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废话,前个日子我还去烧香了,你又不是不知道。”他老婆对他的话感到很莫名其妙。

小二听了也不以为意,压低声音对他老婆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千万不要说出去。”

女人对八卦天生的好奇,一听有八卦,马上就来了精神了,说道:“好,没问题,老娘这嘴巴是出了名的紧。”

小二撇撇嘴,不过肚子里实在憋不住,就跟他老婆分享了。说道:“今天在店里有2个朝廷官员,说了一个惊天大秘密。被我不小心听到了。”

小二老婆的好奇心指数一下涨到最大。忙问道:“是什么惊天大秘密,快,说说。”

这个时候,小二反而不急了,很享受的样子,说道:“说了你也可能不信,还是不说了吧。”

他老婆急了,摇着小二道:“相公,好相公,你这话说了一半,把妾身的瘾给吊在空中,难受死了,快快说出来吧。”

小二很得意,说道:“想想还是不说了吧,我不好乱嚼舌头。”

小二老婆怒了,伸手一拧小二的肚皮,道:“说是不说?”有的时候,人就是贱,小二赶紧求饶,然后对他老婆说:“娘子,为夫今天在店里听到2个朝廷官员在说,宫里出现一个神仙,出手就把一个刺杀圣上的刺客给灭了,救了陛下一命,听说是上天派下来相助陛下的。”

小二老婆一听,惊讶道:“真的出现神仙了?还救了圣上?”

小二一听不高兴了,说道:“不相信就算了,睡觉。”小二老婆又缠了上去,于是,两口子对于这个事情的深一步探讨开始继续。

第十三章 辽东

第二天,宫中崇祯皇帝遇刺的消息开始传到百姓中间了,京城的中心话题一下被吸引到这个上面。不管男女,凡人都有个八卦心,京师百姓,官吏,三教九流的开始交流自己听到的消息和看法。

有2个说法比较主流,有鼻子有眼的,还很玄乎。一个据说是宫中侍卫处传出来的,说是某天半空出来出现一个人,掉到了御花园的池子里,以前能上天入地,腾云驾雾,但触犯了天条,被天帝收了法术,贬到凡间重新进行修炼,因为陛下那天子之身,故其找上天子,借天子之气进行修炼,事半功倍,恰好算到陛下有难,故此出手相救。

还有一个在妇女之间传的比较广,据说是钦天监的官员传出来的,天启年间妖人出世,京师的王恭厂大爆炸,大明的旱灾,地震等等都是妖**乱人间引起的,太祖眼见大明朝被妖人闹的太不象话,于是上奏天庭,特派仙人下凡前来相助陛下降妖伏魔,中兴大明。那天,陛下在御花园,心有感应,抬头看天的时候,天上飘下一朵五彩霞云,云上站着一个神仙,神仙对圣上说陛下有难,特奉太祖之命,前来相助,然后眨眼就掐算出有个妖人躲在宫中想害圣上,用手一指,那个妖人就显形了,原来是个老鼠精啊。

到最后,越传越玄乎,没谱了。

崇祯皇帝正在批奏折,刚批完一叠,抬头转转脖子,发现王承恩手里又拿着一个本子过来,就问道:“大伴手里拿的是何处的奏章?”

王承恩回道:“陛下,此乃钟进卫所言及人物的资料。”

崇祯皇帝一听,忙道:“速速呈上来朕观。”王承恩几步走到崇祯身边,递给了他。

崇祯皇帝,马上把其他奏折放到一边,细细的看起了王承恩递上来的本子。只见上面介绍道:

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天启二年进士,户部主事,擢员外郎,现任大名府知府,据闻爱读兵书,喜骑射。

曹文诏,山西大同人,在辽东从军,善长矛,勇冠三军,积功升至游击。非辽东出身,甚受排挤,现仍在袁崇焕手下。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人,万历四十四年,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天启二年,擢升浙江提学佥事,天启四年,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天启七年,升陕西督粮道参政,今年4月,固原盗攻耀州,令官兵乡勇击溃之并追斩二百余首级。

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人,夫马千乘,万历四十一年冤死狱中,按土司夫死子袭,子幼则妻袭之制,秦良玉袭任石砫宣抚使。天启元年四月,镇守山海关,屡败建虏,熹宗御赐“忠义可嘉”匾额,并赐良玉诰命夫人,进二品服,后西南平贼中多次立功,授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平定松潘之乱后,镇守四川。

崇祯皇帝看完之后,久久不语,然后对王承恩道:“这几人,该是挽危救难之士,只是此前已定下不动袁崇焕,故卢象升,曹文诏现不动,朕久闻秦良玉为女中豪杰,闻名不如见面。传旨:招秦良玉,洪承畴进京面圣。”

王承恩领旨,但想起一事,于是对崇祯皇帝道:“陛下,钟进卫曾言建虏绕道从遵化侵袭京师,建言招秦良玉摔其白竿军进京防御,此次秦良玉进京面圣是否需要其带兵进京?”

崇祯皇帝想想入不敷出的国库,叹了口气,说道:“带兵之事,暂缓之。”王承恩一听崇祯皇帝叹气,就知道还是银子的事,也就不再多说了。

东北沈阳,崇政殿中,皇太极和三大贝勒,四小贝勒正在议事。这些年头,不但明朝遭遇天灾,后金也是天灾连连,这不,日子难过,几个大佬正在讨论是否去隔壁邻居那打打秋风。这个说明朝富裕,抢明朝的没错;那个反对说,明朝的宁锦防线太硬了,过去可能会崩坏了牙口,何况后面还有一个趁机打秋风的牛皮糖,行不通。另外一个就说直接去把牛皮糖干掉得了。又有人反对了,说牛皮糖那比咱大金还要穷,过去打他是亏本的买卖,何况那位牛皮糖从来不和咱大金正面干仗,过去的人多了,牛皮糖就往岛上缩,让大金有力无处使。收买他吧,口头应付,钱照收,该抢大金的还是照旧抢。讨论来讨论去就没有一个满意的方法。

就在大家准备散会的时候,二等总兵官佟养性屁颠屁颠的跑进来,贝勒多铎对汉人最不待见,人又沉不住气,一见佟养性这个汉人,虽然他自己称是满人,未经允许跑进来,脸就沉下来了,也不管皇太极在座,直接就骂开了:“你这狗奴才,没见主子在议事,是不是活腻了要试试俺腰中刀锋利否?”

佟养性本来挺高兴的,想向皇太极邀功,就跑进来了,听多铎这么一骂,吓了一大跳,赶紧趴地上磕头道:“奴才该死,奴才该死,奴才有天大喜讯报告。”

皇太极也无意为了一条狗而责怪多铎,听佟养性说天大喜讯,就说道:“好歹也是大金的总兵官了,起来回话,是何喜讯让你如此失态?”

佟养性磕了个头,才起来说道:“奴才派往皮岛的细作送回一个消息说,明朝蓟辽督师袁崇焕于六月初五斩杀了皮岛总兵官毛文龙。”

“什么?”多铎一听就沉不住气了,呼的一下站了起来,说道,“你再说一次。”

佟养性极怕多铎,一看多铎发话,吓了一跳,于是,又结结巴巴的说了一遍。

皇太极一听,喜出望外,马上站起来走到佟养性面前道:“此事可有核实?”

佟养性一看皇太极走到面前来问话,不敢与之并站,忙又跪了下来,回道:“奴才初始也不敢信,经过再三核实,毛文龙确实已死,东江镇表面屈服于袁崇焕吟威,暗地里人心惶惶,已成一盘散沙。”

皇太极一听,哈哈哈的大笑起来,几个贝勒也跟着笑了,刚还在为牛皮糖头疼,没想一眨眼牛皮糖就自个儿死了。皇太极笑完后说道:“天助大金啊,哈哈,天助大金啊!”几个贝勒都一起过来恭贺皇太极。

皇太极笑着接受了几个贝勒的恭贺,然后重赏了佟养性,让他出去了。等他出去之后,皇太极宣布:毛文龙一去,明朝的东江镇不足为患。五日后集合八旗主力,前往袁崇焕处打秋风。几个贝勒见牛皮糖已去,自然毫无意义,纷纷回去集合自家主力,准备打秋风,抢一票去了。

再说祖大寿,听闻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大惊失色,也不顾无有令不得离驻地的规矩了,跑去找袁崇焕。

袁崇焕听闻心腹大将祖大寿私自跑来找自己,心知是何事,就在后堂安排见了祖大寿。

祖大寿一见袁崇焕,本就是老熟人,也不客套了,直接问道:“督师,可是皇上密旨让您去杀毛文龙的么?乱命不可接啊,毛文龙一去,锦州的压力就大了啊,建虏没有后顾之忧,非全力攻打不可。”

袁崇焕见祖大寿这急样,就喝道:“遇事不慌,乃将之本色,你看你这样子,成何体统!”

祖大寿被这么一骂,只好收拾自己慌乱的心情。然后,袁崇焕又说话了:“本督师并无圣上密旨,乃持尚方宝剑杀之。”

祖大寿刚好端起茶杯想喝口茶压压惊,结果听袁崇焕这么一说,吓了一大跳,手没端平,茶杯“哐当”一下掉到了地上,跌成了几瓣。

祖大寿也不管茶水溅湿了鞋子,结结巴巴的说道:“毛文龙乃左都督,挂将军印领尚方宝剑,一品武官,未经圣上同意,擅杀之,朝廷必然会怪罪下来,到时。。。”

还没说完,就被袁崇焕打断了,他说道:“复宇,不必惊慌,我料没事,我乃将首,毛文龙胆敢不服我调遣,不杀不足立威。”停了停,又对祖大寿说:“建虏那边,我也早有准备,我再加派火炮,粮草给宁远,锦州,建虏要么不来,要来了非崩坏其牙不可。”

袁崇焕的强硬,祖大寿之前早就领教过了。虽然他不认同杀毛文龙,但现在人也已经杀了,再说也没用了。再说袁崇焕也加派了火炮,粮草,早有准备,那就这样吧。唯一担心的就是朝廷的态度了,不过现在担心也没用。于是,就领了火炮,粮草而回。

果然,不久后,祖大寿就听到了朝廷不但不怪罪袁崇焕,还表扬了他的消息,一颗心也就放下了,袁督师的后台真硬,这都没事,以后可得牢牢的抱住这条粗腿才行。现在就担心建虏来攻了,于是就一边加紧城防建设,一边把夜不收远远的派了出去,防止建虏突然攻城。

第十四章 趁机捞钱

东厂自从在崇祯元年被崇祯皇帝命令非受命不许出禁门后,一直闲置,偶尔跑跑腿,再没有以前的风光。这次,奉崇祯皇帝圣旨,查找刺客同党,憋了一股子劲都晒了出来。宫里除了皇后,贵妃以及王承恩处没有骚乱到之外,真是查的宫里鸡飞狗跳。

开始还只是查平素和内侍王横伍走动之人,奈何王横伍是被先皇差点杀了的人,被魏忠贤所救,现在的崇祯皇帝又是打击魏忠贤的主,还有几个人敢跟王横伍走动。结果自然查不出什么来,于是,范围就开始扩大了,开始查之前和魏忠贤势力比较亲近的人。

其实,这个刺杀事件很简单的,王横伍一直把魏忠贤当救命恩人看的,结果被崇祯皇帝杀了,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也就罢了,刚好钟进卫出现,然后被安排到他当值的偏殿,而崇祯皇帝以为是宫内比较安全,钟进卫的事又给他一惊一炸的,包括王承恩都没有仔细崇祯皇帝的安全保卫工作。

另外,加上明末时期,守护皇宫的内卫纪律都已经非常松弛了,(据传天启年间皇宫还被小偷光顾过,侍卫连个小偷的影子都没见到,只追查到一根从墙上垂下来的绳子而已。)就给了王横伍一个极好的刺杀崇祯皇帝的机会了,污毒封喉虫之毒是他在御马监当差的时候偶尔获得的,这就是刺杀事件的全部。

很自然的,事件渐渐的开始变质了,有仇的报仇,有怨的抱怨,实在没仇没怨的就发财。当然,这些都是曹化淳默许的,甚至有部分是其指示的,这个机会是千载难逢的。

这天,阿奇刚给钟进卫喂完流食,然后托着腮帮子,坐在钟进卫的床前看着钟进卫昏迷的脸。现在,钟进卫算是阿奇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且不说阿奇已被崇祯皇帝赏赐给了钟进卫,单就这几天的相处,阿奇就感觉出钟进卫并没有把她当作一个使唤的丫鬟,或者其他类似的,给她一个感觉,钟进卫是把她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或者是朋友,又或者是一个单纯爱慕的人。想到这里,不由得脸红了起来。其实阿奇心里还有一种对强者,或者说对有本事之人的仰慕之情,只是没发现而已。阿奇默默的在心里祈祷满天菩萨,神佛,快点让钟进卫好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偏殿的门被粗暴的推开,闯进2个东厂番子,门口的侍卫缩在一边,显然不敢表示点反抗的意思。

其中一个东厂番子对着阿奇说道:“你就是阿奇是不?”

阿奇有点惊慌的站起来,低声说道:“是。”然后那个番子说道:“你的事犯了,跟我们走一趟。”

阿奇一呆,道:“何,何事,我没做什么事情啊。”

番子一摆手中的钢刀,说道:“刺杀陛下的刺客同党已经招供,有你一份,还不认罪,乖乖跟我们走,还少受一番罪。”

阿奇吓了的呆住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惊慌道:“没,没有,我不是,我不是刺客的同党,一定是他们记错了。”

其实压根就没有什么刺客同党招供的这种事情,宫里能刮的地方都被刮过了,这2个番子忽然想起,听说宫里有个叫阿奇的宫女心灵手巧,平素常自己雕刻些好东西拿出宫外卖,一定是赚了不少钱,就跑过来讹诈了。

2个番子一看小姑娘被吓的差不多了,对视了一眼,一直没有开口的那个番子说话了:“看你这个样子也不像是刺客同党,或许是个误会。”

阿奇一听,赶紧点头。番子也不让阿奇开头,就继续道:“但既然有了口供,我们虽有心替你开脱一下,也是很麻烦的,你也知道,这事少不了需要那个。”说完,用手比了比银子的样子。

这下阿奇明白了,原来是冲银子来的。但现在形式比人强,就当花钱消灾吧,就点点头,去一边自己的房间,取了自己的积蓄出来,对2个番子说:“谢谢2位大哥帮忙,这里是我的全部积蓄,帮忙去通融下。”

2个番子相视一笑,心想还挺上道的。但接到手里一掂量,脸色就变了,对着阿奇恶狠狠的骂道:“就这么点银子,打发叫花子啊!”

阿奇吓的退后一步,委屈的说道:“我一共就42两银子,全在这里了。”对于平常宫女来说,可能就差不多了,但传言阿奇卖她那雕刻品卖了不少钱,至少有个100两以上吧,这里一半钱都没有。2个番子觉得被戏弄了,恼羞成怒地道:“往宫外卖了那么多东西,才这么一点钱,既然你爱钱不要命,老子就成全你,带走。”

阿奇其实唯实是冤枉的,第一,谣言总是夸张的;第二,她确实比其他宫女多项技能,能卖点钱,但都是委托侍卫去卖的,那些侍卫欺负她一个弱女子,长期在宫里不懂行情,就压个极低的价格回复她,把一大部分钱都吞了。

阿奇直接跪了下去,哭着说道:“我真的只有这点钱了,我还要照顾公子,麻烦2位大人行行好,帮帮忙。我家公子救过圣上,是圣上最看重的,现在我走了就没有人照顾公子了。”

2个番子带走犯人的时候,什么样的理由没听过,哪里肯信,直接上前把阿奇锁走。

经过大门的时候,守在门口的李力和朱国忠(之前的2个侍卫因为守护不力被处罚了),鼓足勇气道:“这,这个,不能带走,他是圣上安排照料钟先生的人。”2个番子真一脸的恼怒,见这还冒2个出头鸟出来,于是,一并拿了去。

遵化,顺天巡抚府大门,分别列着抚安,镇静2块牌坊,门口站着持枪的兵丁,显得庄严肃穆,一般的老百姓非经过此路不可的时候,都是尽量走巡抚大门另一侧的路边走。

这天,天气一如既往的炎热,路上的行人稀少,站门的兵丁也显得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忽然,一阵马蹄声传来,这个时候,还在路上跑,不是神经病,就是有急事。几个兵丁抬头看去,远远的从衣着上发现骑马跑来的是一个中官,2个锦衣卫。守门的小头目见多识广,知道是来传圣旨的。赶紧一边安排一个兵丁往里通报,一边安排人上去接马。

来到近前,几个兵丁上前牵住马缰,中官也不多话,直接道:“有旨意给巡抚顺天右佥都御史王元雅,前头带路。”

王元雅,字浦鹤,山西太原卫人,此时正在后面休息,听闻圣上传旨,赶紧更衣摆香堂,准备接旨。中官过来后在大厅中 央站定,说:“圣上口谕,巡抚顺天右佥都御史王元雅接旨,其他人等避让。”

待其他人等都退出去后,2个锦衣卫把门一带,然后站在大门2边。

一切就绪,中官开始传达崇祯皇帝的口谕:“辽东有变,朕以为建虏极可能绕过山海关,借道蒙古,从卿防区突入,攻击京师。故卿当提高警惕,勤练兵马,万一遵化遭建虏攻击,当坚守之,朕当调集军队与建虏决战,一举歼灭建虏。此为绝密,卿一人知之即可。”

王元雅听了崇祯皇帝的口谕,不由一愣,之前是听说了蓟辽督师袁崇焕杀了皮岛总兵毛文龙,但圣上怎么就推测出建虏会来攻击我的防区,不去打袁崇焕,还绕那么远过来,不可能吧,以前也从来没有来过啊。

王元雅想是这么想,但崇祯皇帝 都这么说了,打工的,还能怎么办,只能照办呗。于是道:“遵旨。”

传旨手续都完了之后,中官正准备告辞,王元雅从袖中摸出一锭银子,不着痕迹的塞给了中官,然后道:“陛下深谋远虑,臣下深感佩服,不知公公可知陛下如此判断可有其他根据?”

“咱家不知,”中官收了好处,总的说点,停了下,又压低声音说道,“不过听闻宫中有奇人,给陛下的建议。”他不敢说神仙妖怪的,文官都是一个样子,如果敢说神仙妖怪的,非吐个妖言惑众过来。说完后,怕王元雅再问,就连忙告辞走了。

王元雅也没有再管传旨的中官,自个在思索:“奇人,啥奇人,给圣上出这馊主意,好端端的又要费钱费粮。既然已经传旨下来了,总得照做,要不,万一真发生了,没有个准备,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想完之后,派人去找大安口参将周镇,龙井口参将张安德,马兰谷参将张万春等人过来开军事会议。

之前推行汰兵,结果差点兵变,现在天下并不太平,汰兵实在是万般无奈,都是因为军饷粮草短缺,朝廷给不下来而采取的便宜之策。现在又要进行战备,用脚趾头都能知道又要为军饷粮草打口水仗了。

王元雅的手里还储备了一点军饷粮草,这是之前汰兵的唯一一点好处,也是他没有反对崇祯皇帝口谕的依仗。几个参将一来,听王元雅这么一说,就闹开了。这个说手底下的兵都饿的躺床上只吞口水,节约粮食,哪有余力训练啊;哪个说军饷拖了那么久,不发没动力啊;另外一个又喊盔甲都坏了,连战袍也补了又补,现在都露屁股了,看是不是要发点基本的啊;反正就一堆理由,军事讨论会就成了一个诉苦大会。你巡抚要练兵可以,先满足下基本条件吧。

王元雅也要靠这些人办事,也早料到他们的反应,就开始讨价还价,最后定了个士兵10日一练,夜不收撒到蒙古草原。给多少多少军饷,粮草为代价。

军事会议结束,王元雅苦了个脸,心疼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军需;而各个参将就兴高采烈的回去了,巡抚大人给的这些东西有多少会真到士兵手里,看他们脸上的笑容就知道了。

第十五章 偷鸡不着

曹化淳在崇祯皇帝限定3天期限的第三天下午,觉得差不多了,就收手了,把手下拟的刺客同党的名册带上,直接来跟崇祯皇帝汇报。

崇祯皇帝一看是曹化淳过来,知道是刺客的事,这事当然是很在意的,忙停下手头的工作,让王承恩拿过来看了起来。

刚一看,就吓了一跳,怎么那么多刺客同党,怒了,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发现自己生活在这么危险的环境里,这还了得。

把名册往御桌上一拍,对曹化淳道:“所查属实?”

曹化淳被崇祯皇帝吓了一跳,不过,他也是经过大风浪的人,表面上没有任何波动,躬身道:“奴才从刺客王横伍亲近之人查起,所查之人招供后顺藤摸瓜出来的。”

都是老混混来的,他没直接肯定的回答,所答之话貌似回答了崇祯皇帝的问话,但反正是没说死,从来都是留一手的。

崇祯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站起来拿了名册就准备往曹化淳那边扔,边说道:“胆大包天之徒,召集所有内侍,宫女,当众杖毙,以儆效尤。”

曹化淳躬身道:“诺。”

过了一会,还不见崇祯皇帝把名册抛下来,不由得有点疑惑,抬头往崇祯皇帝看去。只见崇祯皇帝又在浏览刺客名册了。心里不由得一紧:不会出什么漏子了吧。

原来,崇祯皇帝正要丢出手中的名册的时候,忽然眼睛看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这些天才熟悉的名字…阿奇。

崇祯皇帝缓缓的坐了下来,然后抬头问道:“此名册上的人都核实无误了?”

曹化淳一听崇祯皇帝这姿态,这问话,就知道有什么地方可能出漏子了。于是赶紧回道:“陛下,奴才刚执掌东厂,小的们拟这份名册给奴才的时候,奴才确认过,说是属实。”

崇祯皇帝听曹化淳这么一说,敢情你也是听手下说的,自己不敢确定啊。于是,说道:“这名册上的阿奇,是朕赏赐给钟进卫的,钟进卫救驾而昏迷,朕令阿奇进行照料,当时也是她先惊叫而提醒钟进卫,应该不会是刺客。”

这个时候,旁边的王承恩心思也动了,他的几个亲信也被抓了,但涉及到刺杀陛下的事情,虽知他们无辜,也不敢求情。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不用就太浪费了。于是假装惊讶的说道:“呀,阿奇怎么可能是刺客同党呢,奴才见到她也是一脸的惊慌,护驾不及,先发声提醒了。”

真是扯淡,王承恩那个时候哪有主意旁边的阿奇,还一脸的惊慌,真是说谎不用打草稿,还脸不红,心不跳。

崇祯皇帝见当事人之一王承恩也符合自己的判断,就说道:“让阿奇来见驾,朕要亲自问问。”

曹化淳心里暗暗骂了王承恩一句,准备领命。

崇祯皇帝忽然想到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于是,就又吩咐道:“曹伴伴累了,就休息一下吧,让王大伴去就成了。”

曹化淳无语,连一丝补救的机会都没有。

那边王承恩心里暗喜,连忙领命去了。

过了好一会,王承恩领了阿奇进来。

阿奇在东厂倒没受什么虐待,因为她并不是重点照顾对象。只是吓的够呛,神情比较憔悴。

刚一进来,阿奇就急忙跪倒在地,对着崇祯皇帝道:“陛下,快救救公子,快救救公子,他一天没有人照料了。”

崇祯皇帝一听,大吃一惊,赶紧道:“速传御医。”王承恩也急了,忙走到门口去安排人手去找御医。

曹化淳在一边纳闷:这个钟进卫在陛下心中这么重要,以前怎么没听说呢。其实,要怪就要怪他刚好前几天出去办事了,崇祯皇帝遇刺的时候刚回来,还没来及听八卦。

崇祯皇帝吩咐完后,问阿奇道:“东厂呈给朕的刺客名单上有你的名字,此事当真?”

谁会傻的承认呢,再说,阿奇也确实不是。

阿奇本来看崇祯皇帝传御医去照看钟进卫了,心里一松,现在听崇祯皇帝一问,忙伏到地上回道:“奴婢冤枉啊,那天奴婢正在照料公子,2个番子闯进来说我是刺客同党,有银子就是误会,奴婢无奈拿全部银子给他们,岂料他们嫌奴婢的银子太少,就被抓为同党了。陛下,奴婢实在冤枉啊,望陛下做主。”

王承恩安排完事情后在旁边听到阿奇的诉冤,心里不由的暗暗高兴。

崇祯皇帝一听,脸色沉了下来,望向曹化淳。

曹化淳本来就没有指示说要敲阿奇银子,阿奇这种小人物根本就不在他的眼睛里。情知是手底下的人私下做的活。

现在见崇祯皇帝脸色阴沉的望向他,心里知道崇祯皇帝是信了阿奇的话,忙跪了下来,道:“陛下,奴才马上去查。”

崇祯皇帝心里很不高兴,知道阿奇说的十之八九是真的,涉及到朕安危之事也借机发财,这名单怕是水分很大了。太让朕失望了。

崇祯皇帝沉思了一下,然后说道:“曹伴伴,你是朕潜邸的老人,朕念你一直忠心耿耿,才把东厂让你掌管。但涉及朕安危之大事,却如此让手底下敷衍了事,还借机敛财。朕看你还不合适执掌东厂。你还是先在司礼监安心做事吧。”

曹化淳很伤心,东厂提督的位置还没坐热,就要下来了,也很无奈,不能反对,只好道:“奴才该死,没办好陛下交给的差事。”

经过钟进卫的诉述,以及最近一系列的事,王承恩在崇祯皇帝的心里变得非常看重,现在曹化淳不好好做事,就把这个机会交给他吧,崇祯皇帝这么一想,就对王承恩道:“王大伴,以后你来执掌东厂。”

王承恩一听,喜出望外,赶紧跪谢。

崇祯皇帝对王承恩继续说道:“这名册上的人,你再给朕细细审一审,哪些人是冤枉的。此外,东厂的人也该清理清理,让他们再记记东厂里供奉的是谁!”

王承恩赶紧说:“诺。”

处理完这些事,崇祯皇帝惦记钟进卫,于是,赶紧摆驾亲自去看望钟进卫。

黄御医赶到钟进卫住的偏殿的时候,钟进卫本来就是进的流食,中毒比较深,身体虚弱,现在又被饿了一天,已经是进气少,出气多了。

黄御医吓的赶紧喂水,喂流食,吊老参,针灸,反正啥急救手段都用上去。忙活了好一阵后,钟进卫的脉搏虽然还很弱,但已经平稳了下来。

刚把提着的心放下来,就听到皇上驾到,赶紧跪下迎驾。

崇祯皇帝一进来,就急忙问道:“黄卿,钟先生情况如何?”

黄御医跪着,回崇祯皇帝道:“陛下,微臣如果迟个几刻钟就无能为力了。现在情况已经稳定,但经此波折,微臣实在不知他几时能醒来。”黄御医知道崇祯皇帝关心钟进卫什么时候能苏醒,赶紧先说了。

崇祯皇帝一听钟进卫从鬼门关又拉了回来,心里松了一口气,真是好险;不过都几天了,还是没醒,是个麻烦事,朕还有很多事要咨询钟先生呢。

多亏阿奇忠心护主,一见朕就求朕先来救钟先生,否则,拖延下去,就真的是误事了。于是,对一起过来的阿奇说道:“多亏你及时提醒,钟先生才能转危为安,朕要赏你,你想要什么?”

阿奇忙跪下道:“陛下,救回公子,奴婢已开心不已,奴婢不求赏赐,只求能继续照料公子。”不知道什么时候,阿奇的一颗心已到了钟进卫的身上。或者是那一晚的夜谈吧,从来没有过的经历,让孤身一人在宫中的她,感到了一种温心。

崇祯皇帝赞赏的点点头,对阿奇的回话感到非常满意,说道:“那你好生照料钟先生,你的赏赐朕先记下了,以后有需要可以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