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日明军夜不收现身了一下之后,就再无音讯。左应选想过派人前去求取援军,但能突破建虏包围拦截的希望渺茫。

而且左应选不似那些乡兵,他身在官场之中,知道的事情比他们多。

昌黎只是一座小县城,又无朝廷大员或者皇亲国戚等人在内。朝中无人的情况下,会不会出动大军前来救援这座只有普通黎明百姓的小城,这是一个问题。毕竟,城外的鞑子大军就有四、五万之多,足以让一般人畏惧了。

就当没有朝廷援军,和鞑子对着耗,守住一天是一天,左应选心里暗下决心。然后,整理了下仪容,下了箭楼开始巡视城内情况。

城防上自有守备石国柱在看着,他昨日值夜,建虏没有动静,就在箭楼略微小歇,刚才建虏闹腾,就又去巡查城防了。左应选心里想着,要是有朝一日能守住昌黎,自己一定要举荐他。

左应选首先视察了城内支援城头的民夫情况,都已各就各位,待在城下不远,只等城头战事一起,就能支援。

然后左应选又去看了设在几个主要街道上的施粥情况。虽然现在熬出来的不是那种稀的能照出人影的粥,但这粥也不是能插筷子不倒。没办法,粮食有限,得省着点用。

左应选走去下一个施粥点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街角传来一个童音:“奶奶,我饿。”

“乖,奶奶这里还有点粥,你喝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带着一丝虚弱,随之传来。

“不,这是奶奶喝的,月儿不能喝。”那个童音说得很坚决。

左应选停住了脚步,听着那边街角的动静。

“奶奶,我要那边的粥,还有好多呢。”

“不行,那边的粥还有别人也要喝的,县尊说了,城里粮食不多,每人就只能喝那么多。”老人在给她孙女耐心地解释。

“但我看到一个叔叔要了好多,奶奶。。。”小家伙拖着长音喊着奶奶。

“乖,那个叔叔是要去帮你父亲打城外的鞑子,吃饱了才有力气做事情,乖一点啊,这粥奶奶喝不完了,你帮奶奶喝了好不好?”这位老奶奶和蔼地哄着自己的孙女。

“不,月儿听到奶奶的肚子响了。父亲以前跟月儿说过,这是肚子要吃饭饭。”小女孩没那么好哄,坚持不肯喝奶奶的那份粥。

左应选听到这里,快步走过去,拐过街角,看到一个屋檐下躺着一排老弱中,有一老妇和一女童正在互相推着一碗粥。

他明白,这些人都是逃难进的昌黎,人满为患,因此歇息在街边。

左应选快步走近,然后蹲下身子问道:“老人家,这孩子的父亲在哪?”

老妇人一看眼前的是县尊,连忙挣扎着起来,拉着女童拜见县尊。

左应选连忙扶住她们道:“老人家,不要多礼,大明讲究的是尊老爱幼。”

老妇人见拜不下去,就只好坐回位置道:“孩子他爹被选为乡兵,在城头上守着。”

左应选看向这个女童,梳着两条小角辫,秀气的小鼻头被冻的有点红,看着有三岁左右,大眼睛一闪一闪地注视着他。

“县尊叔叔,你能给我点粥么,我和奶奶都饿。”小家伙突然开口说道。

第二百零一章 昌黎第四战(1)

左应选忽然想起了远方的女儿,比眼前的女童要大一些,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见到她。

他的思念之情一闪而过,马上他转身问身后的衙役道:“乡兵家属的供应不是加倍的么,你们去查查,是那个粥点不按规矩办事。”

“县尊,不是这样的,是老身领完粥,摔了一跤,因此今天的粥就少了。”那名老妇人见县尊误会,要去查施粥的人,连忙解释道。

左应选一听,沉吟了一会,叫过一个衙役,让他去取一碗粥过来,然后他问老妇人说道:“老人家,您就一个儿子么?”

“是啊,老身就这么一个儿子,他媳妇在城外就失散了,怕是凶多吉少。”老妇人说着有点伤感,但在县尊面前,强行压抑着,不敢表示出来。

小女童没听懂媳妇是什么意思,一边看自己的奶奶,一边又去看这位和蔼的县尊叔叔。

左应选听完后转身再次对身后剩下的一个衙役道:“你去传令,把他儿子从乡兵换为民夫,他家属的口粮供应不变。”

衙役听完,问得姓名就跑去传令了。

老妇人知道县尊是因为担心自己儿子战死的话,就没人能照顾自己和林月,她感激地想再次拜谢,还是被左应选拦住了。

第一个衙役很快就端回来一碗粥,给了老妇人。那位小女童一见,不再看左应选,大大的眼睛就盯着那碗粥看。

左应选没再待这里,摸摸女童的小脑袋,就开始继续巡查。

他一边走一边想,要是战事持续下去的话,粮食更要不够,城里的老弱幼童就危险了。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也得派人出去求援军才行。

想到这里,左应选不再往前走,转身回去城头,他去找石国柱商量,准备把这个想法跟他说说,选出人来派去求援。

左应选还未到城墙上时,警钟响起来了,听声音,这是找他的警钟声音。不知道城头上发现了什么情况,他连忙加快脚步,往城东方向的城头而去。

上了城头,左应选发现已经有一伙穿红色战袍的建虏等在城外。防守此段的乡绅看到左应选,就走近汇报道:“这些鞑子是来问何时开城门投降,并要求见昨日来劝降的李应芳。”

建虏不是傻子,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相信能劝降昌黎。现在靠此策已拖延了一日,而且人已经被自己杀了,再去对话已无必要,就让建虏知道昌黎的决心!左应选想到这里,让人把李应芳的头颅丢给城外的建虏。

岱松阿没有多话,拿着李应芳的头颅,回大营禀告代善去了。

左应选知道建虏劝降无望之后,马上就要开始攻城,就下令全城戒备。

果然没过多久,昌黎城外几个鞑子大营开始涌出成千上万的鞑子,彻底包围了昌黎县城。

左应选来到昌黎最高处的箭楼上,看到攻城的鞑子犹如蝗虫一般密密麻麻地铺满了城外,大吃一惊。连忙传令敲响最高级别的警钟,所有参战人员各就各位。

城外鞑子总指挥代善带着蒙古各部首领在城东的一处高地上观战;期待着这次大军能一举攻上城头。鳌拜却不在此处,回永平去向皇太极禀告李应芳的死讯。

那些蒙古部落头领在互相打赌,看那个部落先攻上去,赌注就是之前抢到的一部分大明百姓的财物。

昌黎城头的左应选和石国柱看了城外鞑子大军的分布之后,两人一合计,互相做了分工。

左应选坐镇箭楼指挥全局,石国柱把城头上仅有的几门炮集中到鞑子最为密集的东门方向,指挥炮手开炮。

左应选让两个衙役分东西两个方向绕城一周,一边检查守城器械,一边传令攻击次序。

这个攻击次序事先都给各个防守城头的乡兵头领说过,此次鞑子势大,所以又强调了一次。

城里几个粥点不再施粥,疏散排队的老弱,以便给乡兵的调动,民夫的支援让出一条通畅的路。

老弱们也很配合,没有骚乱,也没有哭闹,静静地让到了一边,心中向各自信仰的神佛乞求保佑。

昌黎城小,根本没有空间让鞑子一起攻城,只得分成多个攻城梯队,准备轮流攻城。

城外的鞑子,都很兴奋。他们的首领已经向他们描绘了城里的富有,几万大军一起攻打这个小县城,还不是手到擒来。他们仿佛看到前面的是一座金山,就在等着他们去抢了。

进攻的鼓声一响,鞑子都嗷嗷的往城墙冲了。

城头上,乡兵头领开始站起来观察敌情,乡兵们则还蹲在那里紧张地等着命令的下达。

石国柱看着蜂拥而来的鞑子,命令炮手瞄准抬着云梯的一大堆鞑子。进入射程之后,“轰”的一声,炮弹激射而出。

代善看到城头冒起一阵烟,然后炮响随后传来,不由一愣,之前一直没有开炮过,等到现在才开炮,昌黎里的明军还真沉得住气啊。

其实,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又何尝不是因为物资短缺呢。

抬在云梯前端的鞑子正快步冲着,忽然觉得手一重,以为是另外一侧的鞑子偷懒放开了云梯,就边跑边看过去,想骂他一句。

却发现那个刚才还叫的欢的同伴已没了头颅,脖子处向上喷着血跑了几步,然后倒了下去。

位于没头同伴后面的那位此时也传来一声惨叫,然后被前面的尸体一拌,随之倒地。他没来得及再往后看,就因为云梯两边的不平衡,导致云梯倾斜,把奔跑中的他拉倒了。

这架云梯周围的鞑子紧跟着倒了一片,也影响了后续同伴的攻击。两边的其他同伴都已超过他们,就像水漫平原,遇到一个山头,绕过两侧,继续往前平铺过去。

倒地的鞑子幸亏穿的厚,倒也没多大的事,一边骂人一边站起来。

这时他们才发现云梯一侧的同伴撞了大运,火炮射出的铁蛋刚好沿着云梯边缘犁了一道线。在这条线上的同伴不是死得四分五裂,就是哇哇地抱着残肢在凄凉嚎叫。

这些没死得鞑子肯定没得救了,后续的鞑子同伴就上前一刀,结束了他们的痛苦,然后接过云梯,继续往前攻城。

昌黎城头上只有两门火炮能远射,随着火炮声音的响起,不时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建虏堆中犁过一条线,然后又被建虏覆盖。

箭楼上的左应选发现远处而来的鞑子,抬着的云梯两边有盾牌绑着。心里一紧,连忙让衙役去传令,让弓箭手中的身强力壮之士也改用滚木礌石。同时,再派一个衙役去城中民夫队中征集身强力壮之士。

昌黎城没有护城河,鞑子攻到城墙下是轻而易举。很快的,一架架云梯架到了城墙上,而且还是并排放置。一些鞑子扶住云梯,一些鞑子开始攻城,同时,鞑子中的神箭手开始用弓箭压制城头。

从天空往下看的话,就可以看到昌黎城外的大地都被灰色的鞑子围着,正在蚁附攻城。小小的昌黎城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只小船,随时能被海浪打翻。

在乡兵首领的指挥下,弓箭火枪从城墙垛口往下射击。火枪倒还好,这么近距离的情况下,往往把绑在云梯上的盾牌连同在云梯上的鞑子一起打碎、打死。

但弓箭的威力就差多了,好多云梯边的盾牌上插着很多箭支,却伤不到登云梯的鞑子。

七八个云梯并在一起,很快看出了这种云梯放置方式的优势。最外侧的鞑子受到的攻击最大,往往刚登上云梯,就被打翻了。而在中间云梯上的鞑子,却明显好了很多,成一个“凸”字形,正往城墙上攻上去。

第二百零二章 昌黎第四战(2)

中间几个云梯上的鞑子爬到云梯一半之上时,重力通过云梯传递到城头上的木排上,压的木排“吱吱”直响,甚至有的木排被压得摇摇欲坠。

城头上防御的乡兵头领看光靠弓箭火枪不行,忙直着嗓子喊道:“砸,往云梯处砸。”

早就在边上蓄势待发的身强力壮之士纷纷抱起城墙上的滚木礌石,用力往城下砸下去。

罗霄砸出去的一块礌石越过木排,砸了下去,刚好砸到一个站在云梯前方等待登云梯的鞑子脑袋瓜子上。

蒙古鞑子的装备简陋,没有几个是穿钢盔铁甲,戴在头上的都是毡帽,被礌石一砸,人马上矮了一节,连声惨叫都没发出,就下十八层地狱去了。

但不是每个被砸中的鞑子都有这么好命的,很多都是被砸中肩膀或者脚之类的部位,疼得叽里呱啦的叫成一片,一下盖过了局部地区鞑子的喊杀声,无形中减弱了他们的士气。

罗霄一看大家都扔到了几丈远的城墙下,鞑子是砸到了,但没砸到城根下的鞑子,连忙大喊道:不是以前的砸法,是要用抛的,大家砸云梯啊!”

他嘴里在喊着,手脚没停,抱起一根滚木,用力往上抛,刚好抛过木排后成一个抛物线往下砸去。把登到云梯上部的鞑子砸得像个滚地葫芦,往下滚,连带着云梯上后面的鞑子一起往下滚。云梯虽然没有断,却空无一人了。

其他乡兵或者听到了罗霄的喊声,或者自行领悟过来,纷纷把扔改为抛,砸向云梯。

刚才差点被鞑子攻上城头的危机暂时解除了,但紧接着后续的鞑子又开始登梯,攻击持续不断。

偶尔有乡兵被城下鞑子的神箭手射中,倒在城墙下。马上就被后面专门等候的民夫救了下去,替补的乡兵随后补上防守的位置。

云梯差不多成四十五角斜在城墙上,滚木礌石是用抛的方式,落到云梯上的时候,有大半的力会被斜向下卸掉,因此,没有多少云梯被砸坏。

登城的鞑子不停得被砸落,或者被火枪打下去,但又有鞑子不停的继续往上爬。

城头抛滚木礌石的乡兵渐渐地力气不再够用,有的马上被换下去歇息,有的还在坚持。

代善看着没有一处城墙被攻破,也不慌,反正死得不是大金勇士。

而蒙古各部首领也有一定伤亡得心里准备,此时也还沉得住气,只是之前谈笑风声地自如已经没有了,纷纷关注着战局的发展。

时间在不知不觉地过去,城下的滚木礌石越来越多,而城头上的就减少了好多。

左应选站得高,看到的地方就多,马上发现了这个情况。赶紧让衙役去传令,让城中的民夫往城墙上送滚木礌石。

有几处城墙上的木排最终没有抗住云梯的长时间重压,垮了下去,暴露出了城头上防守的乡兵。

城下的鞑子弓箭手看到这情况,纷纷集中到这几段城墙,集中往这些地方射箭,压制上面乡兵的防守。

乡兵头领一见,连忙让弓箭手和火枪手掩护,另有乡兵去推或者砸云梯。

底下的箭支“嗖嗖”的往上飞,不时有乡兵被射中抬了下去。

好不容易搞掉了云梯,等候着的乡兵连忙补上木排,但建虏的云梯也马上靠了过来。加上战时往上补的木排都比较匆忙,不能安心的绑,木排就没法再像原来一样固定。

因此,这些木排又成了鞑子和乡兵斗争的焦点。云梯上的鞑子使劲用长兵器顶这些木排,加上自身的重量,往往让城头上的乡兵疲于应付。

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头防御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而另外一方面,伤亡也慢慢地超过了蒙古诸部首领的预期。有的首领想鸣金收兵,却被代善制止了,他诱惑这些动摇了的首领:“你们看,有好多处木排已经被打掉了,现在昌黎城上的明军只是在做垂死挣扎,再坚持下就能攻进去了。”

这些首领看看城墙上的战况,觉得代善说的也有道理,就再忍一下,期待着下一刻时间就攻上城头。

城头上所有的火炮,其实也就六门而已。其中的四门还是土炮而已,昌黎城自己铸造的,都开始一起怒吼了。

这些火炮最大的劣势是射程短,但现在用来防守城墙的话,这个劣势其实就体现的不明显。

这些火炮现在发射的都是霰弹,有的霰弹是数升铅铁小丸组成,但有的则是小碎石组成,没办法,物资不足,只能用现有材料来做。不管是什么材料,都表现出了巨大的杀伤。

虽然这些火炮的发射速度很慢,但因为集中在一起,效果可观。几次炮击之后,城墙前面成扇形的地面就扑了一大片鞑子尸体,还没断气的就撕心裂肺的喊爹喊妈喊长生天。

这些霰弹的威力非血肉之躯能抵挡,哪怕是举着盾牌都没有用。鞑子看着炮口下面大片大片的死伤,心胆俱裂,纷纷避开这段城墙,往别处攻去了。

石国柱看看自己面前的城墙已很安全,就指挥民夫帮着炮手或推或抬这些炮,换城墙再轰。

没有轮子的的几门火炮,需要抬着走。火炮发射后,炮管很烫,直接绕上绳子抬的结果,就是摔了一门炮。

原来炮管烫细了绳子,然后又因为火炮本身很重,所以没抬几步就断了。

民夫一时找不到其他包裹的东西,就直接解下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往炮管上一裹,然后再绕上绳子就抬。

抬到一处城墙后,就重新摆炮,装填,发射,如此循环。

虽然火炮杀伤了很多鞑子,但鞑子实在太多,杀不胜杀。很快火炮就因为发射次数太多,无法再发射,需要冷却和清理炮膛。

这次的攻城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久,昌黎城里的滚木礌石快不够用了。情况反馈到左应选这里,他马上命令拆城里的建筑,砖、木头等都拆出来稍加处理,就运到城头去。

喊杀声响彻在昌黎城的东南西北,不时有衙役把情况汇报到左应选这里,城墙上被破坏的木排越来越多。左应选心里暗暗焦急,看看天色,攻城的时间也不短了,这次的鞑子怎么不顾伤亡的进攻,持续了这么长时间还没退。

城外的蒙古部落首领等了一段时间,还是没等到有部落攻上城头,加上成昌黎城头的火炮改为霰弹,每一声炮响都震动他们的心。

他们再也按捺不住,敖汉部的首领首先向代善说道:“贝勒,您看我们儿郎用于攻城的云梯折损的差不多了,再打下去也已无用,是不是先鸣金收兵?”

奈曼、巴林、扎鲁特等部落的首领一起附和敖汉部的提议,攻城战没云梯没法打,这是基本常识来的。

代善没回答他们的话,只是用马鞭指着昌黎城头给他们看:“你们看,那边,那边,还有那边,城头上的明军防御力量明显减弱了,他们快撑不住了。你们只要再坚持一会,就能攻进去了。至于云梯么,我帮你们准备了一些,可以借你们用用。”

蒙古诸部首领相对无语,有的首领甚至开始后悔眼红昌黎城中的财物了。

代善也不管他们,吩咐亲卫领着蒙古首领的人去交接云梯。他就是要他们持续不断的攻城,看昌黎城能耗到什么时候!

第二百零三章 昌黎第四战(3)

昌黎城头,没有木排的城头防御很是吃力,鞑子的弓箭手还真不是盖的,集中射上来,让城头的乡兵都抬不起头反击。

城下的鞑子,射累了一批,就退下去换一批再射,能做到持续不停地射击。箭支就像不要钱一样,铺满了城头城里好大一片地方。

这几个地段的城头乡兵,有很多都看到云梯上鞑子的头颅了,幸好都被火枪射了下去。

现在的火枪手根本就不用站起来瞄准,估摸着弓箭射来的方向,只把火枪探出去一射,城下必定就有惨叫声传来。

这几处的乡兵首领觉得快支持不住了,就派人前去县尊处请示用最终的武器,但左应选经过观察考虑后还是不同意,让他们使用金汁。

城墙内侧早就用大锅烧开了人畜粪便尿液,听到衙役过来传令后,四个民夫一组抬着锅,奔向几处没有木排的城墙。

虽然很臭,但这些民夫没有一个去掩鼻口。到达目的之后,由乡兵接过去。另外有乡兵举着土制盾牌帮抬着金汁的乡兵挡着射上来的箭支。

为了给他们腾出空位,那些在防御反击的乡兵不可避免的要挪出空间,这样反击的力道就弱了下来。

城头的反击本来就不强,再这么一弱,下面的鞑子很快就攻到云梯上头了。

鞑子一边往上爬,一边以为是城头的明军终于扛不住了,心里幻想着是不是自己会第一个登上城头。

几个乡兵通力合作下,把一锅还在翻滚的金汁沿着云梯方向拨了下去。

那爬上去的鞑子刚抬头,准备看看城头的情况就翻过去,一股奇臭扑面而来。

金汁拨到了刚冒头的鞑子脸上,也没来及欣赏掉下去鞑子的惨叫声,乡兵们就缩回身子,把手中的空锅递给等着的民夫。

不一会,又接过一锅金汁,重复刚才的动作。

左应选原本看着昌黎城下鞑子的云梯,越来越多的被砸断不能再用,心里慢慢地舒了口气。想着等这些云梯都损耗殆尽,鞑子再多,也只能退了。

可很快左应选就失望了,他看到远处关侯庙的那个鞑子大营中又运出了不少云梯,然后分送到四面攻击昌黎的鞑子手中。

看来鞑子今天就是拼着伤亡惨重,也要攻下昌黎城了。鞑子下了这么大决心,让左应选的心情很是沉重。

忽然,火炮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城头上的乡兵,包括左应选一听,精神都为之一振。

但左应选的心情没好多久,衙役来报又有几处城墙的木排被鞑子毁了。

左应选眺望着那几处没有木排的城墙,看了一会战斗场景之后,吩咐一个衙役叫来石国柱。

他把大致的情况给石国柱说了一下,然后给出了他的建议。

火炮虽然发射霰弹,打的是近距离的鞑子,但城墙根下的鞑子还是打不到的。

现在那几段没有木排防护的城墙下,鞑子的弓箭手所站的地方刚好在霰弹的覆盖范围内。因此左应选建议火炮分开防守,发射慢一点就慢一点了,却能有效压制弓箭手。

石国柱觉得左应选说的有道理,就准备下去指挥。刚走到楼梯口,又被左应选叫住了。

左应选担心昌黎西门那边的情况,因为他所处的东门看不到那边的情况,让石国柱过去盯着他才放心。

石国柱也不废话,抱拳答应一声就匆匆而去。

昌黎城头的炮声再次响起的时候,在城外的蒙古各部首领的身子就打一次哆嗦,想着又有多少儿郎再也回不到草原上了。

此时的他们已经大为后悔,你说已经抢到那么多财物了,还不满足,偏要相信皇太极的好意,贪心不足,跑来打什么昌黎。

真要那么好打,金国自己就把昌黎打下来了,现在儿郎死的太多,回去真不好交代。

虽然时间在流逝,但攻城战还在继续。城墙上的木排越来越多的被破坏掉了,火炮就那么六门,压制不了几个地方。

也亏得昌黎城虽小,但人很多,金汁原料就不用愁。很多昌黎本地的住户回家拿了自己家的铁锅,用来烧金汁。

城外的喊杀声久久不绝,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城中的百姓。

那些有任务正在忙的百姓倒没空去想会不会破城的问题,但那些暂时没有事的百姓就不同了,他们有的是时间去担心,城墙上那处地方守不住或者鞑子好像要打进来的事情。

人就是这样,不想的时候没什么,一想的话,就是越想越怕,越怕越想,一股恐慌的情绪慢慢地在城里开始蔓延。

就在这个时候,仙人“韩湘子”出现了,他悠闲漫步在各处街道,身后跟着一个手持花篮的童子。

万人杰一边扮着韩湘子,一边出言向那些百姓述说仙人在梦中告诉他的预言,鞑子必败,昌黎无事,朝廷援军马上就到。

他所过之处,不安的百姓顿时安静下来,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攻城战进行到这个时候,城外的代善也暗暗有点心惊了。他没想到昌黎小城里面的明军竟然这么坚韧,在如此高强度的攻城战中没有崩溃,犹自顽强反击着。

蒙古仆从军的战斗他也看在眼里,在这样的攻城战中,如果换上大金勇士,估计结果也差不多,但这伤亡就不是他能承受了。

代善仰头看看天色,又仔细看看城墙处地厮杀。心里估计了下,大概再坚持一段时间,昌黎城头的守军就应该支撑不住了。

他又看看在一边焦急观战的蒙古部落首领,心里想着昌黎城打下来后,自己怕是不好去和他们抢城里的财物,只能拿个得城的荣誉而已了。否则的话,这些蒙古人还不跟自己拼命。

鞑子在承受了最初一段时间的金汁伤害之后,就调来了一些盾牌。城墙下受到金汁伤害区域的鞑子人手一块盾牌,挡住了金汁的直接伤害。

虽然身上还会被淋一些金汁,但冬日穿的衣服很厚,很好地削弱了金汁的伤害。当然,那金汁散发的臭味,已经被他们忽略了。

盾牌虽然挡住了金汁,但挡不住滚木礌石的攻击,鞑子的伤害仍然在增加。

在没有木排的防护下,虽然滚木礌石还能被砸下去,但被箭射中的乡兵也不可避免的开始增加了。

昌黎城的四面城墙都受到攻击,原本储备的滚木礌石已经消耗殆尽,现在用的都是临时赶制出来的。

昌黎县令左应选的命令下到城中一处民壮头领的手中,很快地,一罐罐的瓦罐被送上了几处出现险情的城墙。

乡兵头领马上让乡兵接过瓦罐,只砸向云梯。只听“哐当”一声,瓦罐破裂,里面的液体哗啦啦的淋了下去。

没等云梯周围的鞑子搞明白是什么状况,火把随之丢了下来,引燃了刚才洒下的各种混合油。

这些油都是从昌黎城里挨家挨户收集起来备用的,量不多,现在战事进行到关键时候,只能拿出来用了。

蒙古诸部首领看着一架架的云梯被烧,周围的儿郎一个个都成了火人,在哭喊哀叫,就再也忍不住了,对代善说道:“贝勒,云梯已经被烧,你再不下令鸣金收兵,我们就自己收兵了。”

代善的眼神有点冷,看着他们道:“别以为我们大金的军队是当摆设的,谁要是未得军令敢先撤者,不要怪本贝勒不客气!”

说完之后语气又转为亲切:“你们看,不是还有一些云梯可以用么,城头上的火罐不足以烧毁所有云梯,这说明什么,昌黎城的火油并不多,快无计可施了,马上就能攻破昌黎城,再坚持下就是胜利!”

这些蒙古首领看看攻城大军外围的建虏军队,又看看激战的城头,畏惧建虏的军威,只好咬牙坚持,继续和昌黎城死磕。

第二百零四章 昌黎第四战(4)

五千骑军的急行军,蹄声如雷,声势浩大。所幸现在是战时,路上并没有行人,所以不存在什么扰民之举。

顾百川等东厂番役护着钟进卫在骑军中军,随着大军行进。

忽然,骑军指挥何可纲下令骑军由疾驰改为小跑。

钟进卫有点不解,兵贵神速,救人如救火,怎么速度反而减下来了。

这时,何可纲已来到钟进卫的身边,因为大军发出的马蹄声汇聚起来太响,所以他大声地向钟进卫禀告他命令的用意:“监军,此地离昌黎城还有一半的距离。前面有四五万鞑子,为防鞑子的埋伏,必须慢行了。等前方撒出去的夜不收有回报后,再看情况定夺。”

“哦,你是说鞑子会围城打援么?”钟进卫看过好多小说,也看过许多电影电视剧,因此,何可纲一说,他的脑海中就冒出了围城打援这个词。

没想何可纲却摇摇头道:“应该不会,如果要围城打援的话,就要围必救之城才有把握来援军。要不是监军,昌黎县城救不救都是一个问题,建虏不会大费周折地去围一个不大的军事目标,而后去等可能不存在的援军。”

钟进卫听得连连点头,不愧是久经战阵的人,分析得精辟入理。

何可纲敬佩钟进卫的为人,进一步给他传授经验:“围城打援是建虏的拿手好戏,以前他们在关外的时候经常这么干。就连这次入关,也使用了一次。他们打遵化和三屯营,迫使赵大帅星夜驰援,以致中了他们围城打援之策。”

“那为什么建虏不再继续使用这招呢?”钟进卫感觉到这招的威力,却没再听到建虏在关内继续使用,就有点奇怪。

“其实围城打援也要出其不意才可以。如果赵大帅知道围遵化和三屯营的建虏有十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