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兴宋-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恩曾经割据过东海岛,孙恩叛乱曾经是东晋最头痛的事,东晋的经济被这帮盗匪周期性的打劫行为祸害的萎靡不振,现在,教匪又盯上了东海岛,这不是戳张叔夜心窝子吗?
“他们可曾口称‘阿弥陀佛’?”张叔夜截断乡绅的话,插嘴问。
乡绅想了想:“到不曾听说这个词……在下感觉他们说这话时神态很奇怪,便与施衙内……”
张叔夜再次截断乡绅的话:“施衙内可曾说,送你走后他打算做什么?”
乡绅露出思索的神情:“我走的时候,衙内倒是没说什么,但宅院内灯火通明,家丁们开始分发刀枪……哦,衙内从海州时穿时大郎那里请到了密州火器世家的凌氏兄弟,我看到他们也分发一种圆球状物体,说是密州凌氏的霹雳弹。”
“那就好,那就好——”张叔夜松了口气,吩咐乡绅:“这谋反大事,不能不证据确凿,你先在府衙住下,等本官联络上施衙内,再派衙役暗查一番……”
似乎不用暗查了,张叔夜话音刚落,又有衙役进来低语:“朐山盐场有人来密告谋反。”
“谋反——”张叔夜笑了:“谋反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到盐场来出首——等等,你过来!”
张叔夜阴沉着脸招呼那位乡绅:“你刚才说,那是一群海边新来的‘渔民’,渔民?是吧?”
“大人,饶命啊……”乡绅扑通一声跪下来,叩头不止。
“难怪你们不去东海县出首,难怪一个盐场也来出首……让盐场的人进来!”
“大人,饶命啊……”盐监大人进门,也是叩头不止,连声哀告。
张叔夜很有默契的不问对方是为什么哀告,只是求证了一下:“你也是首告东海‘渔民’的?”
特意用重音说出的“渔民”二字,让盐监与乡绅顿时送了口气,马上相应:“正是正是!”
盐监稍稍犹豫了一下,又小声补充:“涟水军正在调集人手……”
张叔夜脑袋嗡了一下:“这事,涟水军也牵扯到里面了?你……东南半壁啊,你们……胆子太大了!”
盐监怯怯地点点头,乡绅偷偷松了口气。张叔夜喘了半天气,这才勉强问:“流民安置,朝廷向来有惯例,这群渔夫突然出现在海边,怕真是来自流民吧?谁领头安置的?”
盐监不说话,乡绅弱弱插嘴:“是崔庄的方举人!”
张叔夜拍案而起:“连我都牵扯了,真是……”
流民安置,朝廷向来有惯例。当初教匪叛乱后,海州遭遇罕见大旱灾,为了减轻官府的负担,张叔夜这才做主,默许了时穿出面收纳流民。而方举人就是援引时穿的前例,才开始大举收纳流民的。现在时穿没出事,崔庄还替官府增加了赋税,张叔夜原本很得意……方举人却出事了。
方举人出事,事出缘由是张叔夜破坏朝廷体制,准许乡绅私下收纳流民。而张叔夜因为去年私自调动禁军厢军的事,朝廷里弹劾攻击的人不少,如今再出这样的事,盐监跑不了罪,涟水军跑不了,监管不力让东南半壁的官员都牵扯进私盐走私的海州知州张叔夜,绝对是第一罪人。
这种事,只能帮助各方瞒下去啊。
这时候,张叔夜已经明白了海州县异动的原因:瞿植凤释放了方举人,事情失控了。为了避免被方举人供出来,牵扯进谋反大罪,原先牵扯进去的各方不得不从幕后走向前台:涟水军调动军队准备泯灭证据,盐监赶来出手告诉张叔夜也不干净,乡绅则用首告来洗净自己,施衙内……他施衙内也不会干净,只看乡绅不找别人商量,只找施衙内,说明这事施衙内早知道的。
时穿……嗯,时穿也不干净,他私下收纳流民开作坊,方举人如法炮制而后在他庄子上出了事,时穿肯定要牵扯其中,所以他借人给蒙县尉,避免方举人狗急跳墙攻击府城—— 一旦方举人攻击府城了,那么事情就闹大了。
第279章 格杀令
张叔夜现在大概能推测出这一连串事件的起因:肯定是方举人不知从那里学来了晒盐的秘制方法,能极大的降低晒盐成本。于是,他与朐山盐场勾搭上了,盐场从方举人那里私下收购廉价的食盐,而后在账目上做做手脚,将这些私盐变成自家盐场生产的正规盐,从中转手吃差价。
而后,更多的人卷进去了,先是当地乡绅参与进来收购私盐。东海岛上要想把私盐运出去,首先要获得当地乡绅的默许;而私盐登上大陆,则需要沿海水军的睁眼闭眼,于是,涟水军参与其中……恐怕施衙内的父亲、通州水军也不干净。
这些人原本一心想做私盐,可惜他们从不知道,胆敢冒官府禁令弄私盐的,都是些胆大包天的家伙,当发现这些人有教匪嫌疑……哦,或者他们早就发现那群人不地道,当时是装不知道,现在方举人被夺去举人冠带,眼见得就要下狱,这些人担心被方举人拖下水,在事态失控之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对,就需要一不做二不休,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真相揭开了对谁都不好——“那就一不做,二不休吧!”张叔夜闭着眼睛说。
官做到五品,一省之省长,都是官场老狐狸了,不可能不知道官场规则——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只要大家手脚快一点,灭口干净一点,对张叔夜来说那是功劳,及时阻止了一伙“渔民”结社谋反的大功;对于参与此事的其他人来说,那也是功劳。一边是功劳一边是罪责,傻子都知道怎么选择。
不过,唯一的不好就是:张叔夜去年私自动用了禁军厢军,朝廷很不满意。随意今年不能在这方面犯错,涟水军出动就不合适了,最好让地主武装出动。
“涟水军……”张叔夜点了一下:“不要打出旗帜,事后也不要争功了。”
“明白,明白!”盐监心领神会。
让涟水军不出面是不可能的,他们也担心被人卖了背黑锅,所以必须在场监督。张叔夜刚才那话是表明了事后不追究,这还有什么说的?
想了想,张叔夜按耐不住好奇心,又问:“你们好歹也是朝廷官员,做事怎么如此不讲体统,跟方举人勾搭一起做这种事情?”
这也怪不得大家啊,实在是……事到如今,盐监也不想隐瞒了,他低声解释:“方举人那厮用的是晒盐法……”
朐山盐场以前是煮盐,把海水一小锅一小锅的熬,将水分蒸发后才能获得食盐,这种煮盐法既耗时间又耗煤炭,且食盐腐蚀铁锅,导致食盐成本居高不下。而现代工业化晒盐法,是最讲究功效与成本的。施衙内从姐夫那里获得的方法,压根不需要铁锅与柴草,直接用日光将海水晒成食盐,其中所费的人工不过是人拉肩扛而已,这两种制造法横跨了五六百年的技术积累与革新,其中的成本差异何止百倍。
自从施衙内在小岛上秘密开设盐场后,朐山盐场基本不煮盐了,盐监光是转手收购吃其中的差价,从手指缝里露出一点残羹,就能让盐场盐工感恩戴德了,因此,自打私盐出现以来,整个盐场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对外铁板一块,消息封锁的很严密。
可是施衙内的盐场并不大,这种走私活动又不敢明目张胆,所以整个盐场的产量,除了供应施家,外流的并不多,盐场盐监老是处于吃不饱的饥渴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方举人“偶然”获得了施家晒盐法后,看到对方也是个举人老爷,盐监大人不免动心了——百倍的利润,足以让他冒险。
没想到,有些活儿别人干得,就是某些天生倒霉蛋,一上手总是弄砸——谁能想到方举人行事嚣张,惹怒了海州城的大佬,人家不自己出面,躲在幕后摆弄几下,方举人顿时杯具了。
可是,整个事件的幕后人是谁,盐监至今还一头雾水,看着像施衙内吧,可施衙内没那么大魄力,若说是海州城那个人设计的,可海州城那个人在整场事件中涉足不深,人家很容易将自己摘出去,那时,说出了所有秘密的盐监,没准就是下一个杯具。
所以,盐监一边吞吞吐吐的说话,一边想着措辞,最终,他不仅把施衙内隐瞒下来,也将时穿摘得干干净净。
可是这件事终究要在官场上寻找一个替罪羊,找谁?张叔夜已经有了决断:“难怪东海县乡绅要来府城出首,这么多外籍渔户落籍,东海县失察,竟让教匪余孽混了进去,本官明日就弹劾东海县,各位……”
盐监马上站起身来,俯首贴耳:“下官附署,下官附署。”
“嗯!”张叔夜威严的招呼:“夜深了,送二陈汤来,给诸位漱口。”
迎客茶水送客汤,听到送汤,盐监立刻起身,拱手:“下官告辞。”
来告密的乡绅是要限制在府衙的,张叔夜什么话不说,冲掌书记使了个眼色,转身走入后堂。
同一时刻,崔庄,崔园内时穿正在询问穆顺:“团练里面,咱家绝对掌握的力量有多少?”
正在这时,耳边一个声音猛然从心底响起:“放心,穆顺从海公子这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快船驾驶技术,那厮本打算把他训练成船长培训学院校长的。”
时穿愣了一下,马上明白了这个声音来自何处,想到自家院中还隐藏一个家伙,时穿的心稍稍放松了点,只听穆顺躬身回答:“团练一百五十人,其中67人来自佃户,剩下83人来自咱家作坊。团练选择团丁,一个原则就是不要长子,所以一百五十人都是家中小儿子。
来自咱家作坊那83人年龄在十五六岁,这年纪正是神憎鬼见愁的年纪,调皮捣蛋招灾惹祸,他们家中多有姐姐、嫂子、或者哥哥进入咱家作坊,家里想着这孩子无法看住,所以送入团练拘束着,防备他们日日捣蛋。
67名佃户,来自崔家的有50人,是一人来自咱家,六名来自村中各大户,大户人家,血缘近的孩子吃不得苦,在团练待不住,换来换去的,最终留下的都是各族远支,贫寒出身,咱家也完全能支配住。”
时穿点点头:“我知道你学过海上交战技巧,并真刀实枪的参与过不少交火,但路上交战跟海上不同,你怎么训练这些人的?”
穆顺咧嘴一笑,谦逊的回答:“大郎,这个,确实不是小老儿的长项,小老儿擅长管理账目,擅长经营以及操船看风向……这个……”
时穿截断穆顺的话,继续问:“咱村子通向外界的路有几条?”
穆顺毫不犹豫地回答:“四条——两条在村前,两条村后;村前:一条路从村中心直通海州府东门,另一条路是新修的,咱家作坊建成后,运货的车往来不断,村中有人抱怨咱家的车辆弄坏了村中道路,小老儿干脆从作坊前修了条路,直通村口不远的官道。这条路都用水泥修成,修好之后到比村中原来的路好,如今大家都走我们这条路,闪得村中原先路线上的铺子纷纷往咱家路边搬。
村后两条路也有咱家新修的,一条是玫瑰园向东,直接通往白虎山的路,这条路砾石铺面,细沙子垫着,因为石灰产量没跟上,所以还没有硬化;另一条路是通向丁村郑庄的,咱家不常走这条路,所以不曾兼顾着,路况自然不甚好……”
“这两天,村里来往的陌生客多不多?”时穿话赶话的询问。
穆顺转头望向身边,身边一名时姓族人点头:“穆管事太忙没注意,我倒是注意了,落黑的时候来了一二十人,我本想过去盘问,但方家的人马上接了过去,我见到村中有人迎候,也就不曾在意。”
这是时姓族人原本是准备进入作坊当管事的,当时,一同准备进入作坊的有七名时姓族人,时穿看到其中两人身材较壮实,便把这二人分配进入团练——这年头,读书人并不太爱锻炼身体,那些书香门第出来的身材匀称,肌肉稍稍发达的家伙,基本上属于书香世家的败类,爱玩耍胜过读书,刚好,可以进入团练,以玩耍为职业。
古人所谓的玩耍,基本上说的是体育锻炼。
时穿马上问自家族人:“你既然注意到了这些人,他们有什么特别的?”
那族人想了想,回答:“这伙人仿佛是打手——城中帮闲有这样一伙人,专靠与人厮打为生。这伙人看着像,身上都带着明显伤痕,脸上、胳膊上,看人的眼光,似乎很凶狠,不拿人命当一回事的漠视……”
“这就对了——方举人在召集人手,但这些人绝不是唯一,他刚出狱,消息刚刚传递出去,所以他的人手还在逐渐赶来。
从明天起,穆管家出面,召集所有团练巡视四条进出道路,盘查进入人等,若有反抗,直接格杀——记住,是格杀。不是逮捕!”
那位佃户出身的都指挥余某某嚅嗫的说:“格杀——官上……没有官府命令,咱擅自……就是闯个村子,也不至于死罪啊!”
第280章 先打一顿再说
“没关系!”时穿意味深长地说:“官府的命令会有的……”
其实,旧时代地主没宣传机构所描述的那么凶残,在一个全靠人情亲情维持地方自治的乡土间,地主恶霸对待佃户,有可能比对待自己庶出子女还要亲切,毕竟自家的粮食产量全靠佃户的生产,而小富即安又是小农的普遍心理,为了多收三五斗,必须对他们亲切一点。
只是后来,为了进行仇恨教育,宣传上不得不把地主恶霸妖魔化,而真实的历史上,刘文彩不曾建立收租院,家中也没有水牢,对佃户真的很和善;半夜鸡叫的周扒皮,还是电视剧《闯关东》的猪脚原型,他勤劳致富,从不曾亏待自家佃户,就是坐拥大片土地引起土改者垂涎而已……
在这个宗亲社会里,土地武装头目下令无差别格杀形迹可疑的进村者,古人是难以想象这命令的大胆。
时穿看到余姓小排长还在犹豫,觉得必须解开这疙瘩,他停了一下,反问:“我们团练有多少人?方老爷能够召集多少人?”
余家的迟疑地回答:“方家作坊里有五百号人,可是这些外来者,却不是作坊里的,所以房价最终能召集多少人,难说。”
顿了顿,余家的补充:“我们团练一百五十人——教头知道的。”
“也就是说:除了作坊里的人外,方家的还在外面召集人手,他召集这么多人,想干什么?”时穿目不转睛地盯着余家的,继续说:“这是崔庄,这庄子上不仅居住了方家人,还有你我家的姐妹与父兄、亲戚。如今方家的在人数上已经胜过我们团练,如果他们在庄子里闹起事来,谁能保证自家的兄弟姐妹不受骚扰?”
“那,也不至于……”
时穿现在还不好告诉别人方家有教匪嫌疑,毕竟大家都居住于一个村落,方家人和余家人相处的时间还要超过时穿,这是个悍然指责方家,更显得时穿仗势欺人,心思不纯。
“即便是方家不想做什么,这么多好勇斗狠的打手进入崔庄,谁能保证他们在村里不惹是生非?即便团练最初有能力压制,但当他们数量超过团练数目时,团练还敢管吗?要知道,村里的每个人都沾亲带故的,诸位的父兄姐妹也常在村里走动的人,谁能保证他们不遇上这些闲汉打手?”
余家的还在犹豫,穆顺觉得这是要站出来稍稍支持一下东主,他插嘴说:“东主的意思是,要给进村的帮衬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村里不得胡为,必须老实。如果有拒绝听话的,要拿出格杀的气势,不惜撕破脸,这样才能让帮衬们心存畏惧……”
唉,时穿长叹一口气,仁厚的环境下,大宋养活了一群无原则的厚道人,难怪……
罢了,这个有原则有道德的人情社会,不正是它最美丽的地方吗?连国外历史学家研究到此,也常说自己最想去的时代就是宋代。他的想念,不正是冲着宋代的人情味吗?
时穿不再坚持,便微笑着看着穆顺。穆顺受到鼓励,继续说:“村里突然来了许多长相凶恶的帮衬,维护本村的安定正式团练之责,咱团练查验进村的闲汉,让其不得携带武器入村,这是官府授予我们的职权。若无情弊,他们为啥要抗拒盘问呢?依我看,先打一顿,并不为过。”
“对对对,先打一顿,打完再说!”时穿终于找到解决方法了,他马上补充:“如果他们不是一个人进村,同伴被打之后,那些人定要纠集同伙与团练相持的,那时候,该动用兵器的时候绝不能犹豫,一点小小火苗可以引燃通天大火,咱不能让大火在本乡烧起来。”
这么说,余家的可以接受了。
“敢!”余家的大声说:“在咱们地盘上谁敢撒野,打了再说!”
“没错,就这样!”时穿大声鼓励:“凶恶点,表情再凶恶点——你背后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想想他们可能受到危害,那就再凶点,再凶点……”
余家的开始咬牙切齿了……至于打完之后怎么办,他忘了问。
穆顺再度拱手,问到了关键:“东主在崔家招呼我们,怕是东主不想出面吧?……村里的事情,今后咱就来崔家问计?”
时穿笑了一下,抬头眺望东海县方向:“方老爷现在大约在等东海县的人手都齐了,我不出面还可以麻痹他,防备他狗急跳墙——现在最需要时间的是我们,搞破坏的人不需要准备,而我们需要……明天你先把本村团练组织起来,再派人去其他各乡,就说我们将举行团练校阅。”
稍作停顿,时穿突然提笔写了一张纸条,递给穆顺:“从明天开始,进村的四个路口,全都派人设卡查验,村前的两个口子直接持刀枪,明明白白设卡,村后的两条路设立暗卡,让人埋伏在道路两边,但有人过再现身盘查。
明天你再派人去段氏铁匠坊,每次领取五十副刀枪,连续十日都去,领回的刀枪都分发下去,就说要准备校阅,另外再告诉本乡团练,此事过后,团练作坊要扩大了,他们会有专属的地盘,表现突出的,我还会发给一些农具作为奖励……”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次大家要对本乡本土的人动手,为了打破团练的顾忌,先拿根胡萝卜诱惑着。至于团练作坊的新地址嘛——时穿比较中意方家现在的作坊。
当夜,村里开始秘密动员,值夜的团练迅速换下了手里的棍棒,换上了朴刀与长枪。与此同时,时园的库房大开,灯火彻夜未息,家丁们忙碌地向外搬运着刀枪等武器,自己则换装了火枪……
这个夜里,除了时园崔园灯火彻夜未息,整个崔庄内,方家的、赵家的、余家的,其灯火都亮了整整一夜。方家赵家在连夜商议应付方案,以及可以托付的人情,其余各家则被这种紧张气氛影响,也难以安眠——方家的作坊很多人都有股份,方家出了事,不知情者只以为方老爷二婚罪发作,可能要判监禁,如此一来,作坊无人管理,恐怕要转手或者利润下降。
村中的有钱人家,盘算着乘机追加投资将作坊吃下,钱少的人则担心投资打了水漂……可是方老爷心里却哇凉哇凉的,他明白自己是教中派出来敛钱的,如今自己罪责虽小,貌似只是监禁一年的刑罚,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当自己入狱后,教中必然会派人来接管海州的产业,等自己再出来的时候,一切恐怕都不一样了。
当然,自己能否出来还是个问题,一般像这样的情况,教中都会派人在附近监控,一旦那位四方使者出了事,监控的人会立即出现,或者营救或者灭口,但自己现在的情况有点特殊。
当初,教中也曾在海州派过监控人员,自己曾秘密跟他们接触过,想找一副毒药对付时穿——嗯,就从他那个总是耀武扬威在街头收账的小丫头下手,借此出一口恶气,顺便威胁时穿让对方让步。结果,那一夜过后,监控人员像受了惊的兔子一样,连夜消失得无影无踪,从那以后再也不曾跟自己联系过。
风筝断了线,刚开始方员外心中不免窃喜,想着自己挣下的钱,能瞒多少瞒多少,这种日子真happy……但如今出了事,方员外真感到了孤立无援。
孤立无援还则罢了,就怕这是教中人员出手,目的是抢夺这份不受监控的产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自己虽然因小罪入狱,能否出来就真是个疑问——为了灭口,他们是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的。其实灭口这种事,以前方员外也干过,当时看着受害者在他面前哀嚎苦求,方员外觉得心情格外舒畅,但这次受害者有可能是自己,方员外心中的感受就不一样了。
自打被释放回来,方员外一直坐在椅子上发呆,看着方家的人在底下七嘴八舌的议论,先开始谈论的是营救措施,方员外心中不免讥笑——皇宋的官制被称为“叠屋架床”,一个官员几个御史盯着。他犯的是重婚罪,事实明晰,还能做手脚吗?谁敢收这份钱将这个人情啊?
你瞧,连平常屁事都管不了的学宫,出手都那么毫不犹豫,这件事,怎么能够挽回?
底下议论的人在方员外的沉默下,渐渐也明白了这个事实,不久,他们争争吵吵的,盘算着方员外入狱后,作坊、铺子该交给谁打理,期间,方家还接待了几波意图购买方家手里股份的村里人,以及意图兑现投资的村人,他们当中,有些人被打发走了,赵家的因为时间牵扯到自己,留了下来。
赵家那位嫁给方举人的女娘也将受刑,她低着头坐在那里不吭气,赵家的男人则参与到争论当中,坚持自家受到蒙蔽,现在被官府责罚,需要补偿——“我家赔出一个女儿,拿一间城里的铺子做抵偿,这不为过吧?”
争来争去,天亮了,有外出的家丁忽然进来汇报:“老爷,村里气氛突然变了,村口派了团练站岗,出去的人不管,进来的都要眼里盘查,小的出去走了走,觉得村里不对劲,赶紧来说一声,老爷,快拿主意吧?”
第281章 痛彻心扉
方员外还在阴沉着脸愣神,报信家丁赶紧又补充一句:“村口的团练穿上铠甲了,村里还有一队队人手不停走动着……”
方员外头嗡的一声——这年头,普通禁军不过是一顶范阳帽,上身红衣下身黑裤而已,都穿上铠甲的,基本上属于军官或者特殊部队,比如宋国身穿步人甲的重装步兵;辽国身穿皮甲的皮室军,西夏铁鹞子、擒生军等等。咱皇宋,什么时候给团练穿铠甲?
“你注意过了,确实是团练?”方员外在经过一夜的沉默之后,终于开口。
“没错,是咱村里的团练,我认识,穿一身铠甲,鼻孔都翘上天去了——他那两个鼻孔我也认识。”
方员外沉吟片刻,又问:“难道海州规矩,地方上对‘铺保(取保候审)后的人,要如此大动干戈?”
在场的方家人、赵家人想了想,一起摇头:“我家多少年未曾犯法,不曾与官府打过交道,不知官府是否有这规矩?”
稍停,怪话又出来了,方家亲属的人从中,有人冷笑着说:“说起来,都说员外与我们方家有亲,族长这么说说,谁知道真假?如今我们族人没沾上什么便宜,反而因此惹了一身骚,族长真是好计较啊——你们长房算是吃肥了!”
方员外的妻子——哦,疑似妻子,嗖的站起身来,平静地说:“夫君的作坊铺子,原本不需要股金的,是你们说:时家都招村里人入股,方家自己族亲,凭什么不让入股——想当初入股的时候,你们脸红脖子粗,死皮白赖的称呼我家夫君,如今出了事,便想不认这门亲了?你们不认,官府难道就算了,铺子的股金账簿都在,谁家是以族亲入股的,官府可是明明白白。”
方员外摆了摆手,有气无力地说:“都这时候了,说这些有啥用,我若出了事,方家谁能跑的了?争我的铺子,嘿嘿,谁要接手,我现在就给他。”
方员外心中一直在冷笑——别说官府放不过那些铺子,就是教中那些红了眼的人,岂能放过这块肥肉,到时候谁接了手,就是谁的灾祸,方员外现在巴不得把铺子变现,而后揣了现金跑路。
方员外这话一说,配合他一脸狞笑的笑容,在场的方家人赵家人隐约明白了——原来那些那些作坊、铺子都是烫手的烙铁呀……等等,不对。举人老爷犯的是重婚罪,“徒一年”是刑判。没说这种罪要剥夺财产呀。皇宋不曾有这种严苛律法啊。
可方员外没给大家明白过来的时间,他站起身,招呼:“天色不早了,咱家的作坊几日正常上过,来人,陪我到村中走走。”
方员外的疑似妻子立刻起身相应:“奴家随老爷走走。”
方员外摇头:“不好,官上正盯着你我呢,村里如今意图不明,咱还是不要走一块的好。”
女孩温顺的福了一礼:“那我就在家等老爷。”
说实话,方员外对这位“疑似妻子”是满意的,温良贤淑不说,从不向自己要求什么,眼见得这女孩一辈子要被自己拖累,方员外禁不住心中一阵柔软,柔声吩咐:“你呆在家里别出去,我出去转转就回。”
安抚好这位“疑似妻子”,方员外也不理亲戚的纠缠,领着几位扈从走出了大院。果然,才一出门就感觉到村里的气氛不一样了。
如今正是三月中了,春耕随意进入尾声,但在这个全靠人力进行密集型生产的古代,依旧有很多扫尾工作需要处理,往常这时候,上工的工匠、下田的农夫,出门进城打工的、赶着进货的小商贩……都络绎不绝,整个村里充满活力,也充满生机。
农人上工不敢点钟,古代计时工具不先进,早一刻晚一刻没那么严格,所以农人走在路上也不会闲着,随时随地走到路边拾粪捡柴火,见到相熟的还要停下来聊几句,村里的商人们也随着农人这脾气,遇到以往的客户总需要行个礼吧。所以农村的早晨,虽然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但却是悠闲地,充满田园味道的不紧不慢。
但如今,路人行色匆匆,见到相熟的只是相互使个眼色打招呼,脚下并不停顿……最主要的是,街上人流很少,似乎大多数人都在家中,并未出门。
方员外抬头往往天色……天色不早了呀,怎么上工的人没几个?难道大家都提前上工了?或者,难道我眼花了,看错了天色?
正疑惑间,一小队人马擦肩而过,这队人马排着整齐的队列,手中都持着明晃晃的长枪,还穿着……方员外顿时松了口气。
这些人身上穿的是皮衣,这皮衣是时穿设计,穿上非常紧身,袖口、腰扣都带着皮扣,胸前是两排很显眼的硕大扣子,胸前以及胳膊上、衣服侧方有很多口袋可以收藏小东西,而皮扣衣扣收束扎紧了,浑身上下显得很利索,行动起来很方便。
方员外曾仿制过这种皮衣,知道这种皮衣被时穿称之为“夹克衫”。这名称很古怪,但因为这衣服能很好的衬出穿着者的身材伟岸,穿上后行动方便,所以很受水手欢迎。当然,因为这套衣服价格不便宜,所以购买者多是高级船员,这些人穿上夹克衫后,常常轻描淡写地跟人解释:“身子怕风,可又需经常值夜,受不得夜风吹,幸好有这皮衣挡风……”
渐渐的,这种衣服被称为“纲首服”,意思是:穿着衣服的都是船长一类的人物。
这伙人擦肩而过的时候,方员外认出了几个村中人,果然向报信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