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京师风暴

崇祯皇帝微笑地看着钟进卫,点头道:“钟师傅说得好,是朕想错了。以后,还得钟师傅多给朕讲解讲解,让朕能不再局限以前的格局,增长朕的见识。”

钟进卫连忙摆手:“陛下,臣不敢当,咱们一起探讨,臣也从陛下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的。”

“哦,你从朕身上学到了什么?”崇祯皇帝一听,有点好奇,很想知道钟进卫学了什么过去。

钟进卫无语,跟崇祯皇帝客气客气,结果他还当真了。不过转眼一想,还真有,就回道:“陛下,您一心为民,胸怀宽阔,不耻下问,都给臣以深刻的印象。”

崇祯皇帝呵呵的笑了几下,然后对钟进卫道:“钟师傅,你也学滑了,会奉承朕了。”

“哪里,哪里,臣可是有依据的。”

“那你说给朕听听。”

钟进卫伸出左手的一个指头道:“一,陛下一心为民,这点从刚才一直为与民争利而担忧就可以看出来了。而且,陛下登基之后,还降低了辽饷,也是为民考虑,不愿简单屠杀灾民成贼的那些人,也是吧。”

崇祯皇帝只是微笑,看钟进卫能说出多少来。

“二,陛下能听进臣的各种奇谈怪论,能容许徐侍郎和洋人合作,译书,改历法,不搞文字狱,容得下异论,这需要旷阔的胸襟吧。不比那康麻子,最多自己学学,不许别人做。”钟进卫伸出第二个手指。

“康麻子?”崇祯皇帝没听过此人。

“就是满清的一个皇帝,满脸的麻子,俗称康麻子。”钟进卫解释道。

“这康,康麻子如何做的?”崇祯皇帝称呼别人侮辱性的外号,还是有点犹豫,但一想,是大明,特别是朱家的仇敌,就不再犹豫,学着钟进卫,直呼了出来。

“他啊,号称圣祖,其实也就自吹自擂而已,禁止与西洋人的交往,不许国人学洋技,兴文字狱,说错一个字就要杀头。”

崇祯皇帝心想:这么一比,朕还真是胸怀宽阔了。崇祯皇帝心里一美,不过马上就没感觉了,朕怎么去跟蛮夷比了呢。

钟进卫伸出第三个手指:“第三点的不耻下问就不用说了吧,是吧,陛下。”

君臣两个互相看看,哈哈大笑起来,两人都很开心。

说完了又开吃,幸亏食盘底下是热水,保持菜肴不冷,还能吃。

就这么吃吃说说,一顿饭吃了将近一个时辰。

等内侍都收拾完毕退出主敬殿之后,崇祯皇帝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这几天,是东厂收网的非常时期,你要多加小心。为了防止意外,最好是前去陶瓷厂为好,那边的东厂番役和锦衣卫足以护住你了。而且,也可以专心于水泥,监督新式窑的进度。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崇祯皇帝还是念念不忘一条龙计划,不过也有为钟进卫的安危因素考虑在内。

“好,臣明白。”钟进卫点点头。

这几天肯定在朝堂上会掀起一场大风波,虽然自己有崇祯皇帝护着,但还是眼不见为净的好。真要斗,就去跟西洋人斗,这内斗就算了,国内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情就让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去做好了。

他自己却没想,早上分分钟,就挤兑走了大明首辅,也算是大明朝兴风作浪的一个妖孽了。而且,因为他,大明下一个首辅也马上有麻烦了。

暂时崇祯皇帝这边没有什么事情了,钟进卫就告辞回伯爵府。

钟进卫回到伯爵府之后,把监视侯府的人都撤了回来,包括两个番役,已经没那个必要了。

然后他吩咐于海宁小心待在伯爵府,不要外出后,就带着六名番役去了陶瓷厂。

到了陶瓷厂之后,两个监视的番役就去休息了。

钟进卫也没什么事情,就带着安贵义这个尾巴,跑去看吴胜大他们建新式窑。

钟进卫虽然没有亲自动手,但不停地问东问西。吴胜大奇怪钟进卫那强大的好奇心之余,还是认真的回答他的每个问题。

安贵义看钟进卫这个皇上面前的大红人,不顾自己高贵的身份,和工匠们混在一起。也不敢摆谱,跟着钟进卫,学着钟进卫的一言一行。他知道,自己以后的富贵,应该是着落在钟进卫身上的。

第二天,朝堂上起了轩然大波。谁也没想到,几个御史同时向崇祯皇帝弹劾目前风头正劲的中兴伯。

理由有三,一是目无法纪,在京师横行无忌,以伯犯侯,大闹侯府,殴打保定侯独生子;二是国难当头,却前往教坊司寻欢作乐;三是目无尊卑,在朝堂要地言行粗鲁,侮辱重臣,为人不耻。

崇祯皇帝只是看着他们表演,并不发表任何意见,连表情都是始终如一,让人无法琢磨他的想法。

一群人闹腾完了发现皇上一句话都没说,就静下来等崇祯皇帝表态。

崇祯皇帝看看底下的这群臣子,忽然问成基命道:“朕想听听首辅对此事是怎么看的?”

成基命本来就想上去加一把火,把钟进卫烧掉。钟进卫自从立于朝堂之上后,每每破坏自己的好事,早已看不顺眼了。

现在正是机会,这么多人一起弹劾,自己跟着弹劾不但还有额外一大笔好处,而且把握更大。就算你中兴伯在皇上面前再怎么红,皇上也终归要考虑这么多大臣的意见吧。

想到这里,成基命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中兴伯总归是海外归来之人,不懂天朝礼仪也是可以谅解的。现做出如此众多出格之事,臣建议,可勒令其在府中不得外出,由礼部派出人员专门教导他礼仪,直至其言行符合天朝礼仪为止。”

只要崇祯皇帝答应了这个要求,再辅以后续手段,还怕这个中兴伯再出来兴风作浪不成。

温体仁知道钟进卫在朝堂上并无援手,与其交好的几个人都不在此,或有要事在练兵,或官职不够不足站在朝堂之上。而且钟进卫是自己的一大助力,不在朝堂上,损失最大的就是自己。另外,他也知道钟进卫在皇上心目中的份量,此时不表现更待何时。

于是,他稍微思量了下,就出班准备奏事。

那知这个时候,崇祯皇帝直接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一言不发,直接转回后殿去了。一旁随侍的中官忙喊:“退朝。”

大殿中的群臣面面相觑,不知道崇祯皇帝演的是哪一出。

崇祯皇帝转进后殿,东厂提督王承恩和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已经等候在这里了。

崇祯皇帝对他俩说道:“动手吧。”

两人领命退出,分别行动。多久没有这么名正言顺地出去办事了,这下要好好表现。

王承恩带领东厂番役前去收网,以谋逆罪名抓捕京营提督李凤翔和保定侯梁世勋。

骆养性带领锦衣卫前往刑部,出示旨意和保定侯府管家供词要求刑部给事中在驾帖上盖章,以贪污受贿罪逮捕几名御史。

刑部给事中看看给他的这些证据,又畏惧锦衣卫以后找他麻烦,因为他的屁股也不干净,就乖乖地盖了章。

骆养性拿着盖了章的驾帖,心里暗暗佩服东厂的手段,能看准时机抓捕关键行贿之人,又迅速得到其口供,看来事前做的事情不少。

这一天,厂卫纷纷出动,前往各处抓人。一时之间,京师中的官吏为之惊恐,不知出了何事。

几处势力的代表纷纷相约前往内阁找首辅,咨询求主意。

没想成基命不在内阁,而是突发疾病回家养病了。

事态紧急,只好又去首辅家里拜访,却吃了闭门羹,谁也不见。

第一百三十七章 得意建虏

其实成基命身体无碍,只是被崇祯皇帝警告了。把几个御史找他商量弹劾中兴伯的证据给了他看,幸好他没收御史转送的保定侯银两,否则也是被抓的命。

成基命是个老资格的官吏,是东林党首脑之一,从崇祯元年东林党操纵廷推,成为内阁名单中排名第一人就可以看出来。那几个御史就是他的门下,保定侯追加了银两,他们就找了成基命。

成基命也不是高风亮节而不收银两,而是他有个习惯,办成了事才会去收钱。

见不到成基命,大臣们都没了主意。次辅温体仁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和他们不对付,找了也是白找。没办法,未明事情之前,又不敢直接找崇祯皇帝,一众人只好等待事情的进展。

一时之间,山雨欲来风满楼,谁也不信厂卫的动作就只有这么多。

京师中的文臣勋贵过了几年没有厂卫的日子,又没有阉党作对,想干啥就干啥,现在舒服的日子一下被厂卫的动作打断,心里有鬼的人惶惶开始不可终日。

而在京畿之地的建虏,从明国京师退下来后,没有遇到对手,横扫一切所能看到的村镇县城,抢钱,抢人,无所不抢,无所顾忌,日子过的真舒服。

但这样的日子也被打断了,虽没有京师文官勋贵的惶恐,可也很堵心,这一切都因为一个人。

事情的原因还得从头说起,皇太极领着自己的小弟和一帮蒙古的跟屁虫,晃荡的很舒心,没有遇到拂逆的事情。

大年三十这天,就在明国的土地上,开起了篝火晚会,反正抢来的物资够丰富,这气氛就热闹非凡。

皇太极在汗帐中接受群臣恭贺,喝得高兴,聊起这些年来对明国的战争,那真是战无不胜,指那打那,当然坚城难下的话题谁也没有提。

三贝勒莽古尔泰喝得满脸通红,举着酒杯,正以大欺小地强迫皇太极儿子豪格再喝一杯。

忽然,他转身对着坐在汗位的皇太极道:“大汗,咱们不走了吧,这大明的花花江山,比沈阳强多了。”

皇太极带着他们取得了从未有过的大捷,莽古尔泰不自觉地用上了大汗的尊称。

莽古尔泰的嗓门很大,这话一传到大帐内众人耳朵里,基本上所有的人都纷纷站起来,看向皇太极,出口附和莽古尔泰的提议。

这京畿之地的繁华和财富远远不是东北那贫瘠之地能比的,就是皇太极再圣明,他也还是从乡下来的。又被一系列的胜利给围绕着,而且据细作回报,明国因为财力问题,无力供养庞大的勤王军,还裁掉了一大半,更是难以对大金造成威胁。

这几个因素一综合起来,皇太极也颇为意动,问大帐内的众小弟:“朕也有此意,但以何处为根基尚在考虑中,诸位可有推荐?”

莽古尔泰一听皇太极这么一说,自己的首倡好像变成是附和他了,心里就有点不痛快,直接喊道:“还需要考虑什么,见啥占啥不就得了。”

皇太极没理他,眼睛扫向大帐中的其他人。

这些建虏鞑子和蒙古鞑子都是首次来关内,那知道什么地方合适,因此都面面相觑。

“主子,奴才觉得有一处地方适合大金驻军。”一个山西腔的声音从皇太极边上响起。

大帐中的人一看,原来是山西商人范永斗。因这次入关,其出力甚大,被皇太极拉在身边庆功。

皇太极看着他,果然是汉人熟悉汉地,要不是他们,进关都是两眼一抹黑。他点头示意范永斗说话。

“主子,奴才以为永平为宜。”范永斗因为在皇太极边上,不敢直视,就哈着腰说出了他的看法,然后静待皇太极问原因,再显示他的见识。

“你这奴才,说话不要藏藏掖掖的,就汉狗一个德性。再不说,信不信爷抽你?”莽古尔泰心情正不痛快着,加上又喝了好多酒,看范永斗说话不一口气说完,在吊人胃口,马上就出口教训了。

范永斗一把年纪了,平时也是前呼后拥的主。被莽古尔泰这么一骂,脸一下涨的通红,可又不敢生气,安慰自己,这些人都是金主,犯不着跟钱生气,脸色就马上平静下来了。

皇太极对莽古尔泰喝道:“三哥休得胡言。”然后转向范永斗道:“你继续说吧,不要理他。”

范永斗连忙一躬身,把腰弯的更低了,更是不敢再看皇太极,回答道:“谢主子。奴才以为,永平为永平府州府衙门所在地,必定城坚物博,且地处山海关通往明国京师之官道,可扼制山海关的后勤。另外,永平南可控泺州、乐亭,东可威胁抚宁、昌黎,西北通迁安、遵化,北靠蒙古,与科尔沁部不过三百余里。进可蚕食,退可自守。”

范永斗不敢再卖弄关子,一口气说完。

皇太极听了,没有说话,强忍着酒意,思考起来。如果占了迁安,则西起遵化,东到山海关附近,都将是大金的领地,以永平为根基,俯视明国京师周围,确实大有可图。万一守不住,这么长一条后背线,不管哪个地方都能出关。

皇太极想清楚了其中细节,正待开口,底下已经闹开了,纷纷喊着要马上去攻打永平。

皇太极一拍案几,然后扫视帐内正嚣张的一群小弟,一直到大帐内静了下来,他才问范永斗道:“永平如此重要之地,必有重兵把守,且刚才已言城坚物博,怕是难以攻下吧?”

帐中群虏攻打数日明国京师,加上关外锦州,宁远坚城的印象,一听永平也是这么一座城池,不由有点气馁。

“主子不必忧心,奴才在永平城里开有一处客栈,前些日子已调当日遵化内应前往潜伏。只待大金的大军一到,必会响应。”

“哈哈哈,好奴才,不错,我赏你一杯。”莽古尔泰一听,也没考虑上面坐着的皇太极,直接走过去把手中的碗递过去。

皇太极见莽古尔泰如此行为,却没有生气,反而暗暗高兴,这种性格好,等回去收拾他就容易。

范永斗看着递过来的酒碗中,还有莽古尔泰说话时喷出来的吐沫星子,感到一阵恶心。可他也怕莽古尔泰那暴躁的脾气,只好强忍着,接过碗,一饮而尽。

“哈哈哈,好。”莽古尔泰看他一口气喝完,就拿那大手掌一拍范永斗的肩膀,然后碗也不要,自个回座位去了。

皇太极听范永斗说有内应,略一思量,就不再犹豫,一拍桌子喊道:“济尔哈朗,阿齐格可在?”

济尔哈朗和阿齐格一听,知道有活干了,不敢拖延,马上从座位站起,走到帐中待命。

“你两人明日一早带兵五千,即日攻克迁安,不得有误。”

两人领命,迁安只是一座县城,打下没有问题。

“岳托,豪格。”皇太极又下令道。

两人也兴奋地来到帐中间站立待命。

“你两人率兵两万前往永平,如不能顺利攻克就围而不攻,等朕和三大贝勒随后率大军到达后再相机行事。”

两人领命,就等明日一早就动身。

如同事先预计,迁安不费吹灰之力就被建虏给占了。岳托和豪格原本还想凭自己的能力攻占永平,可一见永平高大的城墙,就放弃了这个打算,四面围之。

第一百三十八章 永平

对于建虏会来攻打永平,驻永平的大明官员都心里有数。

一是建虏就在京畿之地游荡,不小心就能过来;二是统领京畿之地勤王军的孙承宗孙阁老,已派快马到各处进行过警告。

老百姓不管贫穷还是富裕,都纷纷往坚城里拥,期望着能有个依靠,逃过这一劫。所以永平把守的人力财力并不缺。

驻永平最高军事长官是永平兵备道郑国昌,这日,他收到一个好消息,正在衙门和永平府知府张凤奇,户部员外郎陈此心,左参议白养粹验收建虏首级,一共有五十个之多。

虽然最终发现这些首级不是正宗的建虏首级,而是蒙古鞑子的首级,但在这明军普遍大败之余,有这么一个胜利,郑国昌很是高兴。

他给送首级来的刘武说道:“你回去告诉刘参将,让他放心,他的功劳一定会如实禀告给皇上的。至于赏赐,眼下不是时候,等建虏退出关外,皇上自会论功行赏的。”

刘武本来也就没想能从永平拿到奖赏,只是奉了自家参将之命,前来报功而已。

现在完成了任务,就告辞郑国昌准备赶回去。

白养粹想着万一建虏前来攻打永平,城内没有勇将可用,而刘参将却能杀掉如此之多的鞑子,是个依仗。

想到这里,他把刘武给喊住了,问他道:“刘参将现在在哪,可否让他前来协助防守永平城?”

陈此心一听,正合心意,连忙附和。

“回参政的话,将军本在太平寨一带协防建虏,因建虏已转向山海关而来,奉孙本兵之命正回防山海关,小的与将军在建昌营一带分手,此时将军怕是到刘家口了。”刘武一抱拳躬身回答道。

白养粹和陈此心一听,很是失望,但又不敢让刘参将违背孙承宗的命令,只好作罢。

刘武于是告别几位大人去追赶自家主将,没想刚出城门就望见黑压压的建虏蜂拥而来,无奈只好退回城里,不得出。

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就和遵化一样,同样是坚城,同样是重兵把守之地,同样是深夜汉奸内应开城,接应建虏攻占了永平城。

兵备道郑国昌,永平府知府张凤奇战死,户部员外郎陈此心,左参议白养粹投降建虏。

和遵化不一样的是,建虏没有展开屠城,因为皇太极事先有严令。

也不是皇太极忽然大发慈悲,而是他准备把永平作为关内的一颗钉子使用,变为自己的城池,所以没有实施三光政策。还令降官陈此心和白养粹在第二日一早组织全城百姓迎接自己,展示大金大汗的威严和亲民,收买人心。

白养粹和陈此心商量好工作安排后,白养粹还建议剃发相迎,以讨好奴酋皇太极。陈此心犹豫了片刻,后来一想身在刀板上,不想死的话,就只有答应了。

陈此心深夜忙完后,回住处,被躲藏着的刘武制住。刘武恨他投敌,欲杀之。

陈此心为活命投敌,但不甘心剃发。现在要被刘武当汉奸杀,连忙求饶,告知刘武说只是权宜之计,正想法子逃出永平城。

陈此心终究是大明高官,刘武一个小小参将亲兵还是没下得了手,又听说明日一早要组织全城百姓迎接奴酋。于是心生一计,对陈此心道:“大人,小的懂虏语,明日一早咱们装扮成鞑子逃出城外,或许可行。”

陈此心一听大喜,只要有活路,他真心不想给建虏做事。可一想,又发愁道:“可咱们没有建虏衣服,这可如何是好?”

刘武已放开陈此心,见他发愁这个,倒不在意,对陈此心一抱拳道:“大人休慌,小的对建虏知之甚深,虽有令不得屠城,但必有鞑子会出来祸害百姓。待我去去就来。”

陈此心有点不放心,但刘武已潜出门去,只好作罢,回房收拾金银珠宝。

他知道扮成建虏逃走,肯定是带不走家属。幸亏鞑子不屠城,就吩咐家人等他走之后混进百姓家以图安全,等自己带明军杀回来后再救他们。

再说刘武,本身是闯过刀山,下过火海的汉子,又和建虏生活过多年,对建虏的习性了如指掌。很快找到几个落单地在祸害百姓的建虏,杀了剥衣走人。

此时,天色已微明,刘武赶紧回去让陈此心换装。

陈此心于是硬起心肠,和家人道别,换上鞑子衣服,拿了一包金银准备跟随刘武出门。

刘武一见,就劝道:“大人,我们乔装逃命,带着如此多的金银怕是不方便。鞑子的缴获都要归旗主所有,再进行分配,若被发现带了如此多的金银,怕会被发现而盘查,到时候可能就不是金银有没有的问题了。”

陈此心听刘武说得有理,只好作罢,把包裹放下了。走了几步,又不甘心,又返回去,把里面的金锭拿了,统统揣在怀里,才跟上刘武,前往最近的城门。

刘武大摇大摆的当先走在街上,如遇盘查,都用虏语一一应付过去。只苦了跟在刘武身后的陈此心,战战兢兢的,出了一身的汗。

等到了城门处的时候,天已放亮。城门是开着的,但门洞两边守着两队彪悍的建虏鞑子。

陈此心看得两脚发软,不敢再前。刘武无奈,只好暂时隐藏在城门附近,等待皇太极进城后的混乱时机再行出城。

建虏也是天刚亮就去找陈此心和白养粹,让他们带着投降的大小官员去安排全城百姓迎接皇太极。结果找不到陈此心,空无一人,连家属都没有一个。

皇太极进城时间已是定了的,没时间再找,白养粹只好自己带头催促全城百姓去官道两边排列等候。

对于迎接上官的手段,白养粹自是熟练无比,为了讨好皇太极。他下令所有百姓必须穿旧衣,拿各种吃食,带笑容,一定要表现出盼望奴隶头子已久,渴望当奴隶的愿望和热烈的现场气氛。

老百姓虽心有不愿,但除了心里暗骂之外,别无办法。

永平城慢慢地热闹,嘈杂起来,城里的声音最响亮的不是建虏,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投靠建虏的前大明官吏。他们都已主动剔头,卖力地在教训百姓。

“咱大金军马上要进城了,还不快站好。”

“主子大汗来了后,一定要高喊万岁,不要哭丧着脸,懂么?”

“大金勇士走过的时候,你们一定要像看到祖宗一样看待,让大金勇士高兴高兴,否则惹怒了大金的勇士,就死啦死啦地!”

“。。。。。。”

皇太极在城外大营已是盛装等待,等时辰一到,就带手底下的小弟一起入城,接受大明百姓,不是,现在是大金百姓的欢呼。

新进的奴才果然不错,还没等定好的时间到,就来汇报说城里已安排妥当。

三声炮响,志得意满的皇太极在大明土地上带着一群辽东来的小弟开始进城。

白养粹带着所有投降的官吏在城门处迎接,一看到皇太极的仪仗,马上匍匐在地。

皇太极此举就是要收买人心,民心,把永平变为自己的城池,所以也表现出礼贤下士的做派,两方人马就在城门口表演开了。

躲在城门附近的刘武看得一清二楚,把他给恶心的连吐吐沫。

皇太极表演完了之后,就骑着御马,当先入场,接受两边大金子民的欢呼。

人潮汹涌,箪食壶浆,迎接王师,只看得皇太极心花怒放。不过,他也是人精,能看出这热闹背后隐藏着的一丝悲哀。但这又怎么样,谁还会去计较这个呢,史书上只会写大明百姓是如何的受苦,盼望大金来解救他们的一幕。

谁知道,没走出多远,忽然一块砖头从人从中飞出,直砸向皇太极。

第一百三十九章 潜行失败

走在昨天还是大明百姓的中间,危险性自然是可以预见的,但皇太极为争取民意,也为炫耀战威,执意要走秀。

因此,皇太极的亲兵护卫都打着十二份的精神警惕着。

砖头飞起来时,已被亲卫发现,护卫到皇太极身边,用盾牌挡了下来。→文¤人··书·¤·屋←

另外一批亲兵护卫马上锁定投砖头的大概地方,挡路的老百姓也好,为虎作伥的衙役也罢,全部被砸向两边,快速包抄了过去。

一时之间,场面乱成一团,好好的一个入场欢迎仪式就这么被破坏了。

皇太极阴沉着脸,看到落在脚下的砖头并不大,就把护卫在身边的亲兵喝开,想看看到底谁如此大胆。

当他从亲兵群中露出身影的时候,已看不到他的死人脸了,好不容易搞大排场出来亲民,不能功亏一篑。

在建虏和前大明官吏的威胁恐吓下,场面得到控制,老百姓都沉默地看着出事的那块区域。

大概有三十来人被鞑子围了起来,分不清谁是扔砖头的人。

豪格驱马走近,盯着那些人看了一眼,然后直接一挥手。

边上的建虏一看豪格的信号,也不说话,更不用说审问了,直接开砍。

被围着百姓中间有一名高个瘦子,脸色颇为疲惫,眼睛中还有明显的血丝。一看建虏如此无人性,把他们当猪狗一样直接开屠,连忙举起了手,高喊道:“住手,狗鞑子住手,是我扔的砖头,不要伤及无辜。”

声音响亮,远远地传了出去。但眼前的建虏就像没听到,还在屠杀,就像杀鸡杀狗一样。

高个瘦子见自首没有用,仰头“啊”的吼叫了一声,把身边的百姓护到身后,赤着双手,往前面的鞑子冲了过去。

很可惜地,他不是久经战阵的鞑子对手,鞑子的毛都没伤到,就被踹到在地,反剪了双手,跟在豪格身后,押去皇太极面前。

在他们身后,被屠杀百姓的惨叫声慢慢地停了下来,全部身首异处,不管男女老少。

整个永平城都仿佛静止了,像是在为死难的同胞默哀,也像是被鞑子的禽兽行为吓住,只留下高个瘦子的怒骂声。

皇太极看着这个押到面前的刺客,衣着华丽,也应该算是一个富贵的人,怎么就这么有勇气扔出那块砖头。贪生怕死的汉人他见多了,不屈的穷人也能见到一些,这平时享富贵的非官吏,还真没见过几个。

“你为何要行刺本汗?只要有冤情,可据实说来,本汗为你做主。”皇太极用和蔼的语气问道。

押送高个瘦子的建虏见大汗问贼人话,就把手稍微放松,让他能答话。

高个瘦子努力抬起头,怨毒地大喊:“你们这群没人性的鞑子,杀我阿母,辱我阿妹,我与你们不共戴天。”

皇太极并不为意,笑了下道:“蝼蚁尚且偷生,朕看你也是富贵之人,只要你为我大金效命,荣华富贵指日可待。”

皇太极这么耐心,就是想在众目睽睽之下,买一幅马骨。

“我呸,狗鞑子,休想,死则死了,此生不能杀鞑子,下辈子投胎专杀鞑子,血债血偿。。。”

皇太极见此人死硬到底,就不再多言,一转马头,继续前行。

押着高个瘦子的建虏一见,直接一刀把他的头砍了下来。脑袋在地上滚了几滚后停住,还能见到那满脸的愤概和不甘。

一个游荡在队伍两边的汉奸头子,看着那个地上的脑袋,忽然不敢再看。抬头看天,却又发现天上的云朵化为一老一少两妇人在看着他。忙甩甩头,远离了此地。

此人就是为虎作伥地范永斗手下头号干将于海静,刚才瘦高个的一言一语深深地印到了他心中,刺激了他,让他想起了逝去的亲人。

再说刘武见这边乱起来,当机立断,拉着陈此心溜到城门口,然后面无惧色的带头走了过去。

门口的建虏小头目拦住询问,刘武用纯正的虏语解释说奉命去向城外的济尔哈朗报告城里的情况。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刘武昨天看到济尔哈朗的旗子,但又没看到他随着皇太极进城,就知道留在城外大营了。

建虏头子也没想到有如此精通虏语的人会冒充建虏混出城,当下,也没怀疑,就放他们过去。

没想,刚走过城门洞,陈此心因为太紧张,身子微抖,原本就没放好的金锭,就从怀里掉了金锭出来。

建虏头子一见,一挥手,又让虏兵围住了他俩,问金锭是怎么回事。

陈此心本已紧张,掉了金锭后又吓到了,加上听不懂虏话,满头的汗就像泉水一样流下来。

刘武一见不妙,返身扇了陈此心一个耳光,然后捡起金锭塞到建虏头子手里,一边低声解释众所周知的原因。

建虏小头目自己也不会傻到全部缴获都归公,现在拿了好处,就算了。

没想这时,从城外来了一群人,领头的看到城门堵着,就过来看情况。

刘武一见来人,心道要糟,忙把头低了下去。

这个时候,如果陈此心也和刘武一般本事,由他出面应对,说不定还能混过去。但现在他吓得根本说不出话来,哪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