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臣-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峥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心里早已把吴辰骂了个狗血淋头,这家伙居然还好意思问,可怜自己竟接了份这样的差事,这辈子浑浑噩噩的当了个官,虽说没有往上爬的能耐,可是稳当啊,不说左右逢源,至少谁都不得罪,如今因为这个家伙而得罪了恭亲王,哎!他心里叹了口气。

“嘿嘿!”吴辰啧啧一笑,随后道:“其实这份折子是吴某人故意送上去的。这年头要升官无非是两条路,一条是送银子四处打点,另一条便是投上头的喜好。你看,吴某现在不是升官了吗?”

刘峥听得有些糊涂,心里说你这愣头青把恭亲王都得罪死了还投什么上头人的喜好啊,这个混球。可是细细一想,又觉得吴辰这个家伙并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这不,老佛爷不是给他封官来了吗?这家伙倒是还有些手段的,他屏住呼吸,继续听下去。

“知道吴某为什么会当这个官吗?”吴辰的话立即勾起了刘峥的兴趣,当官这种事谁不想学学啊,那些在朝廷里夹着尾巴低眉顺眼高不成低不就的小京官们每个月你以为人家是想这样过一辈子?找不到门路而已。吴某神秘一笑,继续道:“吴某别的不会,就会察言观色,刘大人,你看现在的风是往哪边吹?”

刘峥糊涂了:“什么风向哪边吹?”

“不开窍的笨蛋!”吴辰心里暗骂了一句,只好详细的解释道:“你看现在的朝廷谁才是正主子?”

刘峥肃然道:“自然是老佛爷。”

“这就对了,可是这朝廷里谁的势最大?”吴辰循循善诱的问。

刘峥皱眉,徐徐道:“应当是恭亲王,他老人家管着宗室,又是军机行走,兼领着内大臣,朝中十个部中的主事就有五个是他的党羽心腹。”

吴辰拍案道:“这就对了,正主子在上头,而下头却是恭亲王把持朝政,这是什么?这是功高震主啊,若你是老佛爷,岂能任他人在侧榻酣睡?”

刘峥连忙道:“不敢,吴大人这话可不能乱说,刘某如何能是老佛爷。”不过经吴辰的提醒,这个老官油子似乎也开窍了一些,可是又觉得哪里不对,道:“可是老佛爷毕竟是恭亲王的嫂子,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再说了,这些年来老佛爷对恭亲王的恩宠可是谁都看得见的,恭亲王上的折子,十有八样老佛爷都是恩准的。”

吴辰嘿嘿笑道:“什么嫂子,这权位要争起来父子都要横刀相向,更何况是这么点亲缘,老佛爷对恭亲王恩宠,不过是做给人看的,不过是找不到打压的借口罢了,刘大人在朝廷呆了这么久,连这点都看不透。吴某人就看透了,你瞧瞧,吴某上一道折子,将那恭亲王骂了个狗血淋头,怎么着?谁也不能把吴某怎么着?升官财却是吴某头一份,刘大人还不明白老佛爷为什么让你来颁布懿旨吗?这是故意给吴某人示之以恩宠暗地里却是在给恭亲王颜色看呢。”

刘峥恍然大悟,联系这段时间的见闻,再经吴辰的点拨,再不明白就是猪脑子了:“吴大人好手段啊。”

吴辰撇撇嘴:“这算什么手段,依吴某人看,现在老佛爷对恭亲王的忍耐以已到了极限,别看那恭亲王现在风光,过些日子连落水狗都不如,吴某人不过是赶上了趟,顺便打打落水狗给自己捞点好处而已。刘大人,不想试试吗?”

刘峥唬的连连摇头:“刘某人不曾想过升官财,吴大人走自个儿的阳关道,刘某还是走独木桥吧。”

吴辰脸色一变,说翻脸便翻了脸,龇牙冷笑道:“刘大人,这独木桥可危险的紧啊,说不准掉入深渊,可别怪吴某人不拉你一把。”

第一百一十五章:忽悠成功

刘峥只觉得脊骨锥孜孜的冒着凉气,问:“吴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

吴辰冷眼笑道:“刘大人恐怕还在做梦吧,这年头还想一碗水端平,刘大人这一趟的使命只是颁布旨意这么简单?吴某直说了吧,这是老佛爷要借你这把刀来打恭亲王的脸的。待你回京之后,恭亲王没了脸面,不敢对老佛爷穷横,难道还会怕你这把刀不成?恭亲王现在等于是一个被人当众打了脸的火爆汉子,他得在人前捡回脸面,要让人知道他不是好欺负的,老佛爷他不敢咬,吴某人远在朝鲜,他鞭长莫及,刘大人,您倒是个好对象呢,我若是恭亲王,不把你整死咯还怎么在百官面前树立威信,如何左右朝局?所以嘛,若不出吴某所料,刘大人回京之时,便是无数言官弹劾之日,届时雪花般的折子会出现在老佛爷的案头上,**掳掠、通贼卖国,就算是污蔑你试图谋反,你有几张口去辩去?这可不是吴某人危言耸听,历来得罪权臣的下场都不过如此,只希望刘大人届时成为阶下囚时,还能记起吴某今日的劝。”

刘峥被吴辰唬的脸色苍白,事实其实可能并没有这么严重,可是也并非没有这种可能,惹恼了恭亲王,他真要整一个小小的侍郎,那还不是跟玩儿一样?刘峥要背景没背景,要家世没有家世,这样的人只要恭亲王愿意上前踩上一脚,朝廷里那些官儿们并不介意再多补几脚,届时真要指鹿为马,他刘峥百口莫辩,还指望谁能替他说话吗?

吴辰火上浇油:“刘大人,若我是你,就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的混下去了,趁着这个机会,干脆拼一把,运气好自然是升官财,就算是整不倒恭亲王,也可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刘峥这时倒是郑重起来,仿佛那听话的小学生模样危襟正坐的讨教:“还请吴大人给刘某开一具良方。”

吴辰拉拢得逞,哈哈一笑,一副语重心长的模样道:“刘大人现在要做的,就是必须给自己找个靠山。”

刘峥苦笑道:“吴大人说的是老佛爷?哎,刘某倒是想啊,可是这老佛爷是说巴结就能巴结上的?”

吴辰笑道:“不需要巴结,我教你个法子。”他顿了顿,终于图穷匕见说出了自己想教唆刘峥去做的事:“刘大人现在要做的,就是立即上一本折子,具言朝鲜的实情,参恭亲王一本,此外那个朝鲜的闵妃还有刘承文这几人都得算上,这些事吴某都是查有实据的,这恭亲王、刘承文、闵妃、俄国人早已勾结密谋已久,老佛爷早已视这些恭亲王的余党为严重顶肉中刺,若是大人能够弹劾这些恭亲王的羽翼,就算是回到了京城,老佛爷必然亲自召见询问,刘大人,事情到了那个份上,恭亲王还能对你动手吗?那些落井下石的官儿们见你蒙受召唤,谁敢在那风口浪尖上弹劾你?说不定老佛爷一高兴,给你委个尚书,或外放个巡抚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就算有人弹劾,你已在老佛爷心中留下了点念想,老佛爷难道会任人欺凌你?”

刘峥连忙道:“这……这不成,刘某人实在没有这个胆量,大不了回京之后,刘某人立即请辞回乡。”

吴辰冷笑道:“请辞回乡就能保全?你是礼部侍郎那些人尚能要你的命,一旦成了平民百姓,不需要大动干戈,只需几名侩子手便可让你横尸暴野。”

刘峥默然无语,他原本就不是个有什么胆量的人,吴辰让他站出去和恭亲王作对,他没有这个胆量,可是吴辰说的话绝非没有道理,若是恭亲王真的报复,他一个小小的侍郎岂不是任人宰割。

吴辰笑道:“放心吧,吴某早已预料,不出半年,恭亲王便会倒台,这一次刘大人若是听吴某安排,吴某包你没事。”他站起来走到刘峥面前拍了拍他的肩,笑道:“这件事你可以考虑,不过吴某人恐怕要捷足先登了,三日之后,我仁川将士便要出征汉城,擒拿闵妃、刘承文人等。”

“啊?”刘峥惊异的望着吴辰:“吴大人不是说笑吧?闵妃乃是朝廷金碟册封的王妃,刘承文更是钦差,吴大人说去擒拿就去擒拿?此事若是传到朝廷,恐怕……”

吴辰自信满满的道:“在别人眼里这是大罪,可是吴某人早就看透了,老佛爷对这些人与恭亲王勾结早就不满了呢,吴某不过是替老佛爷做一些不太好做的事,你试目以待吧,届时吴某非但无过,而且又是大功一件。”

刘峥见吴辰满怀信心,倒也动了心思,这个吴辰并不是傻人,而且与他一席话倒是觉得这家伙的眼光还是不错的,他去攻打汉城,若不是自信朝廷不会追究,哪里会有这个胆子,难道真的是老佛爷与恭亲王不和已久,双方表面上亲热,暗中却是嫉恨戒备,如果真如刘峥所说,自己写一份折子上去倒还真有升官财的可能,而且一旦弹劾恭亲王及其党羽,那么就等于自己荫庇于老佛爷的门下,谁敢拿他怎么样?方才刘峥之所以不敢答应,主要是顾虑吴辰这家伙巧舌如花忽悠自己去做出头鸟,可是现在看来,人吴辰都要往汉城打了,那么就证明吴辰的话至少有九成以上的可信度。

如真是吴辰所说,这也算是大功一件啊,刘峥那一滩如死水的心此时也活泛起来,心里想,若是在吴辰出兵之前送出一份折子上去,具言弹劾恭亲王在朝鲜的党羽,指出这些党羽的坏处,岂不是能得到老佛爷的青睐?他心里想定,对吴辰道:“大人真的打算对汉城动武?”

“有何不可?”吴辰一副雄赳赳的模样:“为老佛爷分忧,是吴某人分内的事,只要老佛爷高兴,吴某人还怕什么?”

“那好,刘某相信吴大人。”刘峥哆哆嗦嗦的站起来,使出了最大的勇气道:“吴大人可搜罗一些闵妃、刘承文勾结恭亲王为祸的罪证,刘某尽快写出一份折子来,你我联名俱奏如何?”

第一百一十六章:乱

一份精心炮制的联名弹劾恭亲王、闵妃、刘承文的折子在吴辰和刘峥的密谋下终于成稿,随后八百里加急送了出去。此时吴辰摇身一变,成了朝鲜总督还兼了个通商大臣,要说吴辰也忒不要脸了一些,懿旨一下来,吴辰便磨着刘峥问二品官的官服制式,朝廷不官服不送顶戴,吴辰自个儿让人置办一套,穿在身上,走到哪里都是自称本督本督的,耍尽了威风。

当然,吴辰既然是朝鲜总督,按道理这总督是管辖整个朝鲜军政民政的,吴辰当然不会浪费这个权利,立即文朝鲜各郡要求各道、郡官员前来会议,还大模大样的颁布了什么春耕之类的文书,完全将闵妃视之为无物。

至于是朝鲜国王比较大些,还是总督大一些,反正大家也不知道,吴辰很快就用行动表明了自己一山不容二虎的立场,就在十几个郡守以及两个道的节度使乖乖的抵达了汉城参加吴辰的会议时,吴辰同时宣布那些未到的朝鲜官员全部属于非法,浩浩荡荡的五千主力军团开始东进,近一万人组成的预备团也做好了准备,随时出。

吴辰显摆着脑袋上顶上自制的珊瑚顶戴,当然因为这仁川物资贫瘠了一些,珊瑚自然是没有的,只能找一块翠绿翠绿的石头来顶替,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吴某人的官威,在即将出征的预备团、安保团离城之际,吴某人将那些乖乖前来开会的节度使、郡守召集起来开始给他们洗脑,吴辰一张嘴洋洋洒洒的讲了近半个时辰,其中心的思想就是——闵妃实在太坏了。所以这个总督吊民伐罪,更是要代表天朝讨伐她,只能这样,朝鲜才能稳定,朝鲜人民才能快快乐乐的生活下去诸如此类。

下面的十几个节度使、郡守一个个脸色古怪,其实吴辰先是布讨伐檄文,后来又不知从哪里骗来了个什么朝鲜总督的差事让人到各道郡布命令要求所有节度使、郡守来仁川开什么会说到底就是让所有的郡守们站队的问题,是跟着闵妃还是跟着吴辰,这确实是件难以抉择的事,闵妃相较于吴辰更正统一些,可是实力似乎有那么一点儿不济啊,背后似乎也没有多少人支持,而吴辰虽然在正统上差了一些,可是现在代表的却是大清朝的朝鲜总督,这十几个节度使、郡守原本就不是闵氏一系,又见吴辰的胜率颇高,于是便怀着政治投机的目的来了。

说了一通之后,吴辰自然是对这些人进行了一定的许诺,随后便是下令由预备役组成的一万中军启程出。

整个仁川的兵力部署为三部分,主力团五千人为先锋,预备团为中军,而安保团继续留守,以保卫大后方,吴辰跟随中军出,张謇则继续负责仁川城的防务。

先不说这一边浩浩荡荡的大军出征,在汉城,仁川军官团、义州新军团出征的消息已经传至大街小巷,城内已是一片混乱,各种各样的流言如长了翅膀一般遏制不住,一些富户已经开始收拾家当细软出城逃跑,官员们更是心急如焚,茫然无从,守军的军心涣散,虽然三军镇府所已下达了守城的命令,可是一时间哪里来得及调度,各军各营的职司紊乱,守城的官兵胆战心惊,甚至有一些大院君在军中残余下的军官甚至开始磨刀霍霍,传出流言,打算在适当之时反戈一击。

随后,汉城四城门悉数关闭,一些来不及逃跑的百姓、富户滞留在城门处,守城的官兵只能将他们赶回去,到了傍晚,一队朝鲜兵竟私自打开了城门,逃出了城去,更是显得人心惶惶,无奈之下,闵妃只好派出一些心腹各带着一队禁军在各处城门都督军事,表面上是协防,其实就是监视守备军。

朝鲜的王廷上,一直抱病在后宫安养的朝鲜国王李熙终于出现了王殿,脸色苍白的由几个侍女在旁照应着听取殿下百官的意见,闵妃则坐在李熙的身侧,脸色略有些苍白,只是眼神中仍有着神采。

殿下的百官从一开始的辩论已经演化成为了混乱,有人主张投降,有人主张迁都,有人主张决战,各种各样的言论抛出来,却很快又被另一种压下去,现在的问题已不再是是战是和的问题了。吴辰打着大院君的旗号讨伐,这也让一部分潜伏在汉城的非闵妃嫡系官员似乎看到了某种希望,当有人站出来要求闵妃退政的时候,在这闵氏集团把持的王廷里居然例外的出现了不少的支持声音。

其中以汉城府判府李正浩态度尤为鲜明,直指闵妃为政祸国,要求闵妃立即下台,裁撤议政府官员,提出向天朝请求归还大院君,并且要求还政大院君监国。

事情展到了这个地步,那些原本沉默的官员们如今坦然的站出来绝非偶然,在他们看来,闵妃即将完蛋了,而吴辰明显是站在他们一边的,有了底气,自然就有了站出来的胆量,有一人先站出来,就有许多早已憋不住的人响应。

反对闵妃最为激烈的一直都是朝鲜宗室李姓的官员、贵族,这些人原本一直是政治核心之内的大人物,左右着整个朝鲜的政局,可是闵妃的崛起,随后开始提拔闵姓的心腹,将这些原先的既得利益者们排斥在核心之外,自然激起了无数宗室们的义愤,在他们看来,把持朝政的可以是大院君,因为大院君也是李姓宗室,他们尚可以接受,朝鲜是李家的,姓闵的凭什么把持?

李正浩便是其中最激烈的一个,当他站了出来要求闵妃滚蛋时,立时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这些人或许官职不高,却胜在人多,且一个个在汉城都属于根深蒂固的宗室家族的一员,而闵氏集团的官员见此情景,反而软化了下去,一个个观望着闵妃的反应。

闵妃脸色仍然平静如水,看不出异样,仿佛在倾听着那些李氏宗室官员们的不满,又仿佛什么都没有听见。

第一百一十七章:真的退政?

此时李正浩激动的望着难得出现在王廷的朝鲜国王李熙,这一次向闵氏集团的开炮,他并没有准备,完全属于临时挥,竟没有想到得到这么多同僚的响应,此时他激动万分,朝着李熙躬身道:“大王,都到了这个时候,那吴辰大军已经出直指汉城,各道各郡一个个袖手旁观,至今为止,仍没有见到一人带兵勤王,朝鲜国难道就要亡了吗?大王啊,我等臣子若亡国尚可苟延残喘,而大王您呢?”

一边默不做声的闵成照脸色苍白的望了闵妃一眼,原想站出来反驳,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平时低眉顺眼的李正浩今日竟有这么大的胆子站出来,更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响应,只是那闵妃仍然笑吟吟的坐在廷上不出声,这才打消了辩论的念头,只是此刻李正浩已把闵氏逼到了墙角,摆明了想借机拿吴辰的大军来压迫闵妃退政,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冷笑着站出来道:“李正浩,你好大的胆子,你不过小小一个汉城判府,安敢妄议朝政?”

李正浩此时也算是铁了心,平日里对闵成照低眉顺眼,此时慨然道:“闵成照,你又是什么东西?我乃显宗皇帝第七代孙,凤林大君嫡亲血脉,朝鲜的江山是我们李家的,如今国之将亡,难道我先王子嗣不站出来,还轮得到你吗?”

这一句几乎话出来,王廷内的李氏与闵氏两集团瞬时便势同水火起来,尤其是李姓宗室的贵族、官员,此刻想到往日那些嚣张跋扈的闵族人,有的陶陶大哭,有的戟指怒目,王廷内更是乱作一团。

“放肆!”闵成照心里有些害怕了,不禁后退了两步,毕竟这些闹起来的都是李姓的宗室成员,真要闹僵了,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可如何收拾?不过此时箭在弦上,绝不能示弱,他摆出往日的威风大喝一声,一时间廷内安静了一些,闵成照大喝道:“李正浩,这里不是你说话的地方,请你出去。”

李正浩冷笑道:“怎么?闵大人想让人叉我出去吗?好吧,我李正浩今日就在在这里,我倒要看看,闵大人凭什么叫我出去,你闵大人若真的有担当,就杀了我李正浩,让天下人看看,这朝鲜国是我们李家的还是你们闵氏的。”

闵成照一时间气结,杀李正浩,他还真不敢,李正浩怎么说也是响当当的贵族,是宗室,虽然官不大,没有大王李熙的诏令恐怕谁也动弹不了他。

“够了!”此时一直默不做声的闵妃突然开口,望了边上一言不病怏怏的李熙一眼,最后将目光落在廷下,她主政多年,自有一番气势,两个字喊出来,下面又要哄闹的官员立即闭上了嘴,一个个躬着身子不说话。

“李正浩,你是要本宫退政是吗?”闵妃脸色看不出喜怒。

李正浩此时也有些虚了,毕竟闵妃的影响力还在,他硬着头皮道:“娘娘,吴辰的旗号就是请闵妃娘娘还政,如今吴辰即将兵临城下,汉城人心惶惶,请娘娘以朝鲜百姓为念,退政静养。”

闵成照冷笑一声,按照他的思路,闵妃是绝不可能退政的,闵氏家族把持朝鲜国政多年,不知得罪了多少李姓的贵族,一旦自我缴械,恐怕立即就要面临一场大清洗,在他眼里,宁可这吴辰的大军攻入汉城,也决不将权利交给这些李姓。

岂不料闵妃轻叹一声,颇有些哀怨的道:“想来是本宫这些年来倒行逆施,否则又怎么会有今日之祸?哎!李正浩,你方才说的并没有错,本宫恐怕是该退政了。”

廷内瞬时鸦雀无声,谁都没有想到,闵妃竟这样的交出了权利,闵成照忍不住道:“娘娘……”

闵妃打断闵成照道:“闵议政不必再劝了,本宫心意已决,明日便颁布诏书。”

此时李正浩等李姓官员心里忍不住激动,生怕闵妃反悔,一起道:“娘娘英明!”

反观闵氏一族的官员,此时已是面如死灰,谁都知道,闵妃一旦大权旁落,或许闵妃因为她的然地位可以保全自己,自己这些平时和闵妃走得近的恐怕迟早要面临清算了。

闵妃颓然道:“都散了吧,闵议政,你和几个本宫的宗亲留下,你们跟了本宫这么久,我们一大家子竟没有相聚过,今日之后,你们恐怕都要远离汉城,再有相聚之日已是寥寥了,今日就在后宫一起吃顿便饭吧。”

“是。”闵成照垂头丧气的应了一句,连声音都颤抖起来。

李正浩等人听闵妃的话外音,像是明日开始闵妃布诏令之后,为了保全宗族,定然将宗族的亲眷全部赶出汉城,委任为外官,远离汉城这个是非之地。心里更是狂喜,既然闵氏愿意退让,就等于帮助李姓们将王廷内的障碍一下子扫除了干净,这对于即将到临的权力真空时期来说极有好处,否则就算是闵妃退居幕后,那些盘踞多年的闵氏官员亦不是这么好对付的。

一瞬间的功夫,廷内的官员已走了个七七八八,只剩下十几个失魂落魄的闵氏最核心的成员,闵妃起身扶着李熙徐徐去了,而闵成照几个则是由宫人带路,去后宫等待闵妃安顿好李熙之后再去拜见。

闵成照此时真是万念俱焚,木然的随着宫人到了后宫,十几个宗族的官员一个个垂头无语,谁也说不出话来。

也不知等了多久,只听宫人高声道:“闵妃娘娘到。”

闵成照等人才回过神来,稀稀拉拉的给婷婷而来的闵妃施礼。

此时的闵妃不再是王廷上那露着若有若无笑意的模样,一脸寒霜的颌点点头,使了个眼色让宫人们退下,开口便对闵成照道:“闵议政,立即传本宫的密令前往三军镇府所知会几位将军,让他们立即带兵围攻今日在王廷上胡闹的李正浩等人,只要是今日冒了头的,全部缉捕捉拿。”

第一百一十八章:备战

闵妃在此时与王廷上判若两人的话立即让闵氏家族的人糊涂起来,方才闵妃还在廷上自哎自叹,表示愿意退政,怎么一到了这里,就面若寒霜的下令捉拿李正浩等人呢?

闵成照最先清醒过来,他立即意识到,闵妃极有可能是在王廷上怕闹得一不可收拾采取的缓兵之计,先稳住那些李姓的贵族官员,而且纵容他们毁誉自己,就是要看看,到底是哪些人在反对闵氏集团,以此来个一网打尽,现在李姓的官员和贵族们想必已经开始弹冠相庆了,而那些潜伏在汉城反对闵氏的势力在方才也完全浮出水面,什么人是支持闵妃的,什么人是反对的,什么人采取的是中立如今已悉数掌握,只要派出一队军吏,就可立即将他们束手就擒,一网打尽。

闵成照先是狂喜,方才那一丝挤压在心头的阴云一扫而空,而随后又担心起来,这些反对闵氏的人大多都是李姓,李姓与其他大族不同,他们可是真真实实的宗室啊,这些人官位可能都不大,可是爵位却高的吓人,一旦动了他们,可不是好玩的。他皱了皱眉,对闵妃道:“娘娘,真的要全部缉捕这些人恐怕必须要大王亲手写就的诏书恐怕才能堵住悠悠之口,况且……”

闵妃面若寒霜的望了闵成照一眼,心里却人不住叹了口气,闵成照这个人她是知道的,为人做事还算稳重,有古大臣之风,只是凡事走了极端,做起事来又难免瞻前顾后,她冷然道:“大王的诏令马上就会出,现在是非常之时,吴辰即将兵临城下,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要想使汉城一心抗敌,必须将那些异己者全部铲除,不是他们死,就是我们闵氏遭遇灭族之祸,闵议政,你去三军镇府所吧。”

说完朝其他人分派起来,有的去坐镇各城门守备府,倒不是让他们去督战,而是防止守备军的某些将领同情李姓而闹出乱子,有的负责联络。

当日,朝鲜四门守备兵纷纷出动,恪守各处重要街巷,数千禁军分别包围了数十家官员、贵族的府邸,李正浩带家人百余人抵抗,被乱军斩杀,其余人等尽皆束手就擒,只是他们的命运显然比起李正浩也好不到哪里,宫中传出诏令,所有人以通贼罪论处,全部斩,家眷斩杀殆尽,府中的粟米,家当全部抄没,粮食充入府库,财货则分赏给所有城卫官兵,一时间,汉城内的军心士气倒没有因为这场小规模的内乱而影响,反而高涨起来。

没有了掣肘,闵氏集团的权势几乎达到了最高峰,汉城内部在一番整合之后,形成了众志成城的局面,虽然反对者仍然不少,但是大多中高层的人员已被清除,下层的反对者在暴力面前亦乖乖的闭上了嘴,明哲保身。

到了第二天,一队队的散兵游勇开始出现在城外,这些被打散了的朝鲜兵叫着城门,而城楼上的守备兵却并没有开城的打算,毕竟谁也不知道敌人什么时候来,更不知道这些城门外的人是不是奸细,大家都付不起这个责任,倒是闵成照这个时候前来视察防务,看了看城下那些衣衫褴褛毫无斗志的败兵,终究还是让人开城迎这些人进来。

这倒不是闵成照起了什么怜悯之心,这些败兵大多数是仁川与汉城一线城镇的守备兵,闵成照需要他们提供一些情报。

城楼上,闵成照坐在椅上,面无表情的看着脚下匍匐在地的一名小军官,这小军官是富川集的守备官,富川集位于仁川至汉城之间,处在摩尼山脚,因为歇脚的商旅经常要往此路过,再加上一些猎户经常在此歇息,也就渐渐的形成了一个小集镇,集镇的兵力并不多,只有七十多人,这小守备官远远的看到浩浩荡荡的大军蜿蜒而来,哪里还敢反抗,立即便带着人往汉城方向跑来了,也正因为他的身份,闵成照便找了他来问话。

这小守备官将敌人的情景大致的渲染了一番,而闵成照的脸色也愈加沉重起来,挥手让他退下,叫来西门守备,这西门守备叫闵郑泰,亦是闵氏的远亲成员,闵郑泰向闵成照行过了礼,闵成照问:“西门的守备兵力现有多少?弓箭是否备齐?”

闵郑泰道:“回禀议政大人,一切都准备就绪,西门的兵力共有四千人,箭矢倒也足够,只是许多箭镞因多是库存中搬出来的,朽烂了不少。”

闵成照皱起了眉头:“西门面向仁川,是重中之重,我会让人紧急造一批箭矢过来。各城门的兵力都是四千人吗?”

闵郑泰道:“西城的兵力是最多的,东城、南城人数应当在三千,北城人数更少,只有两千。”

闵成照显然很不满意:“三军镇府所的那些家伙们怎能如此愚蠢,守城最紧要的就是城门,怎么只投放这么少的兵力?郑泰啊,你让人去把三军镇府所和兵曹的主事都叫来,我有话要和他们说。”

闵郑泰为难道:“议政大人,三军镇府所这样做也是无可奈何,城中尚有日军驻扎,现在到处都在传播日本人与吴辰合污的流言,所以为了以防万一,兵曹和镇府所的大人们一致认为应抽调出一万精兵在日军大营附近防卫,以保证安全,所以这四门的守备兵也就少了些。”

闵成照这才想起城内不只有朝鲜人,更够庆军和日军驻扎,庆军的态度十分暧昧,吴长庆对外宣称告病,任何人都不见,庆军更是连大营都不迈出一步。而日军的情形也是相仿,紧闭营门,似乎是做好了看热闹的打算,只是现在到处有人传言日本人与吴辰有联系的事,汉城方面不得不做好防备,若是这些日本人来个里应外合,那可就全完了,兵曹和三军镇府所派出一万精兵在日军大营外警戒并非没有深意。闵成照想到此也只能长叹口气。

第一百一十九章:潜伏

此时王秋、大胡子二人率部已抵达了汉城郊外,仁川距离汉城原本就不远,这一路上更没有重要的关隘、城镇,一马平川,拔下了几座集镇,两团五千人终于可以看到那汉城遥遥在望。

大胡子与王秋当即商议,大军远涉而来,疲惫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