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盗帅-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杜荷与李世民随意商量闲聊的时候,夷男、大度设却让杜荷留下的遗患,搅得焦头烂额。
大度设吃了大亏,并不打算放过藏身在郁督军山的莫贺巴哈,十万大军将郁督军山团团围困,务必要将莫贺巴哈一行人一网打尽。
只是郁督军山延绵数十里,高千丈,莫贺巴哈在山中生存了十数年,一草一木皆无比熟悉,五百多入藏在崇山峻岭的隐蔽处,在没有高科技的情况之下,根本无处搜寻。
薛延陀虽然不为粮草而发愁,但十万大军的开销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从杜荷领着十三万大军开拨起,薛延陀的部队已经在外整整两个多月了。
薛延陀是没有正规军的部落,在不开战的时候,这些大军都是狩猎、畜牧的主力,这也等于了薛延陀一日兵围郁督军山,薛延陀就一日少了十万壮年的发展,多了十万吃白食的负担。薛延陀最终的敌人是大唐,不能将无辜的力量消耗浪费在围山上。
面对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个月以后,夷男很理智的下令撤军。
于是乎,悲剧了。
莫贺巴哈被薛延陀的围困下,就如一只可怜巴巴的山鼠,天天躲藏在储蓄食物的隐秘地窖中,依靠野果、野禽度日。
这薛延陀一撤军,他便如下山的猛虎,入海的蛟龙。
他们先驯服了五十多匹野马,从小部落里抢了千匹战马,接着就对薛延陀展开了扫荡。
他有海东青作为导航,在薛延陀境内来去纵横,专门负责找牧民的麻烦,杀牧民、杀牛羊、杀马匹。
草原上的民族,牛羊马匹就是他们发的生命线。他们不懂得耕作,每日的食物几乎都是牛羊马所产的奶类混着青稞面,偶尔吃一些猎来的美味。至于牛羊马的肉,他们根本是不舍得吃的。偶尔吃上几顿,也是因为牛羊马死了或者贵客来访。
如今莫贺巴哈疯狂的展开了报复,不断的猎杀薛延陀的生命线。
薛延陀上下立刻慌了。
他们全族所有部落,出动了二十多万的大军来围剿莫贺巴哈。
然而在广阔无际的草原上,二十万大军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莫贺巴哈的五百人更是沧海一粟。
利用海东青,莫贺巴哈就如一只老鼠,在避开群猫围剿的同时,不断的袭击着薛延陀的经济命脉。
夷男哭了。
薛延陀悲剧了。
第十部 北地风云起 第527章 武者之心
长安天牢。
杜荷身处一个宽敞而明亮的牢笼,在他面前的正是南方豪侠周振威。
周振威身为重犯,本是株连九族的死罪,但因受到特别关注免了一死,改判囚禁。原本的牢笼是比较湿冷的水牢,但如今已经改为能够照入阳光的牢房了,这待遇也提升了一级。
这一切也都是李逸风、周灵灵这些徒弟的功劳。当然,也少不得李世民那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
世上没有几个皇帝能够如李世民这般,能够容纳自己的敌人。就比如隋末年间的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原来是刘武周的部下,骁勇善战。在武德二年,刘武周以尉迟敬德、宋金刚为先锋,攻破了李唐的龙兴之地老巢太原,随即又率军南下,大败唐军,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及行军总管刘世让全部被尉迟敬德俘获,打的骁勇善战的李元吉抱头鼠窜。
最后还是李世民出马,将尉迟敬德收服,并且让他继续统领旧部八千人,与诸营相参。也许是尉迟敬德太过勇悍,唐营中没有几个将领对他不忌惮的。行军元帅长史屈突通怕尉迟敬德会反复,多次向李世民提起此事,但李世民对于尉迟敬德报以完全的信任。
尉迟敬德性格偏激,也不注意改善与其他诸将的关系,彼此闹得很僵。在李世民攻伐洛阳王世充的时候,因为唐军即将受到王世充与窦建德的夹击,刘武周的一些旧将相相继叛变逃走。本就不得信任的尉迟敬德,立刻引起了怀疑,绝大多数的将军都认为尉迟敬德必叛,擅作主张,把他关押在军中。
李世民得知后,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他知道尉迟敬德受到了委屈,将他松绑,为了避免此事的发生,很直接的表示自己的态度。愿意,就留下来;不愿意,可以放你走,并且送上路费。
能够做到对叛将完全的信任不容易,但做到这一点,更是不易。纵观历史,也找不出几人来。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尉迟敬德在当时是仅次于秦琼的无敌战将,无论他投靠了谁,对于李唐都将是一大危害。但李世民不愿意委屈尉迟敬德,义无反顾的将尉迟敬德放了。
尉迟敬德选择了离去,李世民也如约没有阻拦。
后来李世民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只领了五百人兵巡视战场,让王世充的万人包围,王世充麾下的骁将单雄信挺槊直逼李世民。尉迟敬德也不知是从哪个角落里钻出来的,直接单枪匹马突入万人包围圈,秒杀单雄信,救了李世民。
若非李世民有如此胸襟,尉迟敬德这品行恶劣悍将,又怎会对他俯首帖耳,献出一生?
如今也是一样,周振威固然是犯了死罪,但依然选择了饶恕。此举赢得了李逸风、周灵灵等人的感激,上下十数人为大唐出死入生的剿灭那些害群之马。
李世民如今提升了周振威的待遇,自然是承认了这些年李逸风、周灵灵这些徒弟对大唐做出的贡献。
周振威道:“想要练双剑容易,练双刀容易,双枪也容易。可要练刀剑合一,却是难上之难。”
杜荷在一旁细听。
他返回长安已经有一个月了。
这半个月他几乎都将心思花费在了公务上。此次他离去将近四个月,所管辖的三处地方都累积了一些大大小小需要他决断的琐事。军中之事,尚且能交给罗通、薛仁贵处理,然科技院、尚书省却不那么容易了。尤其是尚书省有杜老爷子在,更是不能有任何偷懒。
尚书省总揽六部,从大小事情中正好可知天下大事。
杜荷将离去几月的档案,逐一翻阅,大唐当前的近况了然在胸。南方的发展,已经渐渐走向稳定。尤其是两季水稻的成型,更是吸引了大批的农民迁入。一年两次的收成,实在是太吸引人了,迁入江南的百姓日渐增多。
苏州刺史刘仁轨已经上请李世民动用地方冲折府的驻军,借助地方兵力来开垦南方的荒地,以供人力上的不足。
李世民已将江南规划成大唐第一粮仓,欣然同意了这个提议,号令地方冲折府集结各地府兵开荒,现今以开垦荒地万顷。
杜荷得此消息,心中也是大喜,多了万顷良田,来年若是风调雨顺,征伐薛延陀的把握更大了。
将手上的事情处理完毕,杜荷方才开始研究刀剑合一的技巧。
他这才发现这研究一门新的绝技,并非易事。刀剑合一也非他想象中的容易,这个道理就如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一样,一手画一个,自然是容易,可是要双手同时来画,却是难上之难了。就如他现在一样,左一刀,右一剑的杀敌很容易,但刀剑一起使出,就会自乱阵脚,变得手忙脚乱,反而不如单剑对敌,更有威力。
他一时琢磨不透,彷徨之余,心中想到了周振威。
周振威的经历如他一样。
不过与之相反,周振威喜刀不喜剑,可却身在用剑世家,有先祖周处传下的“周公快剑”是当世顶尖剑法之一。为了学刀,他发奋练剑,在弱冠之年,以手中长剑击败父亲,外出游历,学习刀法。拜得天下第一豪侠虬髯客为师,十年之后,刀法大成。又过十年,将刀剑合一,成为江湖上能够与虬髯客相提并论的绝世高手。
周振威十年学剑,十年学刀,又十年将刀剑合一,在此道心得定然远胜常人。于是,动了求教学艺的心思。
杜荷虽然在大唐生活了四五年,一些后世人的想法,始终存在。他可没有什么门户之见的想法,不懂就问,不明白就学。
他全无拜师之意,却有学习绝技之心。
周振威听的杜荷来意,也来了兴趣。
这些年他也在寻找传人,李逸风虽是他最得利的弟子,剑法深得真传,可是他对于刀法全无兴趣,无法继承他左刀右剑的真正绝学,其他的几位徒弟也不适合,这些年也一直在找寻合适的人选。只是东窗事发,他让关进了天牢,正愁无法将绝学传于后世,杜荷的出现让他眼睛一亮。
杜荷在后世就是学剑的,在剑法上的造诣并不低于周振威,只是刀法上要逊色一二。然而他身怀内功,功底扎实,悟性也高,有着妖孽级别的习武天赋。
周振威并非是那些食古不化的老顽固,也没有什么门户之见,比起失传,他更希望自己的绝学能够传扬出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指点起杜荷,刀剑合一的技巧。
杜荷学的认真,周振威也教的尽兴。
不几日,周振威以隐隐察觉杜荷已经入门了,左右手的配合已经有模有样。
在这一日,打算教他一些实在的东西。
周振威道:“人力有限,想要一心二用,真正的将刀剑的威力同时发挥出来,就需到达一个境界。”
“境界?”杜荷茫然不解。
周振威点头道:“这个境界我称他为‘无’这是把一切精神,维持在一个一尘不染、毫无杂质的环境。也可以说是忘,忘记一切,忘记所有的所有喜怒哀乐,无欲无求,无惧无悔。”
杜荷若有所悟道:“我好像听明白了,人心就如譬如一潭湖水,若有丝毫响动,湖水便混浊荡漾起来,不能映物:只有丢尽所有杂念,湖水才能归原一池清水,照见众生形相。武功才可不滞于外物所印象,发挥尽致。”
周振威听后一怔,随即抚掌大笑:“不错,就是如此。杜将军的悟性,真让周某惊讶,周某一直以为我那大徒弟在悟性上已经是一座高峰,想不到将军更胜一筹。便是如此,只要达到此境界,不单只眼耳口鼻,连全身的皮肤,也处在高度的警觉状态,身旁四周敌人的每一下动作,一举剑、一扬戈、一挥盾,敌人的欲前欲退,即使在眼光不及之处,也能了然于胸。武技纵然相同,但使用者的心境不同,效果也就会不同。所谓武者之心,便是如此,不滞于一处,才能综观全局。倘若心被什么局部的东西吸引,就无法掌控一切。就如你说不滞于外物,才能做到随心所欲地运用武功,刀剑合一,亦是如此。”
这一些是周振威六十年的习武心得,杜荷目下不能完全掌握,却依然受益匪浅。
杜荷一直觉得自己处在一个瓶顶,只是不知如何突破。他曾经与薛仁贵讨论过此事,薛仁贵也跟他有着相同的感觉。彼此武艺都以达一定的水准,难以进步,但都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
如今周振威的这番话如醍醐灌顶一般,让他清醒过来。
武艺的高低靠的不仅仅是力量,不仅仅是技巧,还有心境。一个人在烦躁的时候,自身的能力只能发挥一半,一个人在极度愤怒的时候,力量会毫无道理的增强。
这就是心态的关系。
完美的控制心境,才能完美的发挥自己的力量。
自己的瓶顶,已经不限于身体的素质与技巧而是心境,一颗武者之心。
只有突破这个瓶顶,他才能够真正算的上是一个高手。
第十部 北地风云起 第528章 一招败北
杜荷走出了天牢,脑中所思所想都是周振威的那番话,武者境界,心中划过若有所悟,却想不到为什么,犹豫了片刻,他策马来到了军营,找上了薛仁贵,将周振威的话,一字不漏的告诉了他。
薛仁贵听他所说,身躯也是一震,他武艺与杜荷旗鼓相当,彼此正经历同一个瓶顶。周振威的那番关于武者之心的话语,让他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但沉默半晌也却想不透其中的关键,问道:“杜将军,你有什么想法?”
杜荷沉声道:“我就是觉得这是我们彼此突破的机会。这些年我发现武艺很难进步,很难再有那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感觉了。虽说不至于是原地踏步,可进步的感觉微乎其微。”
薛仁贵感同身受,道:“我也是一样,总觉得差些什么。周振威的话,让我心中一亮。招是死的,人是活得。不同的人,用同样的招,威力气势绝不一样。我觉得这便是问题所在……”
“不错”杜荷对于这点,是再清楚不过的。在后世,他轻功不逊于楚留香,那在二十一世纪是来去自如,不说是天下第一,但绝对没有人追得上他。在大唐,他固然是混得威风八面,但武艺却远不如后世了。
一样的武艺,一样的招式,唯一差的就是身体素质和内功修为。
同样的道理,招式在神妙,也是招式,人的身体素质,在强悍,也有一定的极限。
当人将身体的身体素质开发到一定程度,招式练到一定程度之后,接下来要练习的唯有心灵了,将自己的心,提升一个境界。
这一点,恰恰是他们没有领悟的。
“我想,我找到接下来的路了。”杜荷脸上露出了畅快的笑容。
“我也是”薛仁贵也露出了同样非地热微笑。
双目交汇,似乎有一种火光在彼此眼中产生,发出了剧烈的碰撞。
杜荷、薛仁贵,他们既是上下级,是朋友,是兄弟,同样也是对手。
一个人,不能没有朋友,更不能没有对手、敌人。
武艺这东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练,没有目标很容易失去斗志,不思进取。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若没有对手,哪里来的动力,下苦功练武?
杜荷在所认识的年青一辈中,武艺排得上号的有好几人,但唯有薛仁贵与他旗鼓相当。双方平日切磋,胜负五五之数。在杜荷心中,薛仁贵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对手,想要胜他,只有不断的进步。
薛仁贵也有同样的想法。
两人在暗中较劲,都将对方视为动力,相互激励,同时进步。
杜荷在领悟周振威的话之后,找上薛仁贵这个“对手”,正是在给自己动力,让两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此勉励自己进步。
两人都明白一点,彼此武艺旗鼓相当。谁先领悟那个境界,谁就能凌驾于对方。
杜荷不想输给薛仁贵,薛仁贵同样也不愿意败给杜荷。
一种良性较量,在他们之间产生。
薛仁贵忽道:“不如我们问问大将军,大将军乃我大唐第一猛将,那杆大铁枪饮的血比我们喝的茶还要多,他或许能给我们解惑也不一定。”
杜荷眼中一亮,表示赞同,秦琼的武艺,他并未真实的见到,自从上了年纪以后,这位老将就很少舞动那杆大铁枪了。他也一直以为,秦琼的武艺就算在他之上,也不会逊色多少。但随着他真正上了战场,以寡敌众之后,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郁督军山上,他领着薛延陀的残兵败卒,出其不意,突破两千人的包围圈都不那么容易。而秦琼却在历史上却多次单枪匹马的独自一人杀入敌军,在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这份本事,委实让人心悸。
周振威可以领悟武道之心,秦琼这些昔年无敌天下的悍将,未必没有。
他们两人如今就像发现新大陆一般,急于求解,二话不说,快步走向军中帅帐。
秦琼的旧患以除,整个人倍显精神,那张满是皱纹的老脸上精神十足。他在大唐地位显赫,在战场上不知为李世民挡了多少刀剑,救了他多少次的性命,满朝文武,即便是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之流的大人物,遇上了他,也要恭恭敬敬的称他一句秦老将军。
最近他得到了一则消息,大唐来年要对薛延陀用兵。
这位无所事事的老将登时来了精神,迫切的希望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再次一显身手,铆足了精神练兵。
杜荷、薛仁贵找到他们的时候,这位大将军正亲自督促着兵将训练,高呼着口号。
听杜荷、薛仁贵说明缘由,秦琼捻了捻胡须道:“难得,你们在这个年纪就能够想到如此……你们思虑的不错,一个人的体能、技巧都能够达到一定的巅峰,但武道却不一样。武道一途,永无止境。”
杜荷、薛仁贵互望一眼,皆知找对了目标,齐声道:“请将军赐教。”
秦琼道:“我秦琼对阵沙场,心中唯有‘勇霸’二字,武技所体现与追求的就是勇猛霸道视千军万马为草芥的勇气,一枪挥出,让敌人挡无可挡,避不可避,唯有饮恨枪下的霸道。”
他陷入了回忆,想起当年单枪匹马在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的经历。
“来,薛礼,我们来对战一场。”
秦琼让人取来一匹马,一杆浑铁枪,迎着烈日,长枪遥指薛仁贵。
薛仁贵二话不说,也翻身上了马,方天画戟舞了一圈,面色严峻:这秦琼威名赫赫,他不敢有任何的大意。
秦琼策马冲杀过去,充满了窒息感的怪异杀气好像滔天巨浪似的翻卷拍击。
“锵”浑铁枪斜斜刺出,凌厉无匹,转变成一条曼妙的弧线向前刺出,直瞄薛仁贵的前胸。
“当”
异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是死寂般的平静。
杜荷目瞪口呆。
薛仁贵躺在冰冷的土地,望着碧蓝的天空,心中只有沮丧和败北的苦涩。
一招,竟然一招败北。
这……
杜荷无言以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秦琼的攻击很平常,很普通,但薛仁贵却败了,败得彻彻底底。
秦琼“咳”了一声,脸色有些惨白,深深的吸了口气:心道“好险”,险些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秦琼已活了六十五个春秋,这年纪大的人大多都好颜面,不服老。他知薛仁贵武艺非同一般,此次指点薛仁贵,不使出全力,难以成功,故而这一枪出手,全力以赴。固然取胜,确也一时不适应如此强烈的力量输出,自身受到了不小的损伤。
“薛礼,你看清楚我这一招了嘛?”秦琼高坐马背,藐视的看着下方。
薛仁贵满头大汗,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那霸气的双眼……
完美的动作……
惊人的杀气……
“我……我什么也没有看到……”薛仁贵苍白着脸,喉咙蠕动,暗吞了口唾沫。
杜荷神色微动,若有所悟。
秦琼道:“你年轻力壮,如今的力量、速度皆胜于我。你的戟法,也是祖上流传,千锤百炼,不亚于我的枪法。可你却连我如何出招都没有看清,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
杜荷心道:“犹豫了,仁贵出招的时候,犹豫了。”
薛仁贵沮丧的道:“我受到了影响,没有自信接下将军的那一招。”
秦琼渐渐恢复红润的脸上露出了学习笑意,转向杜荷:“青莲,作为旁观者,你觉得我的那一招很高明嘛?”
杜荷道:“威力很大,可平淡无奇,以仁贵之能,完全有能力接下,但他因为对自己失去了自信与勇气,所以败了。”
薛仁贵闭上双眼,再次回想着那一招,道:“将军的那一招,也许平淡无奇,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招式,夺人心魄,充满了一往无前的霸气,给人一种难以抵挡的感觉。不是我看不透将军的那一枪,是我的心神都让将军的动作气势吸引,只看到了表面的强大,从而忽视了最关键的地方。”他坐在地上,喃喃自语,已经有所领悟。
秦琼下马来到杜荷的身旁道:“薛礼的作战方式与我相同,所以武道之路,殊途同归。但你却不一样,武道之路不仅仅是一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武道,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向走下去,就可以看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故而我能够指点薛礼,却无法指点你。你想要领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
他拍了拍杜荷的肩膀,走进了大帐。
长长的吐了口气,秦琼脑中想着杜荷、薛仁贵二人,轻笑道:“英雄出少年……这天下,将是他们的了。”
他依稀记得自己初窥武道门径的那一年,三十三岁。
而薛仁贵二十六,杜荷更是只有十九而已。
杜荷见薛仁贵在秦琼的指点下,已经有所感悟,摸了摸鼻子,知道自己的这位对手已经走到自己的前面去了,胸中涌现不服输的斗志,拔出了盘龙剑,在薛仁贵的面前刻了几个字。
“一月后,你我一战。”
第十部 北地风云起 第529章 万变不离其宗
薛仁贵对于杜荷的离去,毫无察觉,脑中想的只有秦琼的那一招。
秦琼浑铁枪刺来的时候,只觉得后背凉凉的全是汗:在对方那一枪威势的影响下,当时自己全部精神不由自主地被秦琼的眼神、杀气与完美的动作所吸引,本能的认为自己接不下那气势恢宏的一枪。未出手,胆气先失,出手时失去了自信,犹豫了,自然也就败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薛仁贵就这样静静的坐着。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
因为秦琼的特别招呼,也无人打扰。
直至黄昏来临,薛仁贵才面色肃然的站起来,看着地上那龙飞凤舞的七个字,那张原本有些沮丧的脸庞,浮现出了昂扬的斗志。
杜荷视他为对手,他又何尝不是如此?
薛仁贵再一次找到了秦琼。
秦琼笑着看着眼前这位眼神大不一样的悍将,漫不经心的问道:“想明白了?”
薛仁贵点头道:“我的心不静”
秦琼脸上的笑容更胜,道:“明白就好……武道自古就有‘心技一体’的说法,心、技术、自身的素质,将三者合一,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掘出自身的潜力与水平,这就是武道与武功的差别。你的力量与武功都可圈可点,但是你却缺少了心灵的修炼。好好思考,如何迈出这一步,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我能指点的也仅限于此,接下来,就看你自己的领悟了,我期待一个月后的对战。”
“谢秦将军……”薛仁贵深深的一拜,随即也答道:“末将也是一样,我与杜将军武艺旗鼓相当,一月后的胜负,就看各自对于武道的领悟。”
秦琼眨了眨眼道:“以目前来说,你应该占据上风。”
薛仁贵道:“只是暂时,一个月后就难说了……因为……”他深深是看了西边的落日,重重的道:“他是杜荷。”
秦琼感同身受的点了点头,杜荷在武学上所表现出来的天赋,确实让人心悸。
杜荷走出军营,心思沉重,他知秦琼所言非虚。
他与薛仁贵走的路子不同,武艺一样,但薛仁贵学的是上阵杀敌的技巧,而他学的却是江湖拼杀的本事,相互之间,万变不离其宗,但还是有着微末的差别。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故而秦琼能够指点薛仁贵,却无法指点自己之故。
杜荷心知肚明,也没有强求,也没有抱怨什么。
对手永远不可能太强,因为造成这一点的原因是自己太弱。
只有弱者才会不承认失败。[小说网·。。]
薛仁贵能够得到秦琼的指点,那是他的机缘,若否认这个机缘,来给自己找借口,那他杜荷就没有资格当薛仁贵的对手了。
作为一个有着傲骨的人,深深的明白一件事情:败不可耻,不承认失败,为自己找借口,却是可耻的行为。
薛仁贵在睁开眼睛的那一刹那,他的武艺修为已经在杜荷之上。
杜荷坦然的承认这个事实,他能做的只有一点,在这一个月内突破瓶顶,以实力在证明自己。
晚餐时分,杜荷与长乐、李雪雁、武媚娘聚在一起用餐。
杜荷脑中一直放不下周振威、秦琼说得武道,整个人有些呆呆的,像机器人一样,慢慢的趴着饭,本能的夹着菜。
李雪雁瞧得不乐意了,在唐朝女子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但杜家的三个女人却不一样。
也许是因为暂时没有孩子吧,她们过的并不是老套的相夫教子的生活。为了丰富她们的生活,杜荷不断的鼓励她们寻找自己的额外兴趣。羽毛球、蹴鞠、画画、抚琴、书法等等,生活是过的有滋有味。
杜荷对于她们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唯有一点……做饭。
一般来说,以三人的身份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下厨房的。然而杜荷却觉得能够吃到妻子亲自做的饭菜,哪怕是苦的,吃的也是有滋有味。
故而从长乐、李雪雁学会烹饪之后,他就提出了这个要求,表示比起那些正规的厨师,他更喜欢吃家人亲手做的饭菜。
三女也自然乐的如此。
今日正巧轮到李雪雁下厨,她花尽心思,做了一桌的饭菜,本想讨个奖赏,但见杜荷心不在焉的吃着倍感委屈,嘀咕道:“不喜欢就别吃了……”
杜荷无动于衷,依旧将一块肉夹着往嘴里塞着,肉从筷子的细缝中落下,但他却毫无察觉,依然将筷子塞入口中,轻轻的咀嚼着。
看到这一幕,李雪雁都要哭了。
武媚娘在桌子底下踢了杜荷一脚,漫不经心的夹了一块牛肉,道:“这是雪雁姐姐花费心力酿制的酱牛肉,可不是经常能够吃到的,尝尝味道如何?”在古代,牛是最值钱的牲口,官府规定是不许随意杀来吃的。只有等到牛老了,无力耕田之后,才能申报官府杀牛取肉。
在市场上牛肉是有市无价,珍贵稀少。但杜荷毕竟身份不一样,若真想吃牛肉,便是违反了这条律法,也不会因为这个小过而受到多大的处罚。毕竟世界是现实的,从来没有因为贪污一两银子而判刑的大官,也没有因为一头牛的意外死亡而处罚一个皇帝跟前的红人。武媚娘这么说,显然是提醒杜荷不要辜负了李雪雁的心意。
杜荷心领神会,笑道:“想事情想入神了,不过这酱牛肉的味道真的不错……”他架起碗中的肉块,津津有味的吃着。
女人就是如此的不可理喻,只要得到爱郎的赞美就比什么都要高兴。
这火气来得快,去得自然也快。
李雪雁甜甜一笑,关心问答:“想什么呢,那么入神。”
“没有。”杜荷道:“只是受到了一些压力,我不想输。”
“没有压力,又哪来的前进动力,这是好事。”武媚娘的心思与杜荷一般,都有着不服输,不认输的性格,两人都很有本事,他们怕的不是没有朋友,而是没有敌人,没有对手。杜荷的对手是薛仁贵,武媚娘的对手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与武媚娘并没有直接的仇怨。但她却知道长孙无忌绝对不会放过杜荷的,杜荷是她最爱的丈夫,杜荷的敌人,就是她的敌人。只有打倒长孙无忌,杜荷的仕途上才能一帆风顺。她如此尽心的扩展手中的势力,正是为了增加日后与长孙无忌死磕的筹码。
“是关于武艺上的吧,压力来至那个叫薛仁贵的薛校尉吗?此人我听父皇说过,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才。父皇为他还将杜郎大赞了一番,说杜郎胸襟高能一等,能够为大唐觅得如此惊世良才,实在是大唐之幸。”长乐也有着七窍玲珑之心,杜荷这几日专注练武,几乎将空余时间都用了出来。她也常常听杜荷说起军营里的琐事,知道在左威卫军的同一辈人中,能够给杜荷照成威胁的唯有薛仁贵一人。综合两者,自然不难猜测。
杜荷一怔,想不到李世民的眼光如此毒辣,对薛仁贵的评价如此高。也是,薛仁贵的本事就算放眼五千年的历史上也是顶尖一流的,当此一说。
“正是他……”在妻子面前,杜荷也没有打算隐瞒,诚实的道:“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