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天改明-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锦衣卫校尉在前头带路,领着钟进卫往里而去。周围布置着的厂卫看到兴国公到来,纷纷行礼致敬。
才刚走进大门,就见锦衣卫指挥同知刘兴祚领着手下匆匆赶来迎接。他是由观察哨通报,知道国公来了。
刘兴祚正待行礼,就被钟进卫摆手制止了,只听他问道:“具体的情况,你再给我说说,海盗中的锦衣卫卧底非不得已,最好不要动用。”
刘兴祚也不坚持,当即侧身一让,用手示意道:“国公,请进大堂说话。”
站在庭院中确实不是说话的地方,钟进卫就依言大步走向前面的大堂。
一进这个大堂,他就发现这里其实不是会客的大堂。
正面的墙上挂着一副巨大的东南亚地图,底下是一张书桌。在左侧墙上则是一副交趾地图,右边则是一张大桌子,摆放着一个巨型沙盘。
这里显然是议事之所,这么摆在这里,说明这里也不会有外人过来。
钟进卫一进去,也不找座位,直接就面向刘兴祚,等他汇报情况。
第八百三十六章 第三重保险
刘兴祚一见兴国公这架势,就明白其意思。他当即向钟进卫禀告道:“国公,经过前段时间的接触,交趾南方阮主和北方郑主都有意用粮食来换取我大明燧发枪。但南方阮氏处,刚要达成协议之时,荷兰人出现,抢先向阮氏出售军火。”
“阮氏急需火器击败北方的郑氏,等不及我方的军械,就有意向荷兰人购买了。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方指定要用粮食来换,而荷兰人却是任何值钱的东西都可。”
说到这里,刘兴祚特意补充道:“现任南方阮氏也是一个明白人,对于他们来说,军械固然重要,但粮食也不可缺。因此在这几个情况共鸣之下,就出现了问题。”
钟进卫听得眉头皱成了川字,这荷兰人是处处与大明为难。上次侵入江南一带所受到的教训还不够,现在又来捣乱。
他想了一下,对刘兴祚说道:“说下荷兰人的具体情况。”
“荷兰人有两艏战舰,假借需要补给靠到了阮氏控制的港口。然后通过西夷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为中间人,和阮氏取得了联系。当荷兰人知道阮氏急需火器之时,便提出了交易请求。”
刘兴祚说到这里,特意引着国公走到交趾地图前,用一根细棍指着荷兰人所在示意了下。
然后他才继续汇报道:“当时在那边的锦衣卫千户于海静亡羊补牢,行刺了那亚历山大…罗德,但总归为时已晚。”
钟进卫一听,老熟人于海静在那边活动,还暗杀了一个传教士。心中暗想这任务倒是合适他去做,不过虽然用出了他原本江湖人的手段,但还是晚了点。没起到作用,着实可惜了。
其实这个刺杀行动也不是没有效果,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罗德就创造了越南国语字,替代了交趾原本使用的字喃和汉字。现在倒好,这个情况就不可能出现了。
当然了,这个意外的结果,在这个位面,就不会有人知道了。
钟进卫想着刘兴祚汇报的信息,再次确认道:“那就是说,荷兰人在交趾的战舰,一共就只有两艏?”
“据那边反馈回来的信息,确实是两艏。就停在这个港口。”刘兴祚又引兴国公走到那幅沙盘处,指着上面的港口模型说道。
钟进卫看着沙盘没有说话,只是在想着事情。刘兴祚一见,就说出了自己想到的方案道:“因此下官以为,与其让荷兰人在交趾坏事,还不如启用海盗中的锦衣卫卧底,引导海盗去攻击荷兰人的战舰。”
说完之后,他看着钟进卫,等待他的决定。
但钟进卫并没有就他的建议给出结论,只是问了另外一个问题道:“现在锦衣卫在海盗中的卧底情况如何?”
国公不下定论,刘兴祚也没办法,只能顺着钟进卫的问题回答道:“逃入东南亚的海盗一共有十六处势力,其中实力最强的海盗有八个。锦衣卫卧底在这八个海盗势力中都有,只不过混成大头目的只有两人。”
钟进卫想了一下,还是对刘兴祚摇摇头道:“还是我刚才的话,动用海盗中的锦衣卫卧底,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你这个提议不成,我不赞同。”
当他说完之后,看到刘兴祚脸上的疑惑和不甘,知道自己没说清楚理由,他就不会服气。
于是,钟进卫就对刘兴祚解释道:“我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我武断得出的结论。”
“不敢。”刘兴祚一听,连忙表态道。
钟进卫不管他的表态,给他分析道:“第一,锦衣卫卧底的实力并不强,如果动用这支力量,引导海盗去攻击荷兰人的战舰。会不会去不知道,就算海盗真去了,这成不成功也不知道;这万一要成功了,对海盗的好处又有多少,不知道;这种买卖对于海盗来说不划算,锦衣卫卧底要是表现得积极,怕会被怀疑其用心。”
“第二,我大明这么早在海盗中布局,打进去锦衣卫卧底,着眼的是整个东南亚,而不是交趾一处地方。如果都在交趾之事上暴露出来,对我大明来说,也很不划算。”
刘兴祚听兴国公娓娓道来,他不停地在微微点头。不过与此同时,他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当钟进卫说完之后,刘兴祚不由得问道:“国公,如果不动用锦衣卫卧底的话,荷兰人会一直影响交趾阮氏。那我大明对于交趾的谋划,该如何是好?”
钟进卫看着那处沙盘的港口模型,并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后,他忽然问道:“荷兰人的那两艏战舰一直停留在这里么?”
说完之后,他还用手指了一下沙盘。
“是的,国公。荷兰人好像也在图谋交趾,他们并不是简单地想做笔交易就走。因此,他们一直停留在那里,并没有离开的意思。”刘兴祚连忙回答道。
钟进卫一听,双手一拍,大声道:“好,我有主意了。”
这么大的声音,不但刘兴祚,连钟进卫散布在大堂内的护卫都向他看了过来。
“国公,有何妙策?”刘兴祚眉头一松,惊喜地问道。
钟进卫笑笑,走到了那张书桌边坐下,然后抬头对跟过来的刘兴祚说道:“你传消息给各路海盗中的锦衣卫卧底,让他们怂恿各路海盗在东南亚搞粮食,不管是买也好,还是抢也罢,都不用管,只要能搞到粮食,就运来大明换取燧发枪和火炮。”
刘兴祚满心期待着国公说出怎么解决荷兰人的妙策,没想却听到这么一番话,感觉心头一下空空的,好像要吐血。
同时,他对兴国公所说的这个事情也很不明白,忍不住问道:“国公,这是为何?”
钟进卫伸出一个指头道:“第一,大明急需粮食,虽然我已经加过两重保险,但为防万一,多加第三重保险也是好的。”
接着钟进卫又伸出一个手指道:“第二,海盗有了我大明的枪械火炮,在东南亚的武力会更强。他们把东南亚搞得越乱,对我大明就越有利。”
最后钟进卫还伸出一个手指道:“第三,让锦衣卫卧底通过这次的粮食换军械,彻底上位,控制最多的海盗势力,暗地里为我大明服务。”
第八百三十七章 运筹帷幄
“这。。。这怎么做?和我大明做这买卖,海盗敢么?”刘兴祚一时没想明白,不由得问道。
钟进卫放下手,笑着对刘兴祚说道:“当然不是和我大明直接交易,这得有个中间人的。”
“中间人?”刘兴祚的脑袋上冒出了一个问号。
钟进卫点点头,肯定地道:“对,中间人,刚好有这么一位中间人,可以让海盗都不会怀疑到我们大明官府身上。”
“谁?”刘兴祚忍不住追问道。
“郑芝虎!”
刘兴祚听了一愣,他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不过从名字上面来看,猜出和郑芝龙有关系。
钟进卫也不等刘兴祚再问,就主动开始解释了:“郑芝虎是郑芝龙的弟弟,他们一家以前就是海上霸主,和各方海盗势力有扯不完的恩怨情仇。郑芝虎最近被我提为广州水营守备,领三艏西式战舰归市舶司直辖。”
“我回头会发布一个告示,让所有人都知道。我非常重视海上的缉私,将为郑芝虎配备燧发枪和新式火炮。这么一来,他和原本的海盗,比如锦衣卫卧底接触,并dao卖军火就成了可能。”
“如果不是很方便,可以通过郑芝虎认识的中间人再倒一手,以增加海盗交易的安全感。只要第一次成功交易之后,海盗就会相信交易的安全性而继续交易下去。当然,这个就让郑芝虎兄弟俩自己评估,是否需要他们再去找一个中间人,找什么样的中间人。”
刘兴祚听兴国公这么解释,连连点头。不过心中还是冒出一个疑问,他问钟进卫道:“国公,那郑芝虎他们要求用粮食来交换,这会不会被海盗所怀疑?”
钟进卫一笑,摇了摇头道:“理由都可以随便找,只要交易能成就是最大的说服力。比如说东南亚别的势力都通过粮食和大明交换到军械,而朝廷也明令说了多少粮食能交换军械。这么一来,对于郑芝虎或者他的中间人可以说,用粮食来交易,他们自己也安全。”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只是要中间赚一笔而已。如果海盗有本事,让他避开郑芝虎来和大明交易也可以,但海盗显然不敢。”
刘兴祚一听,这个理由确实可以。不过又和刚才兴国公之前所说的话有点冲突,他提醒钟进卫道:“国公,刚您说是郑芝虎他们倒卖军械的,这下又变成了粮食换购,中间吃差价了。这。。。?”
钟进卫笑笑道:“可以两者结合起来啊,单纯一种也不符合海盗们唯利是图的本性。”
到这时,一名锦衣卫校尉才端了茶上来。刘兴祚也已经搞清楚这个问题,就放在了一边。他给钟进卫解释道:“国公,这里没有客人到来,因此上茶就慢了,还请海涵。”
“嗯,该罚,有椰汁么,来一个尝尝鲜,好久没喝那东西了。”钟进卫笑着,先灌了一杯茶水,然后主动要求道。
刘兴祚听国公和自己开玩笑,他也笑了,连忙道:“有,有。”
不一会,不但钟进卫,连他的护卫们,每个人都喝上了椰汁。这种原味椰汁,很多北方的护卫喝不习惯,但国公却喝得很享受。
刘兴祚见国公喝完了,露出舒服的样子,就向钟进卫猜道:“国公,那荷兰人的事情,是否是调郑芝虎的舰队前去剿灭之?”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钟进卫赞赏地点了点头,肯定了刘兴祚的猜想。
然后他转头给顾百川下命令,让他速调郑芝龙两兄弟率领他们的西式战舰前来湛江听令,同时也可以告知他们两人,大概是什么任务,让他们有所准备。
没一会,一名番役快马从这处庄园驶出,往广州方向绝尘而去。
在大堂内,刘兴祚却还有疑问,他向钟进卫请教道:“国公,下官怕荷兰人的动作太快,他们的火器肯定已经交接给交趾阮氏,会打破交趾目前僵持的局面。这该如何是好?”
钟进卫听了,站起来走到交趾地图前。看着地图上标注着交趾南北两方的交战态势,想了一下才回答刘兴祚道:“没关系,现在北方郑氏的地盘够大。南方阮氏就算有了荷兰人的火器,也不会那么快就灭了郑氏。”
“用于东南亚的火器已经南运,等到了之后,就马上和郑氏交易,这样对我大明反而更为有利。”
“啊,更为有利?”刘兴祚一听国公这话,忍不住有疑问。
钟进卫把目光从交趾地图上收回来,转头看向刘兴祚说道:“对,荷兰人的火器不但只是火绳枪,而且射程也不远,只是做工精良而已。我大明的燧发枪一亮相,必然能完克荷兰人的火绳枪。在郑氏危急关头交易,不但能抬高价格,还能让郑氏更爽快交易。”
刘兴祚在钟进卫还没说完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好处,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不过钟进卫说了之后,还是再次对顾百川道:“再派个人前去催押送燧发枪的负责人,要他以最快的速度运来广东。交易燧发枪的时间,必须控制在一个有利的时间段内。燧发枪到了广东之后可以先不交易,却不能在路上耽搁而影响了交趾布局。”
“是,国公。”顾百川在边上听了多时,也明白燧发枪运到广东的重要性,因此马上就去安排这事了。
刘兴祚趁着这个机会理了一遍钟进卫的思路,在钟进卫转头看向他时,主动说起后面的安排道:“等到荷兰人被郑芝龙的舰队打败之后,又可以安排在阮氏那边的厂卫和郑芝龙唱戏,在阮氏吃到燧发枪的苦头之后,再高价卖燧发枪给他们。国公,是否是这么安排?”
钟进卫笑着点点头,确定道:“对,就是这个思路。刚才所说的都是一个大概想法,我们再仔细商讨下这中间的细节。等郑芝龙到了之后,再进行补充。这交趾的局势,一定要在我们大明的掌控之中。”
“是,国公。”刘兴祚斗志昂扬,大声地应道。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影响一个国家的兴旺衰败。这种事情,对于一个男人来说,都会感到非常的有成就感,刘兴祚自然也不会例外。
第八百三十八章 粮食危机始解
钟进卫在湛江的这处庄园等了大概三天左右的时间,郑芝龙两兄弟就从广州赶过来了。
郑芝龙一见钟进卫,就兴奋地说道:“国公,什么时候可以出发交趾?”
钟进卫见他这个样子,便知道郑芝龙肯定记挂当初被荷兰人阴了他那庞大舰队的事。现在有了机会,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报仇,自然兴奋了。
他笑着摇了下头说道:“不急,你先听下具体的情况再说。”
郑芝龙一听,有点不好意思。都老江湖了,还这么激动。于是,就乖乖地听钟进卫的指示,由刘兴祚给他介绍之前议定的方案。
其实这也不能怪郑芝龙的定力差,要知道之前的舰队,是郑芝龙努力了半辈子,用尽了手段,才拥有的本钱。可没想到却被荷兰人联合海盗阴了他一把,甚至差点把命都交代在海上。
郑芝龙又怎么不会记挂这个仇,不想着有朝一日能自己亲自动手,向荷兰人报仇。
只是他被阴之后,就一直身不由己,从此受制于朝廷。虽说机缘巧合,加上他自己的努力,在朝中也还混得开。但却一直再没有独领舰队,纵横海上的机会。
现在兴国公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当然是喜出望外,高兴异常了。
不过他也不愧是老江湖了,在听了刘兴祚所说的方案之后,根据他自己的一些经验,又适当地提出了一些修改。
商议完了之后,已是傍晚时分,天差不多要黑下来了。
但郑芝龙浑然不管这天色,直接向钟进卫请示道:“国公,舰队的补给在广州的时候就已经补满了,事不宜迟,末将这就南下交趾,按计划行事?”
钟进卫原本是想着天色已晚,就让郑芝龙两兄弟等明日一早再出发。但现在他自己提出来要连夜出发,钟进卫也没意见。
他看着郑芝龙,答应他道:“好,一路小心,等你捷报传来。”
“末将告辞。”郑芝龙见国公同意自己的请求,便抱拳说道。
说完之后,郑芝龙就和郑芝虎一起,昂首阔步,走出大堂而去。
钟进卫看着郑芝龙走出去的那股气势,想起一路上他跟随自己而来的表现,不由得赞道:“这才是飞黄的本色!”
如果换了一般正途出身的锦衣卫,或者会对国公的话,心有微词。但刘兴祚没有,因为他自己有过为建虏效命的经历,和郑芝龙出身海盗的经历半斤八两,都差不多。
因此,刘兴祚附和钟进卫道:“他纵横海上多年,现在又是主动偷袭,定然能凯旋而归。”
这日开始,钟进卫的关注重点便转移到了交趾的事情上。有关交趾的战局,每隔几日便有快船送到这个庄园。
不出钟进卫所料,交趾的战局,因为荷兰人提供了火器,突然之间出现在战场上,打破了僵局。
但交趾多雨水,空气中总是湿漉漉的。因此,荷兰人提供的火绳枪受到的限制很大。这就给了北方郑氏一个缓气的机会,虽然打不赢南方阮氏,但也不至于一败涂地。
随着双方交战的阵线往北方逐步推移,北方郑氏开始着急起来了。他吃亏于火器,就更为渴望拥有大明的燧发枪。
为此,他三天两头的召见那名大明商人,要求他快点提供燧发枪,价钱好商量。甚至粮食都可以先交付,只求燧发枪要早点到。
钟进卫在这局势出现之前,又已派了人去催燧发枪的运送,让他们加快速度,赶到广州。
对于兴国公的命令,谁也不敢马虎。燧发枪被日夜兼程地押送,终于在钟进卫预定的日期内抵达了广州,交接到了市舶司手中。
钟进卫算算时间,觉得差不多的时候,便让人送了一批燧发枪去交趾,然后静待交趾局势的变化。
在这等待的过程中,来自南洋的第一批粮食,由三艏三百料的海船运抵广州。
这些粮食来自于郑芝龙所联系的南洋方面,让人意外的同时也觉得在情理之中。
郑芝龙认识的人,势力怎么样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又由郑芝龙传信,更为信任,这运粮的速度自会比起其他两重保险,就要高得多了。
收到第一批粮食之后,钟进卫便下令江浙两省预定的两个粮仓,马上发粮食去辽东。而广州所获得的粮食,则转运江浙两省。如此一来,差不多提高了一倍的速度。
那些南洋人自然也没有失望,得到了承诺中的枪械。虽然比较少,却能极大增强他们的武力。因此临走之前,拍胸脯保证,很快就运来更多的粮食。
这事情一开始做起来之后,后面就会顺畅起来。钟进卫到这时,才真正松了口气,总算见到粮食了。
没过几天,交趾北方郑氏换购燧发枪的粮食也已经到了大明境内,这粮食数目就多了。还是按照老规矩,采用接力的方式运粮。
自此开始,东南亚的粮食开始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从涓涓溪流到源源不断地河流一般,不停地流向大明。
而东南亚的局势,随着大明武器的不断流入,也开始变得诡异莫测。
南洋众多势力,手中有了武力,总想着去占别人便宜;或者心中有了底气,便不想再受制于人。
前些天还温顺地像头绵羊,眨眼间就能变成狼狗,狠狠地上来咬一口;原本亲如兄弟的两家势力,突然一夜之间也能刀枪相见。
东南亚的势力中,从整体上来说,一开始还是西夷占据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海盗的力量开始崛起。有的海盗甚至上岸攻占城堡,开始称王称霸起来。
在这接下来的几年内,东南亚乱成一团。而大明则躲在一边,悄悄地发着战场财。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当交趾战局出现变化的消息传来之后不到半个月,郑芝龙便传来了消息。
他在凌晨之际,采用火船突袭的方式,成功点燃了两艏荷兰战船。而后三艏战舰齐出,不到半刻钟,甚至连岸上的交趾人都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结束了战斗。
不但如此,郑芝龙还向交趾南方的阮氏要求,大明的敌人,虽远必诛。让阮氏把岸上的荷兰人交给他,否则就是和大明为敌。
第八百三十九章 我爱故我在
阮氏震慑于郑芝龙武力的强悍,又不想得罪大明这个庞然大物,最终毫不犹豫地把岸上不少的荷兰人交了出来。
而后因为与北方郑氏战局的变化,又让阮氏意识到,只有大明的燧发枪才能对抗郑氏手中的燧发枪。因此阮氏不得不趁交荷兰人这个友好气氛的情况下,重新提出了交易要求。
锦衣卫千户于海静那边和郑芝龙这边开始唱双簧,由不同意到勉强同意再表现出高价倒卖燧发枪的意思,让阮氏吞下了一开始不愿交易的苦果。
钟进卫听得大喜过望,交趾之局已在掌控之中。总体来说,东南亚这边就静待时间的流逝而瓜熟蒂落了。
钟进卫在郑芝龙说定之日,亲到海边去等候凯旋归来的郑芝龙舰队。
在郑芝龙派来那位信使感激涕零下,钟进卫在海边看着碧蓝的大海,思绪万千。
大明这艏即将沉没的巨轮,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之下,终于差不多补好了所有漏水的地方,甚至已经包上了铁皮,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不会再沉没。华夏民族,再也不会有原本历史上的遗憾了。
而自己原本只是一个技术宅男,在这个经历中,成长为一个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大明兴国公,收获也不可谓不大。
想起自己在大明实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收获了房子、老婆、孩子、名誉、地位,钟进卫忍不住向着碧蓝的大海喊道:“我爱故我在。”
钟进卫的护卫看着国公,对他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已经麻木了,他们自己该干嘛就干嘛。
刘兴祚倒是不常见钟进卫,因此他微微诧异。不过也不敢想国公发什么疯,只觉得国公高深莫测。
就在这个时候,那个郑芝龙的信使忽然指着海上的一个方向,大声叫了起来:“来了,来了。”
钟进卫一听,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隐隐约约好像看到有船。
于是,钟进卫把手往后一伸,顾百川连忙把望远镜放到他的手中。
通过望远镜,钟进卫已能清晰地看到远处海上的舰队情况。
那舰队的数量远远不止郑芝龙所率领的三艏战舰,不过看到战舰上的旗帜,倒也不怕认错了。
在前面迎风破浪带路的就是郑芝龙的那三艏西式战舰,在他们的后面,则是大小不一的海船,足足有十多艏之多。
慢慢地距离越来越近,钟进卫也就看得更是清楚。过了一会,他不由得惊喜出声道:“啊,怎么他回来了?”
刘兴祚手头没有带望远镜,听国公这么惊喜,忍不住问道:“国公,谁回来了?”
钟进卫没有放下望远镜,继续看着远处,嘴上却还是回答道:“我们的明三藏回来了!”
明三藏?刘兴祚听了更是不解其意,这是谁,怎么没听说过?但看国公样子,好像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
顾百川的记性好,在以前的时候听钟进卫说过这个词,因此他确认道:“国公,可是出使欧洲的徐霞客回来了?”
“对,就是他。我都忍不住想看看他有什么收获了!”钟进卫这时才放下望远镜,递给刘兴祚,让他看看,而自己则转头对顾百川说道。
顾百川倒没有钟进卫那么激动,他显得很淡定,只是回应钟进卫道:“那舰队马上就过来了,国公一会就能见到他。”
这里的人,都不明白徐霞客出使欧洲的重要性和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自然没有钟进卫来得激动。
钟进卫也不管他们,独自看着远处越来越大的船队身姿。
望山跑死马,这句话对于现在这个情况其实也适用。虽然早就看到舰队了,可还是等了大概半个时辰之后,舰队才来到近处。然后几艏船上都放下小船,往钟进卫处而来。
最先靠岸的则是海上老手郑芝龙,他早已看到国公在此,竟然亲自迎接他,心中欢喜之余,一上岸后就向钟进卫拜见:“国公,末将不辱使命,已完成交趾的任务。”
“好,好,好,我很满意!快起来说话。”钟进卫连声称赞道,“你所联系的南洋方面也运粮回来了,这些我都已写奏章发往京师,向皇上替你请功。”
郑芝龙一听,心中更是欢喜,一边顺从地站起来一边谦虚地回道:“举手之劳,是末将该做的。”
客气完了之后,他记得还应该向国公禀告事情,就连忙说道:“国公,交趾阮氏换购燧发枪的粮食,都在那边的船上,有十一艏之多。”
说完之后,他还指了下海上。钟进卫听得连连点头,再次表扬了郑芝龙。
“国公,末将启程回来的时候,刚好遇到了徐大人出使欧洲归来。”郑芝龙指着已经越来越近的小船,向钟进卫说明道。
钟进卫点头,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那艏过来的小船上。
徐霞客就在这小船上,过来拜见钟进卫。他看着岸上众人簇拥着的年轻人,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自己在京师巧遇这位年轻人后,命运就随之改变。不但有了官职,还远航万里,见识了另外一个完全不同于大明的世界。
而归来之后,发现那个纵横海上的霸主郑芝龙却已对朝廷俯首帖耳,话中对于那位年轻人更是崇敬万分。
也是从郑芝龙的口中,徐霞客了解到了大明现在国内的形势。没想到自己的恩主竟然灭了几朝以来一直束手无策的建虏,平定了北方,还对西夷开战,没有一场败绩。
自己在西方见识了他们海中水师的强大,还真担心大明的海上力量太弱,却路遇刚打了胜仗归来的大明水师。
从郑芝龙的口中,还得知朝廷现在正大力发展水师,几个船厂都在大力建造西式战舰。自己回来大明,能很快看到大明庞大的舰队了。这让徐霞客在见识了欧洲众多舰队之后,担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小船刚一靠岸,徐霞客就从上面矫健地跳到了沙滩上,快走几步,向迎面走过来的钟进卫跪倒在地,一边激动地说道:“下官徐霞客拜见兴国公!”
钟进卫都快已认不出徐霞客了,整个人瘦了一圈,皮肤还晒得很黑,不过精神却很好。
“快快起来,辛苦你了。”钟进卫伸出双手一边扶一边说道。
第八百四十章 徐霞客归来
徐霞客依言站了起来,然后神情激动地向钟进卫禀告道:“下官不负所托,按照国公的吩咐,在欧洲各国转了一圈,带回了一船书籍。另外还有两艏船满载工匠,在中途追上来,一起前来大明。”
钟进卫一听,喜上眉梢,连声说道:“好,好,竟然还带来了两艏船的工匠,意外之喜啊!”
徐霞客也是笑笑,稍微有点遗憾地说道:“据说原本是有四艏船的工匠,其中一艏被暴风雨给刮沉了,还有另外一艏染了瘟疫,都死光了。”
钟进卫一听,脸上笑容不由得停住了。他连忙问徐霞客道:“你这次从欧洲回来的船上,还有染病的人么?”
徐霞客听国公问这个事情,他也知道厉害,当即回答道:“没有,有发病的人都被船长丢海里去了。”
那个时候在海上航行,如果有人染了病。为了防止被传染给其他人,不得不处理了。否则船只狭小,没有多余空间隔离,就很有可能会祸及船上其他人。
钟进卫想想,还是吩咐道:“还是谨慎点好,你们从欧洲回来的人,到达广州之后,全部需要淋浴换掉衣裤,再隔离住个十天半月,如果没有事情再说。”
“是,国公。”徐霞客虽觉得有点不以为然,但国公吩咐,就只能遵从了。
一边的顾百川听到钟进卫和徐霞客的对话,眼睛就看向徐霞客,开始上下打量起来。
不过他看了半天,始终未曾发现徐霞客有半点生病的迹象,就没有进一步说话。
海上漂浮着十多艏海船,船上有不少人都望着沙滩这边。他们在海上漂了那么久,无比地渴望陆地。但现在海滩上在交谈的都是大人物,没有人敢抱怨他们耽搁时间。
不过钟进卫却注意到了海滩上并非聊天之所,因此他对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