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权奸-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一边,百官人群中悄悄进来了一帮子人,环拥着一名英姿雄伟,器宇轩昂的紫袍中年人,此时,远处马蹄声轰鸣,一队如龙的火把由远及近。
百官中有人带头呼道:“恭迎张相公!”
那中年人鼻中冷哼一声:“中书令好大的派头。”
他身边的少年官员暗叫糟糕,待漏院开张剪彩,皇帝有可能要来抚慰百官,少年官员告诉了父亲,眼下看这情势,被源党当做了朝争的工具,今天紫宸殿常朝商议朱雀大街的事,虽然会少些阻力,但日后难保他们不会使绊子出阴招?
少年官员低声禀道:“父皇,该过去剪彩了。”
那紫袍中年人就是皇帝李隆基,火把半映着他的脸,露出了似笑非笑的神情,轻轻道:“暂且不忙,先瞧瞧,岩哥儿提议得好,微服私访,才知道朝中百官的疾苦。”
中书令张说大喇喇地策马来到待漏院前,一帮子逢迎献媚的官儿迎了上去,侍御史王鉷这些日子有求于张说,迎上去点头哈腰道:“张相公,就等着你这位燕许大手笔,题匾,剪彩。”
“剪彩?”张说没听说过这事,甚是好奇。
王鉷朝待漏院一指,张说一眼扫了过去,几个侍女手捧彩带站在朱漆铜钉大门前,托盘上放着剪刀等物。
为百官上朝待漏的地方剪彩,题匾,岂不显出我的权势?源侍中苏礼部老朽,哪及自己年富力强,也不推辞,立即应道:“好!”
也未招呼站在前面的源侍中苏礼部,中书令张说直接就往剪彩的地儿走过去。
……
张说为人不识检点,被源党利用,他岂不衔狠报复?故事精彩,兄们,砸票!有悬赏奖励!
第二卷 长安新贵 62。待漏院(下)
贺新书第二次上分类强推榜,前次被人阴了点击,再次雄起!
晚上12点还有一更!
兄弟们,冲动一次,给《盛唐权奸》猛砸推荐票、收藏票,打赏、评价什么都要!
……
站在霜寒地冻的待漏院外,当朝权相,中书令张说朝里面望去,烛光明明,侍女嫣然俏立,一股子如春的暖意直入心间。
走到剪彩的地儿,张说转身面对在朝为官的同僚们,左顾右盼,眉目间有了得意之色,朗声笑道:“本相在任期间,为百官总算做了一件好事,有了待漏院,百官上朝,也有个歇息落脚的地儿,君恩浩荡,让人如沐春风。”
他倒不笨,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修建待漏院有他的份吗?隐约的灯光映在源侍中脸上,是一付谦和的笑容。
侍御史王鉷接过侍女手中的托盘,端到张说面前,奉承道:“张相公高才,如沐春风,这四个字题得妙。”
左手举起彩缎,张说右手操起剪刀,正要一刀剪下,听得一声喊:“圣人驾到!”唬得他仓皇松开彩缎,急忙退了下来。
张说一身冷汗,随一众官员躬身相迎,因事发突然,已然不觉手中还捏着一把剪刀。
皇帝李隆基在一群身形魁梧,气势逼人的千牛卫簇拥下,大步走向待漏院,往门口一站,顾盼自雄,慑人的目光缓缓扫过百官,百官莫不诚惶诚恐,躬身施礼,那腰就弯得更低了。
李隆基向百官高朗声喝道:“众爱卿免礼平身!”
右监门卫将军高力士站了出来:“圣人知道百官上朝待漏辛苦,特意下旨,让工部侍郎李林甫负责兴建待漏院,从宫中御膳坊调来数位名厨为百官准备朝食,里面一应陈设,圣人无一不亲自过问。”
高力士声音清朗,饱含感情,听着就让人感动。
一片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其中夹杂着些许感激涕零的哭声。
“朕倒是做好了准备,换了袍衫想微服私访,深入了解百官上朝待漏的辛苦,呵呵。”李隆基和颜悦色,朗声道。
又是整齐的“万岁!”,高呼声中,哭泣声是更加响亮。
“张相公,你在君前,手拿利器作甚?”高力士瞥见呆若木鸡般的中书令张说,冷冷喝道。
张说像抓了个烧红的炭球似的,忙不迭将手中的剪刀丢下。
“哼,中书令张说君前失仪,回府闭门反省半月。”皇帝李隆基目光森寒,盯着张说。
张说颤抖着跪伏在地,口中高呼:“谢主隆恩!”
当朝权相中书令张说就这样灰溜溜地打道回府,闭门思过去了,如果皇帝还不爽,就会免去他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甚至被金吾卫拿入大理寺监狱,李岩随侍在皇帝身边,一阵儿霜冷冰凉的晨风刮过,李岩缩了缩脖子,一股子寒意直钻心底。
皇帝拿起剪刀剪开彩锻,率先跨入待漏院前厅。一股暖意扑面而来,让人不觉春意盎然,屋顶是一挂枝形蜡烛吊灯,前厅被照得亮如白昼,角落里布置了十来张单人藤椅圆几,是未入品的官儿临时休息的地儿,皇帝亲自手书的蓝底泥金牌匾挂上了前厅,“君恩浩荡”四个泥金字闪闪发亮。
一旁俏立侍女迎上来,盈盈道了个万福,引领百官一一就座,前厅右边是五品以下的官员休息待漏的地方,称作右暖厅,李岩陪着皇帝巡视,一路讲解:“右暖厅分别按三省六部御史台、九寺五监划分区域,领人过来的侍女和送朝食的侍女都不会乱。”
一边是单人藤椅圆桌,四人一组,墙边是每个区域都有壁炉,炉火熊熊,一室温暖如春。另一边是可坐可卧的长藤椅长条几,备有软垫薄毯,用四尺五高木栅屏风隔断,李隆基赞道:“数九寒天,在这样温暖的环境中等待上朝,连朕都有了几分羡慕。”
今天是常朝,五品以下的官员不多,这会儿都躬身道:“感谢圣人,君恩浩荡。我等莫不感激涕零。”
皇帝李隆基转目四顾,微笑寒暄了几句,步出右暖厅,往左而去,左边暖厅俱是长藤椅长条几,备有软垫薄毯,山水屏风隔断,看着雅致,李隆基朝重臣们一一微笑点头,到了挂着中书令木牌的格子间,坐了下来,自有温婉俏丽的侍女上前,端上各色糕点蒸饼,清粥汤饼,李岩饥肠辘辘吞着唾液,眼睁睁瞧着皇帝美美地用了一顿丰富的朝食,恭恭敬敬不敢僭越半分。
大唐宫中的御厨,那手艺,就是普通的汤饼,葱绿碎肉的浇头,色香味俱全。
待皇帝用完朝食,李岩才叫侍女端来两大碗汤饼,与高力士躲到一旁狼吞虎咽,因为皇帝就要上朝,时间已是不够。
用完朝食后,自有侍女奉上温水布巾,皇帝忙着更衣洗脸,刚好两人囫囵用完朝食,才吩咐千牛卫起驾回宫。
不从前厅出门,而是从待漏的暖厅后门转出,一道遮风挡雨的回廊直达宫门。此时,天光渐亮,回廊边植有四季常青的松柏,在花草灌木掩映下,无论酷夏寒冬,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目及所处,就会感到一阵神情气爽。
“陛下,监门卫增设一组唱籍勘验的,五品以下的官员先进宫监搜。待他们完后,再通知五品以上的官员,他们年老体衰的居多,让他们多打会盹,好养足精神,这全是秉承圣人关怀百官的旨意。”右监门卫将军高力士解释道。
岩哥儿说的,待漏院服务百官从细节做起,深得中官侍候皇帝后妃其中的三味啊,高力士赞道,以后得叫那帮子小中官过来学学,这才叫侍候人呢。
大明宫的重檐高楼在淡青的天色显露出来,愈加雄浑壮美,李岩目送着千牛卫排成整齐的阵型,护送皇帝御临常朝紫宸殿。
今日是李岩第一次正式上朝,他的官职不过七品,老老实实站在殿外候旨,心情有几分激动,他现在贵为皇子,转目四顾,却感觉到一股沉重的压力迫来,。
大明宫外的广场上,顶盔贯甲,身材长大的左右卫军士分别身着白色、黑色和青色的甲胄,手执斧钺金瓜,腰悬横刀,肃然列队分别站在左右两阶之下,兵器甲胄在晨光中闪烁着金属的寒光,各色旗帜在秋风中翻卷枭张。
紫宸殿东西廊下,也是密密麻麻的左右卫军士,让人呼吸紧张,不由让人生出对皇权的敬畏。
李岩反问自己,我算是第一次正式迈入大唐的权力政治中心?
凌晨四更,李岩发现他父亲,工部侍郎李林甫却没有出现在待漏院的剪彩仪式上,这是他在皇帝面前谦抑,不以劳苦功高自居?还是暂时不想介入中书令张说与源侍中之间的朝争?
五更十五点,差不多百官已纷纷入朝,他才急急忙忙赶来,身后是一片整齐的脚步声,十六名监门卫抬着一张长六尺,宽四尺的长方形木桌,抬上了的紫宸殿台阶。
木桌上面用油布盖得严严实实,李林甫看见宫外候旨的李岩,父子俩视线相碰,会心一笑,笑容都充满了自信。
……
兄弟们,支持新书,赶紧收藏推荐,可是有悬赏加更的承诺!
第二卷 长安新贵 63。改造朱雀大街
一日两更,悬赏:日推荐,收藏过三百,加更一章!
兄弟们,推荐收藏打赏猛砸,将本书顶起来!
……
大明宫,常朝紫宸殿,是皇帝每日接受朝拜、处理政事的地方。
大殿内,靠墙站着一圈甲胄铮亮的千牛卫,身躯高大,腰悬横刀,身上透着勇武逼人的气势。
殿内平台上,宫娥手举素扇,中官随侍,皇帝李隆基雄姿英发,高坐在雕龙胡床上。
盛世英主,李隆基并不过多干涉具体政务,注重择人授官任事,各司其职,他处理起政事来明快果断,效率极高。
三拜九叩后,白皙微胖的工部侍郎李林甫,出列奏道:“臣有事启奏。”
“准奏!”李隆基手一抬,礼贤下士可是皇帝常念叨的这个。
“想我大唐,在陛下励精图治下,已进入了开元盛世,四夷臣服,万邦来朝,可帝都长安之朱雀大街,晴天一过车马,晴日尘土飞扬,雨天道路则泥泞湿滑,苦不堪言,与开元盛世的形象极不相符,臣自任工部侍郎以来,在犬子翰林学士李岩的协助下,召集能吏巧匠,共同探讨出一条治理改造朱雀大街的法子……”李林甫口若悬河,面带微笑,绘声绘色奏道。
“众位爱卿有何高见?”高坐于雕龙胡床上的皇帝也不马上加以褒贬,轻描淡写一句话,就把这皮球抛向了大臣们。
话音刚落,中书舍人,京兆尹张九龄立刻就站了出来,张党今日吃了大亏,他潜心听了一会,找出了问题的关键,郎声道:“道路的扬尘与泥泞的问题,确如李侍郎所言,只是臣希望,改造朱雀大街不要成为扰民之举,轻徭薄赋,蓄养民力,方是治国之本!”
张九龄的话语刚直,也投皇帝脾性,李隆基崇道,治国推崇黄老之术,一番话说得皇帝不住颔首微笑,想是极其认同他的观点。
吏部侍郎宇文融在一旁察颜观色,心中暗自琢磨起来,李林甫现在是自己人,瞧他如今政绩斐然,能力出众,也算是个人才。再斜眼看向张九龄处,见他一脸才子得意之色,不禁气不打一处来,想起自己前段时日为清理田地流民,就得罪了不少豪门世家,按张九龄的说法,可不就是扰民之举,出列大声奏道:“臣有异议!”
见吏部侍郎宇文融又有不同意见,皇帝李隆基心里明镜似的,笑容更深:“宇文爱卿但言无妨。”
“凡做事之人,容易被人污垢,李侍郎自任工部侍郎以来,秉承圣意,修建待漏院,兢兢业业,百官上朝待漏,再不受风霜雨雪之苦。可仍有人私下嘀咕,说里面的陈设过于豪奢,竟然用侍女服侍百官,不成体统。”宇文融言词朗朗,如张弓拉弦般,目光锐利如箭,直视张九龄。
何人这么不知好歹?竟然把朕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李隆基面上隐隐显了怒气。
这是岩哥儿对老臣们的心意,事先也请教过我,礼部尚书,许国公苏颋一时气得浑身抖索,颤颤巍巍地从月牙凳上站了起来,拱手奏道:“陛下圣明,关怀老臣上朝之苦,让我们还能为国多效几年力,要不然风霜雨雪,老骨头哪能熬得住,就是年轻的朝官,也不易伤风感冒啥的,有了健壮的身体,为陛下办事来也利索。”
我说的是“度”的问题,没有说待漏院修建错了,张九龄正欲辩解,却听皇帝李隆基袍袖一甩,冷冷喝道:“张爱卿还不退下!”
张九龄满脸涨得通红,退下时发现朝中大部分官员,投过来的目光不善,今日中书令张说君前失仪,已回家闭门反省,自己刚才上奏,难怪无人出来帮衬自己。
李林甫微笑着在那儿站了半天,待几位重臣都不争论了,才微笑上前,奏道:“翰林学士李岩,会同工部一干能吏巧匠,以绿色的胶泥作山,白沙为河,房屋宫殿俱用细木搭建粘合,将改造后的朱雀大街做成了一个实物模型。”
“哦!快传翰林学士李岩和那模型上殿。”李隆基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心中忍不住猜想着,实物模型到底是何物。
李林甫此时站在殿内,发现百官看自己的眼神儿不大对头,羡慕,嫉妒,友善,阴险,巴结……各种各样的眼光,有意无意间扫在身上,如一把把无形之剑,可他却不在乎,照例是笑容可掬,一派祥和之色。
远远望见,李岩衣袂飘飘走进殿内,几个监门卫抬了一张被遮得严严实实的木桌,紧随其后。李岩向李隆基见过礼后,转身吩咐监门卫揭开油布,取下铜丝架子,棋盘菜畦似的长安风貌呈现眼前。
除了皇宫、城墙和朱雀大街用细木搭建,其它的里坊街道俱用木块表示,城外用绿色的胶泥模拟了龙首原,凤栖原,细沙为河,东边的渭水,龙首渠等一一标示清楚。
连张九龄脸上也露出惊奇来,更不要提百官,都是乡巴佬进了长安城,那种瞠目结舌的表情。皇帝李隆基在御座胡床上瞧得不真切,急忙道:“监门卫,将这实物模型抬到平台上,朕要就近看个仔细。”
十六名监门卫将它“吭哧吭哧”抬到皇帝脚下的平台上后,李隆基竟然离开御座,走到模型边,细细观赏起来。
看了一会儿,还有几分不明白,李隆基手一招:“翰林学士李岩上前,为朕解说解说。”
李岩在百官羡慕眼光的聚焦中缓步登上台阶,咱这叫气度,宠辱不惊。
先是朝皇帝躬身施礼,李岩接着朝百官团团作揖,礼数周全,然后从桌下像变魔术似的取出一根直直的细竹竿儿,指向模型中的一条大道,解说道:“陛下,朱雀大街的改造,不仅是路面的改造,还有对道路行人的一些规定。”
“百来步宽的朱雀大街一分为二,中间设为灌木繁花绿化带,两边依次是车马道,步行道,车马行人俱朝一个方向行进,在坊街相对之处设立人行横道。路上的车马行人都有规矩约束,朱雀大街虽然繁华热闹,但照此般做法,可保街上忙而不乱,都讲秩序规矩……”李岩手举竹竿,娓娓道来。
户部侍郎宇文融站在台阶下提出疑问:“要想约束行人车马,得由金吾卫执法,规矩才能立起来。”
这都是为同党摇旗造势的,李林甫笑赞:“宇文侍郎真是目光如炬,洞察秋毫,如能试行可行,摸索出一条道路法规,写进唐律疏议,可推及天下。”
皇帝蹙眉深思片刻,不一会儿,眉头舒展,点了点头。
“大唐帝都雄浑壮美,如棋盘般规矩严整,李岩愚见,帝都风物,除了建筑雄浑阳刚之美,也需增添一些园林阴柔之美。所以,李岩设想在朱雀大街两旁遍植梧桐、七叶树、椴树、榆树,青槐等行道树,两坊之地就换一种树种,等距离种植。朱雀大街每隔两坊之地,就布置一个转角游园,园中载植繁华茂树,配备茶铺酒肆客栈,无论是帝都臣民,还是远来朝拜的异族,歇脚纳凉,解饥去饿歇息,他们离开帝都之后,必然四处传诵盛唐的风物人情,传诵陛下的恩德……”李岩言词清朗,腰板儿停得笔直,眼眸亮晶晶地极有神采、
李岩脑子里转着,朱雀大街两侧,解除里坊夜禁,入夜之后,再也不是黑漆漆的沉闷夜色,而是一条灿烂辉煌的朱雀大街。
工商富国的理念,就从改造朱雀大街开始。
想到昨日为是否解除朱雀大街两侧的里坊夜禁,源党一干人物曾密议,担心朝野阻力过大,不宜和盘托出,待朱雀大街修建工程结束后,再提不迟。
四方传诵着朱雀大街的风物人情,万里之外有人念着皇帝缔造开元盛世的恩德,李隆基心中大乐,已经把皇帝虚静无为的面具抛之脑后,瞧着沙盘,突然兴奋问道:“帝都西南,那座椭圆形的广场是干什么用的?”
李岩拱手恭谨答道:“陛下,四夷酋长入朝,安置在这附近的几座里坊居住,他们习惯了骑射生活,有一处骑射馆让可以他们练习骑射,日后他们的子弟成长,就是陛下开疆拓土的鹰犬。”
“好,不错!小李学士计深谋远,像这样的骑射馆可以在长安多开几家,良家子弟俱可进去练习骑射!”皇帝瞧着李岩,对此设想赞赏不已。
“陛下错赞,其实这都是朝中重臣在苏礼部府上品茶清谈出来的,李岩不过拾人牙慧,今日在紫宸殿讲述出来。”李岩赶紧谦虚几句。
打热趁铁,李岩举起细竹竿,指着一个精美的马车模型:“陛下,请看这四轮马车,还有这边的港湾式泊车之地……”
难道李岩还要开发出大唐帝都长安的城市公交系统,难不成还有英姿飒爽的金吾卫女越骑么?
……
改造朱雀大街,从朝争开始,故事多着呢,兄弟们不要忘了投票收藏!
第二卷 长安新贵 64。羽林武学(上)
兄弟们,趁着分类强推榜这股东风,推荐收藏评价打赏猛砸,燕歌承诺,日推荐票,日收藏过三百,加更一章!
……
大明宫,常朝紫宸殿上,百官鸦雀无声,只有翰林学士李岩清朗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回响不绝。
只听得皇帝李隆基心神荡漾,沉浸在盛唐风物之中,遥想那繁华的朱雀大街上,英姿飒爽的女金吾卫骑着神骏的白马,指挥着川流不息的行人车马,大街两旁鳞次栉比的商铺酒肆,一派繁忙喧闹,井然有序的盛世模样。
“启奏陛下,这都城模型如运用于军事上,亦可唤作沙盘,儿臣在训练羽林骑时,按孙子兵法几种地形做成沙盘,给军士讲解时通俗易懂,如果行军打仗,将军们只需带上几名工匠,斥候勘察出地形——”李岩的话锋一转,从繁华的帝都一下子扯到了金戈铁马的战场。
开元年间,大唐帝国的财政与军事,是朝政的重点。雄才大略的皇帝李隆基瞿然一惊,不由语速加快:“模型,沙盘,朕都是闻所未闻,今日算是开了眼界。小李学士,你是如何训练羽林骑的?快与我说说!”
“儿臣愚昧,觉得羽林军校,除了骑射不俗,有膀子力气外,在战场上,须有勇有谋,才能百战不殆。因此,我觉得更应培养他们的指挥能力,进行系统的军事学习,请那些百战余生的边军老卒担任教官,传授战场经验,由陛下亲自掌管羽林军校的培训,不过三年时间,一批接着一批由陛下亲自培训过的羽林军校,深受皇恩,远赴边塞,为大唐帝国,为陛下开疆拓土——”李岩越说越兴奋,心情激荡,从沙盘谈到了武学,这些东西都在他心头萦绕好久,逮住个机会,在大殿上畅所欲言。
李隆基还未等他说完,转身问道:“源侍中,设立羽林武学,以你之见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李学士的提议甚好,有了人才,大唐的国力才能长盛不衰。”侍中源乾曜老成谋国,一眼就看出此举的利弊。
户部侍郎宇文融,兵部郎中裴光庭也出纷纷上奏附和,言道选育人才为国之根本,大唐气运长盛不衰。
有了皇帝亲自培训的羽林军校,他们受皇帝恩宠,羽林一系掌控边军,安史那两个胡儿还能兴风作浪么?
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或许我能为盛世大唐的辉煌效一点绵薄之力,哪管它出头的椽子先烂。
当李隆基回到殿上,坐在雕龙胡床上道:“工部侍郎李林甫,翰林学士李岩筹建待漏院有功,赏赐金银锦缎,改造朱雀大街一事准奏,即日动工,所需人员物资,由源侍中、宇文侍郎调配。”
中书舍人,京兆尹张九龄此时才醒悟过来,今日朝堂上去了中书令张说,源党力捧李林甫父子,对改造朱雀大街一事,众**赞,竟然一锤定音,如此顺利。
自己的恩师,中书令张说为人豪迈不羁,不拘小节,在待漏院前中了源党的阴招,被勒令回府闭门思过半月。
源党分明是有备而来,改造朱雀大街,设立羽林武学,风头不逊于张相公的泰山封禅之议,
翰林学士李岩在紫宸殿上一番奏对,平心而论,极有见地,但李林甫李岩父子,不过是有才无德,心术不正,诡计多端,投机钻营的小人,他们事先必定知道皇帝今日要去待漏院微服私访,故意陷害恩师张说。
我张九龄正直磊落,胸怀坦荡,就是瞧不起李林甫李岩父子的人品,脸上老是一付笑眯眯的表情,其实口是心非,不过是蝇营狗苟之徒,李岩进献美酒佳肴,园艺歌舞,竟然还被皇帝认作义子!
张九龄鄙夷的眼光望着李林甫父子,李岩这小子,以前我还爱惜其才,有意将小女儿若兰许配给他,哼,门都没有。
大殿之上,李隆基微笑道:“翰林学士李岩,资兼文武,献上沙盘有功,对朝廷屡有建策,文职迁为从六品工部员外郎,武职迁为右武卫羽林长史。”
满殿肃然,众人心里明白,翰林学士,身兼文武之职,皇义子李岩就是帝都长安的新贵,大明宫的宠儿。
散朝之后,李岩被中官叫住,让他将羽林骑的军事沙盘一个时辰后送到兴庆宫,为皇帝演说沙盘的应用。
皇帝既然兴趣浓厚,不如将郭子仪,杜希望一道叫来,让他们在皇帝面前露露脸,刚好杜希望今日回城操练军士,李岩心中盘算,在皇帝面前进行沙盘推演,趁机举荐二人。
一个好汉还得三个帮,独木也难成林!
打定主意后,李岩快步出了大明宫,翻身上了铁连钱,朝右威卫军衙飞驰而去。
不到一个时辰,兴庆宫外,一队羽林骑抬着七八个沙盘到了兴庆门,为首的两员将领一身青色绢布甲,分别是郭子仪,杜希望二人,李岩一拱手:“两位兄长稍等,我进宫后向圣人引荐你们,你们再进来在圣人面前演武论兵。”
郭子仪年轻,任羽林长史不久,神情有些激动,杜希望算是羽林骑老将,倒是常见着皇帝,可也没有在他面前展示过自己的才能,重大的际遇来临,还能保持几分静气。
两人的目光落在李岩笔挺的背影上,已没有感激,而是一种可托生死的兄弟之情。
经过监门卫唱籍搜身,李岩进了宫,被中官引到勤政务本楼。
“小李学士来了,给他赐个座。”坐在雕龙胡床上李隆基吩咐道。
“陛下,儿臣在右威卫军衙,常跟羽林长史郭子仪,羽林校尉杜希望进行沙盘战术推演,他们见识远在儿臣之上,请陛下传旨将他们召进来,与儿臣一同为陛下讲解。”李岩没有坐下,赶紧引荐。
“嗯,宣旨,让他们与沙盘一道进宫。”李隆基此时好奇心切,想尽快看到沙盘上的战术推演,一时没有识破李岩引荐人才的小心思。
杜希望,郭子仪到了勤政务本楼底楼大殿,躬身拱手,大声禀告自己官职姓名。
皇帝李隆基仔细一瞧,羽林校尉杜希望瞧着斯文沉稳,有儒将之姿,羽林长史郭子仪相貌秀杰,器宇轩昂,有大将之态。
这估摸着就是李岩的左膀右臂,小李学士倒有些识人之能,难怪身兼数职,他都能从容应对。
沙盘被一字排开,李隆基也是文武双全的人物,看那沙盘上的山川地理,视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这会儿谦虚,李岩拱手道:“羽林校尉杜希望,畅晓军机,先由他为父皇讲述沙盘的设定。
杜希望上前奏道:“陛下,沙盘演兵,先得明白各种设定,红色小旗代表步卒,黄色小旗代表越骑,白色小旗代表水军,敌军也是相同,不过镶了一道黑边……”
李隆基也是知兵之人,连他身边的高力士也是一名骁勇善射的将军,指点道:“你们那小旗还可进一步细化,将兵种兵力标示出来。”
“高将军,你看小旗如何标示兵力兵种呢?”李岩这是在装拙,他们在小旗上写上弩、弓、枪字样,一面小旗表示一千兵力,这会儿故意留这么个漏洞让皇帝指点。
“陛下,你瞧小李学士那模样,脸上黏上毛就是猴了,他们会没想到这个。”高力士轻声笑骂李岩。
李隆基明白过来,丝毫也不恼,笑道:“好个胆大的小李学士,竟然对我也用这小计。”
李岩一本正经地奏道:“陛下,你不是叫我们来论兵吗,孙子曰能而示之不能……”
杜希望与郭子仪对视了一眼,暗暗吃惊,李岩在皇帝面前已受宠到了这个地步!
他俩要是知道,李岩升了羽林长史,工部员外郎,还兼着掌管御酒的少府监主薄,身兼文武数职,恐怕要在勤政务本楼大殿上跳起来。
倒底宿卫过皇帝,杜希望平静下来,接着讲道:“陛下,你看这处山谷可伏兵,以逸待劳;那处为险要之地,必须派人坚守,山川地理一目了然,小李学士所创沙盘之法,让人简单易懂,胸中自有百万兵。”
“如果边境发生战事,陛下根据战报进行沙盘推演,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李岩赶紧转移视线,皇帝今天的赞赏不少了。
脸上有几分得意之情,皇帝口中谦虚道:“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岂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那不是兵家的笑话吗?”
“短兵相接,战场态势瞬息万变,仗怎么打,得由前线的将军们说了算,但落子布局,蔚然成势,就在运筹帷幄之中,项羽与刘邦的楚汉之争,战场上刘邦起初是每站必败,节节败退,但他有张良萧何韩信运筹帷幄,掌控全局,最终决胜千里。”李岩一脸正色,坚持道。
“好!好!我说不过你,希望你以后不要做个纸上谈兵的赵括。”皇帝李隆基眼里满满都是赞赏,轻声笑道。
“只待羽林骑练成,儿臣就率军出塞击胡,为陛下开疆拓土,先从小校做起,流了血,侥幸不死,回到帝都才有资格在陛下面前论兵。”李岩说这番话,言词豪迈,腰背笔挺,脸上满满都是一股冲天的豪情。
郭子仪被李岩引荐给皇帝,开始讲述如何攻取被吐蕃占据的积石堡。
皇帝的眼睛瞬间明亮了,呼吸有些急促,河西积石堡一直是他心头大患。
“积石堡处于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战略要地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吐蕃驻守重兵,微臣与小李学士,杜校尉反复商讨过,要想取下积石堡,唯有出其不意,长途奔袭……”郭子仪将三人共同商讨的奇袭战术讲了出来。
“小李学士,除了这个法子呢?”皇帝问道
愁眉苦脸的,李岩想了好一阵子才道:“除此之外,就只有用围点打援的法子,长期困住积石堡,让里面的暗谍活动,促其投降或发生内乱。这要在军力占优的情况下。”
还有一个法子,大家心照不宣,没人将它说出口,就是用将士的性命血肉来填。
沙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