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盗帅-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侯君集本以为说了这些,李世民会知道孰对孰错,却不想适得其反了,心中更为愤怒,认为李世民偏袒杜荷,对他不公。

见侯君集一脸的愤慨,李世民从怀里拿出了两份奏章,重重的甩在了侯君集的身上,道:“这是杜卿先后从高昌送来的两份奏章,你好好的给朕看看!”

侯君集的身子微微一震,略略低下头,两份奏章落在他的脚下。他捡起一封正是第一封杜荷的“告状”奏章,他的罪行一一写在上面,他越看越怒,五指用力,奏章扭成一团,低吼道:“果然是他……”

李世民压下开了怒火吗,很平静道:“再看第二封!”

侯君集捡起第二封奏章,看了却是一呆:这第二封奏章同样的杜荷写的,但却与第一封有本质的人区别,这是一封替他求情的奏章:奏章中写道:

侯君集官居兵部尚书,为陛下不可或缺之臂膀。得陛下提拔,受将帅之任,不能正身奉法,以报陛下之恩。举措肆情,罪负盈积。实宜绳之刑典,以肃朝伦,以震朝纲。但高昌远在西北,地处偏僻,人神共弃。唯陛下运独见之明,授决胜之略,侯君集等奉行圣算,运用谋略,以定高昌,令我大唐威震西域。若论事实,侯君集实有莫大之功。

臣闻古之名君,出师命将,克敌则获重赏,不克则受严刑。若胜,是以赏其有功,虽贪残阴纵,必蒙青紫之宠;若败,当其有罪,虽勤躬洁己,不免严刑惩处。

故《周书》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当年汉名将李广利损五万之师,糜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唯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之首,而贪不爱卒,罪恶甚多。但武帝念他万里征伐,不录其过,封广利海西侯,食邑八千户。又校尉陈汤矫诏兴师,虽斩郅支单于,而汤素贪盗,所私纳财物,事多不法。元帝也赦其罪。封汤为关内侯,赐黄金百斤。又晋龙骧将军王浚有平吴之功,而王浑等论浚违诏,不受节度,军人得孙皓宝物,并烧皓宫及船。武帝赦而不推,拜辅国大将军,封襄阳侯,赐绢万匹。近隋新义郡公韩擒虎平陈之日,纵士卒暴乱陈王宫内,文帝亦不问罪,虽不进爵,任拜擒虎上柱国,赐物八千段。

……

由此观之,将帅之臣,廉者少,贪者多,是以黄石公《军势》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

前圣莫不收人之长,弃人之短。侯君集却有大过,但若陛下降雨露之泽,收雷电之威,录其微劳,忘其大过,使侯君集重升朝列,重新为我唐效力,虽非清贞之臣,犹是贪愚之将。但陛下圣德,却能让他们自行惭愧。足使立功之士,负罪之将,由此改变。

……

这奏章是劝说李世民不应对功臣大将轻加屈辱,更何况自古以来。“将帅之臣,廉者少,贪者多”,侯君集也不过是其中之一。不必深究他之罪,保他颜面,让他得到改过的机会。

杜荷洋洋千言,列举了历史上几位名将的事迹,在为侯君集求情。

看着怔怔发愣的侯君集,李世民沉声道:“怎么样,有何感想?”

侯君集哼声道:“假惺惺的伪君子……告我是他,为我求情又是他。这算什么,我呸……我侯君集,才不稀罕!”

“你……不可理喻……”李世民作为一个大肚的帝王,此刻竟让他气的说不出话来:“杜荷的第一封奏章,陈述事实,行臣子之能。而第二封,片字不提你害他之事,只是一个尽的为你求情,图的是什么?他是不想大唐失去你这个人才,不愿见我大唐失去以为栋梁之才。还有杜相,他明知你滥用私权,害他之子,却选择了沉默,也是因为不想我大唐失去栋梁之才。”

“你只以为自己功劳卓著,只认为他们害你,却从不反省自己的应对是否有失当之处。你怎么就是不会好好地学一下杜荷,学习一下杜相?他们有容人之量,能够为了我大唐,忍下你的过错,甚至不在乎你害他,为你说话。可你呢……你又做了什么了?”

“除了满腹牢骚,满腹委屈,今时今日,身陷牢狱,也不知自省。更是乱编一些,有的没得事情来诬陷他。真以为朕是一个赏罚不分的昏君了?你说杜荷的话,别说一点依据也没有,就算你拿出了所谓的‘真凭实据’朕也一字不信。就如有些大臣说你恃功生骄,心怀反意一样。恃功生骄是真,但心怀反意,朕不信。你……好自为之!”

留下了这番话,他甩袖而走。

得到杜荷的求情奏章,他也觉得杜荷所言不错,侯君集千错万错也是有功之臣,罚的太重,让他在大臣面前抬不起头来。对他的未来有害,所以有心赦免。

这个时候只要侯君集能够说一句认错的话,哪怕什么也不说,也会得到赦免。

但如今侯君集非但没有没有改过,还反来诬告杜荷,告杜荷通敌。

这一告,彻底的将李世民给激怒了,侯君集的小肚鸡肠,杜荷的雅量高致;侯君集的恃功自傲,杜荷的沉稳谦让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饶恕之心,也消散无踪了,只有一个念头,侯君集若不悔改,必须重罚。

第五部 高昌事起 第261章 返回长安

西川城外十里亭!

杜荷、刘仁轨正与张雄一一话别。在他们身旁还有一个四十许间的青年文士,长得是人一表人才,皓齿明目,端是风流倜傥,正是新任的安西都护乔师望。

“乔大人,安西之事,关系我大唐对于西域的掌控。一切就拜托你了。”杜荷与张雄话别以后,对于新任的安西都护乔师望抱了抱拳。对于乔师望这个人他了解的不多,历史上对于他的记载也有些不足,但是从点滴资料上显示,这个人还是相当不错的。

历史上的高昌因为受到了侯君集的掠夺,所以很不稳定。直到第一任安西都护他的出现,情况才得到了改变。他是庐陵公主的丈夫,是国戚,在任期间一边扫平高昌中反唐势力,一边稳定了高昌的民心,取得了非凡的效果。

事实上也是如此,杜荷对于李世民的识人眼光也有些佩服。

乔师望自从出现取代他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提拔张雄为西州刺史,对于他们定下来的政策不做任何的改动,而是一一照旧执行。只是在人物的调用处做了合理的调动。所以,他很是放心,知道李世民并没有调来一个庸才,而是一个真正怀有实干能力的人才。

乔师望虽是文人,却是游击将军出身,在灭东突厥之战中,立有汗马之功,为人不像一般文人扭捏,有些豪爽,抱拳道:“杜将军放心,在下才不如人,但也知萧规曹随一事,只要沿用将军留下来的制度,便能确保安西无恙。”

张雄也插话道:“张某也会尽我所能,协助都护为我大唐治理好安西这一地。”不仅仅是杜荷,这乔师望的表现也得到了他的人认可,接着又道:“将军就无需牵挂这里的事情了,以您的年纪,您的才干!张某相信,不出十年,您必定会成就一番大业,为世人瞩目。”

“哈!”杜荷高声一笑:“承你吉言,杜荷在这里谢过了!我们,后会有期……”

言罢,飞身上马,大笑而去。

他所领的六千兵马,汇聚成一条长龙。凯旋而归。

天空响起了一声,锐利的鸣叫,猛儿振翅飞翔,充当着警卫员的身份。

“拓拔兄弟,叫猛儿下来!”杜荷听到那如龙吟一般的鸣叫声,支会了一声。

拓拔无双吹了一计口哨,将猛儿叫了下来。

“接着!”杜荷从马曩中拿出了一大块血淋淋的狼肉,抛往空中。猛儿这鹰中之王高声鸣叫了声,那锐利的爪子将肉抓在了爪下,如刀锋一般的利爪将狼肉撕裂成了数份,从空中落下,再做把戏似得将那些往下掉的肉块,一块块的叼在嘴里,吃了下去,然后高鸣了几声,算是道谢。

这四个月来,杜荷除了处理高昌的政务,就是与猛儿戏耍,请教拓拔无双驯鹰的方法。

拓拔无双本就是大度之人,见杜荷真的喜欢猛儿,念及他对自己的救命恩人。也不吝啬的将驯鹰的方法,指点给杜荷,并表示鹰一旦认主,将不会在认第二主人,但认可第二人,接受他人的指挥却是可以的,不过相当的困难。

杜荷就是喜欢动物,也不厌其烦的用拓拔无双的方法于猛儿相戏,用了将近四个月大约时间,经过无数次的碰壁。猛儿对于对他的态度终于有了改善,已经愿意吃他给的东西了,但是否听命于他,却要看它的心情了。想起自己在不久后的将来能够指挥猛儿这等的神物,心中也是一阵的激动,见在猛儿前方不远处有一只苍鹰路过。不由得长笑一声:“猛儿……将那支鹰给我打下来!”他怪叫了一声,发出了攻击的命令。

猛儿在高空中翅膀一振,电光火石一般,疾驰而下。

原本打算路过打酱油的苍鹰,在高空中遇到了神威赫赫的猛儿,正打算绕路,却不想对方竟直接俯冲而来。这还未来得及做任何的反应,脑袋已让猛儿啄的爆裂开了,只余下一个无头的尸体。

猛儿一扇翅膀,将苍鹰的尸体打向了杜荷。

杜荷伸手接过,看着死透了的苍鹰也不知该是喜还是悲。猛儿难得的听了他一次话,只是可怜了这只威风的苍鹰了。

他们一路东行,再一次的经过了莫贺延碛。

有过了一次经历,一些注意是事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死亡路再难给他们带来危害,更何况此次杜荷特地的准备了二十匹骆驼运水,一行人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从容的出了莫贺延碛,抵达了星星峡。

来到星星峡外,杜荷与刘仁轨相视一笑,都不约而同的想起了在这里的那番夜话:当时的他们还为如何对付侯君集的刁难而发愁,而今却已时过境迁,他们战胜了侯君集的刁难,以六千兵马破西突厥,定高昌,降阿史那步真取得了传奇性辉煌的胜利,凯旋而归。

事事变化之快之奇,莫过于此。

刘仁轨道:“杜将军还记得当天我们在这里说的话吗?”

杜荷点头笑道:“怎会不记得?而且我们还做到了,非常出色的做到了。”

刘仁轨也跟着点头一笑:“不是我们,是将军。我不知道陛下派我到将军麾下有什么用意,也不知道陛下需要我们做什么事情。但刘某今后一定全心全意支持将军,为将军出谋划策,为我大唐效力。”

他这最后一段话说的斩钉截铁,铿锵有力。

其实以他的身份在杜荷麾下当长史是委屈他的,毕竟他已经是一方县长了,只要得到李世民的认可,很可能就会被调入长安充当京官,然后飞黄腾达。成就事业。

可李世民却将他调入杜荷麾下效命,这让他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李世民的用意,但也知李世民一代明君,不会糊涂,故而坦然接受,表示愿意接受调派,心底打着在杜荷麾下好好表现,争取让李世民刮目相看,早日提拔。成为京官,为李世民效力。至于杜荷,却有些不以为然。这才高者,必有心高之处。杜荷一个十六七岁的娃儿如何能够让他这位拥有当宰相潜力的人才心服口服?他当初在星星峡全力支持杜荷实是为了在李世民那里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但如今杜荷的表现已经将他征服,不管李世民的用意如何,会给他们什么样的任务,他都将全心全意的支持杜荷,跟在杜荷的身后一起为大唐效力。

杜荷也知刘仁轨这话的真正意思,大笑道:“那就请先生日后多多指教了!我不清楚陛下让你来我麾下的用意何在,但隐约知道可能于那事有关。若真是如此,功成之时,必然是先生飞黄腾达之日。至于什么事情,先生就不要问了,该是先生知道的时候,自然会让你知道的。”他隐隐觉得李世民如此举动,很可能是为了那李建成的余孽。那余孽不除,他这个皇帝将如鲠在喉,芒刺在背。这些日子的平静,实在是让人生疑了。但这一切他还没有确定下来,所以也不好说。

刘仁轨会意一笑,他是个聪明人,也没有多问。

在星星峡渡过一夜,杜荷他们一行人,过玉门关往东而行,在经过数千里发的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久违的长安。

看着久违的城墙,杜荷归心似箭,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长安,我胡……杜荷回来了。

他们从北门而入,直往军营驻地赶去。

在城门附近的有一个卖面饼的摊贩,摊主小王看着这雄壮的凯旋之师,露出了开怀的笑容。

小王的母亲重重的拍了他的后脑勺一下,笑骂道:“看什么看,看你笑成这样,像小孩似得。人家那是杜将军。是打虎小英雄,是风流才子,哪是你这蒜头可以相比的。”

小王也不生气,只是将身上的毛巾丢给他的母亲,道:“我才不管他是什么英雄不英雄的,我只知道他是我的摇钱树,若他在这样出征几次,你儿子我就有钱给您娶个漂亮的小媳妇来了。摊子,您老先看着,我去去就回!”说着哼着小调,直往龙井茶轩而去。

杜荷将兵马安置在军营,让麾下一行人先行散去,回家拜会双亲家人,等候明日上殿受封,自己前往皇宫汇命。

这刚抵达宫门,守门的将领先一步开口道:“杜将军,皇上有命,让你抵达后直接前往甘露殿一会。”

杜荷微微一笑,来到了甘露殿。

“见过陛下!”杜荷来到殿中,对在殿上坐立的大唐皇帝躬身作揖。

“哈哈!朕的大功臣回来了,快快免礼!”李世民大笑的从殿上走了下来:“让朕看看大半年不见,你是胖了还是瘦了!”

看的出来,李世民因为自己的回来,显得很高兴。

杜荷遂然笑道:“只瘦不胖,区区高昌,还不够小婿塞牙缝的呢,怎么可能胖的起来,若是能为岳父大人平定西域,那才能够胖的起来。”

李世民闻言先是一愣,随即高声大笑:“有道理,有道理啊,区区高昌,算得了什么。不过也是大功一件了!要朕赏赐你什么才好?”他笑眯眯的看着杜荷。

第五部 高昌事起 第262章 长乐与武媚娘

听李世民如此发问。杜荷也不由得一怔,这种问题最难回答,回答重了那就是贪婪,回答轻了却有看不起他的意思,沉吟了片刻,心思却是一动,道:“岳父大人,不知侯尚书的事情怎么样了?”

提及侯君集,李世民那张满是笑容的脸也为之一变,沉声道:“你不是还想为他求情吧?”

杜荷见李世民的表情,也知侯君集的结果,心底也是直乐。其实写那封奏章,他那里安了什么好心,为侯君集说话那是扯淡。

杜荷从不认为自己的心胸是多么多么的旷阔,更加不觉得自己是多么多么伟大的人物!

侯君集不但先打算让他出丑,还在高昌为所欲为。打了房遗爱不说,还暗中怒骂杜如晦又在暗中设计害他,如此多的恩怨,杜荷自问做不到一笑而泯,所以打定了主意要让侯君集为他的言行,付出代价。

只是杜荷并非鲁莽之人。更是知道分寸,心知侯君集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想要让李世民严惩他真的不容易,历史上的侯君集也是如此。他祸乱高昌,让李世民下了大狱,但让岑文本一劝,也就得到宽恕,而且并未受到重则,反而官复原职。足见李世民很念旧情,对于功臣有些放纵,不忍大罚。

故知若自己一再要求重罚侯君集,这不但与李世民心底深处的意见相左,还会落得成为落井下石的小人之嫌,吃力不讨好。这思前想后,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以退为进。

这侯君集想要告自己,那自己就表现出大度。让他告,不但让他告,而且还要极力为他求情,让侯君集有做小人之嫌,让他引火烧身,纵火自残。

李世民向来亲贤臣而远小人,只要让他察觉侯君集不仅恃功自傲,还是一个恶意中伤他人,颠倒是非黑白的小人。这惩罚自然少不了了。故而,杜荷布置的这是双赢之局。

若侯君集不诬告他,他这一劝。李世民会说他宽宏大量,气量非凡;若侯君集诬告他,则不但表现出自己的雅量高致,而且等于是火上浇油,判了侯君集的重罪。

是以写一封为侯君集求饶奏章是最划得来的,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侯君集告不告他。所以他只希望侯君集能够嚣嚣张张的告他一状,令他自己给自己判刑。

事实也是如此,李世民前往大牢就是有意放了侯君集,只是想在放之前,劝他改过,故而还特地带上了杜荷的两封奏章,让他知道什么叫做气度恢弘,什么叫做雅量高致。

但他自己的一番话,却正中了杜荷的算计。

至于侯君集所告之事,杜荷却不担忧,这件事的主动权在李世民的手上,在此事上他问心无愧,若李世民相信他,任凭侯君集怎么告也告不倒,若李世民不相信他,即便没有侯君集的出现。也将会有李君集,甚至王君集。

此刻再提此事用意也是一样,杜荷为官时间不长,但处事也渐渐圆滑了起来。这要在官场上站稳脚跟,没有三分三,还真的不行。

听李世民的这一声质问,杜荷言不由衷的道:“其实小婿觉得侯君集是个人才,罚不如用!”

李世民“哼哼”了两声,将那对眼睛一瞪道:“若人人都是如侯君集一个样,错而不罚,朕这个国还要不要治了?此事无需再提了……”

“是!”杜荷装作委屈的因了一声。

李世民也觉得自己说的有些重了,改了语气,和颜悦色道:“朕明白你的心思,但侯君集恃功自傲,不知悔改,是罪有应得。是应该敲敲他的警钟,让他知道知道厉害了。”

杜荷不做回答。

李世民却笑道:“此事不提,先给朕说说你如何用六千兵破西突厥,定高昌,逼降阿史那步真夺取可汗浮图城的?一直以来,听的都不太详细,所以有些地方朕还不是很了解。想知道一下,你打出这漂亮一战的经过。”他拉着杜荷来到了右侧房的空地上,那里是一座大型发的沙盘,几乎将当时的地形情况一一做了出来。

杜荷心知李世民不但是个明君而且还是一个军事迷,在行军作战上很有一套,在大唐真正能与他相比的只有李靖,便是李绩也未必比得上他。

杜荷看那沙盘也知问题出在了哪里,笑着凭借记忆另外做了三座高山。那是他们奇袭行军的地方。

杜荷一一的将当时自己的想法用意,以及当时的情况一一说明。

在他描绘赤亭谷地形的时候。

李世民连连惊叹:“想不到这微不足道的赤亭谷竟会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也想不到小小的赤亭谷居然险要至此!”

杜荷苦笑:“我们对西域的了解太少,有一些情况远远不如我们想的那般如意。不过若不是这赤亭谷的地势奇特,小婿也无法取得如此战果了。”他接着说下去。

再说到无路开路的时候,李世民也为杜荷的想法而感到震撼,“朕最大的疑问就在这里,以战马踏营,正是妙中之妙。但朕却一直觉得能够让熟知地形的他们察觉不到你们的踪迹,这才是真正是神来之笔。哈哈……果然如此,能够大胆的有勇气开辟一条无人知晓的道路来破敌,这一招比当年邓艾奇袭阴平破蜀更要高明,更要有胆略。朕决定了,那条你们开辟的道路就叫做定昌道,并且让阎家兄弟亲自刻碑,立于入口,记载下你们的壮举,以供后世人景仰。”

李世民的提议,让杜荷有些脸红,这阎家兄弟就是大唐最出色的国手阎立德、阎立本,他们随手画的话都能够流芳千古,更别说是雕刻的丰碑了,想起自己的大名能如丰碑一样。流出千年也乐的呵呵直笑,随后道:“这开路之事,房遗爱居功至伟,若不是他力胜千人,以一人之力,开辟出一条道路来,小婿也不会胜的如此容易,当然军中将士个个都功劳不小。”

李世民笑道:“这点贤婿大可放心,朕明日定当论功行赏!”

杜荷接着说了如何利用张雄说服高昌一事说了出来,也表明了阿史那步真的投降与献可汗浮图城是意外之喜,顺道连如何治理高昌一事告诉给了李世民。

对于此事他早已从乔师望的口中了解。知他所言完全属实。当初就是他有意让乔师望在暗处观察他的表现,看一看他是否拥有治世之能,能否将高昌治理好,事实情况已经是毋庸置疑了,满意的点着头道:“朕也得到了师望的来信,想不到贤婿在政务上也能有如此建树。”

杜荷如实的谦虚道:“岳父这是抬举我了,其实这一切刘长史、张刺史出力最多,我只不过是将他们的提议安排下去而已。”

李世民更是笑道:“这才是真正的本事,贤婿记得,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短处,但只要能够用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你就是一个完人。”

杜荷点头表示明白。

李世民见天色不早,笑道:“你还没有回家吧?你先回去,别让长乐等急了。明日一早,你领着麾下将士在大殿门口等候。此次西征,你们飞骑,居功至伟,朕定然合理的安排赏罚。”

见杜荷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李世民却挥了挥手,将他赶了出去,一副什么也不说的模样。

杜荷翻了翻白眼,悻悻而退,暗自嘀咕:“胃口都让调出来了,有这么玩人的吗?”但转念想起家中的妻子以及父母双亲,也将这念头抛在了一旁,归心似箭,李世民的贴身护卫李国洪这时与他擦肩而过。

杜荷注意到他一脸的风尘,似乎经过了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有些疲累,也多看了他两眼暗自起疑,李世民安居宫中,这贴身护卫却风尘仆仆,受了什么任务?

在杜荷走后,李世民将手中功绩表合了起来,露出了似有似无的笑容,突然得到李国洪求见的消息。

李国洪大步走进了甘露殿。

李世民见他走了进来。眼中闪过丝丝利芒道:“一切属实吧?”

李国洪沉声道:“正如杜将军所料,南方地处偏远,远离长安,确实有些异常了。那里很可能就是息王余孽的巢穴。陛下,不如我们动手,准备将他们一网打尽?”

“不急!”李世民从容一笑:“他们就如野草,若不将他们连根拔起,来年的春天将会长得更加的旺盛!而你勇则勇矣,但缺少杜荷的那份机警,想要将这群野草连根拔去,还非杜荷不可。慢慢来,这野草越茁壮,拔起来也越是轻松。没有了资金的来源,他们比朕更加着急千万倍。朕有的是时间,等候他们这群跳梁小丑冒出头来。你跑了探南方,应该也累了,先下去休息。此事朕……自有打算!”仅仅只是四个字,却显示出了他运筹帷幄的气度。

杜荷马不停蹄的回到了驸马府,这刚叫开门却得知长乐已经在蔡国公府等候了。他会心一笑,明白长乐定是知他回家后,立刻会拜会双亲,所以先一步在蔡国公等候。

来到蔡国公府意外的瞧见府外竟有两架轿子,一架是长乐的,另一架却是……武媚娘的!

第五部 高昌事起 第263章 温柔乡

杜荷看着门口的两辆轿子。心底也直放疑乎:这长乐在这蔡国公府好说,媚娘挑这个时候来这里做什么?难道只是巧合吗?他记得自己此来只是将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家里以及皇宫里的李世民,武媚娘按道理是没有可能知道的。

但要是巧合,这巧合也太巧了些。

来到府外,将马匹交给了家丁,疾步走进了府内。

这刚进大厅,果真见武媚娘与章氏、长乐在厅中闲聊。

杜如晦、杜构办公未归,大嫂是个标准的贤妻良母,在后院相夫教子,极少出门。

看情形,她们三人聊得很是愉快。

杜荷急忙上前拜见,这大半年未见,明显能够察觉出章氏两鬓多了几缕白发。

“孩儿回来了!”他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

“呵呵,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章氏激动的热泪盈眶,将杜荷扶起,情难自禁,直念“平安就好,平安就好”。作为一个老人,她并不奢望自己的孩子取得多少功绩,也不奢求自己的孩子能够闯出什么样的事业。只要平安,一切都好!

杜荷给章氏抹去了眼角的泪水,笑道:“看看娘,眼儿都哭花了,还有人在呢?”

章氏性格有些像男子,闻言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止住了泪水,红着眼儿,笑道:“娘这是太高兴了,是的,看为娘……荷儿凯旋回来了,应该笑,应该笑才是。”

长乐、武媚娘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看着这平常的对话,感人的一幕,谁也没有出声打破这片刻的宁静。

安慰好了章氏,杜荷望向了身旁的长乐,她依旧是那样的美,就如那高贵的牡丹,雍容华贵,倾国倾城,笑着对她道:“我不在家的这些日子,家里的一切辛苦你了!”

长乐抱以微微一笑,并没有开口说话,但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武媚娘静静的看着这一切,有些嫉妒,更有些羡慕。

“媚娘。多谢你常来陪我娘!”他也知自从上次送茶偶遇,武媚娘就常来这国公府来陪他妈的聊天,逗她开心,对于这份恩情,记在了心底。

武媚娘妩媚一笑,那国色天香的容颜上也浮现出了开心的笑容。

武媚娘毕竟是外人,不好久待,没坐片刻告辞离去。

杜荷上前相送,长乐也不以为意的扶着章氏坐下,并没有一同上前的意思,有着寻常女子没有的气度。

来到前院,武媚娘说了这些时日的账目。听着从那诱人娇艳的樱桃小嘴里蹦出来的一个个天文数字,杜荷不免一阵的头晕目眩,这武媚娘简直就是个女财神,在短短的大半年里,她在长安开设了六家茶轩,洛阳四家,连襄阳、扬州这些地方也不放过,都有她的分店,这造钱机器也不如她的产钱速度快。

呆立了半晌,杜荷也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叹服道:“媚娘,干脆我以后叫你女财神得了!”

武媚娘千娇百媚的一笑道:“还是杜大哥的办法妙,这只需拥有茶田,这产量几乎源源不断,不要什么成本就能够取得丰厚的利润,任谁接管都亏不了。媚娘不过是从中沾了点光而已,算不上什么本事。”

杜荷也让她吹捧的哈哈大笑,心情愉悦。

武媚娘趁机邀他抽空去龙井茶轩坐坐。

杜荷也满口答应了下来。

送走了武媚娘,杜荷坐在章氏的身旁,拉着她的手,陪着娘亲说话,只等杜如晦、杜构回来,一家人聚在了一起开开心心的吃了餐饭。

感受这家所带来的温馨感觉,杜荷回想在战场上那胜负一瞬的紧张刺激,一时间宛如隔世。

家里的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杜如晦依旧是那副刀子嘴豆腐心,杜构也是谦谦君子,唯有杜家的长房长孙有了改变。这年纪大了,也更加的调皮了,这里跑,那里钻,缠着这个讲故事,缠着那个陪他玩,活脱脱是混世小魔王。

章氏掩口笑道:“这娃子跟荷儿小时候一样调皮,将来一定跟他一样有出息!”

大哥大嫂笑了笑,并为反对,却将杜荷吓了一跳,跟那个死鬼杜荷一样,岂不是又要拉着人到妓院去烧黄纸拜兄弟?瞪了在长乐怀里大吃豆腐的小娃子一眼。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