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盗帅-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荷本就打算亲自查探,刘仁轨的提议,正和他的心思,笑道:“只是我们这样太惹人在意了,不如乔装一番,来个微服私访。”
刘仁轨说了声善,两人找来寻常的农家衣服,从府衙后门出了府衙,往苏州城外的田地赶去。
苏州城濒临太湖,水资源极其丰富,刘仁轨在这附近开垦了一千顷的荒地,专门用来进行两季水稻的试验。
走在田埂上,在田地里耕作的百姓已经开始重整田地,打算七月上旬再次插秧。
一个个的百姓欢快的赶着牛马在田地里犁田,辛苦劳作之余,有的欢快的与同在田地里的请人交谈,有的放声唱着民歌,以抒发自己的欢快心情。
刘仁轨走在身后给杜荷介绍关于两季水稻的情况,道:“这第一年,大部分百姓不敢尝试。所以我只在太湖附近开垦了这一万亩田地,给那些勇于尝试的百姓耕作。不过,随着前段时间的丰收,领地里处处都可听见懊悔的声音,十成十的百姓都在后悔自己没有胆子尝试。只要下半年这万亩田地有所收成的话,相信来年整个江南都要种这两季水稻了。”
杜荷赞许点头,心中却暗叫:“可惜。”假若当时满朝文武都相信自己的话,不是试用,而让整个江南都种植这两季水稻,今年的收成至少要比晚年翻上一倍。
只是自己人微言轻,还不足以让他们对于自己的话坚信不疑,这也是莫可奈何的事情。
往前走了五百米,在他们前方不远处,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家正在田埂上休息。
杜荷叫了一声“老丈”,走了上前。
老人家见有人叫自己,笑应道:“少年郎叫老朽可有事情?”
杜荷穿着农家的衣服,作着农民打扮,老人家也直接以乡下人的叫法叫着杜荷。
杜荷笑道:“听说朝廷分段推广两季水稻,不知成效怎样,可让你们满意”
老人家“哈哈”大笑,洪亮的声音在田野上空回荡,:“满意,自然是万分的满意……哈哈,这还多亏了杜荷杜大人。若不是他,小老儿哪有今日”
第八部 开发江南 第458章 荒芜的上海
杜荷让老人家畅快的笑声所感染,也跟着笑了起来,听到后面,却是莫名其妙,一头雾水,全然不知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疑乎的望向刘仁轨。
刘仁轨脸带微笑,显然是明白个中缘由,只是没有告诉他而已。
怀着满腔的不解,杜荷问道:“老丈,这是为何?难道是因为杜荷首先提出两季水稻的提议吗?”
“这只是其中之一”老人家一副你孤陋寡闻的脸色,道:“少年郎可知大半年前苏州瘟疫之事?”
杜荷笑道:“听说过,好像是在杜荷与孙思邈的努力下,救了全城百姓吧!”
老人家一副感激涕零的神色,动情道:“不错,当年苏州瘟疫,包括我一家有十五万百姓受到了威胁,是杜荷杜大人在这危机的时候没有放弃我们,不顾自身危险,亲临我们苏州,不辞劳苦救了我们十五万人的性命。在我们眼中,杜大人就如活菩萨一样。当初朝廷颁布下种两季水稻的消息,没有几个人愿意承当风险的。不种两季水稻,我们可以衣食无忧,可种两季水稻万一失败,连饭都没有的吃。后来还是听说两季水稻是杜荷杜大人提议的,是他在我江南查探了地形气候之后得出的结论。杜大人是我们苏州人的再生父母,他的提议自然是为我们苏州百姓好的。正是因为我们相信杜大人,才有了今日的收成。七月即将到来,第二季的秧苗也已经准备好了,现在我们只等土地整好,就可以插秧再种,等收成时,我的小儿子就有余钱娶媳妇了。”
老人家笑嘻嘻的说着很平常的事情,脸上充满了对于未来的向往。
“少年郎,你要是不嫌老朽啰嗦就回去告诉你爹娘,让他别再犹豫的。当今的皇上不是暴君杨广,是个贤明的皇帝,杜大人更是一个愿意为我们百姓卖命的好官,应该相信他们的政策,别在犹豫了。错过了今年,还有明年,明年在错过了就是不该了。”
杜荷苦笑,这老人家已经将他视为前来打听消息的农家人了,看样子类似这样的情况应该屡屡发生,这些人意外成为了推广两季水稻的代言人了。更想不到自己当初做的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竟然让百姓铭记至今,实在觉得有些惭愧,笑道:“谢老人家提醒,我会的”
杜荷笑着与老人家告辞离去。
刘仁轨带头走向番薯的耕种地,道:“若不是将军在这里深得民心,这两季水稻,想要推广,绝非易事。”
杜荷感慨道:“昔日因,今日果,当初的付出,换来今日的结局,这为官者想要得到敬重爱戴,还是应该办实事,以民为本,富民强国”
刘仁轨深以为然道:“将军这一句‘富民强国’比之‘国强民富’更加的令人深省。”
两人走了数里地,来到一处种植异物的田地,一根根茁壮成长的番薯藤,相互缠绕,稀稀疏疏的有整整一亩的田地。
“好啊,比我想象中的更要好!”杜荷不仅抚掌大笑,那神色比两季水稻成功还要兴奋。
刘仁轨讶异道:“将军,这番薯的移植成功,真的能够利在千秋万世?不是仁轨不信将军,只是太匪夷所思了。你可知道那赵回是怎样种植这些番薯的?他先将粪池填满,再将番薯埋在粪池之上,培育成秧苗。秧苗长大以后,他竟然直接将秧苗剪断,然后插到了地里,连根都不需要,这种种植方式实在是前所未见,匪夷所思。”
杜荷眼中一亮,心中大喜,看来自己所托非人了。他曾经在乡下见过番薯秧苗培育的经过,与赵回用的方法相差无几。因为番薯藤生命力极其的顽强就如仙人掌一样,你掰下一栽种在土中,它照样能够存活。
种番薯也是一样,只需你培育出番薯藤,便可直接用番薯藤来做秧苗,只要将番薯藤插入土中,便是在恶劣的环境,它也能够存活生长,正是因为拥有这种生命力旺盛,容易栽培的特点。故而番薯适合在任何地形家耕种,哪怕是黄土高坡也能自由的生长。
他听刘仁轨一脸的不信邪,笑道:“等着吧,事实会证明一切的。番薯一年两熟,一亩沃土产两三千斤食物那是绰绰有余的。”其实在后世的新品种,番薯的产量不说两三千斤,一万五千斤都是轻飘飘的事情。
不过杜荷不知这从印第安带来的番薯是什么品种,不敢把话说的那么全。但尽管如此,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唐朝的水稻一亩田地产量平均只有一石,而一石只等于三百五十斤不到一些,可想而知,番薯若是培植成功,会给大唐的农业带来什么样的发展。
完全可以肯定,番薯的种植成功,可以保证以后大唐不再为军粮而烦忧,哪怕是出征高句丽这偏远之地,亦是如此。
刘仁轨让杜荷口中的数字吓的说不出话来。
这田地里并没有赵回的影子,想必他是在上海港口训练水军。
两人也结束了此次的微服私访,回到了苏州,换了一身的衣着,用了午餐,两人一起策马来到了上海港口。
唐朝的上海跟后世的上海有着天渊之别,无法相提并论。
作为后世的大陆第一大城市,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繁华之地,在此刻还是一个小小的渔村,方圆不过一里地。由于需要施工见着码头船坞,渔村里的三十几户人口已经在刘仁轨的劝说下搬离了。
如今的上海却是一个只有军官训练,而没人任何人际的荒芜地带。
杜荷站在上海的黄浦江畔,看着这个狗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地方,忍不住的苦笑了起来,这地方他娘的实在太荒芜了。
刘仁轨道:“上海这个地方除了适合建造码头外,几乎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杜荷虽为上海这个地方的荒芜而大吃一惊,但却自信笑道:“有这一个优势就足够了,未来海运必然是大势所趋,拥有港口便利的上海,只要海上的丝绸之路,扩展成功,我可以保证,不出百年,这里必将会取代苏州,成为江南最大的都会。”
也只有熟知历史大势的他,才敢放下这番狂言。
来到码头,赵回正在空地上给五百号人上课,他拿着戒尺,在一块木板上比划着,不时写下航海的一些知识,态度严谨认真,连他们两人到来也没有察觉。
杜荷、刘仁轨也不打扰,只是在一旁看着。
直到下课,赵回才发现他们两人的存在,赶忙上前行礼问好。
杜荷笑着打趣道:“想不到赵兄,还真有当老师的天分。”
赵回在绛州龙门时,还不知杜荷的身份,然如今在大唐军中生活了半年,哪里还不知杜荷在大唐的身份地位,赶忙行礼,说兄弟相称,愧不敢当。
杜荷也不勉强,这在军中上下级别是很重要的。
便是亲如罗通、房遗爱者,在杜荷下达命令的时候,也是以将军相称,不许叫青莲与大哥。
赵回回道:“都是一些小经验,但别看这些小经验,在海上行驶的事后,这些小经验往往都是救人性命的。”
杜荷让赵回带他参观他们的军营,赵回将自己的遐想,打算一一道明:如何分配水手。如何分配修理船只的工匠。如何分配医务人员等等,无不掌握的事无巨细,井井有条,让人叹为观止。
在参观的时候中杜荷发现一个个的水军将校望向赵回的眼神中充满了敬服,那是对自己长官绝对服从的态度,心道:“看来这赵回不仅是一个出色的船长,还是一个出色的能够让麾下将士佩服的将军。”
赵回擦拳摩掌的说道:“杜将军,你说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出海航行?”
杜荷惊讶道:“难道一切都准备就绪了?”
赵回自信笑道:“该教的都已经教了,将军拨给我的人个个都是骁勇的战士,完全能够应付一切危险,差的只是经验。这经验必须从航海中来提升。末将有意在附近海域航行先结交邻国友邦,开通商业航道,等准备充分以后,在展开远航。其实在末将来的时候就途径许多的国家,他们远远不及我大唐发达,但却有着许多我们大唐没有的东西,他们应该很乐意与我们交易的。”
杜荷脸上也闪过一丝兴奋,为大唐开拓海域的日子终于要来临了,笑道:“过几天你随我面见陛下,等陛下同意赐你与各国交好的文书后,即可展开航行……不过,番薯之事,不能拉下”
在杜荷眼中,番薯还是占据着很重的分量。
赵回答道:“这一点末将早有准备了,在当初种植番薯的时候,已经将所有的技巧交给了可靠的农家,如今正是他打理着番薯田地,有他在,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的。”
“那就好”
……
杜荷这一次在江南待的时间不长,还不足一个月,在处理完三件大事后,走访了江南各地,将实际的情况如实记载下来,便领着赵回返回了长安。
当他再次踏入长安的时候,已经是八月下旬了,离九月份的婚礼不足十天。
第八部 开发江南 第459章 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
赵回还是第一次来这长安,当初他经过洛阳时,就为洛阳的富丽堂皇而震撼,以为世上城池之雄伟莫过于此。如今亲眼瞧见长安的雄伟壮丽,始知自己是盲人摸象,孤陋寡闻了。
洛阳作为陪都虽然拥有超然的地位,但与长安相比,确实是逊色一筹,格局雄伟更是一般。
赵回惊叹的说不出话来。
杜荷饱含深意的笑道:“第一次看长安,任何人会有一种藐小的感觉。尤其是你深入的了解我大唐文化之后,更是如此。”
赵回缄默许久,方才点头赞同:“将军此言说道末将的心坎离去了。只有深入的了解大唐,才能体会大唐的伟大。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会对于我华夏念念不忘,有着如此伟大的文化遗传,他深深的为自己身为一个华夏人而自豪,哪怕是身在异域,哪怕客死异乡,也不忘自己的根。我也为我是一个华夏人,是唐人而自豪……”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中以充满了向往。
杜荷会心一笑,心中存有的芥蒂已然放开。他很清楚,在印第安长大的赵回虽然父母都是汉人,但本人对于大唐没有任何特殊的感情。即便有也是他父亲念念不忘的大隋王朝。他答应加入唐朝,为唐朝效力,目的非常简单,只为了能够在这个国家生存下去,并不存在忠心不忠心的问题。
但如今不一样了,在深入了解了唐朝、深入的了解了华夏源远流长的文化,赵回感受到华夏人的骄傲,感受到屹立于世界的大唐王朝的威势,为自己身为华夏人的自豪,身为大唐子民的自豪,一颗心早已端正了态度。
这是杜荷最乐意看到的事情,有了这种“爱国”的思想,赵回自当会不溃余力的为大唐效命。
带着他来到了皇宫,太极宫的雄伟,那气吞天下的建筑群体,再度给赵回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杜荷领着赵回进了皇宫。
李世民在承庆殿等候他们,赵回未得宣传,暂时不能入殿,只有杜荷一人先行入殿。
杜荷将江南的近况向李世民一一表明,并且将原来的江南与现在的江南做了一个对比,江南的发展迅速,已经是一目了然了。
李世民手中翻阅着杜荷所记下的江南见闻,耳中听着介绍,笑道:“这刘仁轨的成绩竟能出乎朕的意料,此人加以锻炼,必将是可造之才”
“还有广州刺史”杜荷在苏州待了一阵,也下了广州,对于李世民的识人用人,由衷的敬服,刘仁轨自不用说,那广州刺史叫俞文昊,并非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但却有非凡的才华,广州在他的治理下也是欣欣向荣,或许比不上刘仁轨,但也是难得的贤臣,“俞文昊也是一位难得的治世人才,广州的变化也是极大,地方百姓都说俞文昊是一位贤德的好官”
李世民脸上也浮起了一抹微笑道:“这俞文昊是十年科举的榜眼,也许是因为出生穷苦,深知百姓疾苦,从政以来,处处以仁为本,以百姓至上。年前荆王元景外出狩猎时马匹失控冲入田中践踏了百姓的庄稼。这俞文昊当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太守,但却为此找上了荆王要他赔偿。荆王好面子不从,他直接一状将荆王告到朕的面前,言辞激烈。还在信中威胁朕说若朕不给百姓一个说法,他便辞官不干,说不愿为朕这枉法徇私的皇帝效力。朕当时还真有些气愤,但随即一想就觉得此人这颗不畏强权,关心百姓、在乎百姓的心太难得了。也就注意到了他,不住提拔。短短十年间,他已经成长为我大唐的有用之才。”
杜荷听及缘由,也隐隐为之动容,想不到这之间还是这一番故事,俞文昊能够不畏强权的为民出头,值得赞叹,但李世民这识人用人,海纳百川的胸怀,更值得敬仰。做皇帝如此,实在了不起。
杜荷也提起了赵回,跟他说了大唐远航军可以出海的消息。
李世民闻言大喜,立刻接见了赵回,与之做了一番交谈,认可了他的才华,亦然决定即日展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
杜荷提议道:“岳父大人,小婿觉得还应该派遣一支外交队跟随他们一同航行,将效率做到最大。”
李世民点头同意道:“朕也有此心,自从贤婿提议组建外交部以来,朕也很关心此事,经过一段时间的筛选,已经出现了许多能言善辩的人才。他们足可当此重任,这样吧,朕便派行卫尉寺丞李义为正使、王玄策为副使,随船队出使海外。”
王玄策?
杜荷眼睛一瞪,震惊了!
牛人啊!
初唐历史上的牛人不少,比如说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的薛仁贵,百骑破万军的席君买,再就是号称史上最牛的外交家王玄策的一人一嘴灭一国了。
记得是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三十人出使西域,目的有三:一是出使印度。二是拜会吐蕃王松赞干布,睦邻友好。三是看看文成公主。但当时没有卫星,消息并不灵通。天竺的阿三们发动了内乱,篡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不知天高地厚的派了两千人马半路伏击,除王玄策、蒋师仁外从骑皆遇难,两人被擒扣押。但其后王玄策、蒋师仁趁机逃了出来,指天发誓要灭绝天竺,以雪大唐使者被杀之耻。
于是这位仁兄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到了尼泊尔,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手段,但从尼泊尔王的手中借了七千骑兵,然后以特使的身份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相助,吐蕃的松赞干布也派出了一千两百名精锐的骑兵相助。
王玄策短时间内就聚集了近万兵马,自命为总管,挥军直扑天竺。在茶博和罗城外,他用“火牛阵”一仗击溃印度数万象军,月余后破茶博和罗城,一路追杀阿罗顺那。从北到南杀印度兵数万,俘虏数万,凭借借来的几千杂牌军就平定了天竺,逼得天竺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国。
一个非军事专业出身的使节,一个在国外毫无根基的外交官,凭着一张嘴,居然能够完成这样的壮举。实在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杜荷每次读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对于这位仁兄,报以极高的敬意,此刻听到他的大名,也为之动容。
李世民惊讶的看着杜荷。
杜荷笑道:“其实小婿觉得让王玄策当正史,李义为副的更为妥当”
李世民白了他一眼:“说胡话,王玄策虽有才华,但只有三十余岁,怎能担当正使重任?况且李义身为卫尉寺丞,乃是大唐资历极高的大臣之一,又怎能给王玄策当副手。”
杜荷恍然一笑,也知自己受到了王玄策名气的影响,确实说了胡话,不过对于这位牛人还是相当看中的。
翌日在朝堂上,李世民册封为赵回云骑尉,并且命令李义、王玄策为大唐外交正副使,由海路造访诸国。
杜荷也见到了王玄策这位牛人,他有些其貌不扬,五官并不出众,一眼望去就如大街上的路人甲,实难想象如此平凡的一人有如此的本事。正映照了一句话“人不可貌相”
对于赵回的这次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杜荷还是加以了干涉,因为这第一次行动成功与否关系实在巨大,他不想落人口舌,更不想因为第一次的失败而打消大唐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的念头。
赵回脑中的航海路线是横跨了整个太平洋,距离太远,并不符合当前大唐的需求。
故而并非是杜荷脑中的最佳航线,记得世界地图的形态,深知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关键的地方在于西南,而不是东面太平洋。
只要大唐的远航军能够找到马六甲海峡,通过马六甲海峡,迎接他们的将是一个全新的天地,罗马、大食、天竺还有埃及等文明古国都在那一块,只要打通这一条航线,跟这些古国建立海上的商业航线,也就意味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成功。因为历史上第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大食到扬州的,这条海上丝绸之路整整影响了上千年的历史。
他将脑中隐隐约约记得的地图画给赵回,虽然有很多地方都画的不清楚,但大体方位是不会错的,只要赵回能够根据大致的方向航行,变通一下,便不至于走错航线。
赵回对于杜荷也很是信服,他深知在海上一张地图的珍贵,隆重的双手接过,然后告辞离去。
看着赵回远去的身影,杜荷有一种预感,他这一走,将会开启大唐航海事业的新纪元。
随着婚期将近,杜荷也终于从忙碌的公事中得到了喘息之机,开始筹备与武媚娘的婚礼。
就在婚期即将到来的时候,久违的二武再次出现在了长安城,两人已经不在是乞丐模样,衣着整齐,光鲜华丽,颇有偏偏风采。
第八部 开发江南 第460章 婚约上的竹杆
九月初。
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在这难熬的“七年”里:杜荷终于迎来了迎娶武媚娘的大喜时日。
说起来这已经是杜荷第三次当新郎了,可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些期盼和期待。
这一大早,在长乐、李雪雁“温柔”的服侍下,杜荷穿上了大红喜袍,骑上了带着红花的白色骏马,领着迎亲队伍,浩浩荡荡的往武府行去。
经过一些老套的习俗,杜荷毫无悬念的来到了武媚娘的闺房前。
小丫头武景娘如门神一般阻挡在了门口,她高昂这小脑袋,摇着脑后的一对双马尾,一副适适当当的表情,似乎再说不过我这关休想娶到我二姐。
这女方家人阻亲,设局难新郎也是习俗之一,杜荷不以为意的一笑道:“小丫头想考你姐夫什么?”
武景娘却嘟哝着道:“我才没有兴趣考你呢,想要当我的姐夫,那必须对我好才行对我不好,我就不让你娶我二姐”
杜荷意外的一笑道:“那怎么才算对你好”
武景娘眼睛一亮,笑道:“给我买长安郑记的烧鹅”
“成”杜荷笑道:“回头让人给你买二十只,让你吃到不想吃为止”
武景娘甜甜一笑,叫了一声好姐夫,然后道:“不许骗我”说着乐滋滋的让路了。
这关卡实在过的太容易了。
四周迎亲的人都笑了起来。
在千呼万唤之下,武媚娘在杨氏的引领下,走出了闺房。
公主皇亲结婚的礼节与百姓有着很大的诧异,武媚娘出来的时候已经带了上红盖头。
虽然看不见武媚娘的容颜,但那红红的薄纱,若隐若现的容颜,那一身大红的喜服衬托的魔鬼身材,给人一种另类的美感,让人有一种想迫切掀开盖头一睹薄纱下那惊世容颜的感觉。
在众人欣羡的眼神中,杜荷拉上了武媚娘的手拜别了杨氏,将她领入花轿,返回杜府。
杜府那边早已准备好了,迎亲的锣鼓声传来时,震耳欲聋的爆竹声震天响起。
以往的爆竹就是将竹子丢在火中,竹子焚烧时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然杜荷在许久之前,已经发明了火药,将火药放入竹中少许,燃烧时的爆炸声远远胜于竹子焚烧的声音。
那“叭叭叭叭”的震耳声响,响彻天际,也符合如此喜庆的日子。
只是如此爆竹还是初次现世,难免将一个个来参加婚礼的人吓得三魂去了六魄。
但类似于程家七活宝这群不怕死的妖孽是个中例外,他们直接抢了下人的任务,当起了点爆竹的免费佣人,玩的是不亦乐乎。
进了杜家的门,接下来的事情也不外如是了,杜荷与武媚娘先是拜堂成亲,然后武媚娘给长乐、李雪雁敬茶,接着迎入了新房。
杜荷如今的身份以非同一般,不在是长安的纨绔子弟,而是有头有脸的朝中重臣。
来道贺的宾客,也不仅仅只是一干的狐朋狗友。
有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李绩这类长辈,有苏定芳、郭孝格这类的将军,还有尚书省的一竿子同僚。
冲着他们这些人,杜荷作为新郎少不了亲自接待,陪着他们喝酒,一时间也是不得进洞房的。
尚书省的一竿子同僚还好,一个个都是文士,酒量有限,敬两杯,意思到了,也就可以了。但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这三人都是那种喝酒如喝水一般的牛人。
秦琼比较善解人意,不会为难人,程咬金、尉迟敬德就不好说话了,尤其是程咬金,这货就是一个坏胚子,存心捣蛋的。那国字型的豪迈脸庞,一脸的络腮胡子,怎么看,怎么像一个英雄人物,可脸上偏偏挂着猥琐的坏笑,一副不将自己灌到上不了新娘床就誓不罢休的模样,让人看了就是揍他一顿。
“来,杜家小子,再来陪我老程干一碗,哈,你小子有本事,有酒量。今天是你的大喜日子,不陪我老程喝个痛快,老程我就蹲到你的新房去,看你怎么跟新娘洞房”程咬金那可比狮子的嗓音在杜府上空回荡,那架势做的十足。
在首席陪着房玄龄等人的杜如晦听到这话,眉头挑了挑,报以苦笑:这货耍无赖的本事天下第一,连李世民都拿他没辙。
杜荷额头上出现了三条黑线,心中叫苦:娘的,也不知九泉之下的程老夫人怎么生出这么一个活宝来,暗自嘀咕:这家伙就是混世魔王,什么事情也干的出来,惹急了他,指不定真的钻到新房里待着,来坏自己的好事呢赶忙赔笑道:“程将军说的是哪里话,老将军想要小子陪你喝酒,小子奉陪到底就是了。”他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尉迟敬德,灵机一动,继续笑道:“只是小子听说程将军的酒量大唐第二,就我这点酒量实在没法子跟您老相比啊!”
“啊,这倒也是……”程咬金见杜荷认输也满意的点了点头,但琢磨了一下,那对牛眼睛怒瞪的如灯笼一眼,叫喝道:“好你个杜家小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在长安能够找出酒量比我老程还要好的?你给老程说清楚了”
杜荷看了一眼一旁的尉迟敬德笑道:“自然是尉迟将军”
程咬金与尉迟敬德正是一对活宝,两人从认识的那一天开始就不对眼,争来斗去,谁也不服气谁,到了老了,本该是消停的时候了。哪知他们两人却是越演越烈。
程咬金这一听爬在头上的是尉迟敬德,立刻不屑的撇嘴道:“就他?老程我的手下败将,不足一提”
尉迟敬德让杜荷说是第一,满心欢喜,但听程咬金这样一说,霍的一下站了起来道:“程胖子,你什么时候赢过我了?”
程咬金不屑道:“说你老了,记忆不好,还不承认。就在两年前,你在科技院里,让我老程打的落花流水,连最爱的兵器都让我打断了,还有什么好说的”他们两人的酒量差不多,每每一起喝酒的时候,都是一碗一碗的干,喝到最后两人都是晕乎乎的,谁也不知谁先倒下。即便是没有倒下的,也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只是以为对方没有倒,不住的对着空气干杯,直至倒下。两人都不知彼此的酒量孰高孰低。
故而程咬金直接提起了自己唯一一次比武的胜果,来表示自己厉害一些。
尉迟敬德听他又提起此事气得哇哇直跳,那次输给程咬金已经算是他这辈子都难以洗涮的耻辱了。
杜荷假情假意的劝道:“两位不必心急,既然你们谁也不服谁,不如就在这大庭广众之下斗上一斗,反正我杜家有的是酒,谁输谁赢,让大伙儿见证一下,怎么样。”
尉迟敬德一拍案桌,大喜叫道:“好主意,程胖子,可有胆子跟我一比”
程咬金“哼哼”的说道:“我老程不是吓大的,你黑炭头既然有胆子画下道来,我老程就敢接下……”
两人就如两头针锋相对的水牛,彼此互瞪着,不再理会杜荷,两人你一碗,我一碗的对干了起来。
杜荷心底对尉迟敬德说了声抱歉,溜了……
真陪程咬金疯,自己也许真的进不了洞房了,谁会那么傻。
就在杜荷继续给所有前来道贺的宾客敬酒的时候,一名小厮突然来到他的身旁,在他的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眉头突然紧紧皱了起来。
小厮传来的竟然是武元庆、武元爽在府外求见的消息。
杜荷握紧了酒杯,从感觉判断,这不是什么好事情……
这两个混蛋来长安没有多少时间给自己给武家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自己还没去找他们,现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