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富贵-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灭掉后,折家只能将宋朝大腿抱得越来越紧。若是没有这情况,天知道又是什么想法?
还有这个赵普。
什么样的提议才能让赵匡义接受,赵普不会过于反对,还要有效果……
宋九想了两天,临到说出他提议时,又将眉头拧起来,认真地长考,这是尤关到国运的长考。
第三百八十八章 惊弓之鸟
“钱啊……”王明叹息道。
不是王明倒向了赵普,他是中间派,宋九说了枢密使难选,要文武双全,赵匡义感到很难,就问还有什么人能做枢密使,宋九便立即说王明。
赵匡义默然。
因为种种原因,赵匡义对曹彬很信任的,但没比较看不出来,一有比较,宋九比曹彬强了不知多少倍。
然而宋九提出这一系列计划,将会花费天文数字,因此王明叫苦了。
宋九拿出一样东西,道:“诸位可以看一看。”
是一张财务报表。
以前宋九对潘家兄弟说未来河洲还会有很多好东西,这几年是发明了一些小玩意,但不是宋九所指的。宋九所指的就包括新式纺织机械。
不过宋九撤出来,国家财政也比较紧张,因为新的作坊变成了完全国营的了,就在东水门外,但在河北。宋九有些恶搞,便替它取了一个开封织造。
江南织造啊,换了前面的地址。
当然羊毛还是商人收购过来的,毕竟它需要更灵活,国家来操持会呆板了,国家会进入,但那会与政策有关,例如将来朝廷会派专人去西北深入,阻卜。但收购回来了,却是交给织造去织成羊毛布料。开始获利,并且越来越多,直到它全部腐败之前,这就是技术垄断所带来的利润。
宋九手中便是开封织造上个月的财务报表。
不是宋九要表功,权当这笔额外的财富没有,难道以上没有这些东西,国家不运转了吗?
王明唉声叹气,宋九将这份报表统计上来,王明不知道它的收入?但将它花掉了,三司财政又要吃紧。
……
夏州城外,白雪茫茫,但此时荒野上躺着无数尸体,斑斑鲜血在雪野上绽放出一朵朵梅花。
更远处,李继迁就象一只受伤的野狼在狼狈鼠窜。
宋朝官员来了,要征税了,征税也是代表着朝廷能够某一地区的象征。
曹光实肯定没有征重税,可现在宋朝突然直接进入,定难混乱,因此明明是轻税薄敛,但到了各地方,有的税却很重。以前拓跋李家也征税,未必比宋朝的轻。
然而在各部族民心中,李家征税是天经地义,宋朝征税就是王八蛋……
因此有的部族不满意。
李继迁认为机会来了,于是反攻夏州,然而军队刚来到夏州城下,眨眼间就被曹光实打败,近半兵马折于此地,又逃回了大漠。
然而这时天气很冷,西北更冷,曹光实也没有办法,于是收兵回城。
这时他就接到了朝廷的诏书。
先前朝廷以李继捧为彰德节度使入京,然后又诏绥州刺史李克宪与银州刺史李克文入京叙职,授克宪单州刺史,克文澧州刺史。李克宪初不奉命,袁继忠劝说,于是与李克文一道来京城。
之所以这么做,是朝廷想一步步将夏州控制力加强。
因为宋九的劝说,朝廷制订的策略全部改变了。
暂时不能这么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仍让李克文回夏州,不但让李克文回夏州,还让定难四州自己选派十个代表,与汉官共同参与政务,处理民族纠纷,甚至可以直接上书朝廷,弹劾汉官的暴虐与不法贪盗行为,同时享有真正知州的薪酬。
这一条起初遭到赵普强烈的反对。
可随后宋九说了一句话:“无权无钱,心难忠也,权少了,利不厚都难忠也,只有朝廷割爱一部分钱帛,放开一部分权利,他们才会忠诚于朝廷。赵公勿要因仇视我而不顾国家也。”
你居心不良。
赵普气得直哼哼,但也没办法说话了。
实际所谓的代表制度,在河洲产业中也早就实现了,一旦成功,十个代表就是意味十股强大的力量,他们将会紧随朝廷,而且这是一种新的制度模式,那就是伪议会制度。
这是开始,一旦十几年过后,定难八州安定下来,朝廷随时可以收回这些权利与这种真正的羌汉共治模式。
所以赵匡义想了想,也同意了,毕竟国家的重心是燕云,切莫在这时候让西北拖了后腿。
第二条就是赦免与两税相关的所有税务,但商税必须抓在手中。
不征税是不可能的,但在定难难以公平的执行,可能会征很多的税,那在下面,到了上面并不多,因此将它免去不征。羊毛商路打通后,商业发渐渐发达起来,不如专心经营商税。
还会有损失,可没有办法,谁让定难百姓只想李家的好处,不想宋朝。
第三条就是大授虚职,与宋朝在南方蛮区那样,只要是一个部族的首领,那怕手下族民只有几百人,也给一个刺史的虚职当当,大家都是平起平坐的,各族就会进一步分化。
第四条是拿出十万斤茶叶与五万匹绢,赏赐给各个大中部族首领,用之买安。
第五条是派人指导当地百姓圈养牛羊,杀牛羊取皮革那是杀鸡取卵,养羊取毛那是养鸡生卵,定难八州太穷了,要么就是青盐,还有什么,牛马羊,因为许多地区开始沙漠戈壁化,已经不能再象唐朝那样,将南河套做为最重要的牧区了。那么这种农场化经营,种植牧草,圈养牛羊,便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人不穷了,也就不想做强盗了,即便首领想,百姓也不会想。而且一旦全部定居下来,也利于朝廷管理。
所以派人过来指导开拓农场,包括选址,种植养殖,再提供其农具。不过不强迫,而是让曹光实将各部族首领聚集,进行劝说,愿者派人派物过去支援,不愿者听任之,以便产生误会,反而激起了民变。
这五条是恩的一面。
还有威的一面与防备的一面。
朝廷将增驻三十营官员前来夏州。
兴修数条道路,第一条从太原到府州,丰州,这一条关系到羊毛商路,若是契丹入侵时,朝廷也可以派官员及时支援。
第二条是夏州顺着无定河到古长城,再到明堂川、兔毛川、屈野河再抵达府州兴修一条大道,它在府麟二州的西侧,银州的北侧,然后兴修十五个堡砦,分兵驻守。
一旦成功,所有水草最丰美的地区全部圈在这条堡砦后面,西北侧朝廷不问,也有牧区,可皆半戈壁化,李继迁若高兴,就在哪儿蹦达吧。
第三条道路自夏州开始,到宥州,再到盐州北则古长城,一直到灵州,若是可能,将古长城修御起来,它不但防止李继迁未来将势力范围扩大到银川平原,同时还防止契丹西路入侵。这条道路上依然会兴修十五个堡砦。
第四条非与羊毛商路有关,而是在贺兰山到黄河边构建五个堡砦,与灵州随时侧应。
第五条道路比较分散,石州到绥州,延州到绥州,绥州到夏州,绥州到银州。延州到保安,保安到夏州,保安到宥州,保安到盐州。环州到盐州,环州到灵州。
这里将建设二十五个堡砦,全部建设在横山要道上,死死地将横山抢在西夏崛起前控制起来。
其实这里都有道路,不过许多是羊肠小道,现在用火药强行拓宽。
堡砦又分成两种,一种是军方专用堡砦,不对外开门,只放行人通过与征相关的商税。还有一种是军民两用堡砦,它的规模稍大,一分两城,内城放物资储粮武器,不对外开放,外城设民居,客栈,供商旅休息。
同时堡砦外划出部分土地用作屯田,减少朝廷的供给,让它自给自足。一些比较忠诚的地区,开拓一些小型牧场,半牧半圈养,饲养战马,同时训练一支支骑兵,以备未来讨伐契丹。
其次严禁各部反叛,忠于朝廷的每年都会有些赏赐,也会享受朝廷种种待遇,甚至扶持他们参与羊毛商路中获利。但不忠于朝廷的,那就什么也没有了。一旦辨别反叛部族,不但准备征剿,而明令各商人不得与他们往来贸易,否则以谋反罪论处。
曹光实苦笑,这个小宋九,要干嘛啊,值得吗?
实际原先宋九计划更庞大,不是五十五个堡砦,而是八十个堡砦,增驻五十营官兵,同时兴修的时候不是现在的三年时间,而是一年时间,朝廷动用数百万缗钱帛,发运陕西五万百姓,半工半役方式,一年之内将这些堡砦与道路一起修建起来。
甚至还有拉拢折王两家配合朝廷剿灭李继迁。
又开出一万两银子,一万匹绢,两万斤茶叶的代价,赏赐李继迁的人头。
多不多?
一点也不多,以后朝廷要为西北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边境上开的堡砦不知凡几,所用的钱帛更是不知凡几。
再公开放开一部分青盐,准备青盐在邠坊丹三州以北地区流通,让西北各族得以进一步的谋利。
但让赵匡义否决了。
宋九也没有办法,现在看不到后面的,任谁都感到宋九是小题大作了。若无他精心的调查,找出原因所在,又有羊毛商路,恐怕连曹光实手中的诏书,赵匡义也不会同意。
除了这道诏书,还有宋九的堂帖,让曹光实务必执行,勿得松懈。
曹光实心中嘀咕道,这是什么呀,难道这个宋九自高梁河一役后,成了惊弓之鸟?
第三百八十九章 交锋(上)
京城也彼上一层银装。
宋九安静地看着一份奏报。
西北诸举措还不能让他满意,不过基本都同意了,一旦落实,整个西北中北部地区会形成一道比较松散的链式防御体系。
若再严密一点,那么李继迁都失去了蹦达的空间。现在还有让他蹦达的空间,不过很是狭小。甚至因为种种拉拢分化手段,他的生存土壤,崛起的空间也严重缩水。
可能还会出事,但相信不会出大事。
宋九又将视线放在军队建设与北方上。
先是接到石普的情报,宋九感到惋惜,但这是必然,若是乌玄明本领再强大一点,再崛起起来,如完颜阿骨打那样打败了辽国,难道他们不会觊觎中原?
还会。
至于恩情,有几人会报恩?
骄傲起来的乌玄明如何是耶律休哥对手,因此写了一封信给乌玄明,让他谦虚,特别是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现在主要任务不是拓展地盘,而是将后方巩固起来,诸族凝聚。这封信要到明年才能到乌玄明手中了。
然而宋九并不抱多大希望,只希望乌玄明能抵抗一个十年八年吧。
宋九又接到一封奏报,契丹想乘丰州不备,派出大军袭击丰州,被王承美击败,破其万余众,斩首两千余人,抓获其天德节度使萧太,获羊马兵器无数,挟此役之威,丰州北部地区属于契丹的日利、月益、没细、兀瑶等十一族七万余帐内附。
这又是一场大捷。
这一战中出了一个女英雄,杨业的二姨子,佘太君的二妹,折二,她与丈夫此战中共同上了前线,在她的带领下,丰州将士如同吃了兴奋剂一般,瞬间就将敌人击败,追了数百里。在史上因为她的英勇,宋真宗还刻意让她进京城觐见,赏赐她正式的官职,每月拿五万钱俸禄……
不过宋九却在苦思。
若是利用得好,那将是一个好事儿,七万余帐,可以会使王家增三四万精兵,南可以协助朝廷灭李继迁,北可以成为攻打契丹的一支劲旅。
但不是那么一回事。
它属于家族武装的胜利,与朝廷关系不大。这一条就象后来的宋仁宗时候,三川口等战役败得很惨,可是府麟那边官兵与折家军配合,同样将李元昊打得落花流水,然而史书却罕载之。
原因是一样。
而且王家越强大,朝廷反而会更担心。
果然,赵匡义仅赐来京献俘的王承义锦袍、金带、绢百疋。
宋九带着一张地图进宫。
将地图打开给赵匡义看,西北开始执行宋九的计划,不仅是马上要建设的道路砦堡,原来还有驻兵,还有一些砦堡,这会形成一张密集的网络。政策得也在扶持当地经济,包括羊毛商路的带动作用。这个网络上达府州,避开了西侧的沙漠半戈壁地带,包括地斤泽这个公开反叛地区。但府州却在网络之内,甚至未来做为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府州也会受益。
然而这个范围同样不包括丰州,它顶在西北侧,几乎成了海外之岛。
某些方面,宋九的政策对王家也极度不公平。
赵匡义道:“宋卿,你给朕看这张地图是何意?”
“陛下,赏赐太轻了,再赐棉衣棉被各五万件吧。”
赵匡义想了想也就同意了,棉花种植范围广泛起来,价格渐渐跌了下去,若是加上运费,也不过五六万缗钱。王家得之会欢喜,但不会因此而进一步强壮,危害西北。
宋九退下。
他所做的也只能如此。
宋九回到家中。
忽然意外地看到一人,张望北的小媳妇。→文¤人··书·¤·屋←
她是来自绛州大户人家戚家的闺女。在绛州无意中让张望北看到,上门求亲,她家人略有些不大满意,与当初宋九向潘家求亲一样。不过随着宋九从江州回来,张望北接到授命,转到稷山为主薄,她家父母这才着急起来,并且迅速替他们在绛州成亲。
也不能说沾了多大便宜,张望北在任上比较清廉,现在仅是一个知县,勉强养家糊口罢了。
仅是当时成亲时,潘怜儿替宋九拿出许多聘礼,婚礼办得比较隆重。
而且据宋九所知,这小娘子也比较贤惠,张家媪媪那性格古怪到极点,难能可贵,她与张家媪媪相处得十分和睦,平时也孝顺懂事。
因此宋九奇怪。
她不在盂县,为何跑到了京城?
潘怜儿则阴沉着脸说道:“赵普对张望北动手了。”
事儿从宋九说起。
在宋九主持下,书院修了那本大部头农学书,后来又修订了数次。应当来说,它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就讲叙了全国各地的水利情况。什么样的地形得要什么样的水利。
例如盂县,它是最典型的河东地形,山区多,可耕种的地域少,因此多以桑麻旱粮为主。而且许多地区多有山洪暴发现象。一旦汛期来了,河流短小,不得排泄,于是形成山洪,而且湍急的河流又将地表的泥巴冲洗而去,进一步破坏了当地水土。
然而也有办法。
若是财政允许,人口密集,那么就可以兴修水堰,山洪时蓄水,旱时放水灌溉。不过现在大多数不大可能,哪里有人哦。就是有钱,没有百姓修这个水库干嘛?
但还有办法,让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在一些河谷中修一些水坝,不求蓄水,而是将水积留起来,雨汛结束后,将水慢慢排掉,水中的淤泥也就沉淀下来了。然后修土堤,浚理河道,那么土堤内就可以种植庄稼。
若是泥土薄了,几年后再蓄水淀泥。这样河东诸山区就能生生变出上万顷良田。
张望北去了盂县,这里地理位置很重要,可以有太行小径去河北真诈,也可以通达代州,然而更是典型的河东山区地形,物产贫瘠,百姓稀少。
因此张望北便发起百姓用这个淤泥法,变出来九百多顷良田。
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政绩,但在秋后却出事了。
秋雨来临,一场山洪将其中最大的一处堰堤冲垮,两百多顷耕地瞬间化为虚无,还淹死了几十个老百姓。
人都死了,谁来念记张望北平时的恩情?于是受害者来到京城投诉,中书下了命令,将张望北削籍为民,同时流放到沙门岛。
张望北的妻子戚氏匆匆来到京城求救。
“你不急,只要不弃市,就会有办法,我问你,当时这个出事的堰堤修建时,张望北有没有参与?”
若是没有参与,那是民间自发的组织,这次中书与御史台的处执就不对。若是参与,就有点说不清楚了。所以有的官员在任上无为,混资历。怕就是就是这一点。不做事还好,一做事总有好的一面坏的一面,若是政敌将坏的一面揪住不放,那反而真变成自己的坏事了。
“官人也担心出事情,每一处堰堤皆去考察的。”戚氏回答可不好。
宋九想了一想,将郭大喊来,悄声在他耳边低语几句,郭大迅速骑马离开京城,去了盂县。
“官人,这事儿有点难办啊。”
“无妨,终是阴谋诡计,见不得阳光。”
宋九还象往日一样上朝处理公务,但几天后戚氏忽然来到闻登院击鼓诉冤。
不是丈夫失误,而是有人要陷害丈夫,乘秋汛时将堰堤掘开,溺死了许多百姓,事后又有陌生人进入村寨里,煽风点火,挑唆苦主进京告状。
御史台官员不敢怠慢,派监察御史孙日新亲自主审。
孙日新看到状词,立即勃然大怒,喝道:“胆大民妇,本官问你,你说有人暗中掘堤,证据何在?”
戚氏递上证据,不是人证,而是物证,当时秋汛的高度,堰堤的高度与厚度,而且现在除了冲垮的那段,余下堰堤皆在。两相对比,以当时秋汛的威力,是根本冲不垮这道堰堤的。而且有许多诡异之处,事发时是夜深人静之时,否则又溺死不了人。并且白天时有百姓巡逻过,即便有崩溃现象,白天也能看出一点儿。然而白天没有任何迹象,相反的夜晚山洪快要结束之时,忽然堤崩。
它不能做为有效的证据,但可以作为疑证。
然而孙日新再次勃然大怒,喝道:“大胆刁妇,居然敢胡言谣言惑众,来人啊,杖一百。”
“好威风啊。”忽然外面传出巴掌响,一个尖嗓子说道。
“谁?”
“是洒家。”一个太监从外面走了进来。
孙日新认识,内班都知李神福,宋朝太监不值钱,可此人颇得赵匡义信任,赵匡义好做笔记,李神福赏侍于左右,多获其别本。孙日新不敢慢怠,拱手道:“见过李都知。”
“你想将这个妇人打死么?”
“她造谣生事,本官给他一个教训。”
“一百杖下去,这个妇人还能活么?你能说你不想将她打死?”
孙日新感到有些不妙,头上涔出了一些细汗,硬着头皮说道:“李都知,这是本官在问案,你无权干涉。”
“错,洒家是奉陛下之口诏,特意到御史台看你如何断这个案子的。”
孙日新隐隐感到不妙,于是说道:“李都知,你来看一看,仅凭她所说的这一点,凭什么说有人掘堤?”
李神福将诉状翻看后,淡淡说道:“即便那样,那几个陌生人进入村寨挑唆村民进京诉冤,你不觉得可疑吗?”
“也许是路人,看到后心中不服气,点醒村民。”
“孙御史,洒家听闻你于荆湖同转时,职事不治,又擅侵官地为牲口棚,为何今天这么积极?”
……
枢密院里,宋九脸上始终带着讥诮的笑容。
未必是人为掘堤后结果,原因很多,白天巡逻的村民马虎,决堤处又处于小河竣急处,可能会突然出事,或者堤坝上有蚁穴。张望北也有马虎的地方,它终不是江南的圩田,象这些淤田,不能就近将房屋放在低洼处建设,而是要引导百姓继续居住在高坡上或山丘脚下。
但张望北出发点是好的,所到之处,也颇有政绩。
还有一个比喻,江南建圩,若是不小心,圩破掉,那溺死的人会更多,难道因此就不建圩与围了?或者海上会出事,那么就闭关自守了?
当然,因为律法的不规犯,能扯皮,张望北可以戴罪立功,可以贬职,可以罢官,甚至可以流放到沙门岛。这就看赵匡义如何看待这件事。
这时候宋九忽然想到前世一个故事,纳粹杀害犹太人时,一个犹太人将他两个儿子托于两处,一处是此犹太人给恩的人,一处是此犹太人受恩的人,结果给恩的那个人出卖了他儿子,给犹太人恩的那个人却保护了他另一个儿子。
其实它就是人的性格。任何人都有两面性,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性格上是暗的一面,是强壮自我的一面,所以容易忘恩负义。但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也有道德一面。偶尔做做好事,会让他们产生荣誉感,并且自发地维护这种荣誉感。
张家兄妹是自己收留的,可是赵匡义给的命令,不然自己确实未必愿意收留。
上次去自己家,看到张望圆,这让赵匡义很自豪。可能他背下里还看过张望北的履历。
况且让郭大打探到有人唆使的消息。
第三百九十章 交锋(下)
赵普很聪明,未将张望北判为死刑,罪行不足,以张望北身份若判弃市必须经过赵匡义同意,就会产生变数。
但就是判流放沙门岛,换宋九在中书,不经赵匡义同意,将一个知县判流沙门岛,他也不敢,可赵普敢。事情成了定局,赵匡义眼下还需要赵普,就是宋九闹将起来,会不会改判?
然而赵普也许善长心术,却不知道赵匡义与张家兄妹的具体来龙去脉,产生误判了。
宋九手段也很简单。
先是让郭大去盂县调查,还做了其他一些安排,再让戚氏上诉,不说张望北判罚不公平,而说有人有意掘堤,那与中书判决无关了,而成了一桩案子,成了案子就可以重新推翻中书的决议。
再找到赵匡义,将事情经过说出来,然后说了开淤田九百顷。
九百顷数字不高,宋朝多少耕地,无法统计,抓得紧就会多一点,抓得松就会少一点。有许多隐田,隐田用意就是逃税。但有人估计宋朝最高峰时耕地会达到八百多万顷,一个县耕地平均起来,会接近八千顷。
然而盂县只有一千七百余户,这还是宋九在涿州城掳来许多百姓安置于河北河东各地,原来只有九百余户。整个北汉才只有三万来户,盂县那可能有多少百姓。
一千七百来户,就拥有九百顷肥沃的淤田,再上原来的桑麻地,整个县百姓生活会变得如何富足?是死了人,然而若是没有这九百多顷淤田,一年会因贫困多死多少人,病死的,营养不良提前老死的,无钱婚嫁流离他乡的,将会有多少,谁大谁小?
又有人去盂县刻意挑唆,甚至戚氏上诉,可能有不好的事发生……
足够了。
孙日新丑陋的表现,让赵匡义十分不满,于是亲手接过这件案子。
又派了如京使郝正前去盂县调查。
郝京下去看,很快得到结果。
张望北不仅有淤田之功,还有,整个盂县也不全是贫瘠之所,还有一些天然的可供耕种养殖的河谷小盆地,经过张望北两年治理,百姓基本都安定下来,然而还有一些百姓以狩猎为主,张望北深受宋九影响,以清静为主,尽量劝,劝不动也不勉强,于是又在县城里鼓励商人建了一些店铺,供这些猎户们将所狩猎的出售。去年还做了一件事,在盂县种植葡萄,打算未来引进葡萄酒酿造技术,在唐朝凉州与太原葡萄酒为天下甲首,五代时这些产业流失了,但还有,技术变得落后,产业规模也很小。张望北便是想重现唐朝的盛景。
这个还早,才种植,规模不是太大,而且到明年才能正式有初步收获。
死了人的苦主不开心,可其他百姓看到这些变化的,加上平时张望北断案公平,不贪不污,郭大去了盂县,又暗暗点拨了几句。
郝京一来,无数百姓央求赦京传于赵匡义,请皇上让张望北回来。
郝京哪里敢答应,就算这件事赦了张望北的罪,张望北也不可能呆在盂县了。
一些乡绅便写万民书,让赦京带给赵匡义。
郝京到处看了看,这小子做得不错啊,于是好奇地绕道灵石县。张望北在灵石是初为知县,还有些生涩,但同样也有政声。
看了看,郝京返回京城,将情况向赵匡义反映了一下。
赵匡义沉默了大半天。
他这时忽然想到书院最早的那批学子。
自己刻意打压了一下,想一想河中只有两三千户人家,如今出了七位知州,二十一位知县,还有其他的官员,如各县主薄县尉,各州通判录事司户司法,各监主监,以及一些京官,几乎达到近百人。不要说自己,换汉文景帝来,也会打压的。
然而无可否认,最早在宋九学舍里那批学子表现几乎九成皆十分出色。到了后来书院,宋九放手了,虽然不错,成了宋朝重要的官吏基地,却渐渐不如以前。
怅然良久,说道:“免张望北的罪吧。”
想了想又说道:“正好太谷县空缺,让他知太谷知县吧。”
太谷是畿县,不但郝了张望北的罪,还略略升了一点,至少比现在小寇薪酬要高。
随着又下诏,罢了孙日新官职。
做为堂堂的御史,国家重要的监督官员,这次表现太丑陋了。
张望北新年后从登州回来,未吃多少苦,是押向了沙门岛,不过在登州让潘惟正有意扣留下来,连岛未上,朝廷新诏书就到了。
好处还在后面呢。
这一闹,张望北进入了赵匡义视野,只要他继续保持着在盂县的作风,那么仕途上会前途无量。
若论人缘,宋九人缘肯定比赵普人缘高了十倍。
然而问题是得罪宋九,只要不是包藏祸心,那么大声喊宋九你做错了,也没有关系,说不定宋九还谦虚地与你交流一番,俺错在哪儿?
但得罪了赵普,那就死定了。
因此朝堂上赵宋的争执,有敢帮赵普的人,但很少有人敢帮宋九,那怕心中不平,只能做壁上观。
不过有一些人,如雷德骧,侯陟,他们则不同,就是没有宋九,赵普也想将他们往死里逼。
看到赵普输了一局,有的人开始心动。
元宵节来临,宫中设宴,侯陟忽然在宴间上书。
他用太平兴国三年三司收入支出与去年的做比较。
那一年几乎是宋朝开国以来最好的时光。
铜监,钢监,河洲产业的收入,市舶司,糖业,水泥,以及各种坑矿产量的激增,再者还有一点,那就是在宋九提议下,各种盈利少或亏空的坑矿坊监,以及不重要的河渡,一些拍卖给私人承包,一进一出之间,又得到大量收入,同时还宽松了百姓的劳役,不过这一条执行得更早,与史上的宋朝相比,它们直接或间接最少为宋朝增加近两千万缗钱收入。
这个肯定比较不出来了,就是宋九也无法比较。
侯陟比较的是盈余,以及所支出的用途。
那一年两税一直没有增加,实际就等于是宽税了,在宋朝推动下,许多地方在开发,兴修水利,江南的圩围,北方的棉花,加上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增加,两税未增,等于是百姓两税减少。
但那一年国家盈余几乎达到一千七百多万,宋朝收入计数有些乱,钱是缗,金银是两,草是束,粮食是石,布是匹,因为两税比较减少,实际这个两千多万含金量更重。
这还不包括那一年国家拨出许多财政,用于地方建设,兴修水利,兴办学舍,铺路架桥,否则盈余会更多。
这是收入。
还有官场的风气,宋九那种做法让一些人耻笑,可在不经意中,整个官场风气变得阳光起来,许多官员奋发向上。
再到去年一年。
若论收入,去年一年收入比兴国三年时增加了近两千万,然而盈余呢?勉强只有三百来万。不说去年军费,太平兴国三年改革兵制,同样也花了不少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