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纳妾记-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现在怎么办?杨秋池心念电闪,拔枪吗?还是等等,先听他是什么意思,如果不行,再找机会拔枪,反正他们不知道自己有这件秘密武器,不会防备。那时候先毙了李公公和纪纲,将明成祖击伤挟持,等待柳若冰她们两救援。
说起来话长,可在杨秋池的脑海中也就一闪念,慢慢转身,走了回来,跪倒。手抢就在右腿小腿外侧,这种姿势更方便拔枪,而且更隐蔽。
明成祖盯着杨秋池看了好一会,才恨声道:“好好,朕准你用金书铁券换回红绫,朕以后再不让你进贡红绫就是!你的爵位和官职,朕也不免了,让你有为国尽忠的机会。”
杨秋池大喜,磕了几个头,三呼万岁。这几句话还真是发自内心。虽然刚才抱定鱼死网破的决心,但那到底是一拍两散的后果,能够避免,那是最好不过地了。此刻听明成祖不仅准许自己用金书铁券换回红绫,也不撤自己的官,这可真是上上的结果了。又是兴奋又是感激,又有些不明白。
明成祖从刚才杨秋池说的,红绫要与杨秋池生死一起,宁划花自己的脸也不进宫。他就已经明白自己不可能得到红绫地心了,后来杨秋池又拿出金书铁券换红绫,也就堵死了得到红绫的最后可能。
他乃一代枭雄,而不是情圣,他这一生最善于权衡利弊,如果江山与女人发生冲突地时候,他当然会毫不犹豫选择江山。
杨秋池在侦破案件上的能力一直让他十分欣赏,对他的忠心耿耿又是经过了实践验证的。所以,明成祖不仅需要杨秋池侦破普通刑事案件,保京城一方平安。更重要的,他要杨秋池在锦衣卫中发挥作用,将敢于或者企图谋反,危害自己江山社稷的乱臣贼子们一个个揪出来,保证自己江山的稳固,社会的安宁。这才是最高利益,而杨秋池正是维护这个最高利益地重要捍卫者。
为了这个最高利益。放弃一个小小的红绫又算得了什么,更何况这个红绫的心已经不可能属于自己。如果能用这件事来赢得杨秋池更加衷心为己效力,这才符合明成祖的最高利益。
因此,明成祖将杨秋池叫了回来,开始实行怀柔政策。
明成祖道:“杨爱卿,朕提醒你。你已经没有了金书铁券,下次再要抗旨不遵之前,可得掂量一下自己有几个脑袋。”
“微臣不敢,微臣感激皇上宽恕了微臣的死罪,虽肝脑涂地,也不足以报答皇上圣恩。”杨秋池心想。只要你不动我的女人,别地事情都好商量,反正我杀了那么多建文的人,不死心塌地效忠你,我靠谁呢?
“好。这就好。贤妃案,你要用心办理。那是那句话,无论查到谁,都要一查到底,有什么事情,直接向朕禀报。”
“微臣领旨。”杨秋池磕头道。明成祖这一次可是当着纪纲地面说的,那就好办了,免得他以自己不向他汇报为由,给自己穿小鞋。
出了乾清宫的门,柳若冰和宋芸儿都担心那金书铁券能不能保住红绫,都迎了上来,齐声问道:“怎么样了?”
杨秋池长叹了一声,摇了摇头,见两人一脸失望,这才哈哈大笑道:“行了!皇上恩准我用金书铁券换回红绫了!”
“太好了!”两人都是一声欢呼。她二人对红绫一直有好感,对红绫的忠贞不二一直心怀敬意,此刻听到这消息,都是欢呼雀跃。
柳若冰道:“秋池,红绫这丫头真难得,回去之后还是把她纳入房吧,断了别人的念头,也免得委屈了红绫丫头。”
宋芸儿点头道:“是啊哥,红绫跟着咱们出生入死,上次为了不连累咱们而自杀,差点死掉,这次又为了不让你为难,不惜划花自己的脸,真地好让人敬佩,这样的女孩子哪里找去啊,你要不纳她,我都觉得你太对不起人家红绫了。”
杨秋池笑着脸都烂了:“我纳妾你们两不吃醋啊?”
柳若冰道:“红绫丫头早就说了要纳的,不过,这是最后一个,再没有下一个了,你要是敢纳别的小妾……”
杨秋池故意逗她:“那又怎样呢?”
柳若冰淡淡一笑:“冰儿不能怎么样,冰儿只是希望夫君你言而有信……”
杨秋池吐了吐舌头,拉着两人的手笑道:“知道了,我的两位姑奶奶,我有了你们七位,已经知足了,天下那么多女人,总得给别人留两个,不是吗?”
宋芸儿一撇嘴:“还好意思说,刚才若不是出了那档子事,你还不是把那朝鲜来地狐狸精娶回来了啊。”
杨秋池苦笑:“好芸儿,我真没那心思,那是皇上赐婚,我有什么办法,再说了,我不是提出咱们扔下她逃走的吗!”
宋芸儿还要笑他两句,柳若冰笑着拦阻了:“行了,别逗他的,咱们快回去吧。免得红绫他们担心。”

第五卷 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探贤妃陵
三人开开心心回到杨府,出了吕环姬奸情案那事之后,刚才来贺喜的人,此刻已经走了个精光了。
刚进门,门房就着急地说道:“老爷,二奶奶就要生了!已经找了稳婆来了,您快去看看吧!”
杨秋池三人大喜,急忙冲进秦芷慧的院子,院子里已经满是人,云露、咸宁公主也都在。众女见到杨秋池他们回来了,都紧张地迎了上来问情况。
杨秋池先问了秦芷慧的情况,得知几个稳婆正在房间里面给秦芷慧接生,这几个稳婆都是太医院的,是京城最有名的稳婆了,给许多王公大臣的妻妾们都接生过。不用担心。
杨秋池这才放心,然后简单几句话把刚才自己进皇宫后的经过说了,虽然他说得轻描淡写,但大家都知道,能用金书铁券让皇上放弃他指名要的女人,这需要何等的胆魄,又经历了何等的惊险。
红绫听了,高兴地扑进了杨秋池的怀里,搂着他又蹦又跳,欢喜的泪花快乐地流淌。
杨秋池搂着红绫道:“绫绫,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今晚我要纳你入房做我的六姨娘,好不好?”
红绫又惊又喜,绯红着脸,点了点头,搂住杨秋池,在她的脸颊上亲了一下。
红绫生性腼腆,能够在众人面前亲吻杨秋池,说明她心中地幸福和快乐已经多得让她不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了。
杨母和冯小雪等人也都很高兴。开始商量着怎么办喜事。为了避免刺激皇上,节外生枝,加上天色已晚,决定一切从简,签了文契,邀请马渡、牛百户、顾学士(原顾府尹)等好朋友,作个见证,并欢聚一场就行了。
杨家其他的妾室过门都是风风光光大操大办的挺热闹,到了红绫这里只能一切从简,大家觉得这样挺委屈红绫的。
众女正在院子商量间。就听到屋里传来婴儿的哇哇的哭声,秦芷慧的贴身丫环月蝉打开一条门缝,探出个脑袋,说道:“太夫人、老爷、夫人,二奶奶生了,是个小姐。”
杨母有些失望。但杨秋池却很高兴,拍手道:“好!我就喜欢女儿。女儿懂得心疼父母,好!一儿一女一枝花,好好!”
月蝉听了,感激地笑了笑,回房和秦芷慧说了,秦芷慧正因为生的是女儿正感沮丧。听了杨秋池的话,也很感激杨秋池的体贴,这心情也就高兴起来了。
众女听了杨秋池地话,也都纷纷向杨秋池和冯小雪道喜。
杨秋池道:“今天咱们双喜临门,一并庆贺!”
虽然一切从简,不过。杨侯爷纳妾的消息还是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来了满满一院子闻讯而来的人,应天府衙门佐官和锦衣卫的一些佩服杨秋池的下属们都来了,特来表示敬意。
来客太多,这酒宴一直摆到了大门口的街道上。自然。杨秋池见到诸多血性朋友,那更是喝个畅快。
结果。这喜酒喝到了后来,杨秋池还是晕晕乎乎地了。
正要将杨秋池送进洞房的时候,忽听到杨府外唢呐阵阵,锣鼓喧天。焰火腾空,照亮了整个京城,如炒豆子一般地爆竹声响彻云霄。杨秋池很是诧异,摇摇晃晃站那里瞧着。
就看见门房飞也似地跑了进来,向杨秋池禀报:“侯爷,皇上派人运了十多车披红戴彩的礼物,特来道贺来了!”
杨秋池十分的惊讶,自己还说低调处理,没想到皇上居然特意来了贺礼,看来,自己的一切,都没逃过明成祖的眼睛。
杨秋池匆匆忙忙来到门口迎接。来的果然是李公公。笑呵呵道:“杨侯爷,皇上派咱家前来贺喜来了,躬祝侯爷和红绫姑娘百年和好,共享白头!”
杨秋池满脸欢笑,连声感谢。将李公公迎进了府里。接着,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也带着锦衣卫大小官吏也都来了。杨秋池心里明镜似地,没有皇上发话,这两个人是不可能来的。看来,至少皇上认可了他白天的话语。这一举措也就表明,皇上接收了杨秋池的金书铁券换红绫。这让杨秋池一颗心彻底放了下来。
这一顿酒宴喝得甚是高兴,也是直到酪酊大醉,才将杨秋池送回了洞房。
杨秋池这次真的醉了,一天之内,经历了这么多的大喜大悲,那么多地风云变幻,最终,圆满结局,心中的欢喜,真如浓烈的美酒一般让人陶醉。
杨秋池醉醺醺坐在桌边,望着床边红盖头盖着的红绫,咦,怎么成了三个新娘了?杨秋池摇晃着脑袋说道:“绫绫……,绫绫……!你可真好玩,怎么会有三个脑袋呢!”
就听到红绫在红盖头着急地说道:“老爷,瞧你醉得……!你快来掀开红盖头,我好照顾你啊!”
杨秋池嘿嘿一笑:“绫绫是我的好宝贝,我地亲亲好宝贝呐……!”强忍着天旋地转,站起身,摇摇晃晃走向红绫,可今天喝的酒比哪一次成亲都要多,毕竟,生生死死,比哪一次都要惊心动魄。
走了几步,眼看就要到了红绫地身前了,杨秋池到底坚持不住,左脚拌右脚,咕咚一声,摔在了红绫的脚下。
红绫着急地惊叫了一声,摸索着蹲下身搀扶着杨秋池,唤了声:“老爷!
这一跤倒把杨秋池摔醒了,借势扶着红绫的手,跪爬起来,嘻嘻一笑:“绫绫……,我没事!咦!你怎么还盖着红盖头来着?我刚才不是……不是……”一连说了两个不是,终于想起来,自己刚才摔倒了,还没解开红盖头呢。
其实,杨秋池一颗心里,对红绫充满了怜爱。从最初武昌初次见面起,红绫就成了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想起以往,杨秋池心中升起了无限的柔情,他使劲晃了晃脑袋,抓住了红绫的手臂,慢慢站了起来。
红绫的红盖头还罩在头上,双手用力搀扶着杨秋池,用她那甜得腻人的嗓音说道:“老爷,您……您没事吧?”
杨秋池对红绫爱怜已极,隔着红头巾在她脸颊上吻了一下,然后拈住她的红盖头,慢慢揭了起来,露出了红绫娇美绝伦的容颜。灯下看美人,更显妩媚,他不由看得呆了。
红绫微微一抬眼,望见了杨秋池痴痴的眼神,扑哧一笑,娇嗔道:“老爷,你都看了红绫这么久了,还没看够啊?”
杨秋池伸出双手,轻柔地捧住她的脸蛋,依旧痴痴地望着她:“绫绫,我可再次严重警告你,私下里,再不许你叫我老爷……,要不然,我就叫你老夫人!”
红绫咯咯笑了,眼中闪现出无限的柔情,点头道:“嗯~,好的~,秋池老爷,不,秋池好哥哥!”
杨秋池将她拉起来,搂着她的腰肢,深深地吻上了她的红唇,深深地吻着,良久,这才离开了她的红唇,说道:“绫绫,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女人了,明白吗?”
“嗯!”红绫欣喜地点点头,点起脚尖,深深给了杨秋池一个香吻,丹凤眼微有泪光闪现:“秋池哥,绫绫是你的女人,一辈子都是!”
杨秋池道:“别忘了,咱们两还有一个重任!”
“绫绫知道的……”红绫低下头,羞答答说道。
“知道吗?嘿嘿,那你说说,什么重任?”杨秋池故意逗她。
红绫微一迟疑,脸蛋更红了,低若蚊蝇道:“绫绫……要给……秋池哥……生个小少爷……”
杨秋池兴高采烈搂着她叫道:“好!记得就好,上床,咱们开始大生产运动!”说罢,将红绫抱起来往床上一扔,大叫一声,扑上了床,两人咯咯笑着翻滚在了一起。
…………
第二天,杨秋池带着宋芸儿、红绫、南宫雄的护卫们再次出发,前往山东县,重新开棺验尸。知道了墓道口所在,所以这一次没有叫工部官员。
十多天后,他们一行人再次来到了县,找到了衙门王知县,让他带民壮跟自己去再次开棺验尸,并让他准备了一只活鸭。王知县听说杨侯爷还要再次开棺验尸,而且还要准备鸭子,有些意外,却不敢多问,叫衙役抓了一只大肥鸭,带着一队民壮,跟着杨秋池来到了城外的贤妃陵。
上次掘开墓道时间不久,民壮们都有印象,所以,这一次开挖进展很顺利,一个时辰左右,就挖到了墓道口。
等墓道里秽气散完之后,杨秋池等人这才提了法医物证勘查箱进了墓道。
民壮们将石棺打开,墙壁上挂上灯笼,然后退了出去。南宫雄等护卫在门口警戒。
这一次,除了那只鸭子留下之外,杨秋池让所有的人都出去,让宋儿也到墓道口警戒,他要独自一人验尸。
宋芸儿噘着个嘴不干,但杨秋池连哄带骗还是让他出去了,因为这一次他使用的检验手段,连宋芸儿都不能看,否则,恐怕会惊世骇俗的。

第五卷 第四百三十五章 炭毒
上一次检验不详细,又被纪纲贪功乱整,结果,造成数百人无辜惨死,这给杨秋池一个很大的教训,所以,这一次他要想方设法查清真正死因。
如何检验他已经想好了,他要在不解剖的情况下,查清真正死因,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一些运气,希望贤妃的死亡原因本身,不用解剖也能查明白。否则,那就不好办了。
杨秋池上了架在棺椁一侧的梯子,将上面覆盖的缎被取了下来,露出了贤妃娘娘的尸体,由于天寒地冻,又是深在地下,虽然过了差不多一个月,尸体还是和上次差不多,仅仅出现了轻度腐败。
他先将贤妃娘娘身体旁边的精美无比价值连城的陪葬物品一一取出,露出了下面垫着的绣花锦被,抓住两侧垫单,用力将尸体提了起来。慢慢退下木梯,将尸体放在了青石板地上。
展开被单,露出了贤妃的遗体。这一次杨秋池不再客气,三下五出二,扒光了贤妃身上所有的衣裙,开始一点点进行体表检查。
尸斑位于后背低处,根据莲儿等人证明,虽然贤妃死的时候是侧卧,但尸斑尚未出现或者刚开始出现就被发现了,这之后处于仰卧位置。
杨秋池仔细检查尸斑情况时,吃了一惊,尸斑呈鲜红色而不是常见的暗红色,这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因为尸体放在冰库里冷藏。空气中地氧透过皮肤形成氧合血红蛋白,所以尸斑呈鲜红色。另一种可能,就是贤妃体内形成了碳氧血红蛋白,所以尸斑是鲜红色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说明贤妃是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这让杨秋池想起了太医说到贤妃死亡的症状时,有一句话:“观之口唇樱红”。这就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之一,只是当时是七月盛夏,一般不可能有炭火,所以自己没往炭火中毒那方面想。现在结合尸斑。这种怀疑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了。
不过,没有进一步的证据不能妄下结论。在此之前,他决定先核实贤妃究竟是不是死于砒霜中毒。
杨秋池打开法医物证勘查箱,取了一管注射器,吸了一些生理盐水,扎进贤妃尸体的胃部。将生理盐水注射了进去。
等了片刻,给注射器换了一只大号针头将刚才注射进胃内的生理盐水慢慢吸了回来。去掉针头。将那一管胃内溶液注进了鸭子的喉咙里。
等了半天,那鸭子还是活蹦乱跳的嘎嘎叫,一点事都没有。这就证明,贤妃胃内根本就没有毒药!当然也就证明是被死后灌毒。
现在排除了砒霜中毒,刚才怀疑贤妃死于一氧化碳中毒地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
检验一氧化碳中毒,首选检材是心内、大血管内的血液。如果在心血中检验出一氧化碳。即可确认。
一氧化碳中毒者血液呈樱红色,具有流动性,不易腐败,也因此会使得尸体整个腐败进程减慢。这也是贤妃死亡半年后,尸体仅仅轻度腐败的原因之一。
由于炭氧血红蛋白在尸体内保持时间很长,就算尸体已经腐败。依然可以检出。所以,杨秋池不担心查不出来。
他拿了一只注射器,插入死者心脏,抽取了死者心血,然后用氢氧化钠法进行检验。检材血液中加入试剂后几分钟,血液变成了草黄色。这说明,死者心脏血液里,含有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贤妃是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杨秋池还不放心,又抽取了死者大血管的血液,使用另一种方法——硫化钠法进行检测,结果血液依旧是玫瑰红色,而正常的血液应该变成绿褐色。这就再次证明,贤妃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七月盛夏,哪来地一氧化碳呢?想不通,看来有必要到驿站再重新进行现场勘查。
杨秋池继续进行尸体检验,没有发现其他异常,然后给尸体穿上衣裙,收拾好检验器材,将宋芸儿叫了进来。
宋芸儿好奇道:“怎么样?有什么发现吗?”
杨秋池想了想,这才说道:“贤妃不是被砒霜毒死的,而是中了炭毒,至于究竟是意外,还是有人故意用这种方法谋杀,还需要进一步查。”
一氧化碳中毒在古代已经有认识,《洗冤集录》里就记载有:“中煤炭毒,土坑漏火气而臭秽者,人受熏蒸,不觉自毙,其尸软而无伤,与夜卧梦魇不能复觉者相似。”那时候已经认识到煤炭燃烧产生地气体可以导致人死亡。只不过,还不知道这种气体叫一氧化碳而已。
宋芸儿很奇怪,问道:“不对啊,贤妃娘娘死的时候是七月,正是酷暑,哪来的煤炭呢?”
“所以我们要重新回驿站案发现场去查查看。”
杨秋池让她帮忙将尸体和陪葬品放回棺椁里,然后叫王知县带民壮盖上棺盖,回填了墓道。
随后,杨秋池带着宋芸儿、红绫和护卫队赶往临城。两天后到达了临城。
临城驿站因为万岁爷和娘娘住过,而且,娘娘就在这驿站里病故的,这临城的知县觉得这很有纪念意义,便向上打报告申请了专款另外修了一座驿站,而原来的驿站则全部封存保留作为纪念,里面地用品也都保持原样,不许其他人再住。这个主意当然没人敢反对。因此,驿站现场保留十分完整,有再次勘查现场的价值。
在临城的知县和驿站的驿使官陪同下,重新勘查案发现场。
临城是个小城镇,这驿站的陈设也很简陋,杨秋池带着宋芸儿在贤妃娘娘死的那房间里四下张望,一件件物品仔细检查,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杨秋池略一沉吟,既然贤妃娘娘是一氧化碳中毒而死,古代没有汽车尾气或者煤气灶之类地,所以,能产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是煤炭和火炭。
煤炭在明朝远没有大规模开采,已经开采使用的,也主要用于冶炼生产,生活中几乎没有使用煤炭的。经过询问得知,这驿站也没有使用煤炭,所以,最有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的,就只有炭火。
皇帝带着娘娘入住驿站期间,这驿站戒备森严,外人根本没办法靠近,如果要进来,也会像皇宫那样要进行安全检查,如果来人携带炭火,肯定会被查问而引起怀疑,所以,这炭火几乎不可能是从外面带进来地。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引起贤妃娘娘一氧化碳中毒的炭火,就在驿站里!
杨秋池问那驿使官道:“你们驿站冬天是用炭火取暖吗?”
“是地。”驿使官躬身答道。
“你们的木炭放在哪里?”
驿使官指了指驿站院子角落的两间小房间:“就在那里。”
杨秋池走到那小房间前,门没锁,轻轻推开,这房间是个套间,外面一间整整齐齐放着几排烧炭的火盆,还有一些烧水用的火炉。
里间屋子堆着一小堆炭。驿使官解释道:“这些都是去年冬天没用完的。皇上走了之后,根据知县大人的指示,这驿站就封存了,依然保留着原样。”
杨秋池走到外间那些火盆和火炉前,蹲下身,仔细逐个观察。想了想,站起身来,快步来到皇上住的那间房里,让其他人等在外面,将房门和窗户全部打开,然后自己进屋,趴在屋里的最后一间窗户下,脸几乎贴到了地面,先斜着观察,然后一点点查看过去。
窗户和门都打开了,这房里很亮堂,杨秋池的一双眼睛紧张地一寸寸搜索着地面,忽然,他眼睛一亮,吩咐南宫雄将自己的法医物证勘查箱提进来,打开了,取出镊子,小心地在地上用镊子夹起了七八点小颗粒,放进了玻璃管里,然后放回法医物证勘查箱。
宋芸儿一直紧张地在门口望着,在杨秋池勘查现场的过程中,她是从不会说话的,她知道,这时候杨秋池最需要的是安静的思考。
杨秋池站起身,将当时宫女、太监们住过的房间一间间趴在地上仔细对地面进行了检查。终于,检查到其中一间时,他的眼睛又亮了。拿来法医物证勘查箱,取出镊子,又趴在地上,将几点小颗粒夹了起来,放进了另一个玻璃管中。
接着,杨秋池在房间里转悠了一会,目光落在了门边桌子上的一个烧水的铁壶上,走过去,提起来,看了看,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出了房门,他回刚才放木炭的那个小套间,用镊子从地上拣了一些炭渣和炭末,放进一个新的玻璃管中。
杨秋池返回了刚才那间房,告诉宋芸儿他们在外面等着,然后关上门窗,取出微型显微镜,对三处提取到的小颗粒进行了观察,当他的目光离开显微镜的时候,已经充满了兴奋和一丝得意。
杨秋池检查完毕出来,宋芸儿看见他满脸兴奋,禁不住问道:“哥,怎么样?有发现吗?”

第五卷 第四百三十六章 找出真凶
对宋芸儿,杨秋池不需要隐瞒自己侦查进展情况,相反,他需要告诉她,让她学会一些实用的侦查技术,尤其是一些不需要现代设备的常用法医常识(当然,除了一些太过现代化的东西,让她看见了就会天下大乱的东西,比如电脑、显微镜,数码相机等等,是不能让她知道的),让她学会了,希望她今后能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杨秋池让章知县、驿使官和南宫雄等人全都到驿站外面去等候。然后才将宋芸儿带到了皇上和贤妃娘娘当时居住的房间,指着刚才自己趴着观察的地方,说道:“芸儿,你仔细看看这里,看能不能发现什么?”
宋芸儿也学着杨秋池的样子,翘着屁股趴在地上,鼻子都块贴在地面了,瞧了半天,沮丧地说道:“除了灰尘和小土疙瘩颗粒,没有什么啊。”
“很好,就是那些小土疙瘩颗粒,注意看看,是什么?”杨秋池刚才只夹取了几粒,地上还有一些。
宋芸儿用手指捏了一小粒针鼻大小的颗粒,在亮光下瞧了片刻,迟疑地说道:“好像是……好像是炭渣。”
“没错,你的眼神很好!”杨秋池赞道,心里想我自己都还要靠显微镜才能看出来,真丢人。接着说,“你想过没有,贤妃娘娘他们住在这里时,是酷夏,如果要用炭火取暖。那只有冬天才用,如果要用炭火煨药煮饭什么地,也不会拿到皇上和娘娘的寝室里来,搞得乌烟瘴气的。所以,你不觉得这地上的炭来的很奇怪吗?”
听杨秋池这麽一分析,宋芸儿点点头:“是啊,酷夏里房里的地上怎么会有炭渣呢?贤妃娘娘就是被炭毒给毒死的,难道,是有人将炭炉放进来谋害贤妃娘娘吗?”
杨秋池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这种可能性非常大!我也是这么判断的,所以。我检查了当时住人的每一间房间。”
宋芸儿疑惑地问道:“检查房间干什……?”刚说一半,立即想到了原因,兴奋地说道:“我知道了,凶手要将炭火放进贤妃娘娘地房间,神不知鬼不觉地用炭毒毒死娘娘,就必须先在自己的房间里将炭炉升起来。然后提到娘娘的房间,悄悄放进去。不过。那么多窗子,你怎么知道凶手是打开这一扇窗户放进来的呢?”
“很简单,侍女莲儿说,她一直在门口候着贤妃娘娘,所以,凶手只能尽可能远离侍女莲儿。这是最后一扇窗户。当然选择这里。而且,这个位置正好是床头对着的位置,睡在床上的贤妃娘娘,一般看不见头顶正对着地前方的动静。可以最大限度保证隐蔽性。”
宋芸儿点点头,随即又疑惑地说道:“我记得莲儿说过,太医说贤妃娘娘阴虚。要避风寒,所以酷夏里也不能开窗户睡觉,窗户既然是关上地,凶手从外面怎么打得开呢?”
“这说明,凶手这之前曾经进过娘娘的房间!”杨秋池肯定地说道。“趁人不备,悄悄将最后一扇窗户的窗闩拔起来了。”
宋芸儿又想了想。摇头道:“还是不对,就算炭炉放在娘娘床头方向,她发现不了凶手打开窗户将炭炉放进来,但炭火的光也会引起娘娘的警觉的,我记得侍女莲儿说过,娘娘睡觉地时候怕光!所以对光应该很敏感。”
杨秋池道:“没错,不过,凶手能进到娘娘房里来,说明应该是娘娘身边的人,因此,凶手完全知道这一点,一定会想办法把光挡住,这样娘娘就不会发现了。”杨秋池微笑着说。
“挡住?用什么挡?”
“先让你瞧一件东西,你就应该知道答案了。”杨秋池拉着宋芸儿的手,来到刚才检查的那间房,指了指桌子上的那个烧水的铁壶:“你看看,有什么发现?”
宋芸儿拿起那铁壶,摇了摇,是空地,仔细看了看,没发现什么,正疑惑间,忽然咦了一声,盯着桌上一个圆形的微微发黄的印迹道:“这是什么?”
她将手中那铁壶慢慢放在那印迹上,完全吻合!宋芸儿高兴地叫道:“我知道了,这是这个铁壶在桌子上烫出来的印迹!说明,当时凶手就是用这个铁壶放在火炉上挡住了炉火光,避免娘娘发现的,由于铁壶被炉火烧烫,这才在桌子上烫出了一个印痕!”
“很对!”杨秋池赞许地点点头,走到房中刚才自己提取颗粒地那个地方,说道:“这里也有一些炭渣颗粒,经过我的检验,与娘娘房里最后一扇窗户下发现地炭渣特征非常相识,说明是同一种炭渣。”
宋芸儿拍手道:“这下清楚了,凶手在娘娘房里的时候,就悄悄拔掉了最后一扇窗户的窗门,然后潜入放炭的小房间,拿了炭炉和炭,回到自己的房间,生了炭火,放上铁壶,估计娘娘睡着了,提着来到娘娘房间的后窗,放进去后,关上窗户,利用炭毒毒死了娘娘。由于这炭炉是从那放炭的房间里拿的,地上有许多炭渣,所以,炉底也粘上了炭渣,在凶手房里生火和在娘娘房里放炭炉的地方,都留下了这种炭渣。”
“分析的很好!”杨秋池赞道,“由于这驿站十分简陋,皇上和娘娘住的房间也很窄小,炭毒很快迷漫整间房间,这种毒无色无味,中毒者会感到头痛恶心呕吐,但这个时候,中毒者已经由于肌体严重缺氧导致肌无力,无法呼救也无法逃离,最终死亡。”
“那既然房间里有炭毒,后面进来的人怎么没被毒倒呢?”
“要是被毒倒,那不就漏了馅了吗?”杨秋池微笑,“凶手用炭毒杀人,就是要让别人查不出来,说实话,在酷夏里用这种方法杀人,那些太医恐怕还真不会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