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在黑土地-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一鸣没有否认说道:“上海这几年的迅猛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你的执政能力。再把你放在这块弹丸之地,那是大才小用。把更重要的担子压在你的肩上,那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你不要有任何想法。估计春节后总理府的任命调令就会下达。”

李敬膛似乎没有显出特别高兴的样子,而是有些埋怨道:“卢总理,对于上海我有了非常深厚的感情,确实难以割舍。况且治理偌大的上海,我都感觉力不从心。若统领国家的建设,我是一点信心也没有。如果有差池怕与你不利,有重用亲随之嫌疑。”

卢一鸣对李敬膛的胸怀不由得生出赞叹。他不仅成为新型的管理人才,而且骨子里已经成长为胸怀天下、不为升官发财所诱惑的一代佼佼者。卢一鸣知道,上海在他的治下,政吏清明。尤其是他对腐败深恶痛觉,有好几位显赫的官员,由于贪墨问题都被他枪毙了。

卢一鸣满意的望着他道:“你的才干我比你清楚。就不要给我矫情了。委你重任不仅是国家的需要,更是中国社会良性发展的长远规划。放眼未来,保证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你我任重而道远那。”卢一鸣如此高瞻远瞩,李敬膛敬佩的点点头。

此时宝珍、武艺很快的和他们的夫人打成了一片。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四个女人更是说个没够。除了刘冠雄的夫人外,李敬膛的夫人和宝珍、武艺早就相熟。几年没见彼此纷纷诉说着别后的情景。此时此景倒把几位显赫的男人凉在了一边,彷佛他们根本不存在。

卢一鸣毕竟深受后世的影响,对女人的秉性非常了解。女人的自由度和放纵,完全是男人纵容的结果。卢一鸣是这么做的,自然影响了身边所有的人。他望着李敬膛的夫人,当年那个小家碧玉型的女人。一个从不敢正眼瞧男人的女人。

此刻已经变得落落大方,并且谈吐不凡。所谓的夫贵妻荣,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毕竟女人的心思比男人缜密,李敬膛的夫人发现了男人的尴尬,马上停止了和宝珍、武艺的热老。而是以女主人的身份对卢一鸣道:“卢总理,敬膛已经在上海饭店准备了便宴,特意为各位接风洗尘。我就借花献佛了,卢总理你就发话咱们上路吧。”

一番话说的简直是滴水不露,既给了卢一鸣的面子,又顾及了丈夫的里子,真是个精明的女人。在今天民国大员纷纷纳妾的浪潮中,李敬膛依然保持一夫一妻,这就很说明问题。这里既有李敬膛个人的原因,但是卢一鸣认为,这个女人对男人的驾驭能力是主要因素。

上车前,卢一鸣无意间看了李敬膛一眼,意思分明是说,夫人不简单那。心知肚明的李敬膛,赶忙把眼光移向别处。神情显得越发尴尬。轿车沿着平坦的公路,向市区驶去。宝珍观望了一会路边的风景,似乎想起什么转头道:“瞧瞧,你手下的大员,都成什么样子了。女人竟然当起半个家,男女平等也不该是这个样子。”

卢一鸣笑答:“那你说应该是什么样子?”宝珍嗔怪道:“不满你说,我还真有些羡慕她。这个李敬膛平时肯定怕老婆,要不然她也不能如此放肆。要我说呀根子还在你,要不是你平时灌输的结果,怎么会这样。”卢一鸣笑笑没有回答,这种问题非常模糊,其实他也无法讲清宝珍提出的问题,但是他没有想到宝珍居然为维护男人的尊严而耿耿于怀。

走近高达十几层的上海饭店,众人被饭店富丽堂皇的装潢而震慑。这家饭店是去年落成的,分别集餐饮、旅店、娱乐、高档办公楼于一身,目前它是上海最高的建筑,共有12层高,其豪华的设施,在上海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谈资。

这座矗立在黄浦江的高大建筑,完全是林晚秋的父亲林轩的私人产业。有了林晚秋做后盾,再加上李敬膛的提携和推波助澜。林轩爆发了他潜在的商业才华,关键是由李敬膛担保,林轩在中国开发银行,贷款了巨额资金,短短几年时间,他便成为和上海荣家齐名的纺织巨头。

他不仅在上海纺织行业做大做强,近两年还把触角伸向建筑业、造船业等诸多领域。甚至在上海的周边城市也出现了他的子工厂。其发展的势头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去年年末,他已跻身上海商家榜首,成为身家过亿的商业大鳄。中苏战争爆发,他率先捐献了1000万中华元,并且还要陆续的捐献实物。

此刻,林轩和夫人及全家老小,守在饭店的门前。尤其是林轩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态,迫不及待的向街面张望。不明真相的人,见此情景恐怕要大吃一惊,如此显赫的林家老小,要迎接什么样的尊贵客人。而他身后站着几名年轻的将官及夫人,也在翘首以盼。

卢一鸣和宝珍走下汽车,先期到达的李敬膛立即把林轩夫妇引见给卢一鸣。林轩握着卢一鸣的手,激动地几乎说不出话,而他的夫人已经泣不成声。夫妻二人隆重的带领全家老小对卢一鸣鞠了一躬。卢一鸣慌忙的掺起林轩夫妇,热情的寒暄了一番。

坦率说:林晚秋的父亲他了解一些,但是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打过交道。今日相见如此这般,倒把卢一鸣搞糊渎了,彷佛卢一鸣给过他们多大恩惠似地。其实他哪里知道,由于林晚秋的缘故,再加上李敬膛的现身说教。特别是林轩在商业上的一路顺风,他认为这一切完全是卢一鸣给的,因此如此顶礼膜拜也在情理之中。

这时一声报告声不和谐的响起:“报告卢总理,新任北京号航母舰长张学良向你报道。”一身戎装的张学良顽皮的接着说道:“卢叔叔、宝珍婶子你们一向可好。”卢一鸣朗声笑道:“看看我们年轻的航母舰长,真是不简单那。”说完上前拍了拍学良的肩膀,以示亲切。

这时学良的妻子美玲上前见礼,谈吐格外优雅道:“你们不知道,学良昨天晚上得知你们要来,整个晚上没有睡着觉。”宝珍上前拉起美玲的手道:“瞧瞧,咱们美玲真会说话。当初是我把学良介绍给你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现如今你怎么感谢我呀?”美玲的连腾的红了了。趁机抓住宝珍的手撒娇的摇了摇。

另一声报告又不合时宜的响起,只见一名身着空军军服的年轻军官冲上前来:“报告,北京号舰载机大队长高志航向你报到。”卢一鸣没有感到意外,而是主动上前拉起高志航的手道:“哈哈,我们年轻的空战英雄,有信心当好舰载机大队长吗?”高志航挺胸抬头,大声回答:“有。”稚嫩的脸上配上严肃的表情,把大家都逗笑了。

在春节前的军事会议上,卢一鸣力排众议,力荐张学良担任北京号航母舰长,高志航担任舰载机大队长。在会上有不同意的声音,对二人的赫赫战功大家没有非议,主要担忧他们太年轻。最后卢一鸣一锤定音,大家也没有什么办法。

张学良和高志航分别是从那霸和北海道匆匆赶回来的。在上海饭店吃完午饭,卢一鸣特意邀请,李敬膛、林轩夫妇,一同前往吴淞港海军基地,参加北京号航母舰队的成军仪式。几人闻听,自然乐此不疲,脸上纷纷出现热盼的神态。

午时一刻,卢一鸣夫妇等登上北京号航母的甲板,获得了舰队全体官兵的热烈欢迎。随后,舰长张学良率领全体舰队官兵,庄严宣誓。礼炮开始轰鸣。李敬膛、林轩夫妇,望着庞大的舰队,列队站立整齐的海军官兵,眼里顿时流出激动的泪花。他们心中的那股自豪感,伴随幸福的泪花,一起向外宣泄着。

几位女眷也好不哪去,不停地用手绢擦拭眼泪。宝珍偷眼看了丈夫一眼,见他神情镇定、冷若冰霜,满脸透露出浓浓的杀气,心里不由得为丈夫担忧起来……。

大年初三早上,卢一鸣一行前往旅行的最后一站——南京。

第五部走向辉煌 215章新兵营

碧绿的江水在早春二月时节,显得洁净而又清澈。放眼望去,江北岸到处呈现着灰蒙蒙的情景,远处的山脉还裸露这大片的积雪。而一江之南隐隐约约泛出大片的绿色。沿着宽阔的长江水道,一艘乳白色的豪华客轮,尾部翻卷着白色的浪花,正在逆流而上。

游轮的右侧,宝珍和武艺手扶着栏杆,分别穿着时髦的貂皮大衣,在凛冽的江风吹拂下,正在兴致盎然的观风景。她们时而指指点点,时而放肆的欢笑。武艺也许多次到过长江,对初游此地、处处透着新鲜的宝珍,起到了很好的导游作用。

夫人在外面兴高采烈,我们的大总理卢一鸣却躺在游轮的客房内补觉。昨天北京号航母舰队成军仪式结束后,卢一鸣又马不停蹄的召见各舰艇的舰长,谈话、合影留念,忙的不亦乐乎。当天晚上,又接着召见上海各界工商人士以及政要,一直到深夜才结束。

没有休息好的卢一鸣,一踏上油轮就感觉头昏脑胀,只好进入客房补觉,此刻她睡得十分香甜。伟峰虽然昨天晚上没有睡好,但是鉴于他的职业特点,除了要考虑这一路上的安全保卫工作,还要处理北京总部转发来的重要情报,焦头烂额的他睡眠更是不足。

本来原计划是乘飞机直飞南京,可是宝珍和武艺不知怎么私下串通好了,非要坐游轮前往南京。卢一鸣考虑到本来这次出行,夫人就不太高兴。尤其是宝珍头一次和他来江南,这种小小的要求都满足不了,岂不大煞风景。便让伟峰借林轩的私人游艇一用。

一声悠扬的汽笛声把卢一鸣惊醒,他懒散了一会儿坐起来,掏出怀表看了一眼,足足睡了三个小时。听见动静机灵的警卫推门进来,把一杯热茶放在桌子上。警卫开门时,卢一鸣瞥见对面的舱房门洞大开,伟峰似乎正在忙着什么。

卢一鸣喝了几口热茶,感觉精神爽朗不少。他站起身端着茶杯走进伟峰的房间。伟峰从文件堆上抬起头来道:“老大你醒了,稍等片刻,我马上就完。”卢一鸣坐在椅子上,见伟峰的脸色有些发青,眼圈周围泛有黑色,一丝愧疚在心中涌出。

大约十分钟后,伟峰把整理完的文件收拢在一起,低声喊了一句,等候在外面的一名情报官员,立即走了进来,伟峰吩咐立即转发出去。接着伟峰伸了一下懒腰,歉意道:“没有办法,很多重要情报,必须由我亲自圈发。”卢一鸣关切道:“兄弟你太劳累了,脸色也不好,睡一会儿吧。”伟峰推辞道:“算了吧老大,你说我能睡吗?”

多年的相处,早就心有灵犀,卢一鸣便不再矫情,而是直言不讳问道:“你详细说说新兵营的情况。”下属给伟峰送了一杯咖啡,伟峰端起来大口的喝了一口,看样子他早已喝惯了这种饮料,用手在脸上使劲的搓了两下,似乎让头脑清醒一下。

“根据国防部的整体规划,考虑到气候的原因,我们在广州、昆明、南京分别建了三处大型新兵训练营。而南京新兵训练营是去年中旬筹建完工的,一次可以训练20万新兵。目前这三处新兵训练营,是国内功能最完备、设施最齐全的兵营,也是最现代化的兵营。”

伟峰又大口喝了一口咖啡接着道:“南京新兵营占地……。”午后两点左右,经过大约七个小时的逆水航行,卢一鸣等一行人终于看见了南京的码头。由于,整个上午宝珍和武艺,都在欣赏沿途的风景,十分疲劳。吃完午饭后便进入梦乡。此刻听到到达南京的喊声,惊醒之下不约而同跑出船舱。她们看见自己的丈夫,迎着凛冽的寒风,伫立在船头。

午后的斜阳还在喷洒着数不尽的余辉,使南京城的轮廓更加清晰。高大的城墙似乎在倾诉六朝古都的余威。雄伟的钟山、紫金山彷佛告诉人们,这座经历两千多年的古城,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书写着恒古未有的故事,同时见证着改朝换代的巨大变迁。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旁水,钟山龙幡,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遥想当年,秦淮河畔莺歌燕舞,石头城里金粉红黛,上演了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和动人的爱情故事……。

前朝一部倾倒多少少男少女的巨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这个落魄文人,其妙笔生花,在生活贫困的状态下,撰写了这部旷世巨著。他把主人公为挣脱世俗的羁绊,向往美好的生活。尤其是他们的悲惨爱情故事和众多的金粉红黛,描写的荡气回肠,刻画的活灵活现。而这部作品的原型,就是发生在石头城里的故事……。

听到卢一鸣简略的介绍,宝珍有些按捺不住,提议逛南京城。武艺自然举双手怎成。卢一鸣把眼光瞄向伟峰,见他十分为难的样子道:“好吧。我们今天就彻底满足夫人的愿望,来个微服私访。”说完手指着就近一处小型码头接着道:“我们就在那里上岸。”

伟峰没有办法,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只好向城内发了一封电报。游艇在小型码头徐徐靠岸,卢一鸣等刚登上码头,只见远处驶来几辆黑色的轿车……。而在南京军用码头等候的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此时却像热锅上的蚂蚁,几乎乱成一团。

这次卢一鸣南京之行,没有通知政府部门,只是指令军方接待。由于南京军区司令员吴佩孚,目前在外蒙整装待发。因此这位留守的副司令员,便成了南京军区最高军事首脑。此刻他不停地看着怀表,不时的向江面张望,根据时间推断卢一鸣一行应该早到了。

焦虑不安的这位副司令员简直快疯了,如果卢一鸣在他的管辖区内出事,恐怕他有一万个脑袋也承担不起。正在这位副司令惶恐之时,一名情报部门的的官员驱车匆匆赶到,在他耳边嘀咕了一番,并且告知:卢总理的安全,由情报部负责,让他放心。

在南京城一处繁华地段,卢一鸣等下车开始徒步。几十名情报部南京站的高级特工,前后左右警惕的环顾四周,似乎如临大敌。伟峰见卢一鸣紧锁眉头有些不快,只好挥挥手让他们离得远一点。但是卢一鸣一行的与众不同,还是引起了众人的格外注意。

宝珍和武艺似乎格外开心,多年了没有在丈夫的陪伴下逛街。那股陶醉那种满足感溢于言表。二人拿出了疯狂的购买欲望,南京的地方特色产品几乎是过目不放。几名警卫可是遭了殃,各个拎着大包小裹,累的是气喘嘘嘘。

沿着南京城古老的街道,卢一鸣有些感慨万千。他的脑海里突然清晰地出现了后世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在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中的话语: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你可以悠然遐想……。

中学时代,卢一鸣就非常钟情朱自清的散文诗。那种与众不同的情怀,时常把他带入别样的境界,至今回想起来还余味无穷。他甚至有马上找到朱自清的冲动,但是顷刻之间还是打消了这种念头。如果干预他的生活轨迹,后世那些脍炙人口的美妙散文佳句,能否再问世?即使现在没人打扰朱自清,但是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每个人的生活道路都发生了变化。至于后世的那些优秀作品,能否真正面世还是一个未知数。

随后卢一鸣一行又游历了不少名胜古迹,爬了一趟紫金山。傍晚时分才回到南京军区司令部的招待所。那位副司令见到安然无恙的卢一鸣,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第二天卢一鸣等按照计划,在那位副司令员的陪同下,开始视察新兵营。这座新兵营占地足有几千公顷,一样格式的楼房整齐划一。笔直而又洁净的营间小道赏心悦目。虽然是隆冬季节,依然不失营区独特的魅力。

在一块练兵操场上,新兵正在热火朝天的操练。卢一鸣一边聆听着练兵军官的介绍,一边望着一群群充满年轻气息的面孔,彷佛想起了二十年前的情景……。这时,离卢一鸣不远处传来一连串的、非常稚嫩的操练口令,把卢一鸣从沉思中唤醒。

卢一鸣抬眼望去,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尉军官,正在严格的操练队形。他的口令喊得铿锵有力,示范动作干净利索,透着年轻人少有的干练。负责操练的军官见卢一鸣注视那名年轻的军官,主动上前说道:“卢总理,由于战争期间,兵员迅速扩充,我们缺少大量的合格教官。没有办法只好在军校生中选拔一批优秀的学员。这名少尉叫林彪,是去年进入保定军校的新生,在校仅一年时间就崭露头角,在校方的……。”

卢一鸣听到林彪的名字,双眼一亮马上打断那名军官的介绍道:“你说那名少尉的名字叫林彪?”负责操练的军官点了点头。卢一鸣扭头对副司令员道:“你安排一下,今天晚上我要召见这位年轻的少尉。”众人顿时诧异,不约而同开始打量那名年轻的少尉。

第五部走向辉煌 216章奔赴前线

列车沿着京迪线一路向西飞快的奔驰,不断掠过的苍茫大地,依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原野上望不见一个人影,远处一群野羚羊似乎受惊,猛烈的跑动起来。大概是今年冬天的雪太大,野羚羊觅食艰难,居然跑到铁路线附近,平常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

车厢内一群男女年轻人,欢快的唱着歌曲,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给寂寞的旅途带来了勃勃生机。这群年轻人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不难猜出他们是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正在远赴边疆,即将实现各自的理想和愿望。

在车厢尾部的座位上,一名年轻的陆军军官,似乎没有受到那群年轻人的影响。此刻他单薄的身影正在透过列车的玻璃向外张望。列车的窗玻璃上挂满了各种图案的窗花,年轻的军官不时的用手擦去影响视线的窗花,固执的向外探视,显得那样专注和执着。

那天晚上,卢一鸣在南京军区招待所,亲自召见了林彪。他们到底谈了什么,没有一个人知道怎么回事。正在人们纷纷猜测之时,保定军校的书函和陆军部任命、调令,同时转发到南京新兵营。保定军校特批他提前毕业,陆军部破格任命他为中尉连长,并且把他凋往新疆,进入王行伟统帅的第二方面军。林彪的升迁、重用在新兵营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现在坐在列车上的林彪,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他有何异样,但是他的内心一直处在昂奋状态。那天晚上卢总理召见他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那种挥之不去的梦魇,一直在撞击他的心灵,几乎让他夜夜难以入眠。尤其是卢总理对他的勉励和希望,对于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来说,恐怕一生都难以忘却。同时也让他牢牢树立了为国献身的坚定意志。

林彪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少年时就沉默寡言、不拘言笑。就读于黄冈镇某中学的林彪,学习成绩一直很突出。他的家中有几百亩土地,殷实的家庭环境,让他不用为衣食而发愁。本来他的人生轨迹,中学、大学、入士,最后进入官僚体系。

这种生活坦途对于从小就精于算计的他而言,并非什么难事,恐怕也是他父母的愿望。然而,一场突然的变故,改变了他的命运。去年初中学毕业,正在报考大学之际。家中来函让他马上回家,原来父母做主给他说了一门亲事。

林彪是一百二十万分不愿意,但是父母之命又难以违背,便草草成婚了。新婚后不久,林彪改变了他原有的想法,毅然决然报考了保定军校。一来是躲避毫无共同语言的老婆,二来是出于对军旅的向往。但是仅仅一年多时间,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命运如此垂青于他。

不善于交际的林彪,一直沉寂在自己的世界中,独自享受着那份莫须有的快乐,常常不能自拔,甚至深陷其中,确切讲他的旅途并不十分枯燥,相反还十分愉悦。5天以后列车到达迪化,林彪在迪化城盘恒了一日,办完了必要的手续,然后转乘坐上开往阿勒泰的火车。

这趟列车出现了大量的军人,言谈吐语离不开火爆的战场。林彪周围议论声不绝,每个人都评判着战局的走势,打探战场的情况。纷纷把自己打扮成战略家、或者战术家。甚至各自以见,发生激烈的争吵,但是那种渴望战斗的激情,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

不善言辞的林彪,至始至终都没有插话,而是静静的聆听大家的发言。面对如此热闹的场面,他的大脑可是没有闲着。他那双融智的目光,时而明亮、时而暗淡,默默的评判着每个人的正确与否。唯独他显得那样不协调,又与众不同。

坐在林彪对面一个高大、英俊年轻少尉,脸上带着浓浓的书生气。此刻这名年轻英俊的少尉,话语也不是很多。他观察林彪好久了。令他费解和惊奇的是,周围几乎是清一色少尉军衔,而对面这位如此稚嫩的年轻人,居然是中尉军衔,并且默默无语,你说他能不惊奇吗?

不知什么时候,双方的目光突然对在一起,林彪刚想躲避,没想到对方突然伸出手来道:“我们彼此认识一下,我叫孙立人,年初从太原装甲兵学校毕业,周围都是我的战友。”双方握手之际林彪趁机回答:“我叫林彪,来自保定陆军军校,由于特殊原因我提前毕业了。”林彪的回答引起了孙立人的更大兴趣,一个提前毕业的军校生,居然擢升为中尉连长,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这说明什么,若不是此人背景深厚,就是表现得特别出类拔萃。说起孙立人其人,经历同样不同凡响。入伍前他是清华大学的在校生,成绩特别优秀。由于他身材高大,擅长打篮球,而且球技特别出众,一度成为清华校园的体育明星。两年前,出乎所有人预料,他依然报考了太原装甲兵学校,为此还和家里人闹翻了。

孙立人出生于1900年,家乡是安徽舒城。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他学业有成,一路顺利的考入了全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令人羡慕的清华校园,进入土木工程系。眼下的清华毕业生,在全国绝对是炙手可热的人才,均在各个领域担当大任。说一句过分的话,考上清华大学就像前朝中上举人那般荣耀,几乎是当代每位学子梦寐以求的幸事。

当年在清华校园时,孙立人作为出色的篮球选手,被选拔进入国家队。并在当年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第5届远东运动会。当时孙立人司职后卫,经过艰苦的鏖战,他们打败了所有的对手,获得了中国在世界大赛上第一个篮球冠军。

然而,仕途如此顺利的孙立人,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去笔从戎。这无疑在校方和他的家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劝阻,他的父亲甚至以脱离父子关系相威胁。但是,一心想驰骋沙场,指挥金戈铁马的他,抛弃了一切走进了太原装甲兵学校。

大同重型坦克下线后,国防部决定组建一个重型坦克团。作为重要的突击力量,加盟第二方面军的序列。而孙立人等这期装甲兵毕业的学员,其中部分优秀者担当了这个坦克团的下级军官。他们是先期进入阿勒泰地区投入训练,而装备要一个月以后才能到达。这就促成了孙立人和林彪的不期而遇。

孙立人的谈吐极其文雅,很快获得林彪的好感。不善言辞的林彪,终于打开话匣子道:“孙兄,不瞒你说,我是去年年初才进入保定军校的。年末被选拔进入南京军区新兵训练营,担任临时教官。不到一个月,校方发来书函准我提前毕业,紧接着陆军部转发命令,擢升我为中尉连长。并且把我调往第二方面军前线部队,我的情况就是这样。”他隐瞒了卢一鸣召见他的情景,他深知这一切完全是卢总理的幕后操纵。

孙立人望着林彪真诚的面孔,仔细的咀嚼着他话语的真实性。毕竟他要年长许多,阅历和见识是林彪无法相比的。但是对林彪的好运他还是无法理解。哪嘛答案只有一个,此君绝非等闲之辈,小小年纪军事造诣肯定非同凡响。不然的话根本无法解释通。

孙立人对林彪就自己的情况简略的谈了一番,说的林彪一愣一愣的,心底不由得对孙立人越发敬重起来。孙立人隐瞒了组建重型坦克团的情况,毕竟这是军事秘密,出发前上级反复交待过。抹了孙立人问道:“林老弟,你对中苏大战的结局怎么看?”

林彪略微踌躇一下道:“就目前中苏两国的军事实力、武器装备以及兵员的素质,只要不犯大的战略错误,最后的胜利毋庸置疑,肯定是我方。但是,在欧美列强的鼎力援助下,就有了很大的变数。考虑到苏联广阔的战略纵深,强大的后备兵员,战争将变得异常残酷。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欧美列强只要不直接出兵参战,最后的胜利还在我方。”

一席话说的孙立人震惊无比,他依稀记得在临来前,一位将军给他们送行时曾说过类似的话。而眼前小小的中尉竟有如此见识,这就充分验证了这位仁兄的不同寻常,所有的疑惑,顷刻之间化作乌有。二人热烈的谈论起来,也许是投脾气的缘故,林彪的话语比平时要多出n倍,二人的旅途随之变得生动起来。

两天后,列车到达阿勒泰,在车站上二人亲切话别。短短的两天时间,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国建功立业的共同志向,使二人的思想交融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此时此刻,惜别之情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二人最后相约战场上见。

林彪在阿勒泰方面军司令部,办完了交割手续。林彪坐上运送给养的汽车,奔向西北边境一支前线部队。然而令林彪没有想到,他到前线部队还不到一个月,一场大范围的军事行动便展开了,因为哈萨克斯坦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孙立人所在的重型坦克团,由于装备没有到达,因此没有赶上赴哈作战。而重型坦克团进入哈萨克斯坦草原已经是6月份以后的事情。

第五部走向辉煌 217章战局

萧杀的原野上,一支准骑兵部队在威武的行进,马蹄脚下扬起的雪花,形成十分好看的景观。突然前方传来的汽车的马达声,渐渐的汽车的轮廓开始显露出来。行进的骑兵部队停顿了片刻,便毫不犹豫的发起了冲锋,随后传来了密集的枪声,一场遭遇战随之打响。

朱可夫率领师部从后方赶上来,战场上仍然在激烈的开火。从前方飞来一骑,骑在马上的军官向朱可夫报告:“师长同志,我们在前方遭遇一支中国军队的运输队,大约有30辆卡车,护卫部队大概有三百人。目前中国军队的抵抗非常顽强,激战正在进行之中。”

朱可夫掏出怀表看了一眼命令道:“通知前线部队,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斗。”那名军官领命而去,朱可夫立在马上拿起望远镜,向交战区域查看。朱可夫出发前,整个师全部换乘马匹,作为先头部队,他要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卡拉干达。

然而事与愿违,一个团的苏军把三百多人的汽车运输队团团包围,竟然久攻不下。气的朱可夫又投入了一个骑兵团,方才解决战斗。30辆卡车燃烧成团团废墟,把周围的土地都熏黑了,草原上的积雪融化了,又变成晶莹的冰凌,充分预示着战斗的残酷。

朱可夫来到战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