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下午两军都感到有些疲惫之时,忽然从北方腾来大股尘烟,一支又一支宋军轻骑从后方杀了过来,其中还有最强大的咸平军。

应当来说康兆也算是一个有军事才能的重将,在他的调度下,再次将阵型稳住,将宋军一切两半。

“好机会。”他心中喜喝道。

然后再次调度,一边派出军队死死将宋军压在各个滩头上,一边派出重军试图以多击少,将这支轻骑吃掉。

可是后方又有尘雾腾起,这一回来了死神了。

那就是宋朝的重骑兵,背嵬军。

可能放在大漠上他们作用会下降,然而放在鸭绿江畔东侧这块平坦之地,又是在野战中,他们立即化为无敌的所在。

任凭高丽弓箭射击,数千背嵬军从容地杀进高丽大军中,然后手中静塞刀不停地挥舞着,收割着,就象是几千把死神镰刀,收割着一条又一条高丽将士的生命。

同时被迫退到后面的轻骑再次冲了上来,随着背嵬军杀进高丽大营内。接着鸭绿江西侧的宋军迅速通过浮桥,冲向东岸。

天色渐渐临近黄昏,高丽人的大阵在宋军凶猛的冲击下,终于变得零乱起来,最后三军受不了压力,不听康兆调动,向后方疯狂地逃命。

崩溃开始。

此役,宋军共击毙八千多名高丽将士,还抓获了近五千名战俘。

但是因为为了达到隐蔽的目标,多是轻装前来,粮草武器辎重严重缺乏,拿下鸭绿江东岸后,宋军无法继续进攻了,这给了康兆时间,又在后方将败军组织起来,然后向开京求救。

然而开京才真正出事了。

……

金文中与金致阳交谈时,开京城外礼成港正在发生一起纠纷。

天渐渐冷下去,礼成港上有许多船只,如少量开始驶向混同江入海口的船只必须抢在冰封之前返回,于是来开京停下来,补充供给,还有去倭国的船只,也要抢在冰封前去倭国,在哪里过冬。

高丽人与宋朝邻近了,然后学习宋朝,同样设了市舶司征税,略有些重。原先还好一点,现在越来越过份,那怕停下来补充供给不交易,也被勒迫交税。

与大国无关,宋九发起的这一战若是失败,中国还象原来史上那样,明是大国,却不如一个小国。

在这点上宋九也在上报此次战斗的奏折中刻意写了,化民是好的,但切莫将百姓愚化为一只只兔子,可能兔子繁衍能力不错吧,因此无论怎么屠杀不会绝种。可那样,做为这个种族的公民,活得将会很耻辱。不要问高丽为什么这么做,无论兔子再多,那怕是一百亿只兔子,高丽人能害怕吗?

这说得有些激进了,赵恒也是好心,不愿意发起更多的战争,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创伤。然而略有那么一点趋势。

但宋朝百姓中有血性的人不少。

于是冲突开始。

几艘船靠下来,想上岸购买一些供给,高丽税官带着兵士过来了。

领头的商人便与他们论理,咱不交易,凭什么征税?

税官冷笑,不交易靠泊就要交税,这是高丽人的规矩,你们停靠在高丽港口,就得依高丽规矩来办事。

那我们离开。

离开也不行,几个高丽士兵推搡着他。

这激怒了船上的一些水手,同时推搡着这几个兵士。税官便向岸上喝叫,招呼更多兵士上来,准备抓捕。当然好处很多了,一旦抓捕,不仅将这几艘船上的人送进大牢,收取赎金,还能没收其财货。反正海对岸的宋朝君臣们以和为贵,不欲生事,不管不问。已经不是第一回这么干了,今年干了十几回。

但正因为干了十几回,船上的商人水手也急了,国家不能替他们做主,一旦让他们没收船只,那么就会倾家荡产,只好自己反抗吧。

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结局(三)

“将它们立即送到京城。”

驿差古怪地看了一眼那厚厚的奏折,有过这么厚的奏折吗?

当然他不敢质疑的。

还真是奏折,里面有各地向宋九呈现的奏报,就包括许多受了冤枉的商家,在高丽被勒索了,不服啊,于是一起跑到幽州向宋九求救。

诸官员义愤填膺,宋九一笑了之。

想前世那岂不是更窝囊,中国没渔船时,那些国家渔船才叫狠哪,差一点捕到黄河珠江,中国有了渔船,要保护渔业了,甚至直接在争议海域就敢抓捕中国渔民,殴打,罚款,罚没渔船,特别是这个高丽人做得最狠。至少比前世好吧。

不过宋九是有用意的。

原先扣住不服,也不处理,更不交涉。

但现在将这些情况一起夹在奏折里递到京城。

它们仅是一部分情况。

多了海去,如高丽蚕食东北土地,还有许多部族不服气的,高丽想方设法拉拢分化,然后就是血腥的屠杀。

再往北去,高丽想蚕食图们江,哪里的百姓与宋朝更亲切,因此反抗情况也更重,于是血腥事件更多。

实际宋朝若认真统治,这些事儿还是免不了的,不过宋朝官员动手与高丽人动手终是两样,还有其他种种,一起交给了赵恒,这就是俺用兵的理由!

而且不要不相信, 几百名普通的高丽士兵连宋朝的官员都敢殴打,就不要说老百姓了。

实际宋九呈不呈这个奏折无所谓。

反正也打了起来。

打了再说,怕他个鬼啊!

这也是因为其成长经历有关,实际宋九是一个温和派,不然都不可能与寇准差一点走到对立一面,但在外交与军事上,他却是比较强硬的。

“主要就是王钦若啊。”潘怜儿说道。

宋九不在朝堂,可想知道朝堂动态还是十分容易的,包括对高丽人态度软,暧昧不清,主导是赵恒,这才是一个真正温和派的皇帝,与辽国打那是没办法,不仅是因为门户问题,俺都不要燕云了,辽国还一次又一次来侵犯,因此在辽国问题上,赵恒也变成了主战派。这是大势所趋,不仅是他一个人。

然而在其他国家上,赵恒就软了,无他,没有威胁之故。

王钦若再于背后推波助澜,于是形成现在这种情况。

王钦若用意很简单,让宋九恶心!

但现在宋九拿王钦若也没有多少好办法了,因为刘娥也。

想一想武则天,如果不是群臣反对她做皇后,会不会重用李义府与许敬宗?如果不是群臣反对她做皇帝,会不会重用来俊臣等酷吏?

刘娥实际就是一个温和版武则天,大家一起反对她做皇后,那么必须扶持支持她做皇后的人,如王钦若……

不过宋九仍不是很后悔,赵恒的身体很不好了,小赵祯还未出来呢,有了刘娥,宋朝就有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至于王钦若,他会带来一些妨碍,但王钦若能做到终极妨碍?

但这份厚厚的奏折起到了作用。

接到宋九出兵奏折,京城也感到讶然。

那可是一个“友好国家”。

赵恒与大家商议,王钦若说了一句:“北方苦寒,宋公年高,陛下下诏让他回京继续担任首相吧。”

这句话太恶毒了。

宋九再三表态,幽州路事情弄一个差不多,就要致仕了,大家也默认了。为什么调回京城,那不是担任首相,而是责备宋九在幽州路未做好,甚至含沙射影地责备宋九是专权,专到让朝廷忌惮的地步。

其次宋九说退,一旦这个诏书一下,宋九好意思回京做首相么,那是真正在逼宋九退。

赵恒不同意,看着王旦,王旦对前线不大了解,很公正地说了一句:“胜有功,败则是过。”

显然这个答案等于什么也没有说,于是赵恒回宫与刘娥商议,刘娥说了一句:“让宋公战吧,不过等这一战结束,若宋公还不致仕,那就如王卿所言那样,下诏调回京城担任首相。”

也就是用诏书强行逼宋九退。

毕竟宋九威望太高了,在东北女真人哪里威望也很高,这种威望利于治理东北。但这一战打下来,打到结束,最少明年才能有定局。三年下来,东北大问题基本没有了,那时候宋九必须退。否则那可是庞大的东北,包括幽州、辽国两京地区,面积超过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了近百万户,常驻军队达到十万。宋九总掌军政财三权,多少会让人不放心。

总之,不满的占据了上风,特别是宋九伐高丽一国,居然先斩后奏……

直到这份奏折及时赶到,大家反对声音才稍稍平息。宋九也能理解,毕竟自己做法很接近唐朝的哥舒翰,高仙芝与安禄山了。这是宋朝士大夫最担忧的事……

……

第三段战斗也开始打响。

船上的人开始反抗,所有水手抽出武器,将那个税官与士兵打得跳船而逃。

这一下子大棒子们激怒了,随着呼喝声,许多士兵从营房里奔出来,向那几艘船扑去。

船上的人想斩缆绳逃跑,可这时候天上正刮着西北,船只在短时间内根本调不过头。于是船主大声吆喝,让水手将船调转头去,离开港口,同时分出一部分水手射箭。

如今海上也有海盗,还防止一些不好的野蛮部族抢掠,各艘船上都装备着强大的武器,用来自保。

嗖嗖嗖。

随着箭支飞出,倒下了十几个高丽士兵。

其他停泊在港口的宋朝船只一起傻眼了,猛啊,同胞,可是你们也要完蛋了。

十几名士兵被射死,整个港口的士兵一起惊动,冲了出来。甚至城中也有许多士兵与衙役手持着武器,想冲上船。

几艘船水手继续不要命的顽抗。

宋朝得到东北,高丽人可能会迎来和平,然而北方防线还是他们的中心,所有精兵一起驻扎在最北方。这些兵士就象此时宋朝京城的极少数城中禁兵,游手好闲,战斗力实际在严重下降当中。

而且高丽又不象宋朝,有着完善的轮戍制度,还能或多或少弥补了这一不足。因此这近乎战场的攻防,一时半会让开京城的兵士有些不大适应,居然僵持许久未攻上船。

于是城中精锐军队出动。

忽然船上的商主从船舱里取出一个特大号角吹响。

随着这声号角嘹亮地传向远方,几艘船的甲板被打开,从里面窜出一个个全副武装的宋朝战士。

里面根本装的就不是货物,而全是甲士。

有一些聪明人已反应过来,特别是高丽一些将领,脸色变得苍白。

不等他们做出调动,这些甲士从船上扑下去,在海边开始宰割。

城中有人也看到不妙,立即调动更多的军队冲出城。

然而这时候大海上腾起无数帆影,一艘又一艘海船借助西北风势,大帆全部鼓足,迅速向港口驰来。

听着号角声,金文中说道:“国相,忘记了一件事,我再做一次自我介绍,我是大宋京城人,还有另外两个身份,第一个身份乃是宋公的学子,而且是宋公在京城开办学舍时的第二年的学子,最早的那批学子之一。第二个身份就是幽州参军录事。”

“外面为什么有号角声?”

“总攻开始了,再说一下我们的计划,因为你们高丽欲壑难填,发生多次税官士兵敲诈勒索我朝海商的事件,因此此次出兵先派出一部,甲士在艘里面,只有少数人装作水手商人,与你们港口的官兵发生冲突,然后将城中兵士吸引出来,于城外尽可能的歼灭你们开京城的战士,从而减少攻克开京的难度。”

“我知道我们高丽有些事做得不好,但不至于有灭国之罪。”

“不灭国啊,只是新罗一直是正统,我朝扶持新罗立国,有何不可?不如这样,我们一起去城头看一看。”

金致阳无奈,只好随着金文中来到城头。

金文中暗暗一笑,有了,只是这个有想法的权臣一时抹不开面子,只要城外战斗能占据上风,他就会乖乖地配合大军行动了。

这时候宋朝大批海船已驶到港口边。

先头部队开始跟上,从船上奔到码头边。

高丽军队开始溃败了,匆匆忙忙向城中逃去。

可是岸边这支宋军速度更快,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几乎在城门边将逃兵堵住。

“这个王德用比他老子王超厉害啊。”金文中心想。领头暴乱的那个船主正是王德用装扮的。

高丽兵不甘心,两军就在城门下血战。不过随着大批宋军驰来,一个个高丽人成了刀下之鬼。同时宋军一分为二,有的宋兵推着火炮扑向松岳山关卡。

金致阳叹息道:“金录事,让我如何配合?”

高丽未必能亡国,但开京城灭亡却在旦夕之间了,他不得不做出选择。

“国相,不用那副表情,你看看这些条约。”

金文中递过一份条约,金致阳飞快看完,金文中说道:“我朝不是辽国,还是以前那个以和为贵的帝国,只是我朝以和为贵,但也要求别的国家对我国的态度同样必须以和为贵。”

不算太让金致阳为难的几条条约。

“而且你将是新罗国的国君,建设一个更强大富裕和平的新罗国,难道不是你梦想吗?委屈的还是我朝。”

委屈一个屁啊,不过让他做皇帝,还是让金致阳十分动心的。他缄默一会道:“让我如何去做?”

“不难……”金文中心中终于大喜,大局已定!

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结局(四)

景德四年九月下旬,高丽国灭。

先是孙全照带着两万多兵步冲上了岸,将城外高丽兵士全部击杀,然后攻城。这时高丽权相金致阳突然背叛高丽国,责令手下亲信打开一道城门,宋军迅速杀进开京城中。

到了傍晚时分,开京城中反抗的兵士与贵族以及皇室,就在金致阳带领下,全部击毙或俘获。

第二天金致阳做了一件有争议的事,将王讼与他的宗室全部斩杀,然后改国号为新罗。

为这什事,宋九曾商议过许久,按照李迪的看法,便是将王讼带回京城,一是宋朝又捉了一个皇帝,二也能对金致阳以后形成掣肘。

然而最终宋九决定将王讼处死。

第一个他活着就有威信,可能会导致反抗力量强大。

他举了一个例子,唐朝平定高句丽后,由于高句丽百姓不停地反抗,唐朝不得不将高句丽与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迁于中原各地。

可是后来反抗仍不停息,当然有一部分是新罗捣的鬼,于是唐高宗又下诏让高句丽王高藏带着部分迁民返回辽东,但是到了安东的高藏又产生反心,侥幸提前察觉,召还。

还有一人,那就是李继捧。

不要说朝廷不犯糊涂,只要继续按照唐朝那种办法做,那么继续会犯糊涂。

因此默认金致阳将皇室会部斩杀,以及那些条约。

第一条以大同江中下游与盖马高原为界,定为两国国界。大同江北包括平壤以及盖马高原为宋朝疆域,以南为新罗疆域。

可能高丽人觉得很委屈,但宋九觉得更委屈,那怕就是按三国曹魏疆域,那么也至少划到了开京城北侧了。

然而为了迅速结束战争,也为了给金致阳未来能向他的臣民交待,只好做此让步了。

第二条金致阳很喜欢,一旦战事平息,疆界划分好后,宋九会让官兵与他配合,将大同江北所有百姓强行驱到江南。

这条措施会使金致阳得到更多的人口。但宋九也是被迫着出此下策,原地安抚那是不可能了,指望金致阳以后就老实了吗?说不定唐朝故事又会上演。往东北安置,那个后果可能会更严重。往中原安置,不要说花费大量财力,自己马上就要下去了,说不定以后为了两国友好,赵恒又将百姓送了回来。

也就是以后大同江北很长时间除了兵营外,余下成为荒无人烟的所在。但宋九坚信要不了多长时间,这里会重新繁荣,不说别的,就说福建路,因为有了一条出路,溺死自己亲生子女的惨剧就很少再发生了。没有地没有田,没有宅,但遥远的南方还有大片土地可以让他们子女生存下去,有了活路,为什么还要溺死自己的亲生儿女?

甚至宋九暗中授使,让银行开办了南海汇寄业务,交一些手续费,在南海得到了钱帛,可以寄回家乡。宋朝有很多方面让宋九看不习惯,但在内治上几乎让人无可挑剔,毕竟这是在古代!

相信没有辽国危害,几年后国家会更繁荣,人烟也更稠密,那么就会有百姓自发往辽东迁徙,往鸭绿江迁徙。

第三条也是一个互惠互利的条件,未来高丽让出五个港口让宋朝海商做为中转站,但税务必须与宋朝市舶司税务相齐,宋朝在那边如何征高丽人的税,高丽人就可以在这边征宋朝人的税,但不可以高出宋朝税率,而且只能征交易税,不交易时不得勒索商人。同时互派官吏,若有纠纷时,共同协商解决。作为互惠,宋朝同时也在幽州密州杭州泉州广州五大市舶司挪出一些驿舍,让新罗驻扎官员,协商解决宋朝那边的新罗商人纠纷。

第四条若是双方有百姓去对方国家务工或者留学,行商,以及其他情况,必须由当地官府开出证明,对方才可以接待,否则严惩不怠。

这是防范双方各自派出斥候打听或者策反对方的。

高丽人占了便宜,不过东北还不稳,宋九也不想未来的新罗多事。

第五条,宋朝可以出兵替金致阳统一大同江以南各地,但统一后金致阳必须向宋朝表示诚服。这是金致阳最需要的,不然靠他,有什么能力统一?

不过后来又加了一条,宋朝以后每年挪出一批铜钱与交子,准许流通到新罗,做为新罗的准货币。

高丽更缺钱,有了货币,国家才能更繁荣。

然而宋朝也缺少钱币,因此铜钱与交子的流通管得很严。

这个问题也不大,宋朝采矿业渐渐发达起来,各种金属课量逐年增加,甚至还在海外发现了许多矿藏,这个宋九未参与了,不过有海商找了出来,包括大洋洲的富铁矿。

而且随着宋九引导,金银是在往宋朝流通的,还有少量交子的配合,几年后货币慢慢就不会太紧张。只要货币问题能解决,宋九也渴望宋朝的货币做为世界准货币,那也是一种影响。

应当来说,除了疆域让金致阳有些难受外,其他的宋朝都做了让步。

这也是宋九的心理,迅速结束用兵,一旦结束用兵后,不会留下麻烦以及后续的战争,因此主动做了一些让步。

并且宋九还全程为金致阳“量身打造”,包括这次的称王。

两种选择,一是缓称王,广积粮,一种迅速称王。宋九选择了后一种。

一是让部分迷茫的高丽百姓能尽快找到他们的新主子,二是迅速甄别出反对势力,集中力量对他们打击,宋朝可以出兵,但不能陷入泥沼战,持久战,三是迅速使高丽产生动乱,以便能歼灭高丽北方主力军队。

但没有那么容易的。

眼看进入十月,康兆向王讼求救,结果消息传来,说是宋军自海上发起突然入侵,金致阳叛变,自立为后新罗国王,他傻眼了。

王家子孙不仅是在开京城,其他地方也有,他立即找了一个王家的后人王夼,立为新君,分出重兵,一路向南。

然而他刚刚分兵,宋军就兵临城下。

高丽其他地方权臣于是一直学习康兆,各自扶持着代理人,仅是一个月之内,便出现了六七个高丽新皇帝,然后讨伐金致阳这个叛贼,不过除了康兆分出的部分军队外,其他人都是在喊口号。如何讨伐?开京城此时集结着数万宋军,同时大海上又运来大量粮草物资,自己这点兵马送上去,人家都未必能看上眼。

果然,康兆的军队刚过大同江不久,便是金致阳的手下军队与宋军联合起来击败。

康兆很苦郁,于是坐等冬天到来。

天冷了宋军撤走了,就可以大军南下,一举定乾坤了。

但他又想错了,此时宋朝与唐朝不一样的,如果是唐朝,还用宋九花费那么多心思吗?早就开打了。

还与唐朝不一样。

李世民两次征高丽,都是畏于严寒所迫,最后不得不退兵。

然而那时候唐军穿的是什么冬衣?一件麻衣里面塞三两木棉絮,那就是过冬衣服了。

此时宋军穿的可是正宗的棉大衣。

甚至有的家中条件好,开始穿新出来的羽绒服与羊毛衫。有了这些衣服,在不战斗的情况下,宋军足以能在冬天于外兴安岭北方活动。

战斗也无妨,深冬到来,宋军只是防御,避免野战因笨拙而导致大量牺牲。

这与扶持金致阳一样,那就是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战略目标。

康兆联合了一些力量,然而于整个冬天里牺牲无数部下,只攻下了几个城关,相反地看到他攻击力不强,一把大雪翻飞里,许多豪强与高丽旧城主派出使者,向金致阳表示了诚服。

不知不觉中,春天就来临了。

对康兆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于是决定从鸭绿江撤兵,全力攻打开京。

然而经过一个冬天,局势早就截然不同。

宋军先是将所谓的东京拿下,高丽国家分裂,北方那数千士兵无心交战,纷纷投降,让宋九送去挖矿了。

然后派出部分军队徐徐南下。

大多数部族投靠了高丽,不能一起打击,有甄别性地选择了几个典型进行镇压。这两年多来,是金是银,成份一起看出来了。但也不能当真,如南诏开始对唐朝也忠心的,力量强大后,一切不同。

只能说略略扶持一些忠心的部族,改土地归流太过激进,会引起骚乱,然而分化依然是治理北方的主调。

与这些部族联合起来,将几个典型的部族狠狠镇压下去,甚至有两个部族整个灭族,春天到来,盖马高原与长白山形势完全巅倒过来,大多数部族向宋朝表示了投靠。不然怎么办?或者投靠康兆,康光能代表高丽吗,或者投靠金致阳,那与投靠宋朝有何区别?

康兆在撤退。

宋军分出一部,从盖马高原扑下来,在静戎郡盆地将康兆军队堵住,随后宋朝追兵杀到,金致阳又亲自带着新新罗军队杀来,三军夹击,康兆军队大败,康兆被乱兵砍死,那个傀儡皇帝王夼被活捉。

宋九这才将一个皇帝送到京城去,那就是这个王夼,他没多大作用,仅是送给赵恒的一个玩具,一个小收藏品。

康兆全军覆没,向金致阳倒戈的人更多了。

到了六月,宋军开始徐徐从开京撤退,然后于大同江畔划分国界线,不但有陆地的国界线,还有海上的国界线,以登州到大同江拉成直线,以北属于宋朝的,以南地区则是以登州到开京的中间一切两半,东侧岛礁为新罗,西侧岛礁为宋朝,这个对宋朝比较有利,毕竟登州伸了出来。

但在这时代,谁注意海权哪。

金致阳啼笑皆非签了条约。

然后再于陆地分界线立界碑,宋军开始驱逐百姓了,有些狠,那怕表示忠心愿意留下来的百姓也强行迁徙到江南。还有一些辽东逃亡过来的百姓要求留下,同样不准,继续做二等公民去吧。

这又招来了一些弹劾声音。

甚至赵恒下了诏书否决宋九做法,可那时百姓早就迁之一空,诏书下达了也没有作用。

可能也做错了,但宋九无怨无悔,这是为了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麻烦的举措,至少境内不会有反叛现象了。

六月末,最后一批宋军从新新罗撤军。

但此时新罗仍有许多分裂势力,不过那是金致阳的事了,若连这点反叛势力都镇压不下去,凭什么当初有想法?

可是随着这批军队撤回,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结局(五)

景德五年,若按另一个时空,这一年宋朝变成了大中祥符年号。有几个原因,城下之盟让赵恒怏怏不乐,疾病加重,还有就是这一年的年光比较不错。

这一年年光真的不错,全国几乎无大的灾害。

天灾兵祸一直是封建统治者最担扰的事。

没有天灾兵祸那一年,压力就会大轻。经过三年多休生养息,加上好年光,这一年宋朝的财政宽裕得让人无法想像。因此到了秋天来临时,赵恒破例下了一道诏书,宽免四川四路、荆湖南路以及河北路、陕西路这六路秋税。到了明年也许会更好,因为云中与幽州两路经过数年休息,可以尝试着征一些轻微的两税了。那么北方两路最少能保证不需要透支国家财政。

就在这时候宋九的奏折到了京城。

先是再三解释了用兵高丽原因。南来风计划名义是赵匡义在主持,此次伐辽名义乃是赵恒主持,而灭高丽之战,朝廷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宋九就动用了近八万幽州路驻兵,数万乡兵,还有一些各族联兵,以及大量百姓,又征用了许多船只。

所以必须得解释清楚。

然后宋九又说了一句,边境必须有适度用兵权,择情而论。

不给边区将领官员用兵权,随着疆域辽远,等到朝廷决定下来,那后果会更糟了。不过要根据情况定论,如哥舒翰与高仙芝的用兵,以及安禄山的用兵,一个是以敌养兵,一个是真正的用兵,情况截然不同的。

实际这还是宋九的持中论调。

就象同样杀人,歹徒来加害自己了,难道在有能力反抗的情况下不反抗,而是报警等警察来,未来之前让凶徒对自己伤害?那么自卫反击杀人也是可以的,可为了杀人而杀人,那就是有罪了。

通俗一点就是百姓所说的公正。

然而这很难,何谓持中?谁能说得清楚?

因此宋九仍不能称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可能多数事做对了,但他一直没有留下清晰的执政思想。

实际赵恒真的无所谓,如王旦所说的,最大担心便是失败,那终是一个国,如今东北最强大的力量。万一失败,连带着东北局势会全面恶化,因此王旦说了,胜有功,败有过。

不过胜利了,事情也就结束了,大家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然后接下来宋九又说了钱。

为了这一战动用了许多人力物力,不过到了高丽后,宋军开始有收获了,甚至打到最后,多是金致阳带着高丽兵士镇压反对力量,宋军只是跟在后面划水,然后抢财货时却是比谁都积极,导致金致阳主动催促宋军撤退,俺不要贵国军队帮助了。

这节约了大量钱帛开支,不过因为先前动用的兵马,与人力物力规模庞大,因此后续的朝廷依然要拨出几百万缗钱做赏赐安抚。

对这一条大家也没有什么意见,这场大捷仅拨出几百万缗支出,实际真的不算什么。

接下来宋九又说了东北未来建设的种种想法,高丽灭国了,新罗还是一团散沙,金致阳想平定新新罗,没有一两年辰光那是不可能的。再想恢复过来,那最少得要五六年时间。表面上东北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对宋朝统治产生危害了,难道是鞑靼人,那根本不可能,闻听宋朝灭辽,特别与宋朝来往密切的北阻卜各部欢呼雷动。或者是乌古敌烈吗?也不可能,他们在辽国再次镇压力下,力量仍很薄弱,而且辽国也是分化治理他们的,导致他们相互之间仇杀不断。也许未来会有一个枭雄将这些部族笼在一起,然而只是宋朝继续在分化,那么这一百年都不会有那个枭雄能办到。或者说是北方室韦人,那是对宋朝不友好的,可他们人口基数太少了。

但宋九却再三说了东北危机重重。

若是不注意,甚至从内部就能重新崩裂。

然后又再次说了新罗,当年唐朝步步让,就是新罗策应高句丽内部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