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4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的情况非常危险!卑职认为,现在不是考虑反击鲁北,而是撤退,将泰山防线的部队撤到黄河以北,放弃济南!”

寺垣忠雄是真着急了,各条战线兵力兵力使用都达到极限,东面,关麟征率部从胶济线杀过来,虽然抽调六十二师团回防济南,可六十二师团是三联队师团,全部兵力只有一万四千多人,加上济南守备队,宪兵队等部队,总兵力也不过一万八千人,这点部队看上去不少,可济南有多大,这点兵力只够守御内外城。

另外城内还有部分皇协军和和平救国军,可这些部队不但不能替他们分忧,还必须防备他们判变。松井石根将这些伪军全部布置在城外,日军只部署了两个大队在城外,一个在城东的茂岭山、砚池山一线,另一个负责守御城南的青龙山、回龙岭一线。

在城北,洛口、新城、药山、黄台山一带,松井石根则部署了一个联队的兵力,在城内,松井石根留下了一个联队两个大队,另外城内的三千名守备队和宪兵队负责守御内城(济南分内外两城)。

这个兵力部署看看就觉得心惊,外城只有六千多人,即便加上在乡军人,也只有一万多人。这一万多人分配在济南宽阔的城墙上,连一个垛口都分配不到一个人。

济南如此危急,可泰山防线更加危险。

三十六集团军先是猛攻境内最高点天堂山,主力七十八军却出其不意袭取黄河边的望山口,而后以坦克开路,攻取长清县孝里镇,一举绕到泰山防线侧后,松井石根急忙从五十九师团抽调山口联队前去堵截,可此举又削弱了正面防线,杜聿明和钟彬抓住机会强攻。

截至今天,泰安失守,曲阜失守,泰山防线北面重要支撑点天堂山失守,杜聿明趁势继续进攻日军第二道防线。

泰山防线正面摇摇欲坠,侧翼的莱芜地区则已经是千疮百孔。六十二师团调离后,防线兵力不足。蓝运东抓住战机,以陈明仁新三军侧攻沂源,吸引在该地的第六混成旅,黄伯韬五十五军从正面强攻莲花山,逼迫莱芜守敌,集团军主力王国斌五十九军,则进攻棋山。

正面强攻外,沿胶济线西进的关麟征又抽调四十七军沿淄莱公路杀来,为了第六混成旅团剩下的三个大队(总兵力五个大队,一个配给第五混成旅团,一个驻守博山)抵抗陈明仁本就吃力,听到博山告急,旅团长古藤龙夫放弃沂源,后撤到博山。

莱芜防区出现了巨大缺口,蓝运东怎么会放弃这个机会,立刻命令陈明仁绕到莱芜西北,抢占青石关,切断淄莱公路,与沿淄莱公路西进的四十七军对博山之敌形成夹击之势。

不过蓝运东的胃口可不是博山区区四个大队的日军,在切断淄莱公路后,随即命令王国斌率领三十八师和180师沿淄莱公路西进,抢占莱芜西面的南茴山。

战役发展到现在,寺垣忠雄和参谋们早已经断定,战役已经失败,支那军充分利用了战场空间,将兵力优势发挥到极致,皇军在整个战场都陷入被动,寺垣忠雄甚至悲观的断定,如果不撤退,要不了三天,莱芜地区的第五混成旅团就会被消灭,如此整个泰山防线实际被突破,现在要做的是,从黄河以南撤退,而不是抽调部队反击。

可是,松井石根却坚决不同意放弃济南,放弃山东,六年以前,他在南京城下遭遇惨败,以致被调回国,为了洗刷耻辱,他甚至愿意以大将之尊,屈居十二军司令官,他不能接受再次失败,羞耻的回国,转入后备役。

“不!我绝不放弃济南!”松井石根暴躁的吼道,干瘦的脸上散发出狂热的绝望,六年前,支那将军就是踩着他的肩头走上军神之位,今天,他绝不愿再次成为他的垫脚石。

寺垣忠雄有些绝望,周围的参谋们神色肃然,第一课课长柳城十三率先站出来支持:“司令官,作战课进行过战场推演,莱芜板本旅团长还能守三天左右,博山龙藤旅团长恐怕连三天都守不到,一旦莱芜博山失守,支那军就可以在战场上任意行动,司令官,现在是下决心的时候,壮士断腕,放弃黄河以南。”

柳城本是十二军中少壮派的代表,主张一向激烈,而寺垣忠雄却是军中稳健派的代表,现在少壮派和稳健派同流合污了,作战室内,所有参谋神色严肃,鸦雀无声,只有远处隐隐传来的炮声。

就在松井石根准备再次咆哮时,从外面跑进来一个参谋:“报告,博山龙藤旅团长来电,支那军攻势凶猛,已经逼近城墙,松木大队长战死,桥本大队长重伤,龙藤旅团长请求战术指导。”

没等松井石根反应过来,电话铃猛烈响起,寺垣忠雄过去抓起电话,是守御茂岭山的源十三中佐的电话。

“参谋长!皇协军十三团判变,支那军开始进攻茂岭山了!”

“茂岭山必须死守!”寺垣忠雄没有多废话,简单一句后便挂断电话,然后向松井石根报告,可他的话还没说完,外围阵地上的日军将领的电话便接二连三打来,驻守在外围的伪军全部判变,支那军现在开始向茂岭山、砚池山、青龙山、回龙岭发起进攻。

“司令官!下决心吧!”寺垣忠雄见松井石根还在犹豫,便忍不住再次催促,松井石根听到一连串败报,心中实在不甘,战役才开始不久,便宣告失败,这让心里难以接受。

可现在这么多部下反对,松井石根也不好公然拒绝,急中生智下,他倒想出个主意:“放弃济南必须得到华北派遣军同意,向冈村司令官请示吧,如果他同意,我们便放弃济南,全军后撤到黄河以北。”

“哈依!”寺垣忠雄冲柳城使个眼色,柳城立刻命令一个参谋起草电报向北平请示,寺垣忠雄随即又补充说:“司令官,为了撤退方便,部队必须作出调整,第六混成旅团必须放弃博山,第五混成旅团也必须放弃莱芜,泰山防线的部队也必须后撤到济南附近。”

“好,就这样吧。”松井石根冷眼看着地图:“龙藤还能撤到济南吗?”

第六混成旅团实际上已经被蓝运东和关麟征包围,要想回到济南,只能从中国军队的包围圈中找到缝隙,才能钻出来。

“只有靠天照大神保佑,和他们自己了。”寺垣忠雄的语气同样悲观,大撤退必然导致部分混乱,中国军队绝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冈村宁次的电报很快便到了,不但同意他们后撤到黄河以北,还要求他们后撤到德县沧州地区,冈村宁次在电报中的判断更加悲观:

“黄河北岸,支那军坦克消失,根据地情报,有一支支那军攻克冠县,估计这支部队正冲向临清,你们的动作必须要快!否则,就算撤过黄河,也很难撤到德县,应命令战车第一师团和第五师团,立刻后撤德县,德县必须坚守!”

冈村宁次一直密切注意山东战场,战场上的种种情况让他焦虑不安,可是按照日军传统,前线指挥官才有决定权,如果松井石根认为还能打下去,即便是他的上司,也不能干预,更不能命令放弃战斗后撤,否则会被视为畏怯,有失武士威严,事后,恐怕会有激烈的少壮派军官冲到他办公室内,要求他切腹。

撤退,松井石根现在总算领会了当初庄继华在南京城内的为难,他的困难更大,在此之前,他信心满满,完全没有作撤退的准备,在济南集结的大批物资没有装车,军队,侨民都需要车运,幸亏六十二师团回撤后,寺垣忠雄在黄河渡口附近部署了一个联队的部队,同时以保证南北交通通畅为民,命令工兵在黄河上架设了两座浮桥。

这或许可以稍许自慰。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九章 奔流 第八节 黄河在咆哮(七)

初秋的东京已经能感觉到凉意,可陆军部大院内,气氛却十分紧张,进出的军官们无不神色严肃,山东战场形势一天比一天恶劣,胶东失守,聊城苦战,莱芜被突破,泰山防线摇摇欲坠,最新的情况是冈村宁次决定放弃黄河以南,甚至要放弃整个山东河南。

“你们现在怎么不说话了!”石原莞尔轻蔑的盯着杉山元、木村兵太郎,此刻他犹如鹤立鸡群,陆军部、参谋本部的军官们几乎全站在他对面,他的身边只有武藤章等少数几个。

支那战事的发展与他几个月前的预料几乎一模一样,当初力主放弃江南,将兵力集中在华北,就是为了防止今天这样的情况出现。

“你们除了误国以外,什么也做不了。”石原莞尔非常丧气,也非常伤心,正是由于他们的干扰,导致他的战略无法执行,现在山东失守已成定局,就算十二军主力能逃过支那军攻击,损失也必定惨重,冈村宁次能守住北平就算天照大神保佑了。

“就算山东失守,也不能放弃江南,”杉山元强自争辩:“外务省已经作出结论,放弃南京汪精卫政府是不可接受的……”

“荒唐!”石原莞尔冷笑着打断杉山元,然后长长叹口气,根本不管在场的众多军官,径直离开作战室,他对这群人已经彻底绝望,依靠这些人是不可能挽救危机中的日本。

“这算什么?”服部卓四郎不满地叫道:“总参谋长怎么在作战会议上就这样走了呢?”

“这样的总参谋长是不负责的!是帝国的耻辱!”濑岛龙三显得更加气愤。

“还能做什么!有你们这帮废物在这,帝国还有挽救的机会吗!结束这场战争吧!笨蛋!”石原莞尔丢下这句话,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去。

石原莞尔无理离开,这个少见的情况让正在开会的军官们傻了,参谋总长在主持作战分析会时离开,这在日本陆军史上还是首次。会场上在沉静了几分钟后,顿时如炸开的蜂窝,群情汹汹。

武藤章在心里暗叹,他似乎了解石原莞尔的绝望,华北本就兵力空虚,十个师团的援军还在路上,如果十二军遭受重创,整个华北就剩下谷寿夫的七八万人,以及从山西撤出来的两个师团,从大同撤出来的部队必须留在察哈尔和绥远,保障蒙古方面军的后方安全。

如此算下来,冈村宁次手上可动用的军队数量也就在十一二万左右,这十来万部队要阻止支那上百万大军的围攻,而且还是在对方有火力和空中优势的情况下,武藤章可以想象,现在在北平的冈村宁次有多焦急。

回过头来看,从卢沟桥事变开始,大本营的主流判断就一直是错误的,石原莞尔伤心离去,只能说是心灰意冷,武藤章断定,石原下一步就是向天皇提出辞职。

杉山元现在已经完全失去权威,各部部长、各课课长,根本不管杉山元,自顾自的就开始议论起来。

“松井石根已经老朽了!根本就不应该让他担任十二军司令官!”有人冲人事局长富永去了。

富永则抗声道:“人事问题是陆军省和参谋总长决定的,况且,华北的根本问题是兵力不足!兵力不足!懂吗!”

“只有再次征召后备役,组建二十个师团,迅速运到华北,与支那军决一死战!”

武藤章在心里忍不住暗骂,组建二十个师团,先不说兵员,武器装备,这些连枪都拿不稳的士兵,只会成为支那军屠杀的靶子,为支那将军添加勋章。

“将关东军调入关内!关东军天下无敌!”

武藤章轻轻叹口气,转身也想离开,关东军还天下无敌,梅津美治郎抗议电报足有三尺厚,还天下无敌?真是笑话,现在关东军就剩下一个第十师团在那撑门面,剩下的连乙种师团都算不上。

“武藤将军,你有什么想法?”

武藤章扭头看,见是军务局下属第一课副课长武田,这个武田是军部内石原莞尔幸存的追随者,当初与石原一同反扩大的全部被赶出陆军省和参谋总部,这也是石原这次出任参谋总长孤立无缘的最大原因。

武田的目光很冷,武藤章知道是什么缘故,当初他是反石原最激烈的人之一,也是力主扩大卢沟桥事变的中坚,武田现在报复来了。

“还能说什么,事情已经这样了,只有恳请天照大神保佑,松井将军能带领十二军撤到黄河北岸。”武藤章的语气很平静。

武田却还是不放过他:“武藤将军,当年您豪气冲天,力主膺惩支那,怎么现在当上将军了,难道当上将军了,勇气却没有了?”

武田这话有些恶毒,讽刺武藤章他们当年之所以主战,不过就是想尽快升到将级。武藤章勃然大怒:“怎么能这样说呢?当年支那挑起事端,难道就不该膺惩?武田君!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团结起来,共渡难关!”

武藤章根本不担心武田能作出什么来,他现在是少将,武田只不过是新提拔的少佐,况且,当年力主扩大的最大助力便是眼前的杉山元,武田挑明了,只会得罪更多人。

果然,武田退缩了,没有继续追究,而是柔中带刚的责问道:“面对华北如此危机,武藤将军有什么对策吗?”

武藤章心说,现在还有什么对策,刚才我不是说了,只有乞求天照大神帮忙了,还能有什么对策,华北部队几乎全部调到山东河南,冈村宁次现在能控制的兵力不会超过五千人,全派到山东去,平津还要不要?

刚才那话大家可以当作玩笑,现在不能再这样说了,武藤章想了下说:“要想守住山东已经不可能了,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目前在安阳的谷寿夫有八万两千人,支那军对谷寿夫的攻击并不猛烈,我认为可以从中抽调两个师团迅速东进,抢占德县,接应松井君突围。”

“这个计划我看可行。”杉山元犹如抓到一棵稻草,立刻表示支持,这让武藤章有种上当的感觉,要知道一旦采纳这个计划,未来的后果就是他来承担。

“将军,我认为,能否实行这个计划应该由冈村大将决定,我们最好讨论下,山东失守后,支那派遣军的东向。”武藤章很巧妙的收回了建议,把责任推到冈村宁次身上。不过这也让人无可指责,毕竟冈村宁次是靠近战场的。

“你说得对,不过,我们可以给冈村大将一个提醒。”杉山元微微点头,现在杉山元承担的压力非常大,远的卢沟桥事变,近的阻碍放弃江南,事事都证明他错了,陆军大臣的职务岌岌可危,现在可能唯一能让他保住大臣职务的,只是陆军大臣的独立性,要是他不辞职,小矶国昭就只能以总辞职的方式来更换陆军大臣。

“这样最好。”木村兵太郎心情一点不好,他也看出石原莞尔可能要辞职,石原一辞职,天皇势必过问,结下来便会追究责任,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呢?石原莞尔?不可能,这个战略部署本就不是他的,两次在内阁大本营联席会议上慷慨陈词,力主放弃江南,兵力集中到华北,两次被否定。杉山元是陆军大将,三朝老臣,如果裕仁不忍心,他,木村兵太郎就是替罪羊。

“不过,华北战事前景堪忧,”木村兵太郎迟疑着说:“我看仅仅增援十个师团还不够,必须从本土抽调更多的部队,另外可以命令朝鲜总督组建朝鲜师团,调入关内作战。”

“后勤物资能保证吗?”杉山元将目光投向兵器局局长菅晴次,兵器局实际负责后勤装备,包括储备和研制。

菅晴次想了想后,有些为难地答道:“超过二十万便很困难,我必须留下至少十万人的物资,本土防御需要。”

杉山元不再说什么了,山东战事分析会就这样草草结束,还没到下午杉山元便接到报告,石原莞尔向天皇递交了辞职信,天皇亲自召见石原,俩人谈了足足两个小时,这个时间长度,是超乎想象的,就算首先面圣,也从未有如此长时间。

不过现在他顾不得这么多了,下午他将紧急拟定的增兵方案送到小矶国昭面前,小矶国昭的神色凝重,看后有些无奈的对杉山元说:“杉山将军,这次又要征召十五万人,据我所知,陆军的增兵条件已经一再下调,原来根本不能征召的,现在也征召了,征兵年龄已经下调到十六岁,上调到四十二岁。”

杉山元有些不耐烦了,他打断小矶国昭:“首相,现在是战争年代,条件自然有所变化,这没什么问题。”

小矶国昭却没有立刻批准这个计划,而是将计划放在旁边,抬头正视杉山:“我必须和参谋总长以及内阁商议。”

杉山元点头:“希望能尽快,华北局势已经刻不容缓。”

华北局势确实很危险,不过,现在首先要解决的是杉山元,裕仁召见石原莞尔,石原莞尔向他分析了整个战局,明白无误的告诉裕仁,日本现在正在输掉战争,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必须解决战略问题。石原莞尔从卢沟桥事变开始谈,支那事变、对苏作战,对美开战。

“……,战争爆发到现在,帝国始终缺乏一个长远战略,总是在问题出现之后才忙于解决,对苏作战,是为了解决支那事变,对美作战,也是为了解决支那事变,认为切断滇缅公路便能逼蒋介石屈服,可却始终没想过,要是蒋介石不屈服呢?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支那事变。

……,作为支那事变时的陆军大臣、对美宣战时的参谋总长,杉山大将必须承担责任,他继续担任陆军大臣是不合适的。……”

石原莞尔开出了他留任的条件,杉山元必须去职!裕仁对此没有作出反对,在陛见之后,裕仁通过木户转告小矶国昭,在恰当的时候让杉山元自己辞职,陆军另外选择一个陆军大臣。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九章 奔流 第八节 黄河在咆哮(八)

作为将领,必须审时度势,该进则进,该退则退,不能有丝毫犹豫;松井石根下达撤退令,安排好撤退路线后,十二军司令部开始向黄河以北转移。

泰山防线正面的五十九师团、二十一混成旅团、第三混成旅团,在五十九师团师团长细川忠康指挥下,开始向东撤退。

日军前线异常立刻被杜聿明察觉,他随即下令全线加强进攻,不再保留实力,黄河两岸炮火连天,一个新的高潮形成。

黄河南岸,钟彬占领望山口后,打开了通往北部平原的通道,随后他以坦克团开道,七十八军三十六师随后跟进,向南王庄发起进攻。

天空中,炸弹带着尖锐的啸声从天而落,南王庄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地面上,一百多辆坦克,以正三角形队形冲向南王庄;在坦克后面是三十六师整整两个团。

泰山正面,杜聿明早就瞄好突破口,他将突破口选在五十九师团与二十一混成旅团的结合处,在肥城东北的金牛山、马山、五峰山,与沿黄河南岸东进的三十六集团军夹击二十一混成旅团。一直留在后面作预备队六十军推上第一线,新编第七军和七十七军则死死缠住五十九师团。

莱芜地区,撤退令实际上已经不起作用了,第五混成旅团在蓝运东的打击下,外围阵地几乎全部失守,五十五军攻克莲花山,81师突破汶河,切断莱芜与泰安联系;五十九军占领棋山,炮弹已经可以打到莱芜城内。

博山方向,四十七军攻抵博山城下,第六混成旅团折损近半,古藤龙夫无奈弃城北逃,李宗昉兵分三路,穷追不舍。

济南城外,关麟征意气风发,四个军分路进攻,日军奋力抗击,奈何兵少将寡,七十三军攻克茂岭山,新12军攻克回龙岭、平顶山,直接冲到济南城下。二十军配属新四军第一师渡过小清河,迂回新城,威胁日军北撤通路。

黄河北岸,聊城战场,随着青三军青四军到来的还有直属军委会的两个重炮旅,第四重炮旅和第五重炮旅,这两个重炮兵旅各装备了二十四门130加农炮和二十四门150榴弹炮。

拿到这两个重炮旅,宋希濂顿时大喜,当年淞沪抗战时,他可吃够了日军重炮的苦头,一副穷人翻身的模样,两个重炮旅,两个火箭炮营轮番上阵,天上还有一个师上百架飞机配合,将日军阵地打成一片火海,生生从日军严密的防御圈撕开一条缝隙,切入日军防御圈三公里。

在聊城南面,孙震则陷入苦战,一边骂着宋希濂,一边啃着日军阵地,一个村庄连着一个村庄的向前啃,每个村庄都在血战,都要反复争夺,进展极其缓慢。

虽然外围阵地数处失守,可总体看来,日军挡住了中国军队的猛烈进攻,战役的轨迹始终在中岛康健设计的轨道上运行,有末精三心情轻松,可中岛康健却忧虑重重。

“司令官,我们应该撤退了。”黄河南岸的日军接到了撤退令,可聊城部队接到的是阻击令,冈村宁次来电要求抽调战车第一师团和第五师团回防德县,可有末精三拒绝让第五师团离开,只让战车第一师团开赴德县,对这个决定,中岛康健没有反对,但现在他感到了忧虑。

“连续三天了,支那坦克没有在战场出现,他们去哪里了?”中岛康健的下颌冒出短簇簇的胡须,眼睛中有几丝血丝,嘴唇有些干裂:“如果,如果……,”中岛康健的手指在冠县上点了下:“冠县失守,如果,支那坦克渡过马颊河,沿马颊河东进,……”

中岛康健还没说完,有末精三神色大变,马颊河北岸,几乎无兵,空虚无比,支那军队可以毫无阻碍的杀到德县,与已经反叛的伪军围攻德县。

“那我们立刻后撤,向德县撤退。”有末精三的决断很快,可中岛康健却又一言不发,只是盯着地图。

有末精三有些纳闷的盯着他,过了会,就见中岛康健皱眉说:“按照冈村大将的命令,我们必须坚守在这里,掩护十二军北撤,如果我们现在放弃聊城,十二军怎么办?如果十二军因此被歼灭,战后势必追究责任……”

有末精三如遭雷击,跌坐到椅子上,留在聊城,不说正在进攻的两个集团军,一旦十二军撤过黄河,追击十二军的支那军势必蜂拥而至,那时他们这几万人就难逃生天。

有末精三的神色阴晴不定,中岛康健沉默无语,目光在地图上游移不定,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只能守在这里。”有末精三最终还是不敢就这样走了,而且一旦放弃聊城,城外正在狂攻的支那军绝不会放过他们。

有末精三咬紧牙关死守聊城不退,宋希濂继续以炮火开路,要从西面炸开一条火路,日军士兵在炮火中挣扎苦战。

马颊河北岸,临清城外的公路上,一长串坦克沿着公路正开向临清,临清城四门大开,皇协军守备队全体在城外列队,军帽上的五色帽徽已经摘掉,城墙上,队列前,青天白日旗随风飘扬。

在皇协军后面的是乐队和数千市民,挤满了道路两侧,手里的青天白日小旗一直在摇晃,当公路尽头出现坦克的身影时,人群中发生了一些骚动。中国军队什么时候有坦克了,这些年只看到小鬼子的坦克装甲车在城里城外耀武扬威,从没见过国军有坦克,部分胆小的百姓开始悄悄溜走,剩下的也神色不定。前面的伪军士兵也抓紧手中的枪,紧张的看着在最前面的司令。

“别怕!别怕!这是咱们的坦克!”

“是咱们的坦克!咱们的!”

……

有眼尖的人看到了头辆坦克上飘扬的青天白日旗,立刻大声宣告,人群中有人不信,依然散去不少市民,一个女学生站起来冲大家叫到她看清了,是咱们的坦克,随后又有人站出来。县长快步跑到司令面前,司令放下望远镜,长长出口气,命令乐队奏乐,义勇军进行曲随即在队伍中响起,有些乱的市民顿时安静下来。

“妈拉巴子的,这是做什么?”第一辆坦克的车长是东北人,原以为可以打一仗,可没想到是这种情况,他有些搞不清状况,抓起步话机就叫。

步话机里传来连长的骂声:“你狗日的只管开就行了,临清鬼子早跑了,现在就剩下伪军,这些软骨头,敢开枪吗!”

坦克越来越近,人们终于看清了那面飘扬的小旗,以及车壁上巨大的青天白日徽记,欢呼声随即震耳欲聋。

“国军万岁!”“蒋委员长万岁!”

锣鼓声完全压倒了奏响的乐曲,坦克在队伍前停下,东北车长跳下坦克,伪军司令连忙迎上去,跑到车长面前,恭恭敬敬的敬了个礼。

“长官辛苦!辛苦了!”

少尉看了眼司令肩上的两颗星星,心中忍不住有些好笑,中校给少尉敬礼,还直呼长官,有这样的军中礼节吗?不过,面上却不动声色。

“城里有鬼子吗?”

“没有,没有,鬼子早跑了,这一个多月,就我们守在这,我们早就盼着国军前来了。”司令连忙把城内的情况向东北少尉介绍,少尉听完后,立刻让人向上级报告,炮手爬出半个身子,告诉他,上级命令,不许停留,立刻穿城而过。

东北少尉根本没理会司令,转身就跳上坦克,坦克重新启动,沿途市民满含喜悦的看着这支钢铁纵队,一些大胆的学生爬上坦克,坐着坦克进城,向沿途的市民们招手示意,在另一个城门才跳下车,目送坦克东去。

“司令,庄司令来电,责备我们动作太慢,黄河以南的鬼子已经开始撤退,庄司令让我们加快速度,务必抢在鬼子之前攻占德县。”参谋长说着将庄继华的电报递给邱清泉。

“就知道催,催,催,”邱清泉忍不住发牢骚:“速度慢能怪我们吗?油料晚到了两天,整整两天,四十八小时,步兵也晚了,共匪就知道沿途抢地盘,也晚了一天。”

发了阵牢骚后,邱清泉依旧下令加快速度,可参谋长却阻拦了:“不能再加快了,步兵已经落后十公里了。”

“怎么可能不落后,我们靠履带,他们靠两条腿,能跑得过我们吗?”邱清泉没好气扬扬手中电报:“司令命令,谁敢违抗!再说,没有步兵,我们就不行了吗?命令,加快速度!”

钢铁纵队迅即提速,坦克带着风向北飞驰,越过临清不久,一架飞机从纵队上空掠过,飞到前方后,又飞回来,机翼不断摆动。

几辆坦克离开纵队,在旷野上停下,过了一会,飞机再次掠过上空,从飞机上落下一个通信邮筒,上面还挂着个小降落伞,两个士兵跑过去将邮筒捡过来。

参谋长边开边说:“空军不知发现了什么,这么急急忙忙的,应该设计……”

话声嘎然而止,邱清泉正陶醉的看着他的钢铁纵队,突然一下听不到参谋长的声音,忍不住扭头看了一眼,见参谋长的神色严肃:“怎么啦?”

“空军通报的情况,在高唐以西八公里处,发现一支日军坦克部队。”

“哦!”邱清泉一把抢过情报,匆忙看了两眼,伸手便要地图,打开地图,仔细衡量,参谋长凑过来,看了一会,伸手在武城以南点了下。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九章 奔流 第八节 黄河在咆哮(九)

邱清泉看了会轻轻点头,空军的这个情况很及时,侦查机通知他们的同时,也向空军指挥部报告,指挥部已经决定派出轰炸机进行轰炸。邱清泉知道日军战车第一师团主要装备的是德军的3号坦克和九七式坦克,从他得到的数据看,这两种坦克都比不上谢尔曼坦克,更不论T34。

“既然空军已经决定进行轰炸,命令前卫团,加快速度,一定要在武城拦住他们。”邱清泉的语气中有一丝凝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