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厂不愧是从锦衣卫中选出来的精锐,精于技击的王鹏对于这些数字记得这么清楚,也算是厉害了。

“那朝廷是怎么解决得呢?”钟进卫问道。

王鹏冲钟进卫一笑道:“侯爷,这就是您之前问得问题了,做法就是朝廷拖欠不给宗室俸禄。说实话,其实也是实在没法给。”

钟进卫根据王鹏所说,理了一遍关系:明朝对宗室限制那么多,没事干了就只能干那事,一干那事人口就繁衍得快,宗室一多朝廷的负担就重,朝廷负担一重反过来又拖欠宗室俸禄,这就是大明宗室的现状。

忽然他发现好像有不对的,就问王鹏道:“按照你这么说来,既然是朝廷拖欠不给,那么除了中下宗室变贫困之外,中上宗室就不会有影响么?”

王鹏闻言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道:“有,但也可以说没有。”

钟进卫奇怪了,问王鹏道:“怎么讲?”

“中上宗室,特别是各地藩王,他们的收入并不像中下宗室一样只是依赖于俸禄。各地的藩王主要收入是其名下的庄田,官店和盐店。因此虽有拖欠俸禄,却对他们影响不大。”

钟进卫看王鹏回答了好久,就招呼他来桌子边坐了,亲自给他倒了一杯茶,让他润润嗓子。

“多谢侯爷。”王鹏谢过之后,一饮而尽。

钟进卫顺手又给他倒了一杯,然后才问道:“这些藩王名下的土地,产业很多么?没有万石禄米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大?”

王鹏喝了侯爷亲自给倒得茶,说得就更来劲了,他点点头道:“侯爷,属下就拿这开封府周王的产业跟您说吧。这开封府至少有一半多的田地在名义上是属于周王府的,至于店铺之类的,也有很多。”

钟进卫一听,开封府一半多的田地属于一个人,那这土地的集中度可真高。但钟进卫又马上发现王鹏话中的一个疑点,就问道:“你说的名义上是什么意思?”

王鹏暗自佩服钟进卫的细心,他点点头给钟进卫解释道:“就是说周王名下有一部分田产是由地方官府代管,每年给周王府缴纳一定的税银即可。”

钟进卫听糊涂了,问王鹏道:“什么意思?”

“周王的田产由地方官府代管和周王府直管有很大区别,代管的田产,每年折多少税银,或者说交了多少税银后,另外拖欠多少都有地方官府说了算,王府对他们没有丝毫办法。”

王鹏的话音一落,钟进卫就惊呼道:“他们这么大胆,拖欠还有理了?”声音有点响,让坐身边的三小都吓了一跳,看着钟进卫。

王鹏对那些文官也没有好感,见中兴侯如此诧异,就解释道:“侯爷,朝廷赋税都能拖欠着不交的,还会怕王府么?”

钟进卫听王鹏这么一说,心想也是,大明的王府等于是没了爪牙的老虎,或者连老虎都不算,那些文官不欺负他们还欺负谁!

王鹏趁钟进卫在沉思时,又端起茶杯一饮而尽,然后给自己再倒上一杯后,看钟进卫还在想,就说道:“侯爷,不管如何,王府的田地也是够多地,而且不管是他们直管的田地,还是名义上的田地,朝廷都是不收税的。”

钟进卫把注意力集中回王鹏身上,总结地说道:“也就是说,宗室藩王越来越多,朝廷负担越来越重,宗室财产越多,朝廷收益越少?”

“可以这么说。”王鹏点点头。

钟进卫其实不用王鹏来肯定,他心中已经有答案的。他看向空无一人的戏台,沉默了一会,才自言自语地道:“都是世袭制惹下的祸根啊,要中兴大明,一定得解决宗室问题才行!”

王鹏听到了,但他就当没听到一样,这个话题不是他能发表意见的。而边上的三小,则听得迷迷糊糊的,也无从发表看法,包厢内就静了下来。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急促地脚步声,随即就听到李定国的声音:“侯爷,我问来原因了!”

钟进卫一听,心想那话剧还真有缺陷啊!

第三百九十章 到底在哪里

包厢内的人都抬头朝门口看去,只见李定国兴冲冲地先跑了进来,过了一会李老四才出现在门口。

“定国,问到什么了?”钟进卫笑着问他道。

李定国跑到钟进卫面前才站住,脸上不见有汗。显然这点运动对他来说,等于没活动,他抬头看着钟进卫回答道:“侯爷,那人开始不肯说。后来他随从跟他说了悄悄话后,他才告诉我说,这话剧比起其他的戏剧,是有一种真实感,但是,也就只有一点而已。”

钟进卫一听,想起刚才散场的时候,从大堂内的那些看客所表现出来的情景看,好像真实感确实不是非常大,至少没有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响。那些人就真得是在看戏,戏结束了,评论一番也就没了,和他们本身关系不是很大。

要说这些人麻木,钟进卫倒没有这么去想。任何一件事情,一做得不好,首先把原因归结为别人,这不是钟进卫的作风。

他想到这里,急忙问李定国道:“那他有具体说什么么?”

李定国的小脑袋点点头,回答钟进卫道:“有。他说辽东离开封远在万里之外,距离太远,那边发生的事情对于开封这花红柳绿,吃喝玩乐的生活并没有影响。他们也从未想到有一天自己可能会经历这些惨剧,因此就把自己置身事外了。”

钟进卫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过来。人就是这么一种动物,非事到临头才知事情的严峻。那些知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人都是精英,但大部分人不是。

钟进卫对李定国呵呵一笑,伸手摸摸他的头道:“不错,定国辛苦了,我知道怎么改进这个话剧了。”

目前这个话剧就缺少了一个最终想告诉观众的目的,比如钟进卫让温、吴编这个话剧的意思,就是想让大明其他地方的百姓都了解建虏的凶残,辽东百姓的悲惨,希望他们能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来帮助朝廷战胜建虏。

现在基于这个目的,结合那个周王儿子所说,钟进卫就想到了在话剧的末尾,对这一诉求进行展现。甚至可以展现朝廷急缺什么,如果没人支援的话,那么凶残的建虏就可能会破关而来,威胁他们的生活。这么一来,这话剧就和观众有关了,也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钟进卫想到这里,怕自己把这事忘记了,得赶紧回去把这事记下来吩咐下去。于是,他就对王鹏道:“走,回驿站。”

王鹏巴不得钟进卫早点回去歇着,因此压住了自己的好奇心,并没有问中兴侯准备如何改进这个话剧,马上让人叫上散出去的护卫,护着中兴侯回了驿站。

到了驿站后,钟进卫先要了文房四宝,准备开写。但他对毛笔字实在不擅长,就问还跟在身边的四小道:“你们谁会写字?”

四小互相看看,都摇了摇头。

钟进卫这时发现自己好像多问了,他们四个都出身贫困,被张献忠收留后,也是居无定所,参加流贼后就更不可能学习了。

钟进卫想着等到京师后,让四小和李老四一起在府里学识字,这个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还是必须识字才行。

“你们先回去休息吧,明天一早就要出发回京师。”钟进卫看他们的精神还是不错,就对他们说道。

“是,侯爷。”四小学着之前王鹏的样子,抱拳向钟进卫一礼,然后就出了门,回自己住处休息去了。

房间内就剩下王鹏、李老四还在了,钟进卫对他们并不避讳,自己的毛笔字如何他们是知道的。

他当即趴在桌子上开始努力写起话剧改进之法,一边写一边想着以后一定要做些炭笔带身上才行。

第二天一早,钟进卫启程赶路回京。这且先不说,就说让蒙古人和建虏都找不到的死营,现在的情况又如何了呢?

在科尔沁草原的腹地,珠日河草原所在,蓝天白云相依,地面盖着一层绿油油地地毯,鲜嫩鲜嫩地嫩草,让一群群的牛羊马儿一边吃着一边欢快地叫唤几声。表面显得很平和,只是有心人能发现,这和以前有点不一样,牧群太密集了。

在沿着珠日河两岸的不远处,扎着连绵不绝地蒙古包,这里就是科尔沁族的达尔罕王旗所在。

现任的达尔罕王,为博尔济吉特氏,名寨桑,他的妹妹哲哲,一六一四年嫁于皇太极作为正宫,而后又把他年仅为十三岁的女儿布木布泰(也就是满清电视剧中出镜率极高的孝庄皇太后)也嫁给了皇太极,姑侄女同侍一夫。

如今的赛桑,虽然部族实力强劲,但他已熄了和女真争雄的心思。为自己,也为部族找到了一个长久盟友而颇为欣喜。

在之前的时候,赛桑唯一的烦恼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女儿海兰珠的婚事,她非要找一个所谓的英雄才能出嫁,搞得现在都成了老姑娘了还没找到夫家。

但最近以来,赛桑又多了一件烦恼的事,就是有关出塞报复的那支明军的事。

现在科尔沁的牧场,正是牛羊马放牧长膘的时候。可由于那支不知在何处的明军,导致部族的人不敢散开放牧,都以王旗所在为中心,缩在一起放牧,以免落单而被明军袭击。

目前的情况还可以,因为附近的牧地还够牛马羊食用。

可如果再这么持续下去的话,这里的牧场就不足以持续供应整个部落的牧群了。

对于这种情况,赛桑心中很急。

他也试着在尝试各种方法,派出了大量探马,和别的大部族一起寻找那支明军。

可草原实在太大了,明军的规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要在这一望无垠的草原藏起来,也不是一件难事。

现在赛桑对这支明军的一大头痛之处在于,这支明军和以往的任何明军不一样,全是有骑军组成。能做到来无踪,去无影,活脱脱就是一支草原上的大型马贼。

如果有的选择,赛桑宁可选择面对明国以前有名的戚继光的军队,兵强马壮,还有火器、战车相辅。赛桑一点都不怕,因为就算啃不下来,至少也能跑得远,危险得失看得清清楚楚,不象现在这么憋屈。

赛桑派出去的探马,辛苦了好多天,连个明军的影子都没找到。

按道理说,这支明军也打了好多次仗,总会有一些伤兵吧。要是能抓到几个掉队或返回中原的伤兵,也能掌握一些明军的信息。

但奇怪地是,这么久了,居然一无所获。唯有一些部族受攻击过的战场,留有一些焚烧的痕迹。

这让有经验的人得出一个结论,那些伤兵怕是都被处理掉了。

一想起这,赛桑心中就有点倒吸凉气。这出塞的明军将领是个狠人,而且统御部队非常厉害。这事要是发生在自己的手下,估计那些手下会趁着自己不注意,成群结对地跑了。

赛桑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好把自己的部族军分为四部分,有三支是自己的三个儿子统领,以汗帐为中心,分驻三角,护住整个牧场。另外自己手下还有一支,则直接护卫汗帐,也可临时作为预备队机动出击。

这种被动挨打的防御是没办法的办法,让天性喜欢主动攻击的草原民族感到极其憋屈,恨不得马上发现那支可恶的明军,立马能冲过去狠狠地把明军撕成碎片。

赛桑在大帐内一边独自喝着马奶酒,一边看着女奴在帐中翩翩起舞。虽然天气还冷,但帐内的温度还可以,女奴们都只披一件轻纱,身体的隐秘部位随着舞蹈动作而若隐若现。

但赛桑虽眼睛看着,却一点感觉都没有,他的心思继续在想着刚才想的事情。

前些天的时候,女真人传来消息说派了大贝勒代善前来草原协助剿杀明军。

赛桑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很是高兴了一阵。不愧是蒙古人的盟友,知道蒙古遭受攻击,出兵来帮助了。

于是大金能否打赢那支明军,赛桑是一点都没有怀疑过的,代善带的兵马显然是八旗的精锐,打败那些明军那是易如反掌。

要不是多年以来看到大金对上明军的战力那么强悍,赛桑当初也不会去和女真人结盟了。

赛桑唯一担心的一点就是,代善也找不到明军的下落,那就还是没什么用。

事情的进展一开始的时候,果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女真人四处查探,也没发现明军的下落。

后来,事情慢慢地出乎他的意料了。代善竟然把那些小部族给吞并了,现在还在四处吞并那些中等的部族。

赛桑听到这个消息后,一开始很是愤怒,这分明是趁火打劫。赛桑当时就要派人去谴责代善,并劝回那些蒙古部族。

但他的这个做法被他的儿子们拦住了,就简单的一句话就把他问倒了:“这么做就是和女真人作对,有把握能打赢他们么?”

赛桑想到这里就没有底气,只好就这么算了,保住自己的部落就算尽到职责了。谅代善的牙口再好,也不可能来打自己这个大部族的主意!

就在赛桑回想到这里时,大帐的帘子被人一掀,一人闯了进来,隔着那群跳舞的女奴禀告道:“大汗,大金和硕贝勒代善派人求见。”

第三百九十一章 海兰珠

赛桑一听,心想不会是找到明军下落了吧。于是,他赶紧挥手把那些女奴赶了下去,然后问那人道:“可知女真使者所来何事?”

“回大汗,据说是有明军消息了。”那人正是知道达尔罕王很着急明军的下落,因此才匆匆闯了进来禀告消息的。

赛桑一听大喜,连忙吩咐传见。

果然,代善派来的使者一见赛桑便道:“尊贵的达尔罕王,我主子和硕贝勒代善派我来告知您,我军探马已发现了明军的踪迹。”

“快快说来。”赛桑觉得这个使者说话太慢了,赶紧催促道。

那使者见赛桑这幅急样,连忙道:“我军探马在离珠日河草原西南五百里左右的地方发现了明军经过的踪迹,据军中经验丰富的探马给我家主子分析,是往您这边而来了。因此。。。”

“什么,往我这里而来了?”赛桑一听这消息,直接打断使者的话,确认道。

那使者丝毫没被赛桑不礼貌的打断行为所影响,仍旧恭敬地回道:“是的,尊贵的达尔罕王,我主子建议您派出军队迎头截击,我大金军则在后面追击,把这批明军就地剿杀掉。”

“好,好,好。事不宜迟,你赶紧回去向你主子禀告,就说我马上派出军队前往拦截。”赛桑一听,当即站了起来,马上吩咐这个代善的使者道。

这使者一听,稍微有点为赛桑的急躁而惊讶,他连忙提醒赛桑道:“尊贵的达尔罕王,您知道明军的兵力么?”

赛桑一听,才发现自己好像有点急了,没有问清楚兵力。要是这使者刚才直接走了,到时候才发现这个问题,就不好办了,最后还得去追这使者问个清楚,浪费好多时间。

这么一想,赛桑不禁为女真人的心细而感到佩服,他连忙道:“你们知道明军的兵力么?”

那使者面带微笑地回答道:“尊贵的达尔罕王,据我军探马分析,明军兵力应该在一万上下,具体多少还不能确认,请您派出足够的军队,以便一举歼灭明军,不让明军再危害草原了。”

赛桑捋起了自己的大胡子,一边听着这使者的答复,一边在想还有什么事情需要问的,免得再漏了,否则自己就在女真使者面前丢尽脸面了。

在女真使者说完之后,赛桑没有说话,帐内一下安静下来。

过了一会后,赛桑还是没想起有遗漏的事情,就对那使者说道:“要是没事了你就回吧,告诉你家主子,我马上出兵。”

那使者一躬身,右手往胸前一折,行了个蒙古礼,然后道:“我家主子让我转告您一句话,兵贵神速,还请尽快。”

赛桑对这使者再三催促自己尽快出兵,没有丝毫的怀疑,兵贵神速的道理他也懂,出兵晚了,要是女真探马跟丢了明军踪迹,就又抓瞎了。

在女真使者一出帐后,赛桑马上下令让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来见他。

没用多少时间,他的几个儿子一听说有明军的下落,就飞快地赶过来了。

这些天来,他们也和赛桑一样,想死这支明军了。

到了赛桑的帐内后,他们纷纷向赛桑请战,誓要把那支可恶的明军杀他个片甲不留,把那主将五马分尸不可。

赛桑自然也是这个意思,几人一商量,就让他大儿子吴克善和二儿子察罕领本部人马前往西南堵截明军。

两人的兵马加起来,对付一万左右的明军,按照常理来讲,那是绰绰有余。因此两人都满怀信心地向赛桑告辞,出了蒙古包,往自己军队驻扎地而去。

看到王子们在自己的亲卫护送下,匆忙往来奔驰汗帐,牧民们就知道有事发生了,纷纷打探起消息来。

只有一个蒙古姑娘一点都不关心这个事情,在蒙古包里听到阵阵马蹄声后,仍旧在看着自己手中的信。

这蒙古姑娘肌肤如玉,人长得端庄文雅,不管在蒙古人中,还是其他民族中,都是很少见的。不知道的人一看之下,要不是这位姑娘一身的蒙古装扮,铁定是以为在塞外遇到了关内的汉族大家闺秀。

此人就是赛桑的大女儿,赛桑一直为她的婚事发愁的海兰珠。

赛桑是没看到现在海兰珠的表情,要是看到了,非大吃一惊不可。

此时的海兰珠,正一脸少女坏春地神情,一门心思都在看着手中的信件。

这信是她的妹妹,早已嫁给大金汗王皇太极的布木布泰写给她的。

布木布泰在信中给她出主意说,让海兰珠怂恿母后前往金国探望女儿,顺便捎带上她去看妹妹。这么一来,她就能看到皇太极了,也能有机会让皇太极看到她。

海兰珠原本是看不上皇太极的,觉得皇太极不但年龄有点大,还是一个胖子。关键的是,皇太极只是东北片偶之地的一个部族的头领而已。

在海兰珠的心中,自己的如意郎君一定要是一个像先祖成吉思汗那样的英雄。

她为了自己的少女梦想,一直在苦苦地等待,希望那个英雄有一天驾着五彩霞云,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为此她以死相逼,拒绝掉了父汗要把自己嫁给那个胖子的要求。就那么一直等待着心中所想英雄的出现,从少女一直等到了老姑娘。

不管是在蒙古人的眼中,还是其他族,包括汉族的眼中,二十二岁的她就是一个老姑娘了。

海兰珠的那个少女梦想慢慢地破灭,她自己也把那英雄的标准一降再降,可还是找不到一个能达到她要求的英雄。

倒是她妹妹布木布泰在和她的通信中,经常给她讲到金国大汗皇太极如何如何,言语中透着对皇太极的崇拜。

开始的时候,海兰珠以为妹妹一则年小,二则自夸自擂,把皇太极夸上天了。

可后来,皇太极的事儿越来越多的为她所知晓。自从皇太极担任金国大汗之后,一改他们的先汗努尔哈赤的做法,联盟蒙古,征服了朝鲜,使其金国能专心对付他们面前的庞然大物,明国。

特别是海兰珠知道皇太极最近的事迹,竟然攻入了明国京畿之地,就在明国的都城附近纵横驰聘,所向无敌。

海兰珠一想起那个胖子坐在马上,指挥着千军万马,无敌于世的英姿时,就仿佛觉得成吉思汗的身影和皇太极的身子慢慢重合起来。

突然之间,海兰珠才发现皇太极就是她心中一直期待着的那个英雄。

在发现了这点之后,海兰珠是后悔莫及。自己当初拒绝了嫁给皇太极的婚事,现在要是再提出要嫁给皇太极,那也太丢脸了。

可海兰珠心中始终存在着那个胖子的身影,此时的皇太极,在海兰珠的心中,胖也胖的帅,反正,怎么想,就怎么喜欢了。

无奈之下,海兰珠在给妹妹的心中透露出了她的少女情思。

而布木布泰此时也是有烦恼之事,她在辽东过得不是很如意。

虽然在皇太极的后宫,她也算是排名第二的存在。可关键是她不爽,那个正宫皇后,地位上比她高,然后又是她的亲姑姑,辈份上也比她高。

遇到一点事情,就被哲哲训,她是一点还口的余地都没有。布木布泰远没有后世的成熟,还是一个小姑娘的脾气,对她目前的状况是相当不满意。

现在她在海兰珠的信中,看出了姐姐的心思,布木布泰是大喜过望。只要姐姐一嫁过来,两人就能联合起来对付她姑姑了。

至于海兰珠嫁过来后,会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布木布泰压根就没想过,难道一个妈生的,自己青春年华的本钱还不能压过一个老姑娘?

基于这个打算,布木布泰全心撮合她姐姐和自己的丈夫皇太极的婚事。一边在皇太极面前不时透露些海兰珠的事情,一直赞扬她姐,那是草原上的一颗明珠,草原人民骄傲的存在。一边又给海兰珠想着各种方法来接近皇太极,以便皇太极这边能重提婚事。

否则要是海兰珠这边对皇太极说,以前我不喜欢你,现在喜欢你了想嫁给你。知道的人是知道海兰珠说得是真心话,不知道的人以为海兰珠是实在嫁不出去了,就来吃回头草了。

这对堂堂一个大金大汗来说,恐怕是不能容忍的。难道皇太极就是地上的野草,你想吃就能吃了?

海兰珠把手中的信件左翻右翻,心中颇有点纠结,最后把心一横,把信都收拾了放好地方,一撩蒙古包的帘子就准备去找父汗,准备豁出了这张脸,把自己的心思先跟父汗说下。

因为只有父汗同意了,母后才能前往金国。

她出了蒙古包之后,才发现远处兵马调动,呼啸着往西南而去。

海兰珠这时才关心起眼前的事来,叫过她的侍女一问,才明白兵马调动缘由。

在她的心中,不由又对心目中的英雄,皇太极佩服万分。

自己的父汗派人找遍了草原也没有找到那支明军的下落,而皇太极派来的人到草原没多久,反而找到了明军的下落,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现在无事不印证着皇太极的高大英明神武,海兰珠刚才内心还有一点去给父汗说明情况的害羞,一下都消失了。

自己一定要嫁给皇太极,海兰珠在心中暗自发誓。

她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因为她心目中英雄的交代,女真人正在实施一场针对她部落的阴谋。

第三百九十二章 代善给明军创造机会

当赛桑听到他头疼的女儿海兰珠跟他坦白要嫁给皇太极之时,高兴地仰天大笑,老姑娘终于思春要嫁人了。

不过他马上就回过神来,嫁谁不好,非要嫁给皇太极。

毕竟如果要论联盟关系,赛桑已经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女儿嫁过去了,再嫁一个女儿过去也是多余的。

赛桑试探着咨询了下海兰珠道:“听说那皇太极现在已经越发的胖了。我的女儿啊,你不是一向不喜欢胖子的么,好像还说胖子都是一事无成,一身肥肉的,你很讨厌。”

海兰珠怔了一怔,没想赛桑说了这样的话,明显是不大同意自己嫁给皇太极了。

没办法,女人有的是武器,马上使出了一哭二闹三上吊。

赛桑早已领教过自己女儿的本事,也不敢逼急了,当即言明只要皇太极再来提亲,赛桑一定答应。

至于海兰珠提出的要让额吉前往辽东探视女儿,她自己去看望妹妹。赛桑也拗不过女儿,就同意了。只是让她等到她的哥哥们凯旋归来,就让她们前去辽东。

海兰珠一听,恨不得她的哥哥们马上就把那支明军杀得一人不留,然后明天就凯旋回来。

她的心情一好,就觉得年老的赛桑一下英俊了很多。跑出汗帐,看到蓝天好像变得更蓝了,白云化为一个个胖胖的影子,在冲自己微笑。

海兰珠马上冲回自己的蒙古包,要先写封信,把这个喜事告诉妹妹。

然后她剩下要做的事情,就只有等待了。

牧民们经常看到他们的公主海兰珠,常常往西南方向眺望。

不知道的人以为她是担心两个哥哥的安全,担心能否打赢那支明军。唯有她的侍女知道,海兰珠是一门心思等着大军快点凯旋,好马上和王后出发前往辽东。

海兰珠等啊等,等啊等,感觉时间已过千年,还是没等到大军凯旋回来,急得向她的侍女一天问三次,大军出征多少天了啊,是不是该回来了。

到第三天的时候,还是没等到大军凯旋,甚至连一点消息都没有,但却又等来了女真使者。

这一次,她一反平时对这些东西不关心的惯例,闯进汗帐非要旁听。

赛桑已经知道女儿的心事,就同意她旁听,然后问使者道:“你主子又派你过来干嘛?”

他这两天虽然没有像海兰珠那样急于期望大军凯旋,但也是操着这个心的。

赛桑见代善又派人过来,心中有点奇怪,围剿明军要是有了结果,自己儿子应该会派人过来报信的。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有个信息。

但现在自己儿子未见派有信使回来,女真人却来了,让他有点想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尊贵的达尔罕王,我主子派我来,一是向您道个歉,二是向您通告明军的最新消息。”这个女真信使比上一次来的时候更谦卑,弯着腰向他禀告道。

赛桑一听,代善要向他道歉,他心中一紧,难道派出的大军出事了,那支明军那么强大?

他想到这里,再也坐不住了,直接站起来问道:“道什么歉,难道被明军打败了?”

他的话音刚落,旁边的海兰珠的脸“刷”地一下白了,心想这怎么可能!

那女真使者一听,直起腰,仰头一笑道:“尊贵的达尔罕王,您把明军想得太厉害了。有我们大金勇士在,来多少明军都翻不了天。”

赛桑一听,原来是自己担心错了,随即又为女真人的嚣张有点不满,鼻子中“哼”了一声,坐了回去,然后头也不抬地问道:“那代善要道什么歉?”

那女真使者听出了赛桑的不满,心中有点不以为意。不过代善有过交代,他的表情又恢复回谦恭的神态回答道:“我军探马在珠日河草原的西北方向四百里左右的地方,又发现了明军的踪迹。我主子以为,明军非常狡猾,原先的应该是疑兵,吸引了我大金军队和贵部往南而去了。”

“什么,你是说明军故布疑阵?”赛桑又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问道。

海兰珠在一边看见了,不禁为父汗的不淡定而感到微微有点羞愧。她想着,要是皇太极在这里的话,应该是从容不迫地吧。

“我家主子认为是这样的,这个明军主将不但狠,还很狡猾。不过还是被我大金探马发现了其中的蛛丝马迹。我家主子认为,明军的目标就是贵部,因此派我前来警示。”

赛桑不好意思马上就坐回去了,就站那问女真使者道:“你主子的意思是让我继续派兵拦截么?”

“王爷真英明,我家主子就是这个意思。唯有如此,才能尽早消灭那支明军。”这女真使者的态度越发地恭敬了。

赛桑并没有马上回答,就在自己座位附近踱起步来。

他也不是一个白痴,已经派出了一支军队,再派军队出去的后果他不得不考虑清楚。

万一要是军队派出去了,但发现女真人又被明军骗了,那该怎么办?

汗帐所在也不能空虚,如果再派出足够消灭明军的军队,汗帐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护卫了。

看到赛桑皱着眉头在想着事情,女真使者没有着急,反而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