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纳妾记-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点小事情就吵起来了,他拿刀要杀我,我一气之下抢过来捅了他几刀,然后跑回来,准备拿点盘缠就逃跑的,就被你们抓住了。我不是故意要杀他,是他先要杀我。”
杨秋池冷笑,盯着王福顺:“你以为我们真不知道你都干了什么事情吗?你不光杀了你哥哥,你还杀了醉莺楼红牌舞女金可莹!老老实实交代,免得皮肉受苦!”牛百户在一旁,晃动粗壮的胳膊威胁,吓得王福顺一哆嗦。
通判等人一听,都惊呆了,通判问道:“敢问……,醉莹楼的金可莹真的死了吗?……差不多有一两年没有她的消息了,老鸨还说她回老家省亲去了呢。”
旁边的知事接口说道:“我早就怀疑不对,那时候,莹姑娘正红透半边天,省什么亲啊,那老鸨是什么好人吗?她会让可莹姑娘省亲省上一两年?那她老鸨不亏死了!”
“是啊!”负责记录的推官也插嘴道,“那老鸨也是这样告诉我的,我也有些怀疑。”看着杨秋池问道:“难道,可莹姑娘真的死了吗?”
敢情这金可莹还真的是宁国府红牌歌女,连知府衙门里这些官职不算小的官员都熟悉她。
杨秋池见这几位都是知府衙门里的高级官员,告诉他们也没什么问题,再说王福顺杀兄案还得交给他们处理。便点点头:“是的,金可莹姑娘被人杀死之后,尸骨就埋在广德县一块菜地里。”杨秋池指了指宋知县,“这位就是广德县宋知县宋大人,亲自负责侦破这件案子。”
那通判上下打量了一下宋知县。摇摇头:“您可能弄错了,我认识宋知县的……“
宋知县慢慢将罩在脸上的面具撕了下来,露出了本来面目。向那通判施礼道:“卑职参,参见通判大人。”通判是六品官。所以宋知县以下官礼节参见。
那通判吃了一惊。还礼道:“果然是宋知县宋大人,你怎么这副打扮?”转身看了看杨秋池,“不知道这位是……”
宋知县解释道:“卑,卑职等人为了金可莹在广德县被杀一案。特来醉莺楼稽,稽查线索。为,为了避免引起凶犯注意,才如,如此打扮的。没想到正好遇,遇到王同知遇害。”引见杨秋池道,“这位是我广。广德县大牢地管监杨秋池杨管监。”
杨秋池拱手施礼。听宋知县这么一说,通判等人恍然大悟。连忙还礼。
广德县一个小小牢头连破大案的事情早就传遍了宁国府,大家早有耳闻,没想到眼前这小伙子就是那个神奇的牢头,知道他与新任应天府千户所副千户马渡马大人关系不同一般,难怪牛百户对他如此敬畏,看来是马渡马大人的原因。他们可不知道杨秋池现在已经是锦衣卫指挥使特使。
杨秋池继续问王福顺道:“金可莹是你杀地吧?老实告诉你,醉莹楼地老鸨等人已经将你纳妾不成,扬言要杀金可莹姑娘的事情告诉我们了。你最好老实交代,免得皮肉受苦!”
王福顺原以为能隐瞒杀金可莹的事情,现在看来,自己的事情人家掌握得一清二楚。说不说别人都知道,还不如老实说了,免吃眼前亏,还能争取一个好地态度,说不定将来能得到从轻处理。
侦查机关这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审讯方法,虽然简单,却因为抓住了罪犯地心理,往往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罪犯的心理防线往往就是在以为对方已经全部了解了的情况下崩溃地。
王福顺现在就是这样想的,既然人家都知道了,反正杀死王同知已经是死罪难逃,供不供认杀金可莹的事情,都没多大关系了,如果不供,恐怕锦衣卫们不会放过自己,而这皮肉之苦当真是免不了地。
王福顺只得说道:“小的招了。两年前,小人垂涎金姑娘地美貌,想将她纳作小妾,被金姑娘当众拒绝,我一气之下打了她。到后来,她甚至不愿意与我见面,老鸨也拿她没办法。我气疯了,就叫手下一个伙计去杀金姑娘……”
“那个伙计叫什么?现在何处?”
“叫吴祥,外号叫骡子。我不知道他现在去了哪里。”
“你先接着说。”
王福顺续道:“我给了骡子七十两白银,让他去杀金可莹,自己跑到应天府等候消息。等了差不多一个月,骡子才来告诉我说,他已经杀了金可莹,并已经毁尸灭迹。我又解气又害怕,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哥王同知。”
“他很生气,大骂了我一顿,说他身为同知,绝不能为我隐瞒,要将我抓起来。我跪下苦苦哀求,我哥看在亲兄弟的份上,才勉强同意替我隐瞒。我们一商量觉得好多人都知道我与金姑娘有仇,这件事很快就会怀疑到我,我哥让我躲一躲,我就跑到东北去了。”
“前段时间,我哥来信说一直没有人追查这件事。我思乡心切,就冒险回来了,一直住在我哥家里。打听到金可莹被杀的事情真的还没有败露,看来那骡子将尸体隐藏得很好,这才心安。”
“今天上午,我哥王同知突然派人把我从家里叫到衙门,告诉我说锦衣卫正在调查这件事情。我一听就慌了,锦衣卫插手这件事,那天涯海角都没有我容身之处。”
“我要跑,被我哥拦住了。他说醉莺楼的老鸨估计会供出这件事,锦衣卫很快就会找到这里来,既然锦衣卫插手,我逃是逃不掉的。所以他决定送我去向锦衣卫自首。说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他的官职,只有他的官职保住了。在外面花钱活动,说不定才能保住我一条命。”
“我当然不同意,我们就吵了起来,他要出去叫人抓我。我一急之下。拿起案台上的裁纸小刀就捅了他。完了之后,我发现脚上沾有血迹。用自己的汗巾擦了擦,把汗巾扔了。然后偷偷跑回来拿东西准备逃走,没想到这么快你们就把我抓到了。”
杨秋池暗自庆幸。多亏有小黑狗追踪,要不然,还真不好一下子猜到是王同知地弟弟杀死的他。
从王福顺的交代来看,这是一件突发性的犯罪。王同知为了保住自己地官职,以便将来也好花钱活动活动,保弟弟一条命。才决定大义灭亲,并马上就要抓人。王福顺情急之下,突发性实施了犯罪。这种突发性犯罪大多是非理性地,正常情况下让人无法理解的。
这样看来,这王同知能大义灭亲,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也还算得上是个比较正直的人。杨秋池有些后悔先前对他太过严厉了。
杨秋池问道:“你地那个叫骡子的伙计,现在在哪里?或者有谁可能知道他在哪里?”
“我真地不知道,他跑到应天府来告诉我杀了金可莹之后,我当天就潜逃了,这之后就没听到过他的消息。这次回来我问过我哥,他也不知道。”
“那他当伙计的时候住在什么地方?”
“住在他嫂子家。”王福顺说了吴祥嫂子家的地址。
都两年多时间了,也不知道那吴祥还在不在他嫂子家,也许和王福顺一样,潜逃外地了。不管怎样,也要去看看,就算吴祥逃走了,只要能找到他嫂子,也能问出一些有用地信息,可以缩小范围,为海捕王福顺提供便利。
推官做好笔录,给王福顺签字画押,然后将他押进了知府大牢。
杨秋池等人由牛百户带领,赶到了吴祥嫂子家。
这是一个独家小院,房门从里面闩上了。锦衣卫对抓捕人犯经验丰富,不用指示,静悄悄将院子整个包围了起来。等待抓人的命令。
牛百户一挥手,那两个魁梧的锦衣卫大汉又上阵撞门,这一次只用了两下,房门就砰地一声被撞开了。锦衣卫们手持绣春刀冲进房里。
“妈呀~!”房里传来一个女人惊声尖叫,另外有个男人的声音:“你们要干什么?”
锦衣卫们冲进去后,宋芸儿拉着宋晴,抢在杨秋池他们前面冲进了房间,要看热闹,可她们两刚冲进去,就立即大叫着逃了出来,一直跑到院门口才站住,满脸通红。
杨秋池疑惑地问道:“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宋芸儿红着脸啐了一口,说:“你自己进去看吧。”
杨秋池等人疑惑地进到里屋,这才知道那对小妮子跑出去地原因。只见炕上的大红被子被掀到了一边,一对男女一丝不挂地被锦衣卫们摁倒在炕上,正在用麻绳捆绑。
那男人年龄二十来岁,一身肌肉,比较健壮,吓得脸色惨白,不停地问怎么回事。那女的看上去要稍稍大一些,约三十岁出头,肌肤雪白,胸前一对硕大而稍稍下垂的乳房,随着身体的扭动而甩动着。
原来人家正在床上办事,锦衣卫们突然破门而入。两人甚至来不及拿一件衣服遮羞,就被捆上了。杨秋池笑骂道:“搞什么名堂,让人家穿了衣服再捆嘛。”
锦衣卫们可没那么好心,他们抓捕人犯,考虑得更多的可不是对人犯隐私权的尊重,而是快速地制服嫌疑犯,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自身的安全。
杨秋池说这话的时候,锦衣卫们已经将两人捆好了,再松开又麻烦,可这个小管监大人的话又不能不听,不过他们也有办法,将旁边两人的衣袍拿过来,披在二人身上,用腰带系好,遮住身体,然后将两人扯下床,一人一脚踢跪在地上。
这两人当然知道抓他们的是锦衣卫,锦衣卫在明朝有谁不知道呢?这两人惊慌地看着杨秋池他们。
“你就是外号骡子的吴祥?”杨秋池问那男的。
那男的点点头。
抓对人了,杨秋池轻轻松了口气,问那女人:“你是谁?吴祥的媳妇吗?”此刻这妇人的身体虽然已经被衣裙遮住,但方才看见的那对硕大而微微下垂的乳房还是在杨秋池脑海里晃了一下。
那女的害怕得全身发抖,哪里还能说得出话来。旁边的一个锦衣卫踢了她一脚:“小娘皮,还不赶紧回答大人的问话!”
这妇人妈呀一声惨叫,被踢得滚在地上,一边呻吟一边结结巴巴说道:“民妇吴毛氏,是……是……是吴祥的……嫂子……”
啊?杨秋池和宋知县等人都惊呆了——叔嫂通奸?还被锦衣卫捉奸在床!
杨秋池上前一步,踢了吴祥一脚,骂道:“你他娘的,连嫂子都上,你还是不是人?”吴祥还没说话,那毛氏已经抢着说道:“我男人……,我男人……已经死了。”
哦?这下杨秋池明白了,原来这吴祥的哥哥死了,吴祥就与嫂子私通,这成何体统!就算他们真心相爱,也是没有结果的。叔嫂成婚,即使在现在社会也是不行的,虽然法律并不禁止,可绝大多数老百姓是不能接受的,更别说在明朝,恐怕要被侵猪笼的吧。
其实,兄死之后,嫂改嫁于弟的习俗,在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是存在的,甚至已经形成传统。西汉初年,汉高祖与匈奴单于以兄弟相称。高祖死后,冒顿单于就曾经按照他们的习俗致书吕后,要求吕后嫁给她。元朝《大元通制条格·户令》中就记载有很多小叔收嫂的倒子。
但是,叔嫂成亲,在汉族传统习俗中,属于亲属相奸,是为纲常伦理不容的。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元朝后期也逐渐禁止了这种行为。元朝覆灭之后,小叔收嫂在明朝法律中被重新禁止,《大明律》规定:“若兄亡收嫂,弟亡收弟妇者,各绞。”
宋知县也骂道:“成何体统!简直,简直伤,伤风败俗,伤风败俗!”
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一章 空欢喜
这些事情杨秋池懒得管,问吴祥:“醉莺楼金可莹姑娘,你认识吧?”听了这句话,吴祥浑身一哆嗦,躲开杨秋池的目光。
杨秋池一见他这神情就知道他心里有鬼,胸有成竹地问道:“你是自己交待呢?还是等我们拆你几根骨头再交代?”顿了顿又续道,“实话告诉你,你原来的掌柜王福顺已经把指使你杀死金可莹姑娘的事情都说了,我之所以会让你再说一遍,只不过是看看你老实不老实。”想了想又笑了,“不过你还真老实,杀了人也不跑,还呆在家里和你嫂子勾勾搭搭扯七扯八的。”
吴祥一听,连王掌柜都说了,自己还有什么可以隐瞒的,面如土色说道:“老爷,我说,我都说,王掌柜是给了我七十两银子让我去杀可莹姑娘,但我没有杀她啊,我真的没有杀她,所以我才没跑。”
什么?一听这话,杨秋池心里咯噔一下,转过头看着宋知县。宋知县本来很轻松的表情,一下子也变得严肃起来。宋知县问道:“你,你说什么?”
“我真的没有杀可莹姑娘,”吴祥头上冒汗,战战兢兢说道,“我是去找过她,准备要杀她的,可找了好多天都没找到,到醉鹰楼花了点钱才从龟公嘴里探听到,说是可莹姑娘出去好几天了,一直没见回来。王掌柜又一个劲催我,他给的银子我已经花了不少了,赔是赔不了的,我一琢磨,反正可莹姑娘已经失踪了,就骗王掌柜说是我杀的,尸体已经处理了,王掌柜也不会知道。我这样一说。果然,王掌柜就相信了,后来他就跑了。”
杨秋池这下子傻了眼,不会有这么巧的事情吧?难道是这小子想涮我们?杨秋池向牛百户使了个眼色。牛百户会意。一挥手。众锦衣卫又开始对吴祥进行刑讯逼供,把吴祥打得死去活来。
杨秋池心想,虽然现在还不知道吴祥是不是说谎,但吴祥曾经想杀死金可莹姑娘。也去寻找过,便已经构成了故意杀人犯罪预备。挨一顿揍也不为过。再说了,在明朝,刑讯逼供是合法的。
吴祥被锦衣卫打得昏死过去好几次,可还是没有承认杀了金可莹姑娘。
最后。牛百户又使出了他的断指逼供大法,这吴祥抵抗力比不上那王福顺,才被拧断了一根手指头。就惨叫着连声喊愿意招供。
宋知县等人又舒了一口气,可是。详细寻问杀人过程的时候,才发现,吴祥说地根本就牛头不对马嘴,一会说是用刀杀的,一会说是掐死的,一会说是在醉莺楼杀的,一会说是在宁国府城外杀地,一会说是尸体扔进了河里,一会又说已经将尸体烧了,连杀人埋尸地地点广德县菜地都没说对。
牛百户气得火冒三丈,又拧断了吴祥两根手指头,把吴祥痛昏死过去好几次,可还是胡编乱造,根本与实际情况对不上号。
宋知县实在无计,又开始诱供,吴祥的精神已经被彻底摧垮了,一直顺着宋知县说,什么都承认。
从审讯过程来看,杨秋池越来越肯定,这吴祥根本不是杀人凶手。
正常情况下,凶手在被酷刑逼供时,为了免除那无法忍受的巨大痛苦,一般都会说真话的,因为说了假话,还是会继续遭受这种痛苦,这样做一来起不到免除痛苦地作用,二来,就算胡乱招供,那也是认了罪,同样可以根据招供定罪砍头。
吴祥之所以会胡编乱造,就是由于受刑不过,又想免除这种痛苦,但自己又不知道凶杀的真实情况,就招不出真实地东西来,只好胡编乱造或者顺着审讯人员的问话来说。
金师爷听吴祥愿意招供,找来纸笔正要做笔录,杨秋池摆了摆手:“算了吧,先不用写了。”其实,金师爷和宋知县从吴祥牛头不对马嘴的胡乱招供中也都知道,这吴祥很可能真的没有杀金可莹,实在是受刑不过,胡乱招认,如果真要就这样定案,说不定又会成为第二个龙子胥杀妻错案,判错之后再要擦屁股,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宋知县等人都没了主意,看着杨秋池。
杨秋池苦笑,他也没更好地主意,只有等明天回广德县看看,金师爷派人查找字条上那个“柱子”和姓刘的情况如何,看看有没有新的线索。
忙忙碌碌下来,天已接近傍晚了,杨秋池吩咐把吴祥地嫂子毛氏放了,他不想管他们叔嫂通奸这档子事情,要管也让宁国府的人去管去。让牛百户派锦衣卫暂时将吴祥关在锦衣卫大牢,找个郎中帮他把断地手指骨接上,明日一早押回广德县关押,等案情真相大白之后再作处理。
大家情绪都很沮丧,原以为这件白骨案已经破了,没想到,煮熟的鸭子还是飞了。
宋晴见大家不开心,笑道:“我说过请你们游花船的,咱们这就去罢。”
这个提议让宋知县很快恢复了精神。宋知县的哥哥去世之后,宋晴和她娘一直单过,宋知县有些自责没有好好照顾这孤儿寡母,现在也想趁此机会去拜访一下宋晴的亲家,看看这门亲事到底怎么样。
杨秋池听宋晴的建议之后,神情却更加沮丧,淡淡地说道:“你们去吧,我有点累了,想早点休息。”转身慢慢往前走。龙子胥拉着春芽,说道:“我们陪少爷,你们去吧。”
宋芸儿也说道:“我也陪哥哥,也不去了。”
宋晴有些尴尬,可话已经说出来了,不知如何是好,急得满脸通红。宋知县呵呵一笑:“晴儿,既,既然今天大家都累了,那,那还是改天再去吧。”
牛百户见杨秋池不开心。说道:“今晚杨兄弟和几位就住在本官百户所衙门里。我好好招待你们,要看歌舞的话,我把舞娘们请到衙门里来跳。咱们边喝酒边欣赏。”跑上前几步,和杨秋池并肩而行。说道:“杨兄弟。今晚老哥赔你痛痛快快喝个够,你说好不好?”杨秋池勉强一笑,点点头。
宋晴紧走几步,跟在杨秋池身边。瞅了瞅他神情淡淡的脸,张张嘴想说话。看看旁边的牛百户等人,却不好开口。
本来这事没什么,可宋晴的行为把杨秋池心里的委屈反而扩大了,酸楚涌上杨秋池的心头。他不想让别人看自己这样子,加快了步伐往前走。
宋晴有些跟不上了,着急地喊道:“秋池哥哥。秋池哥哥,等等我好吗?”追上几步。拉了拉杨秋池地衣袖。杨秋池停下了脚步,其他人见他俩有话说,便走到前面等他们。
宋晴咬了咬银牙:“秋池哥哥,对不起,是我不好,惹你生气了……我不是故意的……”宋晴不道歉还好,这一道歉,反倒把杨秋池心中的酸楚越发挑了起来,他看着宋晴娇美的脸庞,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难过,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地吃醋吗?
在现代社会,杨秋池找不到女朋友,也就没尝过吃醋地味道。借尸还魂来到明朝,冯小雪、宋芸儿、白素梅、秦芷慧一个个女孩子对他都喜欢崇拜得跟天皇巨星偶像似的,就连宋知县的小妾媚娘,都想着法子勾引他。
这个洋娃娃似的美女宋晴,刚认识不久,也在月夜里偷吻了他,由此撩起了他地情思,然后他才知道,原来,人家已经有了男朋友了,还是大户人家的,不用说,肯定又是什么玉树临风之类地翩翩公子,宋晴刚刚提出要她男朋友请他们去游花船,杨秋池心里的五味瓶终于被打翻了。
杨秋池其实是个很多愁善感的人,他常常认为自己选错了职业。按道理,法医需要面对的多是冷冰冰地尸体,那是绝对不能被情感所左右的,可杨秋池经常投入到虚拟的情感世界里难以自拔,中学地时候,还在流行看琼瑶小说,班上的一个女生借了一本《聚散两依依》给他,他看完之后,竟然被小说里地爱情故事感染得难过了三天。
杨秋池抬眼看向夕阳下的远景,拼命让自己的思绪转移开,让自己去想,在现代都市里,很难看见这么美而且没有一点污染的夕阳风景了。
宋晴看了看远处宋知县他们,见他们背对着这边,显然是不想让他们感到尴尬,迟疑了一下,看着杨秋池侧着的脸,小贝齿一咬,下了决心,突然抓住杨秋池的手臂,踮起脚,飞快地在杨秋池嘴角上吻了一下。
就这一下,杨秋池心里的冰山瞬间就崩溃了。他回过脸来,看着宋晴,低声说道:“你干嘛?”
“我不知道。”宋晴大眼睛看着他,圆圆的脸蛋羞得通红,小酒窝更加迷人,“这门亲事,是我爹娘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定了的,可……可我喜欢……喜欢和你在一起。”宋晴很大胆地看着杨秋池,眼睛亮亮的闪动着情窦初开的火花。
原来,明朝的女子也并不都是呆头鸭一样的贤良淑女,也有感于主动追求爱情的,明清时期的小说多有这样的描写,比如《闹花丛》,就描写的是少女玉蓉大胆追求英俊的书生庞文英的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
“可你终要嫁给他的……”杨秋池心里又一阵绞痛。
宋晴的眼神也黯淡了下来,低头不语。
一见宋晴这样子,杨秋池有些自责,古代的婚姻自己是做不了主的,杨秋池当然明白这一点,自己这句话也太孩子气了,你让宋晴怎么办?和自己私奔吗?回家哭闹要求退婚吗?让她一个女孩子家去处理她自己根本没有权利处理的事情,自己太自私了点。
杨秋池也看了看远处宋知县他们,突然发现宋芸儿一个人站在一边,不知在想些什么。杨秋池现在可没空去琢磨宋芸儿的心事,先顾一头再说,他拉住宋晴的手:“好了,这件事别去想了,咱们走吧。”宋晴点点头,两人并肩赶上了宋知县他们。
现在杨秋池有空琢磨宋芸儿的想法了。这刁蛮的千金小姐对杨秋池的依恋,杨秋池已经深有感触,可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对宋芸儿就是不来电,只是觉得和她在一起很开心。
杨秋池偷偷看了看宋芸儿,见她不理自己,本想和她说几句贴己的话,却又怕宋晴有想法,那可就按下葫芦浮起瓢,两头不是人了。杨秋池突然发觉,自己夹在这两个女孩之间,左右不是,不由得苦笑。
一行人来到牛百户的百户所衙门,距离知府衙门不远。安顿好住处之后,牛百户大摆酒宴,请来众多歌女唱歌跳舞饮酒助兴,极尽拍马屁之能事。一直喝到深夜方才散了。
第二天早上,杨秋池等人起了床洗漱完,牛百户早已经在客厅等候。杨秋池他们准备吃过早饭就开路回广德县,这时门子来报,说宁国府知府大人来访。牛百户连忙迎出门外。
这知府大人不是有事外出了吗,这么快就回来了,也难怪,地委副书记在办公室被杀,这可是重大事件,他身为地委书记第一把手,当然要连夜赶回来处理。
宋芸儿和宋晴是女眷,不能参加这种官场正式会见,退到了后堂,当然春芽也回避到了后堂。龙子胥是杨秋池的跟班,跟在杨秋池身后。众人在客厅里等候了片刻,就看见牛百户和知府并肩走了进来。
牛百户笑呵呵将知府引到杨秋池身前,说道:“周大人,卑职给您引见一位好朋友,”一指杨秋池,“这位就是卑职的好朋友,破案如神的杨秋池杨兄弟。”转而向杨秋池引见道:“兄弟,这位是咱们宁国府的父母官,周知府周大人。”
杨秋池躬身施礼:“在下参见知府大人!”
明朝知府是正四品,相当于现在的地委书记,算是国家的中层领导干部了。
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二章 女孩的心事你别猜
这周知府五六十岁的样子,满面红光,身体稍稍有些发福。他仔细打量了一下杨秋池,上前一步:“你就是昨天下午破获王同知被杀案的那位杨公子?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佩服佩服!本府这次登门拜访,就是来谢谢杨公子的。”转头向牛百户说道:“要不是杨公子帮我破获了这件案子,我还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呢。”说罢,和牛百户两人都一起呵呵笑了起来。
周知府这份感激倒是发自内心,昨天周知府有事外出,突然接到王同知被杀的加急报告,心急如焚,连夜往回赶。要知道,堂堂朝廷五品同知,青天白日之下,在知府衙门里被人杀死,作为宁国府最高行政首长,他是难辞其咎的,如果这个案件破获不了,那就更惨,他这宁国府知府,恐怕也就当到头了。
周知府深夜赶回宁国府,得知牛百户的一个朋友已经帮他破了这件特大案件,而且是案发没到一个时辰就破获了,又得知抓住的凶手原来是王同知的亲弟弟,更是长舒了一口气,这家族内的凶杀,他知府可没办法管得到,也就没有责任可言。所以,今天一大早就登门拜访,前来道谢来了。
宋知县上前参见,这两人是上下级,那是老熟人了,宋知县本来有些担心周知府责备龙子胥杀妻案自己判错了,不过看样子周知府和颜悦色的,不大像要追究自己责任的样子,心里稍稍放了心。
分宾主落座之后。周知府滔滔不绝一个劲夸奖杨秋池少年有为,将来前途不可限量。牛百户和宋知县在一旁附和着,这场会见简直成了杨秋池的表扬大会。
说道前途不可限量,周知府问道:“不知杨公子现下可有功名?”
杨秋池笑道:“我连字都写不好,四书五经都没好好读过,哪有本事参加科举考试啊。所以。这功名对小弟来说,真如天上明月一般美丽却遥不可及啊。”
周知府见杨秋池不像客气的样子,便劝道:“杨公子,咱大明朝要想做官。不走科举。恐怕是不行的啊。公子还年轻,只要肯学,还是来得及的。”
周知府见客厅里除了牛百户之外,只有宋知县的师爷和杨秋池地一个跟班。看来都不是外人,便向杨秋池凑过身去。低声而意味深长地对杨秋池说道,“如果公子有朝一日参加科举,本府愿意保荐于你。这县试、府试公子不用担心,就算是院试。本府与应天府府尹是同年,私交很深,也没问题的。”
周知府的这番话杨秋池听了没什么反应。可这宋知县听了真是又惊又喜,连连向杨秋池使眼色。让他赶紧跪下叩谢知府大人的提拔。可杨秋池傻乎乎看着他,见他看着自己一个劲往地上眨眼睛,愣没搞懂他地意思。
明清时期,在参加正式科考以前,考生先要参加“童试”,通过之后成为“秀才”(生员),这才有资格正式参加科举考试。童试分县、府、院三级考试。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府试由府官员主持,院试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
有宋知县撑腰,杨秋池这县试肯定是没问题地,方才周知府说的话,一方面暗示他主持的府试杨秋池肯定没问题,另一方面还暗示在省里组织的院试他也会帮忙,听口气问题不大。这样看来,这童试三级考试,杨秋池都没问题了。周知府这个忙帮得可算不小了。难怪宋知县替杨秋池如此高兴。
不过,杨秋池想起古文就头疼,更别说四书五经。中学地时候,他语文、历史之类的文科成绩一向不怎么样,尤其是之乎者也地古文,比ABCD还要让他头大。现在要让他参加科举考试,写什么莫名其妙的八股文,还不如把他掐死算了。
杨秋池向周知府拱拱手:“多谢知府大人抬爱,不过,在下对科举兴趣寥寥,恐怕要辜负知府大人的一番厚意了。”
周知府微微有些失望,摆摆手:“无妨无妨,人各有志嘛。”
宋知县气得真想上前给杨秋池脑袋一巴掌,要知道,一个读书人如果有知府大人帮忙,抵得过苦苦用功多少年啊,就这么轻易浪费了。
龙子胥也很替杨秋池可惜,他是秀才,深知童试的艰难,他自己就是苦熬了多少年,才得到这个功名地,但他仅仅是个跟班,这哪有他说话的地方。
周知府之所以会满口承诺帮杨秋池参加科举,并非仅仅是出于对杨秋池帮助他破获这件案子的感激,更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他在官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对官场这一套简直太熟悉了。昨晚上他回到衙门,从通判等下属官员口中,听了破案经过之后,又听说这个破案地小伙子住进了锦衣卫百户所,牛百户对他马屁拍得山响,就猜到这个小伙子不简单。
方才进到百户所,果然牛百户对这小伙子十分的敬畏,周知府心中更加肯定了自己地判断。这个神秘的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