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地为王-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右丞相陈伯康旁边,天章阁学士史浩、兵部侍郎韩元吉、御史中丞陈俊卿一众人也在低声议论着什么,而中间一些个闲散官员近日似乎也很兴奋,目光在两大集团中间来回观察,显然是有什么有趣之事发生了。
殿内的钟声响了起来,皇城正门丽正门在晨曦中缓缓打开,众多大宋的高官们依次而进,远处巍峨壮丽的大庆殿在晨光中显露出近乎完美的轮廓,这里是大宋政治的中心,皇帝与士大夫们齐治天下的重地。
大庆殿,即为临安皇城的正殿,这是每月为正朔大朝会的场所。若遇百官听麻、圣节上寿、进士唱名、明禋等,则可改为文德、紫宸、集英、明堂等名称,一殿多用。北边垂拱殿,那是皇帝平日里召集重臣议事的地方。
另外还有延和、崇政、福宁、复古、缉熙、勤政、嘉明、射殿、选德、奉神诸殿,天章、宝瑞诸阁,以及皇太后坤宁殿、皇后和宁殿等,临安皇城皆金钉朱户,画栋雕甍,覆以铜瓦,镌镂龙凤飞骧之状,巍峨壮丽,光耀溢目,壮丽辉煌无比。
朝堂之上,自19岁登基,在位已经32年皇帝赵构,此时已经年过半百,对于每日的早朝早就没有了当初的敬业,32年的皇帝生涯中,16年是在战争和惊吓中度过,甚至在扬州之战中,正在临幸宠妃的他,因为金兵夜袭,惊吓过度,竟然自此不举,这也是他几十年再无子嗣的根源。
绍兴议和之后,赵构终于过上了他想要的皇帝生活,按照议和的要求,秦桧成了终生丞相,尽管秦桧把持朝政,他依旧对此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自己安心在皇城中苦练书法,修身养性,好在四年前,秦桧终于挂掉了,赵构再一次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力。
赵构那也是金戈铁马走出来的皇帝,虽然未必有什么王八之气,但是绝对不是个没脑子的昏君,在政治上,他没有大智慧,小聪明那是绝对不缺乏的,几年之中,他即任命的主和的汤思退,又任命了主战的陈伯康。
第173章 以其人之道(二)
当初秦桧视作眼中钉的那些主战或者不同道的臣子,自然都被发配各地监管或者吃闲饭去了,赵构自然了解这些人的价值,对于陈伯康、史浩等臣子的建议则是从谏如流,一一召回或者授予新的职务,做皇帝那是要有人做事才能做的舒畅,对于这点,赵构深有体会。
当然对于他自己盖棺定论的案子,比如岳飞之案,他自然毫无自己扇耳光的意思,朝中大员自然都不是白痴,这岳少保之死,硬扣在秦桧身上,那是谁都不信的,不过笼罩在朝堂之上18年之久秦桧的阴影已经散去,大家都在等待……
皇帝赵构看了看大庆殿中的群臣,他的思路还在琢磨着昨日临摹的王羲之的草书,还有就是自己亲手以凤凰山泉酿制的美酒,毕竟那些才是能让他感到快乐的东西,这朝堂之上的政务,只是让他更添烦恼的玩意。
左丞相汤思退首先出列叩首启奏,“吾皇万算万万岁,金国使团为贺天申节而来,已经安排在四方馆住下,不知陛下是否今日宣召!”
赵构很是烦恼,金国现在的皇帝海陵帝完颜亮每次派出使团都是跋扈的很,按照宋金绍兴合议的约定,南宋对金称臣,完颜亮的使者嚣张跋扈到指着赵构的鼻子开骂,而赵构却丝毫不敢得罪这些金国人。
右丞相陈伯康立刻出列奏报,“陛下,臣以为此时金国使团率众而来,实在可疑,名为出使,实为刺探我虚实,老臣以为当令御前兵马以防护为名,禁止使团人员随意出入,另外臣请职方司派员,探查金国使团动静!”
赵构对于陈伯康那也是非常敬重的,老陈同志那是秦桧主政二十年少有的几个未被彻底打倒的主战派,原因有二,一是陈伯康那是秦桧当年太学的童鞋,估摸着秦童鞋当年没少抄陈童鞋的作业,所以对陈童鞋还是颇念旧情,虽然道不同,也就让陈伯康靠边站了,没给打倒,陈伯康则自题“泊然无求,不偷合”的座右铭,安心韬光养晦了二十年。
其二,建炎末年,赵构被金兵追的四处乱跑,无以为家之时,陈伯康虽然是文官,却率先举兵勤王,深得赵构信任。所以,秦桧一挂,赵构立刻就想到了这位秦桧的童鞋,老陈厚积薄发,举荐了一大帮子主战老臣,赵构也是一一任用,此时朝中主战势力俨然是以老陈为首。
不过能在朝中始终不倒的陈伯康自然绝非常人,这位崛起于战乱中的皇帝赵构所思所想,他跟了这几十年,那是再清楚不过了,若是当年的康王还有些恢复之志的话,那个被金兀术追到海上四处逃生的皇帝赵构,早就畏敌如虎了,他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尽力维持朝廷的清明,收拢被打击到谷底的主战力量。
赵构对于陈伯康的建议有心无力,生怕惹毛了金国大爷,想了想也不置可否,想到金国使者历来都是来者不善的,有些担心的转头问汤思退,“汤爱卿,此番金国使者前来,带了什么提议?”
汤思退义正言辞的大声说道:“陛下,金国正使施宜生、副使古里罕带来了国书,要我朝将两淮之地割让给金国,老臣已经直接拒绝金使了!”
“汤爱卿处理的很好!金国使团还劳爱卿多担待,”赵构点点头,“众爱卿还有什么要事需要上奏嘛?”
之后,吏部、工部官员又奏报了一些官员任免、各州府作院整合之事,赵构自然全部交由陈伯康处理,对于这些无趣之事,他已经完全提不起兴趣来了。
这时候,御史大夫张孝祥出列启奏,众人一看御史台的官员出来了,都噤声看着他,不知道今日是那个官员倒霉了,给御史弹劾。
“陛下,臣弹劾御前右军都指挥使裴伍治军不严、纵容军官当街扰民、酗酒无状、有损大体,昨日,御前右军副将裴大同赤身裸体醉卧大街,而且殴打围观百姓,临安府衙役前往劝阻,也被阻扰、殴打!”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已经议论之声大起,高坐在上的赵构也有些好笑,御前诸军那可是帝国的精锐,竟然出现这种丢人的事情,不过他可是清楚的很,这裴伍那是汤思退举荐的军将,而御史大夫张孝祥和汤思退的恩怨那可就要追述几年前了。
绍兴二十四年开科取士,张孝祥与秦桧之孙秦埙是同科应试,秦桧尚在,当期主考官就是汤思退,应试之后,评出秦埙为第一,张孝祥第二。不过赵构自然不是个草包,议定三甲之时,他看了张孝祥的策论,认为他议论雅正,词翰爽美,亲笔擢为进士第一,虽然老秦尚在,赵构却小小的阴了他一把。
秦桧此时可是如日中天,张孝祥自然是被视作眼中之钉,而且进士及第后,张孝祥又上疏为岳飞辩冤,只斥秦桧的罪状,这下惹毛了秦桧。很快,张孝祥的老爹被诬陷与张浚、胡寅等人谋反,统统下了牢,好在秦桧死的快,第二年就挂了,诬陷案才不了了之。
张孝祥入仕后,赵构倒是颇为看重,先补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很快转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几年时间已经进入御史台为官了。
赵构很好奇,汤思退会有什么动作,他现在对于国家大事早就没有太多热情,而这些官员间的小事,他倒是更有兴趣,转头看着兵部尚书于安,问道:“于爱卿,此事是否属实?”
于安忙出列奏报,“陛下,此事下官尚不知情,临安府尹也未通报此事!”他自然是知道这事的,一早就向汤思退报告过这事了,不过这只是低层军官的事情,要因此来扳倒五品的都指挥使裴伍,几乎没有可能!汤思退也是这意思,等此事发由兵部处理,自然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赵构非常奇怪的没有继续问汤思退,而是转头问起陈伯康身后的一名浓眉黑须的官员,“史爱卿,你看此事如何处理?”
汤思退见赵构不问自己意见,反而去询问过对面的天章阁学士史浩,心中不免有些异样的感觉,史浩现在和陈俊卿同为普安郡王赵瑗的老师,而另一位恩平郡王赵琢也由赵构指定了数位老师授课,这史浩显然不是跟他一路的。
史浩出列,躬身施礼说道:“陛下,尉缭子曰,威故不犯,这军中竟然出现此等儿戏之事,臣以为可由兵部查明事情原委,再行处置,若情况属实,确当惩戒!”
听到史浩的提议倒是颇合自己所想,汤思退不由心中多了几分放心,这件事情上,他本来就打算好了,最多弃卒保帅,不过若是由于安处置,那倒是方便很多了。
赵构点点头,问出列的御史张孝祥,“张爱卿,你看史学士之言可行否?”
张孝祥只是六品的御史大夫,见皇帝已经处置此事,自然也就应声退下。
赵构见大臣们已然无事,便宣布退朝,转到垂拱殿,宫女早已备好点心、茶水,他稍事休息之后,想想今日朝堂之事,也颇为奇怪,不过他自然不会在这上面花费脑力,叫过旁边的小黄门,说道:“宣殿前司杨存中来见我!”
散朝之后,当晚天章阁学士史浩正在就去了御史中丞陈俊卿的府邸,作为右丞相陈伯康的代表,兵部侍郎韩元吉也到了,白天弹劾御前右军的张孝祥也坐在下首,当然议事的主体是史浩和陈俊卿。
史浩先开口道:“安国(张孝祥字),今日的弹劾,汤思退必然会有所行动,我们静观其变,韩侍郎,你查清楚事情原委了嘛?”
韩元吉拱拱手说道:“史大人,已经查问过了,那裴大同是裴伍派出去,据说是要教训下那个沂州军的罗东,没想到带了十几个人出去,反而给那罗东给教训了!着实好笑的很!”
史浩很是奇怪,“这罗东,就是前几日来兵部送山东消息的那个军将?”
“正是此人!”
旁边陈俊卿插话道:“昨日,我和普安郡王也恰巧在酒楼碰到此人,据我观察,这罗东倒也未必是官场老手,不过谈吐得体,和几个军将却也打得火热,是个人才!”
韩元吉听了,嘿嘿一笑,“两位大人,这罗东可不像你们看到的这么简单,我也是意外听到这罗东和一帮太学士子在酒楼评论官家新颁布的税法,才注意到此人的,结合昨晚之事,看来此人倒是个允文允武的人物。”
说罢,韩元吉把那天罗东篡改的“一条鞭法”税役法转述了一遍,不光史浩、陈俊卿颇为惊讶,就连坐在下面始终未发一言的状元郎张孝祥也颇为惊讶,这时代的文人,对于这等国家大法自然是颇有研究的,宋朝科举重视的策论,就是由事论策。
这“一条鞭税法”想比宋朝沿袭唐制的“两税法”,从实施、征缴、征收额度来说,可谓是有着更大的可操作性,不过这只是粗浅的分析,具体的还需要在实际中验证,不过能提出这等良法的人,那可绝对不能以一个军将来衡量对方的才能了。
“应求(陈俊卿字)兄,那你一定另外召见过这罗东了吧?”史浩对陈俊卿自然是颇为了解。
“那倒没有,普安郡王还想了解些山东的情况,这两日,看有空闲了招他来问问,”两人相视一笑,他们都是普安郡王赵瑗的老师,自然明白此举的意思,按照以往的规矩,这淮北的军队迟早是要返回宋国领地的,而这些兵马在军中则是最无根基的,普安郡王已有招揽之心。
罗东自然不知道今日朝堂之时,对于昨夜的所作所为,他和杨毅两人回来之后自然闭口不提,不过已经下令加强宅子中的戒备,他依旧盘算着自己在临安府的日程安排,毕竟日照局面可并不容乐观,虽然有沂南诸城吸引金国火力,但是谁又能保证金国兵马不拿日照开刀呢。
两天后,本来罗东以为可以休息一天,昨天被赵紫真抓住了再次逛了一天临安城,那可是比打仗还要紧张的一天,没想到一早就有个兵部的小吏来通知,说是韩侍郎找他。
对于韩元吉,罗东自然是颇为感激的,以自己后世的经验,仅仅因为自己在酒楼上的闲聊,就帮自己一个大忙,这可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这让他多少感到,这时代到底文人的风骨还在,正气还在。
他马上赶到兵部,因为有小吏带着,加上前日之事的经验教训,门口的衙役非但没有为难他,而且还颇为客气,这让罗东颇为感慨,自己莫名其妙抱上了韩侍郎的大腿,还真是有关系好办事啊。
还是那天的厢房,万录事看到罗东来了,招呼他坐下,说是韩侍郎正在和尚书大人议事,让他在等候一会儿。趁着这工夫,罗东从身上掏出两幅字画来,这是史观清当初给备下了一大堆礼品之一,据说是前朝黄庭坚和晁补之的大字。
“万大人,这是在下的一点心意,另一幅烦请你转交卢录事!”这给上级部门笑脸送礼的勾当,罗东在前世就轻车熟路了。
万录事笑眯眯的把两幅字画打开看了看,到也立时看出是前朝名家之手笔,乐呵呵的谢过罗东,这言语间很自然就亲热的多了,两人的话题很快就脱离了公事的范围,天南海北的谈了起来,这可是罗东的强项,自然谈的其乐融融。
闲谈之下,罗东很快就知道了,这万录事全名叫万已莫,卢录事叫卢丁仪,兵部文书那可都是由他们这边处理后,才交到上面去的,而下发的公文,也是由他们这边出来后,在发出去的,倒也是个消息灵通的位置。
闲聊一阵,末了,万已莫低声透了个消息,“罗将军真是太客气了,卢录事那边一定帮你带到,前日听枢密院王承旨说,罗将军因为战功了得,估计很快就能高升了!”
第174章 异想天开的提议
“噢……”这倒是个意外的消息,想来是赵开山的奏章中应该把日照的战功没少美化一番,罗东心中暗喜,升官终归是好事!
万已莫看看聊的蛮久了,起身说进去再问下韩侍郎,罗东拱手谢过,这些尚书衙门的录事官阶不高,也就最多七品、八品的,不过到底是部级单位,而且跟其他衙门多有消息联通,罗东暗想,日后还要好好打理一番,既然要在这时代生存下去,没门路那可是事倍功半啊。
很快万录事回转了,领着罗东到里衙门东面一间大厢房,韩元吉正坐在案前奋笔疾书,看到罗东后示意他先坐下等等,这里看来是韩元吉的办公场所,倒也是宽敞的很,墙壁上挂着两幅字画,龙飞凤舞的,看起来不错,罗东眼神不错,看到落款都是韩元吉。
韩元吉很快就写好了,抬头看罗东正在研究墙壁上的字画,便笑着问道:“罗将军,能文能武,想来一定也长于书法吧!”
这话显然切中罗东的命门了,他现在能吟诗作词,或许还能背几篇古文策论,但是谈到书写,那可是头痛的很,毛笔字倒也能写上一写,毕竟前世倒也练过几年,谈不上书法,至少能让人看得不算很丑吧,不过这繁体字,确实让他头痛很久了。
“韩大人太高看在下了,我书倒是读过几本,不过谈起书法,那可是一窍不通啊!”罗东非常诚实的说道。
韩元吉自然还当罗东确实在谦虚,不过他今日另有其事,打住话题说道:“罗将军,今日找你来是另有其事,你除了提供的那些情报外,还有没有什么新的证据,能证明金国的异动呢?”
“那些情报可是非常详尽了,还不能说明问题?”罗东一脸诧异,此番送来的情报甚至还有何六子从密州搞来的征调部族青壮文书的抄件!
“汤思退丞相已经就你提供的情报质问了金国使者,金国正使施宜生说不知此事,不过金国副使古里罕确认正在征调部族士兵,不过原因却是为了讨伐燕北契丹的反叛,”韩元吉不紧不慢的说道。
罗东感到颇为好笑,说道:“这金国使者倒是很能牵强附会啊,那征调部族青壮的文书上可写着征调十八州府兵马,为了区区燕北契丹那一两万叛军,需要如此动作?”
韩元吉点点头,这点他自然也是想到的,不过金国的这一说法,已经被汤思退用作佐证,毕竟很难说清楚这十八州府征调的部族青壮有多少,这方面的情报以现在宋军的侦查能力来说,几乎是不可能了解到的。
所以陈伯康想从罗东这里再挖出一些情报来,不过看起来罗东似乎也无法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情报,毕竟即使在金国境内的沂州军,那要打探到这些绝密消息也是很困难的,看来还要指望前去出使王纶能带回来更多消息。
想到这里,韩元吉淡淡一笑,说道:“罗将军,你千里送信已属不易……”
此时,罗东却猛的想起什么来了,他突然开口问道:“韩大人,你前面说到,金国正使是——施宜生?”
“对啊,真是金国礼部侍郎、翰林学士施宜生,难道罗将军还认识此人?”罗东的问题让韩元吉颇为奇怪,这两个人可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啊。
罗东自然不认识这姓施的老头,不过这后世千年的信息让他知道了这老头,这老施同志那可是后世留名的好同志啊,千年后世的谣传是这样的,老施在金朝混的如鱼得水,在金国有家有业,还当了大官,现在看起来确实符合史实,礼部侍郎、翰林学士,起码算三品大员啦。
不过老施同志却是个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坚决抵制海陵帝完颜亮这种帝国主义分子的阴谋。他可不像那些当面顶撞海陵帝的人那般弱智,据说,尚书左丞、契丹人耶律安礼劝谏海陵帝不要南伐,被当庭杖毙,御医祁宰入宫为元妃诊视,结果嘴巴没把牢,多说了两句谏阻南伐的话,结果被午门斩首。
海陵帝完颜亮名义上的老妈,皇太后徒单氏也是反对南侵,跟完颜亮那娃说了,他不爱听,她又去跟枢密使仆散忽土谈论这话题,结果完颜亮这娃就让手下侍卫杀了皇太后,这下子世界终于清静了,即便脑子进水的人,也不会再来跟皇帝谈论这个话题了。
于是乎老施同志就想明白了,趁着到宋朝出使的机会,向宋朝官员透了透风,更要命的是,老施同志回去之后还不怕死的跟海陵帝实说了,俺去宋国的时候,已经把你老底给泄了,结果可想而知!不过老施同志却因此成了后世某著名戏曲曲目的猪脚!以至于罗东这种国粹盲也都知道一些他的故事。
罗东也很意外,没想到自己能碰上这位前来出使,那不是等着自己去打探消息嘛!他心中暗笑。
当下自然就有了主意,起身来到韩元吉旁边,轻声说道:“韩大人,这施宜生在下倒是不认识,不过我倒是意外从一位可靠的好友那里了解到,此人历来对我大宋亲善,常有怀念故国的心思,若是我们能拿出足够的诚意,或许可以从他那里得到一些确切的消息。”
韩元吉嘴巴张得老大,就差一巴掌把罗东当苍蝇拍死,有这么样搞情报工作的嘛,直接去找对方使团正使打听绝密情报!也亏你想得出!不过这会儿到确实没有什么其他办法,心里念叨着,那位出使金国的王纶不知道过了淮河没!
“罗将军,这可不是儿戏,若是对方给我们虚假的情报,那不是更糟糕嘛!”韩元吉对于罗东的异想天开有些吃不消。
“韩大人,我只是提议而已,不过对于这施宜生的消息,我倒是有八九成的把握是可信的,若是能由朝中重臣出面,或许可以试探出一些消息呢?”罗东对这件事倒是颇有信心,后世盖棺定论的事情想必八九不离十吧,自己也正好沾沾历史的光,坐下诸葛神算。
韩元吉想了想,这倒也是一个可以尝试的途径,毕竟就算毫无结果,也未必有什么损失嘛,不过对于这位罗将军的异想天开,他倒是见识了,头痛之余,让罗东先回去,告诉他明日来找自己,普安郡王那边要找你去一次。
罗东见韩元吉对自己非常出彩的主意似乎并不欣赏,不过细想想,就连他自己也想不是任何理由,可以说服自己相信这主意会成功,他暗笑几声,这需要理由吗!
除了兵部衙门,罗东沿着宫城厢的大街慢慢闲逛,却听到后面有人叫他,这让他十分的惊讶,要知道现在整个临安,他认识的人也不会超过十个,而且多数都是进衙门里办事认识的,能朝自己看已经是赏脸了,又怎么会跟自己打招呼呢!
转头才发现,确是兵部衙门里的万录事和卢录事,这两位红光满面,想来是心情极佳,远远的就和罗东招呼上了,对于这两位蓬勃的热情,罗东很自然联想到了那两幅字画,看来这送礼的效果不错。
万、卢二位录事此时确实非常愉快,各自分到一卷字画后,反正衙门里出入是很自由的,他们立刻拿去礼部下属的画院找人鉴定,结果确定是前朝黄庭坚和晁补之的真迹,而且看上面的印戳和题跋,说是大有可能是前朝宫廷流出的,这让两人颇为惊讶,看到送礼之人,自然笑容更盛了。
罗东倒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否则估计他也要肉痛一番,皇宫内所藏的玩意,那可是后世国宝的标准之一啊,不过两位录事的态度,倒是让罗东颇感物有所值,前面卢录事倒是没说上话,这会儿倒是顺路聊上几句。
聊了一会儿,两位录事大概感觉有些无功受禄,卢录事故作惊讶的问道:“罗将军,你这套甲胄也颇为陈旧了,御前军器所我倒是有熟人,改天罗将军去走一圈,只要花点小钱就能弄一套御用锁子甲了!”
御前军器所,这名字一听就是非常的牛X啊,一下子就吸引了罗东,他马上改变了回宅子的主意,说道:“万录事、卢录事,在下与两位大人意见如故,我们不妨去前面酒楼稍坐,不知道两位可有空闲!”
若是平日里,万已莫和卢丁仪绝对不会和这下面来送文书的军将有任何交集的,不过这两日看到韩侍郎对这位罗副将也是颇为客气,加上罗东送的不轻的礼品,两人立刻口称无妨,至于地方,这两位倒是熟门熟路,转过两条大路,就来到一处雕梁画栋,颇为气派的酒楼。
这酒楼外挂的招牌上写着“奇品阁”,看起来未没比天街上那些个的酒楼豪华,进了酒楼之后,里面倒也不大,不过在一扇侧面处却有数个伙计站着,看那架势更多的是盘问客人,而不是迎接客人,罗东暗暗奇怪,难道这里还有另有天地?
果然,到了近前,那扇门可是关的死死地,万已莫上去出示了一个什么东西,门口伙计的态度立刻就转变了,轻轻敲门后,才有人开门,到了里面,装饰风格却是大变,和普通酒楼那等市侩、豪华的风格截然不同,透着一股子儒雅的意味。
可是再美丽的装饰也比不上这里的女人,罗东随处可见花枝招展的美女,让人都有目不暇接的感觉。这后院十分的大,美女绝对不少,可是里面的客人却并不算太多。
看到罗东略显惊讶的表情,万已莫颇有些得意的介绍道,“罗将军,这里只对各府官员开放,若非熟识之人引见,那是绝对进不来的,这里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安静,别小看这酒楼,这周围高墙大树的,实在是闹中取静的绝佳场所,朝中各府的官员都喜欢到这里来议事,也方便碰头。”
哦,罗东这下也也算明白了,原来这应该是临安府各衙门官吏互相间搞腐败的地方,到了里面,这会儿引路的不再是伙计,而是两个婀娜多姿的美貌少女,穿着倒是一点都不曝露,不过那身材却点缀的前凹后突,细腰扭动之间倒是风姿绰绰。
万、卢两位录事显然是此间常客,和引路的那个叫阿娇的少女一路上聊个不停,不过从中罗东倒是听到不少信息,看来这里是个来的可不光是普通官员,那个阿娇提到的名字中不乏各部侍郎、尚书、学士之流。
到了内间,卢录事随口说了个女子的名字——“晴瑶”,说是这里的古琴最好的女伎,一会儿工夫,就看到一女子已经来到门口,衣白如雪,端是貌美如花。
这女人身穿雪白罗裳,耳垂竟然是两个完全透明的饰品,这让罗东颇为惊讶,发髻高耸,一枚玉钗斜插在上,更增高雅。
她的眉目如画也就罢了,可她最让人迷醉的却是动人的体态,一举一动看起来都是娇慵懒散,却又妩媚迷人。
这女子进来后只是微微打量了一下,罗东一看就是副武将的打扮,出现在这里,多少有些意外,不过马上就坐到靠窗的案前,旁边丫鬟意境碰上的一张古琴,叮咚之间,一阕百鸟朝凤绕梁而出。
对于这等养眼的美色,罗东自然是十分的欣赏,不过今天来这里的目的,可不是欣赏美女,不过在这等氛围下聊天打屁,他也不禁有些嫉妒起这时代的腐败官僚,不过显然他有些误会了,这时代即便是卢、万两位录事,这收入也是十分丰厚的。
闲聊中,他简单换算了一下,若是以这时代的物价计算,那后市所谓高薪养廉,简直就是农民工的价码。不过罗东的提议,却很快得到两位录事的一致热捧,这是他的一贯做法,,只要有了共同的利益,对方才有可能成为自己的盟友。
酒过三巡,气氛渐佳之时,罗东开口道:“两位大人,日后我到有不少货物从北面过来,想在临安府弄家铺面,不过在临安府,我可是人生地不熟的,说实话,这几日与两位兄台那是一见如故,不知道万兄、卢兄可有意?”
第175章 番商
说到这里,罗东主动为两人倒上一杯酒,不过显然这两位很在意罗东这个消息。万已莫和卢丁仪对望一眼,显然对于这突然掉下来的馅饼十分意外,他们两个录事在兵部里其实属于那种最不起眼的人物,说白了,也是兵部低层的小人物,只有埋头干事的份。
而其他那些能钻营、会拍马的早就升上去,整日喊着日理万机,却时时刻刻能忙里偷闲,他们两个也只是埋头做好本分之事的能耐,偷闲自然是相对的少一些,所以兵部里也就韩侍郎看他们吃苦能干的,还有些看中,其他人则当他们脑子不开窍而已。
罗东示好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两人官运上未必亨通,不过的脑子丝毫不笨,这北地的货物,现在临安府那可是紧俏货色……
万已莫先开口问道:“罗贤弟,这店铺和人手说实话不难,只是我和老卢公务已经很忙了,恐怕没时间吧!”言语间,已经把罗东提升到贤弟的位置了。
罗东心中腹讥了一通,上班都能跑出来喝花酒,听小曲,还公务繁忙呢,这繁忙也是相对而言的吧,兵部门口那帮子衙役每天也不知道让多少人吃闭门羹,不过脸上还带着惊喜说道:“诶……这等闲杂之事那用两位大人来处理!两位大人肯出面,那就解决我大问题了!”
连哄带骗之下,很快一份皮包公司的合约被罗东策划下来了,至于这家名为北方贸易的皮包公司,什么时候开张、卖些什么,万录事、卢录事都听到糊里糊涂,反正是卖北面来的上等货物。
不过看到罗东大方的出手一下子给两人各一成的利润额度,两人都毫无意外的认为,这等慷慨的朋友那有不好好结交之理。至于罗东提出的要去军器所和作院看看,另外还想招募几个工匠的想法,当下,卢录事就拍板,他出面改日请工部几个录事和员外郎来摆平这事情。
双方皆大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