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投机者-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撤军,不过要求内蒙问题特殊化,放弃国家赔偿,但保留对日本侨民的赔偿。
国民政府宣布放弃武汉后,谈判很快就达成协议,汪精卫同意承认满洲国;日本在内蒙有驻军权,双方缔结共同防共协定;日本放弃国家赔偿,中国政府为日本侨民在战争中的损失提供部分赔偿;日本放弃租界,领事裁判权和治外法权;日本在局势稳定之后,两年全部撤出所占中国领土。
达成协议后,参加谈判的双方都如释重负,影佐祯昭让人把准备好的红酒端上来,他端起酒杯对高宗武三人说:“和平到来干杯。”
酒杯轻轻碰了几下,影佐祯昭明显感到气氛没有想象的热烈,相反却有一种沉重,影佐祯昭明白,协议虽然达成了,但能否实现还存在很大顿河变数,这个协议最大的问题是蒋介石,如果蒋介石对军队的控制依旧,他若不承认,恐怕和平还早得很。
“高先生,如果汪精卫先生对条约没有意见,请尽快转告我们,我们好采取下一步行动。”影佐祯昭面带笑容,在他看来这个条约已经十分宽大,尽量满足了中国方面的要求,中国方面应该明白这点。
“这是自然,”高宗武放下酒杯叹口气,他心里其实也很清楚,如果按照这个条件,汪精卫不会反对,可他心里依旧感到不安:“影佐先生,说实话吧,这个条约与我们估计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特别是没有提蒋先生,要知道他在今日中国依旧有很大影响力,贵国政府就不能放弃不与蒋先生谈判的条件吗?”
“我们当然希望蒋先生能加入到建立东亚新秩序的行列中来,但在此之前他必须放弃反日立场。”今井武夫平静的说。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谈了数次,我们的态度很明确,攻克武汉之后,蒋介石先生应该明白他的政权已经沦为地方政权,不再俱有全国统治力,我们没有把合作的大门关上,我们希望他能明白,共产主义才是亚洲最大的威胁。”影佐祯昭的口气很温和,但表现出来的态度还是比较强硬。
高宗武没有回答,他默默的把酒杯中的酒一口喝干,放下酒杯轻轻拍拍梅思平的肩膀站起来,冲影佐和今井抱拳:“既然这样,我们这就告辞,老梅将带协议回重庆,我就留在香港。”
影佐祯昭点点头,不过他让高宗武再等一会,他先出门询问外面的情况,得到确切的保证后,才送高宗武他们离开。
“我们不应该将蒋介石排除在这次谈判之外,东京的判断恐怕又失误了。”站在窗户边,看着高宗武他们的身影消失后,今井武夫轻轻嘀咕道。
“有些时候爱国主义是一剂毒药。”影佐祯昭的语气再无刚才的笃定和冷静,相反带着一丝无奈,今井武夫听出来这是伊藤博文在李鸿章遇刺后说的,此刻他的心情与影佐祯昭相似,他们对中国的局势更了解,汪精卫在军队中的影响很差,蒋介石依旧牢牢掌控着军队。高宗武说他们已经策动龙云和余汉谋,必要时他们可以在滇南成立政府,那里还在龙云的控制下。对这点他们有些不相信,重庆传来的情报表明,蒋介石最能干的学生,曾经给帝国军队带来无上耻辱的支那将军,已经牢牢控制了云南。
“板垣君难道也不明白吗?就任凭东条这样胡闹,现在可是结束战争的最好时机,过了这个机会,恐怕就很难再找到了。”今井武夫很是不解,平沼内阁辞职后,板垣征四郎没有出任阿部内阁的陆军部长,而是出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陆军中的另一个强硬派代表东条英机继续担任陆军部次长,实际主导陆军政策。
“军部正在酝酿倒阁,我们能争取到这点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们的胃口更高。”影佐祯昭苦笑下,武汉作战激烈,支那派遣军的全部精力都在这上面,今井武夫对国内的情况不了解。
板垣调任总参谋部后,东条英机头上再无制约他的人了,开始放手清洗政治对手,首当其冲的是石原莞尔派,石原莞尔被从关东军副参谋长任上调到鹤舞要塞担任司令,鹤舞要塞这个名字好听,司令的头衔也比较显赫,但手底下一个兵都没有,纯粹的光杆司令,军部内的不扩大派纷纷被调离,有些直接被转入预备役。
好在指导这次谈判的是总参谋部的战争指导课,平息支那事变,也是重臣集团的共识,但也受到东条的影响,原来的条件中是没有承认满洲国这条的,影佐与板垣商议,可以把满洲国问题留待将来再说,但在东条坚持下还是保留下来。
“又要倒阁!”今井武夫差点失态的叫出声来,阿部内阁成立还不到两个月军部就想把它搞下去,这实在……
“战争期间如此频繁的更换内阁,这不是儿戏吗?”今井武夫忍不住开始发牢骚了。
“东条他们主张尽快签署徳日意三国同盟条约,但遭到海军和外务省的反对,几次内阁会议都没有定下来,阿部大将也没办法,他们想扳倒阿部,更换外相,逼海军在这个问题上让步。”影佐祯昭对国内的情况了解较多,便多解释了几句。
阿部内阁实际上是个妥协的产物,平沼内阁倒台的主要原因就是三国同盟问题,加上前面的近卫内阁,倒在陆军手上的内阁已经好几个了,这引起了重臣集团的警惕,在阿部组阁之初便对陆军实行制衡,启用海军大将野山担任外相。
野山担任外相后,自然以海军的观点为准,坚决反对三国同盟,认为这个同盟会诱发与英美的战争,这对帝国的前途是非常危险的。这引起了坚决支持三国同盟的陆军的强烈不满,陆军中的强硬分子便在鼓动倒阁。
“三国同盟?又是三国同盟。”今井武夫叹口气,老实说他是支持三国同盟的,他认为三国同盟可以牵制英美,利于解决支那事变,但如果支那事变解决了,加不加入三国同盟就没有意义。
“占领广州后,中国的港口就全部控制在我们手中,加上英国封锁滇缅公路,支那的对外交通就全部被封锁了,再加上汪精卫响应,支那事变终于能结束了。”影佐长长舒口气,这一刻他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就像一座山从肩上卸下。
旁边的今井武夫也有同感,作为高级将领对帝国现状有所了解,从国内运来的物资越来越少了,多田骏多次给国内发火,不但粮食很少,原来还有的牛肉鱼肉罐头根本就看不到,现在连武器都不足了,国内连中学训练用的武器都搜罗到部队了,军部数次下令要求支那各部队要以战养战,充分利用支那的资源,但这又导致支那民众更强烈的反抗,占领军的处境变得更加恶劣,维持占领区秩序变得更加困难。
“外务省这次算是立下大功了,”影佐祯昭说:“希望汪精卫能同意这个条约,尽早结束支那事变。”
高宗武和梅思平回去后就按照商议好的,由梅思平和周隆庠回国向汪精卫汇报,高宗武留在香港听信。
梅思平将密约抄在丝绸上,缝在西装的内衬里,他不敢走云南,而是经广州日占区,到南宁乘飞机到重庆,下飞机后就直奔李子坝汪精卫寓所。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一节 遏制(五)
但汪精卫却不在家,武汉失守后,大本营迁到重庆,至此整个政府机构全部迁到重庆,就在梅思平返回路上,日军已经占领武汉,但却没能捕捉到中国军队主力,随即日军转入对武汉周边的攻击中。
占领武汉的日军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向武汉周边地区进攻,在长江以北攻击随县枣阳,在长江以南开始肃清南浔线作战,局势依旧紧张。
由于一战区没有大的作战,蒋介石命令由卫立煌接任一战区司令,李宗仁正式接任五战区司令,集中精力指挥随县枣阳保卫战。而南浔线所有部队均受九战区前敌总指挥薛岳指挥。
长江南北战火依旧,蒋介石撤到重庆后,不再干涉前线将领指挥,将主要指挥工作交给了何应钦和白崇禧,他将主要精力转向筹划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大会和五届四中全会,以及国民参政会。
抗战两年来,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必要召开一次全国大会,统一全党认识,整顿经济财政,整顿军队,总结两年来战争的经验教训。这个会议在武汉保卫战前就该开,但为布置武汉保卫战,蒋介石将会议拖后了,他本想保住武汉后在武汉召开,但战争的结果没能满足他的要求。
蒋介石到重庆后没有像其他国府高官那样住在临近市区的上清寺一带,而是像南京那样住在靠近中央军校的歌乐山,蒋介石到重庆前,庄继华和蒋经国就为他修建了三处官邸,分别在歌乐山、黄山(南山附近)和观音桥,蒋介石选择了歌乐山和黄山,观音桥官邸直接下令改为干部学校招待所。
蒋介石的大部分时间待在黄山官邸,黄山属于风景优美的南山山脉,满山青松翠柏,环境优雅,蒋介石住进来后,这块区域周围五里便成了禁区,布满警卫。
为了筹备五届四中全会,蒋介石住进南山后就频频召见在重庆的中央大员,汪精卫自然是重中之重,在梅思平抵达汪精卫公寓时,汪精卫正在这里与蒋介石攀谈。
对于召开五届四中全会,汪精卫还是赞成的,战争的走向一如他当初估计那样,中国不断丧师失地,国家财政极端困难,人民辗转哀号,这一切都是当初坚决主战造成的,经过两年战争,那些主战派应该觉醒了,蒋介石也应该觉醒了。
但让汪精卫意外的是,在例行寒暄刚过,两人的谈话迅速产生激烈对撞,观点尖锐对立。
汪精卫认为现在是谈和平的时候了,仗已经打过了,事实证明我们的实力远远赶不上,再打下去难免国破家亡,最终让共产党渔翁得利。
蒋介石认为和谈可以但必须以庐山谈话为基础,至于战争胜败还言之过早,从武汉保卫战来看,日军的力量已经全部发挥出来,再往后,战争将进入相持阶段,中国的局势虽然困难,但决不至于没有能力打下去。
“现在全世界都在支持我们,连美国总统罗斯福都在谴责日本,今年的贷款已经拨过来,明年的贷款也会提前到今年十月拨过来,英国人的态度也开始松动,滇缅公路重开指日可待,坦率地说,我认为陷入困境的不是我们,而是日本,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频繁发生弹药不足,粮食不足的问题,这说明日本经济已经陷入困境。”蒋介石脸色阴沉,声音略微有些大,以掩盖他内心的烦躁。
蒋介石说的都是事实,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汪精卫所说的情况也是事实,特别是共产党问题,日军两次打击华北八路军,消灭了八路军冀中根据地,但八路军在山西的发展十分迅速,整个山西有一半在八路军控制下,另外晋察冀八路军没有受到打击,他们把触角已经伸到北平附近的燕山地区,江南的新四军在江南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在天目山、太湖等地建立起根据地,在进军苏北失败后,新四军在赣北建立起一小块根据地。
“日本经济规模是我们十倍,他们困难了,我们呢?自民国以来,国内战乱频频,几乎没有建设,要有也只有庄文革在重庆搞了几年的建设,凭这点工业基础,我们能与日本人打下去吗?”汪精卫有些悲哀,也有些伤感:“国家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对不起总理,将来到地下是无颜见他的。”
蒋介石听他提起孙中山,心里就更生气了,心说这些年要不是你们一再给我找麻烦,国家至于这样吗?你现在还有脸说这个。但现在他不想与他争吵,五届四中全会的政治报告内定是他来作。
“过去的对错我不想讨论,国家已经到了这步田地,我们必须团结起来才能渡过难关,这次四中全会的政治报告,首先就是要强调这点。”
汪精卫一听心里就火了,团结这个话蒋介石说过不止一次,意思就是你们都要听我的,以我为中心,任何事情都要服从我。
“以前是我主政,你主军,后来是你既主政又主军,到今天国家走到败亡边沿,责任最大的就是我们两个,我建议我们两人同时引咎辞职,另外换人来领导。”
蒋介石一听心头的火腾地一下冒起来,心说原来你打的这个主意,要我来承担全部责任,一起辞职,谁不知道这些年是我在掌控国家,我辞职就等于承认这些年国家败亡的责任全部由我来承担,办不到。
“不可能,我绝不会辞职!”蒋介石刷地站起来,脸涨得通红:“这些年要不是你们跟我捣乱,共产党早被我灭了,那能成今天的样子,要不是你们跟我捣乱,日本人如何敢打进来,将来到地下,我是有颜面见总理的!我问心无愧!”
说完之后,蒋介石拂袖而去,汪精卫呆了办响才转身离开,按照他的想法,如果蒋介石与他一起辞职,那么就满足了日本人的一个条件不与蒋介石打交道,接下来的人不管是孔祥熙也好还是孙科也好,都可以与日本人开始和谈,而且蒋介石下台了,那么他定下的庐山谈话为条件就可以不作数了,继任者自然可以提新的条件,梅思平带回来的条件或者就可以为新政府接受。
高宗武已经给周佛海来电通报梅思平带回了日本方面的条件,虽然没说具体内容,但从语气上看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蒋介石和他一起下台就可以避免国民党分裂,如果不下台,让他就只有离开重庆,到外地另立中央,这样会导致国民党再度分裂。
但蒋介石拒绝了他的建议,让他心情无比沮丧,离开重庆,这个决定不好下,他完全指导跨出这一步意味着什么,秦桧一千年了,还跪在那,将来历史会如何评价他汪兆铭?
带着重重思绪,汪精卫回到家中,还没进门就听到客厅里传出的笑声,他一下车陈璧君就迎出来,后面还有胖胖的周佛海。
“四哥,你可回来了,快进来,快进来。”陈璧君异常热情的过来挽住他的手,一向比较高傲的周佛海也放下身段亲热的招呼后面的曾仲鸣。
当看到门口恭敬站着的梅思平时,汪精卫这才明白屋里这么兴奋的原因,但他心里却没来由涌起一阵烦躁。
“思平这次辛苦你了。”汪精卫还是宽慰了梅思平两句,陈璧君感到这样简单的话不足以表现对梅思平高宗武此举的重视,便朗声补充道:“四哥,这次老梅和老高可立下大功了,老梅把条约是缝在内衣里带回来的,你看看,真是苦了他们了。”
说着拎起那条记着条约的绸缎抖抖,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正楷小字,汪精卫接过来,轻轻叹口气:“思平,这次你们真费心了,能把日本人的条件带回来是办了件天大的好事,真要能消泯战祸,是国家之幸,黎民之福。”
“看这个吧,这是我们刚抄录下来的。”周佛海见汪精卫拿起丝绸要看,便把抄录在纸上的文件递过来。
“蒋先生今天又说什么?”陈璧君没等汪精卫看完便问起今天在黄山见蒋介石的结果。
“还能有什么,就是四中全会的政治报告。”汪精卫随口把他提议与蒋介石一同辞职,蒋介石随后发火的事告诉了他们。
“汪先生,老蒋怎么可能辞职呢?他跟您不一样,您淡泊名利,他可是权力熏心之人,这辈子都不会放弃权力。”周佛海哈哈一笑,就坐到汪精卫对面的沙发上了,沙发立刻沉下去一大截。
周佛海对蒋介石的了解可谓入骨三分,陈璧君一拍沙发:“佛海说得太对了,蒋介石为什么始终不想和谈,他明明指导打不赢,却始终坚持要打,除了沽名钓誉外,就是因为日本人摆明车马不与他谈判,要求他下台,这才是他主战的根本原因。”
“夫人此话可谓一针见血,老实说,按照这个条件和,我们不吃亏,日本人是我们肘腋之患,共产党却是我们的心腹之患,我们和日本人打生打死,共产党却借机发展,看看,两年以前,他们才三万多人,现在多少了,十万不止吧。原来共产党在华北基本没有力量,现在呢,满华北都是八路军,再打下去,就算不亡于日本人,也亡于共产党。”周佛海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周部长说得对,汪先生现在是该您站出来领导国家的时候了。”梅思平站起来大声疾呼:“国家危亡至此,已经不能再任由蒋先生蛮干下去了,一记武夫懂什么治国之道,国家需要您这样明智的领导者,否则将来我们都没面目去见总理!”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一节 遏制(六)
汪精卫没有掺合到他们谈话中,而是仔细阅读条约,条约是草案,并非正式文件,文字并不长,就在他们几句话之间他就看完了。看完之后,汪精卫有些失望的靠在沙发上,陈璧君激动下就要开口询问,周佛海却冲她使个眼色。
“先生对这个条约不满意?”周佛海平静的问,汪精卫虽然坚持主和,但如何和却几次反复,陈璧君早就想抛开国民政府单独与日本人讲和,可汪精卫就是不愿,眼见这次条约已经基本满足中国条件,汪精卫又在迟疑,陈璧君难免着急。
“唉,还是满洲国、撤军和赔款,”汪精卫叹口气,他看着梅思平,语气中带有丝丝埋怨:“不是说过吗,满洲国的事留待以后再说,不可留在条约里,另外为何要等两年才撤军,应该条约达成即开始分阶段撤军,首先要撤的就是京沪杭地区,最后,日本虽然不提出国家赔偿,可平民赔偿是多少?两年多的战争已经把国家打穷了,根本没有钱赔偿,再说,我们的平民难道没有损失,这三条还要斟酌。”
“这有什么斟酌的,”陈璧君脱口而出,汪精卫扭头看着她,见她面带怒色,汪精卫连忙解释:“与日本和谈事关重大,要取得国民谅解,条约就必须让国民满意,至少不能割地赔款,否则我们此举就会被人骂为卖国,增加各地地方势力的顾虑,我们发动后,他们就很难响应。”
周佛海脸色一动,抢在陈璧君前面自嘲的说:“汪先生顾虑极是,现在大家都在说抗战,谁的调门高谁就是英雄,我们要和谈自然就是卖国贼,不过我认为这个国卖得值,我们卖国能让黎明百姓过上和平安静的生活,能让国家转危为安,这就值了。”
“佛海说得好,我们以国家民族为重,但我不认为国民对我们的行为不认同,我认为这个条件没什么,当年总理也说过,中国的传统领土在长城以内,满洲是满族的领土,承认满洲国不算不符合总理的话。”陈璧君争辩道,在辛亥革命期间,南方政府严重缺少经费,日本这时诱使孙中山出租满洲,孙中山为了筹措资金,减少革命的阻力,打算同意将东三省租给日本,陈璧君这个时候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以此为来说服汪精卫。
“夫人说得没错,”周佛海接着说:“汪先生,这个条约实际上是个很实际的条约,我们在军事上与蒋先生的差距太大,日本如果撤军太快,蒋先生会不会首先攻击我们,就算蒋先生攻击我们,共产党呢?他们肯定会攻击我们,所以在成立政府之初,我们还要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对抗蒋先生和共产党;其次,赔偿问题,赔偿多少,我们也要查证,而且有些损失是日本人造成的,我们不能负责,所以赔偿多少,如何赔偿,还是我们说了算。”
周佛海的分析让陈璧君和梅思平曾仲鸣频频点头,这里面曾仲鸣是最了解汪精卫想法的,在周佛海这番话之前,他认为汪精卫的顾虑有道理,和谈本就是一步险棋,只有谈出的条件让国民认同,获得国民支持,才能逼蒋介石下台。
陈璧君实在太想让蒋介石下台,这个心思太强烈了,以至于汪精卫有些话都不敢对她说。这些年陈璧君始终没忘当年中山舰时,蒋介石以武力逼汪精卫下台的情景,老想扳回这局,让汪精卫重新成为国民政府最高统治者。
“还是佛海思虑深远,”陈璧君赞叹着瞟了汪精卫一眼:“这个条约对我们来说完全可以接受,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不也说恢复卢沟桥事变前状况吗?也没有说要恢复九一八之前,也就说满洲国可以放弃,而且这个条约也没有有辱国体,四哥,我们不能再犹豫了,该下决心了。”
汪精卫还是没开口,陈璧君又要急了,周佛海连忙站起来岔开话题:“汪先生,各方对四中全会期盼很高,先生有什么打算没有?”
对这个问题汪精卫早就思考成熟,他抬头看着周佛海说:“四中全会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党内对与共产党的合作始终存怀疑,此外,还有战时经济政策,外交政策,都要在这个会上解决。另外我也想试一下,看看是否可以扭转目前主战的舆论,让全党统一思想,支持和谈。”
“万万不可!”周佛海连忙劝阻,见汪精卫有些不解,便进一步解释道:“这个条约是密约,现阶段决不能公开,不公开这个条约,汪先生您怎么说服那些民族英雄,这样只会造成您全面被动,蒋先生肯定会借此发难。”
周佛海这样一说,汪精卫苦笑着叹口气,他知道周佛海说得对,这就是个矛盾,不公开没人支持你,公开了,就是更大的罪名。
“公博什么时候回来?”汪精卫还是打算听听这些年来最亲密的朋友的意见。
“节前肯定会回来的,他不过也是老生常谈。”陈璧君没好气的说,陈公博对和谈始终持保留意见,按照他的意见,就算要和谈也应该是国民政府出面,这样私下里与日本人谈判会造成党的分裂,于国于党于己均不利。
周佛海有些失望,他本想今天就把事情谈妥,看汪精卫的样子不会在今天作出任何决定,便冲梅思平使个眼色,站起来向汪精卫和陈璧君告辞,汪精卫陈璧君挽留不得,只好送他们出门,随后曾仲鸣也告辞回家。
周佛海与梅思平一同登上周佛海的雪佛兰轿车,沿途梅思平心事重重,周佛海却很轻松的看着两边的“街景”,重庆山道弯弯,道边女子大都身材苗条很是养眼。
轿车慢慢开到上清寺转盘,梅思平轻轻叹口气:“周部长,你说汪先生会同意吗?宗武还在那边等回话呢。”
“放心吧,就算汪先生不同意,汪夫人也能说服他。”周佛海一副淡然,梅思平却赞同的点点头,如果说这世界上谁能改变汪精卫的主意,只有陈璧君,在国民政府高层流传一句话,陈璧君能当汪精卫半个家,实际上在汪精卫圈子中的所有人都知道陈璧君能当汪精卫的家。
“思平兄,不用担心,这个条约我料汪先生心里是赞同的,只是顾虑太多。”周佛海叹口气,汪精卫这些年与蒋介石相斗屡处下风不是没有原因的,蒋介石与他相比果断多了,可惜蒋介石不赞成这个时候和谈,要是他赞成,和谈恐怕已经成了。
在周佛海看来,中国与日本的国力差距太大,根本不可能打败日本,早晚都要和,与其晚和不如现在就和,他们这次走在前面,那些人迟早得跟上,不过那时候已经晚了,再造国家的功劳已经轮不上他们了。
周佛海的目光已经看向战争结束之后,那个时候他就不会再是宣传部长这种不起眼的角色,行政院长恐怕也不在话下。
“那汪先生还在等什么呢?”梅思平心里有些怨气,他们在香港好不容易谈出这样个结果,已经尽最大努力保全国家利益,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你也别太着急了,这样大的事,汪先生当然得与人商议下。”周佛海呵呵笑道,说着从兜里拿出支雪茄递给梅思平,梅思平摇手:“算了,这玩意我抽不惯,还是抽我的纸烟。”
周佛海哈哈一笑,自顾自的点上,车内顿时烟雾弥漫,透过烟雾,前面指挥交通的交警挥手让车停下,不曾想从他们后面飞快杀出一辆福特轿车,迅速越过他们的轿车,丝毫不管前面交通停车的手势,直直的就冲过去,公路上响起一阵紧急刹车声。
“嘘嘘!”交警的哨声长鸣,岗亭边的两个交警骑上摩托车就追,梅思平纳闷的问:“谁这么大胆子,也不怕撞上。”
周佛海微微摇头,心里知道那辆车主肯定要倒霉了,重庆的规矩大,而且六亲不认,警察在庄继华和蒋经国的先后支持下,敢于拿大员开刀,已经有数个官员因违反重庆的法规被惩处。
车还没动,就听到前面传来两声枪响,随即又传来几声枪响,听上去就像两队人马在交火,周佛海神色一变探身对司机说:“去看看,怎么回事。”
司机坚决摇头不肯下车,反而发动轿车,调转车头向来路奔去,这边还解释说:“周部长,这里有危险,我不能把您留在这里。”
“你……,”周佛海刚说一个字,梅思平却有些紧张:“算了,算了,快走吧,弄不好又是抓日本特务,这里马上就要乱。”
周佛海十分无奈,他断定不是抓什么日本特务,日本特务肯定不会这样嚣张。果然第二天报纸带来的消息证实了他的感觉,昨天街上的枪战不是什么抓日本特务,而是孔家二小姐闹事。
《豪门千金当街开枪,无辜交警血溅职守》,渝洲晚报详细介绍了昨天发生的事,孔家二小姐孔令伟在大街上飙车,闯了交警岗哨,交警命其停车后,拔枪将前来查探的交警打死,与随后跟来的交警展开枪战,最后在大队警察赶来之后束手就擒。
“……,这位豪门千金在警局依然及其嚣张,不但继续殴打警员,还声称要撤了警察局长的职务,将向她开枪的警员通通逮捕。……”
随着这则消息,重庆官场顿时热闹起来。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一节 遏制(七)
庄继华当天就在成都就得到报告,重庆警察局长叶竹泉是黄浦五期毕业,西南开发队老人,庄继华出征前将他提拔到重庆市警察局副局长的位置上,蒋经国主政后,又将他提拔到警察局长位置上,蒋经国和庄继华有个共同的思路,重庆的军警宪必须牢牢抓在西南开发队手中,只是刘峙到重庆后,他们察觉蒋介石要控制重庆军权,便爽快的交出军权,但警察权和缉私队却牢牢掌握在手中。
叶竹泉得知抓的是孔二小姐后,立刻知道这事大了,他担心蒋经国承受不起这样大的压力,便在给蒋经国报告后,又向庄继华报告。
庄继华没有多想只告诉他,他立刻返回重庆,在他回来之前绝对不能放人,放下电话他立刻吩咐宫绣画定去重庆的车票,随后又给蒋经国打电话,告诉他今晚回重庆。
庄继华的来电话时,蒋经国的电话差不多被打爆了,宋霭龄、孔祥熙、宋子良先后给他打来电话,要他立刻放人,蒋经国一个都不卖帐,坚决不放,同时指令叶竹泉对孔二小姐严加看管。
宋霭龄得知女儿被捕的消息时,刚开始她还是以为是别人跟她开玩笑,可随后孔二小姐从警察局打来电话就完全证实了传言,但这依然没让她担心什么,重庆是个小地方,警察局并不清楚孔令俊是什么人,只要他们了解了她的身份,自然会放人,但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就让她有点目瞪口呆了。
尽管她把电话打到重庆警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