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盗帅-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希望他能够自我警觉,自我警示,别以为当了太子就可以成为大唐未来的皇帝,恣意妄为。”
当杜荷将李世民的话告诉给了李承乾之后。
李承乾哭了,哭的很伤心,他希望走之前能再见李世民一面。
“这么说,侯君集依然没有出现?”李世民手指不停的敲打着桌面,每每想起这位背叛自己的心腹,眼中都会露出一些复杂的情绪。李承乾给他带来的伤痛,并没有痊愈,然而只要坐在皇位上,他就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李承乾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判决书以下。昔日的太子,如今以成了平民百姓,远远的离开了权力的中心。然而作为主谋的侯君集,却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了无音讯。
关于武媚娘如何察觉侯君集异动的事情,杜荷已经如实的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的想法如杜荷一般,都打算利用侯君集的家人,钓到侯君集的这条大鱼。但是事情并不如意,杜荷安排的人一路紧盯南洪一伙人,多日下来,始终不见侯君集的踪影。
依照南洪的速度,再过些日子,即将离开大唐疆界,到那时候在下手,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不得已,杜荷只能向李世民报告情况,看如何决定。
李世民沉默了半晌,点头道:“动手吧,侯君集早已想好了退路,往北撤,绝非是胡乱逃窜之举。他不是那种甘于失败的人,一定筹谋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杜荷点头表示认同,他曾亲自调查过侯君集逃跑的密道,密道很长,也很新,构造非常的简单,连通气孔都是草草了事,可见这密道并不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而是最新挖掘。侯君集在决定造反的时候,就为自己想好去路了。
他要逃,选择的不是别处,而是北面,十之八九是打算投奔薛延陀。因为当世,唯有薛延陀,才有能力与大唐一战。侯君集想要翻身,只有投靠薛延陀。
“先是造反,后是叛国。侯君集罪无可赦,岂能姑息先扣押其家人,待生擒侯君集之日,侯家上下一并问罪。”李世民对于侯君集还是有着极大的怨念,若不是他,李承乾断然不会有造反之念。虽然逼宫一事,由李承乾亲自决断,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侯君集在这次逼宫所占据的分量,将一切罪都嫁祸在他的头上,也不冤枉。
杜荷当即吩咐皇甫皓华、巴宇兴与秦煜等人动手。
皇甫皓华、巴宇兴、秦煜三人作为杜荷直系的得力干将,经过多年的练习,个个都成为怀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异士。皇甫皓华才思敏捷,有急智,擅于应变,巴宇兴身怀《铁血心法》,武艺已经晋升为当世一流好手,秦煜那一身轻功也在自我的苦练中不断提高,虽然武艺还有些不足,可他若一心闪避,便是巴宇兴也无法触碰他分毫。
他们三人一起出手,任凭南洪有三头六臂也无法逃脱,一行人尽数被擒。
经过一番审讯,一切缘由也以明白。
南洪在很多年前,不叫南洪,叫洪南,在十多年前是侯君集身旁的一员偏将。侯君集这个人为人自傲,不善于拉拢关系,但他非常的护短,所以曾经在他麾下效力的兵卒,往往都会愿意为他效死力。
洪南此人作战勇敢,在战场上为侯君集挡过一箭,深得侯君集器重,但他有一个毛病……好色。
在与王世充作战的时候,洪南负责游击,消灭王世充的斥候,在经过一座小村的时候,色迷心窍,强暴了一位颇有姿色的村妇。李世民治军极严,军法明文规定,绝不可扰民,更别说是犯下奸淫这种大罪,当即下令侯君集处死洪南。
侯君集不忍心,将洪南私放了,用一个战俘代替了他。
本来这种事情是瞒不住慧眼如炬的李世民,但是当时窦建德领十万大军来战,李世民根本无暇他顾,此事也就让侯君集瞒过去了。
洪南逃回长安,化名南洪,干起了打铁的老本行。侯君集知道以后,对他多加关照,李世民继位之后,侯君集是兵部尚书,利用职权给了洪南几套大唐铠甲的样本,教会他制作明光铠、光要铠、细麟铠、山文铠、乌锤铠等大唐十三铠的技术,让他可以直接与朝廷做买卖,不几年大赚特赚,成为了长安的富商之一。
后来因为杜荷的提醒,李世民开始对兵器、铠甲等冶炼技术严格把关,不允许外传,私人贩卖。
洪南也赚够了钱,改作毛皮生意。
侯君集想要逼宫造反,需要精良的器械。大唐对于器械管理的非常严格,便是侯君集也无法利用正当途径弄到手。最后他记起了洪南,找上了他。
洪南虽然洗手不干,但一身的技艺不曾忘却,召集了原来的一些帮手,给侯君集打造了两百多口唐刀与两百多件光要铠,在弘福寺发生命案的当天夜里,送给了侯君集。
侯君集要兵器铠甲是用来造反的,洪南自然不敢透露那天夜里的去向。
正如武媚娘预料,因为洪南干的是株连九族的事情,所以根本就不在乎两条命案的杀头罪。
至于侯君集的妻儿,他们也不知侯君集的去向,只是知道侯君集让他们跟着洪南。
洪南还是一条硬汉子,他说出了一切事情,就是绝口不说侯君集的下落。
任是受到了如何严酷的拷打,也咬紧牙关硬撑。
最后还是精神审讯法有效用,一个意志坚定的男儿,任是给审讯的精神崩溃,将一切如实说出。
正如李世民预测的一样,侯君集让洪南用商队做掩护,将他们送往北方的薛延陀王庭。侯君集给自己留下的后路,正是利用薛延陀开展开报复。
不过他只是知道薛延陀是侯君集的去处,究竟怎么去,从哪里去,他也不知道了。
杜荷一直有一种预感,侯君集一旦加入薛延陀,对于大唐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很快他的预感就应验了。
在李承乾逼宫造反的事情平静一个月之后,北方传来了薛延陀的长子大度设率兵攻打李思摩部的消息。
李思摩是东突厥的残余部落之一,是颉利可汗的族人,早已依附大唐,李世民命令他建牙帐于河套南﹐名义上使其统治内迁河套南的东突厥旧部﹐实际上是监视薛延陀的一举一动。也即是说李思摩是李世民的人,薛延陀如此举动,无疑是对大唐宣战了。
此事过后不足三日,大度设打算寇入长城,进行物质掠夺,但唐将早已有了准备,利用长城防线,将来犯的敌人击退。
针对薛延陀的这一次出击,李世民召集了房玄龄、杜如晦、李绩三人展开了讨论。
这种高层次的会议,以杜荷现在的身份地位,还是难以参加的。
“陛下果然料事如神,薛延陀两次出击,虽然看上去没有侯君集的出现,可大度设攻打的地方都是我大唐防线的薄弱之处,能够如此清楚,如此了解大唐疆域布防的,唯有侯君集了。”李绩这根老油条,先赞美了李世民几句之后,方才进入正题:“臣已经将边界布防做了改动,此次侥幸击退来犯之敌,但是对方依仗马匹之迅捷,来去如风,很难扩大战果。不主动出击,怕是只能被动挨打。”
侯君集那种偏激的性格,与之共事多年的李绩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得知侯君集很可能加入薛延陀的这个消息之后,立刻上表希望能够改动边疆布防情况,免得给侯君集利用。
李世民同意了这一提议。果然,大度设直接攻打边防要处,而全新的边疆布防亦取得了初步效果。
李世民听出了李绩的弦外之音,笑问道:“依照懋功的意思应该对薛延陀用兵?”
李绩斩钉截铁的道:“汉朝陈汤有一句话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臣在这里引用‘明犯盛唐者,虽远必诛’我们已经准备了一年,刀枪剑戟,早已磨得雪亮,是时候让他大唐勇士谱写胜利了。”
李世民听的是热血沸腾,他不是不知李绩这话或多或少有些吹捧之意,但是这种精神,依然点燃了他的昂扬斗志:“说得好……我大唐从来不惧怕任何一个敌人……薛延陀,跳梁小丑,夷男那家伙,当初还是受到朕的余荫才有今日,朕就要让他知道……朕让他做北方霸主,他才有资格做,朕不让他做,他什么也不是……”
第十二部 定北疆 第606章 朕扒了你的皮
李世民的这一番话说的是霸气十足,事实上也是如此。许多年前,东突厥让大唐覆灭之后,为了北方的安定,为了大唐能够在西域彻底的展开手脚。他们需要一个能够震慑住北方草原诸部落的存在。
夷男当时对于大唐的态度就好比一条温顺的狗,非常的虔诚,李世民便将之册封为真珠毗伽可汗扶持他为北方霸王。
草原上的民族骁勇善战,只有拥有绝对的实力才能称之为霸主。当时薛延陀的实力并不算是强悍,若没有李世民的暗中支持,他根本没有资格一统北地。
如今狗长大了,起了逆反之心,李世民作为养狗的人,自当要以实际行动来像世界证明。昔日大唐能够轻松的扶起薛延陀,今日大唐一样能够轻松的将他覆灭。
出兵薛延陀的事情,私下里也就这么定下了。
过了一日,李世民在朝堂上亲自对诸臣商议薛延陀的问题。
唐朝的武将,能够跻身在朝堂上的,没有一个易于之辈,都是骁勇善战或是智计过人的良将,面对薛延陀的嚣张,没有二话,唯打而已。
唐朝的文臣,也是很有骨气的。他们虽然并不喜欢战争,经常表示内治比开疆扩土更加重要,但是他们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挑衅大唐王朝的威严。他们没有让狗要一口,不能回咬狗一口的想法,薛延陀竟敢对大唐动兵,那好吧,打了。让狗咬了,确实不好咬狗一口,但是作为人,可以一棍子将狗打死。
向来互看不顺眼的满朝文武,在这个大唐威严受到挑衅的时候,彼此之间就如一根捆绑在一起的麻绳,一致对外。
专门跟文臣唱反调的程咬金,在这一刻跟那群义愤填膺的文臣,亲热的就像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基友,在一人一句的声讨声中,将出兵薛延陀的事情给定下来了。
出兵薛延陀之事,铁板钉钉,不过发动一场大战也不是说动兵就动兵的,还需要储备粮草,准备战略物资等等事情,往往从各地调运粮草都需要发挥大半月的时间。
由于并不急着出战,一切事情都缓缓而动。
这一天,杜荷拿着一样东西,向李世民献宝去了。
“岳父大人,小婿最近捣鼓了一个新玩意,对于即将来的扫北战,将会起到奇效。”杜荷手中拿着一双黑乎乎的羊皮手套,递给了李世民。
手套手掌形状,构造简单,一看就知用处,李世民眼中一亮,将手掌套入其中,感受了一下效果,点头道:“这小东西不错,北方苦寒,有这叫做手套的,可以让我军士兵免去冰冻之苦,好东西,好东西。不过……不能用于战场,戴着手套,手是暖和了,但刀剑却握不住了。”他很快就察觉了手套的弊端。
杜荷笑嘻嘻的说着:“这一点,自然也在小婿的思考在内。这个手套有一个小巧的机关,指节的上部分是可以取下来的,并不妨碍战士们战场杀敌。平时以整个手套取暖,战时只需花费眨眼的功夫,就能取下指节就能杀敌。”他走到近处,亲自做着示范。
这种手套在学生时期,经常用到,尤其是天冷做作业的时候,露出的五指,能够更加容易的使用各种笔类。
李世民带着手套,用毛笔写了几个字,见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大喜过望,连写字这种细活都不受影响,更别说是舞刀弄剑了,“好东西,确实是好东西……”
他高兴的赞不绝口,目光却在杜荷身上转了一圈,若有所思的问道:“你小子好像知道朕打算在冬季出兵?”
杜荷嘻嘻一笑,昂首扬声答道:“这是理所当然的,大度设两次挑衅我大唐,目的无非就是想提早与我大唐一战。现在是夏季末,若这时出兵,将会迎上秋季开战。秋季草木丰盛,正所谓秋高时节,马骠牛羊壮,这个时候的草原民族,尤为厉害。我大唐自然不惧,却也犯不着中他们诡计。而冬季时分,北方严寒,但草木枯萎,虽然环境恶劣,但无疑是出兵的时机之一。”
最近他一直都在思考着攻打薛延陀的事情,觉得秋季出兵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他去过薛延陀,知道一直以来,薛延陀也对大唐存有敬畏之心,夷男固然早有反意,但却非常的清楚明白唐朝的力量。在没有足够的实力,从来不敢触及大唐的这个巨无霸。从当时夷男、大度设对于杜荷的态度亦可看出一二。杜荷也根据他们的心里,利用虚张声势的策略,让薛延陀听话了大半年。
如今他们公然与大唐为敌,很显然已经有人告诉了夷男,大唐早已磨刀北望,只因粮草之故,才向后推迟一年。现在薛延陀意识到中计之后,果断求战,正是打算利用秋季这个大好时节。
杜荷深知李世民、李绩等人都是那种身经百战的将帅,不会轻易中计的,所以冬季才是最佳时候,不过北方寒冻,对于兵卒的素质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唐朝意外的没有手套这种取暖的东西。
于是乎,有了上述一幕。
李世民一脸的赞许,点头道:“你猜的不错,朕便是打算在冬季出兵,冬季环境恶劣,但我大唐用的乃是府兵制度,调集的兵马军队亦是北方人,他们都适应寒冻,并不会输于薛延陀。反之因为环境恶劣,薛延陀赖以生存的马羊,会受到极大的危害,在战略上可以占据主动。不过,你真的确定要参加这一次北伐?”
杜荷一脸意外,他压根没有想过李世民会在这个时候“抛弃他”,低呼道:“不会吧,难道岳父大人没有打算让小婿出战?亏得小婿,还满心期待……”
李世民道:“我大唐战将无数,不差你一个,长乐以怀有身孕,作为你的第一个孩子,初为人父的你,不想亲眼看他出生?”
“这个……”杜荷一怔,恍然明白,挺着胸膛道:“这个自然不能错过,不过长乐六七月左右怀上了,就算要生也是来年四、五月份,有几个月的时间,只要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扫平薛延陀,不就能够赶上小家伙诞生了。”
李世民仰首大笑:“朕就喜欢你这份豪气,好吧,朕答应了。不过这丑话说在前头,你小子若不能赶上朕那外孙出生,朕扒了你的皮……”
第十二部 定北疆 第607章 军神的指点
对于李世民的要挟,杜荷自当拍着胸口保证,也算拿到了通往北方战场的“机票”,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
在这备战期间,薛延陀的大度设屡次领兵想要寇入大唐疆界,进行物资掠夺。在这种时候,万里长城存在的意义体现的淋漓尽致。边军的战斗力自古都拥有着极高水准,他们以长城为基,将大度设的薛延陀军抵挡在了长城之外。
彼此双方都有着各自的优劣势,薛延陀的骑兵一人三马,所行速度,都是唐军难以相比的。不论是进攻,还是撤退,都如风一样迅捷。但是风一样的他们,并不擅长攻坚,面对长城这样的碉堡,也只能望而叹息。
大度设屡屡进犯,原因倒也不是真的想要攻入大唐,掠夺什么东西,目的即是逼迫大唐出兵,与他们交手,在秋高马骠的时节,将自身的优势扩大。但李世民身经百战,什么时候是最佳的进攻时机,看的一清二楚,只凭这点伎俩,又怎么可能逼他出战?
杜荷手套的发明让李世民重视,动用各地官府,将手套的制作方法传给大唐各地。唐朝采用的是府兵制,类似于手套这种寻常的物资,都是出战兵卒自备的。不需要朝廷特别赶制。这种技术型的物资,薛延陀即便是想学也没有这个能力。
时间就这样在备战中缓缓流逝,转眼即到秋季末。
这一年的冬天来的特别早,才是秋季末,刺骨的寒风已经吹得旌旗猎猎作响,似乎老天也在为大唐提前吹起了战争的序曲。
随着战事的逼近,杜荷明显感觉到了军营中的那一股昂扬的战意。
唐朝尚武之风,也在战前体现的淋漓尽致,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上至军官将校,下到兵卒府兵,都是以一种赚取功勋的心态面对的。
这一日,杜荷来到了卫国公府。
对于杜荷的到来,卫国公府上下的并没有任何的意外陌生。杜荷作为李靖特许面见的人,早已成了卫国公的常客。
被誉为大唐军神的李靖在书房接见了杜荷。
李靖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即将迈入七旬高龄的殿堂,须发早已发白,但整个人还是透露着一股精神十足的劲头,尤其是三撇白花花的胡须,梳理的整整齐齐,让他显得精神抖擞。
“杜荷见过卫公……”杜荷恭敬一拜,以隆重的师礼拜见。
李靖并不收徒弟,不过他却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了三人,侯君集、苏定芳与杜荷。侯君集这个不说,算的上是背叛师门的弃徒了。至于苏定芳、杜荷与李靖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对于李靖,两人向来都如对待师傅一样尊重。
李靖并没有想象中的严肃,也许这不在军旅,或许他年事以高,在杜荷面前的李靖,往往是以一个慈祥睿智的老者形态出现,他挥了挥手,呵呵笑道:“不必多礼,就算着,这几天,你会来了。”
杜荷感到有些意外:“卫公早已料到我会来?”
李靖坐在宽大的胡床上,手中捻着白花花的胡须笑道:“你若不来,也就枉费陛下与我的苦心栽培了。虽然现在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侯君集就在薛延陀,但从薛延陀的最近的动态,足以证明这一点。此次北上,真正厉害的敌人不是夷男,更不是大度设,而是对我大唐军事了如指掌的侯君集。侯君集曾是我大唐的百战名将,他的能力、战绩、功勋,在现在的文武中,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相比。面对这种强劲的敌手,你若不来找我了解一下他的情况,做好足够准备,那该有多愚蠢。”
杜荷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让卫公看穿了,小子今日确实为侯君集来的。我估摸着,这一次北伐,侯君集那家伙可能会将我作为对手……呃,这个说对手,也许太自大了点,但我觉得他会以我为目标,想要我的脑袋。”
李靖眼中闪过着一丝赞许,点头道:“不是可能会,而是一定会。侯君集向来不按常理出牌,不计较什么得失,他对于薛延陀没有任何的感情,薛延陀是否能够强大,他根本不在意。之所以成为薛延陀的人,只是为了报仇。而你正是他第一个报仇的对象,因为一切事情都是因你而起:若不是你,他不会被陛下重罚;若不是你,他谋划的逼宫不会失败;若不是你,他的妻儿也不会成为囚犯,时刻有生命危险;若不是你,侯君集不会是现在的侯君集……只要你出现在战场上,以他的性格,亲自将你的脑袋拧下来,将会是他的第一目的。”
李靖万分肯定的说着,对于侯君集在大唐没有一个人比李靖,更加了解他。当初在很多年以前,他就已经料定侯君集必反了。
杜荷只觉得背后有些发麻,侯君集的这种性格执拗的像一个疯子。疯子不可怕,但一个高智商的疯子,一个领兵打仗几乎战无不胜的疯子,实在让他的心里拔凉拔凉的。
“那依照卫公看来,我若是遇上侯君集,胜负几何?”
李靖看了杜荷一眼,然后很诚实的道:“论两军对垒,在处在相同情况之下,你胜他的几率,不足一成……”
“呃……”杜荷自然知道李靖不会夸大其词的糊弄他,还不足一成,那不是没有的打?
“你应该知足了……侯君集是百战名将,放眼整个大唐,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三个人,陛下、我、还有李绩,在十年后,你或许算是一个,但现在,真的不行。不论是经验,还是行军战术上,都要逊色数筹。”李靖表情严肃,看的出来,不是说谎。
杜荷也隐隐知道,在用兵上自己真的比不上侯君集。毕竟原来的他,从来没有接触过军略,打仗也不是读多了历史书就会打的。他学习军略的时间,才短短的四年,而侯君集在战场上拼杀的时间超过二十年。他在军略上是一个天才,侯君集作为曾经大唐王朝的第一大将,李世民最器重的将军,李靖的半个徒弟。难道会是一个蠢材不成?
时间经验上的差距,这是很难弥补的。
不过杜荷还是很隐晦的发现了李靖话语中存在的问题,处在相同情况之下,你胜他的几率,不足一成。说的是在情况一样,兵对兵,将对将的时候。
然而在真实的战场上,怎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侯君集比他有经验,比他活的长久,比他更有本事,这个杜荷不否认,但是侯君集背后站得是薛延陀,而他背后站着得是天下霸主的大唐王朝。就算是孙武在世,白起附生,他们也不可能用一百兵卒,战胜一头猪领的一万兵马。自己这方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侯君集又怎么样,照样打的他满地爬。
杜荷想到这点,嘿嘿直笑:“卫公,也别吓唬我了。打仗可没有什么公平公正一说,他孤身一人在薛延陀,受到的钳制肯定不小。而我杜荷有大唐作为后盾,身旁还有一群值得信赖,以生死与共的兄弟相助。我一人或许胜不了侯君集,但我就不信集合大家的力量,胜不了侯君集一人?”
李靖笑了,笑的很开心,那洪钟般的笑声,震的屋顶上的尘土“嗖嗖嗖”的往下掉,“好,说得好,就凭这一句话,可以肯定,侯君集不如你……他太恃才傲物了,不知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记住兵法韬略,确实是决胜的关键之一,然而并不是全部。个别微末的细节,足以扭转乾坤。”
“你与侯君集相比,经验不如他,军略不如他,临阵指挥也不如他,这是你的劣势,你要接受,要认识。同样的,侯君集也有不如你的地方,你的鬼主意比他多,你用兵比他更具灵性,你比他会用人;你比他多了一群能够支持你的生死兄弟。你的劣势,是他的优势;你的优势,是他的劣势。认清自己的劣势,以自己的优势,来对付侯君集的劣势,你未必不能胜他,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自信,也可以跟他拼一拼经验、拼一拼军略,也许会有奇迹出现,也不一定。”
李靖心情舒畅,说道最后,忍不住的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侯君集有今日是他指点出来的,他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够战胜他,收回这一切。
杜荷正容道:“谢卫公指点,这也是我来的目的。我希望能够更多的了解侯君集的长处与短处。”
李靖道:“侯君集此人很像汉朝的名将霍去病,擅打硬仗,有着狼一般的直觉,能够在你露出破绽的那一瞬间,找到这个破绽,从破绽中撕裂伤口,克敌制胜。切记,与侯君集对战,绝对不能跟他打硬仗,在阵仗交锋上,我都不如他……不过侯君集在性格上有些许多致命的缺陷……”
第十二部 定北疆 第608章 最阴险的还是李世民
杜荷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卫国公府。
通过一个多时辰的对话,李靖眼中的侯君集,杜荷已经大致上有了了解。对于他的优势,弱点也记载了脑海中。这一切消息,很有可能会成为日后克敌制胜的关键。
也不得不说,李靖对于侯君集的了解,胜过唐朝的每一个人,即便是将侯君集视为心腹的李世民,也比不上。
此刻杜荷手中还握有一策兵书,是李靖空闲时候编写的,在临走的时候送给了杜荷,册名是《将务兵谋》,希望杜荷能够从中学到些什么。
现在李靖编写的全套《李卫公兵法》,还没有现世,但他每写一册都会将副本赠予杜荷,让他研读学习。如今杜荷的书房中由李靖传赠送的兵书即包括了《李卫公望江南》、《六军镜》、《玉帐经》三部了。
这些在历史上已经失传的兵书,拥有着极高的研读价值,每一本都让杜荷受益匪浅。
回到府中,杜荷翻起了刚刚到手的《将务兵谋》,《将务兵谋》讲主要是为将之道,以将领的才能、素质、作用为基础的描写,开篇就在介绍将领的要求,李靖觉得作为将领,不仅应具有深谋远虑,明察情况的才识,还应有团结士众的组织能力和果断的性格,否则,带兵打仗,就等于驱赶人们赶赴刑场,驱赶牛羊去喂虎狼。
杜荷反复琢磨着这句话的意思,想起侯君集那乖张的性格,似乎双方可以连接起来。
他揉着脑袋,不断的寻思,这经验的差距不是随意就能抵消的,正面玩,肯定是玩不过侯君集了,看来只能搞阴的,长乐四五月份就要生产了,任务很重啊……
卫国公府。
满头须发的李靖与年轻气壮的李世民在棋盘上杀了一个不亦乐乎。
李靖当年虽然没有支持李世民造反,但李世民还是对李靖委以重任,双方关系极为融洽。两人几乎代表着当世用兵的顶尖人物,有着共同的话题。闲着无聊的时候,李世民都会到卫国公府,与李靖对弈棋局,痛痛快快的杀上几把,聊聊天,扯扯皮,缓解一下情绪。
下棋对弈如用兵布阵,李靖下棋运筹帷幄,正如《孙子兵法》中说的,以正和,以奇胜,不争功,也不冒进,步步为营。而李世民却是另一种风格,当战的时候敢战,不战的时候求战,处处把握战局的主动,该冒险的时候冒险,不该冒险的时候,果断退后。
双方无分上下,就如彼此的作战风格一样,往往胜负参半。
“这一局看来又要打平了……”李靖看着棋盘上满满的黑子白子,几乎找不到棋子下脚的地点。
李世民将手中的棋子放在碗里,笑道:“不错,棋局与战局,胜负难分……”
李靖收着棋盘上的棋子,若有所指的道:“陛下似乎话中有话。”
李世民大大的伸了一个懒腰,并不回答,笑道:“再来一局。”说着他也收拾起了棋子,等了片刻,他才道:“杜荷那小子找过你了吧?”
李靖答道:“找过了,就在几天前……陛下看中的人,岂会出错。他已经意识到侯君集的目标会是他的脑袋……向我调查侯君集的情况呢……”
李世民笑道:“这小子洞察人心的本事,依旧是如此了得。你觉得真对上侯君集,他胜负如何?”
“不好说……”李靖已经收拾来了棋盘上属于他的黑子,道:“细的来说侯君集属于勇战派的,而杜荷算是谋战派的,自古以来,勇战谋战都没有明确的胜负观念,看的还是彼此的及时发挥。战事不到发生的那一刻,是无法预料的。虽然杜荷已经知道了侯君集的弱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有绝对的胜算。三国曹操性格多疑,他这个弱点,几乎人尽皆知,可整个三国又有几个人能够利用曹操的弱点来击败他?”
李世民诡异一笑:“这一点,药师,你绝对失算了。你不了解那小子,那小子很能干,但他最厉害的还是那花花肠子,四年了,朕自与他相识的那一年起,就没见他吃亏过。别的不说,这整人阴人的手段,绝对一流。正面打,那小子要胜过侯君集,需要磨炼个三、五年。来阴的,十个侯君集绝对不是一个杜荷的敌手。”
李靖还真不如李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