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枭-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轻人惊恐的看着杨荣和他身后穿着宋军步人甲的兵士们,当他看到给杨荣等人带路的亲兵时,眼神里顿时现出了一抹慌乱。
他眼神里的慌乱被杨荣捕捉了个正着,杨荣冷哼了一声,向那年轻人问道:“说!你是不是要去招来辽军,告诉他们这里有宋军?”
杨荣这句话问出口,那年轻人先是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
“你说不说?”见年轻人不是很老实,杨荣伸手拔出腰间的佩剑,架在他的脖子上说道:“若是不老实,我便将你杀了,就地掩埋,想必也没人能够发现!”
听他这么一说,再看他脸上阴冷的表情,年轻人只觉得裤裆一阵发热,竟是吓的尿了。
“我说,我说!”脖子上架着剑,年轻人结结巴巴的说道:“先前村里抓了个宋军探子,村内众人要小人前去向谷上驻扎的辽军报告,不想却在半途遇见了各位军爷,军爷饶命,这些事小人真是不愿做的!”
“好!”听了年轻人的话之后,杨荣点了点头,脸上的表情稍微和缓了一些对他说道:“我相信你,只是你要告诉我,若是想上山崖,该从哪里走?还有就是两侧山崖各有多少驻军?”
“两侧山崖有多少驻军小人委实不晓得!”杨荣脸色和缓了一些,年轻人心内的恐惧稍稍的缓解了一些,说话时也不是那么结巴了,他定了定神,对杨荣说道:“小人估摸着,应该各有百多人吧。要上东侧山崖,靠南面有条小路,可以直通崖上。至于西侧山崖,路口则是在正西面!”
第二卷血火河山第22章屠村
“听清了没?”年轻人的话刚说完,杨荣就扭头朝身后的两个兵士问了一句。
那两个兵士点了点头,杨荣又接着对他们说道:“你二人即刻折返回去,将我等得来的消息禀报于军都指挥使大人!”
“是!”两个兵士得了命令,掉头朝他们来时的路走了回去。
“这个人怎么办?”杨荣站了起来,跟着他一同前来的都头凑到他身边,看着跪伏在地上的年轻人,向他问了一句。
“杀了!”没有再向那年轻人多看一眼,杨荣在丢下一句话后,抬脚继续朝前走了去。
一听说要杀了他,年轻人顿时慌了起来,连忙抬起头张着嘴想要对杨荣喊些什么。
可惜他不可能再有机会喊出声了,就在他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都头手中的单刀刀刃已经贴着他的颈子划了过去。
年轻人的颈子上喷涌着鲜血,两眼圆睁一头栽倒在地上,空气中顿时弥漫了一股浓浓的血腥味。
两个宋兵将他的尸体抬起,朝一旁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丢了过去,这才跟着杨荣和其他兵士向抓了亲兵的小村走了过去。
还没到小村,杨荣就看到村内亮着一片火光。
那是火堆的光亮,看到亮光,杨荣的眼角微微抽搐了两下。
村子里的人应该是正在折磨被抓起来的亲兵,杨荣心内暗暗下了个决定,若是他猜测的没错,这一次,他定会要这个村子知道什么叫疼!
在辽国生活的汉人对大宋并没有多少归属感,这一点杨荣并不责怪他们,毕竟他们在异族的统治下时间久了,早把自己当成了辽国人。
可若是有汉人企图对在战场上与异族浴血搏杀的勇士不利,杨荣是绝对不会原谅他们。
自从有汉以来,汉奸这个名词就相应而生,当初汉武帝时,匈奴王庭的谋士中行说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汉奸。
在杨荣的概念里,一个汉人可以背叛朝廷,在敌人面前可以供出皇帝的藏身处,但他绝对不能帮助异族来对付同胞。
一旦汉人蜕变为汉奸,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屠杀!
带着身穿重甲的宋军摸到村口,杨荣派出了一个兵士,靠近村子探听虚实,若是被抓起来的亲兵真的有危险,他将毫不犹豫的率领众人杀进去,将所有参与的村人一个不留的全部杀光!
探听虚实的兵士朝村内摸了过去,没过多会就跑了回来。
刚到杨荣跟前,这兵士就朝杨荣拱着手说道:“启禀大人,村内许多壮汉将我们的兄弟捆绑在一根木桩上,其中还有个汉子正用烧红了的木炭在烫我们的兄弟,逼迫他说出我军的落脚点。”
“那兄弟如何说?”听了兵士的禀报,杨荣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不喜欢杀戮,可今天说不得,必须要有一场杀戮了,而且这场杀戮还是针对一群没什么战斗力的村民。
“被抓的兄弟是好样的,一直咬紧牙关,半个字也没向他们透露!”兵士低着头,说话的时候,语气里带着几分愤怒。
“兄弟们!”杨荣扭过头,对跟着他一同来到这里的宋军官兵们说道:“村子里的这群村民都是汉人,他们却不顾我等为守卫汉人的江山与契丹人誓死搏杀,反倒将我们的兄弟抓了起来严刑逼供!你们说,该当如何?”
“杀!”跟杨荣一起来的宋军一个个眼睛里如同要喷出火焰一般,压低了声音异口同声的应了一声。
“好!”杨荣点了点头,对跟在他身后的官兵们说道:“今日我便给你等放个假!成年男人全部杀光!不要杀老人和孩子,至于女人,兄弟们出征许久,想来也是有些寂寞,莫要害了她们性命便是!”
听他这么一说,这群宋军官兵顿时满心欣喜。
不用杨荣把话说的太明白,官兵们都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既然村子里的人有心要灭了他们这队潜入辽国境内的宋军,那么也就不用对他们多客气。
在敌国的土地上杀人、放火、糟蹋女人,对士兵们来说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得了这道命令,这些宋军不禁都暗暗庆幸跟着杨荣来到了这里。
“杀!”见跟官兵们交代的差不多了,杨荣一摆手,下了一条他自己都不愿轻易下达的命令。
屠刀举向平民,对杨荣来说确实是件异常纠结的事,可这群平民实在可恨,若不是带人来到这里,半途截住了要去向辽军报告他们行踪的年轻汉子,他和潘惟吉带来的官兵们就有可能死在这些平民暗中向辽军透露的消息中。
官兵们在冲进村内的时候,恰好看见一个汉子正手持燃烧着火焰的木棍朝被绑在木桩上的亲兵胸口捅。
绑在木桩上的亲兵上半身赤。裸着,寒风吹过他的皮肤,将他冻的浑身哆嗦。
即使不用烧着的木棍向胸口捅,仅仅只是在寒风中冻着,也绝不是一件好受的事。
看到这种场面,冲进村内的官兵们顿时怒火中烧,方才已经决定了的屠杀丝毫没做耽搁的即刻便展开了。
跟着杨荣一起来到村内的都头手持腰刀,径直扑向了持着木棍的汉子。
那汉子显然没想到正在逼供被他们抓来的犯人,竟会有一群宋军突然杀进村里。
他手中持着还在燃烧的木棍,两眼瞪的溜圆,傻愣愣的看着朝他冲过来的都头,竟忘了掉头跑路。
冲到他的跟前,都头大骂了一声:“直娘贼!”抡起单刀,朝着他的头顶就劈了下去。
在劈出这一刀的时候,都头是使足了浑身的力气,单刀劈上那汉子的头顶,只听“噗嗤”一声闷响,竟将那汉子的头颅给生生的削下了一半。
白花花的脑浆子和着鲜血喷涌出来,溅的满地都是,都头并没有因为这恶心的场景停下挥刀,而是提着沾有脑浆和鲜血的单刀又朝另一个汉子冲了过去。
村子里的村民根本没想到宋军会来的这么快,他们还在满心期待着辽军过来表彰他们,或许其中不少人还想着从中捞取一些好处。
宋军的出现,将他们这些人的梦想彻底击碎,他们等来的并不是辽军的奖赏,而是宋军向他们举起的屠刀。
杨荣双手背在身后,在两个兵士的护卫下慢慢的走进了村子。
他进村的时候,恰好两个宋军将绑在木桩上的亲兵给解了下来。
走到那亲兵的身边,杨荣蹲下身子,看着亲兵胸口被烧焦了的皮肉,眼睛微微眯了眯,双手扶着亲兵的肩膀,对他说道:“兄弟,你受苦了!你流的血,我们定会让他们百倍千倍的偿还!”
胸口被烧焦了一大片,在烫伤的伤口上,还残余着一些木炭,那亲兵已是气息奄奄,在听了杨荣的话后,他睁开眼睛,望着这位刚成他长官没多久的新任虞侯,喉结动了动,想说什么,却终究没有说出口。
两个宋军把受伤了的亲兵从杨荣身边抬走,杨荣这才站了起来,朝正发生着一场血腥屠杀的村子看了过去。
杀红眼了的宋军还记得杨荣的交代,老人和孩子不杀!
村子里到处都是老人和孩子的哭嚎声,其间还间杂着女人凄厉的惨叫声。
地上到处都是村内男人的尸体,杨荣不知道他是不是该下这条命令,可他却坚信,这条命令他没有下错!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尽杀绝!
所有的成年男人被宋军杀了个精光,整场屠杀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当杨荣带来的这群宋军心满意足的提着裤子,套上铠甲纷纷从村民的屋子里跑到他跟前的时候,他无奈的摇头叹了一声,丢下村内哭嚎着的孩子、老人和那些被糟践了的女人,领着这队宋军扬长而去!
几个手贱的宋军,在临离开村子的时候,还不忘点燃火把,将火把扔到村内的房屋上。
火把点燃了茅草的房顶,整个村子很快便淹没在一片漫天的火海中。
“没想到虞侯大人竟会允许我等作出这种事来!”领着这队宋军朝潘惟吉驻扎的地方走着,两个兵士小声在后面嘀咕了起来,其中一人说道:“若来的是军都指挥使大人,定不会允许我等享用村内的女人!”
“是啊!”另一个兵士点了点头,小声应道:“不过像虞侯大人这样的官长,跟着他倒是会有许多好处,兄弟们也更是会多些力气!”
俩人说话的声音虽小,可还是被杨荣给听了个真切。
他扭过头朝身后正嘀咕着的那两个兵士看了一眼,冷声对他们说道:“若是这个村子没有伤害我们的兄弟,我定不允许你等触碰他们!允许你等糟践他们的女人,是要让他们知道,有些事不是他们想怎样就怎样的,尤其是对我的兵!更是不允许任何人伤害一个手指头!”
说的话被杨荣给听了去,那两个兵士连忙低下头不敢再言语。
这位军都虞侯在下令屠村的时候,竟是连眼睛都没眨动一下,想来平日里也是个狠角色,还是不要招惹他才是。
杨荣不知道,他这晚的举动,后来传扬了出去,让他在辽国有了个极其凶恶的名声。
但凡他领军出征,辽国的平民再没敢对他麾下的兵士做出任何出格的举动,没有人会愿意招惹一个宁愿将战场丢在一边,也要为帐下兄弟讨个公道的恶魔!
到了后来,甚至发展成辽国小儿啼哭,只要大人说一句“杨虞侯来了”,小儿便会立即止住哭泣,吓的不敢再吭声。
第二卷血火河山第23章放弃原计划
回到先前驻扎的地方,杨荣并没有看见潘惟吉,留在林子里等他们的,只有两个潘惟吉的亲兵。
“军都指挥使大人呢?”见到那两个亲兵,杨荣拧着眉头,朝不远处的石碣谷山崖看了一眼,向他们问道:“他是不是已经带人杀上山谷了?”
“回禀大人!”两个亲兵双手抱起拳,躬着身子对杨荣说道:“得了大人传回的消息,军都指挥使大人已经找到上山的路口,带着兄弟们杀上去了!”
杨荣点了点头,转过身对身后跟着的兵士们说道:“谁身上带有药草?帮受伤的兄弟敷好药,我等在此处等着山上的消息。”
几个带有伤药的兵士连忙应了一声,帮着先前在村里受了折磨,已经昏迷过去的士兵在伤口上敷了药。
在山下等了不到半个时辰,山上跑下来一个人。
这人奔跑的速度很快,一直跑到距离杨荣他们还有二三十步的地方,杨荣才看清向他们跑来的是一个宋军士兵。
“大人!军都指挥使大人让小人前来禀报,两侧山崖均已拿下,请大人即刻上山!”跑到杨荣跟前,那兵士双手抱着拳,传达了潘惟吉的意思。
“你再跑一趟,告诉他,所有人即刻下山,向东行进,我在山下等他!”等那兵士说完话,杨荣对他说道:“若是他问起理由,你就说我军行踪已然暴露,若是再留在山上,定会被辽军围歼!”
“是!”兵士应了一声,片刻也没耽搁,又向山崖上跑了去。
杨荣回过头,望着远处还在燃烧着的村庄,叹了一声对跟他一同前去的兵士们说道:“兄弟们,这把火你们不该放啊!”
听他这么一说,所有兵士全都抬起了头,一个个满脸茫然的看着他,竟是没闹明白他为何这么说。
“太早暴露行迹了!”杨荣拧着眉头,对这群官兵说道:“若是将来再遇见类似的情形,没有命令时莫要擅作主张,即便再憎恨他们,也不要轻易做出这种可能很快招惹来辽军的事!”
百多名官兵听他这样说了,连忙应了一声,那几个放火的官兵更是一脸的羞愧。
对屠杀村子,杨荣始终没有后悔过。
那些村民为了一己私利,竟想着要将他们出卖给辽军,通过出卖他们,来谋得不知会有多少的好处。
不杀那些村民,他和潘惟吉带来的兵士们就会死!与几十个汉奸相比,对杨荣来说两千五百名与辽军浴血搏杀的勇士绝对重要的多。
既然别人想要他们死,为了活下去,他只能选择让那些人先去死,虽然这个选择很无奈,可人生总是由许多无奈构成的,尤其是在战争年代!
杀戮,不是我想要的!可一旦有人危害到我的民族、危害到我重视的人、危害到我继续活下去的可能,我唯一能选择的,只有让他们死个干干净净!
一只手按着腰刀的刀柄,望着远处还在燃烧着的大火,杨荣突然有种感觉,有种他还是太仁慈,对敌人不够决绝的感觉。
孩子不杀,那自然是出于人性来考虑。可女人和老人不杀,极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场料想不到的灾难!
一场预定好的埋伏,就因为这么个小插曲,也夭折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功劳从指隙中溜走!
这一次杨荣并没有等待多久,顶多半个时辰多点的光景,潘惟吉就带着官兵们从两侧山崖跑了下来。
刚见到杨荣,潘惟吉就拧着眉头向他问道:“杨兄,我等好不容易拿下山头,为何又要放弃?”
“我们已经暴露了!”杨荣转过身,朝那片还亮着火光的地方指了指说道:“村子里的人会把我们的行踪全部告诉辽军,若是我等强行守住山头,恐怕是要面临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你我都清楚,我们并没有带多少干粮,山上水源应该也不好找,想要守住那里恐怕并不容易!所以我临时决定,队伍掉头向东,登上长城,在长城上与辽军展开搏杀!”
朝亮着火光的地方看了一眼,潘惟吉拧着眉头向杨荣问道:“杨兄,你对那个村子做了什么?”
“杀光了男人,让兄弟们借用了一下他们的女人!”杨荣撇了撇嘴,一脸淡然的对潘惟吉说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恐怕辽军很快就会来了!我们边走边说!”
从杨荣说这句话时的淡然表情里,潘惟吉仿佛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血腥味,一个嗜杀的将领正在他的帮助下成长着。
他不知道是不是该继续帮助杨荣!刚进入辽国没两天,就对一个小村实施了屠村的人,将来攻城略地,难保会不会对城内百姓也举起屠刀。
“为何要把他们赶尽杀绝?”跟着杨荣朝东边走了几步,潘惟吉一边走,一边语气中带着不满的对他说道:“杨兄,战争是军队的事,与百姓无关!”
“是!”杨荣点了点头,他并没有扭头去看潘惟吉,只是淡淡的说道:“战争与百姓无关,那是指无辜的百姓!可一旦有些百姓想要让你死,难道你还要伸着脖子让他们来宰杀?无论什么人,只要他们伤害了我的兵,我就会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实在不该!”潘惟吉叹了一声,朝一脸肃穆的杨荣看了一眼,叹了声说道:“将来这种事还是我去处置吧!”
“随便!”心知潘惟吉对他屠村的做法很不赞成,杨荣也不坚持,只是嘴角撇了撇,对潘惟吉说道:“若是你能说服他们降顺大宋,我自是不会反对!”
队伍向前行进了大约五六里路,杨荣突然抬起了一只手,对身后的官兵们说道:“停止前进!”
官兵们连忙停了下来,等待着他进一步发布命令!
“就地埋伏,有许多辽军来了!”在寂静的夜色中仔细聆听了一会,杨荣皱了皱眉头,又向身后的官兵们下达了一条新的命令。
得了这条命令,官兵们连忙就地隐藏了起来。
趴在草丛中,潘惟吉向四周张望了一会,有些疑惑的向杨荣问道:“杨兄,我并没发现有辽军的踪迹,你为何说有大队辽军来了?”
“空气里的味道!”杨荣舔了舔嘴唇,压低了声音对潘惟吉说道:“辽军多是骑兵,战马身上无论如何冲刷,都不可能将那股马臊味洗掉!冬天的空气最为纯净,很容易闻到这种味道。”
听了他的解释,潘惟吉愣了愣,却是还有点不太相信。
在草丛中趴伏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杨荣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了一会说道:“来了!”
他的话音刚落,潘惟吉就伸手朝他的后脊梁上捅了捅,小声说道:“不用听,已经能看见了!”
顺着潘惟吉的目光朝远处看去,夜色中浮现了一片比黑夜更加黑暗的影子。
那片黑影很是庞大,而且还在不停的运动着。
“将士们,快追,宋军跑不多远!”一大片战马从他们附近奔过的时候,杨荣和潘惟吉清楚的听到领头的辽将对身后的辽军喊道:“村子里的人说了,他们就在石碣谷附近,我等要加快速度,将他们聚歼在那里!”
这队辽军人数极多,杨荣粗略估算了一下,他们至少有五千多人。
“辽军还真知道了我等的行踪!”看着策马狂奔过去的辽军,潘惟吉皱着眉头对杨荣说道:“若是与这样一支队伍相遇,我军恐怕是难有胜算!”
“呵呵!算不得什么!”杨荣撇了撇嘴,对潘惟吉说道:“若是我料想不差,他们只是前来围剿我等的辽军中规模比较小的一支!”
“还真是那个村子里的人卖了我等!”潘惟吉站了起来,拍了拍沾在身上的草叶,对杨荣说道:“杨兄杀他们是杀的应该,为何不将他们杀光,还要留下老人和妇人?”
“村子里有孩子!”杨荣的眼睛微微眯了眯,叹了一声说道:“若是把老人和妇人全都杀光,孩子怎么办?我承认在下令屠村的时候,我是残暴的,可我的人性并没有泯灭!眼下在石碣谷劫杀辽军的计划已是无法实施,我军唯有回到长城,在城头上与辽军展开厮杀,等待大军来援!”
“是!杨兄考虑的周详!”潘惟吉点了点头,对杨荣说道:“虽说辽军也能登上城墙,可我军只要在狭窄的城墙上布下阵势,辽军骑兵就奈何不得我等!”
这一次杨荣没再说话,他的考虑正是如潘惟吉说的那样,在城墙上布下矛阵,即便辽军骑兵登上了城墙,也只能正面朝向他们的矛阵,对他们根本不可能造成多大的伤害。
弓箭根本不是杨荣担心的,辽军若是用弓箭进攻,他完全可以让兵士们组成严密的盾阵,配上宋军身上坚硬厚重的步人甲,箭矢能给他们造成的伤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心内已经做好了盘算,杨荣和潘惟吉也不再做片刻耽搁,领着队伍径直向长城方向奔去。
雁门关外,宋辽两国曾经发生过数次大战,今天,杨荣和潘惟吉也将带领这两千五百名官兵登上这段并不算长的长城,等待着与辽军展开一场殊死的搏杀!
第二卷血火河山第24章长城之战1
趁着夜幕,两千多人登上了长城。
杨荣双手扶着长城的城垛,一双眼睛眨也不眨的望着石碣谷方向。
在夜色的遮掩下,他根本看不清谷口发生了什么,不过他很确信,辽军此时应该已经登上了两侧的峭崖,如果他们还在那里,很可能已被辽军团团包围。
“若是我猜的没错,父帅引领主力来到这里,至少还要三到五天!”潘惟吉走到杨荣身旁,像他一样双手扶着城垛,语气里透着几分不安的说道:“雁门关外的城墙已经搭建了许多阶梯,辽军能够直接骑马上长城,城墙对我军来说,根本就是形同虚设,三到五天,如何守得?”
“能守!”杨荣的眉头紧皱着,对潘惟吉说道:“城墙并不宽,辽军进攻的时候,我军只要在上面摆列出矛阵,他们就奈何不了我们!若是他们向我军射出弓箭,我军无需还击,只需摆出盾阵,尽量避免弓箭给我军造成伤亡便可!”
双手扒在城墙上,潘惟吉的眼睛微微眯了眯,对杨荣说道:“杨兄,看来你我也要换上步人甲了!”
“那是自然!”杨荣嘴角牵了牵,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说道:“在这里驻扎下来,不用再长途跋涉,穿什么样的铠甲并无区别,自然是要穿上结实、牢固的步人甲!”
换上步人甲,杨荣顿感身上压力倍增。
北宋步人甲,重量接近六十斤,已是半个成人的重量。
官兵们背负着这个重量,已是习惯了,可杨荣却是没习惯在身上额外的增加负担。
套上沉重的铠甲,他感觉呼吸都有些困难,真不知道兵士们穿着如此沉重的铠甲如何能够适应!
“二位大人,城下发现辽军!”就在杨荣和潘惟吉都换上了步人甲之后,一个兵士跑到二人身旁,指着城下一片黑压压的影子对他们说道:“看起来大概有五千人左右!”
“这么快就来了!”看到那片黑影,杨荣嘴角撇了撇,对潘惟吉说道:“既然他们有雅兴追来,我便为他们抚琴一曲,你认为如何?”
“杨兄有雅兴,我自是不会阻拦,只是城下的辽人,他们懂不懂得欣赏如此美妙之弦音,还不可知啊!”潘惟吉笑了笑,随后对一旁的亲兵说道:“为虞侯大人取琴!”
亲兵应了一声,没过多会将杨荣的瑶琴抱了过来,交到他的手中。
接过瑶琴,杨荣盘腿在地上坐了下来,将瑶琴平放在大腿上,揭开包裹着琴身的锦缎,微微歪着头,伸出两根手指拨弄了几下琴弦,调了调瑶琴的音色。
站在城上的宋军望着城下正在慢慢逼近的辽军,一个个紧张的连握着矛杆的手心都沁出了汗珠。
辽军的先头部队就有五千人,看来这次辽军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将他们这队人尽数歼灭,否则定不会如此大动干戈,派出这样庞大的队伍前来探路。
琴弦轻颤,一首悠扬的曲子随着杨荣手指的拨弄飘荡了起来,这首曲子很柔,柔的就像是水一般,任何听了的人,都会有种睡意朦胧的感觉。
听到城墙上传来琴声,城下的辽军止住了前进的步伐。
领兵的辽将驻马立在晚风中,对身后的军官说道:“宋人如此有雅兴,大战在即,竟还有心境抚琴,想来在城外必有埋伏。我军人数不多,莫要中了宋人的奸计!”
他身后的军官点头应了一声,策马向后奔去,传达辽将的命令去了。
伴随着杨荣弹奏的琴声,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城上的宋军和城下的辽军彼此站在对方张开弓箭就能射到的地方,可双方却是谁也没有发起攻击,只是默默的对峙着。
宋军按照杨荣的说法,集中在一起,用盾牌遮挡住身体,摆出了一片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全都密不透风的盾墙。
禁军官兵膂力惊人,能张开一百五十多斤的强弓,由他们的臂膀顶起的盾牌,必定是十分牢固,不易被弓箭撞偏的。
城下的辽军也有了动作,手持大盾的骑兵站到了队列的最前沿,用手中的大盾将后面的同泽遮挡起来,防范着宋军突然向他们射出箭矢。
夜色中一片宁静,双方都摆出了防御的态势,却没有一方真的将箭矢射向对方。
五千辽军与两千五百宋军就这样城上城下的对峙着。
杨荣和潘惟吉自然是不会先发起进攻,对他们来说,拖延就是最好的战术,拖延的时间越长,对他们越有利。
辽军当然也不会先发起进攻,同样的,拖延对他们也有着很大的好处,只要再拖上一两个时辰,后续的援军就会赶到,他们只要盯住眼前的这支宋军,也就完成了一半任务。
对辽军的算计,杨荣看的很清楚,可他却没有办法命令军队立即后撤。
在他们的身后,就是大宋的土地,即便不在乎辽军进入大宋,他也不能撤。
眼下的辽军定是采取了他们守,辽军则耗;他们退,辽军则追的战术。在这样的战术下,想要毫发无损的撤出战场,几乎是没什么可能的!
启明星终于出现在了东方的天空中,天边现出了一抹雪白的颜色,天就要亮了!
红彤彤的太阳从地平线的尽头跃起,向大地投射着它那并不算温暖的光芒。
清晨的风儿很冷,已经弹了小半夜琴的杨荣感到手指一阵阵的疼痛,他止住了抚琴,悠扬的琴声顿时戛然而止。
将瑶琴交给亲兵,杨荣伸出双手,看了看有些红肿的指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全军官兵在说:“快要开始了!”
随着他话音的落下,石碣谷方向果然又有一片黑压压的身影朝着长城压了过来。
城下的辽军越聚越多,不过后来的辽军并没有站到距离城墙很近的地方,他们停留的位置,是在宋军纵然射出箭矢,也不可能达到的距离。
杨荣双手扒着城垛,与潘惟吉并肩站着,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城下的辽军。
辽军源源不断的赶来,到了午间,在城下聚集的辽军已经不下两万人。
“他们要开始了!”当最前面的辽军开始朝前推进的时候,杨荣嘴角微微牵了牵,对潘惟吉说道:“守住我们的位置,支撑三天定不是问题。”
潘惟吉扭头朝身后的宋军官兵们看了一眼,叹了一声压低了嗓音对杨荣说道:“敌众我寡,不知将士们如何在想!”
“我和将士们谈谈!”杨荣微微一笑,转过身,对已经摆列出盾阵的宋军官兵们喊道:“将士们,今天我们要在这里挡住辽军,不让他们踏入大宋半步,你们害怕吗?”
“不怕!”杨荣的喊声落下后,宋军官兵齐齐发出了一声怒吼。
“你们可能都会死,我和军都指挥使也可能会死!你们愿意跟我们一同为大宋而死吗?”喊出这句话的时候,杨荣脸上始终挂着一抹淡然的笑容,给宋军官兵们留下了一个他已经做好准备从容赴死的印象。
“愿意!”听他这么一问,所有宋军又齐声发出了大吼。
“我告诉你们!”杨荣双手叉着腰,对宋军官兵们喊道:“我们站的地方,是大宋的国门,若是辽军杀入大宋,大宋的百姓们就要惨遭屠戮!那里有你们的父母妻儿,有你们的家人亲眷!我们不为任何人,只为他们,誓死不退!”
“为了父母妻儿,为了家人亲眷,誓死不退!”当杨荣喊完这句话的时候,所有宋军的士气全都真正的被调动了起来,他们高高的举起手中兵刃,高声的吼叫着,吼声震颤了长城、直入云霄。
城下的辽军还在缓慢向着城墙推进,杨荣转过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