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盗帅-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郎没有吩咐,一样会有今日的结果……所以,杜郎要怪就怪媚娘吧,是媚娘心肠毒辣,是媚娘瞒着杜郎,设局打算牺牲杜郎的大军,对付长孙无忌的。”

武媚娘说这话的时候,牙齿紧咬,脸上却是一片刚毅坚定。这番话字字发于肺腑,出自内心,就算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她武媚娘为了这个家也无怨无悔。

杜荷动容了,又爱又怜,他想起了武媚娘的遭遇。若不是幼年备受欺凌,尝尽人间冷暖,她又怎会有这种偏激的性格?

看着武媚娘雨带梨花的模样,他心软了,上前轻轻的拥着她,低声道:“算了,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以后这种事别做了。这一次是运气,下一次也许就没这么好运了。”

杜荷现在万分的庆幸,庆幸有裴行俭的存在,自己当初又多存了一个心眼,让悲剧的事情没有发生。

如果真的如武媚娘算计的那样,那么他杜荷真的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了。

现在悲剧没有发生,杜荷心中存在的愧疚也有了一个限度。

武媚娘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展颜一笑,整个人晕倒在了杜荷的怀中。

自从杜荷回来之后,武媚娘就如绷紧的皮筋,惶恐不安,战战兢兢。她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杜荷可以谅解她一切,但无法谅解她这种无视万千将士性命的狠毒手段。她不知接下来的路如何走,甚至有了如果被逐出家门,索性一死了之的愚蠢想法,现在终于心安了,人也支撑不住,晕倒在了杜荷的怀中。

杜荷吓了一大跳,忙将她抱到床上,忽的发现武媚娘花了脸,泪水在她脸上留下了两条鲜明的印记,不由伸手摸了摸,方才发现她的脸上打了薄薄的胭脂,胭脂下的肌肤苍白的吓人。

杜荷心中一紧,忙跑出了府邸,亲自叫大夫去了。

武媚娘只是受到了惊吓,身子虚弱,并无大碍,只要好好休息就可无恙。

杜荷看着脸色如雪惨白的武媚娘,心中只有担心。

此事杜荷不再提起,但在他的心中却始终无法忘记,他不怪武媚娘,只觉得自己有些对不住那些随他出征的将士。就如做了错事的人一样,这份愧疚会深藏在他的内心深处,记上一辈子。

当天傍晚,杜荷陪着已经醒过来的武媚娘说话,突然得到了下人的来报,说是长孙无忌请他过府一叙。

杜荷心头不由得一跳,他与长孙无忌政见不一,当初因为李承乾更是势同水火。长孙无忌怎么会莫名其妙的请他,难道发现了什么,摆了鸿门宴?

他心虚的瞧了武媚娘一眼,如果长孙无忌真的发现了什么,那么他只能放下一切保武媚娘了。

比起杜荷的惊讶,武媚娘却毫不在意的轻轻一笑,有些虚弱的道:“也应该来了,杜郎,去吧……是时候化解一切了。”

杜荷不解道:“这话什么意思?”

武媚娘道:“杜郎对长孙无忌的了解还不如我呢,长孙无忌地位至高,文武之首,但他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实权,不像房大人、公公那样统御文臣,也不像卫公、秦老将军、李绩将军一样,有着无上的军中威望。他能够在朝堂上自成一派,凌驾于文武之上,只是因为陛下的信任与器重。如今陛下心寒了,长孙无忌失去了依仗,他便没有了那股力量。为了长孙家,他理智的选择了远离朝堂。现在长孙家唯一在朝堂上的人只有长孙诠,他是振兴长孙家的希望。但如果相公继续与长孙家为难,长孙诠将会举步艰难。如果媚娘没有猜错,长孙无忌是打算向相公示好和解。”

杜荷有些不信,笑道:“长孙老狐狸心眼最小,笑里藏刀,向我低头,没弄错吧?”

武媚娘摇头道:“拿得起,放得下,才是大丈夫。长孙无忌如果真是拿不起放不下的人,又哪有资格与相公为敌?”

杜荷一想也是,长孙无忌的厉害,他也是亲身体会过的,点头道:“那他还有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武媚娘道:“至少在贞观朝是不太可能了,失去的信任不是轻易能够挽回的。不过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但可以肯定十年之内,他是难以翻身的。十年之后,以相公的能力,就算无法继任公公的地位,也可成为军中第一将,那时候怕得谁来?长孙家虽然没有了长孙无忌,可还有长孙皇后。媚娘觉得相公应该选择和解,这样更加合适。长孙无忌倒了,继续与长孙家为敌,已经没有意思了。”

杜荷明白武媚娘话中的意思,点了点头,接过邀请函。

杜荷对于书法很有研究,看出了邀请函是长孙无忌亲笔写了,就如武媚娘说的一样,邀请函写的非常热情,并没有任何的架子。

他收下了邀请函,陪了武媚娘片刻,应邀赶往了长孙无忌的府邸。

昔日辉煌的国公府,今日已经略显凄凉。

人走茶凉,辉煌不再。

杜荷在国公府外,也有些感触,叫了门递上了请帖。

开门的老家丁见请帖,即刻变的恭敬,道:“国公大人,请进,入客厅就坐,我家大人早已有过吩咐,国公大人来了,无需通报,直接请入府中奉茶。”

杜荷点了点头,在老家丁的引领下,大步迈进了久违的赵国公府。

第十三部 泱泱大唐 第721章 长孙无忌的赔罪

杜荷来长孙无忌的府上也有好几次了,每一次来都能感受到府中的那股节俭气息。然而这一次长孙无忌的府邸给杜荷的感觉只有一个字“乱”。

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堆放在院子里,来来往往的侍婢上下忙碌,进进出出的,毫无大户人家因有的次序感。

“老管家,这是怎么?”杜荷指着正将屋里的东西搬出院外的侍女,好奇不解。

给杜荷带路的老管家谦逊的道:“我家老爷打算返回洛阳老家,这么大的府邸空了可惜,打算将它卖了。老爷比较念旧,旧的东西许多,下人们忙里忙外的,让国公大人见笑了。”

杜荷讶异一笑,看的出来,长孙无忌的这位老管家也是一个非凡的人物,说话谦逊有礼,却不显得谦卑,让人听了舒服,又不会生出轻视之心。

“哪里……只是觉得有些意外。”杜荷没有多说,发现长孙无忌已经前来迎接了。

长孙无忌虽辞了官,但爵位犹在。赵国公是所有国公中最大的一个,封地最广,地位更在杜荷的荣国公之上。

此刻放下身姿,出来迎接,想来武媚娘预料的不差了。

杜荷心中念着,上前了两步道:“见过长孙大人……”

长孙无忌忙上前扶着笑着道:“小杜大人是国公,我亦是国公,都是平级,何必多礼。倒是寒舍能够请到史上最年轻的国公爷,颇有蓬荜生辉的感觉。”

长孙无忌拍马屁的功夫确实到了化境,没有多余的赞美的话,只是轻飘飘的一句“史上最年轻的国公爷”就让杜荷有些飘飘然了。

杜荷便是知道长孙无忌有吹捧之意,可还是忍不住的暗喜,他说的是事实,历史上最年轻的少年英雄莫过于霍去病,但霍去病不过就是冠军侯而已。

这高兴归高兴,杜荷并没有因为这几句吹捧就丧失理智。就如李世民一样,自恋的过分。你拍的马屁,他可以很无耻的全部收下,但绝对不会因为你拍的他高兴,而给你什么特殊化。

在长孙无忌的引领下,杜荷来到了会客厅。

会客厅也许是现在长孙府唯一没有受到影响的房间,平凡的装饰合理的摆放在适合的位子上,在平凡中显示出高雅的气息。

在会客厅的上首,摆着一张茶几,茶几的一旁正烫着热水由紫砂打造的茶器整齐的摆放在了茶几上。

长孙无忌请杜荷坐下,边走边说:“年纪大了,酒啊什么的,很难得喝了。上等的龙井茶,不知合不合小杜大人的胃口。”

杜荷见长孙无忌坐下,熟练的摆弄着面前的茶器,笑道:“酒伤肝,茶养身,我不好茶,但也不讨厌,不时也会泡上几杯喝喝,怕是远不如长孙大人精于此道。”

长孙无忌道:“茶道养心,自从老夫辞官之后,才真正的体会这四个字的含义。不怕小杜大人笑话,老夫爱争,喜欢争胜,依仗陛下的宠信,没少与朝中文武较劲,尤其是与小杜大人这政见相左的人,不争个胜负,心有不甘。现在才发现一切都过眼云烟,陛下英明神武,自会判断孰对孰错,与小杜大人争个你死我活,又有何意义?”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的茶也适时的泡好了,倒了两杯,道:“往日得罪之处,老夫以茶代酒,赔罪了。”

杜荷也不知长孙无忌说的是真心还是假意,但他都这般说了,面子上在多做计较,就显得小家子气,也举起了茶杯道:“杜荷年青气盛,不懂谦让,也有得罪的地方,长孙大人这话让后辈汗颜,就如长孙大人说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

长孙无忌见杜荷喝了杯中的茶,颇为欣慰的一笑,他未必败的甘心,但却如武媚娘说的一样,败了就败了,没有必要为了一个人的胜负而堵上整个家族的兴衰。

杜荷的崛起,以无人可挡,只要他能不针对长孙家,长孙家依旧有崛起的机会。只不过要等,等长孙家出现一个能够与杜荷相比的人才……

长孙无忌道:“高句丽灭了,吐蕃、南诏也灭了,小杜大人觉得接下来,我大唐的目标是什么?”

杜荷心中一动,暗自留了一个心眼,道:“自然是休养生息,陛下雄心万丈,不会甘于这点业绩的,他会继续剑指天下,也许做不到太阳照射到的地方就是大唐帝国的领土,但绝对要做到,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大唐帝国所向无敌的神话……”

长孙无忌“哈哈”一笑:“这是陛下的志愿,也是你小杜大人的吧?年青就是好,志向远大。不过这种敷衍的话,真以为老夫听不出来?也是,老夫确实不值得小杜大人推心置腹。人在官场,如履薄冰,小心一点是对的。”

把玩着手中的紫砂杯,长孙无忌笑道:“话就由我来说吧,门阀世族对于中下阶级官员的垄断,一直是陛下背后的芒刺。完全可以说前朝盛于世家,败于世家。而今大唐已无外患,内部也祥和平稳,百姓人人安居乐业,是时候将芒刺拔掉了。不过陛下还是存着几分忌惮,要动这根芒刺,势必会引起天下士人的惶恐震动。小杜大人可别小瞧了士人,士人什么也没有,但他们有傲骨,一旦受到了刺激,这根傲骨,足可让他们无惧生死,力能撑天。”

杜荷深以为然,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脑中因为长孙无忌的话,浮现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关于赵盾的,赵盾弑君,赵盾见史官写他杀害国君,怕遗臭万年,强迫史官改了这段历史。史官不从,赵盾杀了,又请一史官,史官依旧写“赵盾弑君”,赵盾杀了再请,还是四个字“赵盾弑君”,不管他请了几个,杀了几个,得到了只有四个字“赵盾弑君”,这就是士人的傲骨,宁死,也不改一字。

还有刘邦,高祖刘邦是一个痞子,他最瞧不起的就是士人,又一次为了侮辱士人将士人的帽子解下来,当众一泡尿撒在帽子里。后来也因为侮辱了士人,上千名士人坐在皇宫面前,讨个说法,根本无视了刘邦这个皇帝,不在乎生死。

这种傲骨在历朝历代都有,就算是清朝,依旧存在着这种宁折不弯的傲骨烈士。

傲骨有好处有坏处,一旦这种傲骨让人利用,就会引发不可估计的后果。

李世民迟迟没有向门阀世族动手,便是忌惮门阀世族为了自保,利用他们在士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煽动起天下士人的这根骨头。

杜荷问道:“那长孙大人觉得应该怎么办?”

长孙无忌道:“有两个法子,第一、杀。制造各种狱案,将世族门阀的主心骨,一个个除去,谁反杀谁。”

长孙无忌说这话的时候,杜荷心中一颤,他的夫人武媚娘成为女皇之后,最大的贡献就是除去了千百年来门阀世族的垄断,给了寒门士子崛起的空间余地。他用的手段就如长孙无忌说的一样,杀。利用手下那些恶贯满盈的刽子手,以血腥手段,打破了门阀世族的垄断。

这个方法确实有效,可是太过狠辣。因为门阀世族能够做到垄断,并不是用非法手段得来的,而是历经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为了家族奋斗,相互扶持,投身官场,干的大多是些利国利民的事情,未必该死。

杜荷没有说话,他是反对这一方法的,李世民要做的明君,他也不会选择用这种极端的手法。

长孙无忌继续说着:“另外还有一个法子,便是等。这里老夫不得不赞一句文帝杨坚确实是一位不逊于秦皇汉武的存在,他创的科举制度是门阀世族胸膛的利刃。陛下英明,看准了这一点。即位之后,不断的改良科举制度,大力推广,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加上小杜大人提议的图书馆,改良了造纸术、印刷术,都打破了门阀世族垄断的格局。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寒门士子会渐渐崛起,门阀世族垄断的日子也会在漫长是时间里消失,站在寒门士子同一起点上,相互竞争。”

这个是不流血的方法,是最对杜荷胃口的,可是发展到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站的起来不,或者干脆的躺在棺材里了。

杜荷不知长孙无忌在卖什么关子,不过对方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也不能一句话也不谈,点头道:“第二个方法,确实是好法子,可惜,陛下等不了。”

长孙无忌道:“不错,第一点,陛下是万万不会采纳的,第二点,时间太长,陛下也等不了。相信现在陛下一定为此事烦透了心,如果小杜大人能够为陛下解惑,拔去这心头的芒刺,将会再立一大功。”

杜荷笑道:“长孙大人太抬举我了,此事伤透了陛下,以及满朝有心帮助陛下的大臣的脑子,他们一个个的都无计可施,我能做什么?”

长孙无忌从袖中拿出了一个锦盒,递给了杜荷道:“具体什么,老夫不清楚。但这个应该能够帮的上你,盒子是老夫的一个心腹内应从崔家密室里偷来的,内应曾亲耳听到崔中平说锦盒关乎崔、王两家的生死存亡。我拿到手后,发现里面是有一封魏王的密信,还有一些干瘪的果子。”

第十三部 泱泱大唐 第722章 达成共识

杜荷伸手接过了这个盒子,入手沉重,竟是少见的由纯钢打造的钢盒,就算以盘龙剑的犀利,也强行破不开,明显是用来存放珍贵东西的盒子。在钢盒的边沿,有着被撬过的痕迹,前边挂锁的地方,已经断裂,断掉的锁头不知去向,随时能够打开。

他掀开了密封严实的盖子,一封已经有些发黄的密信平放在最上头,信封下压着小半盒的干果,样子奇特,不知是什么。

这时长孙无忌说话了,“开始老夫以为这果子是什么至毒之物……魏王与崔中平他们商议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暗中让人拿了一个干果,去找大夫看看是什么东西,结果没有一个大夫认识,一狠心让人吃了,也没有什么反应,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情报……”

杜荷听着将盒子放在桌上,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取出了密信。也许这可能是长孙无忌布的局。可是好奇心杀死猫,杜荷天性就充满了对古怪事情的好奇心,此刻心思一起,就算前面有虎,他也要杀虎而行。

密信是李泰写给崔中平的,杜荷精于书法之道,对于书法很有心得,而李泰也是文采斐然的人物,书法有很高的水准,有着自己的风格。杜荷只是一看便知是李泰的字迹,有李泰的风格,应该不是伪造的。

信中也没有什么万分机密,只是说着一件已经商议好的事情,李泰让崔中平尽快找到血戎果。至于用血戎果干什么,信中种种问题,都没有写明确。

杜荷不动声色的看着,心中却掀起了滔天的巨浪,他记起了记忆深处的一件事情,那是好几年了,他往杜如晦的封地去募集护卫,途中遇上了武媚娘,遇上了一伙奇怪的人。因为这伙奇怪的人,还引发了奇怪的事,最后更是涉及未知的殿下与长孙皇后。

当时因为并没有任何证据,也无从去查,此事几乎等于不了了之。

想不到时隔多年,事情再度浮出水面。

当初他就曾怀疑过李泰,因为李泰嫌疑最大。除去长孙皇后,得利的只有李泰、李恪,他们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储,是李承乾最强力的对手。但是李恪与李泰又有些不同,李泰深得李世民钟爱,人又在长安,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李承乾一倒,作为嫡次子的他接任的可能性要远远的胜于李恪,这对李恪来说是极大的不利。李承乾只是得到长孙皇后的支持,而李泰却被李世民溺爱着,皇储的真正决定权在李世民的手上,一旦给了李泰这个机会,李恪的机会就微乎其微。反之,李承乾、李泰斗的越厉害,两败俱伤,李恪的机会反而更大。故而长孙皇后是否活在这个世上,对于李恪并没有很大的意义。

李泰就不一样了,因为杜荷的存在,李承乾的诸多劣迹过早的揭发,直接导致李世民对于李承乾这个未来皇储失望之极,早已存着易储之心,只是碍于长孙皇后,一直没有行动。

长孙皇后一死,以当年的情况,易储是势在必行的,李泰得到的利处,远远大于李恪。当然,李恪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大唐皇储,一日是李承乾,李恪就没有机会。李承乾下台了,就算李泰的可能要大于李恪,李恪也不是没有机会。

这万人之上的帝王宝座谁不想坐,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机会,也会有无数人蜂拥争取,更何况李恪也是李世民赞誉有加的皇子,有希望登顶。

杜荷当时不敢断定幕后之人,但长孙无忌这封信无疑宣布了真凶。

杜荷将信放入信封,然后依照原样放回钢盒,密封盖好,毫不经意的道:“信我看了,但我不明白。这不过是普通的信,值得长孙大人如此慎重?”他不可能相信一头狐狸,自当不会与这只狐狸推心置腹,就算心中有千万疑问,也没有问出来。

长孙无忌道:“这绝对不是普通的信,这一点老夫可以以长孙家的一切担保。在十年前,老夫派了最信任的心腹潜入崔家,他花费了八年的时间取得了崔家的信任,一年前,他用自己的性命,给老夫换来了这一个盒子……没有理由怀疑这盒子的重要性。老夫一直觉得,除去那两个方法,想要以最小的代价,打破门阀世族的垄断,必须要异军突起,另辟蹊径。而这个盒子,就是那一支突起的异军。今日,老夫便将这个盒子送于小杜大人了,就当是我长孙家的赔礼吧。”

杜荷有些心动,他知道长孙无忌说的不错,这盒子确实是个宝贝,只是他难以想象,长孙无忌会送给他这么大的礼物。李世民正为门阀世族的事情烦心,谁要是在这节骨眼上助他一臂之力,得到的好处,将会是巨大的。

杜荷笑道:“依照长孙大人这么说,这将是一份天大的功劳,长孙大人真的愿意将这功劳送给我?”

“说实话,一百个不愿意……”长孙无忌并不隐瞒,如实说道:“老夫说过,老夫爱争胜,有这么一个功劳,就算在怎么逼迫,老夫也不愿意拱手送人。但老夫已经无计可施了……说来也不怕小杜大人笑话。这一年来,老夫用尽一切手段,翻阅了上千上万本古籍,深入调查,绞尽脑汁都查不出这信隐藏的秘密,也不知这血戎果究竟是何物。”

杜荷暗自点头,长孙无忌说的倒是实话,只凭这封信,真的没有任何用处,就算长孙无忌在如何厉害,也没有那个未卜先知的本事。可是配合他当年得到的东西,那用处就大了。

长孙无忌继续道:“现在老夫已经决定远离朝堂回老家洛阳,这盒子对我来说已经没有用了。它应该留给一个适合它的人,魏征太死板,房大人,你父亲有大智慧,但对于一些小谋算计,却比不上老夫。老夫都无法参透,他们也不行。想来想去,还是小杜大人最合适,你那洞若观火的判断能力,就算整个大唐王朝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杜荷忙道:“长孙大人太抬举我了。”

长孙无忌加重了语气,强调道:“老夫说的是事实,小杜大人的这份能力,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将盒子留给你,希望你能够不计前嫌,不要将对于老夫的敌视,加在长孙家身上。”

杜荷想不到长孙无忌会做到这一步,心中对于这位曾经的“劲敌”,不由肃然起敬。经过武媚娘的指点,他对于长孙无忌的心思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一次长孙无忌真的栽了,面对武媚娘暗中布下的死局,长孙无忌失去了李世民的信任,难以回天。为了让长孙家族不因为他而受到牵连,他果断选择辞官。他担心人在长安,依旧避免不了那些以前得罪的人,对他的敌视,选择了离开长安。

在离开之前,长孙无忌又以这种方法化解恩怨,他这个家主,对于长孙家,真的做到尽职尽责了。

但是真的有必要做到这个地步?

杜荷深深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沉声道:“长孙大人今日的所作所为,只是私心吗?我不信……”

长孙无忌巨震,那如狐狸一样睿智的双目看着杜荷的双眼,明白他的意思了,突地哈哈大笑起来:“好,好,想不到世上还有一个人能明白我长孙无忌……这一辈子值了。”

长孙无忌不是一个好人,他为了长孙家,为了光耀门楣,机关算尽,坏事做了一箩筐。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便是他对大唐的忠心,对李世民的忠心。也是因为如此,当初长孙顺德表示要以大唐的利益为代价整杜荷的时候,他的反应才会那么的过激,直接导致了现在的悲剧。

长孙无忌要走了,但他知道自己手中握着能够扳倒门阀世家的关键物证。出于对大唐的忠心,他选择了将这个物证拿了出来,给了杜荷这一个一直视为敌人的人。

他知道在大唐,如何有人能够解开这个秘密,那这个人一定是据有神探一样思维的杜荷。

杜荷不喜欢长孙无忌,甚至可以说是厌恶。就算是如此,他从来没有怀疑过对方对于大唐的忠心,这一次,他没有犹豫的拿起了盒子,道:“长孙大人放心,我杜荷会竭尽所能的解开这一谜底,不为了这以功劳,只为了大唐能够除去这一弊政,走的更远。”

长孙无忌笑道:“我相信……”

杜荷与长孙无忌和解了吗?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不,他们之间,存在的矛盾,恩怨是不可能和解的。

他们的思想是两个极端,只能成为对手。哪怕长孙无忌败了,离开了朝廷,他们也不可能成为朋友。

只是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对于大唐的热爱,都希望大唐能够走的更远。

因为这一目的,敌对的彼此,达到了共识。

杜荷带着盒子走出了赵国公府,看着西方落下的余晖,在望了风光不再的赵国公府,大步迈出了自己的步伐。

长孙无忌如这余晖,而他恰好相反,正是蒸蒸日上的旭日。

第十三部 泱泱大唐 第723章 第一世家

杜荷回到了府邸,直接走进了书房,将银盒放在一旁,整个人靠在了马扎上,闭目整理着脑中的思绪。

长孙无忌是不可信,但不意味着他不会说一句真话。

今日他说的事情,若是当年没有发生那个意外,杜荷不敢相信,但对着那个意外,相互印证,足以证明长孙无忌说的是真的。

长孙无忌除了为了长孙家有心于自己和解,还存着为大唐解决最后一个绊脚石的心思。

长孙无忌对于唐朝存有的这一点点忠心,杜荷还是相信的。

不过就算银盒在手,又有以前的证据,还是缺少重要的东西……最有利的证据。

虽然以目前的情况看来,一切证据都已经齐全了,实际上一切都只是杜荷的一人之言。

杜荷当年得知有不知名的殿下要谋害长孙皇后,全是因为猜测,是根据翻译出来的暗码自我推断的。而现在李泰的这封信并不能证明什么,他们之间唯一的关联就是“血戒果”。

杜荷意外得到的密信与长孙无忌送的密信,两者连接起来,能够得到一个结论:李泰为了皇储之位,暗自与崔家密谋,求购“血戒果”,毒害长孙皇后,让李承乾失去最强力的靠山。

这种推论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一个前提:“血戒果”是能够致命的毒药。

如果这“血戒果”是至毒之物,李泰纵然百口也难辩解。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血戒果”不含有任何的毒素。

这一点长孙无忌敢说出那番话,足见他已经做了不止一次的实验。

事实证明“血戒果”对人体无害,李泰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物,相信他不会傻到用不含有任何毒素的果子,来谋害一个人。

如此一来,因为“血戒果”自身的问题,使得前后两封密信,无法自圆其说,存在着巨大的破绽。

连证据都存在破绽,如何能够证明李泰有心谋害长孙皇后?

铁打的证据,也成为了无用的废纸。

杜荷沉思许久,他再一次打开了盒子,无视了李泰的信,取出一颗“血戒果”拿在了手上。

要想解开一切谜题,这“血戒果”是唯一的关键线索。只要能够证明着“血戒果”能够害死长孙皇后,那两封密信就能够证明李泰与崔家密谋,谋杀一国之后。

谋杀一国之后的罪名不亚于谋害一国之君,到那时候,以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就算他没有对门阀世家有动手之心,也会将这些跳梁小丑斩尽杀绝,更何况他本存杀心,动起手来,更得的得理不饶人了。

“问题就在于怎么样才能证明这一点……”

杜荷用力的抓了抓想的发痒的头皮,嘀咕道:“总不能将这‘血戒果’拿给皇后娘娘吃,在看她反应下结论吧。”

这种愚蠢的想法,也只是在他脑中一闪而过,就算给他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尝试。

虽说毒药不会认人,别人吃了没毒,长孙皇后吃了就会出事,不符合逻辑道理,但也不能拿国母的安危来开着玩笑。

怎么办?

杜荷一时间也无计可施。

他想找一找“血戒果”的记录,看看古籍书上有没有记载,还没动手,就放弃了。

长孙无忌是何等人物,他用了一年的时间都没有查出“血戒果”是什么玩意,他杜荷怎么可能找到关于“血戒果”的记载。

这倒不是杜荷自认不如长孙无忌,而是彼此的资源都是一样。

长孙无忌找过没有,他杜荷又有何德何能,从没有的资料中找到关于“血戒果”的记载?

杜荷如此想着,心中却是一动,他的书房所藏的书籍,长孙无忌唯一没有的只有那个了。

《苗疆万毒篇》

杜荷打了一个激灵,将《苗疆万毒篇》从书架中找出来,认真查阅,反复看了三遍,找了三遍,最终放弃的合上的封面,书中也没有任何关于“血戒果”的记录。

烦躁的站起来,走了两步,这摆在眼前的证据,他却无计可施,那种感觉,实在令人郁闷。

没过盏茶时间,杜荷又重新坐了下来,越是这种关头,越要保持冷静。

重整思路,将事情再一次剥丝抽茧般细化。

长孙无忌用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