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投机者-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五章 主政西南 第八节 武汉保卫战(十二)

“这个学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复杂,”庄继华没有理会李安定的恭维,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说:“首先我们要有明确的民族政策,而这恰好是我党弱点,长期以来,我们奉行的是以夷制夷,甚至在民族间制造纠纷,以达到分化瓦解的目的,这在少数民族中种下不信任的种子,此外,地方军阀苛捐杂税繁多,不但我们汉人反感,其他民族也同样反感,所以要重建少数民族对政府的信任,你没有继续沿用轮质制,这样很好,不过还不够,必须制定出明确的民族政策。”

“这不是我擅长的,还是你来吧。”李安定淡淡的说:“理论的东西还是你比较擅长,我还是干点实际的工作。”

庄继华嘿嘿一笑,心里知道李安定是不想牵涉到麻烦中,这项政策一旦提出来,中央必定有反应,他现在的地位有些微妙,而且有前科,蒋介石对他本就不信任,很可能会借此机会将他拿下,而滇西是庄继华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从发电厂回来,庄继华没有去专署招待所而是去了李安定的家,李安定是家里定的娃娃亲,夫人是个传统的广东女人,十几年来,他们养育了三个孩子,最大的一个已经有十一岁,最小的也有七岁了。

对庄继华的到来,李安定的夫人方敏仪非常高兴,连忙让佣人上街买菜,自己端出两盘梨子,雪白的梨瓣水晶晶的,散发出一阵香味,让人食欲大涨。

“文革,来,尝尝。”方敏仪笑着招呼,拿牙签挑起一块递到庄继华面前,庄继华也不谦让,伸手接过来,还没进嘴就有一丝幽香袭来,入口之后满嘴甜香,还有些凉丝丝的。

“嗯,不错,不错,”庄继华精神一阵,这种甜品他还是第一次吃到,连前世都没尝过:“是梨子吧,怎么作的?”

庄继华边说又迅速挑起一块,慢慢品尝,方敏仪一笑:“是梨子,不过做法却很繁琐,要将梨子去皮去核,用蜂蜜水渗泡,密封好,放在井里泡上半个月到一个月。”

“这么繁杂,难怪,弟妹真是好手艺,简简单单的梨子居然作出这样的品位。”庄继华夸奖道,随即又叹口气:“我家殷淑就做不出来,嗯,绣画,你也尝尝,真不错。”

说着把盘子递给刚进来的宫绣画,李安定站起来给宫绣画端把椅子:“广东可没这东西,刘殷淑不知道是正常的,这是保山特产,敏仪也是到保山才学会的,你让她到保山来待两个月,她也学会了。”

宫绣画勉强笑笑,将手中的皮夹打开拿出一纸电报递给庄继华,庄继华见她神色不对,连忙接过电报,看完后,立刻问李安定:“于一,你这里有湖北安徽的地图吗?”

李安定连忙点头,冲外面叫道:“有,张副官。”一个年轻精干的军官出现在门口:“马上去边警总队,把湖北安徽河南的地图都拿来,动作要快。”

“是。”张副官答应声转身就要走,庄继华却已经站起来:“我们现在就去,弟妹,对不起。”

方敏仪知道出事了,也不挽留,只是追问了句:“待会回来吃饭吧,不管什么事,饭总要吃的。”

“你和孩子先吃,别管我们。”李安定不耐烦的吩咐道,方敏仪立刻就不再开口了,庄继华心里轻轻一笑,恐怕黄浦同学中,只有李安定是家里的绝对权威,他的任何决定太太都会服从。

庄继华心里焦急,好在边警总队队部距离李安定的家不远,李安定勉强算西南开发队出来的,保留了西南开发队前院工作后院生活的习惯,只是保山这地方难以找到这么大的院子,便在距离专署不远的地方租了一个小院,边境警察总队距离专署也就一条街,李安定的家就在他们之间。

五分钟时间赶到总队,李安定进门就让总队长石观滔将地图拿出来,石观滔是黄浦三期出身,不过却不是西南开发队出来的,而是李安定的老乡,北伐时在第一军第六师,随何应钦攻打福建,后来加入李安定组织的励志社,李安定被捕后逃往香港,后来才被李安定招来攀枝花,然后随他来到滇西,是李安定的心腹。

这时李安定才看到宫绣画带来的电报,电报是四十九集团军参谋长傅常发来,通报目前河南战局演变,这个电报很长,但结论却很糟糕,河南战局一团糟,很可能全面崩溃。

日军发现中国军队进行调整后,立刻停止休整转入进攻,抓住中国军队调整中的混乱,在通许西南突破涡河防线,二十三集团军措手不及,只得且战且退,向扶沟撤退;李宗仁向蒋介石紧急求援,蒋介石下令将调往太康的二十二集团军邓锡侯部向被展开反击,阻止日军攻击。

邓锡侯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派率领集团军主力向北进攻,但他也留了个心眼,将嫡系四十五军中的主力126师留在太康保证部队后方安全。

二十二集团军从侧翼的反击给渡过涡河的日军造成很大威胁,日军被迫抽调两个师团来对付邓锡侯,双方在太康西北展开激战,就在二十二集团军逐渐占上风时,日军的增援部队赶到,两个师团的日军在芝麻洼一线强渡涡河;同时日军第二军三个师团在太康以南马厂强渡涡河,此举导致整个防线崩溃。

为确保整个集团军后路,126师血战太康,以巨大代价阻击日军进攻,蒋鼎文慌乱之下,电令邓锡侯停止反击,立刻率部返回太康将渡河日军赶回东岸。邓锡侯接电大骂,拒绝服从,率部向西撤退。

二十二集团军西撤后,涡河防线出现一个七十多公里的巨大真空,西尾寿造立刻抓住这个空隙,五万日军通过太康掉头南下,插向周口项城,企图将鹿邑一线的三个集团军一举歼灭。

还没有完全调整到位的中国军队顿时大乱,自动向西后撤,第二集团军、五十集团军和三十六集团军都只有部分部队抵达防区,其中第二集团军和五十集团军的后卫部队还在与追击的日军纠缠,孙连仲和杜聿明不约而同下令前锋越过防区继续向西撤退。

五战区出现的混乱震动了武汉大本营,大本营直接插手五战区指挥,白崇禧代表蒋介石下令刚刚赶到安平的三十八师立刻赶到老冢阻击南下日军,同时命令第二集团军的三十军田镇南部迅速赶往老冢增援。

随后又严令五十集团军迅速后撤,向项城撤退,三十六集团军务必坚守界首,另外新察的一零一军立刻北上增援。

调整很及时,但战区长官部对部队已经失去掌握,各集团军纷纷回报,无法按时赶到指定位置,后卫部队正与日军激战,只有三十三集团军张自忠回电,已经命令三十八师抢占老冢,掩护整个战区转移。

此时的河南,战火从地面燃烧到天空,空军为了化解地面危机,只留下少数飞机保护武汉,主力机群全数北上,频频出击,轰炸追击的日军,日本空军也不甘示弱,大批日机蜂拥而至,双方的战场又从武汉转到河南。

地面上大军纵横,三十八师死守老冢,日军狂攻不止,炮火摧毁了整座城市,中国士兵在断瓦残壁间坚守不退,田镇南率领三十军飞速赶往老冢。而更东边,数十万军队匆匆越过河南大地向西撤退,而他们身后却是炮声隆隆,断后部队在艰苦阻击。

北线混乱之外,南线的状况也很糟糕。占领淮南的中岛康健继续西进,中岛以两个师团攻击霍邱三十一军,自己率领第五师团偷渡城东湖,攻克宋店截断了三十一军与六安的联系,同时造成合围三十一军的态势,三十一军被迫放弃霍邱,大别山门户六安的北翼暴露在日军的攻击下,战区司令部命令第七军回救固始,为了填补六安空虚,蒋鼎文又命令一零二军北上六安,四十七军和预二师负责守卫霍山。

李安定看完电报之后深深叹口气,虽然离开部队已经很长时间了,但也明白战局十分不容乐观,可随后又有些不解的问宫绣画:“他们这是怎么回事?病急乱投医,文革,远在云南,怎么管河南的事?”

宫绣画轻声解释道:“这是当初走的时候约好的……”随后便详细向李安定解释了当初庄继华离开五战区时的情况,然后看着庄继华轻轻摇头:“他这人呀,就是放不下,不过河南的情况的确很糟糕。”

庄继华依旧盯着河南地图苦苦思索,随后又转向安徽地图,李安定和宫绣画俩人也不开口,他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帮忙。石观滔也谨慎的站在一旁,他离开部队的时间也够长了,训练部队还可以,至于指挥作战,还有点自知之明。

“河南的局势很可能已经难以挽回了。”庄继华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宫绣画心中一寒。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五章 主政西南 第八节 武汉保卫战(十三)

沉凝片刻,庄继华才对宫绣画说:“回电傅常,河南战局前景危险,武汉保卫战乃以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为主,确保我军主力不被围歼为上,可通过徐参谋长提醒蒋鼎文司令官,南线空虚,仅有四十七军和一零二军是不可能守住南线的,另,应特别注意潜山太湖。”

宫绣画转身出去发电报了,李安定见庄继华心情不好便安慰道:“文革,你远在千里之外,能有什么办法?蒋鼎文已经不是东征时的蒋鼎文了,校长……,你干涉太多,校长恐怕也不会高兴。”

“我看败了也好,大浪淘沙,蒋鼎文实际上已经不适合再带兵了,学长,我看武汉失守后校长很可能重新启用你。”石观滔的语气中带有点幸灾乐祸,李安定在福建出事,蒋鼎文负有一定责任,甚至有可能是他暗中纵容或者配合的结果,受害的不仅仅有李安定,参加励志社的同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这些人在心里对蒋鼎文早有不满,暗中早就希望他倒霉了。

“难说。”李安定不咸不淡的补充了句,庄继华却似乎没听见,他皱眉想了想:“我只希望这场失败损失不要太大,武汉守不住也没什么,部队千万不要损失太大。于一,现在我们要面对的是武汉失守后的情况。”

李安定又在心中叹息,庄继华的考虑总是领先别人一步,他们在幸灾乐祸的时候,他就已经在考虑即将带来的局势变化,思考如何应对,难怪这十几年来他能屹立不倒,蒋介石总是那样看重他。

“武汉失守,校长肯定要到重庆,重庆便成为抗战的中心。”李安定思索着,声音却渐渐低下去。他猛然间明白了庄继华大规模开发贵州的目的,他知道无法与蒋介石对抗,干脆将重庆交出来,交给蒋经国,蒋介石总不能认为蒋经国也会背叛他吧。

庄继华此举一举三得,一方面消除蒋介石的疑虑;第二避免了很多攻击,将自己置身矛盾之外;第三将蒋经国推上矛盾的峰尖,将来蒋经国与党内各派发生矛盾时,必定向他求援,那时他又能左右逢源,从中渔利。不对,还有第四,贵州开发成功后,庄继华手中又有一支可以操控的力量,那时他的地位将更加稳固。这些念头迅速在李安定脑中涌出,不由大为佩服,看着两眼放射出兴奋的光芒。

“说得好,”庄继华不清楚李安定的想法,顺着他的话往下说:“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日本人的变化。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在欧洲的进攻牵制了英法的力量,南洋成为力量真空,而日本由于国内经济衰败,占领武汉后,将停止对我们的大规模军事进攻,他的目光将转向南洋,英法殖民地,他会寻找机会拿下这些殖民地,获取继续进行战争的资源。如此,我们就要开始准备进入缅甸作战。”

“石总队长,边境警察总队名义上是警察,实际上你给我按照军队训练,另外人数还要扩充,至少扩充一倍,不要只把目光放在汉人身上,少数民族也招兵,他们熟悉山林和热带丛林,对丛林作战有帮助。装备,我让吕厚德给你弄。”

吕厚德是后勤部驻云南站站长,也是西南开发队出身,负责监管云南兵工厂,孔祥熙搞的那个物资局主要还是以四川开发公司为目标,暂时还没顾得上云南的工厂,而且洪君器对削弱后勤部权力的事也很恼火,找到蒋介石闹了几次,对增加一个层次表示强烈不满,因此云南的兵工厂还控制在后勤部手中,归吕厚德管,庄继华这才有把握说弄到武器。

“是,保证在半年内扩编一倍。”石观滔很是兴奋,庄继华却冷冷的瞪了他一眼,这让他有些莫名其妙,实际庄继华是对他刚才那句话有些不满,蒋鼎文指挥的都是他留下的部队,那些部队都身经百战,是中国一流军队,损失那支都让他心痛。

“你有多少年没带兵打仗了?”庄继华问。

石观滔一下就楞住了,半晌答不上话,李安定见他有些尴尬,便替他解围:“观滔在剿匪时是团长,不过算下来也有五六年没带兵了,文革,我们这里严重缺少干部。”

干部,有作战经验的干部那都缺,黄伯韬那里已经开始将士兵提拔为低级军官,以庄继华的观点来看有经验的士兵稍微培养下,战场指挥能力要超过刚从军校毕业的毕业生。

“大胆提拔,另外,把那些伤残回家的滇军士兵请回来训练新兵,士官可由新兵中表现出色的士兵出任。”

李安定和石观滔不敢忽略庄继华的意见,不在于庄继华的军衔地位比他们高,而在于他在军校中即以善于练兵闻名全校。

“于一,还有件事情必须要做,”庄继华郑重的扭头看着李安定:“既然要去缅甸作战,那么缅甸的地形气候,风俗人情,道路交通,情报等等,这些情况必须先了解,缅甸的情报网建得怎样了?”

“我们在缅甸的仰光,曼德勒,密支那等重要城市都建起了情报网。”李安定说,当初庄继华派他来滇西第一个任务就是在缅甸建立情报网:“另外我们和克钦族和禅族独立军取得联系,不过我们发现日本人也在联系他们,这帮家伙正在我们之间摇摆。”

“学学班超,日本人是我们的敌人。”庄继华淡淡一笑:“缅甸的华侨不少,要充分利用华侨的力量,另外缅甸作战是热带丛林作战,你们要对部队进行丛林作战训练,而且你们可能是首先进行丛林作战训练的部队,一切都靠你们自己去总结,你们总结出来的经验还要让其他部队使用,因此你们必须认真仔细,你们的总结很可能将决定缅甸一战的结果。”

石观滔顿时产生种使命感,目光收缩注视着墙上的云南滇西地图,地图上的缅甸北部。李安定想想后问:“要到缅甸作战,英国人会同意吗?”

“到时候他们会同意,就是想不同意也不行。”庄继华不屑的说,李安定这才记起庄继华一向看不起英国人,现在英国在欧洲面临德国人的攻击,根本无力顾及亚洲,自然就更瞧不起了。

庄继华还是不放心,又叮嘱石观滔,丛林训练的注意事项,如何判断方向,如何生存,如何发现敌人行踪,如何接敌,如何隐藏,如何发挥武器性能等等,反复叮嘱,让李安定在旁暗笑不已,可他却不知道,庄继华已经决定把特种部队调到滇西进行丛林战训练。

宫绣画回来后,庄继华还在反复叮嘱,好容易才放过石观滔。李安定又邀请石观滔一块到家吃饭,石观滔也没推迟,几个人一同到了李安定的家。

到家后,方敏仪已经把酒菜布置好了,自己和他们在房间内,伍子牛等随行人员在院子里面。滇西的气候温暖,印度洋的暖风越过缅甸的热带丛林,带来阵阵暖意,这里没有真正的冬天,一年四季都是春暖花开。

夜,渐渐浓了,酒席很丰盛,但屋里屋外却比较安静,全没有那种热闹,院子里的卫士们还稍微热闹些,但屋内却始终只有低低的细语声。

“于一,你再辛苦两年,到时候你不走也会有人让你走。”庄继华感到有些对不起李安定,虽然数次在蒋介石面前李安定请功,可始终没有坚决争取,致使他在攀枝花滇西这样艰苦的地方一待就是五六年。

“没事,在这里挺好。”李安定完全无所谓,这实际上也是他的真实心态,尽管远离权力中心,但在这里他是土皇帝,滇西的一切都是他做主。

庄继华认真的盯着他,确认他说的是真话后才轻轻叹口气:“你能看开也好,这两天,你陪我看了不少工地,不过你还没说滇西的少数民族,现在就聊聊他们吧。”

李安定点点头,下午在电厂工地庄继华提到少数民族政策后,他就知道迟早会有这样一问,他放下筷子看着庄继华说:“滇西的少数民族很多,不完全统计就有三十多个,主要是傣族,白族,彝族,傈僳族是其中最大的,其他的布朗族、佤族、阿昌族、满族、景颇族、德昂族等,人数较少,主要生活在附近的山里,很少与外界接触。

这些少数民族与西康的彝族差不多,都是土司制度,土司下面是头人,每个寨子由一个头人管理。滇西傣族土司有两个,帕雅和召龙,彝族土司有一个,汉名叫慕修,白族土司也有两个,扎努……

这些土司受到汉人文化影响比较多,他们的子女大多在昆明受过高等教育,也许龙云本人出身彝族,对少数民族比较宽松,一直采取亲和政策,鼓励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接受现代教育,只要他们肯到昆明学习,一般都录取,而现在这些人已经完成学业,大都返回滇西,他们对目前国内的形势比较清楚,对我们的政策也相对容易理解,有他们在滇西各民族中,减少我们很多麻烦。”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五章 主政西南 第八节 武汉保卫战(十四)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龙云在云南做的事情实际还很不错,至少在少数民族问题上的做法非常正确,可惜了,庄继华心中充满遗憾。

“龙云在云南多年,对云南的情况很了解,他对待少数民族的策略很多都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坚持和借鉴。对待少数民族以团结上层为主,对他们的现行体制暂时不要触动,在制定具体政策上,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利益,平等对待他们。此外,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可以吸收一些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到政府中任职,比如担任副县长、副主任,党组织也应该向他们发展,吸收他们中的开明分子入党,培养我党的少数民族干部。”

庄继华娓娓而谈,从政策制定到教育,再到党组织如何在少数民族中发展,如何对待少数民族的内部矛盾等等,这一通话下来就是一个多小时,方敏仪将菜都热了两次,院子里的喧嚣早已变得安静,不过李安定和石观滔却听得津津有味。

李安定和石观滔越听越是叹服,他们自己是清楚的,庄继华一直忙于重庆四川,主要精力投入在工业和军队中,从没有仔细研究过少数民族问题,以前也没专门对少数民族发过指示,出过文件,今天的长篇大论完全是在几天之内得出的。

将饭桌上的这番话整理一番后就形成了一些指导少数民族工作的政策,庄继华连夜整理出来,交给宫绣画,派人送到昆明交给冯诡,让他安排在云南日报和党部办的报刊上发表,同时指令要求党部组织党员展开讨论。李安定也安排滇西新闻在头版刊载,要求滇西专署下属各党组展开学习讨论,每个党员都要认真学习,实际工作中认真体会。

在保山盘桓两天后,李安定陪同庄继华沿滇缅公路视察,走上滇缅公路才知道这条路的艰难,大部分道路是在崇山峻岭中穿越,在山腰上蜿蜒盘旋,沿途各种载重卡车满载着各种物资,在碎石铺就的路面上奔驰而过,扬起长长的烟尘。

李安定沿途当年修建公路的情形,最原始的工具与现代工具一起在工地上忙碌,近十万民工奋战在工地上,即便这样也用了一年多时间。

“这是条用生命堆积起来的道路。”李安定现在还很感慨,工期要求,简陋的安全设备,导致工伤事故不断发生:“仅工程技术人员就有十六人死亡,其他民工还有九十四人死亡,伤残的还有八十多人。”

看着蜿蜒的公路,李安定想起那些日子就十分感慨,语气中带有一丝伤感,庄继华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于一,你有些变了,原来你可是很铁血,很激进的。”

“没法不变。”李安定嘴角现出一丝嘲弄,似乎还在嘲弄以前的生活,这丝笑容很快消失,他叹口气说:“原来我对那些读书人是有些看不起的,总认为他们过于柔弱,只好夸夸其谈,流血牺牲是我们军人才会作的,可李总设计师他们却让我刮目相看,扭转了我的观点。”

滇缅公路总设计师叫李温平是36年从美国回来的博士,滇缅公路也是他第一次参加修建的大型公路系统,正是他率领的团队的卓越工作,才使公路顺利完成。

“天下事,顺势而为,则事无不成。”庄继华平静中带有些许感慨:“抗战是民心所向,民心所愿,谁要逆势而为,必定灭亡。”

李安定心中猛然一惊,扭头看着庄继华,有些不怀疑的问:“文革,是不是武汉有什么变化?该不会校长又想和了吧。”

庄继华轻轻摇头,压低声音说:“武汉失守后,国内国际局势都可能发生转变,这段时间,你要慎言慎行,有什么重大决策,一定要事先打招呼。”

李安定惊疑的目光闪烁片刻,郑重的点点头,一辆卡车从车旁驶过,帆布盖得严严实实的,庄继华饶有兴趣的问:“目前这条路的车流量是多少?”

“两千辆以上,其中近半是民营,”提起这条路,李安定心中就有股自豪感,声调稍稍有点抬高:“这条路让整个滇西的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从江浙过来的商人成立了运输公司,办了水泥厂,木材加工厂,滇西也开始出现工业了。此外,本地的土特产也大量外运,农民的收入也相应增加了,说实话,再有五年和平发展时间,滇西完全可以赶上昆明。如此这样发展十年,百姓就能体会到三民主义的好处,什么共产主义、资本主义,都不会在中国成功。”

“嗯,很好,非常好!不过还是有点拘泥,”庄继华忍不住称赞道,李安定的转变是惊人的,以前他是绝对不会注意到这些,现在他已经能注意到经济和政治之间的联系了:“我们干革命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好吗,只要达到这个目的革命就算成功。”

这种论调庄继华身边的伍子牛宫绣画李之龙听得很多,早就见怪不怪了,可李安定还是头次听说,他禁不住有些诧异,忍不住抗声道:“难道共产主义也可以?那不就把我们国家变成苏俄的殖民地,中共就是他们的工具。”

“我不认同这点,你想过没有,周主任、叶教官、恽教官他们是卖国的人吗?不是,如果他们夺取全国政权,那也就是中共和苏共分裂的开始。”庄继华的神色很平静。

“文革,我知道你与巫山交好,同情共产党,但,文革,这要有底线的,”李安定有些担心:“你根本不能保证他们夺取全国政权后会与苏俄分裂,我也看过一些共产党方面的书,他们看待世界的观点与我们完全不同,他们是不讲国家,民族的,只讲阶级,马克思不是说共产主义将消灭国家吗?就说一点,新疆和东北,苏俄从来就没放弃过染指的企图。”

李安定说的不算错,庄继华不知道,建国后,高岗就曾经向斯大林建议将东北并入苏俄,这个提议最终导致高岗被铲除,毛泽东毅然决然的将他拿下,并从此对苏俄产生警惕。

庄继华也不与他争辩,车内变得平静,吉普车在崎岖的道路上开动,在这种路况上,吉普车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车内颠婆的程度比其他轿车小得多。

在一遍山林边缘,庄继华让车停下,伍子牛抢先下车拉开车门,不过他只给庄继华开门,李安定不以为意,他与伍子牛也是老熟人,知道他眼中只有庄继华。

车队停下后,后面车上下来的卫士迅速占据周围地形的要点,伍子牛很快取来水壶,庄继华喝了点水,然后随手递给李安定,李安定接过来也喝了点,这个不经意的动作,让庄继华比较满意,至少李安定还保持着艰苦生活的习惯。

“这条路平时怎么维护维护?”庄继华边问边作了几个扩胸动作,活动着胳膊和腿脚。

“平均每十公里有一个保障队,每个保障队二十人,他们很不容易,每天要走十公里,检查公路的状况,发现问题就及早解决。”李安定指着来的方向说:“这座山还算好的,那几座山光秃秃的,一下雨就容易发生塌方,泥石流,造成交通中断,此外滇西还有几股土匪,这些保障队还有情报探子的功能。”

“重要交通要道上有没有警备队?”庄继华又问。

“有,重要的涵洞和桥梁都有专门的边警队伍看护。”李安定的回答滴水不漏:“原来这里有共产党的游击队,两党合作后,他们的踪迹也消失了,不过这里还有几支土匪在这一带活动,我们也组织过几次围剿,”说到这里他脸上露出黯然之色:“可惜,一来兵力不足,另外就是,他们的活动范围很广,我们这边抓捕紧了,他们就逃到缅甸,风声一松,又回来了,很让人头痛。”

“这些土匪必须消灭,他们与日本人有没有联系?”庄继华的问题让李安定心中一惊,他完全向这个方向想,但庄继华一提醒,他就明白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滇缅公路是中国目前的最大输血动脉,日本人肯定已经注意到它了,肯定想切断这条路,每个月有大约十万吨物资从这条路运到中国战场。失去这条路,中国战场的物资要减少三分之一。日本人肯定正躲在暗处咬牙切齿的盯着这条路。

上千公里的路,涵洞桥梁众多,守备虚弱处比比皆是,而且以滇西目前兵力状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我已经下令将特种部队调来,你没有权力指挥他,但有需要可以找他们帮助,指挥官是老熟人,赵汉杰,他现在已经是上校了。”庄继华又补充说:“他们的作战范围不仅仅限于中国领土,走吧,咱们去腾冲和松山看看。”

庄继华转身向吉普车走去,上车后才提醒李安定:“特种部队的情况是绝密,他们调来对外宣称就说是来训练的。”

吉普车轻轻启动,庄继华提到特种部队,忍不住开始思念起宋云飞,不知道他在上海的任务是否完成?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五章 主政西南 第九节 殇(一)

欧洲战争让很多西方人离开上海,每天离去的船只都装满了人,码头充满离别之情,惆怅和伤感每天都在这座冒险家乐园中上演。更多的中国人却没有关心这些,大批难民从江浙逃到上海,躲避越来越严重的战火。

上海内外的战火也愈演愈烈,共产党组织的浦东游击队,军统和青帮共同组织的忠义救国军在上海近郊日渐活跃,上海驻军组织过几次围剿,却没有多大效果,各地的汉奸和小股日军依旧经常遭到袭击,每次短暂的激战后,双方都会留下几具尸体,袭击者的尸体往往是日军士兵的一倍以上,可即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