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权奸-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面的玉门军声音整齐响亮,在夜里传得很远,让他握着拳头牙狠得痒痒的是,玉门军越喊劲头越足,似乎吐蕃军泡好茶,正巴巴地等着下回分解。也不会嫌口干舌燥停下来歇歇。

吐蕃军临时的营地里,还有一营人马,服饰打扮与吐蕃不同,着小袖衣,小口袴,外套皮甲。一位头戴大头长裙帽,帽上以罗幂遮住面容的大将,不顾霜寒露冷,在阵前听了许久,心事重重。

大将掀开脸上的罗幂,那是骑马避风沙的,长长地吐了口胸中的浊气,火光映着他年轻的脸,眉头紧皱,不知为什么踌躇难决?

第三卷 河西大将 172。营地楚歌(下)

年轻大将正是吐谷浑小王慕容兆,在阵前听了许久,浑然不觉得秋风冷,他啐了一口,恨恨骂道,妈的,难怪一直没有吐蕃军的消息,原来十一万吐蕃军全军覆没了,这下可好,青藏胸腹大开,羽林骑河西军攒着满腔的仇恨,还不趁机大肆抢掠?

悉诺逻恭禄这死蛮子竟敢封锁消息,一直将我蒙在鼓里,要我白白为他卖命,五千吐谷浑勇士剩了三千,白白在玉门关折了两千,我们得先一步撤了,赶紧回到青海湖去,吐谷浑部多灾多难啊!

终于打定了主意,慕容兆立刻吩咐身边的千夫长:“我们立刻回青海湖,得悄悄地走,虚张旗帜火把,随时做好接战的准备。”

这话里的意思,吐谷浑部要投靠大唐了,千夫长也思索起部族的前途。

临近吐蕃军的沟河,水流平缓,看似平静,如果谁吃饱了没事干,打着火把凑近了水面看,水面浮出半尺长的刀鞘,好大一片,刀鞘每隔一段距离,偶然有羽林骑斥候探出半个脑袋,望向岸边,判断斥候的方向位置。

逆流而上,大致的方向不会错,水面下,羽林骑斥候是几人一组,腰系麻绳,在河里走了半个时辰,羽林校尉辛云长露出头来,心里窃喜,用了这忍卫的法子,终于绕到了吐蕃军后面来了。

水面下像接力一般,每个羽林骑斥候都挨个猛拉麻绳,这是上岸的讯号,百多名羽林骑斥候身着皮靠,水淋淋地爬上了岸。

蹲在草地上,辛云长手持千里镜,仔细观察着吐蕃的营地。

那是什么,营地的吐蕃军士都好像在悄悄地整装束甲,套马上鞍,难道他们要夜袭玉门军营地,辛云长手一挥,低声下令:“去弄两个活口过来,摸摸敌情!”

几名羽林骑斥候猫腰接近了吐蕃大营,临时安营扎寨,吐蕃大营并没有寨墙壕沟,躲过巡逻的哨骑,闪进了吐蕃大营。

说也巧,刚好有两个吐谷浑军,一名百夫长,一名是他的亲卫,跑到偏僻的营帐后,正解开裤子撒尿,羽林骑斥候一前一后快步欺了上去。

“你是——”吐谷浑百夫长发现背后有人,提着裤子转身喝问,话刚刚冒出来,后脑就受了重重一击,眼前一黑,被悄悄被拖出了大营。

两个吐谷浑被分开十来步,羽林骑校尉辛云长亲审百夫长,见面就很亲热,拿着匕首直接给他脸上划了一刀:“我问一句,你答一句,如果不说,我还是会留下你的性命。”

瞧着辛云长脸上露出的狠劲,心里明白,留下我的性命,这话得反着听,只要自己答得稍有不对,那就有好果子吃……。

果然,辛云长轻描淡写地接着说:“我留下你的性命,却就割了你的舌头,断了你的四肢,呵呵,那你就惨了,没有了四肢和舌头,只剩下个圆溜溜的身体,连条虫子都不如,生不如死!”

辛云长看见那百夫长眼珠瞪得老大,心中暗笑,继续照着小李将军培训的逼供方法演戏,好言好语劝道:“你也不用害怕,只要乖乖回答我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袍泽。好,现在我开始问,你注意听着,你们是吐蕃军哪一部分的?”

“吐,吐谷浑军!”百夫长惊魂未定,连声音都在微微发抖。

一名羽林骑斥候过来,手里拿着个手掌和舌头,对辛云长咕哝了一句:“那小子倒是个不怕死的种,我先下他身上两样零碎。”

恶心不恶心,没看见这边合作愉快吗?破坏气氛,那边凉快那边去。

“你们套鞍整甲,准备偷袭玉门军营地么?”辛云长低声喝问。

看到同伙身上的零碎,百夫长吓得声音发颤:“不……不是,小王听闻河西军大胜,准备悄悄撤军……撤军回青海湖,寻找机会投靠河西军”

原来是这样,杜军使的营地楚歌还真起了作用,既然吐蕃与吐谷浑两军貌合神离,各自行动,那么……战机乍现,辛云长呼吸急促,眼里的战意一下子燃烧起来。

本来想在拂晓前,在吐蕃大营制造乱子,玉门军再趁机突围,小李将军说过,将领可临阵握机,不超出计划的范围就行。

夜色浓得似团墨,只有火把指出了吐蕃大营大约的位置,羽林骑斥候摸到了吐蕃大营的马圈,这儿拦着几千匹备用的战马。

一名正在打盹的吐蕃军士嘴被捂住,脖子被划了一刀,秋夜清冷的空气涌入气管,立刻软软地跌倒在地。

“什么人!”有警觉的吐蕃军士只喊了一声,额头立刻被插了一把飞刀,羽林骑斥候就像分工明确的狼群,除掉守卫,打开围栏,骑上战马,向吐谷浑的营地驰去。

“吐谷浑盗马逃跑了!”“吐谷浑盗马逃跑了!”吐蕃大营传出一阵嘈杂慌乱的惊叫声。

吐蕃军前面防着玉门军偷营,眼睛瞪得大大的,听到后面出了乱子,吐谷浑盗马逃跑,玉门军的话吐蕃军本就半信半疑,这时彻底地相信了吐蕃大败的消息,惶恐地不知所措。

好不容易安抚下军心,又被吐谷浑的逃跑弄得一团糟,悉诺逻恭禄焦头烂额,顿时失去了冷静,恨声下令:“我率五千骑去将这帮吐谷浑盗马贼追回来,你们谨守大营。”

一名千夫长上前劝阻:“末将愿率军去追击吐谷浑,悉诺千户留守大营不可轻动。”

推开那名千夫长,悉诺逻恭禄摇头道:“慕容兆惧怕我,能将他们拉回来更好。”说完,大踏步出了军帐。

吐谷浑军才撤出大营二三里地,小王慕容兆就听见身后轰鸣的马蹄声传来,悚然变色:“准备迎战!”

几骑举着火把移动得很快,离着还有一些距离,有人大声嚷嚷道:“我是百夫长伏匀,有大事面见小王。”

几骑来到慕容兆近前,只见一个身披甲胄的年轻骑将策马上前,拱手朗声道:“小王慕容兆,可记得河西辛云长这个朋友。”

河西辛氏,乃是河西大族,与青海湖畔的吐谷浑没少做牛羊马匹的贸易,慕容兆到凉州,好几次住在河西辛氏的庄园,与辛家子弟一块骑马游猎,有些交情。

“原来是辛二郎!你怎么到了这儿?”慕容兆惊疑问道。

“羽林骑神出鬼没的手段,悉诺逻恭禄拍马都赶不上,现在吐蕃溃败,雪山堡青海湖尽入小李节帅掌中,你还不弃暗投明,难道要给悉诺逻恭禄陪葬?”辛云长吹了几句,决心将慕容兆这支吐谷浑的队伍拉拢过来。

本就有投靠的心思,慕容兆在马上一拱手:“辛二郎说得没错,悉诺逻恭禄把吐谷浑当做攻城肉盾,我早就有心逃离,河西辛氏,是吐谷浑信得过的朋友,我们愿意随你投降玉门军。”

这就是游牧民族另一种性格,爽快果断,辛云长朗声笑道:“我兄辛云京,已是小李节帅帐下数得着的大将,保你一个好前程,不过,你们就不要走了,和玉门军首尾夹击,反戈一击……”

两人说话间,草地微微地颤抖起来,黑夜里,远处传来的马蹄声密如骤雨,由远接近,慕容兆脸上顿时色变,吐蕃军应变好快,悉诺逻恭禄可不是好惹的,此时翻脸,玉门军能保得住我吗?

应变的时间太仓促了,吐谷浑是走是留,慕容兆一时也拿不定主意,转过头来,望向羽林校尉辛云长。

……

昨天收藏才增加五百多个,势头弱了,兄弟们都去看球了,呵呵,燕歌五十万字的公众版,全站强推期间,一日三更,难道还不能感动你么?看书看球两不误,呵呵。

收藏,订阅,打赏,作品得到兄弟们的肯定,才能在网站获得更多的推荐机会,燕歌才能静下心来码字,后续内容精彩,派人去吐蕃整事,怎样搞垮吐蕃,与太子党斗,还有杨玉环姐妹也长成了,梅姬会入宫么?玉真公主……

第三卷 河西大将 173。以弱胜强(求收藏推荐)

望着里许外,黑夜里快速移动的火把,悉诺逻恭禄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吐谷浑臣服在吐蕃的铁蹄之下,已有几十个年头了,也没什么英雄人物,像慕容兆这等角色,只有趁着夜色逃离的本事,翻不起什么浪头。

吐蕃骑军越追越近,马蹄震天,让草地颤动不已。

在吐蕃骑军右边,不过几十步的距离,两千多名吐谷浑军正趴在战马身边,安静地抚摸身边战友,让它安静些。

“吐谷浑小王,不要相信玉门军散布的谣言,悉诺将军亲自来请你回去。”夜风中传来一阵呼喝声,时断时续。

辛云长听在耳里,喜上眉梢,对身边的慕容兆道:“你这一离开,竟然把悉诺逻恭禄调离了大营,我们等待会扮作吐蕃军回营,与玉门军两面夹击,必能大胜。”

慕容兆赶紧拱手恭维道:“还是辛校尉机智,想出这等妙计。”

趴在地上听了会马蹄声,估摸着悉诺逻恭禄也离开了几里远,慕容兆沉声喝道:“玉门关前,部族勇士被吐蕃军逼着攻城,死了数千,现在报仇的机会来了,吐谷浑部的勇士们,全体上马,强袭吐蕃大营。”

周围的吐谷浑军明白眼下的处境,没有振臂高呼,默契地翻身上马,眼睛里喷着火,释放着对吐蕃的满腔怒火仇恨。

吐谷浑一路缓驰到了吐蕃大营,瞧着相距不过两箭之地的临时大营,慕容兆一阵狂喜,天助我也!没见着吐蕃哨骑拦截。他下意识转头瞧着辛云长,等他的号令。

羽林校尉辛云长深吸一口气,下定了决心,点燃一支报警的火筒,将弓张得如满月一般,射向黎明前黑沉沉的天空。

火筒在夜空中如流星般划过,吐谷浑的战马渐渐加速,如蓄积的洪水一般,冲垮了堤坝……

吐谷浑骑兵左手拿着火把,右手举着钢刀,在军营内来回穿梭,见营帐就点,见吐蕃军就砍,整装待战的吐蕃军多在帐中打盹,一时闹不清,这支骑兵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乱哄哄地如同兽群般到处乱跑。

“不要惊慌,向我聚拢,准备应战!”一名全身着甲的百夫长临危不乱,在黑暗中振臂高呼,身边竟然还聚了不少吐蕃军士。

辛云长也算得上久经战场的悍将,大声喝道:“随我冲过去,将聚结起来的吐蕃军冲散。”

疾驰的战马那是上千斤的马力,除了重铠陌刀谁能抵挡!

辛云长将锋利的弧形横刀置于战马一侧,狠狠地踢了一脚马腹,战马吃疼,凶性大发,发力狂奔,狂风一样从朝聚集在百夫长身边的吐蕃军刮去。

锋利的横刀在马力的带动下,在吐蕃军中无人可挡,碰着非死即伤,所到之处鲜血猛地喷出,如滂沱的大雨一般,吐蕃军的断臂和头颅纷纷跃上黑沉沉夜空。

那个百夫长还在那儿声嘶力竭地喊:“顶住!顶住!”浑然不觉前面已没有保护他的吐蕃军,几柄飞刀不约而同向他飞来,将他插成一个活生生的靶子。

“玉门军从背后攻过来了!”吐蕃军慌乱地四处奔逃,大营里的哭喊声,痛嚎声,冲天的火光映照着满地的血,怵目惊心。

吐谷浑军从营地之间冲过,如在惊涛中破浪前进的帆船。

吐蕃面向玉门军的一方,也乱起来了,吐谷浑军正沿着拒马杀了过来。

倒底是吐蕃名将悉诺逻恭禄带出来的常胜之军,仍有不少勇悍的千夫长百夫长出来召集吐蕃军士,控制混乱的形势。

距离不过两箭之地,有火筒报警,杜希望早注意到吐蕃大营的混乱。

辛云长率百来名斥候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杜希望虽然疑惑,但千里镜明明白白展示出吐蕃军的混乱。

机不可失,胜在立断!

杜希望的血沸腾起来,高声喝令:“每千骑为一波,连续冲击吐蕃大营。”

羽林骑特有的哨音吵醒淡青色的黎明,玉门军如海潮般一波一波冲向吐蕃大营。

听到哨音,一身是血的辛云长高呼:“骨笛传令,吐谷浑让出中路!”

刺耳的骨笛声中,辛云长率一部杀向左翼,慕容兆也按事先商议的率一部部杀向右翼。

吐蕃大营此时到处都是火光,吐蕃军本就人心惶惶,主将又不在,见玉门军源源不断地涌进大营,不知道有多少人,连番的打击让他们的恐惧心大增,终于支撑不住,如高楼般轰然倒塌,四散溃逃。

吐蕃军只顾自己仓皇奔逃,不觉将后背留给了玉门军,玉门军每一斧头劈下去,就伴着一声惨呼,这多带劲,人肉桩子。

纵马左冲右突,辛云长提着一根短柄狼牙棒,威风凛凛,无人能挡,出身河西大族,身处边地,他从小就耳闻目染吐蕃烧杀抢掠,满腔的恨意都化作狼牙棒呼啸的力量,全都招呼在这帮只会哭爹喊娘的龟孙子身上。

吐蕃军沿着甘泉水向西溃逃,玉门军与吐谷浑合兵一处,分成三部,轮番衔尾突击,如铁锤打铁般,一通追击砍杀直到天明,玉门军也不知道自己杀了多少吐蕃蛮子,抡了多少次膀子,丝毫不觉得累,心里只觉得说不出的痛快。

晨曦初露,甘泉水升起薄雾,遮掩住河流、草滩,荻花,让一切景物都影影绰绰,悉诺逻恭禄率领吐蕃军追出了十多里,越追越来劲,他们已收拢了将近千匹的战马,再加把劲,说不得就能截获吐谷浑部。

吐谷浑部跑得太快了?悉诺逻恭禄越追越觉得不对,只见四散的马匹,就没瞧见一个吐谷浑,大营那边,虽做了布置,万一玉门军拼死突围,战局发生了变化……悉诺逻恭禄眼皮不由跳了跳,心感此事不妙,立即下令,收拢吐蕃军,缓缓回营。

“河面有木头信!”一个吐蕃十夫长大叫起来,那是吐蕃传信的一种方式,在晒干的木头上刻上文字,顺流而下,用于传信。

十夫长下马捞起木头,大声读了出来:“雪山堡失陷,快来救援!”

天色暗了下来,几颗零星的雨点落在吐蕃军的头盔上,铛铛作响,薄雾散开,河面上漂流下十几段大大小小木头信,吐蕃军捞上来后,俱都沉默不语。

玉门军说的果然不假。

待悉诺逻恭禄看到木头信时,雪山堡失陷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几乎已传遍全军。

淅淅沥沥的秋雨彻底驱散了河谷的薄雾,落在水面,荡起圈圈涟漪,草滩枯黄,河边白色的荻花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悉诺逻恭禄视线中,满河谷都是溃逃过来的吐蕃军,眼前一黑,心神大乱,差点没从马上落下来。

我还有五千吐蕃骑军,不能就此认输。

狠狠揪了自己一把,悉诺逻恭禄暗暗告诫自己,眼下是紧急关头,须心神不乱,沉着应战。

悉诺逻恭禄眼里饱含着热泪,声情并茂地鼓动士气:“赤祖德如溃败,连累我们丢了雪山堡,前有回鹘军占据坚城,后有得胜之师玉门军,正逢秋雨,道路泥泞湿滑,我们逃也逃不掉,不如死战求生。”

“死战求生!”“死战求生!”周围的吐蕃军士面露悲色,一起振臂大呼,五千吐蕃军士在雨中纷纷响应,呼声如雷,在昌马盆地上空回荡不绝。

悉诺逻恭禄全身着甲,手提横刀驻马阵前,秋风吹得他头盔上的野鸡翎在雨中乱舞,雨点滴滴答答打在冰冷的铁甲胄上,像一尊雕塑般屹立在风雨中。

“溃军绕行,到阵后集结!”悉诺逻恭禄身边的亲卫不时高呼,但有冲阵的一律被斩杀,不一会儿,人头堆满了悉诺逻恭禄马蹄下。

吐蕃溃军被悉诺逻恭禄的军令震慑,绕阵而行,慢慢到阵后集结。

玉门军使杜希望刚刚率部冲杀了一阵,这会儿骑马缓行,用千里镜瞧见了悉诺逻恭禄虽败不乱,正等着自己过去呢。

冰冷的秋雨带着一股寒气扑来,提醒了杜希望,秋雨让弓弦受潮,远程打击力几乎没有,难道贴上去跟他们斗狠?

困兽犹斗,现在吐蕃军丢了粮草辎重,让他们饿上几天,看能支撑得多久?

“传令,交替掩护,收兵回营!”玉门军与吐谷浑部缓缓后撤。

秋雨下得更稠密了,天与地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

绵绵几日的秋雨过去,雨过天晴,玉门军斥候四出,却寻觅不到吐蕃军的踪影。

杜希望沉吟半响,下令:“与回鹘军联系,玉门军继续沿着甘泉水上行,扫荡吐蕃游牧部落,让他们配合。”

玉门军开始了在甘泉水流域的扫荡,铁蹄之下,吐蕃游牧部落无一幸免,毡帐金银被收到了勒勒车上,养得膘肥体壮的牛羊马匹被玉门军成群地赶走,后面还有年轻的吐蕃妇女和十二岁以下的孩子。

被玉门军扫荡过的吐蕃游牧营地,只留下一堆烧焦的枯骨。

吐蕃名将悉诺逻恭禄率残部却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玉门军斥候四出,到了雪山堡也没搜索到他们的行踪。

……

今晚还有一更,174。温柔乡英雄冢

第三卷 河西大将 174。温柔乡英雄冢(求收藏推荐)

大唐帝都。

兴庆宫掩映在五彩斑斓的秋色中,明媚的阳光投进勤政务本楼大殿,大殿明亮轩敞,殿外金风徐徐送爽。

皇帝李隆基召集几个宰相重臣商讨河西军情,初闻一连串捷报,殿上的官员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侍中李适之站了出来,满腹狐疑奏道:“圣人,小李将军才去河西多久,就全歼十一万吐蕃大军?别是他少不更事吧?”

李适之是唐太宗的曾孙,前太子李承乾之孙,个性粗疏直率,说话大大咧咧的,这话分明就是说李岩冒功请赏,把殿上好几位噎得说不出话来。

两部侍郎李林甫也真沉得住气,眼睛眯成了豆角,微胖白皙的脸挂着副微笑,这种人刚接触,谁都认为他是个老好人。

与太子结成一党,渐渐威胁到皇权,我瞧你们能得意多久?李林甫暗暗攥紧拳头,在忍。

李适之与陇右节度皇甫惟明,刑部尚书韦坚,京兆尹王鉷等交好,太子党一系在朝中的势力不小。

站直了身子,高力士忍不住替李岩辩了几句:“河西战事,吐蕃降军就有两万余众,前河西节度使张九龄正带着他们修桥铺路,要不,李侍中去河西为小李将军授节,顺道瞧瞧有无冒功求赏的事。”

还未等李适之反驳,皇帝李隆基一挥手道:“小李将军现在还不知打到哪儿去了,拜牙授节还找不到他,待日后大功告成,再说这事。”

自从李岩到了河西,皇帝李隆基就没睡个安稳觉,鬓角多了几根白发,李林甫看得仔细,跨步上前,充满了感情道:“小李将军能在河西马到功成,连连奏捷,皇帝运筹帷幄,夙兴夜寐,不知操了多少心。”说到后来,嗓音哽咽,眼圈红了,竟有几分失态。

李适之,你说李岩冒功,他不过是皇帝手中的棋子,你直接在打皇帝的脸,哼,看我不阴死你。

还是李林甫这个老兄弟懂得我的心思,皇帝李隆基看他的眼神柔和多了:“也难怪你们不信,两万人歼灭十一万大军,换作是我,我也不信。此次河西之战,是朕与小李将军给吐蕃灌了一碗迷魂汤,才有羽林骑与河西军联手,击溃吐蕃大军,紧跟着大掠青藏,救出历年被吐蕃掳去的大唐数万边民。不过,小李将军惑敌骄敌的功夫真是做到了家,现在挥师深入青藏腹地,吐蕃受到迷惑,现在还反应迟钝,不败才怪。”

“圣人用兵,藏于九地,攻于九天,我们几个今日才知道河西大捷,高明啊!”京兆尹王鉷那付夸张表情,震惊错愕都不能形容。

“用兵之法,自然得隐秘行事,还请各位大臣体谅圣人的一番苦心。”高力士瞧着皇帝得意,替他解释了一句。

皇帝操劳国事,天天对着河西陇右的沙盘琢磨,也没个忙里偷闲时候,在水一方准备了一台好戏,等着皇帝赏光呢。

“圣人,小李将军在帝都的时候,曾宴请吐蕃名将悉诺逻恭禄,我们去在水一方,故地重游,瞧瞧小李将军如何扮猪戏虎的。”李林甫找了个借口,奏道。

在水一方,听高力士提过好几次,这名儿真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可望不可及,倍添爱慕之心,皇帝心里隐隐有几分向往。

“在水一方,风雅之地,里面的美人儿可远观不可亵玩,除非她看重你的诗词才情,愿意屈身嫁你为妾。”李适之脸上溢出兴奋的红光,点头称道。

宰相重臣谁没去过在水一方,一掷千金,也不能搏美人浅笑,关键在那才子佳人,美人英雄的调调,才引人着迷。

李适之竟然嘀咕起自己那首诗,也不能搏美人欢心,人家唱的是小李将军的诗词。

敢情还有这人人称道的地方,皇帝的好奇心大盛:“在水一方的规矩,朕也得遵守,就微服与大伙儿去瞧瞧,看能搏美人一笑不?”

在水一方的规矩就只有李岩破了一次,现在连皇帝都遵守,这名声一传出去,在水一方还不是金银滚滚而来。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岩哥儿办在水一方这心思,深得其中三味,李林甫赶紧道:“微臣即刻去在水一方准备。”

一湾溪水,老树山石,染着红黄秋色,几片枫叶落于溪中,回旋往复,竟然不去。

还未进门,身着紫色窄袖袍服的皇帝李隆基,心思已沉醉在清溪红叶里,正在腹中捣鼓诗词,依依呀呀的小唱随着溪水传来。

“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口,

吴山点点愁。”

那嗓音儿柔美清亮,宛如空谷黄莺,婉转啼鸣,伴奏的琴声时紧时缓,却像初夏天空的浮云忽开忽合。

岩哥儿的诗,唱出了望门倚归女子的愁思,李隆基感叹道,循着小唱的声音,在高力士的陪同下,沿着清溪走了过去。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怎么没人迎驾?满园的女子竟然当自己不存在似的,那几个宰相重臣摇头晃脑,铺墨提笔,卖弄那点儿诗词才情。

手持横笛,李林甫身子微微前倾,目光迎了过来,笛音婉转悠扬,融入了那依依呀呀的小唱的意境。

治政理民的本事不差,善解音律,李林甫真是一个妙人。

满园的美人儿娇媸百态,神情天真。扛着花锄葬花吟诗的,临溪抚琴,宛转浅唱的,斗双陆,画花鸟,才情各异。李隆基如走进了姹紫嫣红的春天花园一般,一双眼睛那里能看得过来。

也有美人儿望了过来,李隆基一代雄主,英姿不减当年,举手投足自然有一股气势,能吸引一些秋水明眸的关注。

李隆基眼前一亮,临近院子的小楼处,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具羯鼓。

几步上了小楼,李隆基取下黄檀鼓槌,欣喜地望着羯鼓,两面蒙皮,上好公羊皮做的鼓皮,山桑木围成漆桶形状,腰部细,下面用床架承放。

我这马屁算拍到了点子上,李林甫炽热崇敬的眼神望向小楼,他想起宫中乐师李龟年善击羯鼓,曾言,有一次,皇帝问他打断了多少根鼓杖,李龟年说,臣已打折了五十只鼓杖。皇帝哈哈笑道,你不算特殊,我已经打折了三立柜了。

皇帝李隆基与李林甫的视线相遇,会心一笑,手上两只鼓槌猛地敲击起来,一阵急雨般的鼓声传来,头如山峰一样稳定不动,鼓声急促激烈、响亮清远,如马蹄声一般,正是皇帝所作的那首《秋风高》,凌空敲击,鼓声传得很远,一时满园骚然侧目,那位抚琴的美人儿满脸惊讶,帝都之中,还有这样一位羯鼓高手,以前竟然闻所未闻!

面露微笑,李林甫心中明白得紧,自己父子媚圣意,固皇宠,就在这在水一方,园中一石一木,规矩布置,全是李岩的精心设计,他一介少年,就明白温柔乡即是英雄冢的道理。

任你再英明神武的皇帝,也会在榴花裙下磨掉英雄气。

下一次,在水一方就弄个雪莲花之夜,将青藏掳来的吐蕃少女献给皇帝,满足他征服的欲望,这是河西节帅李岩,就是我儿子的主意,李林甫第一次在脸上露出发自心底的得意笑容。

第三卷 河西大将 175。巧劫粮

帝都长安那场在水一方游园会。在它半个多月前。

湟水谷地上游,因为高原秋天短,草甸子开始泛黄,远远过来一支浩浩荡荡的运粮队,单峰骆驼,驮马络绎不绝,犷悍的吐蕃哨骑前后驱驰,大队吐蕃骑兵小心护卫,赶路赶得急,往大斗拔谷送粮去。

要想神不知鬼不觉囫囵个儿把这支运粮队吞了,还是件不容易的事,那些护粮的吐蕃骑军能驰善射,不时还有小队出来围猎,马上挂满了羚羊野兔,俱是满载而归。

埋伏在这片密密的冷杉林内,右威卫将军李岩手持千里镜,眼珠子一转也不转。

“尔甲,你敢带五百骑羽林过去接受军粮么?”李岩转身问投诚过来的参军,民族同化运动积极分子仓央尔甲。

这事不可开玩笑,仓央尔甲身子打了个哆嗦,颤声问道:“羽林骑?”

“ 拨川郡王莽多支的部众。我挑了五百精锐加入羽林骑,他们全都是吐蕃人,黄昏的时候混进吐蕃运粮队……”李岩向他解释了几句,鼓励他假扮迎接军粮的吐蕃军,反正他也是吐蕃后勤营的百夫长,粮草事宜他也熟。

瞧着仓央尔甲那猥琐胆小的样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李岩不放心地又上了一句:“振威校尉哥舒翰与你同去,你放心了吧!”

从冷杉林中退出,李岩骑马回到羽林骑中,命亲卫叫来李白,哥舒翰等文武官员,大伙儿聚在一起商议,商量半天,看这情形,把宝押在仓央尔甲身上不可行。

太阳还逗留在西山顶上,运粮队已经开始安营扎寨,越接近大斗拔谷,运粮的千夫长就越小心,哨骑四出,营寨附近的陷马坑,拒马布置得一丝不苟。

吐蕃大军在大斗拔谷连败两次,吐蕃军将领多少知道一些,都留了个心眼,小心无大错。

湟水河谷的一处山坡上,运粮队的吐蕃哨骑十夫长驻马山坡,面色突然紧张起来。不远处,他发现了一支骑军押着骆驼队缓驰过来。

直到他仔细辨认了旗号衣饰,紧绷的弦才略略放松了些,命身边一名哨骑催马上前,问问是哪支吐蕃军?。

还未等那名吐蕃哨骑靠近大队,就有吐蕃骑军过来拦住他,大家都带着警惕的目光,互相打量着。

“我们是扎林千户的属下,给洪济城送战利品去,你们是?”这边领头的百夫长问道。

“我们是为赤祖王子军送军粮的。”吐蕃哨骑一听战利品,心中高兴,赤祖德如王子总算有捷报传来。一不留神泄了自己的底细。

片刻之后,护粮队的吐蕃哨骑将捷报传到运粮千夫长兀论样郭耳朵里,他急急问道:“前方战事究竟如何?他们在哪儿安营扎寨,将他们请过来问问。”

“禀千夫长,他们就在白桦林外的高地扎下营来。”十夫长拱手禀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