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上个月帝国的工业生产表,”石原莞尔走到屏幕前,用指挥杆轻轻敲击屏幕:“钢铁产量712万吨是历年最高的,粮食产量,煤炭产量,石油产量,都超过了战前;但我们的损失呢?去年海军损失各种船只XXX艘,总吨位达到一百万多吨,空军损失各种飞机两千七百架,损失的坦克装甲车有三千六百辆,但补充呢?坦克去年生产1264辆,舰艇0,将商船改造为军舰的数量为四艘,另外还有两艘正在建造;飞机两千三百架,其中战斗机870架,轰炸机1045架。在昭和十四年,太平洋开战前夕,皇军军备储备可以装备123个师团,那时皇军总兵力不过141个师团,现在皇军总兵力182个师团,可储备呢,却下降到103个师团。”

石原莞尔一项一项的解释图上的数字,这份表分作两列,一列是去年的生产数字,一列是去年的损失数字,在所有各项对比中,前面一列的数字都大于后面一列。

“这些数字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一件事,帝国实力的使用已经达到极限,可如果要击败盟国,或者说如果要完全满足军队的需要,钢铁产量必须达到1200万吨以上,造舰能力必须达到每年能生产一百万吨,可帝国现在的造船能力只有40万吨,简单的说,帝国各种物资生产能力必须增加一倍到两倍。帝国能做到吗?”

石原的话让列席上发出一阵嗡嗡声,几个军官差点就站起来出言驳斥,杉山元轻轻咳嗽两声,嗡嗡声顿时消失了,杉山元傲然的盯了石原一眼。

石原根本没理会他,而是放出了第二张片子,这是一张东亚和东南亚太平洋地图:“帝国的战线很长,从大兴安岭到新几内亚,从缅甸到马绍尔群岛,与中美英苏同时作战,帝国总共投入187个师团,总兵力360万,陆军300万,海军50万,空军10万;苏俄战场,有三十六个师团,总兵力四十五万;南方军有五十万;支那派遣军145万,国内军有六十万。必须说明的是,苏俄战场包括苏俄和盟国,这三十六个师团全部是丙类师团,原来骁勇善战的关东军早就被抽调一空,只剩下个空架子。”

这一次列席上没有任何声音,关东军精锐一部分调到南方军,最后的精锐在鄂北战役后,调给了支那派遣军。

“下面我说说各个战场,”石原莞尔在今天一开始并没有像昨天那样强势,而是拿出一样一样的事实:“首先是支那战场。”

屏幕上显示的是支那战场全景图:“支那派遣军总兵力145万,其中华北有兵力95万,其中山东有二十万,绥远察哈尔十四万,山西二十六万,河北二十万,河南九万,热河6万。华东地区50万,原十一军有二十二万,上海地区四万,浙江地区五万,江苏有十万,安徽有九万。”

“不过,诸君,这只是纸上的,华北派遣军报告,总兵力缺额达六万;十一军撤到安庆后,全军仅剩下四万两千多人,缺额十八万,其余各部缺额两万四千人。”

“支那战场,支那军呢?根据各部发现的支那军番号,支那九战区,六十万;五战区,八十万;三战区,四十万;苏鲁战区,四十万;一战区,五十万;……,这些数字姑且不问是不是准确,但支那军数目远远超过皇军;此外,为了保护重要据点和交通要道,皇军可用于正面作战的部队不超过六十万,这包括,从绥远、山西到安徽的广大战线。”

……

石原莞尔今天作了充分准备,他足足说了一个小时二十分钟,从支那战场到南方战场,从陆军到空军,每一个战场,兵力对比,火力对比,物资状况,每一项都作了详细对比。最后他详细分析了鄂北会战,以及对整个战争的影响。

“鄂北会战,皇军不仅仅是损失了十多万部队,更重要的是,支那军的改变,通过这个战役,我们可以发现,支那军在装备上已经超越了皇军,至少支那中央军和西南部队超过了皇军;其次,支那军的战术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想想看,在徐州、虞城,支那军在阻击战中必须要三…四倍的兵力才能挡住皇军的进攻,进攻中,支那军必须要集中六到七倍兵力才能突破皇军防线;可鄂北战役告诉我们,现在情况变了,支那只要超过皇军三倍,便能突破皇军防线,阻击中,同等兵力便能挡住皇军进攻。”

这个结论再度让列席中发出嗡嗡的声音,无数愤怒的眼神从那边射来,石原毫不在,他也没给杉山元机会,而是径直阐述了自己的战略。

“过度使用国力,过度分散使用兵力,导致我们在各处兵力都很薄弱;这个战略的主要目的是,集中主力,引诱支那军到华北,在华北平原决战。”

说完之后,石原按照日本礼节向小矶国昭微微一礼,然后放下指挥杆回到自己的座位。

会议桌旁的大臣们没有开口,倒是列席上发出的嗡嗡声更大了,小矶国昭轻轻开口:“诸位,相信诸君通过石原总长的阐述,已经充分了解帝国目前面临的困境,有什么意见,请诸君畅所欲言。”

小矶国昭的话音刚落,杉山元立刻开口:“我不同意这种失败战略,鄂北战役虽然受挫,但皇军没有到不堪一战的时候;诸君,从日清战争开始,帝国就是以弱击强。战争不能仅仅看武器,皇军将士不仅仅有武器,还有武士道精神。”

石原莞尔嘴角轻轻一撇,露出一丝轻蔑的神态,小矶国昭和内阁其他文官都微微皱眉,连旁边的木户也忍不住稍稍摇头,这番话已经说了六年,没有丝毫新意。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九章 奔流 第一节 挽弓(十三)

两声轻咳从旁边传来,众人扭头看去却是宫内省木户,小矶国昭心中一惊,脸色瞬变,要知道木户是天皇的代表,他开口等若天皇开口,天皇一旦发表意见,这个会还能进行下去吗。

“诸君,战争出乎意料的艰巨,从昭和十一年到现在,已经持续六年了,国民承担了巨大痛苦,无数生命在战争中消失,陛下为此忧心忡忡,陛下选择诸君,将治理国家的责任交给诸君,等若将帝国命运就交到诸君手上,希望诸君慎重决定。”

小矶国昭轻轻松口气,看上去木户不偏不倚,没有指责任何人,可实际上却在暗中批评杉山元,当初杉山元在天皇面前保证三个月解决支那事变,现在六年过去了,战争不但没停止,相反却越打越大,整个国家都陷入危险中。

杉山元根本没有察觉木户言中的讽刺和批评,他立刻接过木户的话继续说道:“说得对,陛下选择我们这些人来承担国事,我们就必须为国民负责,为陛下负责。国民将一切都交给了国家,交给了军队,现在就这样放弃了,如何向国民交代?其次,这样不战而退,会严重损伤前线将士的士气;最后,我认为,这个战略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帝国无法再打下去了,帝国要失败了。这种思想是失败主义,在这种情绪下拟定的战略必然是个失败战略。”

显然杉山元也作了准备,至少他所说的日本无法再打下去,无法获得最后的胜利,这正是石原战略的基础思想。

“战争是在战略指导下进行的,过去六年里,帝国没有明确的战略,总是被动的应付出现的局面,现在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石原莞尔淡淡的说:“战略是在对自身和敌人的实力的正确估计下拟定的。在刚才我展示的数字表明,帝国的人力和物力都快达到极限,我们的对手有丰富的人力物力,帝国不能陷入一场持久战中,中美英苏,四个敌人,支那战场拖住了我们60%的兵力,消耗了帝国大量物资,所以我认为应该首先解决支那事变,从支那战场脱身。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战略和政策两个层面进行,战略上必须沉重打击支那军,政治上必须尽快与支那达成和平协议,为此我们可以放弃山海关以内,包括热河在内的所有领土,只要能保住满洲国就是胜利。”

“蒋介石已经数次拒绝了帝国的要求,”杉山元冷笑声:“石原君,你未免一厢情愿了吧。”

“在这点上,杉山将军说得没错,”外交大臣重光葵出言支持:“放弃江南,会给帝国外交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姑且不说我们刚刚与南京政府达成的同盟协定,缅甸、泰国、马来、新加坡、菲律宾,这些新成立的政府就会怀疑我们,再不会支持我们。”

外交上的损失是石原战略的最大弱点,放弃整个江南,也就会放弃汪精卫政府,这必然会对日本外交产生严重影响,他们在南洋和东南亚扶持的政府会因此产生怀疑,对胜利产生怀疑。

“我们的目的是从支那战场抽身,全力迎战英美,”石原莞尔解释道:“蒋介石之所以还在坚持,主要是他的中央军的支持,华北决战,皇军可以大量消灭支那中央军,削弱蒋介石政权的基础,如此我们就能逼蒋介石坐下来谈判,只要他同意谈判,我们就成功了一半。”

“攻克南京时,蒋介石都没接受我们的条件,现在他会吗?”大藏大臣及川显得毫无信心,南京危急时,蒋介石没有选择和谈而是选择了打下去,现在中国军队开始占上风了,他会选择和谈?及川不信。

“那是我们的条件太高。”石原莞尔的语气沉重,在座的所有内阁成员都清楚,要想蒋介石接受和谈,日本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只要能保住满洲,其他都可以放弃,诸君,壮士断腕,为了帝国,为了陛下,我们必须作出抉择。”

“可要是蒋介石不接受呢?他的目标是满洲呢?”海军大臣岛田繁太郎冷冷的问道。

一直胸有成竹的石原出现短暂的沉默,这是他最没有把握的一环,虽然肯付出巨大代价,可要是蒋介石不接受,一切都是空谈。

“不战而退等于是在敌人面前逃跑,这样的事情在皇军历史上从未发生过,”木村兵太郎站起来说道,在这种联席会议上,作为陆军省次官虽然没有资格坐在会议桌前排,但有发言权:“根据情报,支那正在编练机械化部队,在鄂北战场上出现的支那第五集团军就是支那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华北地区,地形平坦,支那有空中优势,完全可以发挥火力和机动优势,在这里与支那决战,皇军反而处于不利态势。相反,江南就不同了,江南水网密布,不利于机械化部队作战,与其将决战放在华北,倒不如放在江南,而且长江上,还可以得到海军支援。”

木村兵太郎说完之后,杉山元冷笑下对小矶国昭说:“首相,既然这个会议是决定帝国命运的会议,我希望能听听来自基层的声音,让大家充分发言,让内阁了解更多的情况。”

“我看可以。”没等小矶国昭开口,教育总监山田乙三就开口了,小矶国昭不是东条英机,他是退役大将身份出任首相,可以说是最近十年最弱势的首相。

军方两大主将开口,小矶国昭忍下口气点点头:“好吧,畅所欲言,今天,我们就把所有问题讲清楚。”

后排的局长课长们稍微沉默了下,随即如沸水般热闹起来。

“按照这个战略,我们放弃了山西,放弃江南,集中兵力在华北与支那决战,可支那要不攻呢?以B17轰炸机的航行半径,从山东半岛起飞,可以覆盖大半个日本,而且,一旦支那人在山东半岛站住脚,从这里的起飞的飞机可以控制大半个黄海和全部渤海,另外,有了支那的空中掩护,支那军可以在青岛设立潜艇基地,美国潜艇出击距离可以缩短几千公里。”

让石原有些意外的是,首先站出来的居然是来自海军的一个中佐,而且他的意见非常中肯,也非常致命。

东京到目前为止只受到过一次轰炸,那就是1942年春季的杜立德轰炸,但这次轰炸造成的损失非常小,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宣示,一种态度宣示。

可一旦山东失守,胶东半岛距离东京最近距离只有400多公里,完全处在B17轰炸半径之内,在青岛建立潜水艇基地的危害还在其次。

“说得对,江南也同样如此,”海军军务局局长冈敬纯少将站起来说:“帝国的国防策略之所以将马里亚纳群岛列为绝对国防圈,主要原因便是考虑到从塞班岛起飞的轰炸机可以直抵帝国本土。如果弃守江南,江南距离帝国本土的距离要远远短于马里亚纳群岛。”

绝对国防圈是在中途岛战役后提出的,中途岛战役让日本海军伤了元气,日本海军转攻为守,提出以沿千岛群岛,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和新几内亚群岛西部建立必须绝对予以确保的防线——绝对国防圈计划,其根据便是现在盟国轰炸机的轰炸半径。

冈敬纯的话再次击中石原战略的软肋,不过让杉山元有些尴尬的是,这些因素都是海军找出来的。

在石原最初提出这个战略时,海军还是很欢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按照这个战略,海军可以获得更多的物资配给,从开战到现在,陆军一直占有大多数物资,原来开战时,杉山元同意在钢铁配额上让步,可实际上,随着建立陆军机械化部队,特别是坦克部队,又把这些份额拿回去了。

不过昨天回去后,岛田同样受到海军省下级军官的围攻,不过这些海军军官找到石原战略的弱点,所以反对理由更坚决。

石原心中有些绝望,不过这也激起了他的斗志。他站起来走到投影机前,将其中一幅地图放到屏幕上,指着图上画出的半圆说:“这个绝对国防圈就是个画饼。国家的绝对安全是建立在国家实力之上,寄希望于绝对国防,认为守住这条防线就能保证国家安全,是白日做梦。战争打到今天,国家实力严重削弱,生产力要平均分配给陆军和海军,结果那个部分都不够。诸君,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必须从一个战场抽身出来,把国家力量集中在一个战场上,和支那谈判和平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与苏俄谈判,将帝国力量从支那苏俄解脱出来,全力对付英美。我们的动作还必须快,必须赶在德国战败之前。”

“我支持石原将军的战略,国家战略是建立在不是建立国防圈上,是建立在国家实力上,”感到石原的处境不妙,小矶国昭决定亮明自己的观点,不过这是个非常冒险的决定,如果失败,他再也没有权威去领导这个内阁:“分散使用兵力是作战大忌,目前在支那各战场,支那人都可以集中五六倍的兵力向皇军进攻,相反,皇军却只能被动迎战,作有限度的撤退是可以接受的。”

“有限度的撤退?”杉山元丝毫没给小矶国昭面子直接反问道:“放弃整个江南,还是有限度撤退?从江南起飞的美国飞机可以直接轰炸东京,首相,这不算是有限度吧。”

“可现在的问题是国家资源有限,可还在分散使用,这样下去,不出三年,日本就会战败!”石原莞尔有些急了,忍不住冲杉山元怒吼道。

“杞人忧天,”杉山元轻蔑之极:“帝国不会战败,美国人承担不起人命的损失,只要打败他们一次,他们就会坐下来谈判,至于支那,鄂北战役只不过是情报不灵,中了支那人的圈套,而在实际战场上,支那军还不是皇军的对手。”

“立高少将,”石原没管杉山元,突然将后排的立高之助叫起来:“你来说说华北的情况。”

立高之助一愣,本来他是准备在这个会上发言的,可临到进入会场才知道,他没有发言权,他一直在听,在分析,原来他是准备支持石原,让中国不战收回江南,收回黄河以南的所有地区,可现在他发现,反对石原可能对中国的战略更好。所以在站起来的时候,他的心里已经有对策了。

“华北情况非常严重,冈村司令派我回日本就是向大本营报告华北派遣军面临的困境。”立高之助说:“从前年开始,华北派遣军连续在山东、河北、察哈尔对当地的共产军展开围剿,在山东和河北取得胜利,不过共产军在支那政府支持下,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皇军伤亡很重,在冀中治安作战中,皇军伤亡达到三万多人,随着皇军主力调到河北,共产军新四军一部进入山东,山东治安又开始变坏,松井大将认为必须再度清剿,可整个华北都缺少作战物资。为了支援鄂北作战,华北派遣军抽调了两个师团四个旅团,这导致在察哈尔和绥远的治安作战停止。”

听着立高之助的话,石原频频点头,杉山元面色阴沉,可立高之助接着说:“杉山大将,石原总长,华北是蒙疆前线的大后方,华北治安状况恶化,会严重威胁蒙疆前线,冈部将军反应,苏蒙军调动异常,有可能在今年春夏之交时发起进攻。”

“要稳住华北局势,冈村司令认为,必须向华北增兵至少两个师团另三个旅团,另外,在物资上,每个月必须向华北提供两万吨。”

石原莞尔有些失望,杉山元的目光登时亮了,他立刻接过话问:“增加两个师团另三个旅团你们就能恢复华北治安,是这样吗?”

立高之助思索下点点头:“是的,不过物资,在第一次补充必须要有五万吨,以后每个月不得低于两万吨,这是最低要求,现在华北各个仓库全都空了,一旦苏蒙军发起进攻,华北无力支持。”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九章 奔流 第一节 挽弓(十四)

立高之助的要求不可谓不高,以目前紧张的物资,一下子就要去五万吨,以后每个月还要两万吨,这只能用狮子大开口来形容。

“第一次五万吨可以满足,不过以后每个月两万吨不可能,最多只能……”杉山元在心中盘算,没等他开口,参谋次长秦彦三郎接口道:“六千吨,不能超过六千吨。”

“那么,蒙疆方面军就不算在内。”立高之助当作内阁的面开始讨价还价。

“不行,蒙疆方面军依然由华北派遣军提供支持。”秦彦三郎没有丝毫犹豫就拒绝了,各个战场物资消耗巨大,华北派遣军相对来说还好点,现在重点是保住江南、缅甸和南洋。

“那就不能低于一万,”立高之助一下就让了一半:“蒙疆方面军有八万部队,他们面对的苏蒙军有十多万,战线广阔,少了五千吨物资,根本无法保证作战,此外,从欧洲战场来看,苏军作战一向以坦克突击为主,部队严重缺乏反坦克武器。”

“我们有勇敢的士兵。”杉山元冷漠的打断立高之助,反坦克武器的研制在虞城反击后曾受到重视,可随着这几年坦克在东方战场上极少出现,对反坦克武器的研究也就没那么重视了,可现在越来越多的情报显示,中国正在编练机械化军,第五集团军在鄂北战役中初露峥嵘便攻克确山,面对呼啸而来的中国坦克,日军根本没有任何有效办法。

杉山元说话时,木村兵太郎不引人注意的冲秦彦三郎使个眼色,秦彦三郎随即开口:“好,参谋总部可以协调,为华北每月提供一万吨物资。”

“你怎么协调?”石原莞尔立刻逼问道:“除了物资外,还有兵力,华北目前需要增加兵力,这些兵力从那里来?”

石原莞尔出任参谋总长时间还不长,他对物资可能不是很清楚,但对兵力分布却非常了解,各条战线兵力极其紧张,这次支援江南的部队,就是从南洋和苏俄战场抽调的,抽调了这些部队后,南洋和苏俄战场都不能再抽调部队,国内的六十万部队是不能动的,这已经是保卫本土需要的最少兵力。

“从本土调。”秦彦三郎立刻答道:“参谋本部曾经测算过,保卫本土至少需要八十万部队,但现在战争离本土还很远,我们有时间征召新兵入伍。”

石原莞尔冷笑声:“可以,本土实际上是不需要防御的,准确的说是不需要陆军防御,如果海军失败,日本就再没有打下去的能力,从本土调兵可以成立,而且还可以多调,至少可以调三十万部队出国。”

石原的话充满讽刺味道,可谁都没接,这话虽然很难听,可却是实情,日本四面环海,缺少资源,如果海军失败,盟军仅凭空军便能炸平日本列岛。

“海军将士不会辜负陛下的信任,”岛田繁太郎冷冷的说:“我们有信心击败对绝对国防圈的任何进攻。”

石原莞尔同样冷冷的紧盯一句:“拿什么击败美国舰队?你估算过美国的造舰能力吗?从开战到现在,海军增加了几艘军舰?美国人增加了几艘?”

“如果按照你的观点,我们现在就该放下武器投降!”杉山元勃然大怒,重重的拍了一掌:“战争都是靠人打的,靠意志!而不是武器!”

“战争是靠人打的,不过,前提是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判断下,在正确的战略引导下,”石原莞尔郑重的说:“海军需要更多的物资,因为海防关系到帝国根本,收缩防线,节约物资,尽可能多的满足海军需要。”

“放弃江南,看上去我们失去很大一块地盘,可诸君想过没有,支那人要守住江南需要多少兵力?支那有漫长的海岸线,江南是其核心地区,我军可以随时突袭上海、杭州、南京,我估计过,支那至少要留五十万部队,才能确保江南的安全,这华北决战有巨大帮助。”

“其次,放弃山西,山西是支那最复杂的地区,共产军、晋军、中央军,三派势力纠缠在一起,一旦皇军撤离,他们势必会争夺山西地盘,他们所谓的统一战线便会产生裂痕,陷入内部纷争中。”

“山西为天下形胜之地,失去山西就等于失去对华北的掌控。”木村兵太郎驳斥道。

今天的会已经逐渐演变成石原莞尔孤军面对所有反对者,他没有盟友,他的支持者都不敢公开表露意见,内阁中除了小矶国昭,其他人也拒绝表示支持。

陆军省、外务省,甚至海军省也坚决反对从江南撤军,后排列席的各部门主官要么不开口,一开口便对他展开攻击,全然不顾日本已经极其虚弱。

战略之妙便在运用之妙,军队可以得到最大的解放,军队密度增加后,那些在后方小偷小摸的游击队便没有了生存空间,而且即便中国军队装备提高了,但战斗力依然在皇军之下,一旦形成决战之势,他有信心用一百万部队击败三百万中国军队,在这场大败后,蒋介石就完全可能重新考虑是不是接受日本的和谈条件。

可是这些目光短浅的家伙,只顾眼前的短期利益,根本没有战略思想。石原莞尔心中悲哀,日本怎么落到这样一伙浅薄的家伙手中。

“阁下,必须对军队领导层进行变动。”会议结束后,石原莞尔非常沮丧,他甚至就想立刻提出辞呈,但考虑到参谋总部刚刚人事变动,天皇陛下刚刚提升他为大将,圣恩难负,当然他也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他坚持认为自己的战略是正确的。

小矶国昭轻轻拍拍脑门叹口气:“石原君,有些事情不能太急,必须慢慢来。今天虽然没有全部采纳你的计划,也有部分采纳了,不要急,慢慢来,我们还有时间。”

这个会议最终没有采纳石原战略中最主要步骤——放弃江南,不过接受了放弃缅甸,寻找途径与重庆和苏俄谈判,其中与重庆谈判的条件是,必须接受汪精卫政府,华北设缓冲带。

条件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很难施行,首先蒋介石就不可能接受汪精卫政府,汪精卫本就是蒋介石的政敌,有这么好的机会,他怎么可能让汪精卫重返中国政坛;其次,蒋介石明确宣布最低限度是恢复卢沟桥事变之前状态,在华北设立缓冲带,蒋介石会接受吗?

安静的皇宫中,穿着宽松和服的裕仁慢慢走在前面,木户落后他一步,保持恭敬的状态。轻轻的琴声传来,裕仁抬头看了花园一眼,皇后又在那里弹琴了。

“你对石原战略的看法是什么呢?”裕仁的声音还是那样轻柔,不过目光有些茫然。

“从以往来看,石原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木户没有直接回答,裕仁微微皱眉,袖口轻轻佛动下,木户立刻继续说:“臣对战略不是很擅长,但,这个战略是开战以来最系统,目标最明确的战略。”

前面这尊神依旧没有开口,不过也没再作出什么不满的动作,木户小心的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良久,才听到裕仁又问:“杉山元他们不接受的原因是什么呢?”

“杉山大臣认为对重庆让步太大,而且会直接影响前线将士士气。”

“生产还能提高吗?”

木户心中明白,裕仁心中还是有所不满,浴血奋战六年,却只能得到这么个结果,换谁也不可能满意。

“生产方面的事,企划院和大藏省正在拟定计划,争取扩大生产能力,不过,”木户停顿下才接着说:“由于大批青壮年上前线,国内严重缺少劳动力,此外,这次联席会议决定,再征召四十万人入伍,扩编三十个师团,其中十个师团将派到支那,六个师团增援南洋。”

以往这种具体的军事调动根本不用报告裕仁,木户这是在告诉裕仁,国内劳动力将进一步压缩,果然,裕仁立刻问:“那生产呢?怎么扩大?”

“内阁决定鼓励企业招聘女工,此外,钢铁厂这样需要男性劳动力的岗位,军队不得征召。”

在传统日本社会中,女人的地位很低,女人就该在家照顾男人和孩子,处理家务,用不着出来工作。

裕仁轻轻嗯了声,良久才说:“能让刀兵平息,也算善莫大焉。”

听到这句话,木户知道今天的报告结束了,他轻轻冲裕仁一礼,倒退两步,然后转身离开。

立高之助在两天后乘飞机返回中国,在天津下飞机,没有在停留便乘火车到北平,北平火车站早有轿车等候。轿车直接开上月台,一个年青军官站在车门前,现在北平的治安虽然有些好转,但立高这样的高级将领出现在大街上,危险性依然很大。

“将军,司令官正在等你。”

立高之助没有答话,他很清楚,冈村宁次这样急冲冲的把他叫回来,肯定有事发生。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九章 奔流 第一节 挽弓(十五)

从车上下来,立高之助立刻感到司令部内的气氛紧张,这种感觉只有长期在司令部内的人才会察觉,岗哨并没有增加,但每个哨位的士兵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敬礼的动作干净利落,却带有少许僵硬。

来接他的少尉军官将立高之助带到作战室,参谋长大城户三治中将正在介绍情况,瘦小的冈村宁次坐在首位上,副参谋长有末精三带着各部门长官默不作声的站在沙盘两边。立高之助没有出声打断大城的讲话,他默默的站在一群中级军官身后,倾听着大城的情况介绍:

“……,第五集团军的坦克部队绕过中牟向开封发动进攻,已经攻抵开封郊区,支那三十一集团军下属十三军和八十五军在郑州以南展开攻击,谷寿山司令官已经率部退到郑州,在黄河以北,支那军展看三个军,十四军、第九军、十五军,自济源、孟津向东进攻,独立混成六旅团退守焦作。……

另外,根据情报,太行山的共产军刘伯承部和晋察冀聂荣臻,新四军叶挺部经过三个月休整,正在作向重返冀中的准备,晋西北的支那贺龙部有向大同出击的迹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