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盗帅-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李世民的耳中。
李世民大受感动,破例的加封契苾何力为左骁卫大将军。
至于其他诸将也自有封赏。
杜荷最担心的事情也没有出现。
如今他从左威卫将军被调到了右威卫大将军,几乎是孤家寡人。麾下的一干熟悉人马,都在左威卫。
李世民却已经考虑到这点了,分别给薛仁贵、罗通、房遗爱、席君买升官封赏的时候,将他们调到了右威卫,依旧受到杜荷的指挥。
第十三部 泱泱大唐 第658章 李世民的用心
为了庆贺这一次的大胜,李世民还特地大赦天下,并且在长安放开宵禁,让百姓尽情欢乐。
这升任大将军,可就不只是一纸文书了。
作为地位的象征,还需要一个隆重的仪式,接任大将军印。
虽然杜荷右威卫大将军的称号前,有“检校”二字,但因前任的右威卫大将军大将军离职,他拥有着正牌将军一样的权力。
双手接过崭新的大将军印,杜荷的脸上也涌现出了一股叫做自豪的情绪。
从今日起,自己就是大将军了。二十岁的大将军,即便放眼整个古代,也找不出几人来。
仪式结束,庆功会也到此为止。
杜荷正想去右威卫看一看属于自己的军营,还未走出皇宫,便接到了李世民的召见。
杜荷对同行的罗通、薛仁贵、席君买、房遗爱知会了一声,让他们代替自己负责权力的交接。
来到甘露殿,李世民如寻常一样,俯首在批阅奏章,见杜荷到来,先挥手免去了他的行礼,紧接着说道:“来了,先在一旁找本书翻翻,消磨一下时间。等会儿跟朕去一个地方……”
他没有多说,继续低头忙活。
今天因为要迎接凯旋之师,并没有如期的举行朝会。奏章也耽搁下来,李世民是那种今日有事,今日处理的皇帝,在处理这国家大事上,从来不会有任何的懈怠。
杜荷也没有与李世民客气,甘露殿是李世民的书房,藏书丰富,随手找了一本罕见的古籍,独自翻阅。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世民的声音从上头传来:“你小子,居然能够事先预料到有人会弹劾你,先来了一个自我检讨,不简单呐……”
杜荷抬头见李世民笑容可掬,干笑道:“不敢瞒岳父大人,这姜,还是老的辣,并非小婿有未卜先知的本事,而是我那父亲的指点……他说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不可有害人心,却不能没有防人意。人无完人,任何时间都可能犯错,在有心人眼中,小过能成大错,让我提前预防……想不到,还真有人惦记上小婿了。”
杜荷的良心,也是大大的坏。将事情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通,还做出了委屈的神色。打算给自己讨点同情分,好让李世民整整那个告自己的王八蛋,给他穿穿小鞋。
当然在背地里杜荷也打算耍耍阴招,这样前后夹击,方才能一解莫名其妙给弹劾之罪。
“不可有害人心,却不能没有防人意……”李世民低头默念了两句,长叹了口气道:“这应该是杜相多年为官的心得了吧,朕最对不起的就是他们这些老臣了……他们身居高位,表面光鲜,却不得不如履薄冰,事事谨慎,不敢有任何的懈怠……这就是官场,朕固然不牵涉其中,也能知道一二。若非朕离不开他们,有些时候,真想让他们早一些享享清福……”他记得当初房杜二人跟随他的时候,两人都是精彩绝艳的才俊,潇洒倜傥,智计无双。一个擅谋、一个长于远见;一个善于洞察人心,一个长于决断,相互配合,阴谋阳谋,无往不利。哪怕是自己再危险,再落魄,两人都不曾有任何的二心,冒着生命危险,为自己策划了玄武门之变。
世人都说李世民弑兄杀弟,如何残忍,如何阴谋算尽。哪里知道,李世民当时的处境是何等的不乐观。他自己被罢兵权,房玄龄、杜如晦等左膀右臂,又尽数让李渊赶出长安。李渊又偏袒李建成,手握兵权的李元吉又一根筋的支持李建成。
李世民作为大唐功高第一人,已经是走投无路了。没有多少人看好李世民,但房玄龄、杜如晦却冒死打扮成道士潜入长安,策划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说的是好听,但李世民却知道,那根本就不算是什么宫廷政变,而是一次刺杀,一次赌博。
李世民当时能够动用的人只有八十一人,在守卫森严的皇宫,以八十一人刺杀一个未来太子,一个大唐最高军事统帅,成功率有多大?
如今不过二十余年,房玄龄、杜如晦两人都已经是双鬓斑白,满脸都是岁月遗留下来的痕迹,年华不在,李世民瞧的心酸。
听杜荷说出这番话,他心中更有着难以言语的滋味,对于那弹劾杜荷的谏官更是痛恨,为了一点小事,这些谏官就站出来挑刺。如果说这些谏官都是魏征这种公正无私的人,还能够接受,毕竟杜荷也确实犯了过。然而那侍御史明显是存心针对杜荷,出来找碴的,这就是两码子的事情了,心中登时在想着如何给那个侍御史穿穿小鞋,顺便揪出那个幕后指使的人。
李世民想着,突然察觉自己离题了,找杜荷来,可不是就让他看书的,奏章已经批阅完,应该办正事了。暂且放下这个念头,站起了身子。
“走,陪朕去一个地方……”李世民突然说了一句,当先在前头领路。
杜荷也没问去什么地方,只是在一旁跟随着,看走的方向架势,应该是要出宫。在他的身后,还有数十位保护皇帝安全的千牛卫,一个个都精神抖擞,跟在身后。
李世民此刻的脸上有些异常,并没有多少的喜悦,充斥着复杂的表情,似乎有些沉重。
他们出了皇宫,转道往东。
瞧着李世民的去处,杜荷心领神会,那是去刑部的方向。这个时候去死牢,那只有一个目的,去看侯君集。
侯君集被关在重刑室里,毕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牢房也不是那么寒碜。一个单人的独间,范围不大,但却整齐干净,还能照到一丝阳光。
李世民让护卫在一旁远远的呆着,只叫杜荷紧跟其后。
此刻的侯君集依靠着墙角坐着,身上穿着白色的囚服,神色有些呆滞、落魄,再无当年的意气风发,耳中听得脚步声,麻木的转头一看,见是李世民与杜荷,眼中的瞳孔一缩。他没有多看杜荷,而是将目光停留在李世民的身上,喉头动了一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已经见过家人呢?”李世民的表情更为复杂,他本就是一个重感情的皇帝。而侯君集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将领,在他的心中李靖、李绩、秦琼、尉迟敬德这些人都比不上侯君集。至今他还想不明白,为什么侯君集会背叛他。
侯君集复杂的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各样表情,感动有之、麻木有之、愧疚也有之。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压根就没有想过落在李世民手中的妻儿还能完好的活在这个世上。
可这是事实,在他关入天牢后的不久,李世民就已经安排他们的妻儿会面了。虽然他的家人都受到了牵累,但是李世民早已特别吩咐,不能为难他们,除了限制自由,伙食差一些之外,没有受到任何的亏待。
李世民长叹道:“你我君臣一场,也算是缘分。今日算是最后一别,此后与君相见,只能面对遗像叙旧……有什么遗言跟朕说吧,朕尽力为之……”他其实有保侯君集的心,在朝堂上也暗示过诸臣的意见。
毫无疑问,群臣只有一个答案,“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请诛之以明大法……”
李世民也知无法饶恕侯君集,也没有多做坚持,但此刻心中悲怆,双目以是一片赤红。
侯君集双目深深的看着李世民,见那双眼睛,充满了难舍之意,终于忍不住跪伏在地,道:“侯君集意图谋反,罪大恶极,落入如此境地,不愿任何人。希陛下念在,在下为将多年,颇有微功,留一子而祭祀先祖……”
李世民默然的点了点头道:“朕准了……”
侯君集见李世民答应的没有任何的犹豫,跪伏在地,久久没有起身。
李世民呆立了片刻,最后看了侯君集一眼,调头便走。
出了天牢,李世民仰头看着已经快要落下的夕阳,亲声道:“你可知道朕为何带你来此处?”
杜荷满心疑问,摇头道:“小婿愚钝,不知……”
李世民又道:“那你可知为何朕要任命你为检校右威卫大将军?”
杜荷笑道:“这些小婿知道,是岳父大人器重小婿吧……”
李世民不可置否的道:“因为你跟侯君集很像,不,不比他更加的出色……”
侯君集是一个天才,一个奇才,但是他因为出身之故,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加上性格的缘故,最早的他是一个矫揉造作,骄傲自负并喜好自我夸耀,玩弄弓箭却不能精通其技法,却以武勇自称的平常人物。
但是李世民却发现了他内在的潜力,留在身旁培养。经过李靖的指点,与自我的学习。
侯君集的成长让人侧目,他的军事水准,直追李靖、李世民;谋略水准,直追房玄龄;战略远见与刚果决断,也可比杜如晦。虽然在这些所长方面,都要逊色他们一二,可却集合了这些人的长处。
跟杜荷一样,李世民将年轻的侯君集当作大唐未来的擎天玉柱培养的。
现在侯君集落入如此境地,李世民的痛心,实在无法以言语形容……
他瞧了杜荷一眼,道:“侯君集有的,你有,侯君集没有的,你也有……”
杜荷眼中一亮,有些明白了……
第十三部 泱泱大唐 第659章 武媚娘的怒火
同有的是才华潜力,他没有的是性格吧。
杜荷心底是如此想的。
李世民深深的道:“由古到今,朕发现许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是太注重类同于大众,不注意发扬自身之有利的一面。满朝文武亦是一般。只要众口一致,很少有人会提出反对的意见。有的即便是有好的想法,都会为了随流而憋在心底……唯有少数人敢无惧的逆流而上,不怕得罪人,无所畏惧的与大众斗个是非对错……你是一个,君集也是一个。但你们不同,君集恃才傲物,言语激进,致使满朝文武,没有几个愿意与之过于深交。虽然他的才华盖世,但真正信服他的却没有几个……”
“切记,一个人,也许很优秀,拥有着他人无法比及的才华,处处让人瞩目,成为焦点。但他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审时度势。不可清高自傲,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再有本事的人,一旦脱离了大众,也将一事无成。聪明人应该虚怀若谷,团结上下,用自己的才智,带动整个群体,让整个群体都为之转动,让整个群体得利,唯有这样,才能上下一心。”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名言,但如果这棵最高的树木,能够将其他的林木的力量聚集起来,再大的风,又能奈之如何?你父亲反对你继任检校右威卫大将军,怕是把你年纪轻轻,爬的越高,摔得越重。但朕却相信,你不是侯君集,不会步入他的后尘。”
杜荷点头道:“小婿明白了,历史上的种种事情表明,真正成功的人,并非是那些惊采绝艳,才华横溢的人。往往那些大智若愚,大奸似忠,大恶如善的人笑到最后,成为最后的胜者。因为那些惊采绝艳的人,独自一人,位于高地,让人仰视。他们没有帮手,只有敌人……而大智若愚,大奸似忠,大恶如善的人却能够聚大众力量与一身……一人之力,或许能够扭转一时,却无法改变大势,永远斗不过群体的力量。”
李世民赞许的笑道:“能看破这点,不虚此行……切记,才高者,最忌恃才傲物,目空一切。”
杜荷心领神会,李世民带他来此,最大的目的就是这点了吧,他看中了自己的潜力,将自己提拔为大唐十二卫大将军,让自己有机会一展所长,但又担心自己年纪轻轻,居于高位,心智不坚,容易受到蛊惑,特地以侯君集为例,给自己敲一个警钟。对于李世民的用心,也感激在心。
杜荷升任大将军,在长安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毕竟二十岁的大将军,还是很有虚头的。
八卦流言,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屡见不鲜。唐朝的八卦水平已经有一定水准了。事情经过口头一传,什么版本都有。而且还描写的绘声绘色,什么计克薛延陀汗庭,智勇擒侯君集等,半真半假,带着夸张的故事,闹得的满城风雨,沸沸扬扬。但也没有多少人感到意外,就如李世民说的那样,杜荷的功绩足以配上大将军这个职位了。
最高兴的还是家里的三位夫人,丈夫有如此成就,她们都感到与有荣焉。尤其是李雪雁,杜荷能够升任大将军,可有她的一份力量。若不是那神出鬼没的易容术,侯君集、大度设,十有八九是不会中计上当的,他们也不可能胜的那么轻松容易。
但得知杜荷升任大将军的消息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向杜荷领赏。
出于对李雪雁的保护,杜荷没有将她给泄露出去,而是以朋友相称,随便取了一个名字,以免不必要的麻烦。在化好妆之后,因为军营中不方便,当天就让人送李雪雁返回长安了。
除了个别踏月留香中的知情人之外,并没有人知道李雪雁就是那个伪装高手,功劳自然也是没有的。
面对李雪雁的请功,杜荷诡异的一笑,附耳低声道:“奖赏你个儿子,你看如何?”李雪雁脸皮最薄,对于这种事情,最为敏感,用这种方法对付他,几乎是万试万灵。
哪知,李雪雁先的一怔,随即媚眼飘飘的瞄了一眼,道:“好啊,我等着呢?”她见长乐生了两个孩子,羡慕的不得了,杜荷这话等于是撞上了枪口,哪里顾得害羞不害羞的。
这下轮到杜荷无语了,灿灿一笑:“这还真不是我说的算……”
李雪雁得瑟的“哼”了一声。
杜荷罕见的败在了李雪雁的手上……
名义上杜荷是代理右威卫大将军,但实行的却是正牌大将军的权力。这大将军的事情就远远比将军复杂多了,以往杜荷只需要处理好麾下的些许兵马,安排好他们的本分,可以轻轻松松的当一个甩手掌柜,将大小事情完全交由罗通、薛仁贵处理,但大将军却不一样。
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这个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全民皆兵,天下百姓都有从军,保家护国的义务。所有壮年,在特定的时期,都要前往特地的冲折府,参加训练。以便战时,能够随时随地的拿起武器,上战场杀敌。
而十二卫大将军便是遥领天下冲折府的将领,固然不用亲自前往各地巡视,但却必须熟知所辖冲折府的训练情况。杜荷刚刚接任大将军,诸多事务堆积成山,事务也不熟手,几乎整天都埋在军营里处理军务。
好在右威卫附近正是秦琼率领的左威卫,都是本家,遇到一些难题,向这位曾经的第一猛将请教一二,也能顺利的解决。不过手头上事务的繁多,也让拖慢了杜荷对于《律礼》的修改。
不过就算是再忙,杜荷每天都要坚持修改一部分。
聚少成多,两个月之后,《律礼》的修改也完成了一半。对于大将军的职位,杜荷在这两个月中,也有了心得,掌握了诀窍,不在慢手慢脚了,大部分事情交给了罗通、薛延陀来处理。他们因为北方的战功,已经成功晋升为右威卫将军,名副其实的成为了杜荷的左膀右臂。两人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除了必须有大将军裁定的事情之外,其他的都由他们代为处理。
随着事情的减少,杜荷这才将心神都用在《律礼》上,打算在正式启用《律礼》前,将它修改完毕。
至于那个弹劾杜荷的侍御史,杜荷将他交给了武媚娘来处理。
武媚娘是何许人物,心黑手辣的女王,知道这个姓费的侍御史在朝堂上弹劾自己的丈夫,俏脸上就泛起了冷冷的笑容,对之全面展开调查。
不过一月,这位侍御史的家底就让武媚娘调查的清清楚楚了。他叫费青,成都人氏,在当地非常有名气,入京赶考,高中榜眼。攀上了荥阳郑家,成为了郑家的女婿,最近才晋身为侍御史的。
经过调查,武媚娘发现这个费青是一个当代陈世美。他在成都有一位夫人,但因为攀上了荥阳郑家的高枝,将家里的夫人借口与外人通奸给休了。与人通奸,这对于封建女子是何等的恶名。
那夫人承受不住,跳河自尽了。
武媚娘心底盘算着,直接让人请来了女子的双亲,让他们上长安告状。
长安州府长史是李世民亲派,正直无私的大臣,当即受理了案子。因为状告的是朝中大员,在关押了费青之后,也写了一封弹劾的奏章。
李世民已经给费青穿了几双小鞋,对于这位侍御史记忆犹新,得知他如此可恶,二话不说,直接下旨查办。
郑家多方走动,最后甚至惊动了李泰,但在确切的证据面前,费青无可抵赖。不但被摘了乌纱帽,还被关进了大牢,前程丧尽。
便是如此,武媚娘还未满足,发现费青是荥阳郑家给他撑腰,背后占据着世族的力量,当即对五姓世家展开了报复,从各个方面,打击崔卢李郑王这五姓家族。这五姓家族中,为官者遍布天下。他们这类人做官,向来都是秉着家族第一,天下第二的理念。故而族中子弟犯法,他们大多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族内解决,不会摆在人前,让人看笑话。
五姓家族枝繁叶茂,固然因为教学质量极高,是盛产人才的资源地,但个别老鼠屎还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那些娇生惯养长大大的贵族公子,一旦成为老鼠屎,情况恶劣十倍。
武媚娘将这些老鼠屎挑出来,利用流言,将这些人的恶行公诸于世,然后又告袒护这些人所在的官员,拉他们下马。一时间搅得五姓世家,人心惶惶,如临大敌。李泰都让这突如其来的未知敌人,搅得焦头烂额。
武媚娘见事情有闹大的趋势,这才心满意足的停手。
对此杜荷一无所知,他只是让武媚娘教训一下那个费青,哪里想到武媚娘一怒,后果是如此严重,不但将费青给拉下马,关进大牢,还迁怒到了他们背后的支柱,让五姓世家上下震动。
又过一月,杜荷对于《律礼》的修改,终于完工,看着几乎多加了一半字的《律礼》,心满意足的笑了。
第十三部 泱泱大唐 第660章 政治强人武媚娘的指点
修改好的《律礼》,杜荷心满意足的伸了一个懒腰,久坐的身子发出了一阵啪啦啪啦的声音。
他将经过编著的《律礼》拿在手上,打算明日赶早,去一趟杜府,先将自己多个月的心得,让杜如晦过目,听听他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是不是要上呈李世民。毕竟编写《律礼》的是长孙无忌这位众臣之首。《律礼》又是长孙无忌花费三年,精心编写出来的杰作,这样明目张胆的找碴挑错,势必会引起一阵轰动。让杜如晦事先了解,正好可以应对这风暴的来临。
其实事到如今,杜荷早已不是为了找碴而找碴了,而是想改变一下唐朝的规章制度。
古代的制度是经过上千年,一步一步的摸索,演化而来的。从最原始的母系社会,奴隶社会,发展到现在的封建社会,每一步发展,都需经过漫长的岁月。譬如最早在春秋时期的学在贵胄,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是因为孔子的出现,才使得文化迅速发展。
在孔子以前,百姓是没有机会读书的,世上那些知名的学者异士,交往的都是达官贵胄。比如说老子出函谷关,西游秦国,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亲自迎接,将之引入自己的住处,菩萨一样的供奉着。
当然这并不是说老子如何的高傲,而是在他们那一个时代,就是这样的。老子是当时伟大的学者,能够与之往来的自然是有着相同性格,有一定文化水准的人,与大字不认识一个的寻常百姓呆在一起,那是话不投机,对牛弹琴。
然而孔子却改变了这种习俗,他是全世界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思想的人物,只要有心向学,不论你的出生是如何的低贱,不论来至中土还是夷狄,都一如既往,将文化传播天下。打破了只有贵胄才能学习的传统,让天下人,人人都可以学习知识。
其他的各家,也在这时效仿孔子,不在将知识传于贵胄,而是散布天下。如此,才使得文化在短短的数十年之内,飞速发展,衍生了百家争鸣的存在。
若没有孔子的“有教无类”,百家争鸣这一华夏文化起源的盛况,想要出现不是那么容易的。
律法也是一样,从最早的黄老学说,无为之治,到后来的三省六部制,从三公制度,到后来的九品中正制,从举孝廉,到后来的科举制度,这一切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变革。
这些变革,有好有坏,有的利在千秋,有的祸贻百世。
杜荷作为一个后世人,能够清楚的预知哪些制度有利于封建社会的发展,那些制度不适合封建社会的发展,将适合的选出来,不适合的舍去。正如孔夫子“有教无类”与始创科举制度的杨坚,做出跨时代的制度与决策。
杜荷在唐朝生活了这么多年,成家立业,又受到了李世民是信任器重,早已将自己视为唐人,将大唐王朝视为自己的国家,能够为国家出一份力,那是非常自豪的事情。
最初,杜荷确实有心与长孙无忌斗上一斗,但是写到最后,脑中思绪犹如泉涌,出发点也渐渐的有了变化,决定以改革为主,至于长孙无忌,那已经是次要得了。当然这有机会让长孙无忌难堪,他也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杜荷先去长乐的房间,看一看小宝儿、小百合。
夜色已深,小宝儿、小百合分别躺在了两张摇床上,长乐在床前摇着摇床,口中低哼着杜荷那里学去的摇篮曲,再哄两个小家伙睡觉。
杜荷轻步上前,并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和着长乐的音调,一同哼起了摇篮曲,直至两人入睡。
杜荷今夜是在武媚娘的房里过夜,也没有多待,让长乐早些休息,别累着身子。
长乐脸上洋溢起幸福的光芒,这带孩子不可能不累的,但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来说,却是最开心的事情。
别了长乐,杜荷穿过两个院子,来到了武媚娘所在的闺房。
武媚娘穿着一件轻薄几乎透明的薄纱衣,坐在梳妆台前,手中在看着五姓世家的情报。
杜荷踏进屋内,神色微微一怔。在他眼中,武媚娘这位艳光四射的美妇,正坐在化妆台前专心致志的看着什么东西。她身披的罗衣不知是用什么质料制成的,薄如蚕翼,虽披在身上,却能清晰的看见那光滑如玉的后背,以及粉红色的肚兜。外露的肌肤嫩滑的肌肤白里透红,诱人之极。
她的装饰已经卸去,却一点也不减艳丽,显露出来的那娇慵散的风姿,成熟迷人的风情,让人无法自控。
杜荷手上前去,从后面伸臂将美妇搂在怀中,闻着那娇躯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整个人都有一种飘入云端的感觉,低声道:“看什么呢?”
武媚娘最先一惊,但见铜镜中的倒影,也收了戒心,对于杜荷的走路无声,早已习惯了。
“再看五姓世家的情报,看看有什么办法给他们来个雷霆一击……”武媚娘对自己的丈夫,没有任何的隐瞒。
杜荷诧异道:“五姓世家怎么惹着你了?”几个月过去了,他已经忘记费青的事情了。
“是惹着杜郎拉……”武媚娘白了一眼道:“那个弹劾你的费青,还记得?媚娘经过调查,发现他有两个后台,一个是五姓世家,另一个是魏王李泰……我估摸着,这个费青之所以会跟杜郎过不去,有很大的可能是因为满月酒的那次与魏王的不欢而散。真正想对付杜郎的人,应该就是魏王。魏王是王爷,向他下手,动静太大。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反正五姓世家与魏王关系密切,对付他们,跟对付魏王,没有什么两样……果然,我还没有使出后招,魏王就自个出来为五姓世家奔波了。”她粗略的将自己针对五姓世家的打击经过细说。
杜荷这才知道,武媚娘竟然因为自己的一句话,做了那么多事情,笑着在那比绸缎还要滑嫩的脸上亲了一个,道:“真是一个厉害的小妖精……”他没有做任何的责怪,过问。
他知道武媚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更知道武媚娘的手段,就算福尔摩斯穿越来到这个时代,也未必有本事从武媚娘这里找到什么蛛丝马迹。
“我看看……”杜荷将《律礼》放在一旁,接过五姓世家的资料,扩充一下对于世家这些毒瘤的了解。
武媚娘则将《律礼》拿了起来,她早知道杜荷最近再忙着写些什么,心底好奇,随手翻阅。
“这是……”武媚娘看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异彩。
杜荷没有任何戒心的答道:“是根据《律礼》改的,一些制度,你看看有什么可以补充的?”
武媚娘认真阅读,沉吟了会儿道:“杜郎,这是想用这本修改过的《律礼》来对付长孙无忌?”
杜荷摇了摇头道:“最先有这种想法,不过现在还是以改制为上。”
武媚娘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淡然道:“那杜郎就不应该这么写了,这样做来那是轻伤人重伤己的做法……”
“为什么?”杜荷有些茫然。
武媚娘笑道:“长孙无忌是当今圣上最信任的大臣,《律礼》又是长孙无忌精心花费三年的杰作。杜郎将这修改过的《律礼》逞上,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冲着长孙无忌去的。即便杜郎写的再好又如何?这是刻意引发纷争啊,即便皇上在怎么信任杜郎,他又怎会不心存芥蒂?”
杜荷听的一怔,自己还真没有考虑的那么详细。
这专攻有术,杜荷虽然聪慧,但天分多在习武、兵法、书法这三大长处之上,对于政治觉悟并没有那么高明,比起常人或许强上那么一点,可无法跟长孙无忌这类老油条相比。然而武媚娘却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在这方面的觉悟,甚至更在房玄龄、杜如晦这些老臣之上,完全不会输于长孙无忌。
她能够敏感的抓住政治场上那些大员的心底,甚至包括李世民的想法。
李世民作为皇帝,他最希望的是底下的群臣上下一心,踏踏实实的为他,为大唐效力。
长孙无忌在李世民的心中很有地位,杜荷也很重要。这两个人互掐,对于李世民来讲就如用左手打右手,那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一旦他们两个纠缠互掐,李世民必然会大感头痛,同时施以严惩,狠狠的教训始作俑者。当年他重罚长孙无忌,也有这个原因。
如果杜荷将修改过后的《律礼》逞上,那必然会引起一番震动。以致造成杜荷、长孙无忌的互掐。当然,杜荷修改过后的《律礼》的价值远远在长孙无忌的《律礼》之上,互掐的胜负也能够一目了然。
但最为关键的不是与长孙无忌的胜负,而是李世民这位皇帝的心中所想。杜荷矛头指向长孙无忌,这是刻意的搞内部争斗。即便杜荷能够凭借《律礼》胜过长孙无忌,可在李世民的心中却败得一塌糊涂了。很明显,这是损人不利己的举动。
杜荷没有发现这一点,武媚娘却敏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