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不要争执,马上胜利在望,你们还吵,不怕人笑话。”赵恒又扭过头:“宋卿,难道燕云汉人当真忠于辽国?”

“不错,但陛下切莫气愤,北方人凶悍,素以强者为尊,况且辽国对辽境汉人真的不错。但后面,若是大军北上,想收回的地域一定要放弃以前的恩怨,恩威并用去治理,以恩为主,以抚为主,以威为辅,除非反叛者,不得兵临相向。不然就是得到了,也如辽太宗那样,最后陷入人民战争海洋,最终撤出来。实际只要政策得当,此战……甚至可以得到整个北方……”

“整个北方?”不是赵恒惊讶,是大家伙一起惊讶。

“当年臣去了辽东,推广中原的耕种方式。为何胡汉不相融?以前臣就说过,文明方式不同,所以一直难以融合,那怕唐太宗有大半胡人血脉,也未做到胡汉一家。然而现在辽东许多地区开始种植业,定牧,包括辽国看到它的好处,在渤海地区以及辽东继续推广,甚至推广到大漠上一些河谷地区。游牧朝廷就难以治理,一旦定居,无论胡人或汉人,朝廷只要政策得当,不对他们岐视,不派昏庸懦弱贪婪残暴官将前去,就能将他们治理。若是朝廷再用点心思,推广教育,发展商业,鼓励胡汉通亲,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服饰,鼓励说宋朝官话,那么几十年后,就能做到胡汉一家。倒是大漠那边因为水土问题,会一直是一个头痛的麻烦。然而辽东大部分地区以及营州一带,可囊为我朝领土了。”

许多人眼中放起光。

那样的话,就能恢复汉唐盛世了。

不过有人眼中怀疑,宋九又重重地说了一句:“辽国完了!”

可能辽国完了,可能辽国还能继续挣扎着生存下去。但澶州一战打到什么地步,才是决定辽国命运的第一步。

李继隆开始下令。

……

“潘将军,你说我们军功该怎么算啊。”一名小校问。

赵恒下令,杀一辽兵者,赏钱二十缗。但现在死了那么多人,有自己人,有辽国兵。神仙来了,也不知道是谁杀死的。特别是炮军,他们杀敌最多,也最牵挂这个人头钱。

“放心吧,陛下与宋公他们都在城头上观看,有他们在,难道还要担心赏罚不公?”潘惟正答道。

他们在城下面嘀咕,城头上李继隆也看到许多的心思,因此第一道命令很古怪,非是用旗语传达下去的,而是用传令兵传到各部。

“辽军马上准备逃跑了,大捷即将到来,但三军将士勿必听从各指使,各都指使指挥,以免各营产生混乱,不听命令者,斩。以及追及时,不准贪图赏钱而发生任何割人头、拾物资的行为,以免耽搁追击速度,违令者也必斩。”

“不过诸位战功,陛下早记在功劳薄上,战后打扫战场,以清点敌人死尸数量发放赏赐,同时还有另赏,若是有各营指使分配不当,或者贪没诸位军功者,陛下将设监功使,诸位可以来此投诉。”

命令传达到三军,三军传出一阵欢呼声。

可能战后依然会发生纠纷,不过眼下胜利即将来临了,因此一个个欢呼雀跃。

辽军在准备撤退,宋军在准备反攻。

萧燕燕看着韩德让,说道:“韩卿,你带两万兵马留下来。”

韩德让伏下痛哭:“感谢太后。”

辽国也有主战派与主和派,包括此次出行时,有许多大臣贵族反对,但韩德让却是坚守的主战派,况且为了对辽国所有各族交待,回到辽国后韩德让必死。

留下来断后也必死,可那样的死,一俊遮百丑,至少韩家家族保住了。

辽军准备轻装撤退,许多兵士受不了这个打击,怎么一转眼形势就急转直下?于是悲愤地唱起了一些挽歌。萧燕燕也与韩德让洒泪而别。

李继隆看不到那一幕,开始下达命令。

一队队方阵从宋营中杀出来,反攻向辽军大营。

“撤。”萧燕燕道。

“准备防御。”韩德让道。

两万辽军悲愤地准备借助营栅展开防御,余下的辽军主力准备从北方突围。

李继隆又下达了一份命令。

“放!”高琼道。

“放!”潘惟正道。

一百台超级石砲与一千门火炮齐齐瞄准辽军栅栏轰去。

未必准头有那么好,不过还是在不久便被轰开一道道缺口。

孙全照与葛霸带着雪藏的骑兵冲杀过去。

韩德让虽忠烈,然而让他失望的他的卖命,并没有防住宋军多长时间。看到栅栏一个个缺口出现,前面宋骑在冲,后面密密麻麻的步兵方阵跟上,留下来的断后辽军再也没有作战的勇气了,一个个翻身上马,开始逃跑。

不足一个时辰,宋军就进入了辽营。韩德让悲愤地抹了自己的脖子,以死谢国。

孙全照看着他的尸体,说道:“站在辽国立场,此人也是一个功臣,若非遇到我朝更加强大,说不定此人能名垂史册。尽量厚葬此人吧。”

这是一个公平的评价。

然后带着宋军追赶下去。

萧燕燕看着身后影影幢幢的大团宋军追来,并没有怪韩德让,而是又洒下了一团泪花。

然后悲愤地说:“各位儿郎,想要回家,就得冲。”

“想要回家,就得冲。”三军呼喝,然后与杨延昭、田敏的背嵬军撞在一起。

到了这时,他们成了困兽之斗,一个个眼都红了,虽然背嵬军那种装备让人寒碜,虽然如今背嵬军战斗力更强大,但在他们冲击下,背嵬军仍死伤惨重,根本挡不住他们的逃跑。

不过这一挡,终是赢来一些时间。曹玮连忙下令:“传令后方,让田绍斌立即停止前进,修挖一条战壕,于战壕前立布拒马,结成方阵,准备迎战。”

“李继宣,张凝,魏能,你们听令,各带五千骑兵,王德用,李琪你们各带三千骑兵,杀上去,无论如何,拖住敌人三盏茶时间,然后分兵左右,放敌人突围逃跑,再于左右不停侧击骚扰,拖慢敌人逃跑速度。”

“喏。”

五将领命下去。

这五人同样是悍将,虽然辽军此时不要命了,但成功地拖了三盏茶时间,曹玮用号角下令,分开左右。

虽然辽军杀红了眼,不过逃命才是真的,看到宋军分开左右,立即又向北方逃去。

曹玮继续带着手下左右不停地发起攻击。

这一战他的军队死伤十分惨重,战后清点,牺牲了近两万五千将士。

不久战场又杀到田绍斌与李重诲部。

战场形势不用曹玮细说他们也知道,必须将辽军挡在这里。

又是一场血战场开始。

就在这时候,马知节与秦翰率领速度快的咸平军赶到了。

辽军仍在拼命。

荆嗣率领背嵬军赶到了,辽军还在拼命。

葛霸与孙全照的骑兵也杀了过来,辽军继续在拼命。

不过随着夕阳西下,辽军顽强拼搏的精神慢慢在消失。宋朝所有最强的军队全部在这儿了,虽在拼命之下,他们战斗力并不比这些宋军差,可是人家终是大胜在即,一个个建制没有散乱,因此死死地将辽军钉在此地。

接着李继隆带着澶州城下的主力步军与石保节的步军赶到,辽军崩溃开始,再也不顾萧燕燕的号令,四面八方逃窜。

他们很清楚,以他们犯下的罪行,若是落在宋军手中,休想逃得了好,最少也会被宋人送去挖一辈子矿。

看着四面八方宋骑扑近,萧燕燕坐在辇车里遥望着北方,忽然说道:“贤,我是辽国的罪人,德让,哀家与你陪伴了。”

然后看着诸将,又说道:“今日之败,是哀家的错,所有过错都有哀家负责,但诸位,望你们保护好陛下,无论如何,要带着陛下回国。”

说着拨刀自尽。

耶律隆绪放声大哭,所以辽国三军放声大哭……

第五百二十三章 寓言

曹玮立即就感到不对劲,先听到哭声,说什么太后死了,然后辽军就不要命了,如今两大战区,他负责北面与东面,李继隆负责南面与西面,因此这种压力立即就传给了他。

立即吩咐手下前去打听,听到后脸色一阴,不过这需要请示李继隆了,毕竟李继隆才是真正的主帅。虽然宋九亲自请赵恒赐权,让李继隆有权指挥自宋九开始以下的所有官员将士,那或多或少是一个笑话,不要说别人了,若是李继隆当真了,对寇准下令,寇准能用尿盆子扣在李继隆头上,将李继隆活活溺死。

但三军大的行动还必须要请示李继隆。

因此将指挥任务交给了田绍斌。

军事才能他未及能赶上杨延昭他们,不过田绍斌成名已久,三朝老将,在军中素有威信,要的就是这个威望。

让田绍斌以稳定为主,以不变应万变,再给诸将自由发挥,交待后立即去找李继隆。

此时天色也暗了下去。

即便旷野上还有一些白雪,也到处踩满了人,甚至因为战事激烈,许多交战的区域都未点燃火把,战场整整蔓延到几十里方圆,最大长度能接近十里。

这也是必然的,几十万大军在混战,其中骑兵数量还超过了一半之数,战场范围想小也小不起来,指挥官甚至用望远镜都看不清形势,只好借各都指使的传令兵判断着战场情况,再下命令。

即便李继隆是主帅,曹玮还因此花了很长一会时间,才找到了李继隆,将情况一说。

李继隆骂了一句:“这个疯女人。”

曹玮笑笑,萧燕燕倒真是未疯,甚至不得不让人敬重,这是她用生命激励起辽军的士气,不然辽军就全载在这里了。但这一手让宋军难受了,即便大败辽军,也会损失惨重,甚至可能萧挞凛若有本领,能让辽军翻盘。

不过宋九给了李继隆权利,马上就看到好处。

面对这情况,李继隆先是气恼地骂了一句后,随即下达命令。

“传令张思钧放开一条四百步的通道,记住,只能是四百步,然后将后军分开两侧,死死咬住不让辽军扩大通道宽度,再于两侧用弓弩射击。”

传令兵迅速骑马下去。

“再传令后方所有州县,一律清壁坚野,所有军民以及粮草物资一律迅速撤入各个城池砦堡村寨,特别是粮草,沿途不得留任何粮草给敌寇。若是手中有兵力者,酌情看情况,于险要所在及时狙击,但切记,能狙击埋伏给我朝追兵赢得追上的时间,但不可硬悍。”

更多传令兵下去。

这个范围有些广,才开始辽军逃跑的路线容易判断,必须从大名府东侧与莘县之间的开阔平原逃走。但过了这里,天知道他们会从哪里逃跑。因此洺州、邢州、赵州、镇州、定州东部地区,贝州、永静军、瀛州西部地区,包括深州、翼州、祁州、高阳关、雄州、保州、破虏军,都可能是辽军逃走的范围。

十几个州军,几十个州县,下面村寨砦堡不知凡几,必须要全部及时将命令下达下去。当然,这个任务不归李继隆管,然而也必须将命令先及时下达到各州军,这才能让各州军及时下达各县砦堡村寨。就是这样,也必须要几十人去传令。甚至为了速度,每人带两匹马轮流奔跑。

“再传令给王相公,让他广派斥候,及时在高阳关一线,及时迎头布下一道严密的防线,不得让辽军突破。若是懦弱不敢战,军法处执!”

实际王显资格更老,将他调到河北防线,也是宋九首肯的,虽是重臣老将,不过相比于周莹之流,老王要好得多了。

然而李继隆也让周莹、傅潜这两个“重臣老将”弄怕了。所以不顾老王的地位,说了一句,军法处执。

“再传令,急赴太原、代州与胜武军,以及府州与胜州,让石普、王汉忠、王超、折惟昌与斐济领兵,兵进山后。一是收复山后,二是牵制辽军,不让他们南下救援。打到什么地步,由他们自己酌情决定,若敌人势大,用以牵制,若是敌人兵力少,拿下山后!”但李继隆想了想,又说道:“以石普为主,王汉忠、折惟昌为辅,高继勋为前行。”

这几人当中王汉忠也老得不能再老了。

至于折惟昌那是安抚羌人的,毕竟那边的兵士当中有许多蕃兵,羌兵。

即便用老得不能再老的王汉忠,李继隆都不想用王超。

几个月前定州多少兵马,十几万兵马!战不敢战,追不敢追,你小子与傅潜有何区别啊。

“传令呼延赞,杨延玉兵出易州,若是辽国出兵来援,死死将他们拖住,那怕用他们全部的手下与两关的代价,也不能放辽军南下,一直拖到我军将这些辽军全部歼灭之时。”

这就是权利,不然李继隆就无法调动这么广大地区的军队。

将后面的调动命令好,李继隆这才下令:“三军立即杀向东西两侧,放开通道,让他们向北方逃亡,但于两侧须不停的射杀。各股骑兵准备在后面追击,继续随辽军北上掩杀。各步兵都指挥等辽军北逃后,立即挑出精壮兵卒,随骑兵后面追赶,余下步卒分头抓捕逃散的辽兵。高琼再急准备军粮,带着兵马押运粮草随后而行。”

随着这道命令下到各将手中,宋军开始往两边分。

那是求之不得了。

宋军往两边分,辽军自动地向中间聚扰。

通道自然而然的出现。

刚才四面八方,重重包围,加上萧燕燕以死激励士气,辽军一个个不要命了。然而现在逃命机会来了,谁还拼命,特别是那些来自女真、鞑靼等各部族的兵士,立即向北就逃。

然而这也是一条泣血通道,中间不在弓箭范围之内,两边宋军却经继续射着密集的箭雨。

辽兵自动向中间拥挤,这导致相互践踏而死的兵士不知凡几。

不过许多辽兵终于暂时逃出生天,继续向北方扑去。

后面宋朝骑兵继续追杀,特别是咸平军,大多数是来自河套的良马,它们比较娇贵,然而速度与爆发力却胜过了契丹马。

因此辽军再次崩乱了,许多辽军虽逃出了这条通道,却又再次象一只只蒙了头的苍蝇,逃向了四面八方,甚至逃向反方向,战后,居然在滑州与开封东面封丘境内,发生了一些蒙了头逃过黄河的零散辽兵。还有的逃向了太行山,最远的居然逃到了密州彭州,天知道他们是怎么逃过去的。甚至若非宋九察觉到这种情况,提前给诸州下了命令,让各州严备,恐怕这些星散逃兵,会引起大后方严重恐慌。

不过与其他骑兵相比,背嵬军这次不再风光了,刚才在战场上背嵬军出尽了风头,然而速度终非他们所长。

但也要随行的,一旦将辽军再次缠住,背嵬军又赶到了,就可以派上用场。况且还有燕云,还有更北方若大一片土地……

大多数主力在萧挞凛带领下,还没有被冲散,继续向北方逃。

可快乐的逃亡时间不长,前面又树起一道森严的防线。

当然,这点步兵未必算多,关健后面还有无数宋朝骑兵在追杀,一刻也不能停留,只要阻一阻,马上包围圈又成形了。

因此明知道那条通道又会染满辽军的鲜血,萧挞凛仍义无反顾地带着十几万兵马钻了进去。

箭雨再次落下。

自相践踏再次开始。

宽道真的很窄,只有四百步宽,若是宋军手中全是伏虏弩,都可以用弩支布满四百步所有范围。只好往中间挤啊,再加上后面宋朝骑兵地追杀,仅是这条通道,辽军就丢下了一万多具死尸。

但刚冲出通道,咸平军分成左右两路,由马知节与秦翰两人分别带领着,形成了一个扇形,开始向辽军发起攻击。

辽军再次逃亡,再次崩散。

三更时分,逃到内黄县城外,萧挞凛手下的兵士已不足十万人。

要命的是不是他能将十万人带回去,前方路漫漫……

……

澶州城中,宋九正在讲一个苦逼的寓言。

“陛下,曾经有一个兵士与一个娘子爱恋很久,这个兵士去了边陲轮戍,于是每天给这个娘子写信,讲自己的在边陲的事,讲自己的爱恋牵挂……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几年后这个兵士也立了功,升了军职,轮戍也快要结束了,这个娘子却与信差成亲。”

在坐的还有诸位宰相,听到开头一句,几个宰相一起皱眉头,什么爱恋啊,在这个场合,讲给皇帝听,成何体统。

不过最后一句说完,大家开始面面相觑。

表面上这是一个很苦逼的寓言。

实际宋九不可能那么无聊的,况且外面将士还在浴血奋战呢。

这个寓言是暗示赵恒用人有些任人唯亲了。

比如宰执,赵恒一度用了自己的老师,随后及时拨乱反正,这也没有错。然而与赵匡义相比,赵恒后来用了那些人,丁谓、王钦若、寇准、王旦,转来转去,就是这四个人。若非赵匡义大力载培新人,给赵恒留下了好底子,赵恒能不能重用到张齐贤、李沆、向敏中、寇准、吕端、吕蒙正,若无这六位宰相,能不能有咸平之治,即便三司使陈恕也是赵匡义提拨上来的。

至于赵恒提拨的丁谓与王钦若……

不仅是宰执,还有武将,实际边陲上有无数名将,田敏、张凝、曹玮、杨延昭、魏能、孙全照、杨嗣、马知节……但赵恒眼睛一直看得不远,看来看去,看的还是身边人,因此将父亲的藩邸旧人一一提拨重用,如高琼、傅潜、王显、周莹,高琼与王显倒也罢了,周莹与傅潜是什么货色?

以及因为王超曾经担任过王显的副将,得王显喜欢,于是王显一推荐,便让他担任河北主将。若非自己从望都之战中看到不妙之处,及时建议由曹玮替换之,说不定就会出大事情。

王超能为将,绝不能为帅!

赵恒不是傻子,听出来,大半天后叹息一声:“朕不及先帝啊。”

“也不是,陛下仁厚则胜过先帝,只是陛下平时多注意各地军政奏报,看到有良臣良将者,敢于提拨,一步步提拨与载培,察其才干,便能得到更多的良臣名帅,国家军政大事无忧矣。”

“臣再说第二件,战后国家可以调出部分钱帛,统一印刷籍贯证,朝廷做好防伪标识,各县官吏写上本人的姓名出生年月大约身高相貌,凡是女子及笄男子达到加冠年后,必须前往各地县衙宣誓效忠我朝后,领取这种籍贯证明。各地关卡必须看到本人持有这种证明,方可放行,各地邸店必须看到这种证明并登记后才能让此人入住。若是未满及笄与加冠之年后,必须去县衙开写相关证明。”

“过所制度?”

“不是唐朝那种落后的过所制度,仅是一种身份证明,更不会因此禁止百姓流动。”

赵恒还有沉思,但有几个宰相想到它的妙处。

毕士安道:“这个主意好啊。”

但宋九又补充了一句:“若非我朝百姓,想长久居住我朝,必须由知州以上的官员保举此人对我朝有贡献,要么向我朝捐助一千缗以上钱帛者,再宣誓效忠我朝,才可以入籍与领取相关籍贯证明,否则以外夷视之,必须由当地官员开出此人来我朝的原因证明,并且每季重新开出证明,以免外夷在我朝破坏。”

“啊?”

“陛下,你再想一想,北方啊,流民啊。”

第五百二十四章 三忧

其实就是简易的身份证制与绿卡制。

宋朝内治最大的进步,便是不禁止百姓流动,因此造就了繁荣发达的商业。

但百姓流动就会产生大量流民,有的是因天灾人祸,有的因地区贫困,还有的那就是“犯事”的人。

任何事都有利有弊,虽流民给商业繁荣打下基础,然而流民一直是宋朝头痛的问题,为此,宋朝花了很多精力、人力、物力,如召流民进入厢军,或者赵恒鼓励开荒落户政策,实际就是改流入定之举。

但有了宋朝的籍贯制度,等于又多了一道保障。

如那些到处流窜的江洋大盗之辈,以后就不大好混了,能维护治安。

定下籍贯,官府就能知道百姓流动情况,甚至会进一步刺激改流入定,还能进一步帮助官府知道管辖区内具体居民情况,也利于税务调节。

可能前期会麻烦一点,但后面就不会太麻烦。如今户数仍不多,全国一千多个县,每一个县均摊下来不过五千户,还不及后来稍大一点的乡镇人口多。前面安定下去,后面每年达到及笄与加冠年龄的青年男女,可能还不满一千人,一个胥吏即可胜任审核填写派发的责职。

当然,它有许多弊病,现在没有照相技术,没有电脑联网。

这个问题也不大,没照相技术,文字也可以描述,加冠后身高基本不会产生变化了,可能以后会胖会瘦,但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特殊的所在,如有的人圈腿,有的人左撇子,有的人痣生得怪异,这个不会因年龄改变而改变。

后者甚至比相片更管用,相片还不是照样能PS。

不能联网,可各州县会产生更详细的户籍备案。

若非良民者,想获得籍贯证明,只有三条道路可走,一是伪冒,然而看籍贯的要么是邸店大伯,要么就是关卡兵士,天天看,会不会练就火眼金睛?敢不敢用假的籍贯证明。

要么捡到的,但会不会与本人完全吻合?

要么从他人处偷来的,但人家会不会重新登记弃失。而且可以用经济约束大家管好自己的身份证明,用律法严惩那些用他人籍贯证明的人。

如果伪冒到官府都认不出来,如果用了福尔摩斯一般的手段,得到人家的籍贯证明,OK,那不管什么手段,照样畅通四方。对犯罪国家所能做的永远只是预防,而非能杜绝。

特别是最后一个绿卡制。

提高外国人来宋朝定居的门坎,就象前世,一个房子将普通百姓的积蓄掳得一干二净,然而那些官员与商人一起跑到美帝哪里做二等公民了,想一想会让人觉得气愤。实际不用气,谁叫人家美帝强大。

可是抛却军事,单论制度的仁慈完善,经济、文化、科技、商业,这时宋朝在世界的地位应远胜于当时的美帝,君不见倭国女漂洋过海来干什么,借种!那些去倭国经商的商人几乎是当地的上帝。

关健还得要自己强大,强大到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步,自然而然就不会发生那些事。

宋朝有了绿卡制与高高在上的本钱。

绿卡制执行后,会进一步抬高自己的地位,加强全国百姓的自豪感,以及落实籍贯制度,道理简单,这个籍贯证明价值几何,一千缗钱。然而本国百姓办理,一文不用出,为什么不办?

而且价越高,反而感兴趣的人越多。

这就象那些行首一样,为什么倒贴着让诗人给她们写词作诗,或者象当年自己写了一个苹儿,玉苹找上门,玉苹可是清倌人的,无非就是抬高自己的身份。

那么一旦得到辽东,因为这个一千缗钱,就会有许多百姓自发地加入宋朝籍贯,加入前要宣誓效忠,加入后天天捧着这本宋朝籍贯,无形中就在对他们洗脑,你们是宋朝人,你们是宋朝人……

再者,一旦有了籍贯,治理也变得容易。

具体的道理宋九未做解释,只提醒了一句。

在座的就没有一个是差的,个个脑袋瓜子都好使,自己若没有前世的知识,以及多年从政磨勘出来的经验,相信在场的人那一个都能让自己仙仙若死。

“好主意啊。”

张齐贤说道。

宋九又说第三件事:“陛下,措施是措施,但不可以忽视德治,如果陛下身体允可的情况下,以臣之见,车驾继续向北。”

这一条宋九没有强求,现在是最冷时刻,即便车驾慢,到了幽州,也不过是新年,即便到了辽国的东京,也不会超过正月。

刘娥说了,宋九也清楚了,真相他不会说出口的,只说赵恒略略有恙,这就要看赵恒自己选择。

“宋公,你说辽国会不会派兵援救?”

现在都两更多时分了,前线消息一起禀报上来,大捷了,但还有近十万大军没有冲散,继续向北逃窜。

不是辽军强悍,而是萧燕燕以死换来凝聚的士气。

如果辽国来救,南北合击,保州防线那边兵力不多,那么就能将辽国皇帝救回去,虽然辽国实力大伤,但大致的元气保存下来,说不定还能反败为胜,宋朝得到燕云也未必可知了。所以李继勋当时下了那么多预防政策。

宋九耻笑地说:“若是萧燕燕还活着,那就不大好说,萧太后一死,虽然李将军做了预防政策我也赞同,不过辽国想聚集兵马来救,臣以为不大可能,一是他们未必能聚集多少兵马,二是权利的本质……它是一剂毒药啊。”

为什么说权利是毒药,特别是皇权,赵恒最清楚不过。

……

萧挞凛好不容易甩开了宋朝的骑兵,然后在内黄县城南边一处坡地上找了一个地形险恶的所在,开始扎营休息。

这是没办法的事。

即便是骑兵,想逃回辽国,在宋军骚扰下,也得要好几天时间。如果不休息,最后累也累死了,就不要说战。

然而此时很悲惨,萧燕燕撤退时,让兵士带了几天干粮,以及一些简易的辎重,驾到马上,然后逃吧。但在宋军攻击下,辎重也没了,干粮也丢也。

萧挞凛只好让手下砍来干柴、茅草,以及一个小湖荡子的黄芦,垫在下面,盖在身上。甚至怕吸引宋军到此,都不敢生火。再将剩下的干粮找来,大家分食。

吃好后,派出兵士轮流巡守。

北风那个刮,真冷啊,好在北风那个刮,雪花儿没有那个飘。

萧挞凛他们知道失败真相了,可兵士却想不通,来的时候信心满满,几乎想大声歌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但现在呢,只想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个个眼神里充满了绝望。

但打到现在,逃到现在,全部倒下睡着了,只是冷得在枯草下面一个劲地发抖。但消息传到宋朝官员哪里,没有一个人慈怜,现在可怜,当初你们向平民百姓举起屠刀时,扒开那些女子衣服时,是什么心态?

耶律隆绪与萧挞凛以及诸将在商议。

依有的将领之意,让主力留下,一支精骑化装一下,保护耶律隆绪先行撤离宋朝。

萧挞凛立即否决:“不妥,这里离我朝边境太远,风险性太大。不如到达边境时再议。”

这也是一个道理,但萧挞凛心中想法却是这时皇帝不能逃,不是他想出卖皇帝,只要皇帝一逃,萧燕燕以死换来的士气马上消散,三军就覆没了。皇帝逃回去有何作用?

到了边境处想办法将皇帝掩护回去,大军虽有损失,但会有部分马兵逃回辽国。不然很有可能辽国就会……灭国!

“但是我需要一个懂军事的人留下来断后,是真正的断后,而非是象那个汉人。”

那个汉人是指韩德让。

他死了,萧燕燕死了,但败成这样,韩家是不想好过了。

耶律隆绪点点头:“若此,不管是那一个将士,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