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盗帅-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荷抢先出手,长剑刺出,对着侍卫强攻了过去,一名身强力壮的侍卫舞刀挡在杜荷面前。
杜荷与他拆了数招,觉得对手招精力猛,不愧是东宫侍卫,远胜常人。长剑晃动,将对手逼退,第二剑未出,忽觉背后一股劲风,有兵刃袭来。
杜荷知群战中伤其五指不如断他一指,侧身一让,也不顾来敌,直往逼退的那人攻去。
哪知这些东宫侍卫不是等闲,一进一退,既有章法,也有阵势,本领也各自不俗,跟他们十人搏斗,便如与三四十人对战一样。
剑尚未刺出,又有三人分批包抄而来。
杜荷只能弃攻而守,挥剑挡格,双剑相交,火花迸发。
他心中一震,这些东宫护卫武功不弱,进退间更是有着特定的阵法、阵势,一对一自己却是不惧,一起上以自己的轻功,也是无惧。可如今他们这套阵法却是高明之至,明明的对战十人,却如陷入五十名高手围剿一般,让他束手束脚无法发挥,只能使用轻功闪避。
杜荷心惊,李承乾更是惊骇,他早知杜荷武艺高强,故而带来的护卫都是东宫好手,他们以李靖创出六花阵改良的阵法为基础,十人之力相互配合,陷入阵中的人物,如多面对数倍于己的好手围攻,是专门用来对付那些武艺高强的刺客而用的。
以往面对任何好手,此阵一出,对方必然束手就缚,但杜荷却在阵中来去自入,激斗二十余合,竟然毫发无损,这实是前所未有之事。
杜荷脚踏轻功,暗自思索破阵之法,突然传来了一声叱喝,“人多欺负人少,算什么好汉!这位公子莫怕,我来助你!”
杜荷大吃一惊,抬头望去,但一个青衫女郎骑了一匹青马,纵骑快跑,轻驰而来。
那女郎秀美中透着一股英气,光彩照人,当真是面凝鹅脂,唇若点樱,眉如墨画,神若秋水。她凌空一跃,竟然从马背上跳起,翻越过了人群,人尚在空中时,手腕抖动,长鞭如长了眼睛似地捆住了一护卫的脚腕,出其不意之下将他拉倒在地,与身旁的一名护卫撞到在地。
杜荷见对方阵势已破,长啸一声,剑芒舞动,连续赐了三十六剑。他恼李承乾蛮不讲理,又恨这些东宫侍卫祸害百姓,也有些担心他们重整阵势,这一出手就是奇招妙招快招狠招。
一时间形势逆转,杜荷踢到两人,以剑面抽晕了两人。
那女郎也露出了一手相当了得的本事,抽了两名护卫十多鞭子,打的他们是皮开肉绽。
她站到杜荷的身侧,一扬手中长鞭,发出了一阵清脆的鞭响,笑道:“这位公子功夫不赖嘛!”她说的是汉语,但腔调古怪。
杜荷见女郎露出如此漂亮的一手,多看了一眼,不由得一怔,好一个美女:她个子很高大,匀称的骨架,修长的双腿,还有一头光亮的褐色长发。大约十九、二十岁左右,褐色刘海下是一张白玉般的脸蛋,高耸的鼻梁和一对又大又亮的眼睛,长辫垂肩,一身青色衫子,头戴金丝绣的小帽,看装束不是大唐打扮,倒有几分像西藏那边的装束,而且衣着样式相当的华丽。
杜荷心道:“莫非是他国来唐朝见的宾客?”往远处望去,果真见一大拨人马远远的急急赶来,而来,其中不乏持拿兵戈的士卒,心下惊疑不定,忙将盘龙剑收了起来,心想决不能让他国看笑话。
李承乾也不是愚昧透顶,见此架势,也喝令退了东宫侍卫,换上了一脸笑容,下马上前道:“在下大唐皇太子李承乾,见过这位姑娘,不知姑娘是哪国使节!”
青衫女郎略感错愕,低呼道:“你就是大唐天朝的皇太子!”
李承乾倍感得意,深深的望了青衫女郎一眼道:“正是在下!”
青衫女郎看了又看,低声嘀咕:“怎么一点也不像呢!”
李承乾这位名副其实的皇太子,嘴角抽了抽,一脸的尴尬!
杜荷更是“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李承乾恼羞成怒的瞪了他一眼,杜荷却不以为意,一脸我笑我的,关你屁事的表情。
青衫女郎也反应过来,忙正容一拜道:“象雄国公主瑶池,见过天朝太子,先前得罪之处还请见谅!”
杜荷担心李承乾失了唐朝颜面,忙道:“原来是瑶池公主,在下杜荷先前与太子护卫切磋,不想惊扰的公主,实在抱歉!”
李承乾点头默认。
瑶池公主眼中一亮,惊呼道:“你就是那个杀了吐蕃大将娘赤桑扬顿天朝的杜荷?我听说过你,果然了得!”
第三部 勇者斗 第111章 告状
因为象雄国公主的突然出现,杜荷与李承乾为了不丢大唐的颜面,都明智的选择了放下恩仇,没有继续追究。
得知来人是象雄国公主,杜荷心思更动了起来,纵观大唐整个王朝,唯一的劲敌只有吐蕃。
吐蕃之所以能够称王,关键原因有两个:一、松赞干布,他确确实实是一个出色的君王,给吐蕃的强盛打下了一个稳固的根基;二、也就是杜荷跟李世民说的地利。
象雄国跟吐蕃共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有着相同的环境气候,是最适合扶持起来对付吐蕃的国家。如今他们亲临,正好可以详细的商讨此事。
见瑶池公主对于自己杀娘赤桑扬顿一事很高兴,已然看出象雄国跟吐蕃已经有了不小的摩擦了,笑问道:“只可惜死的是娘赤桑扬顿,并非松赞干布!”
“是可惜了!不过松赞干布也没有讨得好处,乔装成你们唐人逃回吐蕃,已经成了笑料了!”也许是因杜荷杀了娘赤桑扬顿,看的出来瑶池公主对杜荷很有好感,微笑的解说着。
原来如此!
杜荷怔了怔,终于明白松赞干布为什么会凭空消失了。
李绩既然肯定没有一个逃出去,那就不会有假,松赞干布也没有凭空消失,想必是心知必亡,用娘赤桑扬顿来吸引大军的注意,而他自己趁乱换上唐军的衣甲,装作一名受伤的兵卒。
在混乱不堪的战场上,谁会在意一个从前线重伤退下来的己方兵卒?
指不定军医官还会给他包扎伤口呢!
李承乾见杜荷与瑶池公主说说笑笑,都没有将他这大唐皇太子放在眼里,暗自恼怒,上前一步道:“瑶池公主你初来乍到,不如由孤送你拜见我父皇可好!”
瑶池公主看了看李承乾,犹豫了会儿笑道:“如此就多谢了!”她并非傻瓜,先前一幕她如何让看不出是真正的比斗?
本来李承乾以多欺少,让她心底不耻,何况杜荷是杀了娘赤桑扬顿的英雄。
李承乾虽是大唐的皇太子,但在瑶池公主心底根本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对他更加没有好感了,只是出于颜面,不得不答应。
杜荷故作亲热的搂了搂李承乾的肩膀,笑道:“太子老兄,今日之事就这样了,我还有事,告辞了!”
李承乾让杜荷突然间的亲昵,好不自在,但在瑶池公主面前也不好发作,只是强笑了笑。
“你不跟我们一路吗?我还想听听,你杀娘赤桑扬顿的经过哩!”瑶池公主有挽留之意。
但杜荷却摇了摇手,笑道:“下次吧……我现在还有急事!”
他笑着领着凌辰冰、赵伯父子离开了。
来到万年县,杜荷给了他们一点碎银,让他们前往汝阳封地安居。
赵伯父子感激流涕,一起跪下磕头叩拜。
杜荷忙将他们扶起,同时劝说赵伯将太子偷牛的事情烂在心底。
赵伯表示明白。
凌辰冰却怎么也不肯收,反而希望能够留下来助他一臂之力。
杜荷讶然笑道:“你就不怕皇太子的报复?”
凌辰冰从容笑道:“说不怕,那是假的!但大人对我等初次认识的百姓都能够挺身而出,甚至不惜与太子为敌。我相信以大人的刚直正义,在大人手下任职别的不说,但安全至少能够保证!”
“你倒是聪明!”杜荷也若有兴趣的点了点了,他这话说的不假,若真的成为他的手下,他更加不可能坐视不理了。
“人生一世,所谓所求,不过是成就一番事业。若碌碌无为,苟且以活,存在世间又有何意义?今日我以与皇太子为敌,几乎断绝了晋升道路。唯有拜得类似于公子这般人物麾下效力,才有晋升的希望。所以,凌辰冰愿意为公子效力!”凌辰冰一字一句,真挚深切,却别有一番抱负。
杜荷道:“这样吧,最近事务繁忙,我根本无暇来管万年县这三百户人家,我命你为代理管家,任用一段时间,以观后效!”
对于凌辰冰,杜荷还是有些欣赏的,先不说他表现出来的稳重机智,就凭他能够为了赵伯父子,没有立刻开溜而敢于站出来助他解决困难就足以看出他为人正直,有胆识。
但要成为他的麾下的人,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需要有真才实学才行。先看看他的本事再说,若连区区三百户都无法打理好,收来也是无用。
凌辰冰明白杜荷有心考验自己,点头答应了下来。
杜荷道:“年后上任,至于年前,你先避下风头。免得太子狗急跳墙,对你不利!”
“公子莫非是想?”凌辰冰明白了杜荷的想法,有些吃惊!
杜荷冷冷一笑道:“太子身为一国储君,却如此胡来,你以为我会坐视不理?好了,不说了,你自己小心一点!”他策马扬鞭,回到了杜府,来到书房见四周无人,从衣袖里掏出了一个黄绸子包裹的锦盒。
“究竟是什么东西?”杜荷自语的说了一句,这是从李承乾身上拿来的,那亲昵的举动正是给自己创造下手的机会。
打开了锦盒,却见锦盒里放这一枚印玺,印玺的正面印刻着“国储承乾”四个漆红的大字。
竟是太子印玺!
杜荷先是一愣,随即大笑了起来:李承乾这下子遭殃了。太子府的东宫,五脏俱全犹如一个小朝廷,为了锻炼太子的能力,每一天李世民都会从各处上缴来的奏章中选出一些不是很重要的政务送至东宫,让李承乾先行批阅,最后在转交给李世民复查。
所以每一天,李承乾都必需用到太子印玺。而太子印玺是李世民赐给李承乾的,只有一份,身为太子,却将象征身份的印玺丢了,这实在太有意思了!
杜荷将印玺藏好,马不停蹄的赶往了皇宫。
他为了维护大唐颜面,不想跟李承乾为难,但并不代表就打算如此放过他。为祸百姓,就必须受到惩罚,让李世民来罚他,胜过自己惩罚千百倍。
虽说如此一来,会与李承乾彻底闹僵,但那又如何?
他杜荷为人处世只求心安理得,从来不在乎他人如何看待,更加不会在意李承乾会用什么卑鄙阴险的手段来报复。
比卑鄙,比阴险,他那两下未必就比得上杜荷。
在甘露殿找到了李世民,李世民正在殿里批阅奏章,见杜荷到来,笑道:“你小子又有什么鬼主意了?”
杜荷沉闷着,将李承乾偷牛,以致引发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
李世民的脸变了,变得很可怕,很恐怖!
第三部 勇者斗 第112章 盗帅留帖
“砰!”
如打雷似的一阵巨响,那是李世民拍打案几的声音,同时还爆发了一句恨铁不成钢的怒吼:“这个孽障,都为此断了条腿,还不知悔改。”
自听完杜荷的诉说:李世民按捺不住心中怒火,手掌重重的拍在了桌案上。这一计,力量极大!桌案上那堆得如山一般的奏章倒了一地,笔架震的掉落在地上,茶杯翻了个边!
一旁的杜荷也吓了一跳,来到唐朝已近一年,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李世民如此的愤怒,那张俊伟刚毅的脸庞都为此变形了。
竟让他产生了一种错觉,一种若是李承乾此刻站在李世民的面前,李世民就能够将他生吞活剥了。
“李叔叔,息怒啊,眼下万邦来朝,若是气坏了身子可是不妙”见李世民怒发如狂,杜荷忍不住也长叹了口气,也想不到李世民会如此勃然大怒?
其实李世民如此愤怒也不是没有原因的,由于天下刚刚平定才不过十余年,这些年他因忙于国事,没有很好的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但他对于李承乾确确实实是寄予了无上的厚望,一直以来都将他视为储君培养的,给他创造最好的环境,给他任命最好的老师。
但李承乾的所作所为,实在让他伤心。
这私人品德问题,李世民也许能够容忍,但是李承乾的所作所为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了,而是危害到了百姓的利益。
作为一个皇帝,一个体察民情的皇帝,作为一个将“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话视为至理名言的皇帝,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百姓的重要。
李承乾现在就开始威胁百姓的利益,若将天下交给这样一个人,他如何放心的下?
堂堂大唐皇储竟然喜好偷鸡摸狗,若此事传出,李家又如何面对天下百姓的嘲笑?
有子如此,李世民又如何能够不怒发如狂?
便是杜荷再三相劝,以李世民的自我控制力,都难以平复心中怒火,足见此火烧的何其之旺。
过了许久,李世民才勉强平复了心情,长叹了口气摇头道:“朕失态了!”语气中充满了疲惫。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父亲的期盼,这人之常情!”杜荷此刻也不知说些什么,心底甚至觉得自己不应该说明此事!但却又知道自己不得不说。
李世民知他所想,强笑道:“无须多虑,你做的很对。皇太子,国之储君,须以身作则。若有过不予追究,将来必成祸事,何况是这等足以危害百姓的恶行。”
“你先退下吧!此事朕定会严重处理,至于那户人家你代替朕给他些赏赐,以作补偿,另外吩咐他们此事不可乱说!虽然是太子过错,与我大唐无碍,但这种错法,实在有伤国体!”
杜荷点头道:“我以吩咐好了,那老者是最普通的百姓,只要有好日子过,他不会乱说的!”随即也告退离去。
出了甘露殿,杜荷长长吐了口气。
此来告密,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出气,为百姓为自己出气,更重要的是他动了废太子的心思。
他原本并不打算介入太子之争,但李承乾如今的品行实在过于恶劣。他不配当大唐的皇帝,也没有这个资格。
因为自己的出现,历史改变了许多,李承乾最后是不是会被废掉,谁也不清楚。杜荷也不能肯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效忠的是大唐,不是李氏王朝。他想让足以代表中华的唐朝更加辉煌,更加灿烂,所以认可李世民这千古明君,心甘情愿的为他出力,但绝不认可有才无德的李承乾。
途经御花园,杜荷听见花园里传来了银铃般的笑声,一清爽的女音传来:“这里真美,皇宫真大!”音调有些奇怪,正是瑶池公主的。
“这里是前朝杨广修筑的,处处尽显繁华富丽,父皇虽是不喜,但也不舍得拆去!”解释的人语声柔和大方,却是长乐公主的声音。
杜荷心中一动,自从自己凯旋而归,也仅仅只是在次日前往弘文馆见了二女一面,她们要上课也没有时间相处,只说了不到十句的话,便各自分开了。今日偶遇,不如……
如此想着,他信步走了进去,笑道:“这御花园虽美,但哪比得上瑶池万一!”
瑶池公主闻声嫣然一笑,回过头来,却见是杜荷,脸上更扬起了笑容:“瑶池谢杜公子谬赞了!”
长乐公主见杜荷到来,俏脸也露喜色,但听他话双目竟泛起了丝丝利芒,有些恶狠狠的瞪了过去。
见二女反应,杜荷登时打了个寒战,摇头苦笑,忙解释道:“我说的瑶池是天山天池,不是指人……”
长乐公主脸色这才缓和过来,怪嗔的横了他一眼。
瑶池公主却道:“杜公子这话是说瑶池不美了?”
“呃……”瞄了长乐公主一眼,杜荷苦笑求饶:“公主,你就放过我吧!”
瑶池公主嫣然一笑道:“就饶你这次把!不过杜公子知道天山瑶池奇美,你真去过?”
杜荷一时间也不知回答了,后世旅游的时候去过天山到过瑶池,但唐朝的杜荷肯定是没有去过的,只能道:“没有,不过我师父曾经去过,他曾跟我说过些天山瑶池的景色,说那里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宛如人间仙境!若是有幸,真想前去一观。”
“我在瑶池出生,所以爹爹给我取名瑶池!你若到象雄来,我一定带你亲眼去看看瑶池的风景!”瑶池公主最爱瑶池,听杜荷赞美瑶池景色,泛起了兴趣相同的喜悦,热情的相邀。
“一言为定!”杜荷点头表示同意,但也知这并不太可能,古代的交通实在太不方便。这一来一往至少也要花费半年以上,那有那个闲功夫?
因为吐蕃一事,李世民对于象雄国格外待亲,让自己的嫡长公主亲自作陪。
杜荷有心陪长乐一起,也加了进去。
一直以来,杜荷还真未逛过皇宫,也托她们的福,今日将皇宫所有的景色都浏览了一遍。
陪伴两位佳人,杜荷滔滔不绝,充分的体现了个人的健谈。广博的学识,风趣的谈吐,逗得二女合不拢嘴。
在此期间杜荷也完成了一项任务,经过东宫与太子心腹会面时,在他身上留下了一张短签:太子无德失印,盗帅妙手得玺。
第三部 勇者斗 第113章 吐蕃求和
李承乾盗猎百姓家耕牛,让李世民知道后,太子印玺丢失一事,也东窗事发。
两件大事并发,直接让李世民气得火冒“九”丈不止,将李承乾叫来重重的叱喝了顿,并且还施行体罚,下令将李承乾重打三十廷杖。
若非长孙皇后闻讯,亲自赶来求情,免去了十五杖,不然三十廷杖落实下来至少也得让李承乾三个月下不了床。
便是长孙皇后亲自求情,依旧难解李世民心头怒火。他将李承乾东宫亲信抓来一一审问,凡是参与李承乾偷盗的人,不容任何情面的就地杖杀,竟有三十余人受到牵连,李承乾更是被禁足,不得随意出入宫闱。
此事震动了整个朝野,但家丑不外扬,李世民也没有向群臣透露半点消息,以致群臣人人惧惊,不明所以。唯有个别李世民的心腹亲信,隐隐有所了解。
杜荷在家与杜如晦闲聊是,听他隐约透露,这一次李世民真的动了易储的心思,若不是长孙皇后撑着,李承乾这太子之位难保了。
虽说李承乾所犯过错不大,可说出来实在难听了:堂堂皇储是个贼,喜欢干偷鸡摸狗的事情,而且屡教不改,若是传出去让大唐的颜面往哪里摆?
杜荷得此消息,心里头不由得打了阵鼓,李世民这下可真下狠手了,不过也好,那些人为非作歹,祸害百姓,死了也干脆。
这新年即将来临的前期,朝廷放了长假。以大年初一为中心,初一之前放三天,初一之后放三天,加上初一,刚好七天假,一个黄金周。
一家人很少聚在一块,趁这假期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也算是其乐融融。
只是才第一天,李世民就将杜如晦叫了去,似乎有要事相商。
杜如晦二话不说,屁颠屁颠的动身了。没法子,贤臣就是劳动命,随传随到。
杜荷觉得无聊,打算上街转转。
天空下着小雪,寒风凛冽,街上行人不多。
无巧不巧的正遇上了象雄国的瑶池公主,此刻她正不耐烦的在大街上转来转去,在她身旁缠着一个二十许上下的青年,也是一身怪异的装束,从他那一根根麻花似的辫子上可以看出,他是吐蕃人。
吐蕃人来大唐?
杜荷眉头皱了起来,才刚刚大战了一场,大唐以决定性的优势灭了吐蕃十万兵,双方的仇恨值应该爆满才是,此刻来唐为的难道是与我大唐修好?
如此想着,瑶池公主确已发现他的存在,脸上一喜,远远叫了一声:“杜公子!”
小跑着来到了杜荷跟前,笑问道:“你这是去哪儿?”
“四处转转!”杜荷回过神来,随口应了一句,但目光却停留在他身旁的那位梳着一头麻花发型的吐蕃人身上。
“那正好了!”瑶池公主一脸欣喜,拍手道,“我曾答应你,若到象雄我带你游瑶池,现在我在长安,你没有理由拒绝带我游长安吧!”
吐蕃青年听瑶池公主说的亲热,眼中露出了丝丝利芒高声道:“瑶池妹妹,他是谁?”
瑶池公主有些自豪的笑道:“他就是杜荷,怎么样?松赞悉若,比你强多了吧!”
杜荷心道:“松赞悉若跟松赞干布名字差不多,不知他们俩是什么关系。”
松赞悉若脸上闪过一丝愤慨,但随即消失不见,笑道:“原来是杜将军,久仰大名了。我兄长对你可是赞叹有佳啊!”
“别虚情假意的,看了恶心。我跟杜公子游长安去了,你该干什么,干什么去,还有别妹妹,妹妹叫着,谁是你妹妹!”瑶池公主一把拉着杜荷,往别处跑去。
松赞悉若脸色阵红阵白,愤然的站在原处。
来到路旁的一座凉亭,瑶池公主吐出了一口白雾道:“总算将他甩掉了!这混账东西,真讨厌!”
杜荷靠在凉亭柱上,笑道:“那家伙是松赞干布的兄弟吧?”
“是他弟弟,一个好勇斗狠的莽夫而已!若不是打不过他,我早就用鞭子狠狠的抽他一顿了!”瑶池公主一脸愤怒,看的出来对于吐蕃她这象雄国公主没有一点的好感。
杜荷试探道:“公主似乎对于吐蕃很讨厌啊!”
“何止讨厌,而是气愤!”瑶池公主恨声道:“当年吐蕃新起的时候,对我爹爹百般示好。我爹爹看中松赞干布的才华,将我姐嫁给了他,并且助他平定内乱。那他倒好,势力强横了以后又娶了泥婆罗的尺尊公主,将我姐搁在一旁不闻不问,像守活寡似地。还有那娘赤桑扬顿常常乔装盗匪阻截我象雄商队,避免我象雄与大唐的接触,意图毁我国生计,可恶至极。松赞悉若也一样,占着吐蕃强大,想娶我,也不看看他那德行,哼!我爹爹说,若不是大唐此次大破吐蕃,我象雄终有一日会让吐蕃所灭。所以,让我与大相一起前来朝见,正是意图与大唐建立关系,以免做大吐蕃。”
杜荷沉吟了片刻,象雄与吐蕃的关系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恶劣,这正是可以利用的绝妙机会,随即笑道:“公主跟我说这么多是想告诉我,大唐与你们象雄都有共同的敌人,让我在皇上面前说几句好话,以促成大唐与象雄的友好吧!”
瑶池公主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让你看出来了,从长乐那里知道你经常会同天朝皇帝聊天,你的话在天朝皇帝面前有一定的分量,也就动了这个心思。”
她没有隐瞒,而是坦然的承认了一切,如此也让杜荷好感大生。
“行!”他心知李世民本来就打算与象雄结盟,不然也不会如此厚待象雄国了,当即答应了下来。
“不是说要游长安嘛,我带你去芙蓉园,那里的景致不亚于皇宫御花园!”杜荷闲来无事,想起了瑶池公主摆脱松赞悉若的借口,顺杆上树陪她一游。
瑶池公主也露出欢喜笑容,点头同意。
嬉戏半日,回到蔡国公府时,夜色已经降临。
杜如晦也以回来,杜荷问起了吐蕃一事。
杜如晦点头赞道:“我儿说的不错!这松赞干布,确实不简单!拿得起,放得下,文采也相当的出众。他亲笔写了一封长达千字的悔过书,表示悔改,希望能够与大唐友好相处。”
“你们不会同意了吧!”杜荷一脸古怪!
杜如晦愕然道:“不同意又如何?我大唐的重心一直在西域,开拓丝绸之路,以减轻百姓负担之余,强我大唐国力。吐蕃贫瘠,根本不是我大唐重心所在之处。日后只需扶持象雄国,以防吐蕃做大,南方事情自然无忧。”
杜荷有股想跳河的冲动:“怎么这么迂腐,这战败国要求和,不割地不赔款,这算什么事儿!不行,爹,你等着,我这就入宫,面见李叔叔去!”
第三部 勇者斗 第114章 割地赔款
出了国公府,杜荷直奔皇宫而去。
得报李世民正在皇宫宴请已经到达长安的他国使团,脱不开身,让他到书房等候。
杜荷在书房里闲着无聊,打算找本书来消磨时间,在书架上看到了本《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乃战国初期名将吴起所著,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军事著作。只可惜绝大部分都以失传,唯有诸多残篇遗留下来。
杜如晦的书房中也有《吴子兵法》,只是仅有其中六篇而已,不过仅仅这六篇足以让杜荷受益匪浅,不知李世民这里的《吴子兵法》共有几篇。
杜荷展开书页正文,只见标题四周的空白处赫然写着无数密密麻麻的小字,定神一看,认出这是李世民的手迹,大为好奇,于是仔细阅览,原来这竟是他为《吴子兵法》写的注解。
粗略的一翻,这部《吴子兵法》依然只有六篇,仅仅千余字,但李世民却写了近乎上万字的注解。
而且每注解一段,都会引用历史上的经典战役,以及用兵实例。上至秦汉时期的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垓下之围以及隋唐时期的灭刘武周之战、虎牢之战等等战例都一一记录。
古人总喜欢把文章写的玄奥无比,晦涩难懂不说,又没有标点,而且都是干枯的大道理。若非拥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否读通都是一个问题。
但经过李世民这一注解,这部兵书却立刻变得深入简出了起来,比原版更加生动,易懂。
见李世民一时半刻来不了,他索性就地把笔录对照着原文细读,每读一篇,就愈加对李世民感到钦佩,暗叹:李叔叔在文治上的成就几乎让自己忘记了他也是一位响当当的军事家,论军事水准李绩大叔也未必比得上。
尤其是读到《治兵》这一篇时,更是让他惊叹出声来:“李叔叔不愧是千古一帝,在文治、武功上的感想,果然非常人所及。”
“咳,咳!”在上首突然传来了一阵干咳。
杜荷暗惊,忙抬头望去,却见李世民不知何事已经坐在大殿上了。他脸色有些红红的,有些害羞,也有些高兴,也许是因为喝多了酒,但更大的可能还是自己无意中的那一句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是后世人评价的,在唐朝自然没有。
第一次被人如此称呼,李世民竟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
杜荷心底暗笑,问道:“李叔叔,什么时候来的?”
“刚刚不久,见你看的入神,也没有打扰!”李世民端正了姿态,问道:“你刚才看的是《吴子》中的治兵篇?”
杜荷笑着点头:“吴起用兵重治,一字一句,可谓字字珠玑!李叔叔在注解中将其中的道理,与治理国家练习一起,令人耳目一新!”
李世民道:“吴起本就是卓越的军事治世齐备的了得人物,兵法中本就暗藏治世道理,只是常人不察觉而已。朕如你这般大时,喜欢霍去病,欣赏他那种扫荡八方的气势,二十岁时,改为韩信,认识到用兵重谋,登基以后,朕更为看重吴起,重治。霍去病之强,领秀一时;韩信之强,纵横一生;吴起之强,却能称雄几世。”
杜荷心领神会,这是思想境界的提升,霍去病作风强硬,打的匈奴闻风丧胆,但终究只是一时胜负;韩信重谋,每战几乎皆有奇谋,往往以最小的胜利取得最大的战果,为刘邦打下了一个偌大的基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