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象升跟着笑了下,然后道:“还不是之前汰兵,把老弱给汰掉了。皇上又给勤王军拨足了粮草军饷过来,那班武夫才有了这劲头。”

钟进卫有点哑然,此时的卢象升才更像是武夫呢。

卢象升说完之后,觉得站在训练场非是待客之道,就向钟进卫说道:“监军,请去大帐稍坐,卑职去更衣,马上便过去。”

“好,你去吧。哦,对了,我大舅子在么?”钟进卫没忘记过来的目的。

卢象升稍微一愣,马上就想起来,中兴伯的大舅子是阎应元。他心里暗想,不知道中兴伯在我面前提大舅子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提醒自己要好好照顾阎应元?

军营重地,可容不得儿戏,不过阎应元自有一身本事,自己也没亏了他。

想到这里,卢象升转身对身后的一个家丁道:“去把阎统领叫来大帐,就说监军找他。”

然后,卢象升向钟进卫告个罪,就先去更衣了。

钟进卫在卢象升家丁地带领下,到大帐等卢象升和阎应元。

到达大帐后,钟进卫发现帅帐座位后的案几上,横夹着一把偃月刀。

只见刀身全体黝黑,朴实无华,刀锋处却亮光闪闪,显得非常锋利。就连钟进卫这个不懂兵器的人见了,心底也冒出一个好刀的赞誉。

卢象升的家丁一看钟进卫的目光,自豪地给他们介绍起来:“这是皇上赏赐给我家知府大人的宝刀,重达八十二斤,通体都是玄铁精钢所造。那一日,我家知府大人舞的高兴,一下把一块坚硬如铁的岩石劈开两半。”

那家丁还待再说之时,营帐门口帘子被人掀开,一个人冲了进来,打断了家丁。

那人一看大帐内好多人,就收住急迫地心思,先向顾百川和王鹏打招呼:“顾兄,王兄,好久不见。”

顾百川和王鹏连忙还礼道:“阎兄,久违了。”

钟进卫在他们打招呼的时候,已经走近了那人,问他道:“大舅子,你的箭伤怎么样了?”

这人正是钟进卫的大舅子阎应元,他见妹夫一见面就惦记自己的伤势,心里一暖,回道:“多亏了东厂的上好伤药,好得快,现在只是还开不得强弓而已。”

“呵呵,那就好,你还回通州么?”钟进卫没忘记来找阎应元的目的。

“等赶走建虏再回了,家里都已经交代好了。”阎应元回答道。

“哦,这样啊。”钟进卫一听阎应元不回去,那给阿奇的信怎么办?不由得沉吟起来,看怎么带给阿奇为好。

阎应元见了,就问道:“妹夫,你有什么事?”钟进卫一口一个大舅子,让本来想在军营称钟进卫官职的阎应元,也改口用妹夫的称呼了。

钟进卫也不瞒阎应元,就把信取出来,跟他说了这个事情。

阎应元听得当然高兴,就把信接了过去,他自会送给阿奇,让钟进卫无需担心。

顾百川和王鹏他们见钟进卫和阎应元唠家常,就没有围观,散开四周,研究起大帐用的布料。

钟进卫见信能送出去,放下了一件心事。然后心中一动,就对阎应元道:“大舅子,你的箭伤说到底还是未痊愈,就别去拉弓射箭了。建议你多熟悉火炮火枪,那才是以后战争的王道。”

自己的绝技被人当面说以后要被淘汰,还带着一种看不起的意思在里面,阎应元的心里不是很好受,就大声反驳道:“火枪装填慢,打一枪的时间,我能连射十箭。用强弓,射程比枪还远,虽说我的箭法达不到百步穿杨,但比那火枪的准头还是强不少。”

散在四周的东厂番役听到阎应元大声说话,都转头看了过去。

阎应元马上察觉自己说话大声了点,就稍微一停,换了个和缓的语气继续反驳:“火炮的威力是大,可机动弱,准头也差,只能用来守城可以。另外还有,火枪,火炮,都怕下雨潮湿的天气。”

钟进卫也不与他一一争辩,只是反问他几个问题:“你怎么知道火枪装填会一直这么慢,假如有一天装填速度跟你射箭一样呢?火枪射程就不能再增加么,准头不会再提高么?火炮也是同样的道理,以后要是野战火炮跟现在的守城炮一样的威力有没有可能,火药怕潮湿雨天的问题会一直得不到解决么,我告诉你,以后火炮将会成为战争之神。”

阎应元也是一时气恼自己的绝技被钟进卫看轻,忍不住出言反驳而已。上次在通州,钟进卫问他火炮的时候,他就已经认识到火器必然会取代弓箭的。

现在钟进卫一连串地发问,让阎应元哑口无言,场面一下静了下来。就在这时,门口一声大笑,卢象升走了进来。

他在门口就听到阎应元和钟进卫的争论,一听里面静了下来,赶紧进来打圆场:“监军不知,卑职这个营地其实只是民壮组建而已,还不算大明正规军,自然没有火器了。阎统领今早还向卑职提过火器训练的事情。”

钟进卫看看自己这个大舅子,听到卢象升的话,好像有点脸红了,就没再继续争辩这些问题,对卢象升道:“可以去向孙大人要点火器过来,火器总归是个利器,要早点熟悉起来的好。”

卢象升正是要钟进卫这句话,马上接口道:“卑职人轻言微,又非军中正式编制,难以讨得。要不,监军帮忙说说?”

听到这话,阎应元刚低下的头也抬了起来,目光炯炯地看向钟进卫。

钟进卫觉得没什么问题,孙承宗要不给,就去跟崇祯皇帝要,总能弄来一些。于是,就答应了。

卢象升看得大喜,连忙走向大帐门口,一掀帘子,再转身看回钟进卫。

钟进卫哑口无言,自己在他大帐内未喝一口茶,就急着催自己去帮他要装备了。

不过他也没多大在意,马上去就马上去好了,反正来找阎应元的目的已经达到。

于是,他带着卢象升和阎应元去找孙承宗。这个时候,孙承宗应该从京师回来了吧。

卢象升在前面殷勤地引路,很快来到勤王军中军大帐所在。

孙承宗的亲兵都认识钟进卫这个监军,钟进卫一问之下,得知孙承宗果然已经回来,就直接去找他。

他也不等孙承宗的亲兵通报回来,直接就朝中军帐走过去。孙承宗的亲兵们也不敢拦着,毕竟人家是监军,皇上的代表。

孙承宗听到钟进卫来找他,就暂停了和一个将领的议事,正准备出迎,钟进卫就已经一头扎拉进了中军帐。

进去一看帐内两人的架势,钟进卫就知道他们在商量事情,于是,他问道:“是不是打扰你们了?”说完之后,也没一点不好意思的表情,旁人一看就知道这两人关系很熟。

“当然打扰了,来,老夫给你们介绍下。”孙承宗一边说一边给两边的人介绍:“这位就是勤王军的监军,中兴伯钟进卫;这位是东江镇参将刘兴祚。”

这个叫刘兴祚的参将身高六尺少点,大约五十岁左右,已见苍白鬓角,五官端正,国字脸,看上去在年轻的时候,是个帅哥,整个人给人的感觉是风头出尽之后的精气内敛。

等孙承宗一介绍完,刘兴祚就马上过来,单膝点地:“末将刘兴祚拜见监军。”

怎么说人家也是大自己一倍年龄的老人,钟进卫赶紧扶起来,然后问道:“你来自东江镇?”

第一百五十六章 刘兴祚

钟进卫之所以问起这个,是对东江镇很感兴趣。不过在他的印象中,东江镇的人物就只记得毛文龙,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而已,并没有听说过刘兴祚的名字。

“回监军,末将正是来自东江镇。”

男人也有一颗八卦的心,比如钟进卫,他问道:“那个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他们可还在东江镇?”

刘兴祚听得一愣,不知道监军怎么忽然问起这个:“孔有德,尚可喜此时应当都在东江镇,只是,这个耿精忠,末将未曾听说过。”

钟进卫从《鹿鼎记》里面看来的耿精忠,此时还未出世。那什么靖南王的爵位乃是他祖父受满清所封,耿精忠只是世袭而已。

钟进卫有点疑惑:“不应该啊,应该是和孔有德,尚可喜齐名才对。”

刘兴祚听钟进卫这么一说,也感到疑惑了,实在没听过这个人,就道:“莫非此人尚未有名气?”

钟进卫觉得不可能,心道,你才没啥名气呢。没想,一时大意,竟然不小心说了出来。

中军帐内顿时一阵安静,没人说话。刘兴祚的脸色微红了下,马上又平复了下去。卢象升和阎应元在钟进卫身后,抬头研究起中军帐的顶棚。

孙承宗这时已走到钟进卫面前,听钟进卫这么一说,又见场面有点尴尬,就哈哈一笑,指着钟进卫道:“你自己孤陋寡闻,还敢说人家没名气。他的名头,辽东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奴酋听到都能气个两天。”

钟进卫也有点尴尬,当别人面说这话,实在不符合他平日的为人,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在这,就不小心说出来了。

现在听孙承宗这么一说,感到很好奇,这么有名的人自己应该知道才对吧,怎么没听过呢。就问孙承宗道:“孙大人,给我讲讲,我确实比较孤陋寡闻。”

钟进卫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刘兴祚当初狠狠地戏弄了满清,让他们脸面尽失,所以不但在其修的《明史》中没有立传,所写其他人有涉及刘兴祚的事情也一笔带过,所以后世知道的人并不多。

孙承宗对于钟进卫的坦白很是欣赏,吩咐他的亲兵搬来座椅,让钟进卫去帅椅右边坐了,自己也坐回帅椅,又让刘兴祚,卢象升和阎应元都坐两边椅子上,然后说道:“老夫兴趣正高,就给你说说。”

顾百川和王鹏也没听过刘兴祚的名头,带着一丝好奇,站在钟进卫身后等待孙承宗开讲。

孙承宗的第一份职业就是老师,口才自然是有的,从头说起刘兴祚的事迹,让听者感觉就是一个传奇故事。

原来,刘兴祚,又名刘爱塔,少时糊涂,投奔尚未反明的努尔哈赤,为虎作伥,立功到副将。

后见建虏毫无人性,大肆屠杀辽东汉人,活下来的汉人也是惨遭蹂躏,活得比猪狗还不如,自己虽居高官,也常被欺凌。心中有悔,遂联系登莱巡抚袁可立和时任辽东经略的孙承宗,最终弃暗投明。

如果只是这些的话还对不起“传奇”两字,“传奇”两字就体现在他弃暗投明的过程中。

刘兴祚先是建虏出兵时偷告消息于明军,让明军有所防备,以示好明军。后准备组织驻地,复州的百姓一起投奔明朝,但因汉奸告密未遂,刘兴祚立时反咬一口汉奸,指其诬告。弟刘兴仁为护兄长,引嫌疑到自身,当时奴酋努尔哈赤未得证据,遂杀告密汉奸与满城百姓及刘兴仁,刘兴祚自身降级收尾。

刘兴祚并不死心,一直与明有联系,蛛丝马迹被告到奴酋皇太极跟前。然无有力证据,遂把刘兴祚一家迁居城内,到建虏身边就近监视。

刘兴祚又想一策,讨好皇太极的几位亲信,并不时不经意地示之白玉扳指。而后假装整日生活在惶恐之中,想轻生了事被救,获得皇太极信任,安其心准其迁居城外。

然后策划其弟刘兴贤叛逃投了明军,为其投明铺路。同时刘兴祚又因此惶恐会被牵连,做戏于建虏面前。直到一天,他遣开家人,使一替身举火**,同时送遗书给皇太极及其亲信。

经白玉扳指确认面目全非的死尸身份,皇太极就准刘家按刘兴祚遗愿葬其到边境不远的扎木谷。由此所有兄弟全部逃出生天,弃暗投明。

刘兴祚仿佛没有听到孙承宗抑扬顿挫地诉述自己的经历,只是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地上,显然他是陷入了回忆当中。

钟进卫仿佛又回到了后世看美剧《越狱》时的感觉,惊心动魄比《越狱》犹有过之。因为,《越狱》里面的角色,被抓后最多是多做几年牢。而刘兴祚这越狱,被抓却是人头落地的代价。要是有那个编剧文笔出色点,把刘兴祚的经历编成电影或者电视剧,绝对大卖。

中军帐内的众人听得唏嘘不已,对刘兴祚持之以恒的弃暗投明精神,由衷的感到敬佩。

孙承宗的大嗓门刚一结束,就被刘兴祚觉察到了,他站起来向钟进卫一躬身道:“末将年轻之时做了好些为虎作伥之事,还望监军能不计前嫌,让末将有戴罪立功的机会。”

钟进卫是监军,代表着皇帝,加上刚才钟进卫对他的轻视,所以,刘兴祚再次向钟进卫低姿态的示好。

钟进卫一见,连忙从椅子上站起来,虚扶一下道:“老将军不必如此,你如此有恒心弃暗投明,我怎么可能还会去计较你年轻时候犯的错呢。”

孙承宗在一侧看到这场景,补充道:“中兴伯不知道,奴酋皇太极前几日得知其踪迹,派精锐包抄抓捕刘兴祚,刚好他临时被老夫叫来京师,因此得脱。只是可惜其弟刘兴贤战死,被奴酋皇太极碎尸泻恨。”

钟进卫一听,诚恳地对刘兴祚道:“还望老将军节哀,我来了,建虏不会蹦跶多久的,早晚灭了他们替你兄弟,替大明被害百姓报仇雪恨。”

现在的建虏如日中天,在大明京师所在之地大摇大摆地武装游行,烧杀劫掠无恶不作,而大明军队却龟缩在京师城下不敢与之战,谈何灭了建虏。中军帐中的人,只当钟进卫的话是句客套话,也不以为意。或者在当今世上,也就崇祯皇帝,王承恩和温体仁知道这句话中的我来了是什么意思,明白钟进卫的决心。

“末将替死去的兄弟谢过监军。”刘兴祚表现地很感激。

“对了,你从那边过来,应该对建虏的情况很熟悉吧?”钟进卫问道。

刘兴祚点点头:“不知监军想知道些什么,末将一定据实告知。”

钟进卫想想,好像大体上自己都知道,只是不知道对不对。就问道:“皇太极身边是不是有不少汉奸?”

刘兴祚听的一愣,没听过“汉奸”一词,不过从字面上很快就理解出来是什么意思,就回答道:“是有不少汉奸,在为虎作伥。”

刘兴祚当然没听过汉奸一词,钟进卫也不知道,汉奸最初起于满清雍正年间,汉人帮苗人反抗满清被其称之为“汉奸”。当时还是一个褒义词,就义之汉人还唱出了“人人都来当汉奸,还我大汉好河山”的歌词。后来才慢慢地演变为背叛汉族的人,仍至到现在的背叛中华民族,出卖国家利益的汉人专称。

钟进卫听了刘兴祚的回答,叹了下:“每多汉奸猖獗,就是国难当头之时啊!”然后钟进卫想到抗战时候的锄奸队,就问刘兴祚道:“那些汉奸,能否刺杀了他们,以证国法,警示后来者,汉奸不得好死。”

第一百五十七章 贪心不足

刘兴祚想了想,摇摇头道:“这个,很难。汉人在建虏那边很难独自活动,都是为建虏当牛做马,没个自 由。如果监军执意为之的话,或许可以,但代价会很大。”

“那刺探军情呢?”钟进卫不死心。

“汉人在建虏那边地位极低,哪怕被封为各类官职,也抵不过一个下等建虏。因此,想刺探军情,末将以为不是很现实。”刘兴祚的回答再次打击了钟进卫。

“监军,建虏和咱们汉人不同族,因此潜伏侦听刺杀都极其不易的。”刘兴祚见钟进卫好像偏执于此,就进一步说明原因,规劝钟进卫。

“那要是同族呢?比如都是汉族,怎么潜伏侦听刺杀,你是不是有心得?”钟进卫听了刘兴祚的话,反而来了灵感。

同族?刘兴祚听得一愣,监军这是要干什么?心思一闪之间,他回答钟进卫:“末将不才,之前的经历,或许可以说说。”

“好。”钟进卫赞了下,然后转身问孙承宗道:“孙大人,刘参将在正面战场怎么样,我说的是和建虏面对面,指挥作战杀敌的本事?”

“前些天,刚杀了五十余个为虎作伥的蒙古鞑子。”孙承宗不知道钟进卫的意思,就说了个例子,说起来好像确实没有正面对敌有大捷的事例。马上,孙承宗又补充说道:“这五十余个鞑子也是他乔装用虏语先迷惑干掉了鞑子哨兵后才把他们营地端掉的。”

钟进卫听了,心里打定了主意,对孙承宗道:“孙大人,我想向皇上举荐,刘参将可能要调离你的手下了。”

孙承宗听着钟进卫的意思,是想在另外一方面重用刘兴祚。就对刘兴祚道:“还不快谢过中兴伯,他在皇上面前可是大红人,看得起你,要用你,是你的福气到了。”

“多谢监军,多谢中兴伯。”刘兴祚被孙承宗一喝,面露喜色,连忙向钟进卫道谢。

“不用,以后还得要看你自己的本事,我只是根据你的能力向皇上推荐而已。”

刘兴祚连忙表态:“末将一定尽力而为,不辜负监军的举荐之恩。”

钟进卫就不和他客气了,记起自己过来的目的,看看底下的卢象升和阎应元,就对在一边呵呵而笑看热闹的孙承宗道:“孙大人,你手里还有没有多余的火炮火枪之类的火器?”

卢象升和阎应元一听钟进卫转到了这个话题上,都竖起耳朵,眼睛盯着孙承宗。

孙承宗一听钟进卫转移话题,问起火枪火炮来了,就收住了笑容,两手一拍:“战时哪有多余火器。”

卢象升和阎应元听了,都露出失望的神情。

“你能去借一些么,卢知府的部队连一支火器都没有,不好吧。”钟进卫跟孙承宗商量起来。

孙承宗看看底下的卢象升,打了个太极,推了回去:“战时的武器,那个部队舍得借出去。老夫就算舍得下这张脸,怕也不行。对了,你自己不是监军么,你可以自己去借。”

钟进卫跟勤王军里面的将领都不熟悉,见孙承宗不乐意出头,只好考虑着是不是以势压人,去强行借几把火器过来。

孙承宗又说话了,虽然嗓门还是大,但却带着一副替钟进卫考虑的架势:“朝廷很久没拨下火器了,你现在去营地强要,弱了哪个部队都不好,是不是?老夫倒有个主意,你要不要听?”

钟进卫看着孙承宗一脸真诚的样子,怎么心底感觉是挖了一个坑,再让自己往下跳呢。他仔细地再三打量孙承宗,摆出一副不信任的神情来。

孙承宗无奈,就沉下脸说道:“不要听就算了,你当老夫求你啊。”

“孙大人,你说,我听。”钟进卫一见孙承宗这样子,顾不得深想了,连忙说道。

“这是你自己让老夫说的,不是我唆使你的,是不是?”

“是,是。”钟进卫连连点头,感觉自己已经掉进坑里了。

中军帐中的人看这两个勤王军中权势最大的一老一少,互相耍宝,搞得想笑又不敢笑,强自憋着。

“中兴伯,你去向皇上多要点银两给我们兵部,这样,老夫让他们多造些火器出来,不就能分给九台了。”

钟进卫心道,你又不是不知道皇上那没钱,你让我怎么去要。

“孙大人,皇上那的情况,你应该知道吧,哪来的钱?”

“你可以帮皇上多赚点嘛,是不是,中兴伯。”孙承宗脸上露出一丝得色。

钟进卫无语,原来孙承宗最终的目的是在这里:“孙大人啊,我一直在努力呀。”

“那你跑来这里闲逛?皇上让你休息下,明日一早就得去搞那东西,早点搞出来,早点有钱!”孙承宗绕来绕去,原来一直记挂着改进水泥产量的事情。

“我这不利用休息时间跑来视察视察嘛,好歹我还是监军呢。算了,不说了,我走就是。火器的事,你给卢知府解决,否则我记仇的。”钟进卫发现日光影到帐篷里的光线已暗下来,知道时间不早,就一边威胁一边打蛇随棍上,准备走人。

“好好,只要你把那东西快点搞好,老夫现在就去舍了这脸面,帮九台搞些火器过来。”孙承宗的老脸一下堆满了笑容,答复钟进卫道。

“好,那我走了。”钟进卫站起来拍拍屁股,闪人。临走的时候心里心道:今天跟着孙老头在一起,怎么有种后世读书时期被老师监督的感觉,不爽。

孙承宗带着刘兴祚、卢象升和阎应元,在门口看着钟进卫远去,感叹道:“这年轻人很有趣,也很热血啊!”

刘兴祚却想着,钟进卫一点架子都没有,给人一种亲切,实在,安心的感觉,不像以前的那个一样,用到的时候礼贤下士,用不到的时候,手下什么奴才都能欺负自己。

刘兴祚这边想到了皇太极,那皇太极在干吗呢。

他那日得知又被刘兴祚逃脱,失去了平日的冷静,把前去抓捕的济尔哈朗和阿巴泰痛骂了一阵,所幸记得这次没抓住刘兴祚不是他俩的错,就没有别的惩罚措施。

而后在永平城重新开演建虏善待大明投诚官员的戏码,又是巡视又是酒宴,喝得汉奸们又忘了祖宗。

但建虏们就憋屈了,打下的城池不让抢,还要装笑脸,应付汉狗,很不爽。三大贝勒一见情绪可用,就怂恿底下将领去请战,此处不让抢,我去抢别的地方总可以吧。

皇太极看请战之人,日见增多,就开了个军事会议进行商议。

也是这帮建虏进关以来,未逢挫折,有了骄蛮之心。当然攻打明国京师不算挫折,毕竟明国的京师,不是说打就能打下来的。

在三大贝勒明里暗里地鼓动之下,会议气氛非常热烈。皇太极的儿子豪格首先跳出来,向皇太极建议道:“汗阿玛,儿臣以为,当务之急为夺下山海关,打通关内关外,如此一来,大金必将取代明国,成为天下之主。”

皇太极看看自己这个头脑简单的儿子,喝斥道:“休得胡言乱语,山海关为天下之险关,以前你祖父和朕没少打山海关,那次能打得下来?”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您看,明军都已被我大金勇士吓破了胆,只要大金军队一出现在山海关,明军定当投降乞命。”豪格对皇太极的话不以为意。

皇太极一听,想要再教训下儿子,莽古尔泰跟着跳出来了:“三弟,咱们以前攻打山海关,不就是因为山海关的火炮厉害,才没打下来嘛。你瞧现在,永平城有不少火炮吧,全部搬去攻山海关。明军没了火炮优势,还不手到拿来。”

代善坐在自己位置上没站起来,只是对着场上的诸将,作激动状,喊道:“那可是山海关啊,要能攻下来,大明的天下就是我们大金的了!”

这还了得,大金取代明国,做梦都会笑出声来的事情啊!一时之间,会场气氛被推向又一个高潮。

皇太极也是打明军打的顺利了,又觉得莽古尔泰说得有道理,大金也有火炮,去打下山海关也无不可,要能打下来,就是万世基业的开始了。

于是,皇太极宣布,明日启程,兵发山海关,去开创大金的美好将来!

第一百五十八章 彷徨和骄蛮

皇太极解散军事会议之后,只留下其余七大贝勒商议一些攻打山海关的细节问题。

很自然地,皇太极又想起建虏一贯的拿手绝招,能否使用汉奸,再次内外夹攻,获取山海关的可能。但范永斗此时已不在永平,回张家口去了。

皇太极这次掠走很多人口,粮食就成为其头疼的事情。金银珠宝反而没有多大用处,加之又不是自己辛苦赚来的。他就大方地给范永斗几倍于市价的带血钱财去帮他搜罗粮草了。

范永斗之所以甘愿当建虏的奴才,也是因为大手大脚的建虏是其金主,能得别处几倍利润的缘故。他在临走之前,赏了于海静一大笔银子,并嘱咐手下头号干将于海静,好好地为大金效力,不得怠慢。

皇太极根据范永斗走之前所说,把他手下头目于海静传到议事大帐中,问他先一步潜伏山海关,里应外合的可能性。

于海静听了一怔,没想建虏的胃口这么大,赶紧回道:“大汗,这不可能。不要说现在是战时,就是开战之前混进山海关,也不可能有得手的机会来响应大金攻城。”

皇太极一听,一直不错的心情被打断,沉下脸道:“你可想仔细了,当真没有一丝机会?”

“是的,大汗。”于海静连忙回答,希望能断了皇太极的侥幸心理。山海关是军管的防御性关卡,里面的官兵,武将都是有经验的人,怎么可能随便就能让人里应外合呢。

突然,于海静的左侧后背一疼,然后听到“噹”的酒杯落地之声。还没等他回头察看,就听到一个年轻而傲慢的声音骂过来:“你这汉狗,以为我们大汗是你们明国官员,能随便被你欺瞒。不用心做事,信不信我劈了你?”

于海静一听这个刻在骨子里的声音,就知道是金国四小贝勒里面的多铎,也不回头,面向皇太极,立刻跪下道:“大汗,小的所言句句属实,绝无虚言。”

皇太极看看迎面向他的于海静,面色诚恳,不像是骗人的样子。加上他自己也是长于军事,知道像明国京师,山海关一样的地方,是不大可能用里应外合的方式,能攻打下来的。

于是,他就向于海静挥了挥手:“下去吧,回去想下有什么法子能帮到大金。”

“多谢大汗,小的一定尽心。”于海静磕了个头,然后缓缓退到门口,才转身离去。

就在他离开大帐的时候,隐约听到多铎对皇太极说道:“这汉狗,那日被我打了一顿,就又拿下了永平。这次不打,就不肯出力,真是贱骨头,大汗饶了他干啥。”

于海静心里暗恨,却也没有办法。

第二天,天刚一亮,永平城就喧哗起来了。投降建虏的明军早早被赶起来,开始搬运永平城头的各类火炮。

于海静就站在其中一个城门楼上,看着建虏监督明军干活。心中回忆起昨日被建虏招过去询问的场景,两只手紧紧地握成了拳头。

他转头看到下面那条通向城门的大街时,忽然记起那一日,皇太极进城时发生的几件事情。

于海静仿佛看见,在底下的街道上,站着那不知名的汉子和明卒刘武,对着他指指点点。先是不屑,而后转为愤怒,像似在控诉他的所作所为。

他不敢再看,把视线转回城墙上。心里想起那日之后,辗转多次问到的刘兴祚的事迹。于海静心里不由得一动,要是自己洗心革面,脱离建虏,为大明效力,不知道会不会被饶恕?

想了想又不可能,那刘兴祚好歹曾经还是金国副将,自己只是范永斗手下的一条狗。还有,遵化,永平两城陷入,都和自己有关,甚至如果不是自己在城内出力,金国都有可能攻不下来。这事要让朝廷知道了,岂会罢休!

于海静摇了摇头,否定了自己内心的一丝幻想,但又想起自己的母亲和义妹,以及建虏对自己的羞辱,又有点不甘心眼下的处境。

他站在城楼上左思右想,不停地做思想斗争。过了许久,最终还是叹了口气,不再去想,活一日算一日罢了。

这一次,为了能一鼓作气打下山海关,皇太极把各旗精锐调集起来,共计六万余人,已在城外集合待命。

明国左参议白养粹,已被皇太极升为大金永平府巡抚,此时,正带着一群一起投降的汉奸,围着皇太极,拍着各种马屁。

这火炮自从来了永平城后,就一直架在城头上,现在得找车,卸下来,装上去,还有配套的火药,弹丸等等,大概花了一个多时辰,才整理完毕出场,让从来都是轻装出动的建虏等得极其不耐烦。

皇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