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伊尔扎木想到这里,满足地一饮而尽杯中酒,火辣辣地感觉让他甚为喜欢。

喝完之后,他的思绪又飘了开去。

那个怂包额哲是托了自己的福,现在也过上了好日子。

林丹汗自己一心礼佛,把所有的一切都让额哲打理,差不多就差公开地传位了。

额哲与明国的交好,得了如此多的好处,更是和明国走得近。为了讨好明国人,甚至把紧俏的毛皮都比市场价降了一成销售。

一想起这个,伊尔扎木就有点恼怒。不过幸运的是,不知道为什么,明国今年对毛皮的需求非常大。只要自己有毛皮,不管多少都收。

据自己了解到的情况,额哲那边因为价格低一点,他部族的毛皮早已销售一空。现在听闻已派人往西部去收购了,准备转手倒卖。

想到这里,伊尔扎木也坐不住了。看着白花花地银子不赚,显然不符合他的性子。

伊尔扎木当即把他儿子传了进来,对他说道:“你往漠北走一趟,把那边部族的毛皮等明国紧缺地货物都买得来。”

现在生活水平好了,正是享受的时候,去那苦寒地漠北之地,他儿子颇有点不乐意。

这让伊尔扎木很是恼怒,当即狠狠地训了他一顿,然后勒令他马上出发。

忙完了这事,伊尔扎木又开始一边喝酒一边想着事情。

明国在修张家口到京师的路,这事已是众人皆知。伊尔扎木可以预料,等到路成之日,张家口必然更为繁华,那时候自己手中有货,还不赚得更多。

想到这里,他忽然动了心思。什么时候去明国境内看看,听说很南方有个地方叫扬州,只要有钱,就能过着比皇帝还如意的日子。

嗯,得好好存钱才行。伊尔扎木想着想着,又是一饮而尽杯中酒,真是痛快!

什么林丹汗、俺答汗的,都没有自己来的高明,动动嘴皮子就能让自己、让族人过上以前从未有过的生活。

他看向大明的方向,心里喊了一句:大明,比恰母得海日泰!然后就醉倒了。

第六百二十九章 阅兵仪式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休养,钟进卫又活蹦乱跳地出现在了崇祯皇帝的面前。

其实他的身体在两天前就已经恢复完全了,但因为阿奇怀孕,他就又给自己休了两天假,才重新投入中兴大明的伟大事业中。

“钟师傅,没想到建虏竟然派使者前去游说日本,妄图让日本出兵东南沿海。”崇祯皇帝有点意外地给钟进卫说道。

“哦,是出使日本的使者回来了?”钟进卫一听,也很是诧异。

虽然在原先的历史上,并没有建虏联合日本这回事。但他并没有把握,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出现,会改变了什么。

崇祯皇帝点点头道:“是的,还多亏了他随机应变,火烧建虏使馆,把建虏都给杀了,使得日本没有了退路,才随使者一起前来大明朝贡。”

钟进卫听了,有点吃惊,连忙问道:“这个使者是谁,这么厉害?”

他记忆中好像就东汉的班超有这么做过,然后其英勇果断的事迹一直流传了下来。

“他姓孙,名传庭,字伯雅,代州镇武卫人。”崇祯皇帝知道说什么官名,对钟进卫来说,并不有助于他印象,因此就直接把孙传庭的基本信息给介绍了下。

“啊,原来是他,怪不得。”钟进卫一听,他自然是知道是谁。孙传庭在后世的历史上,也算是有名气的一人。

崇祯皇帝听钟进卫这么一回答,便知道了一些信息,他确认道:“钟师傅,可是你家乡闻名之人。”

钟进卫点点头,笑着道:“是的,陛下。既然是他,按照臣家乡的风评,他能做出这些事情来也不算奇怪。”

崇祯皇帝一听,心中欣喜,自己又发现了一个钟师傅遗漏的人才。

“陛下,他们是何时到的京师,现在在哪里?”钟进卫问崇祯皇帝了。

“昨日刚到,正在使馆中休息。可惜错过了前些天的献俘仪式,否则足以震慑那些日本人,再不敢与建虏联系。”崇祯皇帝先答了钟进卫的问题,然后遗憾地说道。

钟进卫听了,笑着对崇祯皇帝道:“陛下,这有何难!让人陪着他们先在京师逛几天,听听民间的讨论,他们自然能知道我大明对虏战事的胜利。”

崇祯皇帝先是点点头,然后又有点怀疑地摇摇头道:“那他们会不会怀疑民间夸张,不可信呢?”

“怎么会,让他们看看那些俘虏和代善等人的首级不就可以证明了。”钟进卫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谁知崇祯皇帝摇摇头,他和温体仁等内阁成员在昨日讨论的时候,有说到过。他给钟进卫说道:“这个还不足以证明,因为日本人并不认识那些人。”

钟进卫一听,觉得小日本偏激,听了民间略带夸张的说法,再看一些陌生的某某某,可能真是会有怀疑,那就不如来直接的。

想到这里,他回答崇祯皇帝道:“陛下,要不这样,臣搞个阅兵仪式,震慑下他们。”

“阅兵仪式?”崇祯皇帝一听,有点不是很明白,连忙问道。

于是,钟进卫把后世的阅兵仪式给崇祯皇帝介绍了一遍,然后补充道:“也不需要很正式,只需要给臣几天时间训练下,把目前京营的军威展现出来就可以了。”

这下崇祯皇帝反而沉吟了,他过了一会才说道:“钟师傅,这么做会不会大费周章了?”

有关这点,钟进卫刚才已经想到了,他回答道:“陛下,臣以为这么做,还是有必要的。因为这关系到藩王宗室封建海外之事,是否顺利的问题。”

崇祯皇帝一听,大为好奇,连忙问道:“怎么会呢?”

“陛下,藩王宗室封建海外,必然要经过日本附近的海域。如果他们不对大明真正的臣服,畏惧大明的战力。到时候骚扰大明南来北往的船只,就是件极其头疼的事情。”钟进卫面色变得庄重,认真地给崇祯皇帝分析道。

经钟进卫这么一说,崇祯皇帝也意识到了这点。在之前讨论北美航线的时候,其实也有想到过。也因此,才派出了孙传庭去探日本国王的态度。

只是因为连番对虏战事的胜利,崇祯皇帝等人又忽略了日本对北美航线潜在的威胁而已。

“陛下,只有震慑住了日本人,才可以避免以后出现麻烦事了之后,不得不采取的对日战事。”钟进卫见崇祯皇帝没有马上说话,就再次说道。

崇祯皇帝见钟进卫好像误会了,就对他说道:“朕知道,刚才只是想起来了,这事以前议过。”

钟进卫点点头,忽然又有点惋惜地说道:“可惜现在大明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否则根本不需要什么阅兵仪式来震慑小日本。就让他去骚扰北美航线,然后以此为借口,出兵灭了小日本才是最稳妥的途径。”

崇祯皇帝听了笑笑,真有那么一天也不错。以前大明对日本也算是不错,却换来了倭寇为祸,还有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事。像这样的国家,直接灭了也没什么心理负担。

只是可惜现在不行,因为灭国这种战事,并不是简单地打几仗就能成功的事情。这个道理,作为君王的崇祯帝,还是明白的。

“好,朕就依了钟师傅。日本使者那边,朕会让礼部安排。只等钟师傅安排好了阅兵仪式,再让那些日本使者见识下天朝军威。”崇祯皇帝拍板下结论道。

此时的他们,谁也没有想到,经过一些年之后,大明最终还是出兵了日本。

于是,钟进卫就领旨准备着手去准备阅兵仪式。此时的小日本刚刚结束在那几个小岛上打打杀杀,并没有见过多少世面。

钟进卫不会把这次的阅兵仪式搞得和后世那么标准、隆重,只需要京营展现出强军的气势就成。

关于这点,钟进卫没有一点担心。因为京营原本就是大明勤王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都是上过战场,经历过生死的。甚至死营和新军都是经过残酷战事或者多次胜利的熏陶,更是和一般精锐不可同日而语。

当钟进卫刚出殿门之时,忽然想起自己和卢象升商量好的事情,就是如何预防建虏反扑的措施,这点还得事先和崇祯皇帝通个气才行。于是,他又返身重新进入了文华殿。

第六百三十章 当场石化

崇祯皇帝一见钟进卫到了殿门口又返回回来,不由得有点好奇地问道:“钟师傅,可是有什么不妥?”

钟进卫笑着摇摇头道:“不是,陛下,臣想起另外一事要向陛下禀告。”

“哦,钟师傅,有何事尽管说来。”崇祯皇帝一听,放下了刚拿起的御笔,看着钟进卫道。

“陛下,这次建虏主力外出之时,后方被偷袭,吃了大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臣估计,其反扑的势头、力度都会很猛。”

钟进卫的这番话,让崇祯皇帝原本轻松的表情一下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然后不确定地问道:“可是会找登莱明军的麻烦?”

建虏在关宁前线碰壁多年,就是磕掉牙齿都动不了明军分毫。因此崇祯皇帝并不认为建虏会去找关宁明军的麻烦,那么剩下的可能就只有登莱明军了。

“正是,臣就当心这个!”钟进卫点点头回答道。

崇祯皇帝的脸上露出了担忧之色,他很清楚,没有新军的登莱明军,如果光凭他们自己和建虏主力对上,怕是要吃大亏。

“钟师傅可有主意?”崇祯皇帝想了一会,还是问钟进卫道。

钟进卫露出了一点微笑,显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他回答崇祯皇帝道:“臣有一策,可解决这个问题。”

“哦,钟师傅有何良策,快快说给朕听听。”崇祯皇帝连忙说道。

他知道,建虏主力扑向任何一支明军,都不是闹着玩的。钟师傅既然有法子解决,他就很想听听是什么对策。

钟进卫也不吊崇祯皇帝的胃口,直接就把他告诉卢象升的对策说给崇祯皇帝听。

他看到崇祯皇帝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心知古人还是比较计较这个,因此钟进卫就又给崇祯皇帝解释了一番,才让他的眉头又舒张了开来。

“好,钟师傅,就按你说得办。等来年新军训练出来了,一定要给朕狠狠地教训建虏。”崇祯皇帝拍了桌子要求道。

钟进卫见崇祯皇帝想通了,便笑着道:“陛下放心,建虏也嚣张不了多长时间了。”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正想再说几句的时候,殿外内侍禀告说内阁首辅温体仁求见。

过了没一会,温体仁就出现在文华殿内,在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在内阁轮值的内侍,手中托着一个木盘,上面盖着红布。

温体仁看到中兴侯也在殿内,就先冲他笑笑,然后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勋章已按照中兴侯的建议,全都打造好了。”

“哦,呈上来让朕看看。”崇祯皇帝虽然看过图样了,但对这实物,还是有点好奇的,就要先过目一下。

托盘一会就放到了御案上,内侍把红布轻轻掀开,露出了放在木盘上的勋章。

崇祯皇帝的脸上不自觉地露出微笑,先伸手拿起一块金色的勋章,掂了掂重量,并且站起来放在自己的胸口比划了一下,然后问底下的两个臣子道:“如何?”

钟进卫看着崇祯皇帝的动作,不由得想着,是不是男人都会喜欢荣誉,把勋章不自觉地戴自己身上。

他这么想,是因为在后世,有很多领袖,或者军阀都喜欢往自己的衣服上配勋章。当时钟进卫就奇怪,都是大老板了,还往自己身上挂,有啥意思!

“很醒目,中兴侯的点子不错。”温体仁评价道。

崇祯皇帝一边不舍地放下了勋章,一边说道:“要不朕也御驾亲征一回,立个功劳回来挂块勋章如何?”

“陛下乃万金之躯,可千万不要有此念头。”温体仁一听,连忙劝谏道。

崇祯皇帝也只是开个玩笑,自己要朕御驾亲征建虏,那些劝谏的臣子估计会把京师的路都堵了不让走。

他对温体仁说道:“朕知道,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说完他不等温体仁再说话,就转向一边的钟进卫道:“钟师傅,朕的这个心愿看来还是得你来完成。”

年轻人的骨子里,多少都有点热血冲劲。崇祯皇帝却因为身份的关系,只能选择沉稳,不得不说,人生还是少了一份经历。

“这种跑腿的事就交给臣好了。”钟进卫笑着回道。

崇祯皇帝不再纠结这个,他换了个话题,对钟进卫说道:“这次大捷的封赏都已定了,钟师傅的赏赐除了加封你的俸禄之外,朕决定还赐你一份丹书铁券。”

钟进卫现在是世袭侯爵,增加的俸禄也是世代传承。这个是最实惠的赏赐,等于给子孙挣了一个金饭碗。

不过他对丹书铁券并不满意,因为在他的印象中,这个丹书铁券乃是不详之物。根本就不是什么免死金牌,往往要拿出这个丹书铁券来免死的时候,这人其实是必死无疑了。他也不知道历史真相如何,反正这类的电影电视剧看多了。

因此,钟进卫向崇祯皇帝一躬身道:“陛下,臣不想要丹书铁券,不如给个勋章好了。”

“哦,这是为何?”崇祯皇帝想不明白,就问钟进卫道。

温体仁在一边瞧得眼热,没想钟进卫还不要,让他大为好奇。

钟进卫当然不能照直说了,他脑子一转,马上回答道:“陛下,这丹书铁券携带不方便,只能供奉在家里。还不如这勋章,臣想耍耍威风的时候,就挂在胸口出去走走,方便得很。”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当场石化,对钟进卫这理由感到无语。

过了好一会,崇祯皇帝才说道:“可这勋章只是给一般将士所用,如若颁给了你,怕是不妥当吧!”

温体仁也回过神来了,他听崇祯皇帝这么一说,就在一边插话道:“陛下,中兴侯真想要,也是有办法的。”

“哦,温卿说来听听?”崇祯皇帝一听,感兴趣地对温体仁说道。

温体仁看了钟进卫一眼,才回答崇祯皇帝道:“臣在这金银铜之外,再增加紫金一色,就颁给中兴侯好了。”

“温大人这想法不错,臣很喜欢。”钟进卫一听,打蛇随棍上,当即表态道。

崇祯皇帝指着钟进卫,笑着道:“你啊你!”

有的时候,他还真对钟进卫无语。不过崇祯皇帝也很喜欢钟进卫偶尔来一些这种稀奇古怪、搞笑的行为。如果钟进卫老是一本正经,反而无趣了。

崇祯皇帝说完就转向温体仁道:“温卿,那就依你所言。明日朕亲往京营,给钟师傅佩戴这紫金勋章。”

第六百三十一章 授勋

次日一早,崇祯皇帝就在兵部尚书的陪同下,来到了京营驻地。

京营的三大营自然早已列队完毕,因为事先得到通知,所有的士卒都展现出自己最精神的一面,等待着崇祯皇帝的到来。

参与战事的新军和部分死营将士的赏赐已经发下去了,这两部分士卒的士气更高。

说起来,用大明九思宝钞代替实物银两发放,这效率真是快了不少。而且现在大明九思宝钞的信誉,至少在京师是杠杠的,也没有哪个士卒会因此而感到不满。

崇祯皇帝在点将台上看到京营的精神面貌与去年相比,真是焕然一新,他的心情不由得又好了不少。

在见驾礼仪完毕之后,按照一般流程,将会是内侍或者重臣宣读皇帝的旨意。

但崇祯皇帝不一样,他受钟进卫的影响,也喜欢上了自己来讲话。

“你们京营,是朕的亲军,是朕的依仗。因此,朕非常重视京营是否能让朕满意!”

对于校场上站着的士卒来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在之前的时候,听过崇祯皇帝的讲话。

但无论是谁,亲耳听到皇帝讲话,那也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因此,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崇祯皇帝讲话。

“朕很欣慰,因为京营中的一部分将士,已经向朕证明了他们值得朕信任,能当得起朕亲军的职责。”

所有人都知道,崇祯皇帝指得是什么。那些有幸参与霹雳行动的士卒听到崇祯皇帝表扬,都把胸脯挺直,头高高地扬起,他们骄傲自豪。

“因此,朕为这些值得信任的将士颁发勋章,以奖励他们在这次霹雳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

有关勋章的事情,在崇祯皇帝来之前已经有过通告。但那些参与霹雳行动的将士听到崇祯皇帝提到勋章的事情,还是非常激动。因为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荣誉,将会第一次赋予他们。

“在以后的战事中,对于英勇作战的将士,朕依旧会颁给这荣誉勋章。朕希望,你们京营中的每一个将士,以后都将拥有勋章,拥有最高荣誉的勋章!你们能做到么?”

“能!”齐声巨吼首先从新军队列中响起,显得训练有素。

接着其他将士也跟着一起喊了起来:“能,能。。。”

过了一会后,有礼仪官示意噤声,然后崇祯皇帝又说道:“朕期待着你们的前胸都挂满了勋章,你们对得起朕,朕也绝不会亏待你们!”

崇祯皇帝说完这话之后,礼仪官马上按照事先的吩咐唱道:“京营统领,中兴侯钟进卫上前见驾受勋!”

钟进卫着一身新式军服,稳步走到崇祯皇帝面前,举起右手敬了个新式军礼。

这个礼仪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有点别扭,也有点新奇。他之前有听过钟进卫说过好处,并要在大明军中一直推广。因此,他还是慢慢接受了这个新式军礼。

点将台下所有士卒都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幕,这从未有过的一幕,这无比荣耀的一幕。

“中兴侯领军破袭建虏伪都,杀和硕贝勒爱新觉罗代善,贝勒爱新觉罗豪格,贝勒爱新觉罗硕托,擒获建虏伪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伪妃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功勋卓著,特赐大明紫金勋章一枚。”

一位内侍端着一个雕花木盘跪在崇祯皇帝身边,双手托着以便崇祯皇帝能方便拿取上面的勋章。

全校场的焦点都集中在了崇祯皇帝身上,只见他伸手拿起一枚亮闪闪地紫金勋章,走近钟进卫,在对视了一眼后,便把紫金勋章别到了钟进卫的左胸。

钟进卫胸脯挺得直直的,又伸手敬了个新式军礼。然后转身向台前,让所有人都能看到他胸前的勋章。

这一些仪式的过程,其实都是钟进卫学着后世的方式一手导演的。但不管怎么样,勋章一戴到胸前,受到万众瞩目,他心中还是涌起了一股自豪感。这是他努力得来的,是他应该得的。

接下来是兵部尚书杨鹤出场,给金质勋章获得者颁发勋章。

在场获得金质勋章者共计有死营游击曹变蛟,新军夜不收把总胡浩,新军炮队把总兼教官贡得萨,锦衣卫校尉陈玉康。

这陈玉康就是五名锦衣卫政委之一,表现最为出色,所负责的新军立功最多,因此颁给了金质勋章。

由兵部尚书给他们这些当兵的授勋,其激动程度比起钟进卫由崇祯皇帝的授勋,只高不低。因为钟进卫和崇祯皇帝已经非常熟悉了,没有了那种等级差距的敬畏感。

而这四名金质勋章获得者,只是一个兵头,最高职位也不过是一名游击,和兵部尚书的等级相差太多。这就等于是后世的一个营团长之类的军官,由国防部长来亲自授勋一样。

其余参与此次战事的新军和死营将士,都获得了银质勋章。因为人数太多,他们就没有上台授勋。

拿到银质勋章的将士羡慕那几个拿到金质勋章的人,能在全京营面前由兵部尚书来给他们授勋;而京营中没有参与这次战事的人,则还眼红那些参与了战事,就有银质勋章可以拿的人。

当事后有人为此愤愤不平时,拿银质勋章的将士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死在我枪下的建虏没有十个,也有八个了,太少了!”

这话一出口,用冷兵器作战的人就只好退避三舍。拿刀去砍,能杀两个,就是非常厉害了,更不用说十个、八个了。

登莱明军那边,也在几天之后收到了这次战事的赏赐。于是,升官的升官,拿九思宝钞的拿九思宝钞。

除此之外,所有参与辽东战事的将士都得银质勋章一枚,参与狙击莽古尔泰的将士得铜质勋章一枚。这里面也包括了一部分跟明军配合得很好的朝鲜士卒,他们也有份。

而卢象升,不但官复原职,还得了一枚紫金勋章。原本朝廷是打算给他金质勋章,但在钟进卫的争取下,最终还是多打造了一枚紫金勋章出来。

钟进卫并不认为自己是徇私,因为这次的战事,如果不是有卢象升在建虏那边的名声,有卢象升在明处吸引建虏,他就不可能伏击得了建虏,也就不可能有这次行动的完美收官。

在授勋仪式结束之后,钟进卫便宣布接下来几天,进行阅兵排练。并且在这次阅兵排练中,表现优异的将士将会首先入选新军。

这么一来,京营将士的动力就来了。所有将士都卯足了劲,日夜加班排练,也不要求有什么加班费。

第六百三十二章 天朝上国

日本使者团的正副使分别是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的人,其中正使就是接待孙传庭的人可建一郎。

他们到达大明京师后,就由大明鸿胪寺的官员陪同,说是他们难得来一趟,让他们先在京师游览一番。

而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虽说已在做闭关锁国、稳定德川家统治之事,但他们也有对这两名正副使有过交代,要亲眼见见现在大明的情况到底如何。

因此大明鸿胪寺官员的安排正中他们的下怀,几个日本人哪怕旅途再劳累,也假装没事,兴致勃勃地游览起大明京师。

一连几天的游览,让这几个日本人深深地震惊了。京师的人山人海,店铺货物的繁多,每天游览的地方不带重样,让他们眼花缭乱,深深地感觉到他们以前引以为傲的江户,和大明京师一比起来,只是一个乡下小地方而已。

有了这个意识之后,这几个日本人一下充满了自卑和羡慕。对大明鸿胪寺官员的态度在不自觉之间变得更是谦卑,动不动恭敬地“哈依”。这让接待他们的鸿胪寺官员感到有点吃惊,这是那些凶残倭寇的同族人?

不过,人可建一郎等人还是有点遗憾。因为这种游览见不到大明军队到底如何,回去就缺少一个主要的报告内容。

他们正想着是否要找理由,向明国提出参观学习下天兵天将风范时,大明鸿胪寺官员就通知他们说,次日让他们去见驾,并陪同皇上检阅京营。

这正是瞌睡遇到了枕头,让几个日本人喜出望外,来明国的使命终于都能完成了!这消息让他们激动了一晚没睡好,第二天起来就是几个灯笼泡挂脸上。

次日,他们又见到了魏巍庄严地皇宫,高他们一大截地大汉将军,一颗心就变得更是谦卑。

进了皇极殿,按照鸿胪寺官员事先交代的礼节,做得一丝不苟。而后奉上德川家光让他们带来的贡品,进献给大明皇帝。

崇祯皇帝大手一挥,当即赏了德川家光一些礼物,其中包括一箱玻璃制品,和能建一个房子的水泥。

这些东西在京师是非常抢手的货物,属于有钱也不容易买到的东西。

人可建一郎在之前游览京师的时候,已知道玻璃水泥的价值。听到大明皇帝的赏赐之后,当即喜出望外,连连致谢。

殊不知,崇祯皇帝在心中也是很高兴。别人不知道,但崇祯皇帝是知道玻璃水泥的成本,区区几个钱就打发了日本使者,还能让他们感激涕零,里子面子都有了,非常划算。

“今日是朕检阅京营的日子,你们刚好赶上了,就一起去看看吧。”崇祯皇帝的话一说,日本使者就赶紧答应。随着御驾来到了午门城楼,在这个阅兵的最佳地点观摩。

这些天准备的阅兵仪式,当然不是只给日本人准备的。仪式还没有开始,在午门的观众场地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京师的百姓对现在这支京营是有了感情的,因为这支京营在短短一年内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但出塞替他们中的许多人报了仇,还几次打得建虏损失惨重,让他们狠狠地出了一口气。

平时不得见京营将士,今日有幸能一见,又怎么可能不来呢!

时辰到了之后,阅兵仪式开始。

兵部尚书就站在没有顶棚的马车上,先行视察了已列队完毕的京营。这个原本是可以不用的步骤,但被钟进卫编了个理由,给恶搞出来了。

首先是京营中的五军营出场,一队队的士卒穿着光鲜亮丽的战袍,精神抖擞的从午门城头前的一段路上,整齐地走过。

在靠近御驾之时,齐声暴喝出“皇上万岁,大明万胜!”,让集中了注意力在观察明军士卒的几个日本人吓了一大跳。

虽是如此,他们还是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天朝王师,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真乃精锐之师也!

在走完了五军营之后,便是死营出场。那黑底红色死字旗开路,就已渲染出一丝庄严地气氛。

死营将士又和刚才的五军营将士不一样,全是骑军,整齐控马前行。所有将士面色肃穆,直视前方,有一种勇往直前,不达目的不摆休的气势。

这让几个日本人看了心中忽然有种胆寒的感觉,不敢正面对上这支部队。

而崇祯皇帝和大明官员以及百姓却不是如此想,因为他们心中是把京营当作自家人,而不是像日本人一样,天然地把京营作为敌对方来看待。因此看到这样的军队,他们都爆发出了欢呼。

最后自然是新军登场,当他们一出现的时候,刚还注视着死营的目光,就全都转向了这支奇怪的部队。

虽然新军也和死营一样,都是骑军。可首先他们的军服就不一样,这一下就把目光都吸引过去了。

不但军服很奇怪,和普通军队穿得完全不一样,而且他们都在身后背着一杆火枪,虽然底部有枪套套着,但对于使用鸟枪的日本人来说,还是一眼就能认出来的。

之所以用枪套套着,主要还是为了防止日本人看到燧发装置之后,自己回去琢磨出来,反而增强了他们的战力,这个就不是钟进卫所希望看到的。

毕竟那玩意要是知道了概念,就并不难做出来。而日本又是一个善于学习的种族,不得不防着他们一点。

紧随燧发枪手后面的是新军的炮营,由数量不等的马匹拉着炮车,从午门处驰过,这让几个日本人更为眼红。

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人就是吃了大明火炮的大亏,已经知道了大明火炮的厉害。没想过去没多少年,大明的火炮竟然已经不再是那么笨重了,可以由几匹马拉着走。这种恐怖的机动性,让观摩的几个日本人,从骨子里感到恐惧。

另外这些新军将士原本就是从五军营中挑选出来的,是精锐中的精锐,其气质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新军都是经历过几次对虏战事,每次都打得建虏死伤惨重,心中就建立起了一股强大的自信。

当这种自信体现到新军士卒的身上时,就给人一种感觉,这支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因此,当这支日本使团回到日本后,极力宣扬大明的不可战胜,让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暗自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同时他们也加大了闭关锁国的力度,不再打外面的主意,一心巩固德川家的统治。

第六百三十三章 一口茶水喷了出来

阅兵仪式结束后,新军就正式开始扩编。

钟进卫自然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