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枭-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公,东京的皇差使者到了。是否接见?”**道。
楚天涯放下粥碗,“可知所来为何?”
“属下先行探问了一回,说是官家正式赐封主公为河南宣抚司宣抚使,改任张孝纯为京兆府知府,原太原府与河东军上下官员将校皆有封赦。”**道,“但是,朝廷也派来了一个通判。”
“通判?”楚天涯不由得笑了,“派的谁?”
通判,说白了就是皇帝派来的“监工”,一般在府与州一级的地方设立。从级别上讲,他算是知府与知州的副手,但由于是皇帝派来的心腹担任一个监工的角色,因此在地方的直权与影响力并不亚于州府官员。
眼下的情形,楚天涯不请自来强势“霸占”了洛阳,朝廷显然是被迫承认了这个事实,却也没忘了派个“通判”来插一手。这多少体现了官家与朝廷的不甘心与恼羞成怒,同时也是为了争取留住最后一块“遮羞布”。
“官家派来的京兆府通判,还是个大熟人。”**也笑了,“当年第一次太原之战时,奉命率领王师前来太原援救的许翰。”
“许翰?”楚天涯诧异的扬了扬眉毛,“那年太原之战后,他不是被迫辞职归隐了么,难道又被朝廷启用了?”
“是的。”**答道,“在满朝文武看来,洛阳定是个凶险是非之地,没人敢来。也不知道是哪个心狠歹毒的家伙举荐了刚刚倒了大霉还没死透的许翰,让他来洛阳送死。”
“话也不能这么说。我楚某人就真有那么凶残么?”楚天涯笑道,“大宋的州府通判可都不是善茬儿,派到了地方没人敢得罪,从来都是一等一的肥缺。唯独现今的洛阳通判,恐怕的确不是那么好混。不过眼下正是天下携手共同抗金的非常时期,我们总不能把许翰拒之门外……”
看到楚天涯在沉吟思索,**静默无声的等候他做出决断。
楚天涯思索了片刻,蓦然道,“军师呢?”
**上前一些小声道:“至从主公派军师前往小苍山之后,他就一直托病不出。如今到了洛阳,军师只是每天在家养病,谁也不见。”
“这只白毛狐狸,还跟我矫情了。”楚天涯略微笑了一笑,“安排一下,我亲自去白诩家中拜访。”
“是,主公。”
楚天涯想了一想,又道:“叫上郡主和老爷子,跟我同去。”
“是,主公。”
午时过后,楚天涯与萧玲珑、何伯等人,带上了几名青卫与虎贲,往白诩家中而去。
萧玲珑的心情挺复杂,她一直认为,白诩与楚天涯之间出现裂隙,都是由她而起。到现在洛阳正当用人之际,军师白诩却托病不出,她难辞其咎。更何况,白诩还是七星寨的老人,是她的四哥,曾经对她也是多有照顾。如今闹到这般田地,她心中更是自责与失落。
何伯一席话说到了萧玲珑与楚天涯的心坎上,他道:“牙齿尚且咬到舌头,五根手指也不是一般长短,自己人闹点小别扭,再也正常不过。只要彼此坦承磊落,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楚天涯深以为然。在这一次的太原大撤退中,他的确有些地方没有照顾到白诩的感受。但也是迫于大形势的不得已而为之。反过来,当时如果因为一味的牵就白诩而误了大事,才是真的得不偿失。如今再要修补他与白诩之间的关系,也为时不晚。
白诩的家座落在安从坊,与楚天涯的家宅隔洛水而望。一行人来到白府门前,看到大门紧闭也没有一个站哨的军士,门前立了一块木牌子“家主疾恙恕不见客”。
一行人看到这牌子都停住了。楚天涯笑了笑,说道:“白毛狐狸毕竟是读书人,多少有些书生意气。老爷子,有劳你了。”
何伯也不多话,拐杖与单足在地上一点,轻盈如猫的蹿上了墙头,从里面打开了门。
楚天涯等人走进去时,方才看到里面慌张的跑出两名小吏前来应声,是白诩的心腹属下,军机处的帮随。
“拜见主公!”两名小吏迎头就拜,慌张不已,“不知主公大驾光临,属下死罪!”
“免了。”楚天涯淡然道,“军师呢?”
“军师,他……”小吏吱唔道,“军师深染风寒极易传染,至今卧床不便见客。”
“正好,我带来了关中远近闻名的名医,来帮军师治病。”楚天涯道,“朝前引路。”
“呃……这个……是……”小吏一脸的仓皇,只得硬着头皮应了下来。
楚天涯等人看到小吏这副神情,都是心照不宣的明白,白诩肯定没大病。
沿着一条林荫小径朝府内走了不到百步,楚天涯就看到白诩迎面小跑而来,衣衫不整头发散乱,脚下的鞋子也是松垮的笈拉着。跑到楚天涯等人面前,白诩一头拜倒以额碰地的直磕头,“属下不知主公亲临,有失远迎,万请主公恕罪!”
“起来、起来!”楚天涯急忙亲自将白诩扶起,抚着他的手道,“敬谦,至从入洛诸事纷扰,直到今天才来探望于你,还望你不要挂怀。”
“属下岂敢、岂敢!”白诩真有点诚惶诚恐。
虽然白诩心中多少是有点不满,也一直都有傲气,暗暗的笃定这次除非主公亲自屈尊来请我,否则我就一直托病不出了。但毕竟主臣有别,待到楚天涯真的亲自来了,他才发觉自己仿佛是有些矫情过头了。如今正是危急用人之际,他身为晋军的军师、楚天涯的左膀右臂却因为个人意气而撂了挑子,这多少还是有点说不过去的。
再加上今天的这阵势的确是非一般的大,除了主公楚天涯,准主母萧玲珑也来了,老爷子都来了。他白诩要是还不知好歹放下书生臭架子,那就真是给脸不要脸了。
所以现在,白诩的惶恐不安还真不是装出来的。
“来,敬谦,我这里请来了关中有名的神医,给你瞧一瞧病。”楚天涯挥了一下手,一名须发灰白的六旬老者背着药箱上前打拱作揖。
“这……属下岂敢劳烦主公费心。些许小疾,服些汤药不日即可痊愈了。”白诩连忙道。
“无妨,先让神医给你开两副药吧!”楚天涯笑眯眯的道,“这些日子没有你在身边,我就感觉像是残废一般,手脚都不灵便。你可要快点好起来啊!”
“那属下……恭敬不如从命了!”白诩只得应诺。再推辞,就真的矫情过头了。
于是医师和白诩一起进了后堂,把脉开药忙活了半晌。楚天涯等人则是在正堂用茶,静心等候。片刻后,白诩整了衣冠来到正堂,五体投地对楚天涯正拜下来,“小生拜谢主公鸿恩,虽肝脑涂地不足以报之!”
“些许小事,何足挂齿?”楚天涯云淡风清的微笑上前将他扶起,“原本敬谦卧病,我本不该因为一些俗务前来叨扰。但是有些事情,如果没有敬谦帮忙斟酌,我还真是难以把握火候。眼下就有一件事情,我想问一问敬谦的意思。”
白诩一听这话,马上就眼睛发亮了。
之所以有脾气而且矫情撂挑子,还不是因为白诩多有在乎?赋闲的这些日子,白诩人是闲下来了,可是心却没有一刻闲淡,无时不刻不在关心洛阳的大小事宜。可是他既然“托病不出”了,就不好再去管东管西,因此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眼下楚天涯可是给了他一个大台阶下,主动向他问计。这样的契机他要是还不抓住,那他就真不是那只白毛狐狸神机军师了。
“请主公示下。”白诩马上道。
“是这样的。”楚天涯微笑道,“朝廷派来使臣,正式册封我与张孝纯为宣抚使与京兆府知府,却又派了一个通判来插一脚。依你之见,我们该要如何安排这个通判?”
白诩一听,心中更加明了,这样小事,主公怎么可能无法定夺?这是主公故意找了个茬子来请他重新出山罢了。
楚天涯这样的做法,也是最大程度的顾及了白诩的颜面,给足了他台阶。白诩心中即是庆幸又是惭愧,连忙道:“小生以为,官家迫不及待的册封主公,是因为东京危急,朝廷急盼主公前去驰援。眼下大宋朝廷无比的重视与仰仗主公,正是主公一飞冲天坐地起价的大好时机。”
“坐地起价?”楚天涯笑了,“依你之见,我得给朝廷开点条件?”
“对。”白诩斩钉截铁的道,“朝廷一向仇视河东义军,把我等视为山贼草寇,却又不得不仰仗我等。时值今日,朝廷册封主公为封疆大吏主理洛阳京兆府的军政大权,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却又派了一个通判来监视,仍是透出一股防范与憎恨的意味。既然事实已经是这样,我等也就不必跟朝廷惺惺作态了,不如索性拿出草寇的姿态跟朝廷谈条件!——救驾可以,得有好处。常言道无利不起早,何况是杀人越货的山贼?”
“哈哈!”楚天涯听了大笑不已。
倒不是因为白诩这番话说得有多露骨有多有趣,而是——白诩真的是站在他楚天涯的角度与立场,来出谋划策了。
白诩的潜台词其实就是,我仍是河东义军的人、仍是主公忠实的属下!
“四哥之语颇为在理。”萧玲珑不失时机的插了一言,“朝廷对我从无恩信,此番火速册封无非是因为东京危机兵临城下。要我十万弟兄替他卖命送死,怎能不给出一点实在的好处?”
“郡主所言极是。”白诩对萧玲珑拱手拜了一拜,面带微笑。
他这个表情和眼神,是人都看得明白,是要与萧玲珑“当众和解”。
“还是四哥高明。”萧玲珑也笑吟吟的回礼。
楚天涯淡然的笑了一笑,“那依军师与郡主之见,我该怎么和朝廷谈条件?”
“首先,封王。”白诩毫不犹豫的道,“就连童贯那样的鼠辈,花费无数钱粮买回一个燕京都封了王爵,主公有可不可?”
“说下去。”楚天涯淡然一笑,爵位之类的东西,他真是不在乎。但是,他不在乎并不代表那东西没有用处。相反,在眼下这个战乱之秋人心离丧之时,如果能有名正言顺的王爵,的确是很好办法。就好比当年三国战乱之时汉帝早已是形同虚设,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便就占据了人心与道义的至高点,这就是实在的好处。
能够被官家与朝廷正式封为大宋的异姓王,加上占据西京洛阳这样的“风水宝地”,楚天涯想不一鸣惊人也是难事。
“其二,如果朝廷答应封主公为王,那么官家派来的通判许翰,就不够格。”白诩说道,“少说,也得派个皇子来担任此职,方与主公的身份匹配。”
白诩此言一出,楚天涯眉宇一扬,萧玲珑与何伯等人皆是心头一震——意外!
楚天涯看向白诩,只见他眼中精光奕奕,顿时心中明了!
楚天涯与白诩之间,毕竟是最有默契的一对搭档。不必挑破,楚天涯马上就想明白了白诩的深层用意——眼下东京危机,能不能守得住,还是个未知。
往乐观处想,如果东京最终守住了,那楚天涯就是护国大功臣,挂印封疆赐王爵,就在情理之中。从此以往,无人敢于小觑楚天涯这个远在西京洛阳、手握重兵功高寰宇的王侯。这远比出将入相,牛瓣了不知道多少倍。
往坏处想,如果东京失守,那么大宋就宣布灭亡了!
大宋的朝廷虽然没了,但亿万的大宋子民与疆土仍在。这个时候,如果楚天涯能够扶植一位大宋的皇子另立朝廷延续宋祚,那岂不就真的天下归心、众望所归了?
说白了,白诩是想楚天涯将来有一天能够成为大宋的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
现在,楚天涯不得不佩服白诩深谋远虑。这一步棋着实高妙精深,就连他楚天涯也是没有想到的!
“还有其三么?”楚天涯深呼吸一口,淡然的问。
“其三,主公既然被封为河南宣抚司宣抚使,除了民生政务之权,还必须拥有统护将帅、督视军旅的兵权。因此,主公必须马上给长安、洛阳及京兆府境内所有州府军镇下发号令,包括西军在内的所有军队指挥权,必须收归主公所有。”白诩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再次着重重复了一句,“包括西军在内!”
西军,大宋天下最有战斗力的一只军队,刚刚在折可求与种师中的率领下,前往东京救驾了!
“很好。很好!!!”楚天涯连赞了两声,心头豁亮拍案而起,“既然朝廷敢封了我这个官,我就敢行使这个权力——刚刚还在和我明争暗斗的西军,现在已经是归属我的麾下!——我马上给折可求与种师中下发军令,他们若是依从,则代表朝廷是真心封我这个官;反之,我就对朝廷不予理会。是这个意思么,敬谦?”
“主公英明,正是此意。”白诩微微一笑,“西军驻守大宋西疆数十年,骄兵悍将无数,战斗力非比寻常。按朝廷本意,肯定是不想将西军划归给主公统领的;但是主公何不佯装糊涂自作主张的把西军划归麾下?——谁叫西军各军在名义上,都是归属于河南宣抚司呢?朝廷与官家眼下也是病急乱投医了,忽略了这个细节。这是天赐的好处,主公岂能坐失?”
“很好。看来你这白毛狐狸就算是病了,也胜得过千军万马,谈笑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切尽在掌握。”楚天涯满心舒畅的大吁了一口气,上前来拍白诩的肩膀,“好生养病早日归来。我,怕是一刻也离不得你。”
“主公错爱,小生受宠若惊!”白诩连忙退后三步拱手弯腰的长拜而下,“些许小疾不足挂齿,小生,明日即可前往军机处赴任!”
“萧玲珑!”楚天涯大声唤道。
萧玲珑站了出来抱拳,“属下在!”
楚天涯轻拍白诩的肩膀,微笑道:“命你亲自去给你四哥洒扫军机处衙堂,迎请军师复出上任!”
“属下遵命!!”萧玲珑大声应诺。
白诩惶恐不已经,“主公、郡主……属下岂敢?”
“我令即出,绝不更改。”楚天涯眉眼舒展的对白诩笑了一笑,带着众人大步流云的走了。
白诩快步跟到桅檐下长拜不起,“恭送主公!!”
第二卷血火河山第257章驰援东京
军师白诩复出了。整个洛阳就如同是一台电脑进行了硬件的更新换代与操作系统的全面升级,运行得更加快速、平衡、高效。
楚天涯当然知道白诩的威力与作用。之所以等到今天才去请他出山,也是出于一种上位者的心态。第一,白诩是能干,但心中自有一股书生傲气,自命不凡。如果对他太过的骄宠与倚仗,未免有失偏颇。此前在小苍山时,白诩就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了一些骄横,在立场上始终不与楚天涯同步。
再如何能干的属下,不听老板的话,要他何用?
再者,当然也不能完全的摒弃白诩将他一直放在冷宫之中。就像是熬鹰炼犬一样,让白诩闲置一段时间,饿一饿他。等到他自己耐不住寂寞了再适时的放他出来,他想不竭尽全力去办事也难了。
出于这样的考虑,楚天涯在到了洛阳好些日子、根基已稳、大事已定之后,才去叫白诩出山。这无疑向白诩传递了两个能让他胆战心惊的讯号——没有你白诩我们也能干成事;当然,有你更好!
既被需要,也不是非你莫属,这就是楚天涯的用人之道。
往往越有才能的人越有傲气。如何在属下的傲气与才干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楚天涯苦心孤诣要做到的事情。前者有焦文通,现在有白诩。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
白诩上任之后,像是一台加足了马力的机器,殚精竭虑忘我的投入,将整个洛阳的大小军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副军师刘子羽与他的合作也日渐和谐与完美,两名军师,一个在洛阳军机处坐镇,一个在济源的黄河沿线临战指挥,终于将整个洛阳的防务串连成了一个整体。
楚天涯终于可以放心了。此前,白诩的工作是由他与孟德来兼任的。现在这一块有了白诩的担纲,楚天涯大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做,另外一件他必须做的事情。
——剑指东京!
眼下虽然有完颜宗翰的数十万大军凶猛南下,不灭楚氏不回头;但实际上,矛盾的核心仍是在东京那处。如果东京被破大宋灭亡,龟缩于洛阳的楚天涯再如何兵强马壮充其量也就是丧家之犬,迟早被擒被灭。
当务之急,誓保东京不失!!
征兵工作,火热进行。从进入洛阳的第一天开始,楚天涯就没有停止过扩充兵马实力。洛郡的府库里有着无数的军械军粮,不用来武装部队,简直就是一种愚蠢。
直到今天,楚天涯已经征得八万兵马。秦晋之地民风彪野古来就有果劲之风,当年大唐的关陇军事贵族,用的就是这里的兵从而夺取天下,大宋西军的兵源也多半来源于此,因此战斗力非比寻常。楚天涯征来的兵壮,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关西精壮大汉。光从兵源上讲,洛阳新军的质量远胜当初的河东义军的新兵质量。
楚天涯将这些新军与洛郡的禁军、以及晋军进行混编组合,以老带新,新兵的成长非常之快。现如今整个洛阳已经有兵马二十二万余,其中有超过十二万,是楚天涯来到洛阳后新增的力量!
东京的求救告急文书,如雪片一样的向洛阳飞来。完颜宗望麾下三十万大军,已经完全突破黄河陆续开向东京。虽然大宋南方的各种勤王之师也在不停的开赴东京救驾,但要么远水不及近渴,要么兵力微寡难成气候。目前东京仅凭十余万禁军与城郭御敌,官家与朝臣日夜之间都是心惊胆战。对于离东京最近那支生力军——楚家军,他们就差求爷爷告奶奶的,肯求楚天涯出兵勤王了!
按照白诩定下的谋略,楚天涯一边紧急的整顿兵马、筹措粮草准备东征,一边与朝廷讨价还价。一是要朝廷封个王爵,二是要派个皇子来做监军(其实也就是个人质),三是要兵马指挥权。
官家赵桓和所有的大臣都看到了楚天涯的“狼子野心”。这要是放在以往,马上就是传檄天下骂尽楚天涯,并派大军去征剿他这个“逆臣”了。但是现在,赵桓和大臣们不敢不答应——和城破人亡相比,楚天涯的要求虽然过分但还不至于要命!
于是,官家赵桓答应了楚天涯的全部要求。
首先,他把郓王赵楷扔到了洛阳作为“京兆府通判”,也就是交给楚天涯做了人质。
官家的这一手笔,傻子都看得出来是什么用意。
郓王赵楷,是先帝赵佶比较宠爱的妃子、王贵妃所生。和现任官家赵桓不同的是,赵楷颇有乃父之父,酷爱书鸟绘画而且颇有造诣,而且颇有几分才气。他曾经匿名参加科考,竟然一路势如破竹的进入殿试而且夺取了头名状元。有一说,郓王赵楷就是史上最有“来头”的状元。
因此赵佶一直很喜欢他的这个儿子,多次有意废了太子(即现任官家赵桓)而改立赵楷。
但现在在位的仍是赵桓,赵楷的处境当然就十分的尴尬了。按理说,要不是因为金国来犯外事干扰到了内政,郓王赵楷早该没命了才对。结果是赵桓上任之初,就把他最大的竞争对手赵楷弄到了凤翔当节度使,就在离洛阳不远的地方。
恰好楚天涯要一个皇子当“人质”,官家理所当然的把赵楷这个废人和眼中钉扔给了楚天涯——多少有一点以臭肉去打狗的意味。
这样浅显的道理与明显的用意,楚天涯与白诩不可能看不出来。对于赵楷的到来,他们不约而同的觉得——十分满意!
赵桓既敷衍了楚天涯、又剪除了眼中钉,这是他的用意;可是楚天涯与白诩却觉得,换作是别的皇子来做通判,还未必有赵楷合适——原因很简单,赵楷与赵桓不是一伙儿的,他心里肯定恨死了那个当上了皇帝的亲哥哥。这样一来,来了洛阳的郓王赵楷,还真是有理由和楚天涯“打成一片”,一同算计他那个官家哥哥!
这远比扔个泥胎菩样的废物皇子来,有用多了嘛!
除此之外,官家赵桓也答应了楚天涯的其他要求。金口一开,就封了楚天涯做世袭罔替的“洛阳郡王”,赐封邑于舞阳。这个封号,连外行看了都惊呆——大宋把千年古都、自己的西京都封给了一个异姓王,这可真是砸了血本了!
同时,朝廷的枢密院正式下文,将河南府一带包括西军各驻地、各军镇的兵权,都交予了楚天涯一并指挥。这也正是楚天涯要求的。
狮子大开口,就一口吃了个饱。
原本,就算朝廷不给这些东西,楚天涯也是肯定要挥师东进的。现在不过是搭上了一个顺手便宜,何乐而不为?
于是,楚天涯决定,不日亲自挥师,东征驰援东京,去会一会传说中的、比完颜宗翰还要厉害的金国二太子、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
其实在这问题上,洛阳内部有很大的争议。眼下就有完颜宗翰的数十万大军压顶而来,洛阳的防务十分吃紧。在这样的紧要关头还要抽调兵马去战东京,任谁也要捏一把汗。但是楚天涯极立坚持,就算是丢了洛阳再挪一次窝甚至流浪江湖去,也不能坐视东京灭亡。
刚刚复出的白诩不可能在这种时候、在这样的大事大非面前再次与楚天涯做对,于是,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无奈,他都表示支持楚天涯的决定;孟德更不必说,就算楚天涯要上天揽月、下海擒龙,他也会誓死相随。剩下的焦文通、刘子羽等头领,也陆续被楚天涯说服。其他的大小头领,也就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了。
在留守大将的选择上,楚天涯煞费了一番苦心。
白诩是肯定要留下的。要对付完颜宗翰与时立爱,少了他绝对不行。剩下的,就是要另外挑一个统兵打仗、临战指挥的大将。孟德的为人很可靠,但他在指挥做战方面并不十分出色。焦文通在能力上绝对没问题,但是他的个性很有可能让他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
最后挑来捡去,楚天涯只好将眼光落在了一名新人头上——副军师,刘子羽!
刘子羽初来乍道身无寸功,就被楚天涯钦点为五大军机头领之一、副军师,本已是是破格提拔。现在他还没有足够的威望,下面的各大头领哪一个都比他更有资历,不少人对他心中不服。
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楚天涯是拿出了莫大的勇气——不亚于当年刘备攻吴之时,吴主孙权破格启用书生陆逊担任都督挂帅。
果然,当楚天涯说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上下一片质疑之声。连焦文通、孟德和萧玲珑,都感觉到了诧异。
但是楚天涯主意已经定,他也没有时间在留守人选的问题上磨叽了——号令一下,立刻执行。即日起,刘子羽接掌全权,代主公号令行事;白诩任军师,从旁辅佐参赞军机大事;孟德留守洛郡城中配合知府张孝纯主理后勤。
当然,新来的京兆府通判、郓王赵楷,则是被高高的贡起,成了洛阳郡“理论上”的最高掌权者——傀儡旗帜。
楚天涯点起了他的亲勋虎贲骑兵另有四万大军共计八万人马,用焦文通为开路先锋,马扩与王荀为大将,汤盎与阿奴为亲勋护卫,另有青卫十一名,即刻挥师,驰援东京!
唯一留下的青卫,就是何伯。
老头子上了年纪不堪远征是一回事,他留下来,意义其实很重大。楚天涯派他去“保护”郓王赵楷,一来可以确保这一面傀儡旗帜的绝对安全,二来,老爷子也可算是一枚不显山不露水的定海神针。他虽然从不直接干预政事与军务,但是万一刘子羽和白诩、孟德以及张孝纯之间有所争论,或是别的变故,老爷子就能发挥神奇的效力。
因为谁都知道,主公楚天涯把何伯当作自己的半个父亲、老师和智囊。他虽然没有任何职务,但他的辈份比谁的都大!
总算是万事俱备。
顺着一场东风,楚天涯亲率八万雄兵东征而去,麾旌直指大宋帝都——东京汴梁!
第二卷血火河山第258章英雄会
楚天涯出发了,追星逐月日夜兼程。
其实,关注楚天涯动向的除了金国的敌人与大宋的朝廷,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比如说,从各地蜂拥而来的“勤王义军”。
在以往,这许多股义军都和从前的七星寨、青云堡一样,是山贼土匪或是水贼绿枭。如今国家危亡全族抗金,这些人都扛着一面“义”字大旗前来东京勤王。
不管是出于抗金救民的真心还是捞取好处的假意,东京附近聚集了十几路这样的义军,人数多寡不一,少则一两千多则七八万。他们零散的聚集在东京近郊,或与金兵游击对抗,或听命于朝廷的号令扼守险要关隘,的确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一度也让完颜宗望十分的恼火。
但这些军队也有一些弊端,那就是他们毕竟不是正规的军队,也没有像河东义军那样的严明军纪。他们一面对抗金兵干了好事,也没忘了打家劫舍弄些军粮、欺男霸女的干些坏事。
在这种非常时期,对于他们的混水摸鱼,朝廷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既不想管,也是想管也管不来。
于是东京一带,真正是兵荒马乱。除了金兵为祸,也有“义军”捣蛋。
这十几路义军一边积极的活动,一边翘首观望洛阳方向——密切注意这天下第一号响马楚天涯的动静。
原因很简单,东京的十几路义军,鱼龙混杂一盘散沙,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彼此内斗与抬杠甚至闹出刀兵之事也属司空见惯。朝廷倒是想把这伙人捻成一股绳统一管理与号令,但是并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让这些人心服。对于朝廷的号令,众义军们也是口服心不服,阳奉而阴违。
于是,朝廷盼望楚天涯能够力压群雄,将东京城外的所有义军统一起来,共同抗金救驾;十几路义军当中,不乏有人真心是要抗金救国,也希望有个人能够挺身而出率领他们这些人,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当然,也有一些成心是来混水摸鱼的货色,心里就在担心,万一那个“山贼王爷”来了东京,会不会大口一张就把咱们这些人给吃掉?
因此,楚天涯的一举一动,都牵动了东京这里所有人的人心。
直到确定消息,说洛阳郡王楚天涯真的率领“二十万大军(诈称)”前来驰援东京了,官家与朝臣、百姓还都吁了一口气。十几路义军,也是各怀心思起落不定。
众义军当中,兵力最强的一股,当属淮南曹成。在楚天涯来之前,众义军当中能与他抗衡的,已经是少之又少。他凭借最强的兵力,隐约有“领袖群伦”之意。但是其他的义军头领也都不是吃素的,各自为霸一方为何要听你的颐指气使?因此关系闹得很僵,明争暗斗往来不绝。
曹成,还没有楚天涯那样的“绝对实力”与“绝对名望”,让所有的义军心服口服。
现在楚天涯就快来了,义军当中第一个心中忐忑不安的,自然就是曹成。他召集了几个心腹日夜商议,以应付楚天涯的到来。原本他想一走了之,但这样做的话无异于丢尽了“义气”二字。混绿林道上的没了义气,今后还如何立足?但是曹成又不想被楚天涯吞并或是比去了威风,因此煞费心神苦苦研究,最终决定——先发制人主动示好,就算比不过楚天涯,也好歹在众义军当中夺个“第二”的位置!
于是,在楚天涯到达东京之前,曹成请来了东京的高官、召集了其他各种义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