都不担心,你担心什么?难道你比皇上与二大王还要聪明?”

大姐虽然机灵,也算是河中有见识的妇人家,但再也不敢说比皇上还要聪明。这一绕,将大姐又绕蒙掉。

实际马上冬天就要一大笔钱,宋九不敢说,最担忧的不是钱,而是赵匡义与赵普。赵匡义对他略有善意,还行,不考虑到他未来种种不道德行为,或者会可能夹在夹缝里活活压死,跟他后面混总是有好处的。但隐隐感到赵普对他略有敌意,难道是因为赵匡义有善意,赵普便有恶意?此时与正嫡无关,赵匡义此时羽翼未丰,赵德昭才十来岁,国家也未稳,大约赵匡义不会想得那么长远。但不能说赵普与赵匡义就没有矛盾了,赵匡胤有北汉与契丹的事未解决,京城必须有得力的人坐镇,不管赵普与赵匡胤关系如何,终有点不大放心。五代更替,干掉恩人,杀父杀兄杀弟的故事不要太多。因此有了两个参政知事,随后又将赵匡义加封为开封府尹同平章事兼中书令,三弟赵匡美加封同平章事,形成相互掣肘平衡局面,正常的帝王心术。经济的蛋糕能做大,权利蛋糕不能做大,赵匡义权利越重,赵普的权利便渐渐削弱。

难道这两人从现在起就渐渐产生矛盾?若那样,那怕是赵匡义也要敬而远之,现在不是跟随,没那资格,相反的,自己这小胳膊小腿的,搁在中间能压得连骨头渣子都看不到。

……

重阳节将近。

宋家来了几个意想不到的人,挑筋教人,也就是犹太人。

唐朝时,许多波斯人、大食人、河中(指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一带,因多位于真珠河与乌浒河之间,故称河中)人、以及犹太人,一起来唐朝经商,有许多人热爱唐朝繁荣与和平,于是在长安定居。后来安禄山虽将洛阳折腾完了,长安还没怎么动。唐肃宗为对付叛军允回鹘人对长安烧杀掳掠一月时间。还在。直到黄巢,不敌唐军时索性一把火连人带城一起烧完。到现在长安城还是一片残垣断壁,未恢复过来,也恢复不过来了。

这些人只好流浪,许多人就流浪到开封,这几十年当中,前期不大好,后面越来越好,又有一些新的西域人不顾危险赶来,部分人再次定居。因为男子喜戴蓝色小帽,又称为蓝帽回回。民间又因犹太人吃牛羊肉时必须挑去其筋,所以又称为挑筋教人。

有李、俺、艾、高、穆、张、石、白七十姓,信仰《旧约》,以摩西十诫为道德准则,婴儿实行割礼,有安息日,还在京城建有清真寺教堂,除了每天三次在家礼拜,每到安息日停下一切工作,斋戒,到教堂祈祷。不与外族通婚,但因为同样是黑眼睛黑头发,这一条很难执行,已有少数犹太人与汉人通婚,现在区别还十分明显,但宋九知道往后去,开封一带虽有许多犹太人,除了生活习惯与汉人不同,外貌上与汉人区别不大了。

三个挑筋教人求见,朱三没有奇怪,开封现在虽远不及长安,终是大国的首都,不仅有挑筋教人,还能偶尔看到纯种黑人,蓝眼睛金发的白种人,挑筋教人长相算是正常的了。

宋九听到后,来到客厅。看到的是卷头发鹰勾鼻子颧骨很高的三个老者,戴着蓝色小帽子,前世也看到过这个小帽子,不过那是白色的。正中一个老者问道:“你就是宋九郎?”

“正是。”

“在下姓白。”

“白长老好。”

“谢,九郎好,老朽能否问九郎一个问题,你曾经有一个挑筋教的先生?”这个白姓老者大约在中原时间呆得很长,说话几与宋人并无二样。但宋九心中哀号,无数次事实证明做人最好不要说谎,说一个谎就需要无数个谎话来圆,说得越多破绽越多。还是答道:“是有这么一回事。”

“他的名字可否叫爱默丝?”

宋九晕,什么爱默丝。但猜出三个老者来意,不管怎么说他们是外国人,虽然许多人善长经商,小日子过得不错,终会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有的人逐渐信孔夫子与儒教。

自己在推广阿拉伯数字,数学与物格,大约这些人听到后,感到是一次大好机会,于是登门拜访。难道真有一个叫爱默丝又博学多才的人来到过京城,然后离开?

但自己知道什么爱默丝,并且他也确信在数理化上,这个爱默丝也远非自己对手。脸色依然很平和地说道:“白长老,不是,这个先生名叫爱因斯坦,他祖父叫牛顿。”

白长老眼中迷茫:“爱因斯坦?这象是挑筋教人的名字,不过我们挑筋人最是团结,他不远万里来到京城,为何不与我们见面?”

慢慢猜去吧。

第六十四章 我的地盘

宋朝有许多重要的节日,最大节日是元宵节,然后是寒食清明,其次才是除夕元旦,冬至,端午,重阳,中秋在重要节日中要位于末位。只有一个地方最热闹,杭州,能观钱塘潮,苏东坡做杭州通判时便写下一首诗,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忘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后来许多苏粉们替大苏辨,不当因这首诗掀起乌台诗案。但这首诗本身确实有问题,前面虽让吴儿重视生命,不要再弄潮了,但一个民族若没有了血性,连独木桥都不敢过,等着外族人来宰吧。后面更不对,人就要敢于战胜天,战胜海,将沧海变成桑田。这是北宋历史上最壮观的一幕,因为产量低,人口多,于是与山争田,与湖争田,与海争田,甚至一千年后百姓仍享受到宋朝的遗泽,包括两浙田,江东圩,各种梯田堰田。

中秋节在京城就那么一回事,默默过了。

重阳节却十分热闹,还保留着一些拜奠祖先的传统,但这个传统在改变,变成了一个旅游节日,京城只要没事做的人,都出城登高,去仓王庙、四里桥、砚台、毛骆岗、独乐岗等处宴聚。

大姐偏要挑这个节日拜祭父母,宋九也无奈。

重阳节人们要佩菊花,一人一朵,不过今年有闰三月,到了重阳节有些冷,菊花多开始枯萎,还有正绽放的菊花,宋九给学生们一人发了一朵,宣布第二天放假。

重阳节连官员都要放假的,两个博士无话可说。

宋九带着几个画家将第九幅第十幅画贴到御街。实际二十幅画全部画好了。但四个画家任务没有结束,必须每张画要画四五幅存稿。放在御街上,人多,不会有人撕,但风吹日晒的,时间必不能久。每隔一段时间必须更换。

四个画家还得要忙两个月才能正式结束。

花了宋九不少钱。

想得到必须付出,没办法。

两幅新画子出来,立即有人过去看。

又是古怪的建筑物,但不象前几幅画规模那么大,第一幅画就是挨在小虹桥边的建筑,一高一矮两个奇怪的楼房,绿颜色,边上有小图,矮房子是三层楼,十分宽敞,第一层楼是餐厅,第二层楼是艺妓表演歌舞所在,第三层楼是活动场所,有许多桌椅,又看到那种古怪的台球,另外就是那两种从未看到过的牌。四层高建筑是卧室,但让人奇怪的是外面没有墙壁,只有一个布帘子。一拉外面景色全部涌到眼际,一合外面看不到里面,可以在里面安心睡觉。

第六幅画同样古怪,一个五彩六色的大楼,正中央舞台有人在表演,四周是四层上下廊道,廊道上有座位,有包厢,装饰精美,坐着许多观众。但从这栋楼房起,河洲渐渐开阔,因此后面还有一些环境幽雅的房屋坐落在南汴水北河畔。

看了大半天,有人终于说道:“好大块琉璃。”

也就是玻璃。

中国也生产,不过质量不大好,宋朝学者程大昌刻意拿西方玻璃与中国玻璃做了比较:铸之中国则色甚光鲜,而质则轻脆,沃以热酒,随手破裂。至其来自海舶者,制产差,朴钝而色微暗,其可异者,虽百沸汤注之,与磁银无异,了不损失。也就是中国产的玻璃亮度有了,中看却不中用,一碰就碎掉。西方的玻璃色虽暗,却耐用。其实说开了原因很简单,虽得到一部分大食技术,不全面,中国用铅硝、石膏生产玻璃,大食加注了南鹏沙。于是一个烧出来的是铅钡玻璃,一个是实用的钾钠钙玻璃。中国没有南鹏沙怎么办呢,只好从外国进口玻璃。

将成份揭开,稍懂的人都会啼笑皆非,别什么南鹏沙了,哪里的沙子都一样,也不用加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不加好一点,一加更乱。

是不是玻璃,百姓不敢确认,就是玻璃,有玻璃杯、玻璃瓶、玻璃灯、玻璃碗,还有一些小装饰品,怎么可能烧出这么一大块玻璃窗?但不得不承认这两座建筑美丽至极。

还有消息灵通者,得知这些建筑就将要出现在东水门外那个荒凉的河洲上。现在勾画三分之一面积出来了,还有三分之二面积未勾画。有好事者上去看,能看到什么,芦苇在飘荡,小野鸟在鸣叫,还有一些苦哈哈的百姓,然后茫然地回来。

……

宋朝女子也喝酒,因为度数低,有的只比啤酒度数高一点,所以武松能喝十八碗,若是换了二锅头试试看,别打虎了,路都走不起来,早趴下。

大姐在灌菊花酒。

菊花盛开时采茎叶,杂以麦米酿酒,放到来年重阳拿出来喝,据说能治头风,就是慢性头痛病。不过因为宋朝实行酒专营,必须到相关部司买来酒曲酿造,还不能酿多了,否则官府就会找上门来。

还有其他人,大姐夫带着两个孩子,五姐与五姐夫以及他们的一个孩子,七姐夫与挺着肚子的七姐,玉苹与翠儿,张家老妇与两个孙子不用去,余下都要去南山。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宋九情况在好转,亲戚便来得多,对此宋九倒也坦然。人之常情!

若都没有势利眼,这个世界都大同了。

其实最苦的是大姐,一边是婆家,一边是娘家唯一的后人,大姐只好两边兼顾,若非是宋九来了,继续是以前那个只读死书,还认为两个姐夫家欠他家的宋九,大姐会更苦。

这是一个最常见的中国妇女,能撒泼,能骂人,有一点小心眼,但会持家过日子,有同情心,能吃苦耐劳,能受得委屈,抛开强悍的外衣,实际是金子般的内心。

因此宋九很怕。

不怕赵匡义,我想得到我先付出给你,那是公平买卖,但就怕大姐。至少这个肉身欠大姐太多太多。

“小九,纸钱可带了?”

“带了,我还备了菊花糕,以及一些果子,中午到南山上吃。”

“我们拜祭父母,你就想着吃。”

“大姐,不吃东西人会饿着,我想父母在九泉之下应当想看着我们过得好好的,而不是连饭都吃不上。”

“你又在狡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