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盗帅-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思邈醉心医术,对于吃穿并不讲究,本不欲麻烦杜荷他们,但是刚刚得到杜荷提点,得到了混合药性的全新知识,有了新的想法,需要静下心来研究。这一次研究的材料是老山参、冬虫夏草、何首乌等名贵的药材。

孙思邈平素行医向来是赠医施药,所赚取的钱仅仅只能维持自己的衣食住行,那里还有余钱来买这些名贵药材研究?

这事关长乐的病情,杜荷自然不会小气。本来他与长乐的封地加起来就有三千五百户,一辈子衣食无忧,更何况他是造纸场的幕后大老板,茶行业的大股东,每年的分成都是五位数的白银,根本不缺钱花!李世民敲去的竹杠不过是三分之一,拿出来他眉头都不眨一下。

各类药材源源不断的往驸马府送,李世民也听说了孙思邈在研究治气疾的药方,得知需要野山参、冬虫夏草等药材,没有二话,直接派信使通知新罗、高句丽方面表示需要一些野山参,听说你们那里盛产,可不可以给弄一点来。

于是,那些找不到巴结大唐,拍大唐马屁的民族不远千里的送来了一大堆野山参,十年的,二十年的,甚至五十年上百年的都有。

面对堆积如山的药材,孙思邈自然是乐不可支。他不止一次尝试过没有足够的钱物让他研究创新,改良药方的滋味,如今得到了如此充足的支持,哪里舍得走,也应了杜荷的要求,在府里住下,乐不思蜀。

托他的福,如今成个驸马府上下飘荡着一股淡淡的草药香味,就像洒了空气清新剂一样。

杜荷回到驸马府,让巴宇兴去改回自己是装扮,扶着皇甫皓华,顺着药香,来到孙思邈所在的小院。

说是小院,其实位置一点也不小。这里原先的打算是造一个羽毛球场,给体质差的长乐锻炼用,所以极为广阔,不过如今阔地都让孙思邈晒药用了,偌大的院子只空出了行路落脚的地方。

找到孙思邈时,这医痴正在以身试药,喝着自己刚刚熬制出来的散发着古怪气味的药汤,一边品尝,还一边说:“嗯,好极,好极。驸马说的方法果然有效,这至阴至寒的龙涎草混合鼠儿果,药效犹在,但阴寒之气却让鼠儿果的特性给融合了!”

对于杜荷他们的到来,毫无察觉。

“孙大夫,孙大夫!”杜荷本是以神医相称,孙思邈却说自己只是一个大夫,神医一称,不敢消受,也就改口叫了大夫,连叫两声,才让惊醒了这位醉心医术的医痴。

孙思邈愕然道:“驸马什么时候来的……”他还未说完,注意到杜荷身旁的皇甫皓华,见他受了伤,神色大动,不理会杜荷忙将皇甫皓华扶在位子上坐下,给他检查伤口。

杜荷心知在孙思邈眼中,天大地大,病人最大,也不以为意,由他医治。

孙思邈点头道:“包扎的倒是精巧,只是药没有用到位。三天可以康复的伤,以这用量至少要七天才能完全恢复!”

杜荷无语,想不到想着古代还有这种不良大夫,为了多赚一些,有意减少用量。

“我这里有全新的伤药,只要抹上他,保管一天半就能康复!”孙思邈担心药效相冲,叫来药童端盆清水,重新给皇甫皓华洗了伤口,从药箱里拿出了一个小蓝瓶子,给他附上了一种灰色的药粉。

“这……”杜荷看直了眼睛,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这药粉还真神奇,因为重新清洗伤口皇甫皓华那已经止住血的伤口,再度溢出了鲜血,可那粉末一抹,血立刻不流了,连纱布也不需要包。

孙思邈微微一笑:“驸马应该知道和面粉的缘由吧?粉、水一搅拌就成了面团。我这药正是在游历期间,看农家和面团时得到的启发。这治疗外伤,首要条件是止血,血止住了生命就会无碍。但没有任何生肌散能够在瞬间让伤口结痂,反而会因为血留得过快而洗掉药粉,大大影响药性。于是,我一直在找如何能够快速止血的奇药,但一直无果。一次见农家做包子,发现米粉只要兑上水立刻凝固。就想这血与水一样,面粉能够遇水凝固,药粉为什么不能遇血凝固?于是,研究出这全新的止血药。它的药性只比一帮伤药好上一些,但真正高明的还是它在遇到血之后可以凝固成膏状堵住伤口,更有效的防止血的流失。”

杜荷为之咋舌,心中一动,问道:“药粉形成膏状确实可以堵住伤口,但那膏状的物塞着伤口,岂不是有碍伤口的愈合。”

孙思邈笑道:“驸马才思敏捷,这不学医真是亏了。这一点是以前存在的问题之一,但现在已经克服!随着药效的流失,那膏状物会不断的溶解,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不见。所以说不会影响到恢复,反而能进一步的促进生肌。”

杜荷听及缘由,大喜过望。他想到了战场,在战争中一次大战下来,伤者少说上万,医疗队根本忙活不过来。轻伤还好,重伤患者几乎等于阵亡,而且十之八九都是因为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流血过多而死。

在那个时候,若有这种能够快速止血的疗伤圣药,将是万分幸福的事情,不由惊喜道:“那可太好了,孙大夫,这药若用在战场上,可以挽救无数人的性命啊!”

他一脸欣喜,却不想孙思邈却冷冷的道:“我的药岂能用于制造杀戮的战场?想也别想!”

杜荷想不到孙思邈脸色说变就变,一时不差接受不了,呆立当场,但见孙思邈一脸的厌恶,恍然大悟。

孙思邈厌恶的不是他,而是战场。作为一个宅心仁厚,悬壶济世的大夫,他对于战争有着深深的厌恶,一听自己要将他创造出来用于救人的药,用在战场上,用于杀戮场所,就如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一下子产生了抗拒之意,想都不想,直接拒绝。

杜荷沉默片刻,问道:“孙大夫,不知你今年贵庚?”

孙思邈依旧有些恼怒,但还是答道:“五十有七!”

杜荷心算了一下孙思邈出生的年份,道:“五十七岁,也就是说大夫出生时,朝大隋刚刚建立不久,那一年隋朝建立,不久后一统南北,统一天下,然后迎来了开皇盛世。如此说来,孙大夫亲眼目睹了整个隋朝的兴衰?”

孙思邈不明所以,点了点头。

杜荷沉重道:“我记得在大业二年,隋朝的人口将近九百万户,而在天下一统,贞观初年却户不及三百万,之间损耗六百万户,死了数千万人,对于这恐怖的数字,孙大夫不知有何感想?”

第六部 江南风云动 第293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

孙思邈眼睛透露着悲痛的情绪:他出生于贫寒,早年在太白山求医,艺成之后,下山正逢杨广暴乱,家乡的狂犬病大流行,当时他学医不精,亲手医死了许多病人。痛定思痛之下,再度前往终南山学医。

在终南山,孙思邈拜得名师,终于习得了一身的医术,再次下山时是大业八年二月,正巧遇上杨广征伐高丽,他因通晓医术被抓着当随军大夫。那一战杨广一口气聚集了四方军一百一十三万三千人,分左右十二军,由宇文述等率领,攻打高句丽。

这一战打得丢脸之极,高句丽不过弹丸之地,因水土不服打不下来也就罢了,还来了一个惨败。来护儿率江淮水师,受到高句丽伏兵突袭,败退。陆路方面,三十万隋军渡鸭绿水,高句丽兵佯败退,大军追至平壤城下,被围击。隋军大溃,仅二千七百人退还辽东。

而孙思邈就是这二千七百人其中的一个,三十万大军全军溃败,那尸横遍野的景象他做梦都忘不了,也是从那时起,他彻底的厌恶上了战争,遇到战争就避而远之,与战争相关的事情一概不去过问。

所以一听杜荷意图将他精心研制出来的创伤药用于军事,脸色立刻就放了下来,见杜荷问题问的古怪,心中不解,但他为人实在,也不求什么,有一说一,直言不讳道:“就是战争,只有战争才能带来如此大的危害!”

话从他牙缝中爆出来,显现出他对战争的切齿痛恨。

一时之间,杜荷也体会到了孙思邈的心情,回想一下,历史上的那些记载就令人心悸。他不知道为什么后世中许多人都在给杨广正名,但在杜荷的眼中他就是一个暴君。

秦始皇确实是暴,但他能够让绝大部分百姓填饱肚子,能够扫平乱世,还天下一个安定的环境。可杨广呢?得到是父辈留下的盛世,一个拥有四千六百万人口的鼎盛大国,不过十数年,人口仅剩下三分之一。李渊时期,武德年间,大唐人口仅有一千五百万。草草计算,因为杨广造成的隋末动乱,致使中国在十余年中死了三千多万人,这是何等可怕的数字。如将这一具具尸体堆积起来,黄河长江都能够截断。

在经历过如此乱世,孙思邈厌战的心情完全是能够理解的。

“不错!就是战场,因为杨广的暴乱,引发的战争!若没有这场战争,我华夏绝对不会受如此模样!”杜荷头上青筋突暴,一样咬牙切齿道:“我也讨厌战争,但是战争不是讨厌就可以避免的!孙大夫,你也应该知道历史,从上古时期,轩辕蚩尤争夺天下到至今,战争什么时候离我们而去过?我们若不握着兵器,就要受到挨打。是反抗,还是任意的让异族屠刀加身?”

孙思邈默然不语。

杜荷继续道:“孙大夫,你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你可不可以告诉我,当今的大唐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孙思邈还未开口,杜荷就以自问自答:“斗米四五钱,马牛被野,民物蕃息,吏治清明,民生富裕,这点不假吧!”

孙思邈“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那我再问,现在的太平盛世是怎么来了?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是打出来的,是当今的陛下,是李孝恭将军,是上万大唐将士用命,用鲜血换来的。他们是创造和平的英雄,面对这些英雄,难道孙大夫不应该为他们贡献一点力量?我大唐最近确实连年发动战争,但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保一方平安,为了抑止异族的坐大,保护我华夏的根?”

“五胡乱华,前车之鉴。异族人都是豺狼,一旦壮大,必将南下,千年来可有变过?自古以来,北患又何时少过?但如今为什么我大唐没有北患,也是因为战争,是因为我大唐的李靖将军一举捣破了突厥人的老巢,这才保护我北方的安定,让我大唐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孙大夫,有一句话不知你可曾听过?上古弧矢之利,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

这是魏武帝曹操在《孙子略解》上的话,只是让杜荷缩减了。

“干戚”就是武器,就是兵。说的就是在黑暗的乱世,百姓痛苦不堪。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用武力恢复秩序,就是要“用干戚济世”!并且表明若只求军事力量的强大,而不巩固发展,国家必不长久,同样的道理,只求文治,而不求发展军事实力,国家也不长久。以文治国,以武保国,双管齐下才是长久之道。

杜荷慎重的对着孙思邈拜了下去,诚恳道:“孙大夫,杜荷希望你能为一个个为大唐奋斗,为太平天下而战的将士的安危着想,以这种疗伤圣药挽救他们的性命吧!您医者之心,治病救人,行善天下,为何不愿救这些国之英雄?”

孙思邈听到杜荷这一番话,心中有如一声声黄钟之声震耳:这些话,这一句句的金玉良言又与自己老师,在自己出师时说的,何其相仿。记得那时老师言道‘医术有成,遂救人而无善恶,可救一善人等于活无数人等,而救一恶人等于害无数人等。不可不察,慎之!慎之!’师傅之言,犹在耳畔,今日自己却不愿意救那个保家卫国的英雄,是何道理?

当即又惭又愧,忙扶起杜荷道:“驸马今日一席话让老夫醍醐灌顶,如拨云见日。这千错万错是我的错,是我当年受杨广影响过大,没有分清时势,以致说出没心没肺之语。唉,若不是大唐将士的拼杀,又哪有今日的太平盛世?所以……我决定了,将我研究的一些医治常见病的常见良药一并献出来,献给大唐,以作备用。”他说做就做,当真从背篓里拿出了一叠药方道:“这些都是最平常的特效药,行军途中,一定用得上的。”

“太好了!”杜荷大喜过望,伸手接过,一张张的翻阅了起来,每一张开头都写有治疗什么病的如:风寒、中暑、水土不服等等,至于内容,他只认得字,写的这个三钱,那个四两却如眼睛一蒙,什么都看不懂。不过孙思邈号称“药王”,他发明的药,又会差到哪里?

这些都是最常见的病症,也就是因为常见,所以极易复发,他们行军在外,将士若得病,十之八九都是这类常见病。有了孙思邈的药,可比避免许许多多的疑难问题。

杜荷又度问起了气疾的研究情况。

孙思邈一听这个脸上堆笑道:“根据驸马提供的药,我以渐渐掌握药效相容的诀窍,再过几日全新的即将出炉,到底能不能根治,我不敢保证,但一定会有奇效,可以进一步的压制皇后娘娘与长乐公主的病情。”

翌日,杜荷将孙思邈的药方献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也不懂医理,看不懂药方是好是坏,但听是神医孙思邈的杰作,立刻就请来了御医,让他们来看个究竟。

三位老御医都是识货之人,看了药方,一脸的激动,几欲流泪,太医令道:“回陛下,此药方配置绝妙,将药性完全发挥,材料随处可见,可以广泛生产。我们可以以丹炉将药汤练成丹药,可随身携带,方便之极。有了这些丹药,我大唐兵卒行军在外,将不惧任何的因酷热严寒而产生的风寒、中暑。陛下,此药方价值千金啊!”

李世民也是哈哈一笑:“既然如此贵重,这些药方就叫做千金要方吧!”

“呃……”杜荷听得目瞪口呆,想不到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尽然是如此来的。

杜荷来本打算告退,李世民却留住了他,“贤婿莫急,好久没有与贤婿对饮聊天了,朕十年前酿了一些葡萄酒,你来尝尝滋味。”

杜荷心知李世民有事与他商议,也未拒绝。

两人前往内宫膳堂,李世民让人从酒窖搬出了自己十年前亲手酿制的葡萄酒,然后屏退了所有的人,宝贝似得打开了封泥,亲自给杜荷满上了一杯,笑道:“尝尝味道!”

杜荷看着碗中的酒,突然想起了一句古诗,一口饮尽,道:“好酒,酸、甜、苦、咸,四味俱全啊!”

李世民笑道:“饮这葡萄酒犹如品味丰富多彩的人生,什么滋味都有,所以是朕的最爱。”

杜荷却道:“酒是好酒,但却没有用到合适的饮具!岳父大人可知,这和葡萄酒需要配以夜光杯,唯有如此,方才能够喝出个中滋味。”

李世民不信,让人送来了夜光杯,将酒倒在夜光杯中,见杯中那殷红的液体在酒杯的映照下竟与鲜血一般无异,不由得怔了怔。

杜荷哈哈一笑,高吟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李世民动容高叫:“好,好一个‘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配上了夜光杯饮酒有如饮血,加上这激昂的诗句,更是让人热血沸腾啊!贤婿文采,可谓冠绝古今,让人震撼!贤婿……”他突的正容道:“朕这里有个关系我大唐江山的任务,你可敢接下?”

第六部 江南风云动 第294章 江南消息

就知道李世民这次请自己喝酒别有用心,但事情如此严重却始料未及,杜荷略微一怔,心中也跟明镜似得,以知李世民接下来要说的话了。十有八九为的是李建成余孽一事。

当年他一举捣毁李建成余孽在京城的老巢,毁了他们在长安的根基,事后却得知幕后关键人物侥幸的逃过了一劫,此后一直没有了音讯。根据杜荷的揣测那伙人的巢穴安置在南方,只是没有确切的证据。

此事后来不了了之,杜荷一直奇怪李世民为什么一直没有行动,如今听他话一出口,立刻意识到李世民准备向那李建成余孽动手了。也只有此事,才能关系大唐安危,但当即也道:“义不容辞!”

果然,李世民随后就问起了李建成的余孽,“贤婿可还记得当初你对息王余党的猜测?”

杜荷见他旧事重提,点头道:“记得,是小婿根据八蚕丝做的衣料而胡乱说的一些感想……”看着他一脸的赞赏,疑问道:“难道我猜中了?”

李世民道:“不错,南方确实不平静。由你擒来的那些人有骨气的绝食死了,没有骨气的受不了你给的那种精神审问法,交代了一切。只可惜,都是一些小喽喽,知道的事情不多。但从有限的消息分析,所有证据都直指南方。为此朕还特地派了国洪前往南方做了一趟暗访。发现南方就如你说的一样,那里远离长安,远离大唐的中心,受到的约束不大,朕也不太注意那死角,目前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那些余孽的巢穴,很可能就在江南。朕需要一个人南下江南,将那些跳梁小丑的巢穴一举摧毁。”说道最后,李世民眼中透露着森然的杀机,随即又是一笑:“毫无疑问,贤婿才智过人,智勇兼备,是最合适的人选!”

杜荷早已料到此事李世民不想让过多的人知道,不会改派他人,也不觉得意外,只是再过十天就是他迎娶李雪雁过门的日子,当初征伐高昌已经将婚事拖了近年时间。如今却又要南下,不知道时间会不会重合。于是问道:“这南下不是问题,只是何时动身?再过十天就是小婿娶雪雁的日子了,总不能让小婿在近期动身吧!”

李世民哈哈笑道:“这点贤婿大可放心,此事不急!南方的问题虽是朕背后的芒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但也知他们潜伏了十数年,想要将他们连根拔起,并不容易。更何况前一次的霹雳行动,一举捣毁了他们在长安的据点,必然让那些跳梁小丑胆寒心惊,不敢蹦跶。也不急于一时,只是事先通知你,让你有所准备。这样吧……婚假一月,你与雪雁成亲后一月动身。”

杜荷松了口气,这一次若再延期,他都不好意思再见李雪雁的面了,现在这一个月的婚假合情合理。这感到心安的同时,心底也是恍然大悟,笑道:“原来岳父大人对于南方一事,早已经成竹在胸了,小婿还在奇怪为什么一直没有动静呢!”

李世民用的手段与他以前如出一辙,都是按兵不动,让草丛里的蛇自己钻出来。只不过这一次,李世民玩得更大。

当初自己捣毁李建成余孽在长安据点的时候,没有留下一个通风报讯的人。那些在老巢余孽得不到任何长安的消息,他们不清楚李世民知道多少,也不清楚李世民手中有多少他们的底牌。

那段时间,将是他们最难过的日子,他们一举一动都必须小心翼翼,以防再次遭受灭顶之灾。这个时候,若展开对于他们的围剿,将会真正的打草惊蛇,让李世民口中的那些跳梁小丑藏的更深,更难抓到。

反之按兵不动,则会让那些跳梁小丑以为李世民并没有得到他们的确切消息,从而放心继续大胆的行动,以致露出狐狸尾巴。

李世民自信满满的道:“还不仅仅如此,这一年来朕对于江南的消息也不太过问,等着就是贤婿南下,重整江南!”

杜荷狂喜,古话说“江南自古富裕繁华”这话即对,也错,这自古并不包括隋唐以前的朝代。

自宋以前中国发展的重心都在北方、中原、关中这一块地方,这也是为什么有“得北方者得天下”、“得中原者得天下”、“得关中者得天下”,却没有得江南者得天下的说法。

江南真正发展开拓起来是因为南宋初,金国占据了中原关中,打的宋朝缩在江南,江南这才在真正意义上开发了出来。

在此之前,对于江南没有一个朝代真正在意义上耗费力量去开发,所以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江南的真正潜力。

别人不知,但杜荷却是知道,知道这江南一旦开发起来,经济上更胜关中中原,只是江南现在算不上荒芜,但却远远比不上关中中原。要开发这一块区域,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将不亚于杨广当年搞的南北大运河,而且成效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以唐朝现在的情况,若全力开发江南,那无疑是自取灭亡,空费财力物力。

所以,杜荷也一直没有提出这个建议,在他看来,开发江南需要一个过程,徐徐而行,就如跑马拉松一样。没有人可以一口气跑到终点,慢慢来。每年开发一些,终有一年,能够发现江南存在的好处。到那时再来下一计猛药,江南因先天特有的条件可呈现后世的繁华。

只是目前大唐完全没有整顿江南的意图,这让杜荷有些郁闷,但因他从来没有踏入江南也不知如今的江南是个什么样子,不好开口,只能闷在心底。现今李世民的一句“重整江南”让他看到了希望,笑道:“岳父这是下定决心开发江南呢?”

李世民道:“江南固然比不上关中、中原,但终究是我大唐的领土,朕往日的不注意让贼子有机可乘。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如今发现,又怎能对此无动于衷?”

杜荷暗叹,李世民还是没有察觉江南的潜力,想来也是,古代交通极不便利,关中里江南遥遥万里,李世民恐怕终其一生都没有踏足过江南,又岂会知道江南的潜力。当下也不去强求,这事实胜于一切,等重整江南的时候,取得的效果能够说明一切,当下也不说话,心中想着趁早将踏月留香调往江南听用,尽快在江南组建一个情报网,以供己用。同时也想到了那几件由八蚕丝制成的衣服道:“不知那些又八蚕丝制成的衣服可在,此去江南,也不知从何处入手。那衣服却是一条线索!”

李世民眼中一亮,若有所悟,故作奇道:“这话怎么说?”

杜荷也知李世民这是明知故问,白了一眼道:“八蚕丝只有江南能产,而且产量不多。这种衣服也只适合江南气候,而且一般的衣铺是做不出的,能买这种衣服穿的非富即贵。只要能够确定我们缴来所有衣服的针线手法一致,就能够找出江南哪一家衣铺出售的,然后从那家衣铺的老顾客上入手,应该能够取得一些效果。”

李世民神采飞扬道:“这点朕可以告诉你,苏州,江南第一苏的苏家。”此话脱口而出,他已知不妙,这岂不是与前面的“这话怎么说?”自相矛盾?

看到杜荷不以为意,只是独自在皱着眉头,赶忙笑道:“江南第一苏,是指江南苏家的刺绣功夫!”他指了指自己身上的龙袍道:“朕身上这件龙袍就是当年苏老妇人绣上去的。”

杜荷凝神细看,以往还不注意,这一看李世民那龙袍上的龙果然绣的活灵活现,大气蓬勃,真如一条腾飞在九天的巨龙。

李世民续道:“江南苏家的刺绣是天下一绝,那独特的针线手法,一代传一代,只有苏家人才有资格继承。那些衣服朕让行家看过并不是苏家正宗的技艺,但却继承了部分的刺绣手法,应该是出至苏家麾下衣铺某一家衣店。不过苏家在江南立足上百年,衣铺以遍布江南,想要查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杜荷却道:“要是轻松,也用不着小婿亲自出马了!”

李世民闻言大笑,他嗓音本就洪亮,此时更是声震屋瓦:“有气魄,朕就是欣赏你这种天塌下来也有信心一肩抗住的自信。来……陪朕好好的喝一杯!”

杜荷举起夜光酒杯相敬。

两人也不再谈扫气氛的事情,只是聊了一些家常,最后还问了为何成亲一年,一点音讯也没有。

杜荷苦着脸,闷闷道:“我哪里知道,不急啦,我才十七,长乐也不过十七,还早着呢!”自己有不是耕耘的不情分,这没怀上有啥办法。

杜荷喝了个够,这出了皇宫后立刻找到了皇甫皓华、巴宇兴,安排他们南下,先一步潜伏江南,设置情报网。事后突的想起,能够扳倒长孙无忌武媚娘居功至伟,自己还没有好好谢过她,也不犹豫,前往龙井茶轩。

第六部 江南风云动 第295章 武媚娘的讨赏

杜荷来到龙井茶轩,对客店姓李的掌柜表示要见武媚娘。

李掌柜正在算账,闻言头也不抬,手指拨动的夸夸响,不耐烦的道:“我们二姑娘不在!”直将他当成了苍蝇臭虫,说完还暗自嘀咕:“又来一个,真是烦人,也不看看自己的德性,有那点比得上二姑娘!”

杜荷起初还真以为武媚娘掌管偌大基业,不在这龙井茶轩,正欲离去,但他身怀内功,耳目灵便,听见了他那小声嘀咕,忍不住摇头,明白自己让人家当成是那类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了。停住了脚步,转身折返,苦笑道:“掌柜的,我真找你们二姑娘有事!”

李掌柜见来人去而复返,不由抬头道:“你烦不烦,都说二姑娘不在……”他这话没说完,顿在了当场,那皱巴巴的脸上眼珠子瞪的滚圆,惊骇的望着杜荷,打了一个激灵,上下打量着他,颤声道:“可是杜荷,杜公子?”

杜荷一脸古怪,心知自己在长安已经算的上是一个名人了,店掌柜认得自己并不奇怪,可没必要吓成这样吧,难道自己会吃了他不成?

李掌柜手忙脚乱,心中叫苦不迭,这是出门撞鬼了,还是自己老糊涂了,大中午了还犯浑。

今日一早,李掌柜如常一般做着生意,在最红火的时候,大意之下少收了一银饼。唐朝的物价极低,一银饼相当于四千一百元人民币,已经是一个很大面值了。

武媚娘知他辛苦,也没有怪罪。只是这年纪大了,心底不踏实,觉得对不住武媚娘的器重,故而很不痛快。这武媚娘人长的漂亮,又极会赚钱,意图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是数不胜数,时常有人上门求见一面。

以往李掌柜都会好言推托,但今日心情不爽,连续赶走了两人后,也不耐烦了,虽保持了一定的气度,没有恶语相向,但那也不在笑脸相迎,甚至头儿不抬,直接下达逐客令。轮到杜荷时,自然殃及池鱼,受到了冷言对待。待看清来人,登时吓得打了一个哆嗦。

这武媚娘曾经特别关照,一概的闲杂人等要求见她一律不见,唯独杜荷除外。再三吩咐,杜荷一来,直接请他入内堂会客厅,好茶好水的伺候着,若她就在家中立刻通报,若是不在,立刻派人通知。

这龙井茶轩开了已有大半年的光景了,却只有杜荷一人受到这种待遇。

李掌柜是过来人,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时常心想这二小姐天仙似的人物,也只有杜荷这类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才配得上。古人的想法是宁做英雄妾,不为庸人妻,所以他也不在意杜荷是否娶妻。只是他身份卑微,也没有资格决定什么,只能默默的祝福。

今日杜荷来找武媚娘,却险些让他驱逐出去,若让武媚娘知道,自己十有八九要卷铺盖回家,这一大把年纪了,哪里去找这么好的差事?这心中忐忑,对于杜荷更加的热情,希望他能够忘记自己先前的愚蠢。

“来,来,来……”他连说了三个来字,道:“请杜公子这边来!这边请,二姑娘正在屋里,老朽立刻去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