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盗帅-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仁贵看出了一些端倪,疑问道:“感觉有些不一样,路过的两座军营同样是劲旅,但跟大人的相比起来,似乎少了一些什么。”
“是朝气吧!”杜荷微微一笑,给出了答案:“我军中的制度与其他的有些差别,在这里没有所谓的火头军,每一个都是正规军,都是经过严苛挑选出来劲旅。”
薛仁贵蹙眉不解,是古代火头军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们即为军队提供膳食、饮用、改善生活;在部队伤亡严重,遇到困难时,还可以直接参加、投入战斗,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的存在。杜荷这里坦然的说出没有火头军,实在让他觉得意外,沉默了半晌道:“没有火头军,那全军的膳食如何处理?”
杜荷笑道:“你误会了,没有所谓的火头军,不代表没有火头军。只是没有那种专门负责做饭的军队而已。在我军中,每隔两个月都会进行相互间的比赛、较艺。军与军之间,队与队之间,展开数十项比赛,然后估算总分。倒数第一的做饭,倒数第二的洗衣,倒数第三的整理军营整洁。第一名的自然是大爷了,只要训练,什么也不用做。男人吗,都是有血气的,洗衣做饭扫地,没有什么,但就是面子上过不去。第一名的想保住位子,倒数的,更是知耻后勇。所以嘛,整个军营自然朝气十足,即便不用看管,训练的也是热火朝天。”
薛仁贵先是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异彩,笑道:“大人好高明的治军手段,在这种制度下将士为了荣誉,将会不溃余力的训练。不断的练,不断的练,最后将训练当作家常便饭的生活琐事,长此以往,这支军队,还有谁可匹敌?”
杜荷微微一笑,带着薛仁贵来到军中帅帐,传令兵卒将军中将校一并请来。
罗通、房遗爱、席君买、王德正四名杜荷在军中的臂膀短时间内聚集在了一处,见军帐中的薛仁贵皆露出好奇之色。
杜荷拍掌笑道:“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身旁这位乃是龙门修村的薛仁贵,从今日起正式加入我军,至于职位,我想想……飞骑不是缺少一名校尉嘛,就是他了。”
杜荷此话一处,罗通、房遗爱、席君买、王德正都讶异的将目光停留在薛仁贵的身上。
飞骑军是杜荷的直系部队,当年杜荷在与吐蕃的会战中,立下不菲的功勋。李世民将元从禁军﹐改名飞骑赐给杜荷统帅。
一直以来,飞骑都是有杜荷的亲兵头子原来的玄甲军副将范元辰统领,今日无故给飞骑任命一个校尉,明显有将飞骑托付的意思。
飞骑可是一支拥有四千骑的精锐部队啊!
将这么一支部队托付给一个农民打扮的壮汉,不是杜荷脑袋秀逗了,就是这个壮汉拥有超凡的能力。
作为部下,一干人对于杜荷的用人水平还是极其信服的,故而一个个都很讶异,不知薛仁贵究竟有什么本事,得杜荷如此信任,放心的将飞骑托付。
“在下罗通,青莲诸事繁忙,军中大小琐事多由我来打理,在军中有什么需要的地方可以来找我”罗通作为杜荷的兄弟,对于他看中的人,也给予最大的信任。
房遗爱也是一笑,挤眉弄眼道:“房遗爱,薛校尉还是第一次来京吧,今夜我做东,给你接风”
席君买、王德正也相继介绍了自己。
薛仁贵也知校尉是什么一个职位,见杜荷如此器重,心中好是感激,见一干同僚并未排斥自己也暗自欣喜。
杜荷也不多说,让罗通领着薛仁贵去军中逛一逛,交接任命,其他人各回岗位。
看着一干人走出去的身影,杜荷心道:“薛仁贵,我只能帮到这里,接下来就看你自己的了”
薛仁贵作为无功无绩的农民,贸然得到校尉一职,不服气的人不可能不存在的,罗通、房遗爱、席君买、王德正能够接受他,也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让最好战地罗通来接待薛仁贵,正是有心让薛仁贵先一步以技艺服众。
第八部 开发江南 第426章 武媚娘的麻烦
东宫,太子府。
李承乾正无所事事的与卢子迁下棋对弈。
棋盘上黑白两条大龙厮杀的格外激烈。
李承乾上次诬告杜荷,引起了李世民的滔天怒火,赏了他一个巴掌之余,随即又将他关了禁闭,让他闭门思过,好好反省。如此惩罚,看似平淡宽容,其实不然。对于李承乾本身来说,这样的惩罚比痛打他五十大板,将他打的半死不活,还要严重。
因为他是太子,太子是未来的皇储,为了锻炼太子的治国能力,历代皇帝都会将一些奏章政务交给太子批阅,让太子与之麾下的谋臣团商议处理,而皇帝则从奏章中判断太子的治国水平。
以往李世民尽管不喜李承乾的作为,但都将他做太子对待,每天都会让他帮着处理一些国事,然后写下评语。
可这一关禁闭,日常给他处理的奏章也断了,意味着他此时此刻已经无法在履行太子的权力。
这对于一个太子来说,那是致命的。
卢子迁献出杜荷罪证,虽然让他自刮耳光,但李承乾对于卢子迁并无任何不满,反而更是器重,只是将所有过错都推卸在了杜荷与李世民的身上,暗恨李世民不公,恨杜荷再一次让他尝受悲剧的滋味。
“太子殿下,杜荷回来了。”一名太子府的侍卫走进大殿,向李承乾禀告。
李承乾手中的白子跌落在了棋盘上,听到这则消息眼中闪过一抹恨意,“回来了?你可看清楚了?”
侍卫肯定的道:“属下亲眼所见,不会有假,他带着一个农民前往左威卫驻扎的营地去了。”
“卢先生,你怎么看?”李承乾求计问向了卢子迁。
卢子迁将黑子下在了关键处道:“太子殿下稍安勿躁,假若那个公孙夜月真是杜荷所藏,他远行归来,首要之事,便是去找公孙夜月,确定她是否无恙。只要我们跟随他,便可找出公孙夜月的行踪,到时杜荷所犯将是窝藏刺客的死罪,即便陛下有心偏帮,也无能为力。假使此事于杜荷无关,那么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了,公孙夜月估计已经用独特的方法,逃出了皇宫。不过,依我的计算,公孙夜月是没有可能逃出去的,即便是有,也一定有内应相助,杜荷的可能性最大。”
李承乾冷笑道:“我明白了,我这就让人盯紧杜荷的一举一动,一定要揪出他勾结公孙夜月的证据,到时候看父皇在如何偏袒。”
杜荷将薛仁贵托付给罗通之后,打算去看看公孙夜月如何了,此去近一月之久。有些担心她的安危,不知让她人察觉了没有。
这走在前往皇宫的路上,却生出了警戒之心。
转念一想,放弃了这个念头,暗忖:自己在朝中混的挺香,然也因此会引来一些心胸狭隘的人的嫉恨。自己与李承乾势不两立,那厮就等着抓自己的把柄。在他的麾下似乎有一个厉害的谋士,曾经怀疑了自己,假设那个谋士心存疑虑,必将派人暗中盯梢。
李承乾是皇宫的半个主人,虽然他被关了禁闭,但是要找一个人来盯着自己,打听自己的去向,那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过频繁的往弘文馆,太容易引人在意了,于己与公孙夜月都不是好事。
如今自己外出方归,立刻就前往弘文馆,落入有心人眼中必遭怀疑。
如今的他,在经过多年的朝堂生涯,为人处世,都怀有着一颗警戒之心,唯有步步为营,才能笑道最后。
略作沉吟,他继续前走,不过目标已经不是弘文馆,而是科技院,去查看罗盘最后一道工序是否已经完成。
他却不知,这一步谨慎不但救了公孙夜月,同时还让他免于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杜荷这抵达科技院,直接找上了负责研究罗盘的管事,也是技术师傅。
这负责研究罗盘的技术师傅不是别人,正是大唐著名的第二神棍李淳风。
说起这个李淳风在大唐也是赫赫有名,他今年不过三十七岁,还不满四十,却是道家第二号人物,与袁天罡齐名,是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尤其精通天文、地理、道学阴阳等术。
早在贞观初年,李淳风就在李唐王朝就崭露头角了,他改进汉代“落下闳”(人名)发明的天文浑仪,加黄道、赤道、白道三环,使天文观测更便捷精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
这天文浑仪与罗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皆是用精妙的仪器来分辨观测的微小的数值,让仪器更加的精准。唯一不同的就是天文浑仪用于天文,是测量天体的仪器,而罗盘测量的却是方向。
罗盘之所以会出现在世间,也是因为古代的天文学家以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天干地支等,全部刻放在罗盘上。一些天文学家通过磁针的转动,寻找特定的方位或时间。
尽管古代的天文学中没有提到“磁场”的概念,但是罗盘上各圈层之间所讲究的方向、方位、间隔的配合,却暗含了“磁场”的规律。
故而这罗盘的制成,其中也需要用到大量的天文学知识。在这一点上,李淳风正是大唐第一。
当初杜荷在为罗盘的制作烦心的时候,需要大量的天文学知识。古代的天文学知识是深奥的八卦、十二地支这些玩意,杜荷从未接触过,于是找到了太史局。太史局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李淳风因为改良了大唐历法,给李世民安排在太史局掌管天文星象,正好与杜荷碰了一个正着。
杜荷也果断的用了自己的职权,一锄头挖倒了太史局的墙脚,将李淳风挖了过来,成为制作罗盘的总管。
李淳风也确实不凡,应该说实在太了不起了。
古代分辨方位不可能划分得很细。只能用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八个大方位来描述方向。而根据杜荷的提示,李淳风以八卦来代替这八大方位,分别是坎卦代表北方,艮卦代表东北方,震卦代表东方,巽卦代表东南方,离卦代表南方,坤卦代表西南方,兑卦代表西方,乾卦代表西北方。随之又以将地平面均分为十二个等份,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指示方位,大大细化方向刻度的划分。一个小小的罗盘却容纳了九宫八卦十二地支,充满了古人那无穷无尽的智慧。
杜荷在离去之前,九宫八卦十二地支的方向刻度已经成形,只剩磁针的调试。罗盘用于海上,自然越精确越好,磁针是最后的工序,也是最容易,却重要最关键的。他的要求是在回来之前,调试完成。
现在他以回来,罗盘的最后调试,却不知是否已经完成。
“大人”李淳风听得杜荷叫唤,笑着端着已经成功研制的罗盘道:“依照指示,罗盘最后一道工序指针已经调试完毕,罗盘正式研制成功”
“太好了”杜荷握起了拳头,接过了李淳风递来的世界上第一个罗盘,尝试着转动身子,来测试方位,在南北针的指向下,上至九宫八卦,小到十二地支对应的方位,一目了然。
“有此海上利器,我大唐横行海域,将无所顾忌李道长,这发明罗盘之功,可算是功在千秋啊!”杜荷小心翼翼的将罗盘放在桌上,难掩喜悦之情,海船已经成功,经验丰富的船长也以寻得,现今连罗盘都准备就绪了,一切都已具备,万事都向好的方向发展,海上贸易已经可以展开了。
李淳风道:“这些都是大人之功,我等不过是依照大人的意愿动手而已,论功劳哪里比的上,大人别在打趣我等了。能够从大人哪里习得一心半点,才是小道梦寐以求的事情。”
杜荷对于天文地理一窍不通,只是知道一些基本的常识,而这些常识恰恰是上千年前的唐朝不具备的。
就在杜荷与李淳风交谈之际,武媚娘却遇上了不小的麻烦。
武媚娘一路疲乏,回家后与母亲杨氏,小妹景娘打了招呼后,就上床躺了一会儿。
睡了大约一个时辰,隐隐约约间听到了杨氏与武景娘的争辩。
“娘,二姐回来了,给她说说吧。那两个混蛋就是白眼狼,根本养不活的,除非将我们武家所有的财产给他们,不然他们是不会罢休的。”武景娘的话语充满了气愤,不满。
“丫头……别没大没小的,他们在什么说也是你大哥二哥,怎能这般没理”杨氏语气说的重,但并没有怪罪的意思,只是充满了无奈。
武景娘提高了分贝道:“我才没有那么混账的哥哥,当年他们将我们逼得背井离乡,吃了多少的苦,受了多少的罪。现在我们发达了,就想要分一本羹,做梦去吧哼,有二姐在,我就不信,他们能将我们怎么样。”
“嘎吱”一声,屋门打开。
武媚娘铁青着脸走了出来:“娘,小妹,你们说什么?武元庆、武元爽找上门来了?”
第八部 开发江南 第427章 武家二少
武元庆、武元爽。
听到这两个名字,武媚娘的双眼就忍不住冒出熊熊火焰,那张绝美的脸庞都扭曲起来了。
别看大唐风气开放,也别看大唐出现了武则天、上官婉儿、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这类的女强人,但实际上女子在唐朝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大多人都认为唐代风气开放,女权上升。这里是个误区,事实上并非如此,那些有地位女子都是些公主、郡主。她们流传下来许多的风流韵事,给人一种误解。
李唐皇室因为地位特别是不能作为普遍性代表的。
女子的地位的发展,在历史上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几千年前母系社会,这个时代女子当家,男子的地位可比猪狗货物,想杀就杀,此后随着时代的变化,男子开始掌权,这水涨船高,泥多佛大,女子的地位自然有所下降,不过下降的并不是那么厉害。
到了汉朝女子还是有一定地位的,这点从汉朝的财产和身份的继承权就可以看出来了。
根据《二年律令·户律》规定,汉朝家庭财产在继承上存在继承次序,依次是:子、父母、寡妻、女、孙、耳孙、大父母、同产子。故而汉代女性有一定的经济地位,有财产的继承权,也可以取得户主身份。
至于爵位继承:汉朝女性同样享有身份继承的权利。所谓身份继承,主要是指对爵位的继承,也可以说与政治地位有关。女性虽可以取得与男性一样的爵位,但还是有前提的。一般而言,汉朝女性爵位的获取,没有独立的受爵之说,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是依靠男性得来的,是对男性依附的体现。而且,在爵位继承中,按《置后律》,仍是以男性为先,若无男性才可使女性嗣爵。其继承顺序依次是:男、女、母、男同产、女同产、妻。
由此可见,在汉朝的女子既可以继承家业,也能够受封爵位。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女子的地位一天不如一天。
两晋南北朝时期,女子渐渐的失去了财产继承权与爵位继承权,已经没有什么地位了,但是她们还能得到土地或有权。朝廷根据人口分发耕作田地时候,女人能够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到了唐朝,女子甚至连获得土地的权力也没有了。
至于唐后的宋元明清更不用说,朱熹妖精与程颐的朱程理学将女子的地位打落谷底,他们的“男尊女卑、夫主妻从”、“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等观念彻底的让女子沦为附庸,影响了好几百年。
也即是说,在唐朝寻常人家的女子就是吃白饭的,得不到国家的任何支柱。
武媚娘就生活在这个女子地位低下的时代,不过她比起寻常人家的女子更加幸福。因为她的父亲是武士彠,大唐开国元勋之一,位列二等“太原元谋勋效功臣”,一品应国公,是武德皇帝李渊最信任的一位大臣之一,不止为八大宰相之一,而且掌管皇帝禁军。当年武士彠的原配相里氏死后,李渊甚至亲自给他做媒,娶了武媚娘的母亲杨氏,可见恩宠。
固然因为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朝中重臣全部换上了秦王幕府,作为李渊亲信的他,没有得到重用,但依旧任利州都督手握地方的军政之权,有着不一般的地位。
身在这种家庭,武媚娘吃穿自然无忧。
然而一切幸福在贞观九年中止了,贞观九年,武士彠病死。
依照唐朝的继承法,家族中一切财产、爵位皆由武士彠二子武元庆、武元爽继承,而作为女子的杨氏、武顺、武媚娘、武景娘四人,她们连一个铜子也没有资格分到。
武元庆、武元爽本就是性格恶劣的小人,杨氏、武顺、武媚娘、武景娘四人在他们眼中根本算不上是“亲人”,故而根本就没有养她们的意思。最开始还分给她们一栋像样的房子居住,杨氏依靠日以继夜的纺织养活一家子,但后来武元庆、武元爽两人连房子也收走了,将她们赶到了乡下的几座破茅房里。
一年冬天武景娘受冻病危,杨氏纺织赚来的钱勉强维持家计,哪里有余钱医病?只能厚颜去求武元庆、武元爽支助,那两个畜生不闻不问,甚至还说死就死了与他们何干,这种话来。
最后还是因为贺兰家找上了门来,武士彠在生前与贺兰家定了亲事,贺兰家也没有嫌弃武顺,武顺嫁了出去,而出嫁的钱救活了武景娘。
没过一年,因为土地整改,武元庆、武元爽丧心病狂的又将武媚娘他们赶出了茅屋,这一回连屋子也不给她们,只是给她们了一个破旧的窑洞居住。
生活越来越恶劣,杨氏不得已带着武媚娘、武景娘背井离乡的往洛阳投亲。这千里之遥,一路上她们吃了不少的苦,若不是杜荷及时出现,杨氏甚至有死在途中的可能。
武媚娘自小到大都不是心善之辈,有着极强的心计,很会记仇,对于武元庆、武元爽这两个人已经恨到骨子里去了。
在睡梦中隐隐约约的听着杨氏与武景娘的对话,本也不愿意起身,但听到事关武元庆、武元爽,那埋藏在心底的恨意一下子涌现出来,什么睡意都消失了,破门而出,气势汹汹的出声询问。
那架势将杨氏、武景娘都吓了一跳。
见两人不答,武媚娘追问道:“说啊,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不在的这一个月发生了什么事?”
武景娘正想开口,却让杨氏一把拉了住。
杨氏强笑道:“媚娘,你听差了,哪有什么?”
武媚娘哪里看不出来其中问题,已然断定武元庆、武元爽找麻烦来了,沉声道:“那两个混蛋来干什么了……小妹,你说”
武景娘看了看杨氏,看了看武媚娘,挣脱了杨氏的手,躲在了武媚娘的身后。虽然在身份上,杨氏这个当娘的最大。不过杨氏是大家闺秀,无欲无争,没有什么主见。而武媚娘自小就是女强人,所有家中的决策都是她定的,论威信,杨氏拍马也比不上。
相较于杨氏这个母亲,在武景娘的心底还是更怕自己这个二姐多一些,面对武媚娘的逼问,当即躲在一旁,将经过细细说来。
原来武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尤其是茶叶,在市场上行成了垄断,武家茶已经传遍全大唐了,武元庆、武元爽都是纯正的二百五、二世祖,才能没有什么,赶跑了武家人后,也一直在坐吃山空。
由于没有官职,只能依靠父亲的爵位度日。昔年,武士彠留下了不菲的资产,两个二百五养成了大手大脚的性格,他们这种只出不进的花钱方式,就算是金山银山也要让他们挥霍一空,这两年间已经将武士彠的钱财花销干净了。
虽然有着爵位支持,月月有俸禄,不至于饿肚子,然而土财主哪里过得惯穷日子,那种生活难熬之极。
他们兄弟两人在这个时候听到了武家的消息,起初还不怎么在意,直到听说武家茶的管事是武顺、武媚娘,就不一样了。武媚娘是杜荷给取得,武顺却用的是原来的名字。
细细一打听,得知武媚娘就是武照,而长安武家,正是他们武家的人。
“三从四德”是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一条道德观念。《仪礼·丧服·子夏传》曰:“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武士彠已故,依照现代人的道德理念,武家以武元庆、武元爽为尊,只要杨氏、武媚娘、武景娘还是武家人,那么他们就必须听从武元庆、武元爽的话。
武元庆、武元爽依仗着这条古训,趾高气昂的找上了门来,很客气的支些钱花。
武景娘年幼,万分不愿,但也无能为力,而杨氏懦弱,而且深受礼教的影响,在武元庆、武元爽面前总是要矮上一截,抵不住他们的趾高气昂,给了他们一笔钱。好在杨氏并不管事,她无权调用武家钱库里的商业资金,只是将家用的钱给了他们。
武元庆、武元爽自然不满,扬言等武媚娘回来后,再上门来。
听及缘由,武媚娘气得怒火三丈道:“娘你怎么这么糊涂,当初他们是怎么对我们的,还给他们钱?”
杨氏也有些怕自己的这位宝贝女儿,唯唯应诺道:“这个……他们好歹也是你哥哥不是嘛?”
“他们,不配”武媚娘一脸的不屑,但见杨氏这副模样,心中也即是不忍,上前也柔声道歉:“娘亲,是我说的重了……这事就让我来处理吧!”她前一句话是万分的柔顺,但后一句却是万分严厉,那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满是冷冷的笑容。
“媚娘”杨氏有些担心。
武媚娘笑道:“娘,你放心拉,我会好好的待他们的”她将“好好”的两个字说的特别重,对着杨氏拜了拜,下去准备了,来到前厅,叫来手下让他们打听武元庆、武元爽的下落,然后特地告诉他们,武媚娘已经回来了。
与此同时,在长安齐王府。
齐王李佑得到了武媚娘回来的消息。
第八部 开发江南 第428章 久违了,长孙老狐狸
吃喝嫖赌,是任何时代都不可缺少四项娱乐,越是有钱人接触的越多。
百胜赌坊是长安最大的赌坊之一,老板姓常,人称“常四……”
在长安这种龙蛇混杂的地方能开设一间红火的赌坊,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谁也不知道赌坊是何人开的,但凡事在赌坊里撤泼的人,甭管你是二世祖还是三世组,都吃不了兜着走。曾几何时,长安不少的二世祖都曾打算借助上一辈的关系闹事,最后都没有一个有好果子的。哪怕你的背后的身份地位再高,也承受不住。
昔年大唐名相之子“杜荷”、房遗爱就曾经干过类似的事情,依仗老子的权力……赖账。
结果第二天,一本奏章就递到了李世民的面前,直接状告房玄龄、杜如晦教子不严,纵子大闹赌坊,涨势行凶。最后房遗爱掉了一层皮,在床上趟了一个月,假若不是最后时刻,伟大的房夫人出面,房遗爱大半条命都要交待了。“杜荷”却没有怎么样,不是因为杜如晦大发善心,而是他老人家直接给气得晕死过去,命在旦夕,若不是当时孙思邈意外在长安,杜如晦这条老命就要中止了。
从华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在百胜赌坊仗势作恶了。
“杜荷”、房遗爱就是传说中杀鸡儆猴的那两只鸡。
不过今天却有了例外,两个二世祖在百胜赌坊闹腾了起来。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武家二少……武元庆、武元爽。
吃喝嫖赌是二世祖的通性,没有多少例外。
武元庆、武元爽天性好赌,来到长安后几乎就泡在了赌馆里。常言道,十赌九输,一点也不假,在赌馆泡了十天,他们带来的钱,加上从杨氏那里讨来的钱花的是一干二净,点滴不存。
直至今日,一狠心一把下去将家传古玉给压了,输的正是那一穷二白。
玉佩是身份的象征,身戴的玉佩越好,这身份也就越高。他们的玉佩是当年高祖皇帝李渊送给他们父亲的,有着非一般的意义,就这样给典当出去,实在不舍。索性就来了一个不认账,要求赊账。
百胜赌坊的第一条规矩正是概不赊账,两人登时犯了忌讳,让人围了起来。
赌坊的护卫个个都是三五大粗的壮汉,这一围,武元庆、武元爽两个小白脸就像是那矮了一圈的待宰羔羊。
武元庆、武元爽在老家利州也算是无法无天的人物,何曾遇到这种情况,吓得本来就白的脸蛋,更加没有了血色,背靠着背战战兢兢。
武元庆此时此刻还不忘吠犬一声道:“你们你们想干什么,告诉你们,我……我是应国公,你们,胆敢对我无礼……”
赌坊的管事闻言哈哈一笑:“我当是谁,原来是一个依仗父势的小家伙。呵,也不打听打听,这里是什么地方?长安……类似你这种人,在利州或许算是一个角色,在我们长安屁都不是一个。假若是你老子武士撵来了,我们还会忌惮三分。你们……省点力气吧……”
自战国时期开始,由于赌博为祸甚深,往径令人倾家荡产,又引致种种破坏社会秩序和风气的弊端,故有禁赌的法律。始皇一统天下,由李斯制定禁赌的法律,轻则“刺鲸纹……”
重则“挞其股”汉代亦续施赌禁。至魏晋南北朝,士族兴起,法禁松弛,虽有禁法条文,却名存实亡。隋朝末年,政治弛废,官吏好商遂同流合污,大兴赌业,联手发大财。隋灭后此风更变本加厉,各地政权乐得收入大增,变成像因如阁般官商合作的局面。
大唐比较开放并不禁赌,虽不至于赌风盛行,但是一些豪门子弟却也不免染上如此恶习。
百胜赌坊分为三档次,下档次给小康家人玩乐:中档次接待富裕的商旅和一些级别低的世家官宦子弟:至于上档次最是高贵,往来的不是富甲一方的大商贾就是地位不凡的世家官宦子弟。
武元庆、武元爽身份确实不低,来的正是这第一档次的大厅。
大厅的赌客无不是身份高贵,赌坊管事这话音一落,百胜赌坊所有的赌客都大笑了起来。
确实如此,长安城人口多达百万,有的时候随手一抓就能逮到五品以上的官员。武元庆虽然是世袭应国公,爵位可比房玄龄、杜如晦这老一辈人,但是他在朝中没有任何的官职,实力,只是一个空架子,根本没有人会忌惮他。真斗起来,一个五品之流的小官也能干翻他们。
百胜赌坊连房玄龄、杜如晦都敢惹,更别说是武元庆、武元爽了。
赌坊管事双手插腰趾高气昂的道:“……将玉佩交出来,我们开门做生意,不为难你们。不然的话,休怪我们用强了。”
武元爽还算是有脑子,见事情无法善后,道:“又不是付不起银两,张狂个什么。我是武家人,我武家茶叶遍布天下,还差你这点银子……”
他此话一出,四周哗然,来这里的赌客不乏见识广博的世家官宦子弟与手握千万资产的豪商。如今在大唐公认的两大最赚钱的行业就是茶与纸,武家茶的在市面上形成了垄断,即便炒茶已经不是秘密,然如何炒,火候如何也只有武家人知道。
纸的利润按道理在茶叶之上,不过纸的盛行不在于利益,一张纸只卖几个通宝,很显然是为了大众学子服务。这背后还隐隐有朝廷的支持,无人敢插手染指,但是武家茶确不同了,面对那种无以抵抗的诱惑,不少豪商意图分一杯羹。只是武家二姑娘水火不侵,将商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