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新明朝-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崔监生居然出现在京城,并在贵公子鞍前马后当帮闲,以李佑的对他的了解,八成又失业了,正在努力寻找新门路……
估计江南提学官老大人督完这一科学政后直接退休回家,崔监生没得到什么好处,不知怎的又跑到京城来钻营。
李佑停住脚,倒不是想与这一身霉气的崔先生叙旧。他要打听乡试结果,那便宜侄孙李正蒙中秀才后也去参加乡试了,到现在也没收到书信报告结果。虽然明知基本无望,但总得问一问。
不知为何,李大人看到苦命的崔监生,心情突然好了许多。
贵公子见吕老鸨立在阶上,叫道:“吕婆子!玉芝姑娘在否?”
吕老鸨忙点头道:“在,在,却正不高兴。林公子来的好,我这女儿最听你的,且帮老身哄一哄去。”
说完她避让一旁请林公子进去,抬头却见李佑还在阶下等着,便叫道:“这位王大老爷,如今真是客满了!你那几两银子去别家花罢!”
正到门口的林公子听到“几两银子”之语,不由得扑哧笑出声来,回头道:“哪里的乡下土财主?才来京城么?”
吕老鸨凑趣道:“是哩,是哩。”
虽然认出了李佑,但崔监生在人群里低头装作不知。他也是刚结识上林公子这个贵人的,不是很了解他什么性子,这时候还是不要出来多嘴多舌了。万一惹得贵人不痛快,这点指望又没有了。
忍?还是不忍?被鄙视的李佑拿捏不定……主要是判断不出来这人的身份。不过崔监生能攀得上的,应该不会是真正当权的人物。
要是个皇亲国戚(空有排场没有实权的那种),就可以坚决把他顶回去,表现一把文人风骨;但要是个台省部院大臣家的……那还是夹着尾巴做人罢。
终而李大人只好喝道:“崔经出来!本官有话问你!”
李佑喊出的“本官”两字很煞风景,谁到这地方也不会拿这种称呼出来。进了门不管什么身份,年轻的叫公子,年长的叫老爷,有钱的叫员外,没钱的叫先生。当然真正的“本官”也不会亲自到这里,需要时都是直接召去的。
还以为是李佑故意显摆身份,林小公子眉头一扬,趾高气扬的正要说话时,突然大门处人声喧嚣,叫嚷不绝,引得众人都转头去看。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十几人一拥而入,各持棍棒等物,气势汹汹直奔堂前而来。
李佑定睛细看,这伙人中有一个四十岁年纪的中年妇人似是首领。他心里猜测道,这是谁家河东狮来捉拿夫君?有好戏看了。
又听吕老鸨尖叫一声,很配合的迅速迈着小步跑开了。
却见这伙人逼住那先前进来的林公子一行……似乎不像李佑所猜测的那样,岁数太不般配了。
“王彦女!你要做甚!”林公子吼道。他的嗓音居然变了声,神色亦是惊惧恐怖,英俊的脸庞竟然有些扭曲起来。
那叫王彦女的冷声道:“府中不见人,竟是到了此地,该长长记性了。”此外并不废话,痛快利落的斥道:“打!”
李佑愈加好奇,这两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一些儿也看不出来。
林公子明显是个贵人,中年妇人看起来服饰朴素却别有气势。如果这个叫王彦女的是长辈,林公子怎么敢直呼其名?如果是家中奴婢,他怎么又怕成这般模样?
按说林公子这边有六七个人,面对十几个对手应该还算有一战之力。但又叫李佑意料不到的是,一眨眼间林公子身边的人全都逃了,只剩了崔监生一个……
王彦女对其他人并没有兴趣,当即十几条如狼似虎的壮汉扑上前去,围着林公子痛殴。
李佑在一旁强力围观,看的呲牙裂嘴,那林公子被拳打脚踢、棍棒交加,景况实在惨不忍睹到一言难尽。这不是电视电影里搞笑无厘头式的暴打,这是真真切切发生在眼前的一面倒式殴打。
崔监生倒是有几分忠心护主模样,左支右挡拼命掩护林公子,怎奈他那单薄身材哪里拦得住十几个大汉围攻?遂被一并殴打了,多他一个不多。
短短工夫,林崔二人便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发髻彻底散掉,衣衫裂成几片挂在身上。双双鼻青脸肿面目全非,还有几道血迹都不知是从那里出来的。
“回府!”叫王彦女的妇人招呼道,一干行凶之人还真就风卷残云般走了。
李佑愈加奇怪,听说话口气王彦女与林公子是同府之人,怎么下手如此重?林公子应该不是普通人,连这个脸面都没有么?打成这模样就不管不顾的扔在这里?
人生真是莫测啊,方才还傲气凌人的林公子,片刻之间就成了扑街的林公子。
见好戏散场,李大人便上前看了看崔监生,进出有气,还活着,于是用脚尖踢了踢崔监生。
话说扑街的崔监生正孤苦无助躺在地上,满怀期待的见李大人走过来要伸出援手,然而听李佑问道:“崔先生能说话否?今年江南乡试,我那侄孙子如何?还望告知。”
崔监生气苦之下大吐几口血(口腔被打破了),奋力抬起手指了指身边同扑街的林公子道:“烦李大人看在同乡面上,助在下将他送回府去。”
李佑不语。
倒在旁侧的林公子突然无声哭起来,几道晶莹的泪水缓缓流出眼眶。
痛哭的猪头美少年甚是可怜,可惜李大人非腐女非玻璃,心如铁石,视若无睹。
对这种看不清内幕的麻烦事,李佑从来是不愿主动沾身的(虽然总是被动),更别说在京城这种水深不见底的地方。他等了一会儿见崔监生不说话,就打算走了。
李佑边转身边想道今天大概是穿越以来经历最丰富的一天了……上午交结了宗室探花,中午被请吃酒逼出绝句十首,下午在国子监被围攻,晚上又在教坊胡同里看了一场群殴好戏。若天天如此,这生活就太多彩多姿了。
他不知道的是,多彩多姿的一天没有过去,还在继续着。
正回想朱放鹤先生那张被他的“才华”震惊到暴表的神态时,忽听见身边张三惊讶出声道:“朱部郎?”
李佑吓了一跳,张三怎的晓得他正想什么?抬眼便见朱放鹤先生站在不远处,意味深长的看着他。
李佑连忙走上前去见礼道:“巧了,不想午时才别,夜间又遇到放鹤先生。”
“你啊……口不对心,口不对心,真乃伪君子也。”朱放鹤点点李佑戏弄道。
李佑顾左右而言他道:“放鹤先生所为何来?”
朱放鹤叹道:“方才午间酒醒,便听到急报,我一个弟子被困在此处,所以前来救急。”
李佑惊道:“莫非是一林姓公子?”
“你怎的知晓?见到了?”
李佑无言的领着朱放鹤走到阶前,指了指两具横陈人体。
方才天黑,朱放鹤没有注意到堂前阶下这两人。走近了看见后,大概他也没想到如此惨烈,一时呆住。
李佑问道:“放鹤先生你看如何是好?我有心施援,却为难送到何处……”
朱放鹤沉吟片刻,纠结片刻,对李佑道:“我只带了一个随从,要借你的力了。”
“好说,好说。”李佑指使张三韩宗王大郎王二郎四人抬起两个人体,扔进轿中。
随后朱部郎与李佑安步当车,要将林公子送回府去。
没一刻钟,在不知什么胡同口,朱部郎停住脚,对李佑道:“为兄有难言之隐,前方便是林公子府上,烦请李大人送至如何?”
李佑心肝一颤,连朱部郎这等超然身份都要避之不及的地方,莫非是龙潭虎穴?朱部郎居然连“为兄”两字都说出口了……不禁问道:“还请放鹤先生直言,在下也好明明白白赴汤蹈火。”
朱部郎哑然失笑道:“教你一计,你送林公子到府上时,不要学官话。只说苏州话,若有虚江方言更好,包你无忧。”
李佑拒绝不了朱大人,只好没头没脑的抬着昏迷不醒,所幸气息还算粗壮的林公子朝胡同里而去。
半道上,王大郎开口道:“李大人,小的分辨出这里是哪儿了……”
第206章 该帮着谁说话
只听王大郎继续道:“若没有记错,前面应该是归德驸马宅第……”
一句话叫李大人吃惊不已,扫视了两眼半死不活的林公子,从这个角度想,他终于意识到——此人不但有英俊的相貌,爆发户的贵气,还是朱放鹤所谓的弟子,而且能窝囊到被家中奴婢当众殴打……
种种迹象表明,只有一个职业符合他的身份,那就是传说中的登龙快婿驸马爷……林公子应该是林驸马啊。
本朝驸马名份在伯爵之上,锦袍玉带比照公侯,出入尊荣。但到了如今一般没有实权,最多有些礼仪事项上装点门面的差事,或者以皇家亲戚身份办点皇族闲差。
而且近年来驸马大都出自民间富户,虽然中了大奖一朝显贵,但家世太低在管家的宫中老人面前很没地位。
一般公主下嫁,宫中会派遣得用老人管理各项事务,谓之管家婆。碰上难缠跋扈又受帝后信任的管家婆,简直能把驸马活活屈死。很不幸,似乎林驸马很可能就遇到了这么一位。
如果那个叫王彦女的中年妇女就是公主身边的管家婆,那么她敢去率众殴打喝花酒的林驸马简直太合情合理了。从王彦女这个名字看,就成是出自宫中的。宫女名字往往都是几个套路,她爹叫刘大,她就叫刘大女,她爹叫王彦,她便叫王彦女。
另外,朱放鹤称这个姓林的是他弟子,也从侧面证明了姓林的身份。放鹤先生的官方身份是礼部员外郎,以前是礼部主事。按国朝规矩,驸马由指定的礼部主事负责教习,大概朱放鹤就是被派去教导林驸马的礼部官。
也难怪朱放鹤被喊过来,驸马与公主的家务事谁能搀和进去?也就身为宗室又被天子认了皇兄的放鹤先生有点儿插嘴资格。
李佑听说过太后只有两个亲生儿女,第一个是长女归德公主,现在叫归德长公主,第二个才是当今天子。天子年方十五,长公主年岁也不太大,与眼前的林公子正般配。
至此可以断定,这个姓林的就是尚了归德长公主的驸马,只有这样才能解释通今晚发生的事情。
想到这里,李佑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对林驸马赞道:“真乃猛士也。”
这哥们娶了当权太后唯一亲生女、天子的同胞大姐、目前稳居国朝贵妇榜前三的归德长公主,还敢跑到本司胡同寻花问柳,被修理太正常了。
驸马府是五间阔的大门面,谮越不谮越的李佑不清楚,他在灯火下对门官作揖道:“受朱部郎所托,送林公子回府。”
门官大呼小叫的招来几个仆役,便要把林驸马接过去。
这时候那斜靠在轿中的驸马爷忽的睁开了眼,轻声喝道:“尔等休来!烦请这位先生送佛送到西,将我抬至内院。”
门官为难的禀报道:“贵人还在府中,怕是多有不便。”
林驸马却闭目不答,显是赖定了李佑。
李佑又不敢真将林驸马扔到地上,只得打发随从在门外看着崔监生,自己领着轿夫进了府,自有仆役提灯在前引导。所幸驸马宅里门第高大,轿子一路畅行无阻。
行至一间正堂月台前,便见有人倨立于上,正为那极有可能是宫中女官的王彦女,只听她道:“归德主千岁有言,等驸马回了府,跪于中庭思过,天明则止。”
李佑听在耳中,暗叹侍候皇家贵女果然艰难,要不怎么叫尚主。他同情的瞥了林驸马一眼,就要悄悄遁走。
“慢着!”王彦女叫住了李佑,又道:“归德主千岁还有言,送驸马回府的若不是误人子弟的朱放鹤,必然就是狐朋狗友之流,一同跪地反思,以为警戒。”
真是无妄之灾……李佑总算明白朱部郎也为何逡巡不前了。
不过朱大人传闻中不是挺仗义的么,今天居然将他推出来,名不副实啊名不副实。估计是因为女人难缠,他也头疼的原因,听人家的口气,好像以为是朱放鹤先生把驸马教坏的……
但李佑委曲求全也是有底线的,在区区驸马府跪一晚上那成了什么?若被风评一个阿附皇亲卑躬屈膝,还有何脸面立足官场?
再说他根本与林驸马毫无关系,没必要为了攀交情陪着没啥权势的驸马一起挨罚,太不值当。
当即李佑转身反驳道:“在下初来京师数日,之前与驸马素不相识。只受放鹤先生所托送人到府,何来狐朋狗友之说?至于反思,万不敢当!”
王彦女冷哼道:“方才在本司胡同院里,我分明看你立于阶前与驸马闲谈,敢说不是同伙?”
这,这都说不清了……李佑也顾不得暴露身份了,对天拱手道:“天地君亲师,归德千岁是五位中的哪一位?敢叫本官跪思?”
王彦女微微皱眉,敢在这里自称本官的,至少七品官身。她是太后身边老宫女,算得上天家奴婢,虽然不怕什么官员。但内宫外廷历来各有体系,顾忌甚多,一个不好便要招来外廷官员同仇敌忾的围攻,到那时太后也保不住她。
“章台走马,是几品官的规矩?”此时忽然从堂中传来清冽的声音。
这又是谁?不会是公主罢?公主不是该住在十王府中么?不过此话叫李佑很难答,至少按明面规矩,官员不许那啥的。
听到这个声音,沉寂了好一会儿的林驸马突然开口道:“告公主得知,这位李大人乃是江南这一二年新起的风流人物,诗词传世名满花丛。近日到京师,慕名教坊司,央我引领寻欢,我百般推脱不掉,警训无用,至有今夜之行……”
心中正揣摩公主玉音的李大人闻言失色,不禁瞪向始终半死不活此时却有了几分精神的驸马爷。这厮纯粹睁眼编瞎话,难怪非要死皮赖脸拉着自己进府,敢情是要拿自己当挡箭牌。不过他怎么知道自己身份的?
王彦女替公主问道:“果真如此?”
林驸马淡淡道:“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你没有听过么?就是这位李大人的大作了,这样风流倜傥的人物,来了京城怎么会不去教坊司。对了,你最喜欢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句,也是出于此人之手。”
李佑看看林驸马,又看看正堂门口,可惜看不透珠帘,更看不见帘后的尊颜。帮着谁说话?这是个问题。
第207章 白捡五百两
原来归德长公主下嫁林驸马之后,按制居于宫中十王府,一般都是召见驸马入内服侍。今夜长公主忽起兴致,鸾驾突然屈尊到驸马宅邸,却扑了空。本该受惊喜的林驸马恰于此夜呼朋唤友,作客花街柳巷,在欢乐之夜上演了一出惨剧。
话说林驸马将缘故推到李佑头上,别人一时都无话可说,该着李大人出面讲几句了。怎么说他也是个七品官员,自然是有些发言资格。
气氛有点僵……李佑暗道。其实在他看来,林大驸马软言软语低声下气的求饶一番说不定事情就过去了。但这厮不知是性格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偏不开这个口,宁肯拿本官来推脱也不低头认错,叫公主千岁怎能下得了台?
公主和驸马之间,以李大人趋炎附势的性格必须要站在公主一边,首先撇清自己,再澄明事实,最后痛斥驸马不实之言和不守夫道。
道理很简单,林驸马对他混迹官场几乎百无一用,归德长公主却是随时可以向亲生母亲和同胞兄弟捎小话、进谗言,成不了事却败事有余。
虽然大明的公主向来以老实本分甚至懦弱出名,但谁知道屋里这个是不是特例?
李佑从眼前迹象判断,还真有可能是特例——自从国朝近一二百年,没听说过别的公主敢训斥外廷文官道“章台走马是几品官的规矩”。管中窥豹,这样的公主是好惹的吗?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夫妻之间的问题,一般情况外人不要乱插手,很容易两头不讨好。不过李佑眼前这一对,实在不像是夫妻。
虽然自从他将林驸马送到这里,公主驸马一共也没说几句话,大都是管家婆王彦女在中间啰嗦,但已经看得出些端倪来。
哪家妻子可以公然在外人面前罚丈夫跪地反思?哪家丈夫对妻子说话要加禀告之类的字眼?更别说妻子高高居上,丈夫只能阶下侍立回话……
沉吟至此,李佑心里暗叹,公主与驸马之间果然称得上天下最不像夫妻的夫妻,比帝后之间还不像。
帝后关系在礼法纲常上能自圆其说,但驸马和公主之间究竟该优先君为臣纲,还是优先夫为妻纲?
这个矛盾最终得靠权势解决,显然如今是君为臣纲压倒了夫为妻纲。出身平民的驸马怎么可能顶得住皇室威压,又没有仗节持义的大臣们出面维护驸马夫权,李佑当然也不会脑残到支持驸马重振夫纲。
思量周到的李大人准备开口前,扫了林驸马两眼。却见驸马爷青肿的脸面上没有任何表情,冷漠得毫无生气,空洞目光直直注视堂前雕栏,与方才勾栏院中的飞扬鲜活贵公子形象对比甚是强烈。
李佑便没趣的想,你憋出这么个主意拿本官打掩护,怎的自己都漠不关心的样子?难道你不会露出哀怜、祈求、讨好眼神望向本官吗?活该你倒霉……
但也真是近乎绝望的可怜,同为十八九年纪的已婚男人,自认家庭生活尽在掌握的李佑又对娶了天下第一贵女的林公子产生极大的同情……
忽然记起他也是朱部郎的弟子,不看僧面看佛面,是不是帮着遮掩几句?不然日后见了朱放鹤先生也不好交代啊。
多思多虑李大人的脑子习惯性的不停绕了十七八转,想说辞的时间有点久了,只听王彦女不耐烦催促道:“这许功夫,李大人还未编好?是不是还要与驸马串一串词?”
女人心思敏感,万万不可让她们听出异样,刚才说的那句“天地君亲师中,归德公主是哪一位”这句有点大了,当时不知道公主就在里面啊……故而李佑酝酿情绪,低头好言好语道:“下官与林驸马一见如故,这其中或许有所误会,殿下不吝明察。”
“一见如故到同去勾栏?”王彦女讥讽道。
“其实都要怪在下。”李佑姿态放的更低,“在下出身寒微,自幼无处读书,县中艰难糊口。所幸薄有几分天赋不至饥寒而死,蒙受皇恩选拔一朝为官,却屡堪白眼,又许入京师坐监读书……”
此时,堂中珠帘后千岁殿下第二次开口了,“李大人既然读书,便该有读书样子。才德皆备是正理,与这不成器的驸马浪迹鬼混成何体统?”
您管得可真宽……李佑继续自怨自艾道:“如今骤入京师,目眩神迷,卑微若蝼蚁,全身无余财,去留两茫然。正有诗云,才自清明志自高,独在帝京运偏消。一时间举目无亲,投递无门,彷徨无依,束手无措,无奈欲效江南旧事,借诗词扬名于辇毂之侧。高门难入,世风如此,不进青楼卖弄诗词又能如何。”
那边死人样子的林驸马耳中听了李佑几句,也顾不得装死人,转过头来微微愕然——
如果他没记错,在路上轿中自昏迷中醒来,同被殴打的崔先生介绍说这李大人虽然仅为七品,惊才绝艳,却在苏州府中是横行无忌的人物,京师中也有点关节门道,连德高望重的本朝名守石纶大人都被此人逼到在苏州不能容身……
怎的在他自己嘴中,经历如此辛酸艰难,情景如此凄惶可悯,令人唏嘘而涕下?谁在说谎?
“正所谓人穷气短马瘦毛长,在下徒受院中势利老鸨欺辱。仓皇无计而路遇驸马,驸马便仗义不忿,领在下前去讨公道。不料致使府上生怨,皆在下之过也。”
堂中幽幽而细长一叹,“李先生才高运蹇,我见犹怜……”
王彦女立在堂前觉得这腔调不对头,重重一咳嗽。
便又听到里面吩咐道:“左右记下,来日送五百金于李先生寓处以壮行囊,免得母后同乡名士在京城因几个阿堵物失了风仪、丢了脸面。”
这……出乎意料白捡了五百两银子的李佑得出一个结论,有文化的女人比街头无知泼妇其实更好骗,特别是深住宫闺的女人……
千岁厚赐,要谢恩。李佑虽然并不缺这五百两,也只能上前深深三作揖,感动道:“殿下深恩,教在下铭感五内却不知如何报答才好!此生未见慈惠犹如殿下者!”
第208章 平静的一天
五百两的馈赠,李佑虽然不甚在意也得表现出感激涕零模样……无以为报便只好作(抄)诗答谢了。
这方面可抄袭的大作几近于无,没多少文人会写诗词歌颂别人送银子罢……当李佑搜肠刮肚找词句时,中年女官王彦女却躬身对堂中道“夜已深了,恭请殿下回宫”,一些儿也不给李大人现买现弄的机会。
瞬间从四周黑暗里呼呼啦啦冒出不知多少男女,片刻便备齐了銮舆,各色仪仗足有十几对之多,整整齐齐排在庭中,等候长公主出行。
看这出入排场,李佑最终可以确定了,归德长公主在宫中必然十分受宠,那些他叫不出名的金瓜葵扇华盖旗幡之类的仪仗岂是能私人乱用的?估计不是太后赐的就是皇帝送的,难怪驸马宅邸门路宽大,不宽大点也没法让这样的队伍直抵堂前。
长公主从堂中出来,李佑赶紧低头避道,只用眼角模模糊糊的看到个火光下的金线龙凤纹大斗篷,身形似乎挺苗条,至于长相什么的都没看清楚。
几声呼喝,队伍缓缓开拔,逐渐消失在视线中。林驸马便对李佑不屑道:“恂恂若妇人状,可鄙!”
听到这没良心的话,李佑大怒,“若非看在放鹤先生面上,本官管你今夜是死是活!”
林驸马随意拱拱手道“请君自便,不送”,挥袖而去。
此人真是可气,心理有病罢?在对方的地盘上李佑没敢做次,只能愤愤转身出府。
这时有个宫女小碎步跑过来,屈膝对李佑拜了一拜道:“千岁临行有言,下月太后圣寿,四方皆上辞章称贺,烦请李大人代拟贺寿诗进献。”
当枪手倒无所谓……没有文人气节风骨的李才子点点头道:“敢不效力。”
到驸马府大门处,却见浑身好似散了架的崔监生困坐于墙角,几个属下在旁边守着。李佑便醒悟到,大概从本死胡同回驸马府的路上,林驸马已经醒了,同在轿中的崔监生将自己的身份对林驸马说明。
而且李大人可以断定,拿自己做挡箭牌的主意,八成也是出自崔监生的嘴,林驸马信手用了而已。
“休要管他,我等回馆!”李佑招呼属下道,又立定想了想对门官道:“崔先生今夜保护驸马有功,怎可弃之不顾,你们将他抬进去好生看顾,免得士人寒心!”
回到会馆已经是三更天,李佑困乏已极,也没叫小竹打水洗漱,匆匆和衣而卧。再一觉醒来时候,只见窗外日上三竿。
李佑躺着想今天行程,许尚书和卢三公子那两封信已经拖了数日,必须要送过去了,不然就显得怠慢失礼。
起身出房,却有个陌生仆役立在门外恭恭敬敬等候,自称是朱部郎打发来传话的。“我家主人说昨夜之事他已知晓,多谢大人转圜。等驸马休养两日,我家主人要设宴聚一聚,再请大人赴席。”
李佑回想起来,其他还好,只觉得林驸马言行太欠收拾。可惜自己没有公主的威风去当众殴他。回头见了朱部郎,要好好说道说道这点。
吃过饭,午后李大人又外出,轿夫问道:“老爷要去哪里?”
“吏部!”李佑答道。这个时间,朝会早结束了,尚书大人估计正在衙门里。
吏部衙门与礼部一样,也在承天门之外,但比其它各部距离承天门稍微近几步。
如果把六部再分类,吏部和礼部大概是一类,工作比较“虚”,地位比较清。户、兵、刑、工四部大概算一类,工作更偏重于实务。
此外吏部和礼部还有个相同点,都是六部中内设机构最少的,只有四个司。而却吏部比礼部还精简,礼部之下好歹管着国子监、太常寺、钦天监、鸿胪寺、教坊司等等许多二流衙门,吏部下属一个都没有。
但吏部内设四司里只要有一个文选司,便足以傲视百官。也许在吏部眼中,别的衙门都是下属,大部分官员都只是名籍档案上的一个个符号……用来做官场填空游戏的。
当今的官场心理,从后四部尚书迁吏、礼部尚书的,同为二品但也算是上升,做到吏部尚书即使不当大学士入阁也可视为位极人臣;若从吏部、礼部尚书迁后四部尚书,就有贬斥味道了。
不过有点特殊的是地官户部和春官礼部常常为了老二地位争斗,但可以肯定,没有哪个部敢和吏部争老大位置。
大明官制中,只有吏部有“赞天子之治”这句话,其他五部都没有。在深谙官场之人的心目中,朝廷的主要权力其实就集中在内阁、吏部、都察院三大部门里。
此时七品小官僚李大人前去送信的目标许大人,便是这样一个衙门的坐堂尚书,代天子掌管铨选大权的人物。天下官员升迁、改调、贬谪、罢免无论是不是许大人说了算的,但都要从他手中过一遍。
这时候可以感觉到,陈巡道送了李佑多么大的一份礼物,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不惜代价的想要见许尚书一面。
不得不说,李佑确实紧张,哪怕去见天子也没有这般紧张。得罪了别人,或许还有补救机会,但在许天官心里落了不好印象,恐怕补救都没得补救,哭都没地方哭。
话说到底,他这个小官位和坐监机会,还不都是许尚书施舍的。更别说李佑现今抱着辞去坐监补一个官位,最好回苏州府的非分之想……
所以李佑坐在轿中也没有闲着,不停的设想各种应对说辞,预演可能会遇到的状况,许尚书谈到这个怎么说,许尚书问起那个怎么讲……
上辈子有句名言,细节决定成败,他真是一丝也不敢放松。
李大人下了轿子,却见张三踮脚引颈北望承天门方向,李佑便问:“看甚呢?”
张三回头答道:“听小竹说真龙天子所居,上有五彩云光氤氲异象,怎的看不到?”
“好蠢才,还不去投名刺!”李佑斥道。
吏部占地不算大,但进进出出各色官员极多,有张皇失措的,有失神沮丧的,有兴高采烈的,有手舞足蹈的,还有站在门下破口大骂的,人间百态历历在目。
张三投了名刺打听一番回报说:“刚结束了今月选官,这些都是来看结果的。”
李佑整理衣冠,阖目强迫自己平心静气等候回音。
不知过了多久,守门小吏回了话,“尚书老爷说了,今日公务繁忙,书信由小的捎进去即可,送信之人便不见了。还请回罢。”
做足了功课,满怀期待、踌躇满志的李大人闻言当场呆滞,心里七上八下不知是个什么滋味……
李佑意淫了无数遍拜见许尚书时如何说话如何讨好,如何让老大人虎躯一震青眼有加,马屁诗词都准备了四五首……谁料天官太宰压根不接见他,连个谢字都欠缺。
也许没有功名便不被认为是后进罢……清楚自己的位置后,欲抱大腿而不得、感到有些失意、垂头丧气的李佑浑浑然从吏部大门走出来。
路边走过两个老吏悄悄指着李大人窃窃私语,“看到否?这种表情的,多半是选官选到贵州广西的……”
还有一封信要送,李佑打起精神,向西而去。
这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